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电脑前的红椅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8)
  
  公元355年初,苻健病重,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皇帝一样,他打算趁着有口气,立个太子。古人迷信,立太子前,要算一卦。
  
  算卦的过程过于高深,我是不懂,反正算完后的结果是这么几个字:三羊五眼。
  
  三羊五眼,什么意思?苻健愣了。
  
  我也愣了。
  
  三只羊,每只羊俩眼,应该是六眼,怎么少了一只眼?
  
  我很奇怪,苻健也很奇怪,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那么谁少了一只眼呢?
  
  三儿子苻生,勇冠三军的苻生,性情暴躁的苻生。
  
  苻生自幼一只眼,苻洪活着的时候,有一次和他开玩笑,说乖孙子,我听说独眼的孩子只流一行眼泪,是这样吧?
  
  苻生大怒,伤自尊了。他回答的方式十分独特,拔出刀子,在自己那只瞎眼上来了一刀。瞎眼是不会流泪的,只会流血,所以,流了不少血。
  
  然后苻生气冲冲的大吼:这也算一道眼泪!
  
  苻洪的心脏病几乎发作。
  
  随后他就怒了,吓唬老子?他吩咐人,给我打,打这忤逆的小子。
  
  就有人拿鞭子打苻生,苻生毫不在乎,一边挨打,一边说:刀剑可以忍,鞭子锤子,绝不忍!
  
  这句话的意思是,也许我会报复的。
  
  这就是苻生从小生长的环境,一个充满了暴力和藐视的环境,这种环境中长大的苻生,很强悍,很暴躁,也很残忍。如今这个残忍的人,就要做太子了。
  
  三羊五眼,瞎眼人当立也,苻生进了东宫。
  
  有一个人不服气——苻菁。
  
  苻菁,苻健的侄子,与坏脾气的苻生不和,打算政变。
  
  苻生当了太子,多少得装个姿态,所以为了形象,他跑去宫中伺候老爹,伺候来伺候去,也不知怎么,有消息传出来——苻健死了。
  
  真死了么?
  
  没有。有些人就喜欢传八卦消息,古今如一。
  
  但苻菁相信这个八卦新闻,他领着兵就往宫里冲,打算趁苻健刚死,杀了苻生,自立为王。
  
  但当他冲到宫门前的时候,突然发现,苻健站在门楼上,冲着他的士兵挥手呢:同志们辛苦嘹!
  
  然后,他的兵就散了,他也被抓,苻健骂他一顿,便把他杀了。
  好了,安全了,三羊五眼的苻生可以登基了。
  
  公元355年6月,苻健病故,苻生上台。
  
  上台后,他就娶了个老婆——梁皇后。还记得前面交代过重臣雷弱儿和梁安么?就是那个梁安的女儿。
  
  娶老婆后,他就整日琢磨,玩点什么好。打猎喝酒,老套了,玩些新鲜的,唯有杀人,但打蚊子都要个理由,何况杀人?苻生想玩儿,却找不到借口。
  
  某日,有两个宰相,一个叫胡文,一个叫王鱼,找到他,忧心忡忡的说:皇上,你有难。
  
  苻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听了一愣:我堂堂君王,有什么难?
  
  这两个很固执,说有,一定有,我们看了天象的。据天象显示,不出三年,国有大丧,大臣将会被冤杀,愿陛下修习德行,以避此难!
  
  至于天象到底有没有,谁也说不准,也许这二人发现苻生脾气比较火爆,想借机让他收敛些也不一定,可这两个哪里知道,苻生这人,不但眼睛是残的,脑子也是残的,他的大脑,非人类可比。
  
  听完这二人的话,苻生把独眼转了转,说,这个,很容易解决,修德干吗?
  
  两个一惊,古人将天象看得无比严重,既然老天都有意见了,你怎么不着急呢?就听苻生道:你们说不出三年,国有大丧?这个好解决啊,大丧者,不是皇帝,就是皇后,皇后与我对半分天下,大丧必应在她身上。太傅毛贵、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老丈人)三个大臣如果死了,不是正好应在大臣被冤杀的预言上么?
  
  胡文、王鱼听得一头雾水,您说的什么意思?
  
  苻生说我的意思是,只要皇后死了,大臣死了,这个天象,就等于应了,现在如果把它应了,三年后,就不会再发生什么了嘛。
  
  说完吩咐,将皇后及三位大臣宰了,以应天象。
  
  就这么解决,还用得着什么修德?
  
  杀完老婆一家人,再杀雷弱儿。
  
  雷弱儿,前面也交代过,羌族,苻洪时代的老臣,官至丞相,苻生滥杀,老爷子看着生气,与苻生身边的几个亲信就不和,这几个亲信就告状,说雷弱儿的不是,苻生正好没杀够,你也来吧,把雷弱儿全家都灭了。
  
  这可捅了漏子,想当年氐族东迁,屯驻枋头,里面单就有一支羌族队伍,称南安羌,便是雷氏一族,这么多年,雷氏南安羌一直对苻氏氐族忠心耿耿,治国兢兢业业,打仗非常玩命,苻生今日却无故杀了雷弱儿,羌人尽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9)
  
  造反,并没有让苻生害怕,饭可以不吃,人不可一日不杀,张雨生的歌词是“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啊,鱼不停游”,他是一天到晚杀死的人啊,人不停死。自打杀了雷弱儿以后,苻生上朝的穿戴变了,他带着弓,背着箭,露着刀,看起来不像是在上朝,好像是在打猎。
  
  他的龙书案上摆的也不是办公用具,而是锤子、钳子、锯子、凿子。
  
  每天,从后妃,到仆从,不知道谁会被杀死,且死法各异,砍腿、拉肋骨、锯脑袋、挖肚子,等等,花样百出,发展到最后,喝顿酒也杀人。苻生请群臣吃饭的时候,会指定一个大臣当酒监,也就相当于现在酒桌上行酒令的那个人,人家都喝,他不喝,还总是劝这个劝那个的。苻生指定了这个人以后,就要求大家都喝醉,如果许多人没喝醉,他就会弯弓搭箭,“嗖”,射死那个劝酒的。现在许多公司的骨干业务员,在外面喝酒的时候都叫苦,说累,说损害了肝,说陪领导陪客户,不想喝又没办法等等,以后再觉着苦的时候,就想想人家苻生的酒监,那才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杀得多了,劝他的人也多,背后骂他的人也多,苻生就生气,他说我自继位以来,杀人还不过千,你们就说我残暴,而大街上行人如织,比肩接踵,你们反倒不奇怪。就算我杀人,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不久,有人报告,说潼关以西,虎狼成群,白天拦路吃人,晚上进屋吃人,已经吃了七百多口,朝廷应该派人去剿除猛兽。苻生说野兽饿了,就吃,饱了,就不吃,剿除他干嘛?且老天爷难道不爱民么?之所以让猛兽吃人,是在助我杀人呢。
  
  又过了几个月,苻生吃枣子过多,晚上拉肚子,找太医来看看,太医诊了半天,说了,陛下没什么病,枣子吃多了而已。
  
  这个太医,叫程延,不知道他这个结论,是问了苻生身边的人,还是自己诊治出来的。如果是自己诊治出来的,那确实是个神医,因为光凭号脉就能号出对方是吃了枣子,这个本事可不得了,若写成一本医书,也能光耀万代。
  
  可惜,程名医没那机会了,因为这个病人是苻生,杀人为了的苻生。
  
  苻生杀程医生的理由几乎不成理由,他说:你又不是圣人,怎么知道我吃枣子的?推出去斩了。
  
  没错,他就是个疯子,但这个疯子是皇帝,所以程医生还是被杀了。
  
  公元357年4月,正当苻生杀人成性时,外敌来了。
  
  谁呢?
  
