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0)
  
  据史书的记载,崔杼回到家中后,发现自己家破人亡了,痛心之下,上吊自杀了。不过这个纪载很令人怀疑,第一,庆封血洗崔府,并崔府的钱财都搜刮走了。很显然,庆封这样做之前,就应该想好了,崔杼必须得死,他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放走崔杼呢?崔杼虽然家破财亡,但他仍然是齐国的第一执政,庆封就不怕他报复吗?第二,家破人亡并不足以成为崔杼自杀的理由。在这场动乱中,崔杼最疼爱的小儿子崔明并没有死,成功地逃跑了,试想一下,崔杼是个什么人物,连国君都敢杀的人,会眼睁睁看着财产被抢掠一空吗?第三,庆封派亲信卢蒲嫳送崔杼回家,显然是别有用心,应该有特殊的任务。
  历史的真相,应该是卢蒲嫳送崔杼回家后,把他绞死,然后制造了悬梁自尽的假象。
  另一个间接的证据是,崔杼的小儿子崔明在黑夜的掩护下,逃到墓地,第二天逃往鲁国。崔明既没有参予动乱,又是崔氏的继承人,为什么要逃跑呢?理由只有一个:庆封要铲除他。这也证明崔杼之死,并不是悬梁自尽这么简单。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庆封当国,“当国”就是执掌国政。
  
  庆封这个人,荒淫无度,比起崔杼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有三大僻好:第一,打猎;第二,饮酒;第三,女人。
  自从他当国之后,哪有时间处理政务呢?索性交给儿子庆舍去处理,自己带着妻妾,跑到亲信卢蒲嫳家中住。庆封与卢蒲嫳大搞换妻游戏,庆封搞卢蒲嫳的老婆,卢蒲嫳搞庆封的老婆,搞得不亦乐乎的,其他时间,则饮酒作乐。
  结果卢蒲嫳的家,成了齐国的另一个议政中心,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跑到这里来拜见庆封了。庆封大权独揽之后,不遗余力地打击崔氏余党,同时为了收买人心,宣布大赦被崔杼迫害而逃亡国外的政敌,允许他们返回国内。
  当年崔杼弑杀齐庄公,独揽大权,庆封是他手下悍将,弑君的罪名,他也有份。不过庆封以为时过境迁,齐庄公之死已经逐渐为人所淡忘,他企图把弑君的罪名,统统推到崔杼一人头上,现在崔杼死了,这桩震惊一时的弑君案也该了结了。
  但有一个人并没有忘记,这个人叫卢蒲癸。他曾是齐庄公的亲信,崔杼弑君后,大肆捕杀庄公的亲信,卢蒲癸侥幸逃跑,奔往晋国。庆封宣布大赦后,卢蒲癸结束了逃亡生涯,回到齐国,他怀揣着一个强烈的使命:杀死当今执掌国政的庆封,彻底清除当年卷入弑君案的官僚集团。
  可是庆氏的权力太大了,要铲除庆氏集团,这不是卢蒲癸一个人单枪匹马可以完成的事情。卢蒲癸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他要排除艰难险阻,完成这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可是要怎么办呢?他做了精心的策划,决心先潜伏在庆封的儿子庆舍身旁,博取庆舍的信任。
  卢蒲癸才华出众,多年前就赢得了齐庄公的青睐与信任,办事果断,雷厉风行。流亡晋国的这几年,他比以前更为成熟与稳重,有着惊人般的自我克制能力,喜怒不形于色。此时齐国虽然是庆封当权,但庆封一心只想玩女人,把政事都交给儿子庆舍,庆舍也成为实际的执政者。
  庆舍觉得卢蒲癸是个人才,想拉拢他,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其实庆氏与卢蒲氏本是同宗,都是从姜姓中分出来的,庆氏与卢蒲氏通婚,有违“同姓不婚”的传统。但庆封与卢蒲癸两人各有自己的算盘,庆舍想拉拢卢蒲癸为其效力,卢蒲癸则想通过婚姻,博取庆舍的信任,达到潜伏在敌人身旁的目的。
  
  庆舍成了卢蒲癸的岳父了,卢蒲癸乘机向他建议,允许流亡在外的王何返回国内,庆舍没有丝毫怀疑,同意了。王何是卢蒲癸的好朋友,也是齐庄公的亲信,两人怀着同一目的:干掉庆氏家族,为庄公报仇。王何回国后,在卢蒲癸的推荐下,也潜伏在庆舍身旁,自作聪明的庆舍自以为得到两名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其实巨大的危险正向他逼近。
  庆氏在国内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免不了有许多政敌,其中栾、高、陈、鲍四大家族与庆氏的矛盾很深,卢蒲癸与王何便积极联络四大家族成员,秘密碰头,约定在这一年(公元前545年)的冬季的一次祭礼大典中向庆氏发难。
  虽然卢蒲癸与王何的行动很是诡密,但有些事总瞒不过自己的老婆。
  卢蒲癸的妻子,正是庆舍的女儿,她被称为卢蒲姜。卢蒲姜对丈夫的异常行为有所发觉,就问丈夫:“你是不是在策划什么事情,如果你告诉我,这事情准不办不成。”卢蒲癸也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也许是担心瞒着妻子,妻子一怒之下去向庆舍告密,那这事就完蛋了,索性将计划全盘托出,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1)
  
  卢蒲姜听了之后大惊失色,她遇到了当年郑国雍姬的困境。雍姬的旧事过去了一百多年,当然她不一定知道,当年郑厉公想杀祭仲,雍姬在父亲与丈夫之间做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保全了父亲,出卖了丈夫。卢蒲姜对丈夫说:“我父亲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如果没有人劝他,他反而不出来,就让我去劝劝他吧。”
  说实话,卢蒲癸是冒了天大的风险,如果妻子把整个计划泄密,那么不仅他与王何两人死于葬身之地,而且齐国栾、高、陈、鲍四大家族全部会受到牵连。现在的这些人的命,都捏在妻子一人的手中。
  究竟卢蒲姜会不会出卖他呢?卢蒲癸心里也没有底,只有冒险一试了。
  
  十一月初七,齐国有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就是太公庙的尝祭。庆封基本不理朝政,他跑到莱地(以前的莱国)打猎了,庆舍作为全权代理人,理应出席这次重大的祭祀。这时,卢蒲姜前来见她的父亲,对他说:“您还是别去了,有人想趁机对你下手。”
  卢蒲姜采取了一种非常中立的说法,谁想造反,是自己的丈夫,但她不能出卖丈夫,否则有失妇道;现在她知道这件事了,她不能不提醒父亲,否则有失孝道。庆舍这个人,现在是齐国实际的统治者,他听女儿这么一说,不禁笑道:“谁敢这样做,那不是找死吗?”不听女儿的劝告,命人备车,准备前往太公庙。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卢蒲姜长叹一声,父亲与丈夫,必定有一个要死,至于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对她来说,都是钻心之疼。因为这就是政治。
  自从庆氏当国,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对此庆舍是有戒备之心的。他到太公庙后,马上命令甲士将太公庙团团围住,并让卢蒲癸与王何两人手执短戈,追随自己的左右。庆舍的布置固然很严密,但是百密一疏,他并没有想到,他最信任的卢、王二人,恰恰是这场阴谋的主角。
  卢蒲癸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身后,有栾、高、陈、鲍四大家族的支持。
  要顺利刺杀庆舍,必须要支开太公庙外的甲士。陈氏、鲍氏两家特地准备了一个马戏表演,又弄了些酒来,给外面的这些甲士喝。这些甲士边喝酒,边看马戏表演,不时爆出喝彩声。这酒一喝、戏一看,这些兵士们觉得拉着马匹、穿着皮甲挺累的,索性系马解甲,图个快活。就这这个时候,栾、高、陈、鲍四大家族的家兵们,偷偷地把这些甲士卸下的皮甲偷走,穿在自己身上,高氏家族的子尾见发难的时机成熟了,便用木头在门上敲了三下——这是与卢蒲癸约定好的信号,表示外边的情况控制住了,你们可以在里面动手了。
  
