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翼包抄”玩不了,就只能听任松井“中央突破”,而要破他的“突破”,又只能硬碰硬,从正面拼消耗,但中国军队已经消耗不起了。

  罗店和蕴藻浜战场开辟至今,每个整编师拉上去后仅能支撑三到五天,每天最少也要伤亡四五千人。

  这个时候老蒋就想到了退一步再说,把部队逐步撤到国防线抵抗。

  “七七事变”前的国防工程,覆盖范围其实很广,北到保定,南到杭州,西到武汉,都有,但主要集中在两块,一块在华北,主要督修者为刘峙,保定之战,刘峙尚能与香月杀上几个来回,其实有赖于国防工程甚多,另一块则在沪宁杭,主要督修者,前为朱培德,后为唐生智。

  沪宁杭国防工事,核心是确保上海和南京,但《淞沪停战协定》就摆在那里,不能明目张胆在吴淞炮台安大炮,或者在上海市区建炮楼,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江阴镇江等要塞添炮,在苏州常熟一带筑工事。

  老蒋所说的国防线,重点是指吴福线(苏州到常熟福山),当时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如果在那里据守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销日军炮击的威胁。

  但一人忽出班言道,不可不可。

  定睛看去,却是白崇禧。

  白崇禧(保定3期)此时担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参谋总长是程潜(陆士6期),后者因北方战事吃紧,很快就调到1战区当司令长官去了,所以在老蒋旁边参襄军事的,主要就是这位“小诸葛”。

  别人的意见或许可以忽略,白崇禧此时在幕中却称得上是首席军师,老蒋哪能不予以重视。

  白崇禧认为,不能再退守国防线,否则迟早难免一败。

  能不退,老蒋当然也不想退,但不是坚守不住吗,如果不退岂非也是一败,而且还可能败得更早。

  非也非也,小诸葛摇起了鹅毛扇,脸上还带着几分自得。

  君记否,桂军还没出场呢。

  听得此言,不仅老蒋,在场众人都已恍然并连连点头。

  对了,广西桂军,此前还从没在淞沪战场上现过身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自古民风骠悍,大明朝时即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之说,那时候听到东南出了倭寇,连皇帝老儿都知道要征招广西人:朕的狼兵呢,快让他们去砍杀一阵。

  在西南诸省,能与广西人媲美的,只有湖南人,二者打起仗来都是嗷嗷叫,到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时,几乎就是两省人在打仗——湘军主要由湖南子弟组成,而太平军的基础则来自于广西老兄弟。

  到了北伐,桂军像坐着火箭一样,一举超越了湘军,他们不再与北面的湖南人比,而是与东面的广东人比了。当年的北伐军里面,有钢铁二军之说,铁军是指广东的第四军,钢军即指广西的第七军。

  正因为桂军中藏龙卧虎,李白也才有胆气和老蒋叫板。只可惜他们运气不佳,被老蒋身边的杨永泰给摆了一道,结果蒋桂战争遭到惨败,曾经叱咤风云的桂军又坐着火箭下来了,此后就是长达数年的沉寂。

  现在新桂系的这支招牌部队实力究竟如何,谁也不敢妄加断言,但由小诸葛亲手打造出来的部队,等于是贴上了免检标志,应该没什么不让人放心的。

  战事危急到这种程度,来一根稻草都是好的,何况是桂军这样的生力军。

  众人均喜欣于色。

  (99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何不赶紧把桂军拉到阵地上去固守,那样的确用不着先退到国防线去。

  白崇禧却又摇头。

  事到如今,既不能一退再退,也不能光守不攻,他松井不是会施“中央突破”吗,我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给他来个“中央突破”,这样定能转守为攻。

  桂军到前线,不是去抵挡一阵,也不是光堵堵缺口用的,而是要将日军统统赶到黄埔江里去喂鱼。

  听到此处,包括老蒋在内,众人的眸子都亮了起来。

  小诸葛就是小诸葛,淞沪战事有救了。

  在白崇禧看来,这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内。

  当初桂军还未从广西出发时,他即对老蒋有言在先,我的部队需集中使用,不能零拆。

  老实说,这个要求有点过分,到上海来打仗的地方军,粤军、湘军、川军、滇军,哪个没有拆过,又有哪个没有分过,都是实战的需要,难道桂军就比人家高级,总不是想靠你“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走后门吧。

