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潇湘观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再回想债务法案,糟了,这法案会导致财富集中,进而导致权力集中,进而导致……
  而且,债务法案通过后,汉密尔顿会声望高涨,财政部会威望日隆,财政部长利用这种影响,能够操纵国会,影响表决,“使政府朝着他的政治观点指引的方向前进”。
  不敢再想了,中了汉密尔顿的奸计了!
  杰弗逊抓头顿足,后悔死了。
  国会8月休会,12月就搬到临时首都费城了。华盛顿也迁到费城,租用莫里斯的房子安顿下来。
  汉密尔顿自从债务法案通过后,信心大增,豪情万丈。国会一复会,他就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第二个重要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
  组建国家银行,是汉密尔顿国家振兴计划中又一重要措施。他寻思着,债务法案让资金相对集中到商人和工厂老板手中,如果不聚拢起来灵活运用,还是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假如组建一家国家银行,把大老板们的资金存起来再贷出去,就能把死钱变成活钱,全面盘活社会资金,这样经济发展就不缺资金了。
  此计高妙。
  他的银行计划内容不复杂:
  银行总资本为1000万美元,分25000股,政府认购20%,私人认购8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必须用国外借贷来的现金认购;私人认购款中,1/4必须用金银硬币,3/4可用6%利息的政府债券;
  董事会由25人组成,其中政府代表5人,私人代表20人;
  银行经营期限为20年。
  这个方案外行看起来,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名堂。除了一些七奇八怪的规定外,对其他内容无感。
  殊不知,这个方案极其精妙。
  无论是股本还是董事,私人占4/5的大头,这家银行实际是一家由私人控股的银行。
  之所以这么安排,汉密尔顿是有所考虑的。如果银行由国家经营搞“大锅饭”,一定会一团糟。让私人来经营,以个人利益来驱动,才会有好效益。
  但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国家银行必须体现国家意图,所以政府的股本和董事都占1/5,由国家实行监管,确保实现政府目标。
  你看,这种体制发挥了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的优势。
  这还只是一个方面。
  认购款中,3/4可用债券认购,这就与政府债务法案挂起钩来,人们争相用债券购买银行股份,促使政府债券价格上涨,债券发行一路飘红。银行因为资金短缺,有债券鼎力支持,就可以以最低限额的硬币独立经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和政府、硬币和债券,一箭四雕,精妙啊。
  然而,最精妙之处在于,债券拥有者多为富人,他们购买银行股份,利益会与银行紧密挂钩,与联邦政府紧密挂钩,成为联邦政府的铁杆僵尸粉,无条件支持政府。
  有富人阶层的鼎力支持,新生的联邦政府还担心站不稳脚跟吗?
  富人阶层还可通过银行盘活资金,扩大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可以预料,银行法案和债务法案,一起将成为美国经济振兴的双子星座,光芒耀眼。
  妙啊!
  但接下来的事情一点都不秒。
  银行报告一交国会,就引起极大的争论。南方议员一点都不蠢,一眼看出,这报告有利于北方佬。
  商人、工厂老板、投机者多数是北方人,他们是债券的主要拥有者,国家银行简直就是为他们设的。
  他们已经很富了,设立银行他们更方便他们发大财。
  相反,南部是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银行没好大的用处。
  反对派领袖,依然是麦迪逊。
  汉密尔顿想不通,当年麦迪逊不是和他一道,为建立中央政府共同战斗吗?不是为立宪竭尽全力吗?不是举双手赞成赋予中央权力吗?为何现在尽干些反对中央的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思议。
  建立银行、发展经济,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建立3家地方银行,效果不错。麦迪逊居然也反对,不可理喻。
  反对银行的理由不好找,麦迪逊居然找了个书呆子理由: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建立银行的权力,所以国会无权批准建立银行。
  也就是说:建立国家银行,违宪。谁也不能干,哪怕你是国会!
  这理由有点萌,但也出奇地站得住脚。
  争来争去,争到1791年2月8日,付与表决,众院以39:20的大优势,通过了银行报告。麦迪逊惨败。
  这不是麦迪逊个人的惨败。麦迪逊并不是出于个人好恶反对银行报告的,而是代表南方各州。投票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马里兰以北各州,反对者仅有1人;马里兰以南,只有3票赞成。
  因此,麦迪逊与汉密尔顿的分歧,主要不是因为个人因素,而是因为美国南北差异所致。
  南北差异,给美国政治投下浓重的阴影。
  原先,麦迪逊立宪以后,本想凭借影响力竞选联邦参议员,因有人作梗,没能如愿,只好屈身参选联邦众议员。弗州的众议员由群众直选,麦迪逊必须讨好选区民众,一有不利于选区民众的法案,他必须反对,不然,他的众议员就当不下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份决定意识,屁股决定脑袋。
  这就是麦迪逊出现惊人大转变的根本原因。他不得不舍弃汉密尔顿的友谊,隐瞒支持国家利益的观点,极力为地方利益讲话。
  做人不容易,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呐!