  卢蒲癸一听到暗号后,马上操起短戈,朝庆舍背后捅进去,只听得一声惨号,一股鲜血喷涌而出。庆舍还没来得得反应,刚想要本领地转过身去,只见亮光一闪,又一把戈划出一道弧线后,然后就觉得左臂一阵巨疼,“啊——”又是一声惨叫,右手捂住左肩,但左手臂已经被斩断,掉在地上,血不断地从左肩滴下来。
  这个庆舍,也是一个勇士,他一脸疑惑与茫然望着卢、王二人,身负重伤,但并没有趴下。他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可是有一件事是清楚的,这些家伙要叛乱了。他来不及细想其中的原因,右手按住左臂的伤口,忍着巨痛,“噌”的一声跳上案台。这时太公庙外的四大家族已经发难,制服庆舍的甲士,一窝蜂地冲进庙内。
  您还别说,这庆舍还是有些能耐。只见他抓起案台上的青铜祭器,往乱军丛中一扔,砸死了几个人。然后又往上一窜,抓住屋上的椽木,但他只剩下一只手了,摇来晃去的,庙里的横梁都“嘎嘎”作响,左臂的伤口处鲜血直流,在地上聚为一滩血洼。虽然他吊得很高,乱兵够不着,可是很快由于失血过多,支撑不住了,“扑通”掉了下来,死了。
  在太公庙祭祀的,还有齐景公,他被吓坏了。
  这一年是齐景公三年,他当了三年傀儡,先是受制于崔氏,再则受制于庆氏。在太公庙发生的血光四溅的一幕,把齐景公看得是魂飞魄散。庆舍一死,卢蒲癸与四大家族掌控了局面,并向齐景公解释,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权臣势力,恢复国君的尊严与权力。
  
  庆舍之死,并不意味着政变已经成功。
  庆舍只是全权代理父亲庆封在朝中的权力,庆封才是最关键的人物。当太公庙政变爆发时,庆封正从莱地打猎回来,他的车队正在返回国都的途中。当他听到儿子庆舍被乱兵所杀,勃然大怒,马上杀向国都,先是在西门发动进攻,未能攻克,便转而攻打北门。在庆封的严令下,他的士兵终于攻破北门,杀入城内。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生死存亡之战。
  庆封的军队杀入都城,声势浩大,并节节进逼,一直打到齐景公的内宫。如果内宫被攻破,参加政变的所有人将遭到残酷的镇压。在这种危急关心,只能背水一战,一决雌雄。齐景公的宫中卫兵、栾、高、陈、鲍四大家族的军队及卢蒲癸等豪杰义士,精诚团结,顽强顶住压力,挫败了庆封的进攻。
  庆封不甘心失心,又向四大大家族下战书,要求决一死战,但是四大家族对他的挑战置之不理,坚守不出。很快,庆封就陷入被动的局面,因为他攻打齐景公,这叫以下犯上,是造反。他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众叛亲离,想要夺回大权,希望太渺茫了。唉,看来在齐国是混不下去了,他选择了出走,跑到鲁国去避难。
  齐国政府照会鲁国政府,不得收留逆党分子庆封。鲁国不敢得罪齐国,庆封一看不对头,又向南跑,逃到了吴国。
  吴王余祭收留庆封了,而且给了他一大片土地。据一些史料分析,吴国收留庆封,主要是通过他收集各国的情报资料。庆封的族人陆续从齐国逃到吴国,庆封这个人搞权谋有一套,搞钱财也有一套,他居然很快又发达了,积累的财富甚超过于以前,所以有人就感慨道:“老天爷大概是要让坏人先富起来吧,庆封又暴发了。”
  就是庆封的能耐,除了打猎、喝酒、泡女人外,他还能搞钱。很多年后,庆封死于楚国人之手,这件事,等后文再述。
  
  庆封集团的垮团,谁成了最大的受益人呢?
  是齐景公吗?不是,这个傀儡国君,还得继续当傀儡。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参与政变的四大家族,即栾、高、陈、鲍四个家族。齐国的大权,从庆氏手中转移到四大家族手中,而为政变立下殊功的卢蒲癸,已完成为齐庄公复仇的心愿,也无愿染指权力,逐渐从政坛淡出,但他是真正的英雄。
  齐国政府开始对崔、庆两人独裁进行秋后算帐。庆封的亲信卢蒲嫳被放逐到北燕;杀害齐庄公的主凶崔杼虽然已经死了,尸体仍然被挖出来,戮尸示众。
  崔氏与庆氏两大集团的垮台,是齐国内部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这种内部斗争还没有结束,四大家族联合执政后,一场新的矛盾又随之而来。
  
  (下一节《四大家族的内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3: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2)
  
  二、四大家族的内斗
  
  崔氏、庆氏的势力相后被清除后,齐国的政权掌握在高、栾、陈、鲍四大家族手中,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子尾(高氏)、子雅(栾氏)、陈无宇(陈氏)、鲍国(鲍氏),其中子尾与子雅的权力最大。
  春秋时代,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奉行礼义文明的中原诸国,内乱一直是比较严重的,齐国也不例外。在子尾、子雅当权时,他们将斗争的目标瞄准了齐国的另一大家族,这个家族是称为高氏家族,但跟子尾的高氏家族并非同一支,其代表人物是高止。
  高止的家族在齐国历史上是居于显赫的地位的,在齐桓公时代便是首屈一指的望族,这种背景使高止这个人傲慢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子尾与子雅两人联手,以“自傲专权”为名,将高止放逐到北燕。
  高止被放逐,其儿子高竖非常愤怒,铤而走险,在卢邑(高氏封邑)发动叛乱,公然与政府军为敌。齐国政府派遣大夫闾丘婴率领军队包围卢邑。高竖心里掂量了一下,自己一来没有什么威望,二来实力也不济,倘若长期相持,最终必然要兵败身亡。想到这里,他有点后悔自己一时冲动,如今骑虎难下,怎么办呢?
  高竖想来想去,最后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他向政府表明态度:“如果能让高氏宗族有继承人,我愿意将封邑归还国君。”
  说到底,高竖只是想找一个下台阶的借口,齐国政府当然心知肚明,便由齐景公下令立高傒的曾孙高酀为高氏继承人,高傒就是当年迎齐桓公回国的重要人物。事到如今,高竖只能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交出卢邑,然后踏上与父亲一样的路:逃亡到国外去了。
  
