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昨天 09:44 |
---|
签到天数: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
作者:忘情
2019年4月26日,一篇从塔斯社转《参考消息》,再转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的文章——《揭开金正恩专列的神秘面纱》,看得我几乎笑岔了气。什么金正日有6辆“配有接待室、会议厅和高科技通信设施的专列”、车上配了重装甲,所以时速无法超过60公里。什么专列出动就是三列,前列检查铁轨路基、后列坐警卫和随行人员。列车进站时,相邻铁路上的电力会关闭,以防其他列车驶入。什么金正日的专列车厢是苏联产的。什么金正日专列编号是DF0001、金正恩的专列为DF0002之类。我的天呀,这些胡说八道的信息,完全是对铁路、对列车无半点认知的外行瞎编的。看这种东西不是挑错,而是搅尽脑汁挑对的地方都不容易。
更让人无语的是,今年2月底的河内“金特会”,居然有记者煞有介事地问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丹东和在凭祥牵引金正恩专列的机头编号不同,中国是否为金正恩专列过境提供了协助?
这不废话吗?到了咱中国境内,难不成专列可以不依赖中国铁路网,无需听从中国铁路调度命令,不需要机车牵引、不需要途中补给,直接从中国领空飞过去?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问这种无脑问题,这不是浪费宝贵资源还能是啥?
好吧,咱今天就略略给无知的记者们、各路只顾博眼球、开篇一张图,余下全靠编的自媒体们上点铁路常识课。
所谓专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列,是指专门拨付给某项较为特殊的运输任务的车辆编组。其中既可能是全列客车,也可能是全列货车,也有客货混编列车。外人关注的所谓专列,其实是指狭义上的专列,也可以称为要人专列。这种专列实际上也有两种。一种是车辆平时该干啥干嘛,在有需求时临时编组拨付。另一种则是专用的,不承担要员运输任务时就封闭保存起来,并施行严格的警卫措施。
为什么像朝鲜这样的国度,领导人特别喜欢坐专列出行?除了车上设施齐全,人员有充分的活动空间,长途旅行不易疲劳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如果是专机,离地三尺便是自由世界,一飞机的人命实际就掌握在飞行员和老天爷手里。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安全冗余度太低,连应急措施和补救措施都没有。汽车适于短途出行。如果跑长途,易疲劳自不必提,而且领导人专车里是坐不下几个人的,万一路上有意外,随行警卫未必真能第一时间有所反应。
和汽车与飞机相比,领导人专列的安全系数就高得太多了。出行前若干天,旅途中的每个细节都必须逐一接受警卫部门审核。能接触到专列或直接、间接参与为专列出行提供服务保障的人员,都得经过层层政治审查。即便这样,作业时依然要在保卫部门层层监督下进行。整个出行保障服务链条上有无数环节互相监控、互相保障,就算是有人被策反、或是国内潜在反对派想搞名堂,都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那么,朝鲜的专列真是苏联制造的吗?朝鲜战争爆发前,斯大林确曾将一列苏联生产的领导人专列,作为对朝鲜建国的贺礼,送给了金日成。但是很显然,那么古老的列车没法沿用至今。从金正日、金正恩历次乘专列出行的画面看,他俩的专列车辆绝非产自苏联,而是上世纪80年代从民主德国引进的。
这种客车车厢,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也曾分两批引进过近400辆,大部分是高级软卧车,国内编号为24型客车,但业内通常称它们为“东德包房”。这批车辆,在我国一直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笔者曾修过这种车,因此对其印象深刻。
这些车的车体部分由民主德国格尔利茨车辆厂制造,转向架由哈雷·阿门多夫"恩斯特·台尔曼车辆厂提供。其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如下几个特点。
1、 这些车所用钢材质量非常好。同等运营环境下,部件锈蚀情况比国产车要强得多。
2、 这些车除了采用传统的踏面制动,还增加了盘形制动,部分高级包房甚至采用了空气弹簧。国产车采用类似设计,还要等到90年代后期。因此东德包房在上世纪80年代,算是东方集团里顶呱呱的车型。
3、 “东德包房”每辆车底部都自带独立柴油发电机组,可不依赖外接能源给车载空调供电。
4、 车厢两端并非当年国产车常见的铁风档,而是一种用涂有橡胶层的帆布制造的折叠风档。
5、 这些车构造速度达140公里∕小时。在中国高强度使用多年后,接近退役时仍能达到120公里∕小时的安全运营时速。
6、 当年跟着这批“东德包房”飘洋过海来华的,还要一种个头虽小、但繁殖迅速、抗药性强的德国蟑螂。这些无孔不入的小东西简直要坑死铁路职工了。因为它们居然能像老鼠那样,啃破车载各种电线、通讯信号线的绝缘皮。查找这类故障点时异常地艰辛。据老一辈讲,当年咱们通过外交途径向民主德国反映过此事,可人家还老大不高兴。
