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东吴春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2: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32年十月,撒离喝重新集合了十万大军再次向蜀地发起攻击,不过他显然已经充分吸取了兀术惨败的教训,并没有向吴玠所镇守的和尚原发起攻击,而是绕过和尚原,攻击南宋防守较为薄弱的饶凤关。
  饶凤关位于今天陕西石泉县西北,是连接古代秦楚蜀的交通要道,其东南有一百多里,人烟稀少,但却是进入陕西的重要关口之一,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通过饶凤关进军,也可以抵达汉中。
  因此撒离喝决定避开风头正猛的吴玠,选择南宋秦岭防线的薄弱环节饶凤关下手。
  而且在进军前,撒离喝还和南宋的守将们玩了把“声东击西”的游戏,他先是对外撒播消息,声称自己要攻打汉阴,而实际进攻的方向却选择了陕南重镇金州(今陕西安康市)。
  其实,撒离喝的这个战术并不高明,但还就有人会上当,这回上当的人叫王彦,相信大家对这位人物不会陌生,在小学和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凡是提到南宋人民抗金时,王彦是必须要提到的人物之一。
  这位仁兄在太行山一带曾经组织过一支非常有名的抗金队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支部队有士兵每人身上都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后人把他领导的这支部队称为“八字军”。
  但是,王彦的这支“八字军”在金国的眼皮底下势力逐渐强大之后 ,再次引起了南宋当政者们的恐慌。
  赵构怕王彦的“八字军”会成为南宋政府的一大威胁,于是,找了个借口把这支部队解散,王彦也受到了贬官的待遇。
  但我们的好伯乐张浚同志再次挖掘了王彦这匹千里马,于是,王彦被任命这金州安抚使,负责金州一带的防御。
  就是这位身经百战的王彦居然也有失误的时候,他闻听撒离喝准备攻打汉阴的消息后,连忙分派各路兵马镇守秦岭的各处重要关口,结果把自己的老窝金州给忘记了。
  这下就给了撒离喝进攻金州的大好机会,利用金州城防守薄弱的机会,撒离喝在1133年正月攻破金州城,并且将下个目标直指饶凤关。
  王彦同志的这个失误给汉中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汉中城的最向长官名叫刘子羽,这位刘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在张浚来陕后,曾经担任张浚的高级幕僚,并且向张浚推荐了大量优秀的将领,其中包括吴玠兄弟。
  得知金国大将撒离喝偷袭金州成功后,刘子羽马上洞悉了撒离喝的战略意图,那就是通过饶凤关攻取汉中,从汉中进入四川。
  为了不让撒离喝的军事计划获得成功,刘子羽第一时间派部将田晟率兵镇守饶凤关。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他又派快马向吴玠求援,要求吴玠火速增援饶凤关,毕竟吴玠同志多次打败过金兵,可以称的上是金国的头号克星,再加上自己对吴玠有推荐之恩,吴玠不可能见死不救的。
  刘子羽的推测完全正确,在攻取了金州城后,撒离喝马不停蹄又杀向了饶凤关,不过有个人比撒离喝还要快,那就是吴玠。
  在接到刘子羽的求援信后,吴玠率领七千精兵,日行三百里,从河池(今甘肃徽县)一口气急行军赶到饶凤关,正好与撒离喝的金国大军同时赶到饶凤关。
  公元1133年二月初五,饶凤关战斗正式打响,撒离喝的十万大军开始向饶凤关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而镇守饶凤关的则是吴玠和王彦率领的三万多宋军。
  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似毫不逊于和尚原大战,吴玠采取的还是死命防守外加“驻矢队”。
  这个战术对付金国的骑兵还是非常有效,在不分昼夜的连续六天进攻后,撒离喝的唯一收获是在饶凤关下丢下了大量金国士兵的尸体,整个饶凤关岿然不动。
  这下撒离喝开始泄气了,难道他要遭受和兀术一样的结局吗?
  答案是否,应该他的运气要比兀术好的多,就在撒离喝一筹莫展之际,好运开始降临到了他身上。
  有一位饶凤关中守军中的小头目由于受到了吴玠的训斥,害怕受到处罚,于是前来投靠撒离喝,这对撒离喝来说简直就是大救星,因为这位小校同时带来了攻破饶凤关的计策。
  原来,这饶凤关后面有个高地,由宋将郭仲荀镇守,这个小校告诉撒离喝有一条小路直通饶凤关背后,只要占领了饶凤关背后的这个高地,饶凤关便不攻自破。
  于是,在这名小校的带领下撒离喝选了一支精兵抄小路偷袭饶凤关的背后,夜袭宋军郭仲荀部。
  由于,宋军没想到金兵会从自己背后出现,一时猝不及防,很快丢失了阵地,于是,饶凤关便成了腹背受地,遭到金兵的两面夹击。
  形势对吴玠非常不利,饶凤关的失守近在眼前,万般无奈之下,吴玠选择了放弃,率兵撤出饶凤关,退守勉县,而王彦则直接退守到了四川达县。
  而饶凤关的失守对南宋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也就意味着汉中城危在旦夕。
  不过,汉中城的最领导刘子羽对事态的预测一向比较准确,在吴玠率兵与撒离喝激战之际,他便提前安排将汉中城的几乎全部物资进行战略大转移。
  饶凤关失守后,刘子羽已经预料到汉中城基本上不可能再保全,于是,这位仁兄来了个“焦土政策”。
  既然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们也别想得到,刘子羽在带领全场城军民撤离汉中后,一把火把整个汉中城给烧了个精光。
  事实证明,刘子羽的几手动作确实比较损,没有给撒离喝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1133年二月十三,撒离喝率领十万大军攻克汉中城,四川的门户第一次被金国打开,整个四川震惊一片!
  不过撒离喝带给南宋四咱百姓的只是虚惊一场,因为撒离喝发现攻克汉中对他来说并不是喜事,相反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制造者首推刘子羽,正是这位仁兄的损招搞得整个汉中城一点粮食都找不到,撒离喝攻占的只是一座空城。
  因此,麻烦就来了,因为撒离喝是深入南宋的后方,军粮无法跟进,再加上进入汉中城后一无所获,导致整个军队出现军粮荒。
  没有粮食,军心不稳,再加上吴玠和刘子羽都在汉中附近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撒离喝无法再继续呆在汉中城了。
  于是,在攻占汉中仅仅两个月后,撒离喝无奈发出了撤军的命令,但撒离喝也很有计谋,在撤军前,他又使出了他的声东击西之计,再次派兵假装对刘子羽镇守的潭毒山发动攻击。
  刘子羽和王彦一样也受了撒离喝的忽悠,严阵已待金兵的到来,但后来发现又一次上了撒离喝的当,于是,急忙通知吴玠追击撒离喝。
  饶凤关大败后,吴玠其实已经预料到了金兵最后会撤出汉中的最后结果,因此,他在汉中的后方仙人(今甘肃徽县附近)率兵驻守,一方面是让撒离唱不敢向南进攻蜀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金兵撤退时从后追杀。
  所以说,吴玠就是不简单,能将败局瞬间转危为安,真是不可多得帅才!