  子尾挤走了高止、高竖后,又将下一个矛头对准闾丘婴。
  闾丘婴在平定高竖之乱中,是有功之臣,但是子尾对他却深怀戒心。原来闾丘婴原来是齐国大夫,在齐庄公被崔杼杀害后,他逃往鲁国避难,直到崔杼死后,庆封当权,在公元545年(齐景公三年)号召逃亡者返回国内,闾丘婴也就是在这一年返回齐国。同年,子尾、子雅、陈无宇等发动政变,庆氏垮台。
  子尾怀疑闾丘婴是庆氏余党,对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想法设法想要除之而后快。公元前542年(齐景公六年),子尾设下一条毒计,他命令闾丘婴率兵攻打鲁国境内的阳州(山东平县北)。这下子可把鲁国政府给气坏了,因为齐国与鲁国都是签定弭兵协定的国家,再说当年闾丘婴逃亡时,鲁国还收留过他呢。
  鲁国政府向齐国政府提出严重的抗议,并派遣使者前往齐国,责问齐国入侵鲁国的事件。子尾故意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欺骗鲁国使者说,这完全是闾丘婴个人的行动,并且下令逮捕闾丘婴,将其秘密处死,之后又大肆搜捕闾丘婴的同党,将他们驱逐出境。
  
  子尾与子雅都是齐惠公之后,属于姜姓公族世卿,与他们相比,陈氏家族则显得低调很多。这与陈氏家族的背族有关,他们是一个外来家族。
  这里有必要对陈氏家族由来做一番回溯。
  陈无宇的先祖陈完,原本是陈国公子,公元前672年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太子御寇被杀,由于陈完与太子御寇的交情很好,他害怕受到牵连,便逃到齐国。齐桓公很赏识陈完的才干,想要封他为齐卿,但陈完认为自己不过是逃亡羁旅之臣,不能接受这么高的待遇,齐桓公便任命他为“工正”,则管理百工的官职,并赐给不少田地,陈完便改氏为“田”。春秋时代的姓氏很复杂,陈完本来是陈国公子,陈国是妫姓国,到了齐国后,改为“田”,但因为他是从陈国来的,所以又以“陈”为氏。
  陈无宇是陈完的五世孙,由于他参予发动政变,使得庆氏垮台,被封为“正卿”,陈氏家族从此开始崛起,并且在三世之后,最终取代姜姓,成为齐国的统治者,这是后话了。
  作为一名外姓齐卿,陈无宇心里很清楚,要与姜姓世卿相较量,自己缺乏根基。陈无宇是个城府颇深,也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树立陈氏的威望,首先必须要取悦于国人,那要做什么呢?
  无论是齐景公还是公族世卿,都习惯于把国家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齐国一直是个商业很发达的国家,政府与民争利,这无疑令老百姓心里不痛快。根据晏子的说法,当时齐国百姓劳动所得,三分中有两分要入于公室,只有一分维持衣食生计,社会贫富分化相当严重,公室储备的大量物资腐烂生虫,而寻常百姓却忍饥挨冻。不仅如此,齐国刑法相当严酷,刖刑是一种主要刑罚,即砍去人的双脚,以致于假肢供不应求,价格昂贵,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齐国的社会现实。在无奈中苦苦挣扎的齐国百姓,自然希望由贤明正直的人来主持齐国的政务。
  陈无宇抓住百姓的心理,大做文章。首先,他自己做了一种私人的量器,当时齐国的量器,有豆、区、釜、钟四种,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这是标准量具,陈氏的量器则比较大,每种量器要大出四分之一。当百姓找上门来借粮时,陈无宇就以私家量器的标准借出,而以公家量器的标准收回,也就是说,如果借出五升大米,实际上只收回四升,另外一升等于免费赠送了。当其他贵族殚精竭力想着从老百姓那里压榨更多的钱财时,陈无宇反其道而行,他的名声迅速传遍全国,很快得到民众的真诚拥护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3: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3)
  
  陈氏自从祖上迁居齐国后,历经五代人,积累了颇多家产,而且也经商有方,财力颇为雄厚。除了在借贷粮食上愿意吃亏外,陈无宇在木材、盐、水产品的买卖上,也实行平价利民的原则,木材从山区运往城邑,售价不超过山区,盐与海产品从海边运往城邑,售价不超过海边,其中的运费,统统由他来承担,这无疑大大减轻消费者的购买压力。这些所作所为,无疑大大提升其在齐国民众眼中的形象。
  
  陈无宇这样大张旗鼓地讨好国人,难道就不怕引来其他家族的防备之心吗?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为国人做了不少好事,这是事实,但他这样做,并不仅仅出自慈善,更是出自其政治野心。
  自从庆氏垮台后,参与政变的子尾、子雅、陈无宇、鲍国成为齐国政坛的四大巨头,陈无宇跟其他三大巨头的关系都不错,他左右逢源,而且做人低调,倒没有引起其他人的过多疑心。
  几年后,子雅与子尾相续去世。子雅的栾氏家族继承人是栾施,又称为子旗,子尾的高氏家族继承人是高强,又称为子良。由于高强的年龄还比较小,栾施想乘机吞并高氏家族的势力,他杀死高氏家族的大总管梁婴,将高氏的下属子成、子工、子车等人驱逐出境,然后由他自己给高强指派了一名大总管。
  高、栾两氏都是出自齐惠公之后,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两家的势力相当。栾施的倒行逆施引起了高氏家臣们的不满,他们凑在一起商议道:“我们的小主人已经长大了,而栾施却要插手我们的家事,这是想要兼并我们家族。”怎么办呢?家臣们商量后的结果,准备武装对抗栾施。
  高氏家族紧急动员起来,将武器分发给家丁,准备要先发制人,攻打栾氏家族。由于高氏宗主高强年龄还比较小,家臣们觉得要攻打栾氏,单凭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必须要请人来帮忙,除了栾、高两家族之外,最显赫的,当然是陈氏家族了。高氏家族向陈无宇求助,老谋深算的陈无宇心里盘计了一下,如果能打垮栾氏家族,那么高氏家族由于高强年龄小,也不足为患,所以他慷慨地答应出兵相助。
  陈无宇也下令分发武器给自己的私人武装,磨刀霍霍,准备与高氏家族联手攻打栾氏家族。
  
