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听我说南明(持续更新,讲述最后的汉人王朝无奈的末路,崇祯十七年开始)----孙敬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23: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4)山海关
  
  作者刚进入社会那会,单位有个岁数大的女人很变态,她看我不顺眼,百般刁难。和那个女的一起工作将近两年,被她欺负得够呛,我连吵架都不会,所以没法反抗。
  
  后来我被转到另一个兄弟公司,她还要找我麻烦,真是锲而不舍。这次我不用再怕她了,终于雄起了一回,对她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踱着方步走掉。当时的感觉好极了,有点1949年的意思。
  
  这事儿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原来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不是身居高位,而是可以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不理睬自己不喜欢的人。
  
  所以我觉得,和朱慈烺相比,我是幸运的。
  
  刘宗敏胁迫了李自成,李自成又胁迫了朱慈烺,当然被胁迫的不只朱慈烺一个,还有他的弟弟永王和定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2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按照李自成的想法,这两位小皇子也要随军去山海关。崇祯要是知道李自成这么折腾自己的宝贝儿子,就他那脾气,估计再投胎也不会放过李自成。
  
  可惜人死了,下辈子哪有这样的好命再做皇帝,是牛是马未可知,是颗大树也说不定。
  
  崇祯没机会报仇,可李自成还有。
  
  虽然出征阵容如此豪华,李自成并不满足。他向来有追求,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要再带上一个人。他认为只要将这个人推到吴三桂面前,吴三桂便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个人就是吴襄。按照李自成的想法,你吴三桂再牛,总不能不认亲爹吧。
  
  当初吴三桂出名,最大的卖点就是“孝闻九边”,所以李自成认为只要控制住吴老爹,一切就都容易谈了。至于关外的虎狼之师八旗军,在他看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失败,即源于这个悲剧性的判断。
  
  吴三桂对他爹的确很孝顺,但他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儿子,更有一个特点就是“勇冠三军”。这样一个人,向来吃软不吃硬,你好说好商量还有争取的希望,想胁迫他,结果只能是被他干掉。
  
  从北京出发时,李自成带走了十万大顺军,对外号称八十万,留守北京的大概只有一万多人。可以说李自成为搞定吴三桂,已经把垫棺材的老本儿都拿出来了。他似乎隐约意识到,山海关之行将极为凶险,必须多带点人才好行动。
  
  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李自成抱有一丝同情,尽管他有时残忍好杀,尽管他有时目光短浅,但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一个孤单又倔强的背影,他不认命,他一直在挣扎,却始终茫然地望着前方。
  
  李自成气势汹汹地率领大军开拔,其他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被耍了,出来混的,无端丢脸怎么说的过去。
  
  从北京出发没多久,李自成的怒气竟然出其不意地消了。这倒不是自我调节的结果,而是因为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吴三桂的信。
  
  不是吧,眼看就要近身肉搏了,还要通信互致问候?难道是战书?
  
  吴三桂是从来不作无用功的,更懒得写战书来挑衅,他写信来的目的在于,再次向李自成表达投降的诚意。
  
  你可能要问,真的假的?李自成肯信吗?
  
  先别管真的假的,更别管李自成信不信,关键在于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如果要投降,为啥要在北京和山海关之间进行折返跑?难不成你要跟李自成解释说,我MP3落山海关的家里了,回去取了,现在还是想去北京发展。
  
  鬼才信你!
  
  我这种没在道上混过的人都不相信的话,常年在道上混的李大哥居然信了。他不但信了,还因此放慢了行军速度。
  
  现在从北京到山海关,坐动车组只需要两个多小时,你看一本杂志的功夫就出关了。但那时骑马需要五天,而李自成则用了八天才到,对此我只能说,他被吴三桂给忽悠了。
  
  李自成这个人,有时候单纯得可爱。
  
  相比之下,吴三桂滑头多了。他写信写出了瘾,给李自成写信的同时,还给多尔衮修书一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3: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在信中,吴三桂如是说:
  
  我受明朝大恩,长年镇守辽东,无奈闯贼造反,可怜百姓遭此劫难。之所以固守山海关,是要对闯贼兴师问罪,替先帝报仇。但这地方太小,我朝大军还没有赶到(京东地小,兵力未集),只好向睿王爷求助。
  