  但老蒋还是一口应承下来,倒不全是为了照顾副参谋总长的面子,大半也是因为前面拆分过的地方军,其实皆为“中央军杂牌”,严格意义上讲是自家部队,而桂军却自成体系,并不受中央直接控制。

  现在答案出来了,原来小诸葛是想在关键时候建立奇功!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白崇禧相信,他的桂军绝非湘军、川军、滇军可比,虽然不一定能超越中央军嫡系,但起码能和后者平起平坐——又想起北伐,那会桂军可不就等于中央军,什么时候成地方杂牌了。

  显然,淞沪战场是一个正名的机会。因为所有人都在看着,这里讨不得一点机巧,玩不得一点花头,大家凭的都是真功夫。

  桂军要出头了。

  战争的气氛是最易感染和剌激人的,白崇禧几次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视察前线,但他始终都不动声色,更没有要动用桂军的意思。

  小诸葛在观察战事的变化,等待一个他认为最好的契机。

  很多爱看武侠小说的朋友,都喜欢拿金庸和古龙对比。在金庸笔下,一招一式皆有出处,相比之下,古龙连个背景也讲不出,所以有些金大侠的粉丝就说,金胜于古。

  但在我看来,古龙才是真得武学三味的人物。

  到了肃杀的战场,两人面对面搏杀,起作用的往往已不是招式的巧妙和花哨,而是另外一些更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古龙推崇的武林高手,其实都是心理学大师,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感受对方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哪怕是肌肉的松紧,脸上的阴晴,风向的转移,都会被他们牢牢抓住,从而成为战胜对手的关键。

  你可以解释为一种禅意,然而武功到了一定境界,岂不就是禅?

  如果让古大侠来点评民国战将,白崇禧应该属于他喜欢的那种类型。

  契机出现在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时候,出现在将帅们个个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连德国顾问都不知如何才能扭转战局的时候。

  别人都觉得是最严峻的挑战,而我却认为是最合适的机遇,这才是为将帅的高明之处。

  两个月前,德国顾问的“铁拳计划”在市区攻坚战中曾功亏一馈,让人扼腕,两个月后,且看看我们中国式的铁拳吧。

  (99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广西出征时,李白共征召新兵10万,分别编成第7军、第31军和第48军。此次出征淞沪的,是第48军,而先锋官则是白崇禧的心腹爱将、原“钢七军”军长廖磊(保定2期)。

  广西诸将,白崇禧最看重的就是廖磊,其人具有典型的桂将风格,属于拿板斧砍人的猛张飞类型,即使在后方指挥,都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比前方士卒还来劲。

  狼兵加猛将,齐了,这回白崇禧要亲自掌帅印,力劈松井于马下。

  可惜小诸葛还是太自信了,自信得有点过头。

  当年左宗棠同称“小诸葛”,初出茅庐时亦不过为幕府行走,一师爷而已,但很快就显现出大将之才,可统百万雄兵,所以实际上是个“大诸葛”。

  与之相比,白氏却只能安坐于“小诸葛”之席,做参谋或者军师没有问题,当主帅就勉强了。

  因为他往往能看到契机,却没有足够能力将之转换为必胜之机。

  很多本应有的计算都没有计算到。

  以“中央突破”来反制“中央突破”,不失为一个好的战术,但它跟德国人的“铁拳计划”一样,看上去很美,能否达到效果,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各方面条件作为配合。

  松井的“中央突破”,若没有强悍的空炮两军配合,只会寸步难行。

  可是后面两个条件,我们一个也没有。

  顺过来数,倒过来点,此时中国空军能起飞的战机已不到36架,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临时组装一些飞机来应付。