  栾氏家族的势力最强大,耳目众多,栾施陆续收到了一些情况,告发高氏家族准备发动进攻。栾施听了之后不太相信,因为栾、高两大家族一直关系非常密切,而且高强年幼,怎么可能起兵攻打他呢?
  可是越来越多情报显示一场危机正在悄然形成,栾施决定亲自前往高氏家,一探究竟。
  栾施带着一队人马,直奔高府,到了半路时,又接到几个情报,称陈无宇准备与高氏联手,攻打栾氏。栾施不能辨别情报的真伪,索性转到陈无宇府中,当场对质事情的真伪。
  这时陈无宇已经把武器分发给了部下,并率着这些甲士准备前往高氏府中,会同高氏私人武装,一起攻打栾施。这时家丁来报,栾施已经带着人马前来陈府了。陈无宇听了后大吃一惊,赶紧命令甲士们撤回府中,然后他脱下军装,换成出游的便装。正在这个时候,栾施已经抵达门外,陈无宇赶紧开门。
  栾施已经嗅出来,陈府之内有一股火药味了,甲士们还没来得及卸下戎装,很明显,陈无宇必定暗地里有某种行动。栾施将人马停驻于陈府之外,一进陈府,劈头就问陈无宇:“阁下您想干什么去呢?”
  陈无宇已经纠集一支私人武装,武器也分发下去,这个事实是瞒不住的,他当然不能对栾施说:“我就是要去讨伐你的。”现在栾氏人马包围陈府,他并没有胜算。情况出现了突变,陈无宇必须要找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这个老奸巨滑的家伙,脑袋反应真是敏捷无比,他马上对栾施说:“听说高氏家族准备要攻打您,现在他们把武器也分发下去了,这件事您知道吗?”
  栾施一听,看来陈无宇的消息还蛮灵通的,不过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淡淡地回答:“我并不知道啊。”
  陈无宇装作忠诚的样子说道:“那您怎么不把武器也分发下去,无宇愿意助您一臂之力。”他本来是答应助高氏攻打栾施,现在情况突变,见风使舵的本领非同寻常,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反而倒过来要助栾氏攻打高氏了。
  栾施并不见得就相信陈无宇的鬼话,但是他并不想把事情扩大,如果他得到的情报属实,陈无宇将联合高氏家族攻打自己,那么栾氏的处境也不妙,在这种情况下,栾施也很聪明,他对陈无宇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高、栾两家一直是关系融洽的,现在高强还只是个孩子,我有责任教导他,而且又关心他,给他选立了一位家族总管。高、栾两家都是齐惠公之后,如果互相攻打,那怎么对得起先人呢?您何不帮我去劝劝他呢?”
  陈无宇故做佩服状,向栾施拜谢道:“先君会保佑您的,我也希望得到您的恩惠哩。”
  由于事发突然,陈无宇心里明白,此时与高氏家族联手偷袭栾施的计划已经破产,如果贸然行事,自己必定粉身碎骨,所以他积极响应栾施,前往高府与高氏家臣们商议。高氏家臣们见偷袭的机会已经丧失,而且陈无宇也想退出联盟,情知没有机会了,便表示愿意接受调停,与栾氏家族和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3: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4)
  
  虽然陈无宇的随机应变,使他暂时躲过一劫,但是事情的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了。栾施不久后,就证实了高、陈联手对付栾氏的计划是真实可信的,他一方面控制高氏家族,另一方面加强对陈无宇的防备。而高氏家臣们也因为陈无宇背信弃义、临阵倒戈的行为十分痛恨,这样一来,陈无宇得罪了栾、高两大势力。
  高强刚刚长大成人,还不成熟,心机较少,他与栾施的关系还是不错。哥俩个有共同的爱好,爱喝酒,泡女人,而且相信女人的话,意气用事,这样一来,得罪了不少齐国大臣。庆氏垮台后,齐国政坛四大家族控制大权,分别为栾、高、陈、鲍四个家族,陈无宇要对付栾氏与高氏,必须要联合鲍氏家族。
  陈无宇与鲍氏家族的领袖鲍国私人关系不错,两人也秘密达成联盟协议,共同对付栾、高氏族。
  
  公元前532年(齐景公十六年)的夏季某日,齐国都城还如往日一样的喧嚣,一个不知从何起源的流言开始散布开来,传到了陈无宇的耳中。这个流言说道:“栾施与高强准备要动手了,解决掉陈氏与鲍氏。”对于这个传闻的真实性,陈无宇深信不疑。
  两年前,他侥幸骗过了栾施,但是在获知真相后,栾施对他早就怀恨在心,只是陈无宇城府很深,做事低调,栾施找不到任何把柄报复。
  现在虽然不能证实传闻的真实性,但陈无宇心里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备战,先下手为强。他召集家臣家丁们,打开武器库,把武器发放到大家手中,然后驾车前往鲍府,准备通知鲍国,一起对抗栾、高的势力。
  就在前往鲍府的途中,陈无宇看见一辆马车到疾驰在马路上,车上的人醉得不省人事了,他定睛一看,原来却是栾施。他心里纳闷了,如果栾施真的要偷袭陈氏与鲍氏,怎么会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沉醉于美酒之中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鲍府,只见鲍府上下也一片喧闹声,原来鲍国正忙着把武器发给自己的家臣们。
  陈无宇见到鲍国后,还没有开口,鲍国就急急忙忙地问道:“您来得正好,有没有听到风声了?市井间都传言栾、高两家准备对你我二人动手了。”陈无宇点了点头,回答说:“我正是为此事而来。不过刚才我在路上遇到栾施,他喝得醉熏熏的,我看咱们不如先派人去侦察一下,看看栾、高二家有什么动静。”
  鲍国赶忙派人前往栾府侦察一番。去的人回来禀报说,栾施回到府中后,又叫来了高强,两个人准备继续开怀畅饮哩。看来栾施还真是个酒鬼。
  
  鲍国这下没有主意了,他问道:“看到栾、高二人并没有挑动战争的想法,会不会这个流言是有人恶意散布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我们与栾、高家族的争斗呢?”
  陈无宇内心也在盘算,当年自己武装了私人部队,要联合高氏进攻栾施,后来没成功,反倒栾、高两家和解,自己里外不是人,不免引起栾施的忌恨。如今风声鹤唳,流言满天风,自己又一次将家臣们武装起来,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日后必然授人予把柄。想到这里,他把头一抬,直视鲍国,冷静地说道:“就算他们要进攻我们的传言不实,可是现在我们已经集结武装了人马,如果消息泄漏,你我二人恐怕要被驱逐出境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乘他们正在喝酒之际,出其不意发动突袭,你看怎么样?”
  鲍国心里明白,栾施早把他与陈无宇当作眼中钉,即使这次栾施没有先动手,以后也仍然会算帐的,既然陈无宇这样说了,他心里也豁出去了。“行,就依你说的办。”鲍国一咬牙关,这生死关头,顾得不那么多了。
  
  陈无宇与鲍国两人分头行动,各自率自家私人武装,联合向栾氏、高氏家族发起进攻。
  这时栾施与高强正畅怀饮酒,突然听到家臣来报,陈氏、鲍氏家族率先发难了。栾施猛的一惊,倒是酒省三分,但酒精影响了他的思维,他不禁问高强道:“哎呀,现在怎么办好呢?”
  高强年纪轻轻,政治经验不足,他也慌了手脚,狗急跳墙冒出一个念头:“现在我们对他们的情况不够了解,不如咱们先挟持国君,只要国君被我们控制了,陈氏与鲍氏就走投无路了。”栾施脑袋昏沉沉的,没有明晰的思维,便糊里糊涂地点点头,同意了高强的建议。
  栾、高便集结了自己的武装,杀向齐景公所在的宫殿,攻打宫殿前的虎门。
  四大家族分为两派,在齐国都城内大打出手,内战爆发了。
  两派的领袖都没有忘记一个人,谁呢?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晏子。晏子是齐国的上大夫,是三朝元老(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是齐国政坛上的长青树,声望很高,而且他从不结党营私,不属于哪个政治派别,所以也成为各派争夺的对象。
  晏子听说陈氏、鲍氏与栾氏、高氏火并的消息后,马上从家里赶到虎门。这时,陈无宇与栾施的说客都前来游说,希望得到晏子的支持。
  晏子的手下问道:“我们是不是要帮助陈氏、鲍氏呢?”
  晏子回答说:“他们值得我们帮助吗?”
  手下人又问说:“那我们就帮助栾氏、高氏吧。”
  晏子又说:“栾、高比起陈、鲍,能好到哪去啊?”
  手下人一听,茫然地说:“那我们就回府去好了。”
  晏子神气凝重地说:“国君现在遭到围攻,能回哪去呢?”
  就在这个时候,齐景公的使者赶到虎门,气喘吁吁地对晏子说:“您在这里正好,国君正要召你进去呢。”晏子便随同使者入宫见齐景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5)
  