  人们都说王爷是不世出的英雄,如今正是摧枯拉朽的最佳时机,切莫错过。请听我这位亡国孤臣一句忠言,迅速出兵协助我收复京师。如果你能这样做,不仅是助人为乐,对大清也有好处,我们会割让土地作为酬谢(裂地以酬),决不食言。
  
  吴三桂将多尔衮捧上天,说他是不世出的英雄,其实吴三桂自己也是不世出的人才。在这封信中,吴三桂和他的幕僚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融入其中,既许以诱饵,又不失身份,两者的完美结合,简直可以作为现代求职信的范本。
  
  多尔衮抖开信纸的那一刻,他笑了,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那位英武绝伦的兄长一直期待的事情,终于要实现了。
  
  如果说皇太极这辈子最喜欢的女人是宸妃海兰珠,那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网罗人才了。狠勇如吴三桂者,他自然抓心挠肝地想收入囊中。
  
  可惜皇太极太有诚意,吴三桂却颇有点老猪腰子,老上级洪承畴降了,他没降;舅舅祖大寿降了,他继续撑着。撑到皇太极都挂了,他还盘踞在原地,活像一副狗皮膏,捣不烂甩不掉。
  
  忠君爱国倒是其次,问题在于,从小就在大公司打工的吴三桂,是个心气很高的家伙,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去小公司上班。
  
  现在北京都换主人了,你吴三桂还想扛下去啊,别扯了。
  
  多尔衮没有李自成那么单纯,所以他才不信吴三桂糊弄人的鬼话,什么大军未集,在湖南还是广东啊?开过来得俩月吧?还讲什么“裂地以酬”,这事儿你吴三桂说了算吗?
  
  你裂地以酬最多给我一个河北,谁稀罕。
  
  我早已有志进取中原,我的目标是,大明所有的行省和属国!
  
  但雄图大业的实现,需要你来配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2: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多尔衮看到这封信时,才率领大军离开沈阳没几天。
  
  当初李自成占领北京的消息传到沈阳,搞得大家丝毫没有思想准备,谁也没想到大顺军的威力如此之大。惊讶之余,开始盘算自己能从这一突发事件攫取什么好处(游牧民族的生存本能,莫怪),清廷向来属于趁火打劫型,这样的好机会自然不肯坐失,经过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决定赶着大顺军立足未稳,狠狠捞一把。
  
  当时清军能够调动的兵力一共有十万,为了防止后院起火,多尔衮留下郑亲王济尔哈朗辖两万人在沈阳看家护院,其余八万人全部出征!
  
  不仅人数多,清军这次出动的领导阵容也十分豪华,除了多尔衮本人,还有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三个同胞兄弟结伴去抢劫,也算志同道合。
  
  八旗军的将士们听说又要去抢劫了,心里十分高兴,梳着辫子的脑袋将家里面缺什么东西迅速归纳整理,有了明确目标,进入明朝境内才好“稳、准、狠”的下手。一时间,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绪异常高涨,恨不得早点开拔。
  
  在这支充满爆发力的队伍里,一个并不起眼的人夹在其间,他虽地位很高,却沉默寡言、毫不张扬,这个人就是恭顺王孔有德,一个充满争议和传奇的人物。
  
  你不了解他不要紧,你一定听说过他的女儿孔四贞;你不知道孔四贞也不要紧,知道“公主坟”就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有关孔有德父女的故事,我们后面还要详细介绍,在这里就不过多讲述了。
  
  我们现在的重点是李自成,是吴三桂和多尔衮,当然想要详细了解他们的交战过程,就不能不讲到山海关。
  
  因为这三位叱咤一时的人物,将以此地为舞台,上演历史上惊心动魄又精妙绝伦的一幕。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舞台竟然是朱元璋提供的。
  
  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十四个年头,即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雄心不老的朱元璋命徐达修筑辽东长城,年近半百的老将遵照皇帝的旨意,兢兢业业地干活。圆满完成任务之后,徐达精心挑选了一处地方设立为关口,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巍巍雄关就此得名。
  
  山海关地势险要,素来为兵家必争,这样一个事儿精聚集的地方,纠葛自然不会少。明末以来,明朝和后金没少在这个地方死掐。双方你来我往,烽火连天,山海关却依旧岿然不动,任你争斗不休,可谓笑傲江湖。
  