  即算高志航再神,刘粹刚再勇,中国的“四大天王”打下的日机再多,也难以挡住这一严酷的事实。

  两个天神级别的英雄,高志航到兰州接收苏联飞机还没回来,刘粹刚则前去支援北方忻口战场。

  京沪一线,仅剩十来架战机而已,自保尚且不暇,如何能过来配合。

  炮倒是还有,但是根本无法与日军的重炮相抗衡。

  其时日军在蕴藻浜南岸一线可集中野炮至少在150门以上,射程达8000米,而桂军山炮营的山炮,射程只有1200米,差了六倍还不止,就算踮着脚,踩上高跷都够不着人家。结果到实际作战时,打又打不着,在阵地上拖来拖去,还嫌累赘,廖磊更怕被日军的炮火给毁掉——虽然跟日炮差着千里万里,但对桂军来说就是宝贝,所以最后只好用火车转运回桂林了事。

  桂军没了山炮,仅剩迫击炮充门面。中央军便动用了所有火炮作为掩护,但同样没法和日军对着干。

  原因是日军的大炮有飞机作配合,往往我们这边才打一两炮,炮兵阵地位置便自动“泄露”给了天上的侦察机,后者随即定点报告给他们的炮兵,日军的大炮可都是大口径的,这下好,两下就能将我们的炮兵阵地给干灭。

  由于害怕遭到类似的“灭顶之灾”,一个中央军炮团甚至曾全部离开炮兵阵地“就地隐蔽”。隐蔽是可以,但你们全都走光了,还怎么个掩护法。白崇禧发现后火冒三丈,即刻对炮团团长予以调职论处。

  说来说去,这都是被日军炸怕了的缘故,不是一个等量级啊。在反击开始后,廖磊手下两个阵亡的旅长,一个是在旅部指挥所被炸死的,另一个是在炮兵阵地上挨的炮弹,还有一个师长,若不是命大,前脚走出了指挥所,差一点也得中弹。

  (99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炮无法配合,这都得事前想好想清楚,不能到仗已经打起来了,再一拍屁股,指天指地骂娘,说我要的是悍马,怎么给的是电动车,甚至是破自行车。

  张治中在分辨自己为何不能通过“十日围攻”取得完胜之局时,也说是因为陆军没能得到空炮强有力支援的缘故。让人费解之处就在于,作为统兵之将,难道事先都不清楚这些,或者是以为我们的空炮部队比人家的还要好使?

  家底本如此,你就是有屠龙之术,可若没有龙给你宰,那你还不见得有杀猪的管用呢。

  缺了空炮协同,“中央突破”战术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能做得更好。

  火力不够,那就不要用大砍刀了,别老想着横扫对方一大片,得用红缨枪,枪挑一条线,把你所有力量集中在一点,扎他的肚脐眼,然后从那最薄弱的一点捅过去,此点一破,必能使其五脏六腑都动摇起来。

  “中央突破”的同时,还可以连带着“两翼包抄”。先前为什么说不能包呢,因为他盯死了你,现在中间出了问题,注意力难免分散,这时你再从两边夹他一家伙,肯定能夹痛他。

  当然了,若说哪种兵器使起来最痛快,依我看来,大砍刀肯定要胜过红缨枪,一大片也比一条线要过瘾得多,但是打仗,可不是光觉得过瘾就行。

  在孔子的学生中,以子路为最勇,天生不怕死。有一天师徒二人谈天说地,子路问,老师你要是作三军统帅的话,会用谁为将?(“子行三军,则谁与?”)

  问归问,其实子路心里已经非己莫属。

  讲安贫乐道,那谁也比不过颜回。可现在说的是打仗,玩命的事,在三千弟子之中,还有比我更合适的吗?

  可是孔子给出的答案却让他失望了。

  孔子说,就算你能徒手搏虎,徒步涉河,我也不要。

  那你要什么样的人呢?