  齐景公已经担任国君十六年了,但他象是一个木偶一样,齐国的政权一直控制在权臣手中,先是崔杼,后来是庆封,后来是栾氏与高氏家族,他这个国君形同虚设,够郁闷的。其实齐景公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齐国权臣凌主的历史传统,并不是容易改变的,他得耐心地等待时机。
  栾施与高强显然并不把齐景公放在眼中,在他们看来,齐景公就是个摆布的傀儡罢了,所以与陈、鲍的冲突一起,高强首先想到的便是劫持齐景公。然而,栾、高这一步棋,完全失算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位国君的本领。
  面对栾施与高强的进攻,齐景公并没有惊慌失措。他首先派人召晏子进宫,他深知晏子这位三朝元老德高望众,在朝廷中有很强的号召力,而且晏子与这些大家族的人不同,他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紧接着,他任命大将王黑领兵反击叛军,并且授予王黑一面代表公室权力的旗帜,以召集军队与民兵。
  栾施与高强最初的打算是利用挟持齐景公来对付陈无宇与鲍国,不料这个歪主意却使他们成为公然与朝廷对抗的叛军。王黑接过齐景公授予的旗帜后,公开宣称栾氏与高氏图谋不轨,是国民之公敌,结果大批市民加入到政府军一方,与栾、高二氏作战。
  这时已经酒醉清醒过来的栾施发现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了,前有王黑率领的政府军,后有陈无宇与鲍国的私人武装夹击,而且都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参加战斗。栾施企图反击,但是连续三次均被王黑指挥的政府军击败。
  栾施与高强此时恍然大悟,他们自以为高明的谋略,其实是最愚蠢不过了。栾氏与高氏的武装损失惨重,无力再战了,栾施仰天长叹,没想到父辈的基业,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毁在自己手中了。他与高强驾着一辆马车,逃出齐国都城临淄,前往鲁国避难去了。
  陈无宇与鲍国本来是为了私人目的而发兵攻打栾氏、高氏,不料却阴差阳错,反而成为拯救国家、消灭叛军的功臣了。栾施与高强一逃走,他们就攻占了栾府与高府,并把栾氏与高氏两家的财产瓜分一空。
  
  作为一位明智的政治家,晏子无心卷入这些家族的纠纷与冲突之中,但他却敏锐地发现,现在高氏与栾氏的垮台,对齐景公来说,是一个大好时机,从权臣手中把权力收回来。
  晏子找到了陈无宇,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您吞并了栾氏、高氏的家产,得把这些财产上交给国君才行。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但首先要考虑道义,其次才是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义是利益的根本,如果只想着利益,积累财富,而不行道义,就会大祸临头。所以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该要有长远的考虑才行。”
  显然,晏子是了解陈无宇这个人的。
  陈无宇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有政治抱负,所以他对民众施恩,用大量器借出的粮食,以小量器回收,从山区、海边运到都城的货物,不提高售价,自己蒙受一些损失,以换取民众的好感,捞取政治资本。正因为看透了陈无宇,晏子知道自己可以说服陈无宇,放弃对栾氏、高氏家产的占有。
  陈无宇是个明白人,晏子一点拔,他就明白了。虽然挤垮了栾氏与高氏家族,但他暂时还没有控制齐国政权的资本,他是个外姓家族,祖上是从陈国逃亡过来的移民,不象齐国公族世卿那样有坚固的根基,虽然他采取种种方法得到民众的好感,但是这不足以支持他独揽大权。看来晏子所说的,是最好的方法,将没收的财产上交给国君,以换取陈氏家族地位的巩固,弃眼前小利,图长远的大利。
  
  陈无宇听从晏子的劝告,将栾氏、高氏的家产上交给齐景公,同时为了表示自己无意象其他权臣一样独揽大权,他向齐景公提出前往莒地,告老退休。同时,他对公族成员大肆贿赂,以换取更多的政治资本,把土地送给子山、子商、子周等齐国大夫,并提高了子公、子城、公孙捷等人俸禄,私下划一部分地作为他们的封邑。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陈无宇确实是够富有的。
  晏子的这一建议,成就一个大欢喜的局面。
  捞得好处最多的是齐景公,他不仅得到了栾氏与高氏的家产,而且昔日权臣凌驾于君主之上的局面,也因为栾、高的垮台而被终结,国家的权力又回归到君主手中,虽然他担了十六年的木偶国君,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在这个宝座上的时间居然超过半个世纪,并且成为齐国再度强大的重要人物。
  而陈无宇则通过这一慷慨之举,一举奠定了陈氏家族在齐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报答,齐景公将莒地附近的城邑封给他,但陈无宇谦卑地辞谢了。但是很快,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亲自出马,为这位公室大功臣求得高唐作为封邑,这回,陈无宇收下了。陈氏家族(即田氏家族)开始强大起来,最后他的子孙吞并了齐国,这是后话了。
  
  久经动荡的齐国政坛终于逐渐风平浪静,作为中原的大国,齐国不可能一直沉默。齐景公憋了十几年了,终于有出头之日,他雄心勃勃,想一扫齐国的颓势,重振昔日的雄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6)
  
  三、对外扩张
  
  齐景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当齐国的君主了。
  这位被崔杼拉到宝座上的国君,一直很低调,崔杼去了,庆封来了,庆封去了,高氏、栾氏来了,直到陈无宇打垮了栾、高,又明智地把权力交还给他时,他终于熬出头了。
  就在齐景公执掌大权的这一年(公元前532年,齐景公十六年),中原霸主晋国的国君晋平公去世,他当了二十六年的君主,晋昭公继任。
  晋昭公二年(公元前530年),这位新的中原盟主邀请中原诸侯到晋国,其实就是让各路诸侯前来朝见一下,认识一下这位国际领袖,齐景公也在受邀之列。齐国一向对晋国貌合神离,自视为东方大国,不愿意屈居晋国之下,然而自齐桓公之后,齐国的国力就大不如从前,虽然接连几任国君试图反抗晋国的霸权,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不得不忍气吞声,表面上还是尊晋国为盟主。
  显然,晋国人也明白,在中原诸侯中,只有齐国是他潜在的对手,所以在弭兵之会中,晋国与楚国是承认齐国的大国地位的。齐景公的到来,晋昭公也没有怠慢,举行了一次欢迎宴会,在会上,两位国君觥筹交错,假惺惺的相互示好。
  宴会到高潮时,两位国君举行了一个投壶游戏,就是把箭投入到一个壶中。晋昭公是东道主,他先投壶,这时,担任投壶游戏主持人的晋上军司令荀吴说:“如果我们国君投中了壶,就成为各诸侯的领袖。”
  站在一旁的士文伯听到荀吴这样说,很不高兴,还没发作时,只见晋昭公瞄准片刻,将箭投出去,正好投入壶中,众人是一片喝彩。
  接下来轮到了齐景公,齐景公也来了一句开场白,说:“如果寡人投中了壶,将代替晋国兴盛起来。”然后也投出一箭,同样命中目标。从齐景公的话中,可以看出此君的雄心壮志,其目标就是取代晋国而成为中原盟主。
  齐景公的表白,把一个人气死了,这个人就是士文伯。他听了荀吴与齐景公的开场白后,心里特不舒服,他把荀吴拉到一边,没好气地批评他说:“你这是什么话呢?我们本来就称霸诸侯了,还用得着以投壶来证明吗?你这么一说,齐国国君就会认为我们软弱,以后不会再来朝见了。”
  荀吴不以为然地反驳道:“我军将帅强悍勇猛,士兵斗志顽强,充满进取精神,现在与过去一个样,齐国人能怎么样呢?”
  士文伯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就跟荀吴当场吵了起来,宴会的气氛开始变得凝重。这时,齐国大夫公孙傁一看苗头不对,快步走上前,对晋昭公说:“天气已晚,国君有些疲惫了,可以退席了。”说完后他连忙拉着齐景公往外走,以免荀吴与士文伯两人的争吵有伤齐景公的尊严。
  