  在吴三桂之前,明末很多有名的将领都镇守过山海关,其中官职最高的当属崇祯朝兵部尚书的孙承宗,最出名的则是评书里的红人、巾帼英雄秦良玉。
  
  尽管山海关从未平静过,但这一次恐怕要天翻地覆。
  
  经过八天的行军,李自成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山海关。
  
  我从没研究过李自成的生辰八字,但我十分肯定他一定是火命。虽然当不上奥运火炬手,但他无论到哪里都像火把一样熊熊燃烧,陕西、河南、甚至北京,概莫能外,真可谓风风火火。现在,他把火烧到了山海关,这一次,他能赢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2: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尽管很多人对李自成部队的战斗力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人只会使粪叉子的也不占少数,其实大顺军的战斗力并不差,不然不会闹腾那么多年,末了还进了北京。如果曹文诏、卢象升那样的能人,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大英雄,那李自成他们未必就不是英雄。
  
  换句话说,英雄,也分很多种。
  
  他们诚然没有像关宁铁骑那样,全部实现骑兵化,但骑兵与步兵混合装备,在某种程度上说,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作战条件。
  
  而且当时,参战的李自成部队,十万人;吴三桂所部的人数,史料说法不一,人数最多的一种说法,也不过五万人。
  
  对于关外眼睛发红的多尔衮,和他身后的十万条八旗狼群,李自成是不知道的,所以在他看来,这是场悬念不大的战役。尽管胜算极大,但他还是不想动武。
  
  孙子他老人家说: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意思是使敌人全军投降才是上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
  
  不知道李自成看没看过孙子兵法,就算没看过,一定听人讲过,李岩和牛金星等人是看过的。
  
  如果不想争取吴三桂,他就不会带吴老爹和朱慈烺一起来。一个老头儿和一个小朋友,带着不方便,还浪费粮食,没有大用处,李自成是不干的。
  
  但到了跟前,李自成发现,投降这事是没可能的,因为吴三桂不在关城内,他跑了。
  
  得知吴三桂跑了,李自成急了,他连忙派人骑快马通知被撵到一片石的唐通,命他密切注意吴三桂的动向,防止他向东逃跑,此时李自成似乎已经预感到一件事情,不禁不寒而栗。
  
  一片石具体说来是九门口关城的名字,处所在辽宁省绥中县和河北省抚宁县的分界处,和山海关一样,建于洪武十四年,距离山海关只有十五公里。
  
  李自成认为,如果吴三桂不在山海关关城内,他最有可能的逃跑地点就是一片石。如果他跑到这里,最有可能有发生的事就是,他已经与关外的满清达成了某种默契。
  
  李自成不可谓不聪明,只可惜,他只猜对了一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吴三桂没去一片石,那他跑哪去了?答曰:山海关内的石河。
  
  石河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就是这么个所在,却是吴三桂精心寻找的。
  
  吴三桂手下的关宁铁骑是骑兵劲旅,这样一支快速行动部队,显然不适合龟缩的关城内以逸待劳,这样等于开坦克钻胡同打架,施展不了长处啥也白搭。换句话说,没有速度,关宁铁骑也是要生锈的。
  
  相对于别别扭扭的山海关,石河地势比较平坦,这样的地方,更适合发挥骑兵的作用。而且石河是关内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可以作战的地方,万一练不过李自成,还可以迅速退到山海关城内。
  
  为什么非是关内呢?关外不行吗?不是已经跟多尔衮通过气儿了吗?把李自成引到陌生的关外,还能得到多尔衮的协助,此战必胜。为什么吴三桂不这么干呢?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滑头,吴三桂不可能不知道孤军作战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他并不想借助多尔衮和他的八旗军,所以他没有选择关外和李自成决战,因为那里已经是清军的势力范围了。
  
  很多人认为,吴三桂重占山海关之后,铁了心要投降清军,这样说他,其实并不公平。
  
  如果他铁了心想投降,不会在给多尔衮的书信中还自称明朝孤臣,你可以说他扭捏,在向清朝争取更大的好处,但我说他这样扭捏的风险太大了,万一激怒了多尔衮,可不好收场。
  
  如果他铁了心想投降,就不会在石河拉开阵势跟李自成单练,找来多尔衮帮忙多好,既可以保存实力,又可以稳操胜券。
  
  吴三桂此时的真实想法应该是,先跟李自成打一仗,试探一下水深水浅,练得过则恢复大明伟业可图,练不过也只好跳槽到清朝,给多尔衮打工,当然这是下下策。
  
  说吴三桂没有气节和胆量,是不公正的。没有这两样儿,不可能在辽东混这么多年。自身素质很好,眼前的问题却是怎么应付李自成的十万大军。
  
  得知吴三桂跑到石河拉开阵势之后,李自成并没有惊慌,他将部队分成两拨,一拨赶往石河对付吴三桂,另一拨按照原计划包围山海关关城。
  
  山海关除县城之外,四面分别是东、西罗城和南、北翼城,起着拱卫县城的作用。北翼城为嘉靖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修,南翼城为崇祯朝兵部尚书孙承宗所建。反正说来说去,都是猛人,都是事儿精。
  