  姚襄。
  
  姚襄,要打关中。
  
  姚襄这段日,过得不好也不坏,先太平了一段时间,又痛苦了一段时间,一个男人的成长,就是这样的。
  
  自从他打败殷浩,驻马安徽后,东晋吓得要命,知道谢尚和姚襄还算老关系,就又派谢尚驻守江北地区,采用关系营销的方式,防止姚襄一不高兴,跨过长江。
  
  姚襄呢,也还算老实,他招了七万流民,种地种桑,打算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小日子,过了一阵,又觉着自己的势力还不够大,便依附了前燕慕容氏,找棵大树来乘凉,而慕容氏也刚好要大举进入河南,便接收了姚襄的投诚。
  
  有了前燕这棵大树之后,姚襄抖起来了,他想借慕容氏进图河南之际,给自己捞点份子,于是他选择了进攻许昌。此时许昌的防务能力,已非三国时可比,加上姚襄运气好——许昌守将突然死了——因此,他很顺利的拿下了这座古城。
  
  好了,他的运气到此为止。因为许昌的陷落,惊动了东晋,桓温来了。
  
  早在半年前,东晋对姚襄的耐心就开始丧失,因为姚襄不但占领着安徽,还突然占领了河南陈留,对东晋构成了巨大威胁,未想到半年多后,又占领了许昌,东晋的耐心终于到头,虽然我很温柔,但我还是会咬人的,这不,桓温来咬你了。
  
  当然,由于东晋是个正规朝廷,衙门多,手续也很多,照章办事的老习惯难改,所以桓温真的打过来,还要一段时间,因此姚襄还能再折腾一会——他去打洛阳了。
  
  此时洛阳在谁的手里?
  
  谁的手里都不在,在一个叫周成的人的手里。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周成,前面交代过的。他本是后赵将军,冉闵上台后,帮着冉闵杀了石鉴,后弃冉魏而投东晋,镇守宛城,后又反晋,占领了洛阳,当起了土霸王,也不投燕,也不投秦,谁也不尿。
  
  谁也不尿的结果,就是谁都想灭你,因此,姚襄来了。
  
  姚襄,披着前燕的外衣,干着自己的事情,一头披着虎皮的狼;周成,没有外衣,裸体干着自己的事情,一头独狼。两头狼,在洛阳城,干了起来。
  
  正当他们干得火热,桓温到了。
  
  桓温这个人,后世说他有野心也罢,自私自利也罢,但他收复故土的信念,是要肯定的,从他屡次北伐看来,此人是很有英雄气概的。
  
  当他的人马已经望见河南的平原地区的时候,桓温大发感慨,他说神州陆沉,成百年废墟,如王衍这样的清谈误国之人要负责的。
  
  东晋的清谈之风仍然很盛,所以旁边有那书呆子,听了就不高兴了,接口道:国运有兴衰,岂非人之过?
  
  对于这种屁话,桓温没有掩饰自己的不满,但也没有直截了当的发作,而是说了这么一段话:昔日荆州刘表有一头大牛,重千斤,吃的东西,是其他牛的十倍,然而拉起货物来,却还不如一头瘦弱的母牛!曹操得荆州后,将此牛杀了犒劳军士。
  
  这话什么意思?
  
  此话杀机很重。
  
  千斤大牛,就是指那些光会耍口舌的清谈者,吃得好,穿得好,地位高,打起仗来,还不如一个士兵,要你们何用?不如杀之。
  
  桓温以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说出了对门阀大族的看法,也预示着他未来的结局。
  
  洛阳附近,有一条古老的河,叫伊水,桓温大军很快到了伊水对岸,此时姚襄还在和周成拼老命,听说桓温来了,赶紧撤兵,藏在树林子里避风。同时,派人去忽悠桓温,说桓大帅好,您亲自来,我姚襄焉敢不降,但有一点,请您先稍稍退兵,我好领军出降。
  
  桓温不是殷浩,岂能听从?作色道:他姚襄想投降,应该亲自来,何必派人来讲?
  
  然后赶走使者,继续进兵。
  
  没办法,只有打。
  
  姚襄出兵了。
  
  伊水两岸,北为姚襄,南为桓温,桓温攻,姚襄守。姚襄的羌兵,打殷浩没问题,但打桓温,就差得远。前面说过,桓温是晋军中的兴奋剂,只要他在,晋军的前三板,一般都打得很好,比如上次在长安城外,再比如攻打成汉李氏时,都得到了印证。今日打姚襄,桓温又亲自上阵,披甲擂鼓,形象光辉无比,晋军呐喊连连,顷刻渡水而上,大败姚襄,杀死数千羌兵,姚襄反应真快——跑。
  
  桓温,踏上了河南的土地,洛阳,就在眼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0: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10)
  
  洛阳,远没有桓温想象的那么难打,周成投降了。
  
  独狼不好当,找棵大树靠靠也好。
  
  桓温望着东都洛阳,感慨良多,四十多年了,我们又回来了。
  
  回来了,还得走。
  
  洛阳四战之地,不可久留,北进则为慕容燕国,西出则为氐族前秦,不好打,也打不赢,所以桓温决定,留两千人马守城,余者回江南,迁徙洛阳降军三千,归江汉以自固。一切安排好之后,桓温率军南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荣誉之战。
  
  姚襄跑去了山西,当时山西还在前秦的手里,姚襄非常能混,带着败兵和前秦军队打了几仗,愣是山西落了脚,又开始过小日子。
  
  小日子一直过到公元357年4月,也就是洛阳伊水之战7个月后,有点小钱的姚襄又开始坐不住,他要继承父志,争夺陕西,天下之大,尚未有我姚襄一席之地,难道我称不得帝么?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凭着这股精神,姚襄奔陕西来了。
  
  此次姚襄入陕,很是做了些准备,他的策略是,先拉老乡关系,再一步步走。关中有羌人无数,姚襄一到就放出风声:我是羌人,我才是你们王。
  
  果然,羌人闻听后,弃前秦归姚襄者无数,加上其他一些杂胡,共有五万多户归附。
  
  苻生虽然残暴,可并不傻,姚襄如此折腾,他坐不住了,立刻派大将苻飞龙出战。苻飞龙,前秦宗室,还真不错,一出马,就捉了姚襄的堂兄姚兰。紧接着,苻生再派广平王苻黄眉、平北将军苻道、东海王苻坚、建节将军邓羌领一万五千人,迎击姚襄。
  
  这么多人阴姚襄一个,姚襄吓了一跳,在没有摸清敌情之前,他来了闭门不战。
  
  前秦方面来的这四个人里,最能打的,就是邓羌和苻黄眉。
  
  邓羌这个人,很能打仗,智勇双全;苻黄眉,苻生的堂兄,也比较能打,见血就兴奋。邓羌对姚襄,多少了解一些,他说姚襄这个人,脾气不好,你别看他现在闭门不战,只要我们一招惹他,他就会出来打,所以别担心他据守险要,我们只管发兵过去就是。
  
  苻黄眉支持邓羌的意见,让邓羌提三千前秦军大举前进,自己率主力埋伏于后,邓羌一路上鼓乐喧天,完全拿对面的姚襄当空气,姚襄大怒,如此小视我?出战。
  
  邓羌预料的完全不错,姚襄是如此的不堪挑逗。
  
  眼看着羌兵四出,邓羌扭头就走,姚襄忿怒,领军穷追不舍。
  
  追了一路,看看埋伏圈到了,邓羌突然扭头迎战,姚襄不忿,与之混战一处,苻黄眉等伏兵四起,将姚襄困在当中,羌兵大败。
  
  姚襄的家底儿本就不多,这一败够惨,他拼命往外逃,打算跑回山西以图来日,却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马摔倒了,把他颠了个仰八叉,前秦士兵一拥而上,可叹一位枭雄,死于乱刀之下。
  
  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可见老大难做。
  
  姚襄的弟弟姚苌见大势不妙,赶紧说别打了,我投降!
  