  齐景公泄露了他的野心,在他看来,晋国虽然是霸主,但这个霸主的力气不如从前了,现在应该轮到齐国了。
  齐国虽然失去中原霸主的地位,但是仍然是东方一等大国,有其自己的势力范围。南面的莒国与郯国与齐国的关系都不错,特别是莒国,在公元前528,莒国爆发政变,莒郊公被赶走,莒国人从齐国迎回莒郊公的叔叔庚舆,立为莒公共。齐景公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让大将隰党、公子鉏护送莒公共回国,这使得莒国与齐国的关系更加密切。
  齐景公想要称霸,但实力还不够,晋国这头老虎,暂时还不能碰,中原重要的诸侯国象鲁、卫、宋、郑这些国家,也不能碰,不然晋国马上会前来问罪。他左思右想,必须要找一个不受关注的国家,扩张实力的同时,避免与晋国发生冲突。
  他把目光盯准了位于莒国、郯国以南的徐国,这个诸侯国默默无闻,以当时人的眼光看,这是一个接近蛮夷区的诸侯国。齐景公准备牛刀小试,检阅一下齐军的战斗力。
  
  公元前526年(齐景公二十二年),齐国对徐国发起突然袭击,拉开其霸业战的序幕。
  徐国距离齐国是比较远的,中间还隔着莒国、郯国,正因为这样,齐国军队的这出击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
  齐景公率大军在正月出发,借道莒国、郯国,在二月十四日,兵临徐国的蒲隧城(今江苏睢宁西南)。徐国人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在齐军的突然打击下,狼狈不堪,很快就举旗投降了,齐景公的军队入驻蒲隧城。战败的徐国与莒国、郯国三国君主,在蒲隧城内与齐景公会晤,并且签订了一份结盟条约。
  在中原大联盟内部,齐国搞了一个四国小联盟,这无疑是挑战晋国的权威。
  晋国人没有吭声。
  晋国强大不强大呢?依然很强大。可是晋国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首先是国内矛盾重重,卿大夫家族之间内斗不休,其次是各诸侯国对晋国阳奉阴违,以郑国为首的中小诸侯一直力图反抗晋国的霸权,而齐国更是虎视眈眈,欲取而代之。
  在齐国入侵徐国一事上,晋国人保持沉默,这令鲁国的叔孙昭子感叹道:“现在诸侯国已经没有领袖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齐国君主不讲道义,兴师攻打远方的徐国,而且还缔结盟约,没有人站出来抵制这件事,这是因为没有国际领袖啊。”
  从叔孙昭子的话中,也可以感受到晋国的霸主地位已经日薄西山了。
  
  但是齐国的这个小联盟也同样不稳固,仅仅过了三年(公元前523年),齐国与莒国就反目成仇了。莒国虽然在诸侯国中名气不是很大,但军事力量并不弱,拥有一千辆以上的战车,不过比起齐国,那还不是同一重量级的。
  齐景公马上大打出手,他派遣高发为大将,率军攻入莒国,结果莒共公抵挡不住,从莒国都城逃出来,逃到纪鄣城(江苏赣榆县北),并在纪鄣城内重新整顿军队,抗拒齐军的进攻。
  齐军包围了纪鄣城,但是这座城池颇为坚固,齐军在城外进攻数日,无法攻破。莒共公刚喘了一口大气,没想到一座偌大的城池,竟然因为一个女人而丢掉了。这个女人是谁呢?历史书上没有写下她的名字,只知道她的男人以前不知做了什么事,被莒国的君主杀死了,她一个小女子,没办法为夫君报仇,过了很多年,她已经老迈了,成了一个老太婆了,迁居到了纪鄣城。现在齐军围攻纪鄣城,她为夫君报仇的机会到了。她躲在家中,日夜搓绳,绳的长度有城墙那么高,在晚上趁人不备时,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把这条长绳从城头扔下去。
  齐军的侦察员发现城墙上垂下一条长绳,觉得很奇怪,就报告给齐军将领孙书。孙书心里一想,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垂下这么一条绳子,但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即便是冒险,也得试一试,于是组织一批勇士,在月黑风高时,攀绳而上。在六十名勇士爬上城头后,这条绳子不堪重负了,终于断了。这时孙书下令城外的士兵击鼓呐喊,而登上城头的勇士们也敲打着武器,高声呼叫,这下子可把莒国守军给搞懵了,莒共公也糊涂了,只听得齐军杀声震天的,而且已经登上城头了,他心里害怕极了,以为齐军已经攻破莒军的防线,赶紧弄了一辆马车,从西门逃跑了。
  齐军不费吹灰之气占领了纪鄣城,而那位老妇人,在丈夫被杀多年后,终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报复了莒国的国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7)
  
  
  莒共公虽然丢掉了纪鄣城,但并没有投降。
  公元前520年,齐景公发动对莒国的第二次打击。齐军将领北郭启率军进攻莒军,莒共公积极备战。
  显然,齐景公认为莒国已经不堪一击,因而这次入侵莒国的部队较少,而且统帅北郭启也是地位比较低的将领。莒国大夫苑牧之认为应该借此机会与齐国媾和,他判断由于北郭启的地位比较低,所以莒国与之谈判,可以尽可能减少主权损失,他警告莒共公:“大国是不可激怒的。”
  莒共公没有听得进去,相反,他认为这支齐军比较弱,正好可以挫其锋芒,一张莒军士气。他亲自率军迎战北郭启统领的齐军兵团,双方在寿馀(山东安丘县)展开激战,结果北郭启顶不住莒军的进攻,狼狈逃回国内。
  齐景公勃然大怒,御驾亲征。现在莒共公知道后果的严重了,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齐军,莒共公不得已之下,选择了与齐国议和,双方签订盟约,当然,少不了割地赔款。
  
  莒共公在抵御齐国入侵上一败再败,丧权辱国,对内统治却极其残暴。
  这个家伙有个僻好,就是酷爱宝剑,这本身也不是一个毛病,但莒共公每次新铸成一把宝剑时,却要拿活人来做试验,以证明宝剑的锋利。这种残暴之举,引起国人们的憎恨,不光如此,莒共公虽然与齐国媾和,但心里却不服气,又偷偷打算背叛齐国,这么一来,无疑又要将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莒国大夫乌存是一个著名的勇士,他决心驱逐莒共公,拯救国家。在乌存的策划领导下,莒国掀起倒共公运动,莒共公落荒出逃,当他的马车快到国境线时,见乌存手操武器,领着一队人站在路上,吓得六神无主,害怕被乌存杀死。不过乌存目的只是驱逐莒共公出境,并不想加害于他,莒共公总算保住一条小命,出国避难去了。
  齐景公果断地卷入到莒国的政变中,以前遭驱逐的前国君莒郊公一直客居在齐国,齐景公武力护送莒郊公返回莒国,重新即位。
  经过此番事变,莒国已经被齐国牢牢控制在手中了。
  