  答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这个人碰到大事的时候要谨慎,不能像黑旋风李逵,就知道哇哇叫着,拎两板斧上去砍人,而要像军师吴用,要么不打,打之前必定做好了周密的盘算。

  按此标准,小诸葛还是没算好啊。

  他偏偏要用大砍刀,而且不留一点余地,桂军一线平推,全部上去,连必要的预备队都没留下一个。

  打仗,预备队非常重要。没有的话,就等于后手没有了,这是常识,但白崇禧一激动,脑子里全是日军被杀得落花流水,然后跳到大海或者黄浦江里游泳的情景,至于战场上会不会出现变化,变化了如何应付,想都没想。

  老蒋本人倒还比较谨慎,可是战场上老是这样一守再守,一退再退,作为中方统帅部的“大元帅”,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舆论都比较难交待,现在白崇禧愿意亲自指挥来打反击战,而且信心满满,你要再打击人家,那就太不像话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带着白崇禧到位于苏州的三战区司令部去会商,主要是就是讨论从哪个方向发起反击。

  多听听大伙的意见,有好处。

  (99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着顾祝同的面,白崇禧说他将把反击方向定在从南翔到真如的缝隙之间,那是日军的侧背,若一击得手的话,可以将日军直接推到浏阳一带的大海里去。

  从南翔到浏阳,看看上海市的地图好像很近,可你得看比例尺,放大了距离一点不短。

  看来,民国时闻名的“两个半军事家”多少都有些纸上谈兵的毛病,即使在内战中历经战阵的小诸葛亦不能免俗,反而蒋百里脱离一线战场,专心著书立说,就纸上说纸上,还显得更为明智一些。

  顾祝同(保定6期)在早期也是中央军中的“五虎上将”,只是性格偏软,指挥大兵团作战时不够果敢,原本是“五虎”中的第四,后来却被垫底的刘峙给追上了。

  要论指挥作战的能力,顾在“五虎”中仅属一般,但此君却有一样好处,那就是“能得士”,平生善于也乐于提拔人才,所以当时就有“军中圣人”的说法。

  顾祝同听了白崇禧的话后,便让他的那些“士”们畅所欲言:你们说说看,应从哪里开始反击为好。

  于是幕僚中就有人提出,应从大场方向出击,那里日军实力不强,攻击较有把握,而且倘若无法得手,亦可马上退回来,原有防线不致受到太大影响。

  顾祝同回头看着白崇禧。

  白崇禧一挥手,既然是“中央突破”,就一定能突进去,怎么未战先道出此等丧气之声。

  小诸葛不同意,人家是军事权威,此言一出,顾祝同的幕僚们不言语了。

  大家都把视线集中在“大元帅”老蒋身上,看他如何定夺。

  蒋大元帅不说是,也不说否。

  大战之前,最怕指挥官临阵动摇决心,何去何从,主意还得由你们自己来拿。

  最后拿主意的是顾祝同。

  听听小诸葛,再听听幕僚的,似乎双方都有道理,但幕僚们至多只能起个参考意见的作用,桂军是由白崇禧来指挥的,得以他为主。

  就这么定了。

  10月18日,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下达了大反击命令,并确定由桂军担当反击主力。

  10月21日,日暮时分,在完成准备后,反击开始。

  就好象两边都在涨潮一样,松井的上海派遣军也冲过来了,而且比我们发动反击的时间还要早,整整提前了12个小时,也就是说快了半天。

  这边的主力是桂军,那边的主力则是金泽师团、名古屋师团和第101师团。

  砍吧杀吧,谁都不要软蛋。

  白崇禧坐镇苏州的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他在静候廖磊报来得胜消息。

  没想到,开头就掉了链子,而且问题还出在他最为得意的“狼兵”们身上。

  在南京政府正式宣布实施兵役法之前,广西就已自主征兵多年,平均每个县都可编出一个民团大队,所以兵源是绝对不缺的,但北伐前后的老兵相对少,只能配置到军官一层,且桂军的军纪不是很严,士兵往往不听约束,叫他隐蔽他不隐蔽,叫他卧倒也不卧倒。

  桂军勇是很勇,然而初上战场,却往往勇得不在路子上。

  当时日机经常白天来后方轰炸,见此情景,友军都是躲的躲,藏的藏,惟有桂军不识厉害,不仅不躲不藏,还指着日机叫骂,有一个团甚至全体站着听团长训话,结果被飞机炸得那叫一个惨,还没正式上阵,过半的人就没了。