  从此以后,姚氏羌族归顺前秦,世面上暂时没了这一号。
  
  注意,我说的是暂时。姚苌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苻黄眉打了胜仗,高高兴兴与邓羌等班师回朝,没想到苻生非但不赏,反而大发脾气,骂了黄眉兄好几顿,把苻黄眉气了个不明不白,一怒之下,要杀苻生,被苻生斩首。
  
  杀苻黄眉后,苻生的暴戾程度日益加深,武疯子症状越来越甚,不但杀人,还杀牲畜,什么牛羊驴马,鸡鸭鹅狗的,甚至连猪都不放过,生吞活剥,每日数十;又剥人面皮,使之歌舞为乐。他自己少了一只眼,不许他人说残、缺、偏、只、少、无等字儿,谁敢触犯,立时杀死;还经常问左右大臣:“我君临天下,外面有何传闻?”若说他圣明,他便说“你谄媚与我”,推出斩首;若说他刑罚过重,他便说“你诽谤我”,也推出斩首,满朝大臣杀了个噤若寒蝉,史书上说度一日,如十年。
  
  如此酷烈,秦之胡亥尚不如也,渐渐的,一股暗流,开始汹涌。
  
  暗流的源头,就是苻雄的儿子——东海王苻坚。
  
  苻坚这个人,比较大气,广交朋友,声誉很好,他的朋友遍及氐羌各族,只要有本事的,他都愿意交往,且不加歧视,就连刚投降过来的姚苌,和他关系都不错。姚苌手下有薛赞、权翼二人,原乃姚襄之参军,见苻生无道,便撺掇苻坚夺位。二人如此做,我认为,一来确实怕苻生杀性大起,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二来么,不排除借机挑唆氐族内乱,以图东山再起之心。但无论怎么说,苻坚还是答应了。
  
  是啊,杀来杀去,就算敌人不来进攻,自己人也杀光了,与其等着被杀,不如放手一搏。
  
  但薛赞、权翼到底是降将,为了有点谱,苻坚便问问好友,同是氐族的尚书吕婆楼。
  
  吕婆楼,老臣了,他有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吕光。
  
  婆楼听了苻坚所说,也狐疑不已,毕竟薛赞、权翼是降将,他们的话到底能不能行,自己也拿不准,他思来想去,有了,我有一人,谋略天下无二,殿下你问问他,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谁呢?
  
  掏虱子的王猛。
  
  在吕婆楼的介绍下,前秦历史上的黄金组合,终于见面了。
  
  王猛和苻坚在性格上,是非常合得来的,二人谈了很久,都有一股相见恨晚之感,最后苻坚说我见到你,就好比刘备见到了诸葛亮啊。
  
  没错,他们后来确实是刘备和孔明的关系,不同的是,后来孔明先故去了。
  
  既然当了诸葛亮,自然不能再在华阴县呆着,王猛随苻坚入府。
  
  暗流形成了。
  
  苻坚没有着急,他在等待机会。
  
  给他机会的人,是他大哥苻法。
  
  事情是这样的:苻生杀人成性,有一天晚上突然神兮兮地说,阿法兄弟不可信,我明日杀了他。
  
  然后阿法兄弟就知道了。
  
  至于怎么知道的,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说苻法晚上做梦,梦里有个神仙告诉了他;一种是说,苻生身边的人悄悄溜出,将此事告诉了苻法。
  
  前一种说法过于聊斋,后一种说法还靠谱,至于为什么会有人那么热心主动通知,我认为很可能是苻生杀戮过甚,王公贵戚早已派耳目在他身边,以备不测。
  
  苻法知道以后,马上就告诉了苻坚,苻坚蹦起来领着人就冲,苻法回府也领了一批人,和苻坚一起冲,暗流终于成了海啸。
  
  当两路人马冲到皇宫门口的时候,他们遇到了禁卫军。
  
  那就准备打吧。
  
  可是接下来的事儿,出于意料,禁卫军军们扔掉了武器,打开大门,和苻坚他们一起往里冲。
  
  这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苻生还在睡觉,他今晚喝了不少,迷迷糊糊就见一群人进来,便醉眼惺忪的问:来的是谁?
  
  平日里受了不少窝囊气的侍从们,此时都腰杆硬了,戏谑他道:贼也!
  
  苻生一听盗贼入室,大惊失色,却没忘了端帝王架子,加上酒劲儿没过,喝道:还不下拜!
  
  来者皆笑,苻生益怒,道:不拜者斩!
  
  苻坚令人将他扣押,宣布废除此獠,降为越王,不久,杀之于室。
  群臣上表,拥苻坚继位,苻坚推辞与苻法,兄弟二人做了一番姿态,苻坚登基,称大秦天王,废皇帝号。
  
  缓称王,广积粮。
  
  王猛,为中书侍郎。
  
  自此,前秦帝国开始走上正轨,准备与关东的前燕争霸北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1)
  
  前燕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四个字:打个不停。
  
  自慕容俊称帝,就一直没闲着,敢情河北这块地面真不好打理,山头太多,慕容家拿了一块烫手山芋,成日届打,打完河北,又要进军河南。
  
  外部打,内部也不太平。
  
  内部为何不太平?
  
  一句话:牛人太多。
  
  慕容俊、慕容恪、慕容霸,都不是省油的灯,还有什么慕容评、慕容军、慕容彭、慕容友、慕容厉的一大堆,均封王,手下各有一批人。这么多亲戚兄弟,慕容俊最不放心的,就是慕容霸。
  
  慕容恪虽然用兵如鬼魅,但为人持重,上下一心,威望甚高,颇有长者之风,慕容俊并不担心,唯独慕容霸,他看不顺眼。
  
  原来,想当初慕容皝还在的时候,特喜欢这个儿子,曾想立慕容霸为世子,幸亏群臣阻止,方才立了慕容俊,因此慕容霸越能打仗,越能立功,他越不放心。
  
  偏这慕容霸才能出众,满朝文武,交口称赞,就连慕容恪都对屡次推荐他做前敌总指挥,最后在慕容恪、慕容军、慕容彪共同举荐下,慕容霸受命主持河北东北部一带的军政,坐镇常山。
  
  不得已封了兄弟这么大的官,慕容俊心里愈发不痛快,特别对慕容霸这个名字,极其厌恶。我本是君主,你“霸”者何来?恰好慕容霸有一次骑马不小心,把门牙摔崩了,慕容俊便下诏,说门牙崩了还称什么霸?改名字!
  
  慕容霸特委屈,门牙崩了和名字有什么关系?陛下要我改什么名字呢?
  
  慕容俊说“缺”,你门牙缺了,就叫慕容缺。
  
  又过不久,“缺”也不允许叫了,叫“垂”,慕容垂。你不是“霸”么?今日我把你阳痿了,叫“垂”。
  
  改名之后,一脚,把慕容垂从河北踹回东北,官也给撸了。
  
  讨厌一个人,真的不需要理由。
  
  谁知慕容垂回东北后,才能依旧彰显,辽东鲜卑皆爱之,慕容俊怕其坐大,又给招回。
  
  正在慕容氏内部闹别扭的时候,找事儿的来了。
  
  他叫段龛。
  
  还记得段氏鲜卑么?
  
  没错,段龛,就是段氏后人。
  
  段氏鲜卑灭亡之后,段辽、段兰逃走,当时不知所踪,后段辽投降慕容皝,打算以投降换时间,以图东山再起,被慕容皝杀掉。段兰逃去山中,于343年被宇文部抓获,送给石虎。石虎认为段兰尚可用,便给了他五千人马,让他回辽西驻守,段兰一路上窝窝囊囊,不久窝囊死了,段龛,就是段兰之子,执掌其众。
  
  段兰死得不服气,作为继承人的段龛仍旧不服气,后赵一乱,他立刻起兵南下,打算恢复段氏昔日的荣光,一口气杀到河南,占领陈留,又去山东,占据广固(今山东青州),称齐王。因觉得自己手中本钱还不太够,便暂时投靠了东晋,拉大旗作虎皮,称晋镇北将军、齐公,俨然成了山东王。
  
  段龛对慕容鲜卑是怀有敌意的,为此曾纳降前燕的青州刺史朱秃。
  朱秃本是后赵的官,赵亡投了前燕,前燕安排他做青州刺史,还派了个眼线看着,就是慕容钩。慕容钩也算宗室,是慕容翰的儿子。高干子弟总是不分轻重,慕容钩待人十分傲慢,屡次辱骂朱秃,骂急了,朱秃就把他杀了,随后投奔同在山东的段龛。
  
  段龛自恃兵马强盛,又有东晋做后盾,便写了封信给慕容俊,骂他,说你算个神马东西,也敢称帝。
  
  本来纳了朱秃,慕容俊就憋着一股火儿,又平白无故被段龛骂了,顿时恶向胆边生,小的们,给我扁!
  