  伐徐征莒的胜利,令齐国再展其军事强国的风范。
  齐景公志不在小,他又将眼光盯准其邻国鲁国。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与“三桓”的矛盾最终爆发,引发内战,在“三桓”的打击下,鲁昭公被迫逃亡到了齐国。齐景公意识到干涉鲁国内政的机会来了,便划拔一部分土地安置鲁昭公,并且承诺出兵帮助鲁昭公打回国。
  第二年,齐景公发兵攻打鲁国,占领郓地,鲁昭公也从齐国境内迁居到鲁国境内的郓地。齐景公的目的是彻底打垮执掌鲁国大权的季平子,使鲁昭公复位,这样齐国就可以鲁国拯救者的身份来控制这个邻国。然而季平子却私下贿赂齐国大夫梁丘据,梁丘据便在齐景公面前暗示鲁昭公的垮台乃是天意使然,齐军如果与鲁军相遇不能打赢,就意味着上天要抛弃鲁昭公,那么齐国政府就不要卷入鲁国的内斗了。
  齐景公听从了梁丘据的建议。
  鲁国将领公孙朝诈称献郕邑投降,齐军不知是计,结果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到鲁军的突袭。双方在炊鼻展开激战。
  这次战役双方将领均表现十分勇敢。
  齐国将领子渊捷与鲁国将领洩声子相遇,子渊捷拉弓射箭,箭飞过车辕,洩声子赶紧用盾牌一挡,箭射入盾脊中整整有三寸,可见子渊捷之神力。洩声子不甘示弱,放下盾牌,也拉弓射箭,射人先射马,瞄准子渊捷战车上的马匹,一箭飞出,穿透勒在马脖子上的皮带,马匹当即倒毙。
  子渊捷的战车少了一匹马,他跳下战车,这时鲁国士兵发生误会,因为子渊捷长得与叔孙氏的家臣司马鬷戾有几分相象,所以鲁国士兵还正想过来帮忙哩。子渊捷大吼道:“我乃是齐国人。”鲁国士兵一听,哎,原来是敌人,正操着戈戟准备冲上来,子渊捷手疾眼快,一箭飞出,把这个鲁国士兵射死了。
  鲁国的将领表现也不赖。鲁国勇士林雍下车步战,结果在战斗中被砍伤了一只脚,他仍然骁勇拼杀,鲁国将领颜鸣驾车三次冲入齐军阵营中,高呼道:“林雍快来坐我的车。”其勇敢精神,连齐军也不得不佩服。
  这次激战最后双方互有损失,鉴于不能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最后齐景公放弃了武力倒季的计划。
  
  虽然齐景公未能控制鲁国,但齐国在东方的崛起已经成为定局,晋国对齐国已经失去了控制力,齐景公雄心勃勃,有取代晋国而成为中原霸主的雄心壮志。
  齐景公是个有才干的君主,同时也是个比较残忍的人,前面提到过,当时齐国刑罚是比较重的,被砍掉脚的人多,以致于鞋子都很便宜,没人买,这个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可以反应当时的一些社会情况。
  齐景公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程度的霸业,与齐国的人才是分不开的,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是晏婴与司马穰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1: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8)
  
  四、晏婴与司马穰苴
  
  没有晏子,就没有齐景公的霸业。
  齐景公原本是崔杼扶到前台的傀儡,他在位前十六年,什么都不是,大权旁落在权臣之手。直到陈无宇与鲍国联手打垮了栾、高二氏,他才有出头之日,而这一切的得来,是晏子为他争取的。
  晏子成功地说服陈无宇,将栾、高二氏的家产上交公室,同时陈无宇也聪明地退居幕后。这样齐景公在水里憋了十六年后,终于可以探出头来冒冒泡了。可以说,晏子是齐国公室复兴的第一功臣。
  晏子名叫晏婴,史书上又称他为晏平仲,父亲晏弱也是齐国著名的一位大夫。晏子是个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但其貌不扬,五短身材,虽然出生于齐鲁大地,却与一般人印象中的“山东大汉”形象相去差远。他是个很达观的人,并没因为自己个头矮小而自悲、妄自菲薄。在人群中,他是武大郎;但在思想领域,他是个巨人,留下一本不朽著作《晏子春秋》。
  公元前556年,晏子的父亲死了。他穿着粗布丧服,系着粗麻带子,脚上穿草鞋,手里拿了根竹杖,住在草棚中,睡在草垫上,用杂草当枕头,喝粗茶吃淡饭,俨然是一派贫下中农的模样。晏氏大管家很奇怪,就对他说:“你这样可不是大夫家的礼仪呀。”晏子回答说:“我现在还不是大夫哩。”
  但很快,晏子就被正式任命为齐国大夫了。他是一个品格很高尚的人,虽身为贵族,但生活俭仆,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很快他就在政坛上声名鹊起。他是比较另类的政治人物,不仅严于律己,无私廉明,而且他从不加入任何政治派系,保持独立政治家的身份。
  晏子经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他生活的年代,既是内乱频繁的时期,也是齐国二次腾飞的开始。
  
  公元前548年,崔杼弑齐庄公。
  晏子认为齐庄公并非为国家而死,而是为了抢别人的女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被杀的,所以他不肯为齐庄公而死节。这个时候,晏子的思想就非常明确了,他是个爱国者,不附和于内斗中的各方势力。对于杀死齐庄公的崔杼,晏子采取中立态度,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晏子有自己的原则,在崔杼弑君后,他敢跑到崔家,抱着齐庄公的尸体痛哭,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件事险些使他遇害,崔杼的家臣请求杀死晏子,以绝后患,幸好崔杼考虑到晏子的声望很高,又没有派别背景,及时制止了家臣的冲动。
  崔氏倒台后,庆封当权。庆封与栾氏子雅、高氏子尾矛盾重重,他想联合晏子,一起整垮子雅与子尾,晏子仍然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他对庆封说:“我手下那帮人成事不足,智力也很一般,不能出谋策划。”婉言拒绝了庆封的要求。
  由于晏子断然拒绝与庆封同污合流,在庆封垮台后,齐景公将一大块土地赏赐给他,可晏子居然谢绝了。当权的子尾问他:“人人都想要富贵,怎么唯独您不要呢?”
  晏子回答说:“庆氏为什么会倒台呢?因为他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当欲望满足时,就是他倒台的时候了。现在把这些土地封赏给我,我满足了欲望,逃亡的日子也就近了。等到逃亡的时候,那就什么东西都失去了。所以我不是不想富贵,而是不想害怕失去它。私欲如果过头了,就要失败,所以我不敢贪多。”
  这一番话,足见晏子这个人头脑之清醒。齐国权贵们今天大权独揽,明日亡命天涯,甚至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可是晏子在云诡波谲、暗流涌动的政坛中,却始终是一个不倒翁,这足以见其政治智慧。
   不贪多的晏子给齐景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逐渐成为他信任的大臣,晏子也充分利用这种信任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539年,晏子奉命出使晋国。临行前,齐景公打算给他换一套新房子,便对他说:“你的住宅靠近市场,低矮潮湿,嚣喧吵闹,尘土又多,面积也小,不适合居住。我给你换一套明亮清爽的大房子吧。”
  晏子谢绝道:“我的先祖都是住在这里,我的事业还没能超过先辈,住在这里已经觉得够奢侈了,况且靠近市场也不是坏事,早晚都可以买东西,十分便利。”
  齐景公知道晏子的为人,也没有多说,只是笑了笑问道:“你既然住在市场边上,那知道物品的贵贱吗?”
  晏子回答说:“那当然知道了。”
  齐景公又问道:“现在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
  晏子很聪明地回答说:“假肢卖得贵,鞋子卖得便宜。”
  什么意思呢?齐景公时刑罚很重,动不动对犯法的人处于刖刑,就是把脚给砍了。没脚的人多了,鞋子自然就便宜,假肢就奇货可居了。当然,晏子是有意夸大其辞,目的很明显,是对齐景公的一种变相批评,这种批评不显山露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提出来。
  齐景公听罢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明白晏子的意思。此后,齐景公在刑罚上比较慎重,法令相对宽松,老百姓遭受的罪少了些,这些可以说有晏子的功劳。
  