“东德包房”的基础设计,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棒的,因此朝鲜从民主德国订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领导人专列,便顺理成章了。
因为笔者虽有专运资质,但层级不够,所以当年恰逢金正日乘专列访华时,只能在不近不远的距离上观察,没有机会登车。但据负责给朝鲜专列上水果的部专运组同志们反映,车上绝无人们想像的那般奢华。外界谣传的金水龙头、金马桶之类的,通通没有。也就是拥有大会议室、一些房间比高级包间更大一些,车载通讯设备更多一些而已。毕竟车上空间和载重量有限,要在保证车辆基本使用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星级宾馆,是处处受限的。
领导人专列其实也不是固定编组,而是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车辆的。一般而言,餐车编在专列中部、两端分别是会议车厢和领导人休息车。两往两头,是机要通讯车和警卫车,将随行要员和领导人休息车隔开。这次金正恩出访俄罗斯,专列编组15辆,比上回去河内少6辆,少的就是随行要员车厢。
外界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专列是否有重装甲保护。其实列车基础设计,就决定了该车所能达到的重量上限。过限的话,连运行安全都无法保证,就算有“乌龟壳”又有何用?再说了,钢质车体框架及层层内饰,本身就相当于一种复合装甲,具有一定的防弹功能。专列的安全,靠的是层层外围警戒保障。要是无数层外围防护均失效了,刺客已经突进到如此近的距离,就算是厚实如“梅卡瓦”坦克,也不照样让人炸得炮塔分离吗?所以,专列安装重装甲防护并无太大意义,而且实施的空间极其有限。勉强增加的那点防护重量摊到车体顶部、底部、两侧那么大的面积上,顿时就能将附加装甲摊得极薄,实际上并不顶事。不过,专列的车窗玻璃都在普通的钢化玻璃、防爆玻璃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过,属于防弹玻璃的一种。但是,防弹玻璃的真正功能绝非防弹,而是要保证一定质量的弹丸以一定速度打上去,首发弹只能打裂而不能穿透,以此为车内人士提供预警及反应时间,以便迅速寻找隐蔽物。毕竟,防弹玻璃的重复抗弹性很差,在自动武器的扫射下,被打透是迟早的事。
最后,再来打打“车上配了重装甲,所以时速无法超过60公里”这种弱智论调的脸。“东德包房”基础设计时速是140公里。按外媒公开报道,金正日乘专列旅程只有33.4万公里。金正恩执政时间不长,乘专列旅程应该大大低于20万公里,还用不着进行A1修(就是以前的辅修)。这么低的使用强度,远远达不到中国铁路车辆A3修(也就是一级段修)的里程标准。加上细心保养,专列能达到的安全时速哪怕在其生产了30余年后,达到120公里是没问题的。
但是,列车所能达到的时速,并不等同于实际运营时速。因为路基质量、轨道平整度、线路繁忙与否、中途是否要停站、换机头或加水,以及待避,都制约着实际运营时速。对于专列而言,如果出国访问,编制运行图时必须留足余量,以便随时调整。因为早到或晚到目的地,都是一种外交失礼。
也许有人对此不服气,你这都是凭空想像的吧,证据呢?好,我们就从公开报道中着手,算算专列时速。
根据外媒报道,赴河内参加第二次“金特会”时,金正恩专列于2月23日17时从平壤出发,当晚21时30分抵达丹东。这段铁路总长240公里,耗时4个半小时,应该中途无需换机头或进行加水作业,那么专列在这个路段平均运营时速约53.3公里。
专列通过丹东后,于24日13时左右通过天津。这段铁路旅程为995公里,耗时15.5小时。如果是一个机头拉到底,那么平均时速为64.2公里。不过,因为途中跨了两个铁路局的管界,从稳妥角度讲,途中应该更换一次机头,并进行全列制运试验,耗时约20分钟,顶多半小时,扣除这个时间,列车平均运行速度是66.3公里。
此后的行程,外媒语蔫不详,因为它们根本得不到准信。但那几日处于春运末期,从铁路运行图的异动来看,专列从天津出发后,应该是先沿津浦线南下,再沿陇海线西行,转到京广线,经武汉、长沙再转湘桂线赴南宁,最后于26日7时许到达凭祥。按这个路线,从天津到武汉1347公里,武汉到南宁1270公里,南宁到凭祥216公里,合计2833公里,总耗时42小时。笔者大致算了一下,途中应该有4至5个机车换挂点,换挂作业至少要耗去2个小时。也就是说,从天津到凭祥,金正恩专列平均运行时速至少是70.8公里。
或许有人嘴硬,说这个速度与60公里时速相比,也高不到哪去呀。但请别忘了,湘桂线在大山中穿行,那里地质条件很复杂,列车历来跑不快,所以在京广、陇海等地质条件较稳定的线路上,专列速度应该更高。再说了,咱们这个估算,是换最极端的条件计算出的最小值。更何况,按外交惯例,专列穿越大半个中国,哪怕事先有过沟通协调,但旅途中不停站,不与途经国领导层会唔,哪怕是礼节性的会面都没有,就这样一声不吭呼啸而过,是一种极其失礼的行为。纵观这两年的情节,真会发生这种事吗?不过,金正恩专列借道中国期间,两国到底有什么互动,官方基于种种原因保持沉默,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两国官方都没公开证实的消息,咱不好,也不敢乱说。但是,这里面的道道,有脑子的想想就会明白。如果将这种没法定量的因素也考虑进来,那么金正恩专列在中国跑出120公里时速,一点也不令人惊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