  黄金打手慕容恪出山。
  
  段龛有黄河之险,慕容俊怕出闪失,临行前特地嘱咐慕容恪,不要强渡黄河,慕容恪没说什么,走了。等走到黄河岸边,慕容恪派部分部队轻装简从,在河岸收集渡船,看段龛的反应。
  
  段龛此人狂傲无比,谓慕容恪远道而来,竟不做准备,听其渡河。
  段龛有个弟弟,叫段罴(pí),见哥哥过于托大,忙说不可,听任慕容恪渡河,我们都得死,不如兄长你固守广固,我出战,打赢了,你立刻出兵帮我,打输了,咱以广固为底牌,假意投降于他,也不失封侯。
  
  段龛与慕容氏势同水火,听罢此言大怒,加上段罴唧唧歪歪不停,当场斩了段罴。
  
  杀完了兄弟,等着慕容恪来。
  
  公元356年1月,慕容恪顺利渡过黄河,直取广固。
  
  来了就好,出战。
  
  段龛率众三万,要正大光明的与慕容恪拼一场。
  
  耍诡计尚且不是个儿,何况明刀明枪?慕容鲜卑士气正旺,一鼓作气大败段龛,段龛逃回广固,慕容恪围城。
  
  段龛畏惧,派下属去老东家东晋求救,东晋派了个徐州刺史,叫荀羡,领兵北上,走到山东琅琊,打听到燕军强猛,登时,不敢继续向前。
  
  救兵不来,城中四面楚歌,前燕将领等不及了,纷纷要求攻城,慕容恪说不可,用兵之道,有缓有急,不可不察,若敌我旗鼓相当,且外有援军,则要立刻攻下,否则有腹背受敌之险;若敌弱我强,且无外援,则应围而不攻,坐待其毙。段龛眼下兵马众多,还算心齐,不是不能打,只是他不会用罢了。若我猛攻,当然也能攻下,但损失会极大,何必呢?欲速则不达,不如围之。
  
  就这样围着。
  
  燕军边围城,边搜集粮草,同时深沟高垒,做长期打算。
  
  不到一个月,段龛受不了了。
  
  他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城里居然没多少存粮,很快,断顿了,开始吃人。那年月吃人成了习惯,没有粮,就吃人。可这么吃人也不是回事儿,人有多少?能吃几回?段龛一咬牙,还得打。
  
  他再次出兵,心说这回,和慕容恪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
  
  这回出兵,段龛豁出了老本,反正手下兵就这些,不是战死,就得吃掉,同志们打吧。
  
  慕容恪分兵两路,一路埋伏起来,一路迎战,段龛与慕容恪且战且行,越打离城越远,越打越不对劲,突然间鲜卑军加紧攻势,段龛大败,往回跑,晚了。慕容恪事先埋伏起来的那路人马,早已在各城门前列队,无论段龛从哪个城门入城,均要经过一场撕杀方可。
  
  事到如今,无话可说,唯有搏命。
  
  一场好杀,段龛老哥一个跑回城中,余者绝大部分光荣在城外。
  
  这还怎么打?
  
  没兵,没粮,城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投降吧。
  
  不可一世的段龛,自缚出降。
  
  慕容俊听说山东齐地被拿下,大喜,迁徙当地胡人三千户于河北蓟州,其余百姓,各安家业。设官治理。为什么不迁徙汉民?汉民老实,胡人难治。
  
  段龛投降,不杀,那位朱秃就倒了霉,被慕容俊处以具五刑,与秦末李斯一个待遇。
  
  好,到此为止,燕军不再南行。虽说东晋打仗一直很粪叉,但历史经验告诉慕容俊不要去江南,没好处。特别是琅琊还有个晋将荀羡,他虽不敢与燕国争地盘,但绝非好招惹。比如燕将慕容兰,进兵时一个不小心,便让荀羡斩了,所以说晋虽弱,还不至于“人尽可夫”。
  
  不打南边,那就打北边吧。
  
  北边有什么可打的?
  
  敕勒。
  
  这个民族还有个名字:丁零。
  
  胡人往往有这么个习惯,入主中原之前,蛮气未消,讥笑中原汉民;入主中原后,由于自卑心态,立刻宣布自己是黄帝子孙,华夏苗裔,号为正统,反倒又把更偏远的胡族称为蛮族。敕勒,就是鲜卑人眼中的蛮族。
  
  那么敕勒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敕勒人本住在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匈奴人本来就够北边了,它比匈奴人还要北。
  
  到了秦末汉初,匈奴强大,冒顿单于纵横四方,敕勒人饱受欺凌,不少人被掠走,成了奴隶。有压迫就有反抗,敕勒人的反抗一天也没听过,但该挨打还是挨打。
  
  匈奴衰败后,敕勒人与南匈奴及鲜卑人一起驱逐了北匈奴,同时本体民族也开始分裂,一部分人去了西部阿尔泰山,一部分人去了南部的东汉,一部分人继续留在贝加尔湖。
  
  敕勒人南迁的风潮一直持续到魏晋十六国,他们屡次参与中原混战,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消失了。而留在北方的敕勒人却不断扩张,终于,对前燕的边境构成了威胁。
  
  威胁了,就得打,先发制人。道理古今一样。
  
  为什么姚明总是受伤?
  
  因为教练对他使用频繁。
  
  所以慕容恪使用不能太频繁,派慕容垂去吧。
  
  慕容垂率军八万,直奔北地。敕勒人尚未开化,慕容垂突然袭击,猝不及防,大败亏输,竟被俘杀十几万之多,牛羊损失不可计数,马被夺十三万匹。
  
  这一仗,基本上消除了来自前燕北方的威胁,不久,残留的一部分匈奴人也投靠了燕国,慕容俊认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都去除的差不多了,又一琢磨还有个段龛没处置,便将段龛连同他手下的一起投降过来的三千人,全部坑杀。
  
  昔日的敌人,有的成了朋友,有的打服了,有的杀死了,然后该干嘛了?
  
  大国争霸。
  
  前秦君臣知道前燕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发展自己,所以他们也不敢闲着,恰好此时前秦冀州牧张平反了,投靠东晋,受封并州刺史,称霸山西,苻坚颇为担忧,准备领兵讨伐。
  
  张平本是赵将,赵亡降于燕,又降于秦,又降于晋,反复不定。
  
  降燕、降秦都可以理解,毕竟处于两大势力的夹缝中,降晋却是为何?
  
  答案是:此人想自立。
  
  东晋八竿子打不着,他张平地处山西,投晋只是招牌,意图通过接受晋朝的册封,自成一家,与秦燕相抗。
  
  要说张平的实力,确实有点儿。他实际上就是个地方军阀,据山西多年,辖下十几万户,兵多将广。手底下还有一员大将,名张蚝,万夫不当之勇,乃张平养子。此人对张平忠心不二,力大无穷,可倒曳耕牛,城墙上跳下,毫发无伤,端的是个超人。
  
  有趣的是,这张蚝,其实是个阉人。
  
  他本姓弓,因身负绝力,为张平看重,召为义子,不料一日淫行大发,竟与张平小妾有染,事后张平惜其壮猛,未加治罪。张蚝羞惭无比,为了表示忏悔,竟拔刀割阴,遂成阉人。
  
  但正所谓要练神功,挥刀自宫。这张蚝自行了断后,神功大涨,打仗时比未阉割前还猛了好几倍。
  
  公元358年2月,苻坚自统大军,以邓羌为前锋,讨伐张平。
  
  很快,邓羌领五千人到达汾水,对面迎敌的,正是东方不败张蚝。
  
  邓羌勇健,张蚝生猛,两个打了一个月,没分胜负。
  
  3月,苻坚到了,指挥大军全面展开进攻,张平忿怒,也倾其所有迎战,双方人马大打出手,张蚝一马当先,为张平军中之胆,直冲秦军,往来冲杀,势不可挡。苻坚大惊,谓不捉此将,难胜张平,遂招募健将,专找张蚝厮并。
  
  一时间秦将如群狼斗虎,纷纷来寻张蚝,张蚝反复冲突,正在众寡不敌,忽一将出,一矛正中张蚝,阉大哥一个趔趄掉下马去,为邓羌生擒活捉。
  
  看来群殴才是正道。
  
  张蚝被擒,山西军丧胆,大乱,前秦兵马如洪水般鼓荡而行,张平顶不住了,忙说别打,别打,我投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2: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3)
  
  打不赢,就投降,投降完了,逮个机会,接着打,这是那个年代恒久不变的定律,凡是想混他一胡子的,都懂得这个办法,苻坚要是聪明的话,就该学学慕容俊,该杀就杀,没二话。但苻坚却没那么做。
  