  得知撒离喝开始向长安撤退后,吴玠率兵在武休关一带截杀金国的断后部队,撒离喝受到突袭,毫无防备,数千金兵被杀或掉入山涧而亡。
  金国的大量辎重物资被丢弃,撒离喝带领着这支疲惫之师,在汉中一带的崇山峻岭中经达几个月的辗转,终于回到了长安。
  至此,撒离喝对陕西的军事攻略终于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金国攻取了金州及汉中一带的大量州县,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但这种胜利有点得不偿失,非但没有打通进攻四川的通道,最后还让吴玠偷袭成功,损后折将,使金国士气大跌,再一次背上了“恐吴症”的阴影。
  不过,从撒离喝的表现来看,却实要比兀术强眼,不怎么说,他好歹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吴玠,并且还一度攻入了陕南重镇、四川的门户——汉中城,确实配得上吴乞买的赞赏。
  但我们是否就此认为撒离喝的军事能力比兀术强呢?
  当然不能,早先兀术进攻和尚原碰到了刺头吴玠,再加上兀术的运气也不好,所以导致了惨败,而撒离喝的这次进攻陕西明显吸取了兀术的教训,总体说来说运气也不错,初期几次忽悠都告成功,后来进攻饶凤关不利,又有宋国叛兵的相助, 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不过,看到撒离喝在陕西战场上如此抢眼的表现,躲在燕京养伤的兀术可再也呆不住了,他不甘心和尚原的失败,他决定再次出兵和吴玠兄弟进行生死决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33年十二月,兀术第三次集合十万大军,以撒离喝和降将刘夔为副将,向自己的伤心地和尚原发动进攻,金国似乎对十万这个数字比较迷信,每次出兵都喜欢凑这个数字。
  但令兀术万分惊奇的是,他的头号克星吴玠居然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福地和尚原,一直向南退守到了阶州(今甘肃武都)一带。
  这下兀术可有点莫名奇妙了,还没怎么开打就开溜,似乎不符合吴玠的性格,难道这个家伙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虽然,兀术很困惑,但不管怎么说,毕竟他终于攻克了和尚原这个令他蒙受羞辱的伤心地,看来这第三次进攻陕川的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兀术决定乘胜追击,向另一个进入汉中的咽喉要道仙人关进军,计划通过仙人关攻取汉中,最后达到进军川蜀的目的。
  正在兀术春风得意之际,我们的吴玠也没有闲着,和尚原的丢失其实是吴玠的主动撤退。
  因为吴玠经过多次同金兵的交锋,发现和尚原这个地方离蜀地太远,军需补给非常困难,如果长时间固守和尚原对南宋方面来说其实很不利。
  于是,吴玠大胆地做出战略转移,命令自己的弟弟吴璘主动放弃和尚原,将这个空城让给兀术。
  吴玠这次采用的新战术是放虎入笼,关门打狗,把兀术的大军放进秦岭中来,然后在仙人关一带继续实行他的死守加驻矢队战术,并且吴玠再次正确预测兀术会向仙人关发起攻击。
  于是,吴玠在仙人关右侧筑起防御保垒,并起名叫“杀金坪”,同时又在地势险要的关隘处设置阻击的第二道防线,严阵以待金兵的到来。
  公元1134年二月,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向仙人关进军,不过这次兀术是抱着必胜的信心,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兀样甚至让全军将士们携带自己的家属一同出征。
  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这次出征必将占领汉中,直达四川,将士们甚至可以和自己的亲属在陕川一带定居生活了。
  兀术一向善于挖掘士兵们的潜力,他的这招稳定军心之计也算做到家了,不过效果还不错,在兀术的激励下,十万将士硬是在和尚原到仙人关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一条行军通道。
  士气高昂的十万金国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仙人关下,同吴玠的军队在仙人关附近的“杀金坪”展开遭遇战。
  虽然有上次败给吴玠的心理阻影,但兀术不亏是一名优秀的统帅,丝毫没有受到上次和尚原失利的影响,率领手下的金国士兵们英勇的向吴玠的阵地发起连续的进攻。
  此时,吴玠所率领的军队只有一万余人,虽然他率兵拼死抵抗,但人数上的劣势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何况此时的兀术已经杀红了眼,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方式,要夺取仙人关。
  胜利即将到手,兀术由陕入川的全民迁移计划也将要成为现实,但命运似乎又和兀术开了个玩笑,因为他的另一个克星又出现了。
  因为兀术似乎忘了使他遭受和尚原大辱的对手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兄弟两人个,如今大哥吴玠在仙人关被自团团包围,那么弟弟吴璘跑哪而去了呢?
  如果兀术知道答案,那么历史就将改写,因为此时的吴璘正率援军从七方关昼夜兼程来支援自己的大哥。
  吴璘的援军同仙人关下兀术的金国大军又一次展开激战,看到快要到手的胜利被吴璘这小子搅和了,兀术基本上要气疯了,于是又将矛头指向了吴璘,恨不得一口将吴璘的援军消灭掉。
  这场兀术阻截吴璘援军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大战七昼夜,最后的结果是兀术的阻截计划失败,吴璘率援军成功的突破兀术的防线,进入了仙人关,达到了与吴玠会师的目的。
  这下,兀术的心情只能用出离愤怒来形容了,不但被大哥打败,就连弟弟都对付不了,哪道自己的这次全民出征又要泡汤吗?