  廖磊闻讯,亦只能噘着嘴有苦难言。

  (99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式交火时,桂军官兵端着剌刀冲在前面,队形密密麻麻,人人唯恐落在后面,就没有一个肯弯着腰或匍匐前进的,那架势,不像打仗,倒像在接受阅兵。

  其实这在内战中也是一种战术,而且很有效,因为彼时大家火力都不强,你们这样面无表情地径直冲过来,胆小的准得被吓得落荒而逃。

  可是外战不是内战,日军手里的武器并不是烧火棍,结果打到最后,就变成了类似于《火烧圆明园》里的场面,桂军一排排的往上冲,再一排排的被打倒,直至场上只剩下一个扛旗子的在血泊中挣扎。

  尤其糟糕的是,由于廖磊是从空隙中杀进去的,没击成日军侧背,反而把自己的侧背暴露给了日军,结果日机飞过来,又是一顿狂轰滥炸。

  淞沪战场上,除了个别德械师外,中国军队一般都戴着布帽,穿着灰色的军装,特别是像川军、湘军这样的地方部队,更是土老帽一个。

  这样的装束,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有时反而能起到一点掩护色的作用,因为与周围的环境容易混同,日机比较难分辨。

  只有桂军例外。

  他们是不中不洋,不老不新,头戴从德国进口的钢盔,披一件广西被服厂自制的黄色军装,如此打扮,简直就像怕日军飞行员认不出一样。

  日机专门跟着桂军跑,队伍被炸乱了,大批新兵顿时四散奔逃,旁边的友军反而成了桂军的收容所。

  战事不利,廖磊却束手无策,而之所以“无策”,还是事前部署不周所致——他手中没有预备队,无法应对突然的变化。

  白崇禧坐镇苏州,听到的不是喜讯,而是噩耗。

  反击失利了,伤亡十分惨重,散在战场上的桂军可怜兮兮,竟然沦落到了被友军收容的地步。

  小诸葛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怎么会这样呢,真是又丢面子又痛心,白崇禧一连数日“饮食不进”,从此再不敢人前夸强。

  参谋还是做不成主帅啊,哪怕号称“诸葛”。

  史书上对此曾有一个著名的反证,那就是马谡失街亭。夫马谡者,为蜀中难得的智谋之士,向有才器过人之誉。可是另一方面,大家又都知道,刘备曾在临死前对诸葛亮亲口嘱咐,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对于参谋人才来说,“言过其实”未必就一定是缺点,你要出谋画策,就得有点想像力,哪怕逾越点边界都无所谓,如果就只会一是一,二是二,要你参什么参?

  关键还在于参谋“参”完之后,主帅如何取舍。

  应该说马谡在参谋任上做得非常出色,就连司马懿那么一只老狐狸,也差点栽在其手下,说他是蜀中第一参谋,或第一智囊并不为过。然而等他自己守街亭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光“参”不行,得能“断”,即知道如何把好的计谋与作战的实际情形结合起来。

  不幸马参谋的短处正在此处。

  假使孔明身在街亭,或退一步,以其他人为主,马谡为辅,街亭之败又岂会上演?

  桂军反击失利,前面一下子多出一个大漏洞,日军蜂拥着冲了进来,不仅桂军可能被其全歼,正面阵地也随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这就是反击方向选错所导致的恶果。

  堵缺口的活又交给了胡宗南。

  (99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手下的第1军还在,虽然已经是“余部”,但是临时救急也只能靠这个“余部”来完成了。

  不过,“天下第一军”确实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起先以勇猛著称的桂军,到这时已被打得乱七八糟,逃兵数甚至远远超过了实际作战的伤亡数。