  他不是不聪明,而是很宽厚。
  
  苻坚认为,人是可以感动的。
  
  张平被他封为右将军,且继续留在原地不动。唯一做了些动作的,就是把张平手下颇能打仗的三千多军户迁往长安。
  
  交待一下,刺伤张蚝的那个人,就是吕婆楼的儿子——吕光。
  
  山西已平,回去吧。
  
  358年9月,苻坚回到长安。
  
  长安的日子不好过,非但长安日子不好过,整个关中的日子都不好过——天旱了。
  
  当君主的,要做做姿态,所以苻坚规定,一者不听音乐,饭菜减量;二者后妃全部去搞纺织,与民共苦;三者开河道灌溉田地;四者不打仗。
  
  积极地休养生息很重要,在苻坚的主持下,旱灾并未给前秦带来太大的损害。
  
  紧接着,治理内部。
  
  国家要强悍,内部必须治理。
  
  这个责任,给了王猛。
  
  此时的王猛,已经是尚书左丞了,相当于国家副总理。
  
  他上任以后,搞了个改革,主要是做了这么几件事:一、推荐人才;二、完善制度;三、发展农桑;四、救济穷人;五、创办学校;六、表彰好人好事;七、拜神。
  
  除了第七项以外,其余的都很有成效,改革家王猛的威信开始升高。
  
  我说过,有想做大官的人,有想做大事的人,王猛属于后者。
  
  可以说在他的带动下,关中百姓得到了几十年都不敢想的东西——安居乐业。
  
  可自古上下阶层都是对立的,上层的利益的保障,往往是以牺牲下层利益为代价的,所以王猛一系列改革措施下来,对氐族贵族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这群人开始发飚。
  
  发飚发得最狂的,叫樊世,职位:特进;爵位:姑臧侯。
  
  特进这个职位,没什么实权,但尊贵无比。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代表一类,若不是有大功者,与此职位无缘。至于姑臧侯就不用说了。
  
  那么这樊世有何大功,得到如此殊荣呢?
  
  此人本是氐族豪强,早年苻健入陕西的时候,他是鞍前马后,亲冒矢石,算起来,那也是老革命了,井冈山的骡子都不拉草了,他这个老功臣封个侯也不奇怪。
  
  如今这位老功臣,亲自去找王猛理论。
  
  一见面,樊世先痛陈革命家史,把怎么和苻健打江山,怎么个困难,怎么个艰苦,呜里哇啦大嚷一通,最后指着王猛的鼻子:“我们这群人耕田,你小子来了就吃现成?!”
  
  王猛任他撒泼,一声不吭,等他骂够了,悠悠然回了一句:“我非但要吃现成,还要你亲手做!”
  
  樊世那血压猛一家伙到了二百,大吼一声:“不把你脑袋悬挂在城门,我就不活了!”吼完扭头就走。
  
  王猛清楚,这群氐人,蛮性未改,仗着过去的恩宠,什么都敢做,于是他赶紧找到苻坚,将此事报告。苻坚对于王猛的本事,那是一万个相信,听王猛陈述完毕,心头恼怒,说不杀一儆百是不行了,必杀此老氐!
  
  不久上朝,樊世出班告状,王猛当庭与之理论,樊世大怒,扬手就打,苻坚说你大胆!推出去斩首!
  
  自此以后,氐族贵族无人敢惹王猛,王猛所至,一面肃然。
  
  公元359年8月,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京兆尹,国家总理兼长安市市长,俨然成了前秦的二大王,更是无所顾忌,向枉法贵族大开杀戒。先杀太后之弟,外戚强德。强德纵酒行乐,抢夺民财,欺男霸女,王猛在未禀报苻坚的情况下,将其当街处斩,陈尸示众。接着以邓羌为佐官,斩杀、判刑贵族二十余人,愣是把前秦贵族吓得抖衣而颤,不敢胡为。苻坚见状大喜道:“我今天才知道治理天下是要用法的。”
  
  359年12月,苻坚以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仆射、詹事、侍中、中书令,掌兵权,掌禁军,掌政务,掌文武,王猛成了站着的皇帝,谁要敢说他的坏话,立刻治罪。
  
  前秦越来越强大的同时,对前燕也越来越虎视,但王猛可不敢随意进犯这个强邻,因为他知道目前只有一个能与自己一较高下的人,那就是慕容恪。
  
  慕容恪干嘛呢?
  
  他很忙,因为慕容俊要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4)
  
  慕容俊这辈子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将辽东鲜卑带入中原,自此与中原人混为一体,直至被融合掉。在执政手段上,他仍旧坚持以鲜卑贵族为政治主体的做法,因此前燕到他这一辈,统治所依托的不是公信力,仍然是军事力量,一旦军事上出问题了,政治上肯定倒台。
  
  慕容俊原本有个太子,叫慕容晔,甚得喜爱,可惜早亡,便又立了三子慕容暐(wěi)为太子,可慕容暐年方十岁,慕容俊是大不放心。
  
  他不放心谁呢?
  
  自然是慕容恪、慕容垂兄弟。
  
  慕容恪为人还算秉正,他主要担心的是慕容垂。为此,慕容俊于病榻上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计,便令慕容恪入宫托孤。
  
  慕容恪闻报,不敢耽误,马不停蹄入宫觐见,慕容俊说我不行了,晋、秦未平,太子尚幼,国家多难,你看怎么办?
  
  没等慕容恪回答,慕容俊说这样吧,我儿子担当不起大任,我这就让你继位,如何?
  
  慕容恪大惊,赶紧说臣何人,敢干正统!
  
  慕容俊作色道:“咱兄弟之间,你还来虚的?!”
  
  慕容恪立时下拜:“陛下若以为臣能当天下之大任,难道就不相信臣能辅佐少主么?”
  
  慕容恪这句话出口,慕容俊的一颗心才放下,刚才慕容恪要是有半点要答应的意思,那后果如何可就难说了。慕容垂听慕容恪的,若慕容恪不反,慕容垂安得谋逆?
  
  放心了,可以死了。
  
  公元360年1月,慕容俊病故。慕容恪、阳骛、慕舆根等为辅政大臣,太子慕容暐登基,慕容俊的老婆可足浑氏为太后。
  
  这慕舆根很有意思,此人是员老将,当初灭宇文部的时候就有他,这些年风风雨雨又打了不少仗,功勋卓著。他打心里,不是太服气慕容恪,只是碍着面子,不好说。如今老主没了,少主尚幼,慕舆根就想趁这个机会,给慕容恪下绊子。他知道,眼下说了算的,是太后可足浑氏,只要他撺掇这老太太与慕容恪过不去,那慕容恪多半就得下课。
  
  可怎么让这老太太与慕容恪作对呢?
  
  有了。
  
  慕舆根琢磨好了主意,来寻慕容恪。
  
  他说殿下(慕容恪为太原王),今主上年幼,母后干政,而定天下者,殿下也。兄亡弟及,古今早有,应废了少主,殿下登基,才是我大燕之福!
  
  说完了,他就瞧着慕容恪,看他什么反应,只要慕容恪有一丝丝儿的松动,他就赶紧去可足浑氏那儿告状。
  
  慕容恪听罢,拿眼瞧着慕舆根,半天才道:“你喝醉了?”
  
  ……
  
  慕舆根一呆,慕容恪继续道:“为什么说这种悖言?我受先帝遗诏,你为何有此异议?”
  
  慕舆根碰一鼻子灰,羞愧无比,扭头跑了。
  
  慕容恪是干什么的?怎听不出这话外之音?他立刻找来慕容垂,就把这件事说了,慕容垂眼里不揉沙子,马上说慕舆根要对我们不轨,我看,干掉他!
  
  慕容恪说不可,先帝大丧,晋、秦窥伺我国,不能自相残杀,先忍忍吧。
  
  左右皆劝慕容恪动手,慕容恪只是不听。
  
  且说慕舆根,他跑回去,越想越不对劲,后怕得要命,一狠心,索性黑到底,便又跑到可足浑氏处道:“慕容恪、慕容垂将要不轨,臣请领禁军除之!”
  