  兀术不想认输,他也不能认输,否则如何跟这十万士兵和家属们交待,于是,他再次发出了总攻的命令。
  这次,金国士兵真是拼了老命,许多士兵毫无畏惧地爬着云梯向宋军的阵地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形势对吴氏兄弟非常不利,吴玠立即命令部将杨政带领刀枪手进行阻击,撞碎金兵的云梯,并用长矛刺杀金兵。
  双方在阵地前沿展开生死激战,吴璘看到形势非常危急,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他在地上划了一道线,然后大声向全体士兵宣告:“吾与汝等坚守此线,决不后退,如有后退,定斩不绕”。
  吴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鼓舞了全体守关士兵,所有宋军一鼓作气打退了金兵的猛烈进攻。
  但兀术不甘心就此认输,他下令所有攻城士兵身披重甲,手持铁钩,人跟人鱼贯而上,自己从东侧进攻,勇将韩常从西侧进攻,争取一举拿下仙人关。
  战局对南宋守军非常利,吴玠为发避免更大的伤亡,决定率兵退守自己亲自布置的第二道防线。
  这时,守军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部分将领认为仙人关无法固守,建议退守到地形更加有利的地方。
  关键时刻,吴璘再一次站了出来,怒斥道:“兵方交而退,是不战而走也,吾度此敌去不久矣,诸君第忍之。”
  部将杨政也极力反对放弃仙人关,建议再次用驻矢队对付金国的进攻。
  有了两位得力部下的支持,吴玠更加坚定了要死守仙人关的决心,于是,吴璘亲自率领驻矢队向金兵们发起箭雨般的进攻。
  这下金兵可就倒霉了,很多在和尚原幸存的士兵对吴玠的箭雨深有体会,顿时,仙人关下金兵的尸体堆积如山。
  看一到兀术不顾一切的向仙人关发起猛攻,而金国士兵们的伤亡是与时俱增,撒离喝有点座不住了,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士兵进行无谓的牺牲。
  于是他骑着马到仙人关附近四处转悠,希望能找到破敌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撒离喝来到仙人关的西北角时,终于发现了宋军的破绽。
  原因是宋军在西北角的阵地上有一堡楼,防守比较薄弱,撒离喝的建议是从这个保楼找到突破口。
  于是,兀命令撒离喝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猛攻西北保楼,一时间整个堡楼即将倒塌,危急时刻,宋将姚仲命令士兵用绳索将堡楼固定。
  看到堡楼没有倒塌,撒离喝又使用了火攻的计策,命令士兵们火烧堡楼。
  但你用火攻,我用水灭,姚仲命令士兵用酒烧灭了大火。
  这下撒离喝开始着急了,明明快要倒手的胜利却部是可望而不可及,没有办法,只有继续发动攻击。
  吴玠很快得知了西北战场上的危险局面,如果再不出击,仙人关的失守是早晚的事。因此,吴玠兵出险招,再次命令部将杨政和田晟率领长斧大刀手杀入金兵阵中。
  兀术和撒离喝做梦也没想到一向擅长于防守和吴玠居然敢出关迎战,很多金兵都毫无防备,整个金兵阵营被冲得七零八落,兀术孤注一掷的进攻再次以失败告终。
  但吴玠还有更厉害的招没出,当天夜晚,正当白天吃了败仗的兀术各撒离喝在营中休息晨,吴玠又搞出新花样来了。
  他命令士兵们在仙人关附近的山中放火击鼓,把兀术扣撒离喝搞得心慌意乱、彻底难眠。
  好不容易等吴玠消停玩了,兀术准备休息一下时,吴玠可就要行动了,他命令部将王庆和王武率领精兵夜袭金营。
  已经被搞的精神恍惚的金国大军难闻里还挡得住宋国的大军,混战之中,猛将韩常又一次被射伤了眼睛。
  不知这次是左眼还是右眼,要是和上次是同一只眼睛可就有意思了。
  但这次韩常没有当成夏候惇第二,估计是这次伤得比较重,猛人韩常无法再进行拔矢啜晴,而是选择了后退。
  连“夏候惇二世”都抗不住了,其它将士们哪有心意进行抵抗,纷纷落荒而逃,金国大军伤亡非常惨重。
  于是,兀术和撒离喝对陕川的第三次进攻还是以失败结束,兀术没能报和尚原的一箭之仇,却新添了仙人关的仇恨。
  从此以后的几年时间内,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陕川一带的大举进攻,南宋陕川一带门户保卫战终于宣告胜利,这为南宋巩固自己的半壁江山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兀术在仙人关大败后,率领残部退守到凤翔一带屯田练兵,休身养息,与吴氏弟兄在秦岭一线相持对抗,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
  对整个金国来说,西北战场的连续失利使得金国的战略重点再次进行调整,陕川一带不再是金国进攻南宋的主要战场,东线的江淮和荆襄一再次成为宋金大战的主要战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2: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儿皇帝刘豫和“伪齐国“的命运
  金国天会八年,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春,金国东路军的统帅兀术在镇江一带的黄天荡遭到南宋将领韩世忠和岳飞的半路阻截,虽然最后兀术死里逃生,但金国对江南一带的进攻势头遭到了沉重打击。
  而此时,金国虽然占领了北宋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区的大量土地,但如何继承北宋的这笔丰厚遗产却成了金国老大吴乞买颇为头疼的难题。
  由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把北宋的半壁江山给吃掉了,金国高层导们深感难以消化这么庞大的一块肥肉。
  首先是两国的经济制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金国虽然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但在经济上却还处于奴隶制度,而北宋却已经处在高度封建制度下,两种制度并存必然会发生矛盾。
  金国的贵族和奴隶主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必然要在占领区掠夺汉族居民做为自己的奴隶,这样和原先汉族居民受汉族地主剥削的封建关系发生冲突,
  其次,在金国军队南下侵略北宋的战争中,对中原一带进行了毁灭性的扫荡,给北宋的军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大量的汉族居民流离失所。
  虽然,吴乞买在南下伐宋后,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百姓的统治,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占领区汉族居民的措施。
  比如吴乞买曾下诏规定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
  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占领区内的汉族居民,不得不大批地沦为奴隶。
  因此,在金国的占领区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金国统治的斗争。
  尤其是山西、河北太行山两侧的北宋军民们由于失去了北宋政府的指挥,便聚集在太行山一带同金军展开游击战,最著名的便是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这支由原北宋士兵和两河一带的民兵所组成的抗金武装在王彦的率领下,在金国占领区的中心地带遍地开花,多次偷袭金国的后方,把金国军队搞得头昏脑胀,但又找不到消灭他们的好方法。
  不过,南宋的老大赵构帮了吴乞买的大忙,由于害怕八字军会对南宋的统治产生威胁,赵构主动把王彦和“八字军”召回汴京,负责汴京一带的防御。
  但是,中原地区军民反抗金国统治的斗争却一浪高过一浪,河北、山东一带的反金斗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严重威胁着金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在这种混乱纷争、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吴乞买决定开始推行他一向非常推崇的“以汉制汉”政策。
  其实,吴乞买的“以汉制汉”政策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试行过了,不过很不巧,他们所寻找的中原地区代言人非常不称职。