  华盛顿听说银行法案可能违宪,在没有到手之前,就征询杰弗逊和伦道夫的看法,要他俩提供书面意见。他俩一致反对。理由就是宪法没有授权,联邦无权建立银行。
  法案交到总统府后,华盛顿不敢马上签署,他可不敢违宪。一个视宪法为准则,以遵守宪法为模范的人,是不敢小视宪法的。
  违宪,这是个巨大的政治问题。立国之初,无人敢在这个问题上开玩笑。一旦开了违宪先例,今后就会刹车不稳,违宪就会成为常事。如果真是这样,宪法将成为废纸。
  政府依宪而成,若宪法完了,意味着政府也会完了。
  华盛顿肯定不愿意看到这样一种结果。可组建银行也很重要,也是发展之需呀。
  组建违宪,不组建有违形势,两头为难,怎么办?
  华盛顿想了好久,也没有办法。
  谁提出,谁解决,他把难题丢回给汉密尔顿,责成法案提议人就违宪问题作出解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难题几乎无解。杰弗逊、麦迪逊可谓击中了汉密尔顿的死穴。
  杰弗逊、麦迪逊暗中冷笑:看看你汉密尔顿还有什么法子。
  可汉密尔顿是什么人?是天生来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否则就不叫汉密尔顿,这类问题只能难住书呆子,却难不住雄才大略的汉密尔顿。
  他精心准备,写出了一长篇大论,长度比银行报告还长,提出了他著名的高论:隐含权力论(有的译为“暗含权力论”)。
  他对杰弗逊、麦迪逊的责难进行了驳斥,然后说:宪法授予给政府的权力,基本上是最高层级的权力,里面隐含实现这些权力的必要手段。只要这些手段没有被宪法排除,只要这些手段不违背道德,不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背道而驰,我们就可以采取这些手段,实现宪法目标。
  这些话有点专业,通俗一点讲,就是:宪法的规定是原则性的,是宏观性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宪法规定了的,我们要照做;宪法没有明确的,我们也可以做,只要它符合宪法的立法精神就行。
  打个比方,宪法规定政府有权管理商务和航运,那么,这个规定隐含着这样一种权力:政府可以做加强商务和航运管理的一切事务。
  比如可以设个航运灯塔。不能因为宪法没有授权,就不能设灯塔呀。如果宪法没有写明的事都不能做,那怎么加强商务和航运管理呢?
  同理,宪法既然规定政府可以收税、举债、还债,设立银行有助于这些事,那么,就可以建立国家银行嘛。
  多么有道理呀!
  华盛顿看了汉密尔顿的答复以后,深觉在理,毫不犹豫地签署了银行法案。
  汉密尔顿的隐含权力论,既符合宪法精神,又破除了本本主义,为美国以后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加快发展,开启了一扇大门。
  郁闷的是杰弗逊和麦迪逊。
  尤其是杰弗逊。他所担心的不是银行本身,而是可能导致的权力集中。他这么强烈地反对,华盛顿都没有采纳,他有理由认为,华盛顿正在蜕变。
  裂痕,悄悄在他们之间产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1: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1791年7月4日,联邦银行选择独立日这天发行股票。银行的门一开,人们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争相抢购股票,掀起了一股浪潮,整个费城到处都在谈论股票和债券。
  很热闹。
  疯狂的抢购,导致股票价格狂涨。一张股票凭证7月份价格为25美元,一个月以后,狂涨到325美元,上涨了12倍。
  汉密尔顿看到这份热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经历千辛万苦,成功了。
  华盛顿看到这份热闹,非常高兴。他老是担心没人支持政府,现在,他也放心了。抢购狂潮证明“有财富的人对政府已经产生信任”了。
  但是,另一批人忧心忡忡。杰弗逊认为,“投机的癫狂”已经失去控制。银行,说到底,就是培养一批有钱的贵族,一批贪婪的贵族,一批骗子,群众被这些人哄骗和摆布,永远处于贫穷的地位。汉密尔顿之所以要建立银行,目的就是想使财政部控制国会,推进君主政体建设。
  至于华盛顿,对银行事务完全是个外行。他之所以支持银行法案,是因为他信任汉密尔顿,他受了汉密尔顿的误导。
  决不能让汉密尔顿的奸计得逞!