  战事如此惨烈,顶上去的第1军却始终一步不退,且一兵未逃。

  其中有一个营已被日军三面围攻,快吃不消了,后方赶紧再调一个营上去增援。

  增援的那个营狂奔猛跑,远远地望见一队鬼子已举着旗出现在阵地工事的前方。

  营长心里一个隔蹬,心想坏了,阵地要完。

  这时突然阵地上响起一阵枪声,日军撤了。

  等到营长冲进阵地,发现战壕里到处都是尸体,一个营已全部阵亡,只剩下一个还能拿枪的山西兵。

  刚才打枪的就是这个老兵,周围的同伴都死光了,但他从没想到过要逃跑或后退,那种决死的气势把本来笃笃定定的对手都给吓跑了。

  胡宗南第1军初到上海时,尚有4万之众,然而到淞沪会战临近结束时,仅剩区区1200人而已。报人张季鸾由此发出感叹,说第1军向为精锐之师,然而牺牲如此之惨,直叫人泫然泪下。

  胡宗南把最后的一点本钱都撒了上去,总算暂时堵住了漏洞,而这时候的桂军也被迫由攻转守,进入防御阶段。

  廖磊在老领导面前丢了面子,自然很不甘心,频频给下面的众将下达死命令:谁敢擅自脱离阵地,提头来见。

  由于反击时曾出现桂军新兵大面积逃跑的一幕,全军深以为耻,从顾祝同的三战区司令部开始,到廖磊的集团军指挥部,再到下面各个师旅团,这次都层层派出了督阵队。

  凡是由火线退下来的,都得给我们检验一下,如果身上没有伤,那好,立刻按军令就地枪决。

  前面有一个临阵脱逃的旅长,逃都逃了,也被廖磊从外地抓回来,二话不说,一枪了断。

  顾祝同的中央督战队就在桂军后面,拿杆黄旗往地上一插,那就是告诉诸位,即使要退,也只能退到这杆旗前面,再退后者,定斩不饶。

  姿态变低,退无可退,广西军队凶猛的一面反而逐步显现出来,而此时日军的进攻恰恰也到达最高潮,以猛对猛,使战场变得灼热无比。

  再没人盲目到连飞机都不躲了,忍着性子等飞机大炮炸完,然后较劲也不迟。

  先冲上来的是坦克车。

  桂军已经知道光用剌刀挑不了坦克,于是一连一连的官兵便拎起手榴弹,往坦克下面的履带里塞,朝了望孔里扔,想方设法把坦克炸瘫在阵地前面,而冲上去的官兵也无一生还,等于是同归于尽。

  一位督战的团长记述,在这场“人车大战”中,他自己离坦克也仅仅300米的距离,而且还负了伤。

  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敢让人给背下去,因为怕自己万一不在,阵地立马就会丢失。

  坦克只是第一波,紧跟着上来的就是步兵不断的冲击。

  (100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日军采用晚上偷袭战术,以小队规模,装成伤兵,一面嘴里哼哼叽叽,一面向守军阵地摸来。