  张邦昌同志根本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胆小如鼠,压根不是当皇帝的料,就连当个傀儡皇帝都不会,龙椅屁股还没坐热,就主动向赵构认错去了,搞得金国好不难堪。
  因此,这次吴乞买决定要选择一位称职的“皇帝”,替自己管理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们。
  老大一发话,金国高层立即全体动员,开始了挑选“总统候选人”的运动。
  这个挑选“总统候选人”说难不难,就易也不易,总之要有几个必要条件。
  首先这位候选人必须是宋国职位较高的官员,有一定的威望,可以控制住中原一带的局面;其次,这位候选人必须对金国绝对忠诚,他的国家必须是金国的附庸国,要无条件听从金国的指挥。
  所以,金国的几个高层领导们经过几轮的激烈筛选,最终确定了两名“总统候选人”。
  第一位是大家公认夺标呼声最高的,且资历威望也较高的候选人,名叫折可求,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陕西府谷折家军的第七代代表人物。
  这位仁兄自从在陕北投降了娄室后,确实对自己的新主人忠心耿耿,在几次对南宋的战斗中,这位仁兄都是充当引路先锋,竭尽全力为金国服务,所以得到了许多金国高层领导的青睐,所以他当选“总统“的呼声非常之高。
  第二位候选人则比较默默无闻,此人名叫刘豫,如果你看过《说岳全传》小说的话,对这位人物应该不会陌生,但为了更加清楚了解为何刘豫会成为“总统候选人”之一,我在这里人必要简单一下刘豫的情况。
  刘豫字彦游,河北景城人,早要北宋哲宗年间,刘豫便中了进士,开始为北宋老赵家效力,到赵佶老师当权时,刘豫已经被任命这河北提刑使。
  金国南侵后,刘豫和许多北宋的官员一样逃到了南方的扬州一带避难。
  这时,赵构的南宋国已经建立,作为前朝的三朝元老,刘豫也得到了重新任命,不过这次他去的地方比较危险,是山东济南府,赵构要求刘豫担任济南府的府尹。
  这下可把刘豫急坏了,因为山东当时是宋金大战的主战场,到处是盗贼和匪兵,去济南当官,弄不好要把命给丢了。于是,他主要向赵构提议,要求派他到江南当官,不过遭到了赵构的拒绝。
  如果换了别人,大不了发发牢骚,乖乖地去上任,而我们的刘豫则不同,因为皇帝不答应他的要求,居然开始对赵构和南宋朝廷心怀不满。
  可以说,赵构这次对刘豫要求的拒绝,成了刘豫日后叛变南宋的导火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刘豫求同志是很不情愿地来到了济南府,当上了济南市的市长,但当这个市长一点也不好玩,还没等他屁股坐热,麻烦就来了。
  因为,很快吴乞买便发动了三路大军讨伐赵构的军事行动,而济南府首当其冲,成为金国东路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而这次刘豫同志的主要对手是金国的另一位“高管”,完颜昌。
  完颜昌,又名挞赖,是金国建国前著名领导人盈歌的儿子,从辈份上讲,他是阿骨打和吴乞买的堂弟,也是宗翰、宗望等人的堂叔。
  这位仁兄也继承了完颜家族中英勇斗争的基因,但他也有致命的缺点:脾气暴躁,野蛮无赖(和他的名字有点相像),部落中的其它族人都看见他头疼。
  但人家毕竟是前任老领导的儿子,怎么着也得照顾他一下。
  因此,无论是阿骨打在位还是吴乞买当政,他们都对挞赖特别照顾。
  在攻打辽国的时候,挞赖跟随宗翰一同出征,在追击耶律延禧也曾经立下过大功。
  宋金开战后,挞赖被吴乞买任命为六部都统,跟随宗望的东路军攻打宋国。
  北宋灭亡后,挞赖由于战功卓著,又上升为元帅左监军,负责进攻山东一带。
  因此,山东的省城济南府将成为挞赖建功立业的又一块垫脚石。
  但挞赖的运气没他的侄子兀术好,因为他在济南一带便遇到了大麻烦,济南府的守将是一非常厉害的人物,多次击退了挞赖的进攻。
  这位守将名叫关胜,和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同名,但我们的这位关胜可从没去过什么梁山泊,而且《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的原形便是这位关胜。
  由于关胜和全城军民的共同努力,使挞赖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失败。
  按理说,我们的刘豫同志应该感谢这位关大哥,人家帮你守住了济南城,好歹你这位最高长官也能向赵构请功领赏。
  但刘豫同志并不是这样想的,济南城在关胜的领导下打退了金国的进攻后,刘豫却显得非常不高兴。
  因为他从骨子里已经不想再为赵宋王朝卖命,他的计划是在金国攻城之际,向金国“弃暗投明”,争取能混个一官半职,也比替毫无前途可言的南宋卖命强。
  但济南府的守将关胜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这位仁兄是坚定的主战派,绝对不可能同意刘豫的投降计划,而且这位仁兄居然还能率兵打退金兵的进攻,看来确实很难对付。
  不过刘豫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了,自己是济南府的最高长官,凭什么要听从一个下属的指挥,既然你想破坏我的好事,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于是,刘豫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暗杀,他派手下的心腹乘关胜不注意,将关胜刺杀,然后大开城门,迎接挞赖。
  正在为攻破济南府而发愁的挞赖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本来还一筹莫展,现在对手却主动投降了,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于是,刘豫便成了挞赖的忠心部下,挞赖对刘豫也是非常欣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爱将,很快刘豫便被提拔为京东东、西、淮南安抚使,负责节制河外的军队,而挞赖则屯兵要处,对刘豫进行监督。
  刘豫此时已经完全实现了他投降金国前个人的政治目标,他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个人政治军事生涯的顶峰,但接下去事态的发展则使他有些始料不及。
  不久,吴乞买就开始实行他的“以汉制汉”的政策,做为投降金国为数不多的几位高级官员,刘豫也就被挞赖等人推选为“总统候选人”。
  此时的刘豫仿佛做了一场梦,他居然有可能即将成为一国之君去统治一个国家,这在他投降金国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但是兴奋归兴奋,刘豫头脑冷静下来后,发现自己还不是稳操胜券,因为他还要面临着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折可求。
  如果单从出生和家庭背景来看,刘豫只不过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根本无法同赫赫有名的折家军的后代相对抗。
  因此刘豫为了实现其当上皇帝的美梦,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刘豫跨出的第一步便是找打到自己的推荐人兼老领导挞赖同志,因为挞赖毕竟也是金国高层领导之一,自从宗望病逝世后,宗翰和挞赖逐渐成为金国高层的决定性人物。
  刘豫为了做上这个“皇帝”的宝座,是不惜血本,向挞赖赠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就是希望挞赖能在竞选过程中投自己的选票。
  功夫不负有心人,挞赖其实也是个极其贪婪的人,拿到了刘豫的好处后,自然要为刘豫说话,再加上折可求是个比较不灵活的人,没有刘豫这么拎得清。
  所以最后总统选举的结果是刘豫以全面压倒性的优势击败折可求,获得了“总统”的宝座。
  公元1130年九月,吴乞买正式下诏策封刘豫为“大齐国”皇帝,定都大名府,负责管理金国在中原的占领区。
  金国与“大齐国”以黄河故道这界,河之南属“大齐国”,河之北属金国。
  刘豫终于做上了他的皇帝梦,但他的这个皇帝也是大打折扣的,基本上和儿皇帝石敬瑭是一个级别,也就是说刘豫的这个皇帝必须处处听从吴乞买的指挥,而且刘豫必须称呼吴乞买为父亲。
  其实“大齐国”根本就是金国在中原地区设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其主要目的有两,一是沿用北宋的政治、经济制度替金国对中原地区的百姓进行管理,二是充当金国进攻南宋的争先锋。
  而我们的刘豫同志的这个“儿皇帝“还当得非常高兴,他和张邦昌还不一样,张邦昌是被迫当儿皇帝的,并且事后主动向赵构认错,压根没背叛赵宋的想法,而刘豫是主动要求来当这个儿皇帝,并且他还也把赵构的南宋政权当成自己的敌人来对待。