  从此以后,杰弗逊一高的责任感,与汉密尔顿争吵。他拉开架势,与汉密尔顿斗!
  裂痕,变成了鸿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1791年7月4日,联邦银行选择独立日这天发行股票。银行的门一开,人们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争相抢购股票,掀起了一股浪潮,整个费城到处都在谈论股票和债券。
  很热闹。
  疯狂的抢购,导致股票价格狂涨。一张股票凭证7月份价格为25美元,一个月以后,狂涨到325美元,上涨了12倍。
  汉密尔顿看到这份热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经历千辛万苦,成功了。
  华盛顿看到这份热闹,非常高兴。他老是担心没人支持政府,现在,他也放心了。抢购狂潮证明“有财富的人对政府已经产生信任”了。
  但是,另一批人忧心忡忡。杰弗逊认为,“投机的癫狂”已经失去控制。银行,说到底,就是培养一批有钱的贵族,一批贪婪的贵族,一批骗子,群众被这些人哄骗和摆布,永远处于贫穷的地位。汉密尔顿之所以要建立银行,目的就是想使财政部控制国会,推进君主政体建设。
  至于华盛顿,对银行事务完全是个外行。他之所以支持银行法案,是因为他信任汉密尔顿,他受了汉密尔顿的误导。
  决不能让汉密尔顿的奸计得逞!
  从此以后,杰弗逊一高的责任感,与汉密尔顿争吵。他拉开架势,与汉密尔顿斗!
  裂痕,变成了鸿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内阁纷争

  杰弗逊决心与汉密尔顿斗到底,但他的行动远比不上汉密尔顿快。在杰弗逊来到首都之前,汉密尔顿就从在债务法案斗争中领会到,将来的政治斗争会很复杂、很激烈,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行,必须建立强大的同盟军。
  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印证了他的预料。
  汉密尔顿谋事之先,料事之准,行动之快,动作之猛,时人罕有其匹。当别人象刚睡醒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已经出工大半天了。
  他先物色一个叫芬诺的人,办一张报纸,名曰《合众国报》,做他的吹鼓手和喉舌。要取得民众和议员的心,夺得舆论优势,必须靠公开媒体,单靠自己一张嘴,就是白天黑夜不睡觉,也鼓动不了几个人。
  接着,他依靠大陆军人脉,从1790年初就着手建立人际关系网。他利用财政部发放贷款等手段,收买和笼络人心,在各州和各个大城市,都设法与志同道合和有影响的人联络,很快建成了一张全国性网络。尤其在新英格兰地区和纽约,获得广泛的支持。
  杰弗逊不知情。第一个攻击的对象并不是汉密尔顿,也不是华盛顿,而是亚当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2: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当斯在芬诺的《合众国报》上发了一些文章,批评当时的法国革命目无法纪,诉诸暴力,结果血腥惨烈,劝告美国人民不要被法国革命所蛊惑,不要被激情左右,而要理性拥护法治政府。
  杰弗逊一看到这些文章,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文章明显是想浇灭人民的民主热情,满篇散发着君主制和贵族制的腐败气息,闻之作呕。杰弗逊想直接批驳又不好,恰巧他的同志出版潘恩的《人权伦》来反驳亚当斯,把杰弗逊的一张便笺作为序言。便笺暗骂亚当斯的观点为“政治邪说”,全然不顾对方是副总统。心高气傲的亚当斯知道后大怒,著文反击,一场笔战就此掀起。
  杰弗逊外斗亚当斯,内斗汉密尔顿。在内阁,杰弗逊、汉密尔顿两人象打了鸡血,言语交锋,互不相让,完全没有了绅士风度。只要汉密尔顿讲什么,杰弗逊就反对,不让汉密尔顿这个君主论者有安宁日子过。杰弗逊讲什么,汉密尔顿就回敬,不依不饶。
  杰弗逊自己承认:在内阁“两人象公鸡一样斗”。
  公鸡是怎么斗的?如果两只公鸡为了争母鸡不幸相斗,那就十分惨烈了。两只公鸡圆睁环眼,狠命地你啄我,我啄你,啄得鲜血淋漓也不会轻易认输,直到一方发现再啄下去可能小命不保时,才落荒而逃。
  如果是专业斗鸡,不存在妥协和怜悯,直至一方死亡方休。
  杰弗逊把两人的争论喻为公鸡相斗,可见其惨烈。
  要说俩完全是观点之争、工作之争,也不尽然。俩人争着争着,就撕破了脸皮,谁也不服气,意气之争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0-7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