  可足浑氏吓一哆嗦,老公刚死,他兄弟就要谋反?便立时答应了。慕舆根这就要领着禁军,去自毁长城。
  
  按理说,可足浑氏陪伴慕容俊也有好多年了,慕容恪是什么样的人,她该清楚,怎么慕舆根稍一挑唆,她就答应了呢?
  
  因为她特讨厌慕容垂。
  
  慕容垂哪里惹了她?
  
  慕容垂没惹她,她之所以讨厌慕容垂,主要是因为她讨厌慕容垂的老婆。
  
  慕容垂的老婆,也是鲜卑人,不过不是慕容鲜卑,是段氏鲜卑——段末柸的女儿。
  
  段末柸也是段氏一霸,他女儿自然差不了,自幼性格刚烈,文武全才。
  
  而可足浑氏,只是一个家庭妇女。
  
  两个女人,两种生活,两种经历,两种思维,没有交点,也无法沟通,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婆媳关系,你看我憋气,我看你闹心,反正就是鬼火冒。
  
  偏这可足浑氏,依仗自己是皇后,定要段氏王妃低头服从,段妃如何肯从?更加倨傲无比,偏就昂着头,把可足浑氏气得天天骂娘。
  
  恰好慕容俊那时看慕容垂不顺眼,便差人诬告段妃用巫术害人,想借这件事,扳倒慕容垂,可这段氏甚为刚烈,受遍酷刑,只是不认罪,慕容垂想救她,却救不出,急得这位大将军直跺脚,最后实在没辙了,派人跑到狱中对段氏道:“人固有一死,何必受这个罪?不如认了吧。”段氏说不认,坚决不认!就这样,此女终被拷打致死。
  
  慕容垂痛失爱妻,心中怨恨,便索性又娶了段妃之妹,就要和慕容俊作对。可足浑氏听说段妃已死,正在高兴,忽听说慕容垂又娶了她妹妹,登时不悦,便依仗着皇后的身份,定要慕容垂休了新妃,纳自己的妹妹长安君。慕容垂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委委屈屈的休了新妻,娶了长安君。但从此却对长安君报以家庭冷暴力,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气得长安君屡次去可足浑氏处告状,自此可足浑氏对慕容垂就恨上了。
  
  那么今日慕舆根诬告慕容恪兄弟谋反,不管是真是假,都正中可足浑氏下怀,她才不管什么国家大事,只想出出自己这口气,所以她马上批准慕舆根领兵拿人。
  
  慕舆根刚要走,却被十一岁的慕容暐喝住了。
  
  慕容暐年纪虽小,头脑可比他妈清醒得多,他说恪、垂二公,先帝亲选的重臣,国之柱石。能被先帝看上的人,必不会轻易谋逆。倒是慕舆根你匆匆忙忙的,安知反的人不是你呢?
  
  这句话出口,慕舆根惊了个真魂出窍,吓得是语无伦次,竟说呆在此处不如回辽东。言罢,慌忙出宫。
  
  很快,慕舆根的这番折腾就传到了慕容恪耳朵里。
  
  慕容恪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他找到慕容评,把事情说了一遍,又写了篇奏章,说了一下慕舆根的罪状,在奏章递上去的同时,与慕容评一起派人,将慕舆根全家老幼一个不漏,全部斩杀。
  
  其实对慕容恪来说,杀个人真的很简单,只是看他愿意与否罢了。也许慕舆根直到死时方知这场角逐的实力对比有多么悬殊。
  
  前燕迎来了慕容恪时代。
  
  与王猛一样,慕容恪亦精于内部管理,在他的治理下,前燕朝廷井井有条,上下和睦,团结一心,国力渐盛。东晋闻听慕容俊病亡,大士族欲再次北伐,却被桓温阻止,理由是:慕容恪尚在。
  
  361年7月,慕容恪灭军阀吕护,不久,吕护投降。9月,山西张平反复多变,降秦后又降燕,被前秦杀死,慕容恪不救。
  
  此时的慕容恪,心早已飞去洛阳。他有一个计划,先取河南,再定关中。
  
  关中不是有王猛么?
  
  慕容恪对王猛没什么概念,他只知道自己很厉害,却并不知道还有一个与自己一般无二的王先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2: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5)
  
  公元363年至364年初,慕容恪派遣大军一再对河南进行蚕食,与东晋在河南的势力反复争夺,燕、晋各自付出了不小的代价,364年4月,前燕终于占领了许昌、汝南等河南大片地区,至8月,占领洛阳以北的盟津及虎牢关,自此,前燕对洛阳的军事压力已经构成。
  
  洛阳此时还掌握在东晋手中,守将陈祐、沈劲。
  
  陈祐,东晋冠军将军,此时他手中的人马,不过两千。
  
  沈劲,无名小卒。他父亲,叫沈充,名气也不大。但他父亲曾经依附过一个人——王敦。想当年王敦谋反,沈充跟着也出了不少力,后来王敦败亡,沈充也死了。论罪,沈劲该连坐,但同乡帮他花了不少钱打点,此人这才免了牢狱之灾。
  
  虽说牢饭没吃成,但沈劲的心里一直很不得劲,甭管怎么说,祖上谋逆这个名声,算是摆脱不掉了。爹是狗熊而儿混蛋,难道这混蛋的帽子,要带一辈子么?沈劲心中不平,他暗下决心,只要朝廷有用得到的地方,一定效死,以雪乃父之耻。
  
  可想报国,却无门。
  
  因为他是谋逆者的儿子,朝廷不要。
  
  幸好晋朝司州刺史王胡与沈劲交往深厚,知其为人,便上书朝廷,请求让此人参与州府治理,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沈劲这么着,才随王胡入仕。
  
  洛阳告急,本来没沈劲什么事儿,但此人一心为国,竟主动上书要去洛阳效命,东晋正在为此事头疼,巴不得多一个尽忠的,立刻准了,以沈劲为冠军长史,去救洛阳。
  
  给了多少兵?
  
  一个没有。
  
  没有怎么救?
  
  让沈劲自行招募。
  
  沈劲没有抱怨,招募了一千人,往洛阳而去。
  
  陈祐的人马两千,加上他的,三千。对面前燕的人马,无数。
  
  陈祐怕了,他说许昌危急,必先救之。随后带了两千五百人,弃洛阳而去,逃了。只剩下沈劲领着五百人驻守洛阳。
  
  如果你是沈劲,会不会抓狂?会不会也跟着逃跑?
  
  我想十个人中,有九个的答案会是肯定的。
  
  但沈劲的表现却非常出人意料——他非常高兴,说我早就想为国捐躯,今日愿望实现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沈劲,壮士也。
  
  公元365年2月,慕容恪、慕容垂拥兵攻洛,战斗终于打响。
  
  慕容恪下令,猛攻洛阳,不可懈怠,攻破为止。
  
  此公一向稳扎稳打,为何今番却要狂攻?因为洛阳兵少,兵少城大,易攻难守。
  
  沈劲率五百人守城,誓死不降,日夜征战,抗敌一月,燕兵死伤累累。沈劲终究兵少难敌,一个月后,洛阳终于失陷,沈劲被俘。
  
  慕容恪敬他忠贞,想招降,但左右皆说此人不会为己所用,不杀则为后患。慕容恪便下令杀之。沈劲临刑气色不变,神情如初。
  
  这是一个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人,但他的事迹,不输于历代高士,记住他吧,沈劲。
  
  下洛阳之后,慕容恪掌河南之兵,欲再进关中,他接连进兵,直至崤山、渑池一带,再往西走,就要到潼关了,关中大震,苻坚、王猛商议后,决定王猛镇守关中,苻坚亲自带兵屯驻河南以西的陕城,封住慕容恪往潼关之路。
  
  慕容恪用兵已久,见前秦大军云集陕城,苻坚亲自上阵,知道此仗难打,索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加厚洛阳驻军,接好河南土著,稳固已取得地盘,之后班师回朝。
  
  前燕这次出兵的收获,就是河南的大片土地。
  
  慕容恪走了,前秦君臣都松了口气,苻坚估摸着前燕不可能继续折腾,便着手治理境内的不安全因素,把残余的匈奴人打服了,将匈奴兵收为己用。随后又平定了前主苻生的弟弟苻幼的叛乱,一切都安稳了之后,他开始派兵进行扩张。
  
  前燕要扩张,前秦也要扩张,竞争年代,形势严峻,扩张也是一种防守。
  
  这次负责前秦扩张的主帅,就是王猛。
  
  先打东晋。
  
  366年7月,王猛率军两万南侵东晋荆州,东晋荆州兵驻防新野以备之,王猛并不恋战,掠走河南安阳百姓一万多户入关,此次行动就这样草草宣告结束。
  
  不是王猛虎头蛇尾,而是有更大的仗等着他去打。
  
  他要去打一个羌人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叫敛岐。
  
  这个羌族部落本来臣服于氐族,眼下,雄起了。
  
  为什么要雄起?
  