  “大齐国”刚建立不久,为了表示对主人吴乞买的忠心,刘豫在自己的齐国境内大肆搜捕宋朝宗室和抗金军民,并且还收流了大量的流寇和海盗准备替主人去教训不听话的赵构。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三剑客”,李成、孔彦舟和徐文。
  其实这三位仁兄都是北宋末年的勇冠三军的猛将,但北宋灭亡后,由于受到南宋政权的猜忌和排挤,便沦落为海盗和流寇。
  幸亏有刘豫这位好“伯乐”的出现,才使他们三位在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此以后,这“三剑客“成了刘豫的主要军事将领,死心踏地的为刘豫和金国效力。
  而赵构的南宋政权却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把三位猛将拱手送给了金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2: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们刘豫同志的这个“儿皇帝“还当得满有滋味,当上皇帝后,他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
  首先他任命张孝纯为齐国丞相,这个张孝纯便是在太原保卫战中同王禀并肩作战的战友,可惜他没有保住气节,兵败被俘后,经不起金国的利益诱惑,最后投靠了刘豫。
  然后,他又大搞家族企业模式,任命儿子刘麟为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弟弟刘益为北京留守,母亲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并改元阜昌。
  但刘豫也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他的这个国家之所以能生存,关键离不开吴乞买的支持,因为吴乞买觉得目前齐国还有存在的价值。
  万一哪在齐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那也就是刘豫皇帝生涯的结束。
  因此,为了使自己的齐国能千秋万代,刘豫必须拿出自己的所有能量来讨好吴乞买。
  他和张邦昌还不一样,张邦昌是被迫当儿皇帝的,并且事后主动向赵构认错,压根没背叛赵宋的想法,而刘豫是主动要求来当这个儿皇帝,并且他还也把赵构的南宋政权当成自己的敌人来对待。
  “大齐国”刚建立不久,为了表示对主人吴乞买的忠心,刘豫在自己的齐国境内大肆搜捕宋朝宗室和抗金军民,并且还收流了大量的流寇和海盗准备替主人去教训不听话的赵构。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三剑客”,李成、孔彦舟和徐文。
  其实这三位仁兄都是北宋末年的勇冠三军的猛将,但北宋灭亡后,由于受到南宋政权的猜忌和排挤,便沦落为海盗和流寇。
  幸亏有刘豫这位好“伯乐”的出现,才使他们三位在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此以后,这“三剑客“成了刘豫的主要军事将领,死心踏地的为刘豫和金国效力。
  而赵构的南宋政权却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把三位猛将拱手送给了金国。
  吴乞买对这位新当选的“儿皇帝”的表现非常满意,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刘豫非常听话,对金国表现的极其忠心,而且还非常配合金国的军事行动。
  于是,在1132刘豫迁都汴京后,吴乞买很慷慨地把陕西一带的领地封赏给了刘豫。
  这下刘豫的表情绝对可以用感激涕零来形容了,为了报答自己的父亲兼主人吴乞买,刘豫决定当一回急先锋,出兵攻打南宋。
  那么作为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看到自己的故土上多出了一个汉人国家后,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当齐国刚成立时,赵构也被搞了个措手不及,他没料到金国会再次弄出这套把戏。
  不过赵构的运气不错,因为齐国的皇帝仅仅是个知名度和能力值都很差的刘豫,如果换了一个能力较强的人来当齐国的皇帝,那么赵构的命运还很难预料。
  当时,甚至金国内部还有人出了个更损的主意,那就是让赵佶老师或赵桓同学来担任齐国的皇帝,幸亏吴乞买没有采纳,否则的话,赵构真的要叫苦连天了。
  但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傀儡政权,赵构都不敢招惹,在齐国刚建立时,赵构在给刘豫的国书中还尊敬的称呼刘豫为大齐皇帝,齐国丞相张孝纯的家人都在南宋境内,赵构也不敢迫害,加以优待。
  总之,赵构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以后与齐国的和平相处留下足够的余地。
  当然,赵构对齐国政权的这种策略与一个人的出现不无关系,这个人的名字叫秦桧!
  相信百分之九十点九的网友们都认识这个名字,还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是历史的盲人,因为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当然不是好的名气。
  因为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的遗臭万年,它几乎成了中国历史奸臣和卖国贼的代名词,也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奸臣之中的极品人物。
  甚至一度还出现了不少人,以和秦桧同姓为耻,可见秦桧的影响力对中国历史的冲击有多大。
  秦桧字会之,江宁人(今江苏南京),曾经在公元1115年考取过状元,后被封为太学学正,也就是分管教育方面的官员。
  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金国包围汴京,赵桓同学准备割让河北三镇时,却是秦桧主动站出来极力反对此事,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观点
  一、        金国的要求永不止尽,并不是给了河北三镇就完事了。
  二、        金国人很狡猾,我们的防守不能放松。
  三、        召集百官商议,选择合适之人送和谈文书。
  四、        要求金使者不可以进皇宫。
  但是,当时的赵桓同学是不太可理会一个小小的太学生的,但秦桧却已经引起了众臣们的注意。
  汴京城破后,金国准备立张邦昌为楚国皇帝,当时朝中大臣们无人敢反对金国的意见。
  但是偏偏秦桧又跟金国对着干,他又愤然上书宗望和粘罕,要求在汴京城中寻找赵氏族人当楚国的皇帝,继续赵氏王朝的统治。
  秦桧的这几下动作博得了朝中许多大臣们的赞赏,大家都公认秦桧为宋国的“大忠臣”。
  但秦桧的这一举动可把粘罕和宗望给气坏了,为发了表示对他的惩罚,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一起被抓到了金国的北方。
  这将是秦桧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俗话说“泰山易移、本性难改”,但这句话对秦桧完全不适用,到了金国以后,秦桧才发现自己的愤青行动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但至少命还是保住了,为了生存他必须改变自己。
  他开始实行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计划,寻找靠山,当时金国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宗望和粘罕,不过宗望已经病逝,那就只有寻找粘罕。
  于是,秦桧同志拿出自己生平的积蓄献给粘罕,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在粘罕的帮助下,秦桧找了个好差事,当挞赖的跟班。
  而挞赖是个比较喜欢和宋国的降将打交道的人,因为他和兀术等人还不一样。
  自从南下伐宋后,挞赖亲眼目睹了当时北宋的繁华,在消灭了北宋政权后,以挞赖为首的一批女真高级将领开始学会了享受战后的胜利果实。
  人一旦开始学习享受,就会变得贪婪和懒惰,挞赖便是开始向这方面发展,他开始讨厌战争,喜欢享乐。
  南方的赵构虽然比较听话,但他手底下还有不少好战分子,天天叫嚷着要收复失地,一旦让他们得势,金国岂不是又要去过北国的艰苦生活了?