  鬼子偷袭的阵地是一块棉花地,棉花杆比人还高,又到处都是硝烟,根本看不清楚,而且日军戴钢盔,桂军也戴钢盔,就真以为是退下来的伤兵了。

  那时伤兵无数,要不受伤还拦你,一受伤连督战队都不敢拦,所以日本人便钻了空子,阵地被突破了。

  阵地不能丢,只要活着,鬼子不砍你头,督阵队也得拿你是问,于是退下来的官兵又重新杀入棉花地。

  这回大家学聪明了,虽然都是钢盔,但德国钢盔与日本钢盔还是有区别的,后者上面有膏药,而前者没有。

  看到日本钢盔,直接拿剌刀捅就行。

  一个小时后,阵地收复。

  日军也有督战队,只是方向不同罢了,一个必守,一个必夺。见偷袭不成,对方阵地又近在咫尺,他们也顾不得平时战术训练的要求,同样排成密集阵形往前攻。

  双方剌刀对剌刀,大规模肉搏战开始了。

  肉搏虽然血腥,但能避开飞机大炮,反而是我们欢迎的。

  一个林姓桂军老兵回忆,光他就经历过三次白刃战,前后受伤七处。刚进入战场时,他还只是一个排长,但到后来,连长也拼死了,他就直接升为了连长。

  据林排长说,由于那时日军所用三八大盖的步枪比我们长,而且鬼子兵虽然个子不高,但一般身体都很粗壮有力,技术娴熟,所以即便是以桂军之勇,拼剌刀时也难以占到上风。

  在对剌时,他的剌刀就被对方给压住了,拨都拨不动。

  如果你喜欢听评书就知道了,二将相战,一方的兵刃给另一方压在下面意味着什么。

  有的哥们为了在这方面盖过别人,还专门打造超重量级兵器,比如李元霸那样的。

  眼看要悬,幸好林排长学过武术,身形一转,侧身滑到一边,顺势一刀,就把面前得意的老鬼子给结果了。

  拼剌刀,还是三八好。他捡起死鬼子的枪继续拼。

  领会到了武术的妙处,林排长自此便不安分了,拼剌时像个猴子一样,左闪右挪,找对手的空隙。

  但这样一来人家也就盯上了这“广西猴子”。

  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前面,忽听得一声“排长,后面有人”,说时迟,那时快,林排长一手持步枪,一手从腰间拔出手枪。

  回转身肯定来不及了,只能瞎猫逮死耗子,先朝身后开一枪了事。

  竟然打着了。

  前面也不用再拼,反过来又一枪,对面的鬼子也应身倒地。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喊了一声,这个人救了自己一命。

  返转身去找,那人却已倒在血泊中。生死之间,他喊出最后一声,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

  这就是惨烈的肉搏战,在林排长的记述中,他那个连很快就变成了排,班,剩下送到后方去的三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不带伤的——没伤,督战队也不会让你下来。

  三日血战,天昏地暗。

  临近10月23日这天,金泽师团投入一线的进攻部队已到不堪境地,原先一个步兵中队有180人,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加强连,现在只剩下了20人不到,连编一个班都困难了。

  这还只是金泽师团一方面,作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收到的则是整个战场的伤亡通知单。

  (100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手都抖了。

    5个师团,个个伤痕累累。

    最拿得出手的金泽师团,伤亡达到6000多人,主力的一半没了,要知道,这可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老兵。其它师团更是惨重,第101师团已接近9000人,基干部队所剩无几,到了欲哭无泪的程度。

    自发起新的攻势以后,日军伤亡率再次刷新纪录。

  替松井算算吧,自上海派遣军登陆上海以来,8到9月份,虽然才一万不到,但已经出现了“不幸”的苗头,进入10月份,光上旬就添了近两万,这才中旬,来了个再接再厉,一共25323人,从而向三万进军,总计伤亡数已接近六万!

  日本师团的规模通常介于我们的师和军之间,基干部队大致在12000人左右,加上七七八八的特种兵和配属部队,可以达到2万多,也就是说,若无补充兵源不断接济的话,此时可以直接取消番号的师团至少是4到5个。

  上海太难打了。

  这点不光松井没有预料到,来沪参战的日本兵,包括他们身后的国民也大多没有心理准备。

  一直到现在,很多日本老人对中国的江苏和上海仍然非常熟悉,甚至能叫得出宝山、罗店、月浦、蕴藻浜、大场的名字。

  我说的,还不是侵华老兵。

  事实上,当时非常多的军人家属都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通知单。那是一份死亡通知单,上面战死一栏,无一例外都填写着以上那些地名。

  这种刻骨铭心的印象,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难以自行消失的吧。

  另一方面,则是华北战场“连战连捷”的消息不断传来。

  华北方面军第1军拿下了河北石家庄,第2军则打到了山东德州,蒙疆兵团攻克了绥远的包头。

  不相信!不相信!不相信!

  我们累死累活,几乎拿鲜血和尸体在铺路,却还是步履维艰,连占个村子,夺个棉花地,都要死伤无数的人,北方那帮家伙怎么如此轻松就能得手呢。

  难道我们面对的不是同样的中国军队?