  因为陇西地区反了一位军阀叫李俨。
  
  李俨造谁的反?和敛岐部落又有什么关系?
  
  说来话长。
  
  这李俨本是陇西一霸,与前凉张氏不和,自成一家,后怕前凉征讨,又投了前秦,投了前秦还觉得不保险,又派人讨好于前凉,反正是墙头草,两面摆。
  
  前秦是氐族政权,关中有些羌族并不完全服从于他,只是摄于秦军强大,不敢轻易行动而已,突然,他们发现李俨这老哥儿不大对劲,哎,正好,我们投靠你得了,你一会儿投秦一会儿投凉,胆子不小,干脆,你称帝吧。就这样,位于陕西西南的羌族敛岐部落,发动略阳地区四千余户叛秦,拥李俨为主,对抗前秦。
  
  李俨本就不安分,得了这群羌人,立刻就觉着有了底气,便再也不首鼠两端,索性扯起大旗,公开立国,还明目张胆的告诉秦、凉:咱以后平等了,别惹我。
  
  前秦火了,前凉怒了,两个本应对立的政权,在对待李俨的问题上取得了空前的默契——打。
  
  这就是王猛刚一出兵东晋,就马上回来的原因。
  
  公元367年2月,王猛率军一万七千,讨伐敛岐羌,欲先去李俨羽翼;3月,前凉派军讨伐李俨本人;两支军队在事先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同时对一个目标的两个部分,发动了进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2: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6)
  
  王猛这个人,打仗的本事,一点也不输于慕容恪。
  
  打敛岐羌,他把姚苌做了先锋官。
  
  姚家本是西北羌人的头领,王猛这个做法,与三国时诸葛亮令马超守西部是一个道理,敛岐羌一见姚苌亲自来战,二话不说,投降了一大片,只剩下首领敛岐逃了。略阳遂平。
  
  王猛是个爱较真的人,岂能放过敛岐?穷追不舍,这时候突然接到命令——救援李俨。
  
  李俨不是和敛岐一伙的么?怎么打了敛岐,反倒要救李俨?
  
  话分两头,还得从前凉说起。
  
  前面说了,王猛打敛岐的时候,前凉刚好打李俨,敛岐败了,李俨也败了。
  
  前凉主张天锡猛攻李俨,连下陇西城池,李俨是一退再退,退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州临夏县),退无可退,一着急,遣使入侵,送儿子给苻坚作人质,降了。
  
  投降了,就是自己人,岂能不救?不救,地盘就是前凉的了。因此王猛受命,救援李俨。
  
  王猛分兵三路,一路继续追击敛岐,一路守住已得地盘,自己亲率一路,来救枹(bāo)罕。救枹罕,必遇前凉军,苻坚怕他兵力不够,特加派两万人马,援助王猛。
  
  王猛进兵如风,眨眼到了枹罕城脚下,正遇前凉军攻打李俨,形势甚急,他二话不说投入战斗,打前凉军一个措手不及,俘杀一万七千余人,前凉主张天锡闻讯大惊,亲自率军来战,与王猛于城下对峙。
  
  我们一直在说中原战事,对前凉小朝廷交代不多,我就简单说一下这张天锡是怎么回事。
  
  前面我交代过前凉第三代首领张茂,张茂死后,无后,由侄子张骏继位,张骏挺能打,将西域龟兹等国打服了,小朝廷焕发新风采,于中原混战之时,竟称霸西方。张骏死后,其子张重华继位,疆域直达吐鲁番,兵势达到极盛。张重华死后,年仅十岁的儿子张曜灵继位,不久,王位为张骏长子张祚篡夺,张曜灵被杀。张祚篡位,国人不服,前凉陷入战乱,国势大衰。后张祚为乱兵所杀,张曜灵之弟张玄靓被立为凉王,时年五岁。张骏的小儿子张天锡掌朝政。后张天锡杀张玄靓,自立为王,获得晋朝的承认,封为西平公。
  
  这就是张天锡的来历。
  
  到张天锡这辈儿,由于前凉经历了几次内乱,国力大不如前,因此他挺着急,急着要对外扩张,恢复往日气势。所以虽然对面是王猛,他也打算碰碰这个牛人。
  
  王猛深知,此时羌人为祸,内乱未止,李俨反复不定,若与前凉贸然动武,万一两败俱伤,李俨复起,局面将难以收拾,因此他写信给张天锡道:我虽受命救李俨,但与你并无恩怨,打与不打,还要听朝廷指派。若你与我对峙,旷日持久,只恐李俨得渔翁之利,不如你先撤军,由我救李俨,交与朝廷处置。我走后,你将此处居民财务,徙往凉州,岂不两全?
  
  好厉害的王猛,打仗是把好手,生意场上也不错。
  
  张天锡觉着这买卖有利可图,没二话,退兵了。
  
  王猛见前凉军退了,便派人通知李俨:你不是投降了么?开门呐。
  
  李俨不开。
  
  他怎么不开门呢?
  
  此公反复无常的毛病又犯了。他手下有个将官叫贺肫(zhūn),见前凉军撤了,就忽悠他,说你看,王猛远道而来,且以救兵自居,必不设防,不如趁机打他。
  
  要说李俨不怕王猛,那是假的,所以他没听贺肫的,但贺肫的话多少让他动了点心,所以他也不开城门,打算同王猛耗着,耗到对方无粮自退。
  
  王猛是什么人?这点招数岂能奏效?他见李俨不开门,情知有变,立时心生一计。
  
  第二日,王猛命大军跟随,但不要太近。他独自乘车,白衣小帽,未带甲胄,带了几十个精壮军卒,来到城门口,冲城上说我是王猛,你家主公不够意思,我来救他,他倒怕我害他,如今我仅带数十人与他相见,他总该见我一面吧?
  
  李俨闻报,心里也不是滋味,确实有愧,人家远道而来,救我于水火,我闭门不见,招呼都不打一个,传扬出去,天下皆知我无信义,干脆,见就见吧,反正我身后有大军,怕他几十人发难不成?
  想到此,便整衣抖甲,带上亲随,直奔城门。
  
  城门渐开,李俨当头站立,笑容满面,见门外正是王猛,便作揖,要客套两句,谁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猛手下数十名精兵猛地涌上,七手八脚,就在城门口将他捆翻,李俨的亲随及守城将士见势不妙,拉刀执戟,就要救回主帅,却见那几十名军卒将刀剑横加李俨脖颈,一时间投鼠忌器,谁也不敢妄动。
  
  王猛令押着李俨,一马当先入城,不久,大批秦军于身后出现,枹罕城内将校皆降。
  
  平了枹罕,王猛一脸怒气,责问李俨因何不开城门,李俨吓得叩头如捣蒜,却将责任推给贺肫,王猛也不多问,令公开问斩贺肫,押送李俨回长安。
  
  苻坚宽厚得过了头,如李俨这般小人,他也不杀,封为光禄勋,赐爵归安侯。而那位叛乱的羌族首领敛岐,也早被擒拿。
  
  刚平了李俨与敛岐羌,又有好消息传来:前燕慕容恪,病危。
  
  自打征战河南回来,慕容恪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积劳成疾。公元367年5月,他不行了,临终前交代:国家大事,交给慕容垂,若不交给他,国家必将危难。言罢而终。
  
  慕容恪一生用兵如神,对外凶狠狡诈,对内宽仁清明、克己奉公,抛去民族矛盾,就个人能力而言,无论作为统帅还是辅政大臣,均为楷模。
  
  苻坚闻听慕容恪病故,大喜,想发兵图燕,可又一想,不知燕国内是否还有能人,便派细作入燕,观其动静。
  
  细作的名字叫郭辩,苻坚派了个使团去燕国朝贡,郭辩以副使的身份随团进了燕都。
  
  入燕都后,郭辨立刻上下打点,将前燕的公卿贵族贿赂个遍,然后去找燕国司空皇甫真。
  
  为什么找他?
  