  一群事儿精,聚集在一个多事儿的地方,自然精彩绝伦。
  
  大顺军迅速包围了山海关的东、西、北面,为啥独独漏掉南面呢?因为南面是大海,李自成如果不想洗海澡,就不会跑去南面。他的想法是,最好能从东、西、北三面包抄山海关,逼吴三桂去跳海。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不是近视眼,在西罗城可以眺望到石河。
  
  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明白了:李自成人多,把山海关团团围住,又把在石河的吴三桂和关城内的守军隔开,准备各个击破。如果其中一方战败,另一方不能及时救援,不去跳河,就只能跳海了。
  
  闹腾崇祯这么多年,跟无数猛人过招,李自成肚子里的墨水少点,经验还是有的。
  
  大顺军到达山海关,脚跟还没站稳,就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军短兵相接。双方没有互报姓名的程序,大顺泛黄色的军装和关宁铁骑锃亮的铠甲,已经充分说明双方的身份。
  
  千里来寻冤家,十分辛苦,自然不必客气了。
  
  战斗刚打响时,双方严格保持着阵型,关宁铁骑配备的火器十分先进,时不时将一队大顺军将士炸上天,比较拉风。大顺军将士虽远道而来,但也不是吃素的,你来我往,一阵血拼,基本算是保持住局面,谁也没能掐死谁。
  
  随着战斗的深入,太阳越升越高,时间接近了正午,按说该开饭了。可这么个节骨眼,又不能暂时中场休息,说咱们吃完午饭接着来,只能死耗着,气温渐渐升高,阵型也慢慢乱了。
  
  关宁铁骑以一当十不假,但胜在爆发力,论持久战就不成了,打了几个小时,随身带的火气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攻势随之减弱。习惯在黄土障天中拼搏的大顺军逐渐占据了优势。
  
  接近下午一点时,大顺军在关宁军的西北角找到了突破口,大顺骑兵队迅速冲了出去。冲出敌阵的大顺骑兵队跑出不远,便笑了。因为前方就是西罗城的北侧,在那里,奉命攻打西罗城的友军在等待他们的到来。
  
  两军会合,便准备攻城。
  
  守西罗城的是由当地士绅马维熙率领的乡勇,一个中级知识分子率领一群临时招募来的辅助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马维熙知不知兵不太好说,但他一定明白“兵以诈立”的理论,眼看打不过,只能玩阴的。
  
  马维熙派人向猛烈攻城的大顺军表示:自己要投降!
  
  如果此时有个脑子清醒的人,稍微分析一下,马维熙的诡计就不会得逞。投降都是有条件的,你明明打不过我,不投降还能怎么着?更何况这种城下之盟,有什么好谈的?
  
  遗憾的是,大顺军同意了,对此我只能说,这是个“杯具”。
  
  等待招降的大顺军减缓了攻势,恰在此时,军队的侧翼忽然杀声震天,把大家都整懵了。这还不算,刚才还含情脉脉的马维熙忽然变脸,迅速在城上架起大炮,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阵乱轰,轰得尘土飞扬,伴着凄惨的叫声,大顺军的尸体横陈,鲜血直流,霎时空气中充满皮肉被烧焦的味道。
  
  这么一折腾,攻打西罗城的大顺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攻势,打算守在西罗城外围观望。
  
  然而乡绅马维熙用行动告诉身经百战的大顺军:有我马某在,想在城外观望也是不行的。他命人架起射程更远的大炮,瞄准大顺军阵营又是一阵扫射,终于迫使大顺军退到离西罗城更远的地方。
  
  马维熙这么做是很冒风险的,万一激怒了大顺军,群起来围攻他,恐怕两个西罗城也不够打的。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的勇气和决心,终于使大顺军望而却步。马维熙的勇气和决心来自于他知道,西罗城是吴三桂入城最便捷的通道!
  