  晏子出发到晋国去了,当他回国后,发现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原来齐景公不顾晏子的反对,硬是把他的老宅给拆了,同时还把他的邻居赶跑了,把他们的地霸占了,盖了一栋豪宅,准备给晏子住。
  晏子向齐景公拜谢后,打算把新豪宅给拆了,恢复原来的面貌。齐景公本来想让晏子惊喜一下,不想这个顽固的家伙居然不领情,他有些生气,没有允许。晏子就去找陈无宇,让他帮忙向齐景公求情,最后齐景公没有办法,只好答应晏子的请求。
  晏子回家便把豪宅给拆了,把邻居的房子又盖起来,然后请这些邻居重新搬回来,一切又跟以前一样了。
  就这样,晏子的美名很快就传开了,他也成为齐国最有名的一位政治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59)
  
  晏子流传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他如何智谏齐景公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单说一下晏子在外交上的才华。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关于外交的词汇,叫“折冲樽俎”,这个典故来自孔子对晏婴外交才华的一个评价:“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冲就是冲车,进攻型的武器;樽是盛酒的器具,俎是盛肉的器具,意思就是在宴席上让对方的冲车折回,即取得外交上的胜利。春秋时代诸侯林立,外交极其重要,兵圣孙子也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把外交作为一种积极的军事手段。
  晏子使楚是广为传诵的一则故事。
  齐景公派晏子出使楚国,楚国自恃强大,想给晏子来个下马威,在外交礼节上占便宜。在楚国宫殿前,楚国人有意刁难晏子,不开大门,只开旁侧的小门。晏子心想,齐国与楚国都是大国,礼节理应对等,他拒绝走小门,对楚国人说:“这门这么小,象是一个狗门,我听说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门,如今楚国是个大国,我出使大国,当然得走大门。”楚国人一听,没脾气了,只好打开大门。
  晏子到了王宫后,会见楚王。楚王一见晏子五短身材,就挖苦说:“贵国恐怕是没有人才吧,才派你作为使者。”
  晏子不卑不亢回答说:“我国的临缁城有三百闾(二十五家为一闾,三百闾意为人口众多),衣袂一张,天就暗下来,大家挥一把汗,就汇成大雨了,街上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楚王故意刁难说:“那为什么单派你来呢?”
  晏子反咬一口说:“我国有这么一个原则,出使贤明的国家,派贤能的人,出使不贤明的国家,就派不贤能的人。我在国内是最没才能的人了,所以就出使楚国了。”
  楚王一听,这家伙,不是在讽刺我么?算你狠,走着瞧吧。
  到了宴请的时间,正酒席过半时,楚王特地为晏子安排了一出戏。两名楚国的官差,押着一个囚犯上来,楚王故意喝道:“这个人是什么原因被绑了呢?”官差回答道:“禀报大王,这是一个齐国人,因为偷盗被抓了。”
  楚王一转头,望着晏子,得意洋洋地说:“齐国人是不是很擅长偷盗啊?”在座的楚国官员哄堂大笑,准备看晏子如何出洋相。
  然而他们低估了对手,晏子是什么人,这点小把戏能把他怔住吗?只见晏子转向楚王,微微一笑答道:“我听说,橘子生长于淮南,就叫橘子,而生长于淮北,则叫枳,从外表上,叶子长得一个样,但味道其实是不同的,就是因为水土环境改变了。我们齐国的百姓,在齐国是不偷盗的,可到了楚国却偷盗了,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环境使人发生了改变呢?”
  楚王听了后哑口无言,只得干笑几声,向晏子陪不是了:“寡人听说圣明之人,不能开玩笑的,看来我是自讨没趣了。”
  这则故事,颇可见晏子樽俎折冲的本领,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坚持捍卫国家利益,不辱使命。
  
  晏子在公元前500年病逝,他辅佐三代君主的时间超过五十年,是齐国复兴的功臣之一。他与子产同为春秋晚期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两人风格很不相同。
  晏子的魄力不如子产,这与他的地位也有关系。晏子并没有真正拥有很多权力,他更多是凭借其机智在国君与豪族势力之中游走,以聪明的方式来推动齐国国内政治的改革。他不象子产那样雷厉风行,敢作敢为,敢于突破传统,富有创造力,但他以严格道德标准来自律,不贪财,廉洁无私,为齐国官员树立一个榜样。
  司马迁对晏子有这么一段话:“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如果晏子还活在世上,就算为他执马鞭,也是我所向往的。
  以司马迁的修为,都愿意为晏子执马鞭了,可见对这位齐国伟人是何等的向往,这也是晏子的人格魅力所在。
  
  晏子对齐国还有另一大贡献,向齐景公推荐了军事奇才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又称为田穰苴,乃是田完的后代,与齐国权臣田桓子(陈无宇)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几代下来,到了田穰苴时,家道衰败,早已是平民身份了。据司马迁的纪载,晋国曾经联合燕国讨伐齐国(没有具体时间),齐国军队迎战晋军,结果吃了一个败仗。齐景公忧心忡忡,此时晏子前来求见,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并说道:“穰苴是田完庶出的子孙,这个人文武双全,文能服众,武可威敌,主公可以试用他为将军。”
  齐景公正为缺少战将而闷闷不乐,一听到婴子的话,不禁大喜,当即传田穰苴进殿,对他探讨军事,田穰苴对答如流,见解深刻。齐景公非常高兴,马上破格将他提拔为将军,负责抵御晋军与燕军的进攻。
  田穰苴一下子被从平民提拔为将军,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提出一个要求,他说:“我出身低微,主公把我从民间提拔上来,地位在大夫之上,不过士兵并不能心服口服,民众也不能信任,人微权轻,所以希望能主公派一位有威望的宠臣作为监军,这样事情才可以办得好。”
  齐景公一听,还是田穰苴想得周到,就答应他的请求,派宠臣庄贾担任监军,配合田穰苴训练军队。田穰苴向齐景公告辞后,就跟庄贾商量说:“明天正午时,咱们在军门碰头。”庄贾答应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7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