  所以挞赖很想通过某种渠道和南宋方面达成和平共处协议,双方维持现状,互不侵犯,各过各的舒服日子。
  基于这种考虑,秦桧便开始成为挞赖所寻找的“中奸人”,因为秦桧确实也有过人之处。
  在金国的几年时间内,秦桧自学成才,不但把金国的语言学会了,还基本上把金国的人文风俗和国家情况搞得很清楚,基本上属于一个金国通。
  并且,秦桧对于挞赖所提倡的两国议和方针也是极力赞成,这更加使挞赖坚定了依靠秦桧达到宋金议和的信心。
  于是,挞赖开始行动了,他在进军楚州的过程中,故意把秦桧夫妇给放跑了,就这样,秦桧在涟水附近碰到了南宋的水军,在水军的帮助下,秦桧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南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4: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对于秦桧这位昔日大忠臣的回归祖国,南宋方面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情来,关于如何对待秦桧,南宋方面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秦桧这次能够从金国逃脱本身就很值得怀疑,因为金国的燕京府离南宋临安府隔着两千八百里地,并且沿途都是金国的占领区,秦桧只是个文官,又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哪能轻易逃脱呢?言外之易秦桧极有可能是金国派过来的奸细。
  第二种意见是相信秦桧的逃脱论,因为秦桧毕竟在三年前有过优异的表现,甚至感动了某些朝中的大臣,其中以宰相范宗尹和枢密院李回为首,他俩本身就是秦桧的好友,这次秦桧回归,他们自然要站在自己的好友一方。
  不过朝中大臣的争论都没用,如何处置秦桧关键还要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赵构。
  赵构其实对秦桧也不甚了解,但由于范宗尹和李回再三地宣称秦桧是个大忠臣,于是,决定试着召见秦桧。
  我们的秦桧同志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出口就技惊四座,他向赵构送出了两个礼物。
  第一个礼物是他关于国家大事的独特观点,“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也就是说想要国家太平,必须让南方的人回到南方,北方的人回到北方生活。
  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即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南宋朝廷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北方人,虽赵构这个主人能力也不怎样,但要让他们回到北方去伺候刘豫的齐国或吴乞买的金国,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刚回到南宋的秦桧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很多人因此痛哭秦桧是卖国贼,就连赵构都对秦桧有所怀疑了。
  不过秦桧同志并不惊慌,他立即向赵构送上了他的第二份礼物,那就是挞赖写给赵构的议和书,这对赵构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礼物,赵构是从未想到金国方面居然主动和自己进行和平谈判。
  也就是这个礼物,使赵构对秦桧的态度发生了三六十度的转变,同时,通过秦桧赵构也了解了他父母亲在北国生活的情况。
  于是,赵构决定接纳秦桧,公元1131年二月,秦桧被封为参政知事,从此以后,秦桧正式踏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南宋和金国和议和行动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但秦桧的官位做的很不稳,因为虽然挞赖很想议和,但他毕竟不是金国的老大,议不议和还得吴乞买说了算,所以秦桧的议和活动忙活了一年多,却没有什么进展。
  你想议和,金国可不干了,正当赵构满怀希望地等待秦桧能从挞赖那里得到好消息时,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金国的兀术又跑到陕西去搔扰南宋的四川百姓了,幸亏出了个猛人吴玠同志,把兀术挡在秦岭以外。
  但是最大的威胁又来了,金国的“儿子”刘豫的齐国捺不住寂寞,开始进行军事竞赛,意图很明显就是进攻自己的南宋。
  所以赵构对秦桧的办事效率是很不满意,议和没搞成,却惹火上身,看来挞赖和秦桧都靠不住。
  于是,我们的秦桧同志遭受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被赵构打入“冷宫”。
  因此,南宋的主战派开始占据上风,代表人物是宰相吕颐浩,这位吕宰相为了鼓动赵构出兵收复中原,甚至还把宋太祖赵匡胤给搬了出来。
  太祖只用了十万大军,就平定了天下,如今皇上你有十六七万大军,又有韩世忠、张浚、岳飞、吴玠等名将,大家都摩拳擦掌希望能收复中原,更何况目前中原只是刘豫这个窝囊废在管理着,所以希望皇上能下定决定收复中原失地。
  吕颐浩的这番话果然有作用,本来一门心思想着议和的赵构又开始有想法了,再加上刘豫的齐国在北方对自己虎视眈眈,所以赵构决定给刘豫点颜色看看。
  但派何人出征齐国还要谨慎考虑,赵构又想乘机夺取点刘豫的地盘,又怕打不过刘豫反过来又要割地赔款。
  不过像收复中原这种光宗耀祖的好事是肯定会有人出头的,这次出头的是襄阳镇抚使李横,关于这位仁兄的资料是非常之少,宋史中只是略带提到一些,并无此人的传记。
  李横原是襄阳邓州的守将,原先的襄阳镇抚使是桑仲,由于襄阳和齐国边境接壤,因此,桑仲曾多次要求南宋出兵河南等地,但均未得到南宋方面的同意。
  1132年三月,桑仲被部将杀害,整个襄阳顿时变得非常混乱,刘豫乘机大肆挖南宋的墙角,派人到处收买襄阳一带各个州县的守将,孔彦舟就是这样被刘豫给挖走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诱惑的,李横就不吃刘豫那一套,刘豫派来的使者也被李横当作礼物直接送给赵构。
  于是,赵构决定选择李横作为进攻齐国的开路先锋,当然并不是李横对南宋有多忠心、李横军事能力有多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横的身份很特殊。
  这位大哥以前也就是类似“梁山泊”里的绿林人士,最后由于运气好被朝廷招安了,让这位大哥出头有两个好处,一是一旦战胜了,那就全是赵构的功劳,二是万一战败了,那就将所的的责任推到李横身上,对齐国宣称此人非南宋正规军,北伐乃是自发行为,与南宋无关。
  李横就是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开始了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中原。
  公元1132年十二月,李横首战告捷,在扬石附近击败齐国的军队,然后乘胜攻打汝州。
  汝州守将的名字也有意思,叫彭玘(又一个与水浒一百零八将同名的人物,不知是否又是“天目将”彭玘的原形),但在李横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彭玘选择了反正。
  公元1133年正月,李横孤军深入所向无敌,一直打到了离刘豫老巢汴京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颍昌府(今河南许昌)。
  颍昌府的齐国守将叫赵弼,看到李横的势头迅猛,赵弼哪里还敢出战,只有躲在城中固定。
  但李横的军队似乎是吃了强心剂似的,战斗力变得超强,一阵强攻后又夺取了颍昌府。
  颍昌府是齐国都城汴京南方的门户,如果颍昌府保不住,那么齐国的都城汴京就有危险了。