  此时吴三桂主力和大顺军主力,仍旧在石河西岸一带厮杀,难分难解,胜负难料。
  
  虽然攻打西罗城的部队受挫,但另外两支被派去攻打北翼城和东罗城的大顺军进展比较顺利。
  
  守北翼城的是副总兵冷允登,此人具体生平不详,但为职业军人确系无疑,后来追随吴三桂投降清军,官至江西九江总兵。
  
  守东罗城的也是个乡绅,叫吕鸣章,生平不详。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读书人。
  
  守城的任务在冷允登这里分外沉重,山海关三面被围,只有自己这一支是职业部队,大顺军以职业打业余,焉有不胜之理?
  
  他回头遥望大海的方向,心想如果不能退敌,那里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
  
  一个想死的人,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为自己想好归宿的冷允登,登城指挥杀敌。
  
  面对大顺军持续的猛攻,城内的军心开始不稳。经验丰富的冷允登敏感地意识到,一股暗流悄悄侵蚀着守军的意志。此时他要做的不仅要“御寇”,更要“防奸”。看来打场胜仗,还真是不容易。
  
  掌灯时分,疲惫不堪的冷允登得知了一个令他几近崩溃的消息:东罗城形势十分恶劣,几乎不保,失守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吕鸣章半路出家、书生上阵,难免手忙脚乱,攻打东罗城的大顺军一如既往的猛,致使吕鸣章和他手下的乡勇应接不暇,形势十分危急。
  
  冷允登得知情况后,急得直跺脚,他立刻命人骑快马去通知尚在石河激战的吴三桂。人刚派出去,那边吴三桂派来的亲兵就来求见冷允登,他告诉心急火燎的冷副总兵:“吴总兵已经从石河撤下来,正奔关城而来。”
  
  听到吴三桂正在撤回关城的路上,冷允登紧绷的神经瞬时放松下来,旋即跌坐在椅子上,额头上冷汗涔涔。
  
  星夜时分,吴三桂由马维熙拼死为他保留的生命线返回山海关。
  
  冷允登终于看到了一脸风尘的吴三桂,血战一整天之后,吴三桂的铠甲上沾满了血,大部分是别人的,或许也有他自己的。
  
  经历生死考验的两人来不及客套,李自成的大顺军还在外头猛攻,连天的烽火映得人脸黄晕晕的。看这阵仗,今晚是不打算停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3: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对于李自成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不按套路的打法,吴三桂比较上火,还他娘的没完了?有种让老子睡饱了,明天再战,打不死你个兔崽子。
  
  当然,李自成是不管这些的,他打定主意要彻夜攻城,不给吴三桂任何喘息的机会,别说睡觉,撒尿的功夫都不给你。他从未如此执着,只因他从未产生如此强烈的不安全感。至于这个诡异的预感从何而来,李自成自己也说不清楚。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办挺吴三桂,拿下山海关。
  
  李自成在城外转圈,日子过的艰难,吴三桂也好不到哪去,不同的是,他在城里转圈。
  
  夜色渐深,炮声依旧不止,吴三桂知道这样下去绝对不是办法。拜历代事儿精所赐,山海关的城墙修得很厚,可也架不住这么轰。这样继续下去,只有把吴三桂本人轰上天才算完。
  
  正在犯难之际,探子向吴三桂报告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主力在距离山海关以东十余里的地方,停止前进,就地驻扎,他们驻扎的地方叫欢喜岭。
  
  在明末,欢喜岭的确是欢喜的,因为远征的明军将士只要顺利到达此地,很快便可进入关内,完全脱离后金的势力范围,回家就安全了,怎能叫人不欢喜?同时它又是凄惶的,因为每次出征辽东,只要路过此地,便进入后金的势力范围,迢迢征途,生死未卜,又怎能叫人不凄惶?
  