  松井实在想不通,但想不通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实在是骑虎难下了。

  他一边向统帅部告急,请求派出更多援兵,一边继续督师前进。

  金泽师团又是首当其冲。

  幸存者们,大家来集合吧,举行最后的誓师,向裕仁天皇亲授的军旗表决心,勇往直前,定夺阵地。

  可是,看到前方战况如此之惨,官兵们都已心知肚明,此一去,必难生还,于是原本应该“壮怀激烈”的誓师会竟然变成了哀哀切切的告别会。

  你要还活着的话,帮我给家人和亲戚朋友带个话吧,呜呜。

  10月23日,战场达到沸点。

  桂军各师师长都亲自上前督阵,但战场颓势仍然止不住。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前两天桂军的精华都打光了,能拼能杀的老兵已十不存一。此前,其它各军军官伤亡至多到团营级,旅级很少,但桂军光旅长就战死了六七个,有一个师的军官甚至全都伤亡了。

  实在打不了了。

  白崇禧再也顾不得面子问题,照这个样子下去,桂军就得全打光了,见此情景,顾祝同也只得同意桂军撤退整理。

  桂军这么一撤,松井的“中央突破”就成功了,至此,在蕴藻浜南岸作战的各部队如不全线后撤,就要被分而割之了。

  (100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9: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撤就撤到了大场。

  在这之前,松井发动的进攻几乎已陷于停顿,打不动了,特别是像第101师团这样的新兵部队,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一些官兵在日记中甚至有了悲观厌战的情绪。

  可是守军一撤到大场,日军马上像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样,精神重又振作起来。

  在上海北郊的各个战略要点里面,大场是最后一道关,此关一破,北郊陆军和市区的海军陆战队就有机会实现“胜利会师”,从而兵合一处,淞沪战局将完全改观。

  日军的几个师团,该添人的添人,该补弹药的补弹药,向大场继续进发,而且这次,整补后的第101师团还走在了最前面,欲取头功。

  松井除了国内不断给他补充新兵和粮草弹药以外,还得力于陆军航空队的加盟。

  强渡蕴藻浜后,日军建立陆上机场就成了可能,来自台湾的第3飞行团得以出现在战场之上。此时我们的空军应对日本海军航空队已显吃力,更抽不出足够力量来予以驱逐。

  第3飞行团对于地面陆军的支援,不光是轰炸,更多的体现在对情报的侦察。

  海军航空队的飞机也曾经帮着侦察过,但问题是,海军那帮人不知道陆军需要什么,瞎侦察,搞的情报尽为鸡毛蒜皮,对陆军作战并无多少指导作用。

  第3飞行团是陆军航空队,由他们来给陆军当探子比海军航空队要对路得多。

  日军在前面推进缓慢,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守军究竟有多少,抵抗阵地有多广。

  只是看到前面不断有新的部队和阵地冒出来,打掉一个又来一个,打掉一双再来一双,生命指数不跌反涨,好象总也打不完,打到最后连自己也坐地上泄了气。

  但是第3飞行团拍摄的空中照片帮他们解决了所有问题。

  我们往沪上战场派了多少部队,配置在哪里,只要看了这些照片之后都一清二楚。

  原先地面炮兵的轰击还不够理想,甚至炮弹都不够用,在于目标定位不准确,只知狂轰滥炸,这下知道连守军的阵地机构都知道了,自然可以一炸一个准。

  第3飞行团还发现,由于江南一带地下水位高,实际上北郊阵地工事一般都挖得不太深,如果动用过于重磅的大炸弹纯属浪费,大批小炸弹即可完成任务。

  炸弹不嫌小,只要面积大。

  弄完情报,第3飞行团直接在前面帮着开道。

  他们在天上飞,我们地面的炮兵只好保持沉默,因为这边一打,它马上就可以在天上轰,顷刻之间,就能把你砸个稀巴烂。

  以前村庄往往都是日军最难攻克的,但有了飞机轰击后,进攻就变得容易多了。

  大场之战的激烈火爆程度,足以令前面的罗店、蕴藻浜战场都相形见拙。

  在大场主阵地的外围,几乎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和躺在地上的伤兵,失去主人后的各式武器丢得满眼皆是。

  与之相应,则是阵地内的中国军队死战不退,一个师一个师开上来,随后又一个师一个师地消失在阵地上。

  “血肉大磨坊”在继续转动,而且越转越快,仿佛有多少生命都不够它吞噬。

  顾祝同和胡宗南有再好的战术也没用,因为其时的战场已不需要战术,需要的只是人,能够继续填进大磨坊的人。

  (1003)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