  刘豫这下可真的慌神了,本来准备打算出兵骚扰赵构一下,没想到被南宋先发制人,居然快打到自己的老窝来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刘豫也不怕丢人了,连忙向自己的父亲“金国”求救。
  一个绿林出身的将领居然能在金国和齐国联军的腹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确实大大出乎了南宋和齐国双方的意料。
  而李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也并非他本人有多大的军事才能,主要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李横此次北伐从道义上来讲是符合大多数中原百姓的心声的,他打出的口号非常能够争取到民心,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李横,二是此时齐国刘豫的大量精锐部队被金国调到陕西一带同撤离喝一同进攻饶凤关的吴玠兄弟,导致中原腹地防备薄弱,给了李横发展的好机会。
  形势对南宋一片大好,但我们的赵构看到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又开始有新的想法了。
  按赵构的本意是让李横试着去抢些齐国的地盘,也顺便教训一下狂妄自大的刘豫,没想到李横居然快把齐国的都城给打掉了,如果让李横的军队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必会造成李横拥兵自重的局面,更何况李横本来就是个有前科的家伙。
  赵构和他的几位先祖们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武将们的拥兵自重,因此李横的收复失地,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我们的赵构开始对李横产生不信任,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来阻挠李横的北伐行动。
  南宋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受益者当然是刘豫,虽然金国对刘豫的这种无能表现很反感,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能见死不救。
  1133年三月,刚刚在和尚原遭到惨败的金国猛人兀术奉命率兵救援齐国,而刘豫也派得力干将李成率兵两万同兀术并肩作战。
  兀术非一般齐国将领可比,虽然败给了吴玠,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李横碰到他,好运就将从此结束。
  李横和金齐联军在汴京城西北的驼牟岗展开大战,虽然在前三个月内,李横是打遍河南无敌手,但要看对手是谁。
  兀术出场,注定李横就要接受失败的命运,再加上李横的许多部下本来就是绿林出身,军纪极差,经常掠夺百姓,因此同金齐联军的决战以李横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的对南宋的影响非常之大,李横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对齐国的进攻。
  但刘豫和兀术却不打算就此收手,兀术和李成的金齐联军一路南下,复颍昌、克邓州、陷襄阳,一直把李横赶到了长江南岸。
  至此,南宋发动的对齐国的第一次北伐以先胜后负而告终,南宋方面非但没有扩大地盘,相反却丢失了襄阳一带的大量州县,赵构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而齐国方面虽然前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金国的帮助下,齐国非但夺回了全部的失地,还占领了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六郡。
  从此齐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向西可以进攻川蜀,向东可以顺流而下进攻吴越,严重着威胁着南宋政权的生存,赵构又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4: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着威胁着南宋政权的生存,赵构又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公元1133年十月,刘豫手下的大将李成攻破了襄阳,把一年前还信誓旦旦要替赵构收复中原的李横赶到了长江边上,齐国军队的势力已经染指到了长江流域,整个南宋朝廷为之震惊。
  夺取了襄阳,刘豫的下一步打算便是沿江而下攻打江浙一带,为此他除了命令宋国的降将水军统制徐文积极打造战船外,还想方设法联络湖南洞庭湖一带的义军首领杨么,目的是联合杨么共同抗击南宋政权。
  杨么是湖南常德人,由于在洞庭湖一带无法忍受南宋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他和同乡钟相率领当地的农民发动了反抗南宋统治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主要以水军为主,在洞庭湖流域活动,并且多次打败南宋军队的进攻。
  但在一次战斗中,钟相被当时南宋的团练使孔彦舟击败而遇害,于是,杨么成了这支起义军的新首领。
  杨么没有辜负钟相的期望,在他的带领下,洞庭湖义军实行了“陆耕水战”的策略,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次打败南宋军队的围剿。
  1133年四月,杨么公开建立政权,国号“楚”,封自己为大圣天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为太子,开始与南宋政权分庭抗礼。
  杨么集团势力的崛起对南宋来说简直就是心腹大患,但苦于北方金国的压力,赵构一直腾不出手来对付内部矛盾,不过为对刘豫来说确是个大好消息。
  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盟友,既然杨么的敌人是南宋,那么自己就有可能联合杨么来对付南宋。
  于是,襄阳城内的李成奉了刘豫之令,派使者带着厚礼来到了杨么的水寨商谈结盟大事。
  关于杨么如何对待齐国的使者,民间有一种版本是杨么愤然拒绝了刘豫的诱惑,并杀死了刘豫的使者。
  为了维护杨么这个优秀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形象,这个版本被很多人所认可,甚至在大量少儿科普读物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但还有一种版本是这么说的,杨么的确答应了刘豫的要求,并且约定双方共同出兵沿江而下直取江浙。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无法确定哪种说法是事实,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刘豫确实曾多次派使者要求和杨么结成军事联盟,至于是否成功,就无法得知,事实上在刘豫齐国以后的军事行动中,杨么的军队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
  看到刘豫在襄阳一带厉兵秣马,并且频繁的接触洞庭湖地区的杨么,赵构再也座不住了,自己的内忧和外患有联手对付自己的趋势,他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这时,南宋军事舞台上的另一位名将岳飞又要出场了。
  在前几年同兀术的战斗中,岳飞虽然官职不高,但抗敌的劲头却很足,在建康一带虽然败给了如日中天的兀术,但随后又在黄天荡一战中伏击兀术,第一次把金国的骑兵打的落荒而逃。