  吴三桂知道多尔衮在欢喜岭安营扎寨的消息之后,差点没吐血,他知道清军动作快,却没想到他们这么快;他知道多尔衮狡猾,却没料到他这么狡猾。
  
  他十分清楚多尔衮这么做的原因,选这么个不远不近的地方,既有利于观战,又便于随时参战;既便于他找吴三桂,也便于吴三桂来求救。
  
  也就是说,多尔衮吃定了吴三桂兵少地方小,练不过李自成。但他同时也明白,吴三桂生肖属豹子的,这么个人,不把他逼上绝路,他绝不会心甘情愿的给自己卖命。所以多尔衮要等,等到吴三桂来求自己,等到他服服帖帖地跪在自己脚下。
  
  比较戏剧化的是,吴三桂知道这一点。
  
  眼看东方要破晓,吴三桂知道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山海关早晚变成废砖头。他命人备马、带上亲信,疾驰出关门,奔向欢喜岭方向。令吴三桂没想到的是,他不用跑那么远,多尔衮正在威远台等他呢。威远台距离山海关城只有二里地,看来多尔衮是想买票进场当拉拉队了。
  
  多尔衮这哥们也拼了老命,玩了一夜渐进式行军,连觉也不睡。
  
  这是多尔衮第一次见到吴三桂,他没想到这位威震辽东的明朝骁将,竟然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当然,意外的不只多尔衮,还有吴三桂,他发现,传说中的多尔衮竟然是个大胡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3: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见到吴三桂灰头土脸的来求救,多尔衮心中暗喜,大尾巴狼装的非常成功,猎物终于上钩了。当然得意的心态是不能流露出来的,毕竟大家将来还要合作,亲民一点总没坏处。
  
  为巩固阶段性成果,多尔衮决定,将大尾巴狼装到底。
  
  他命人给吴三桂搬来凳子、倒上热茶,笑容可掬地表示,吴三桂替老主顾报仇的迫切心情,他非常理解,也十分赞许这样的忠肝义胆。原来大家是敌国,但现在抛弃前嫌成了一家人,可谓是双赢的局面。接着又保证,清军进关时,绝不动百姓一针一线,否则军法处置。
  
  看吴三桂坐着喝茶没说话,多尔衮又追忆了明清两国的伟大友谊(如果有的话),反正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大通。
  
  吴三桂心中暗自恼火:老子都快被打歇菜了,你还在这废话?
  
  其实吴三桂不是不知道多尔衮为何这样,他明白多尔衮在向自己要一个姿态,一个俯首称臣的姿态。
  
  事到如今,已容不得吴三桂稍有迟疑,他咬咬牙,对多尔衮说:“从此三桂唯大王之命是从!”
  
  多尔衮满意了,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他立即拍着胸脯对吴三桂说:“你马上回去准备接应我军入关作战,同时命你的士兵用白布系肩作为记号,不然你和李自成都是汉人,怎么分辨?”
  
  面对和自己同岁的大清国睿亲王,吴三桂起身施礼,恭恭敬敬地答道:“诺。”说罢,转身退出。
  
  走出多尔衮营帐的吴三桂,恍如隔世。
  
  自己就这么降了?
  
  吴三桂正迷糊呢,手下来报告说,北翼城出事了,冷允登手下的一伙人投降了李自成!
  
  吴三桂一惊,打了个寒颤,旋即飞身上马,向西北方向的北翼城疾驰而去。
  
  其实他担心的不是有没有人投降,而是哪些人投降了。如果是冷允登投降,就会带走一大批人,北翼城也难保,其他的小喽啰还好说,人没了再招就是。
  
  回到北翼城,吴三桂看到冷允登正在率军与敌人拼杀,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看来冷老弟还是靠得住的。
  
  既然兄弟靠得住,有困难就得互相帮衬,吴三桂二话不说,挥舞着大刀一头冲进敌阵。
  
  由于吴三桂及时掺和进来,一场巨大的危机最终化解。这时吴三桂和冷允登发现,天亮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00: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其实送走吴三桂之后,多尔衮大臂一挥,立刻通令全军,即刻进关,不得有误!
  
  于是,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同时开进关内,由于长年以抢劫为生,滋味不太好,这次堂堂正正的进入关内,清军感觉非常好,大有鸟枪换炮的快意。
  
  领导站在众人的肩上,总能看得远些,对多尔衮来说,鸟枪换炮是远远不够的,他想要的是原子弹,既然志向大,就要比别人想得多。
  
  多尔衮首先搜索大顺军的踪迹,当然他没费太大力气,因为大顺军已经排成了长蛇阵,正与吴军厮杀。
  
  在冷兵器时代,长蛇阵广泛被采用,原理容易理解,应用效果也十分好。说来就是作战队伍排列成长蛇一样的阵容,两侧辅以机动性较强的骑兵,既有效保护阵型,又弥补了步兵机动性不强的弱点,杀伤力很强。
  