  此公的哥哥和两个侄子,都在前秦当官,郭辩去找他,就想相印证一点:是否所有的公卿大臣,都那么糊涂。
  
  要知道,他入燕后一通打点,只要是明白人,就知道,他郭辩没安好心。可明知他没安好心,那些个公卿还是受了他的好处,这说明慕容恪死后,前燕朝廷已经迅速腐化。如果这个哥哥侄子都在敌国做官的司空大人皇甫真也收了他的礼,那就可以将此公发展为前燕内部的眼线。
  
  但如果此公不收礼呢?
  
  那郭辩此番入燕的目的,就可能会大白于天下,而他郭辨,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但同时前秦苻坚也会知道,燕国内部团结尚紧,不能轻动刀兵。
  
  无论怎样,只要一去,就将达到侦查的目的。
  
  好间谍郭辩,以大无畏的气概,叩响了皇甫真家的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22: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7)
  
  皇甫真见有前秦使者拜谒,立刻迎入厅堂。
  
  郭辩不但是个很有勇气的间谍,还是个谈业务的高手。他并不愿开门见山的将自己此番来的目的和盘托出,而是先试探对方的态度。
  
  郭辩说:“我虽然是秦人,但秦王苻坚却杀过我的家人,而且,我与您的的哥哥、侄子关系都不错。”
  
  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再明显不过。一、我与前秦有仇;二、我与你兄弟处得挺好。
  
  郭辩这是故意说假话,这句假话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如果皇甫真借机劝他投燕,则郭辩就可以长期潜伏在燕国;如果皇甫真听出来这是假话,必要治罪于他,但治罪一国使臣,必要朝廷同意方可,而郭辩恰好刚刚给前燕公卿大臣都送过礼,正好借此机会,看看那些收了礼的大臣们有何反应。
  
  也就是说,无论皇甫真采取何种措施,都对郭辩的间谍行动有利。
  
  皇甫真果然是个干臣,听完郭辩这句话,火冒三丈,他说我从不管境外之事,你郭辩与秦有仇,和我有甚相干?却还将我兄侄搬出,意欲何为?我看啊,你不是好东西。
  
  说完吩咐人,将郭辩押送朝廷,他亲自上朝面君,把事情一讲,要求杀郭辩。谁知前燕大臣尽皆收礼,竟都不同意处置郭辩,小皇帝慕容暐没主意了,既然大家都说不要杀,那就放了吧。就这么把郭辩放了。
  
  郭辩奔回前秦,将在前燕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结论是:前燕已无纲纪,随时可以攻取。唯有皇甫真,还是个能识机变者。
  
  苻坚大喜,自此开始盘算如何灭燕。
  
  谁知还未等做好灭燕计划,前秦自己先乱了。
  
  这次兵乱的根源,与上次苻幼反叛一样,都来自上一次的政权交替。
  
  前面我交代过一句,苻幼,是苻生的弟弟,苻生无道被杀,苻幼不服,举兵反叛,结果败亡。但与苻生玩得好的兄弟共五个,苻幼死了,还剩四个,分别是晋公苻柳、赵公苻双、魏公苻廋(sōu)、燕公苻武。
  
  其中,晋公苻柳,守山西蒲阪;赵公苻双,守甘肃上邽;魏公苻廋,守河南陕城;燕公苻武,守甘肃安定;也就是说,前秦西、北、东三面的防务,竟交给了四个与废帝苻生十分要好的公爵。
  
  王猛刚一被启用的时候,就警告过苻坚:你杀苻生,而继续用五公爵领兵(包括苻幼),日久必生大祸,请尽杀之。仁慈的苻坚不干,说杀自家弟兄岂非不仁?果然,不久苻幼便反。平定苻幼后,王猛及其他大臣又劝苻坚赶快诛杀其余四公,苻坚还是不听,结果又被猜中————据细作禀报,四公自367年9月以来,交往频繁,似有串通作乱之嫌。
  
  苻坚这才警惕起来,便传令,让这四大公爵回长安,你若造反,我出师有名,你若不反,我也将你看起来。
  
  结果命令一出,四公尽反。
  
  反了,就得打,因此前燕暂且放在一旁,先把这四个干服了再说。
  
  公元368年1月,苻坚派四路大军,征讨四公。
  
  第一路,后将军杨成世,打甘肃上邽的苻双。
  
  第二路,左将军毛嵩,打甘肃安定的苻武。
  
  第三路,王猛、邓羌,打山西蒲阪的苻柳。
  
  第四路,前将军杨安、阉大哥张蚝,打河南陕城的苻廋。
  
  内战,又见内战。
  
  且说河南陕城的魏公苻廋,有贼心没贼胆,见杨安、张蚝来伐,索性一扭头,投了前燕。
  
  这对前秦帝国来说,无疑是个大地震。
  
  造反的这四公里,魏公苻廋驻守的陕城最是紧要,陕城一过,就是潼关,而潼关是自东边入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就说陕城一丢,潼关必然危急,潼关危急,整个关中都危急,所以苻廋这一投前燕,苻坚的心脏就开始抓狂,他赶紧派大量军队,驻守华阴县,意图以兵为人墙,堵住前燕东进之心。
  
  此刻对前燕来说,是个极好的机会,前秦内部争斗,一连反了四处,连王猛都成了救火队员,若此时发兵入陕,机会不可谓不大。
  可惜,慕容恪已死。
  
  慕容恪死后,掌握国政的,是慕容评。
  
  慕容评,前燕老祖宗慕容廆的儿子,活得真久。
  
  老爷子岁数大,做事儿比较稳当。慕容恪临死前交代,要让慕容垂执政,可慕容垂不得可足浑氏的喜欢,加上慕容俊时代曾盛传慕容垂将谋反,因此慕容恪一死,慕容垂基本上靠边站。
  
  那么不用慕容垂,用谁呢?
  
  慕容评认为,用人要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要年纪小,因为年纪小好把控;二要为皇族直系亲人,关系近,不惹事。因此他把全国的军队,交给了小皇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
  
  慕容冲时年九岁,九岁的大司马。
  
  他还有一个很惹人喜爱的字:凤凰。从他未来的经历来看,他确实是只凤凰,涅槃而后飞升。
  
  皇帝、大司马皆年幼,慕容垂又靠边站,朝政大事均由慕容评出。那么此刻前秦大乱,陕城归顺,朝中大臣纷纷要求趁机攻打陕西,灭掉前秦,却遭到慕容评的否定。这老头子说:“秦,大国也。今虽有难,却没那么容易被打败。当今主上,不如先帝;我们这群人,也不如慕容恪。所以闭关保境足矣,灭秦不是我们的事儿。”
  庸才。
  
  再说那位可怜的魏公苻廋,他举城投靠前燕,本指望燕军云集,帮他解围,谁知眼瞅着杨安、张蚝的人马越来越近,慕容氏竟不发一兵,苻廋可就熊了,写信给慕容垂、皇甫真,连番告急,信中大叫,说今日你们若失此良机,他日苻坚、王猛缓过手来,你们就遭殃了!
  
  慕容垂、皇甫真接信后直摇头,慕容垂苦笑道:“主上年幼,太傅(慕容评)见识短,此刻尚且坐失良机,他日能敌王猛、苻坚?”皇甫真说是啊,可惜我们说了不算。
  
  前燕不动地方,前秦可就放开了手脚,四路平叛大军你追我赶,争欲立功。
  
  368年3月,杨成世与苻双、毛嵩与苻武在甘肃率先交上了火,两路人马与叛军大战一场,结果出乎意料——大败而归。
  
  赵公苻双、燕公苻武士气大振,合兵一处,乘胜追击,竟一直打到陕西榆眉(今陕西宝鸡市千阳县),苻坚慌个不了,赶紧派将军王鉴、吕光等领兵三万,再敌苻双、苻武,本来是平叛战斗,此时成了保卫战了。
  
  王鉴、吕光等率军奔榆眉,正遇叛军前锋,叫苟兴,王鉴杀敌心切,就要先上,却被吕光拦住。吕光说叛军气盛,不可力敌。我有一计,可破苟兴。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