  因而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阵容成散沙,长蛇变蚯蚓,再无战斗力。
  
  多尔衮不仅明白长蛇阵的精髓所在,而且他这个人向来有追求,铁了心要将对该阵法的破解发扬光大。没办法,遇见这样的对手,李自成想不输很难。
  
  多尔衮命令吴三桂调集士兵沿海岸线排开,面对大顺军的长蛇阵做出攻击的架势。
  
  看到吴三桂军要进攻自己,对于大顺军来说,是不意外的。多尔衮要利用的,就是大顺军这种不意外的麻痹心理。
  
  在吴三桂军的后方,也就是靠近海岸线的一侧,清军如鬼魅一般悄悄就位,迅速各就各位,随时准备进攻。
  
  多尔衮以吴三桂军作掩护,而令清军伺机出动,不仅能够有效的打击对手,还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如果战局突变,清军沿着海岸线就能逃跑,都不用事先培训,而且连遮挡都没有,因为前方是南翼城。那里没有大顺军,我说过了。
  
  多尔衮这个人真不是盖的,我们形容一个人有头脑时,通常会说他是智慧和狡诈的化身,而多尔衮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智慧的最高段数才是狡诈,一般人配不上这个词儿。由此看来,他能够在清军入关大业中扮演领导角色,绝非偶然。
  
  以多尔衮的心智,绝不会无缘由的相信吴三桂。毕竟死磕了那么多年,一下子化敌为友,心里不免打鼓,而且清军虽多次来明朝境内抢劫,故地重游按说应该有充分自信,但终归是跨区域作战,小心谨慎总没有坏处。
  
  不得不说,多尔衮比吴三桂更了解吴三桂。因为他知道,在吴三桂做出背离明朝的决定时,这个人心中的信仰就已经土崩瓦解,至于投降大顺还是投降清朝,已经没有分别了,唯一的分别在于,谁的奶水更足。
  
  其实从皇太极开始,就想把吴三桂挖过来,这事咱们前面讲过。但那时吴三桂不屑于投降偏居东北的蛮族,在他看来,明朝才是正朔,在这里效力才对得起自己的名声和才干,让他投降清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面子不允许。
  
  但像吴三桂这样从小一帆风顺的孩子,通常有一个显著的性格特点:什么事不做则已,一开始做,想收手都难。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当属隋炀帝杨广!
  
  就在吴三桂做出投降大顺的决定开始,他的信仰和高傲就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而像他这样的人,一夕偏离,终至万劫不复。
  
  不管吴三桂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反正多尔衮意识到了。这个敏锐的判断,最终影响了这场大战的结果。
  
  在一部火爆一时的电视剧里,努尔哈赤这样嘱托他的儿子多尔衮:“如果你这一生注定要打很多很多仗,又多又艰难,而人心就是最难打的仗。”如果努尔哈赤真的对自己的儿子讲过类似的话,那我觉得,他的儿子做到了。
  
  在1644年的山海关,春风拂面,多尔衮对清军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他相信,如果此战取得胜利,清帝国将从苍狼变成雄狮。这是多尔衮的想法,说得难听点,他们已经从小鬼变成了恶鬼,不吃掉所有人不算完。
  
  有了吴三桂军做掩护,清军如天兵下凡般,迅速从人肉掩体的缝隙中钻出,左手火器右手大刀,呲牙咧嘴地冲向大顺军。
  
  由于被拦腰斩断,骑兵被制服,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夜的鏖战,大顺军已经很累,就算个个都是铁人王进喜,也是要吃饭上茅房的。就这样,李自成精心策划的长蛇阵顷刻间土崩瓦解。
  
  长蛇被打成蛇段儿,我想李自成这辈子也再也不会使用长蛇阵了,但这种阵法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几百年后的傅作义用过,林彪也用过。
  
  看到阵脚大乱、四散逃去的大顺军,多尔衮笑了,吴三桂也笑了,区别是后者比前者多了一把汗。
  
  李自成噩梦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得知,刘宗敏受重伤,生命垂危。
  
  刘宗敏当时在军中的地位如同战神,在政治上,他可谓鼠目寸光、粗鄙无知;但在战场上,绝对是个极具天赋的亡命徒,力气大,不怕死,似乎天生为打仗而生。
  
  这么个人,自然被李自成倚若长城。最能打的人受了重伤,大部队的作战也遭遇严重挫折,这仗还怎么打?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