  自从兀术和金国和主力过江而逃后,岳飞的主要任务便成了剿匪,由于江淮一带既无南宋的管理,又无金兵的驻扎,一时间变成了盗贼流寇横行的地区。
  其中最有名的流寇便是李成,这位与《水浒传》中天王李成同名的仁兄其实是个非常难得的勇将,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石的弓,在北宋年间曾当过淮南招捉使,靖康之难后,淮南一带成了无人管辖地区,李成这时便暴露了他的流寇本性,再也不肯听从南宋赵构的管理,率领手下的弟兄们在淮南一带靠掠夺为生,俨然成了一帮穿着官服的土匪。
  金兵对江浙的威胁过去后,赵构终于决定腾出手来对付这帮土匪,这次负责剿匪的是另一位名将张俊。
  这位张俊与另一位张浚就差一个字,但这位张俊是名地地道道的武将,他和刘琦、吴玠等人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在西北长大,从小喜欢骑射,并多次参加过同西夏国的战斗。
  他也是南宋中兴四大将中最后一位出场的,前面的三位韩世忠、岳飞、刘光世都已经做过介绍。
  张俊在苗傅、刘正彦谋反时,和韩世忠、张浚、刘光世一起为“保皇”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赵构封为江南招讨使。
  而张俊在关键时刻推荐岳飞来担当这个剿匪的重任。
  因此,岳飞挂了个江淮地区剿匪先锋的头衔,和另一位名将杨沂中共同出征征讨李成。
  李成的手下毕竟都是些流寇,虽然都很凶悍,对付一般的南宋军队还能凑或,但岳飞这个猛将出场,他们的命运就比较痛苦了。
  岳飞连金国兀术的军队都不怕,更不要提李成手下的一群草寇了,因此不到一年的时间,岳飞连斩李成部将赵万、马进,收复了淮南的大部分土地。
  而李成则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退到了湖北蕲春一带,最后投靠了刘豫的齐国,在宋金齐的战场上继续和岳飞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公元1132年,刚刚平定了淮南的岳飞又被任命为荆湖南中安抚使,拉到了湖南战场进行剿匪,这回他的对手是另一位悍匪曹成。
  曹成在湖南道州、贺州一带聚众纠集了十多万人马公开同南宋朝廷叫板。
  虽然曹成只是个无名之辈,根本不会引起岳飞的重视,但他手底下有位非常厉害的将领名叫杨再兴。
  这位猛将在第一次同岳飞交手时,作战异常勇猛,在两军阵前斩杀了岳飞的部将韩顺夫和岳飞的弟弟岳翻,可以说是和岳飞结下了深仇大恨。
  但岳飞却实非常人所能比,虽然损兵折将仗,却一点也不沮丧,反而在营中故意散播自己军粮已尽,准备撤回荼陵的消息。
  营中的曹成间谍得知后,立即向曹成报告了岳飞准备撤离的消息,曹成一介武夫,哪里知道岳飞的计谋,便急忙率军追击岳飞。
  岳飞摆明了是在忽悠曹成,在曹成大军出动后,岳飞率精兵偷袭了曹成的老窝,断了曹成的后路。
  曹成没有办法,只好躲进了南岭的深山之中,据险固守。
  但岳飞毫不客气,率领部下对曹成进行猛攻,连破曹成三道关隘,至此曹成的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猛将杨再兴在乱军之中被岳飞部将张宪抓获,按张宪和其它部将的意思是要杀死杨再兴为韩顺夫和岳翻报仇,但岳飞此时深明大义,决定释放杨再兴,杨再兴为了答谢岳飞的不杀之恩,决心投靠岳飞,从此成了岳飞手下的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
  而杨再兴的老大曹成同志的经历则颇有意思,在被岳飞击败后,他流窜到江西一带,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向另一位名将韩世忠投降,之后,曹成便一门心思为南宋的赵构卖命,多次出现在宋金大战的战场之上。
  经过两年多的南征北战,岳飞终于扫平了李成、曹成等大小十余个流寇势力,消除了赵构的内患,巩固了南宋的“后花园”。
  赵构看到当年那位向自己上千言书的青年居然能取得如此骄人战绩后,是大为高兴,亲自接见岳飞,并赐予岳飞“精忠岳飞”四个字,官封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兼神武后军都统制。
  岳飞从此以后知名度极速上升,正式成为了率兵过万的一方统帅,而赵构为了再次检验岳飞的军事能力,决定交给岳飞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收复襄阳六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4: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34年五月,岳飞被赵构任命为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成为湖北一带长江中游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在第一次北伐后期被李成赶到长江南岸的大量河南义军余部纷纷要求加入岳飞的阵营,其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说岳全传》的中几位重要人物如牛皋、董宪等。
  只有李横因为和岳飞基本上是属同一级别的官员,不愿加入岳飞的阵营,最后被编入了张俊的部队之中。
  至此,岳飞的部队部人数已达到三万多人,成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而且赵构对岳飞是相当的信任,因为他也知道这第二次北伐齐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打胜则南宋政权可保数十年平安无事,打败了南宋则有亡国的危险。
  因此,赵构同意了岳飞提出的先打刘豫、后攻杨么的战略方针,由岳飞做为攻打荆襄六郡的主力部队,并安排刘光世做增援,可以说为岳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赵构似乎觉得还不够保险,在岳飞出征之前,还下诏鼓励岳飞,如果他能成功收复失地,朝廷就将赐予岳飞节度使的官职。
  要知道当时的岳飞当时只有三十二岁,在讲究论资排辈的南宋武将中间,不到三十五岁以上是很难混到节度使的,所以赵构同志对岳飞的期望是相当高的。
  岳飞得到了自己老大赵构的充分信任,全军的士气顿时非常高涨。
  五月初五,岳飞率领三万大军向齐国靠近南宋的第一个城池郢州发动了攻击。
  而在渡江时,为了表示自己此次必胜的信心,岳飞对部下发誓,如果北伐不能成功,自己就再也不会过长江。
  郢州(今湖北钟祥一带)是南宋以前的水军基地,也是汉水流域的军事重镇,郢州城的齐国守将名叫京超,这位仁兄在齐国还有个外号叫“万人敌”,听着比较吓人,估计是平时在齐国属于比较厉害的武将。
  但我们的岳飞同志是不会被这种所谓的“万人敌”所吓倒的,在岳飞的率领下,全体北伐将士一鼓作气仅用一天时间便攻克了郢州。
  “万人敌”京先生成了“无人敌”,最后投崖自杀。
  攻克了郢州后,岳飞同志基本上是不休息的,立即规划出了新的战略方针,兵分两路,一路由部将张宪和徐庆率兵攻打随州,另一路则由岳飞亲自率兵攻打齐国在湖北的重镇襄阳府。
  襄阳府内的李成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呢?就得到了岳飞大军临近襄阳的消息,这下可把李成给气坏了。
  虽然在两年前,李成被岳飞打得落荒而逃,最后被迫投降了刘豫,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李成好歹也算是齐国的大将军,背后有刘豫和实力强大的大金国撑腰,还要去害怕岳飞这个小青年吗?
  因此,李成决定出城迎击岳飞,以报当年的一之仇。
  宋齐两国大军相逢于襄河的两岸。
  要说岳飞的军事才能超出李成不是一点点,战场之上的瞬间变化都逃不过岳飞的眼睛,看到李成把骑兵布置在江岸边,而把步兵反而布置在空旷平地后,他立刻有了破敌良策。
  岳飞采用的是兵种相克的计策,派部将王贵率领长枪兵攻击江边的齐国骑兵,派牛皋率领南宋的骑兵攻击齐国的步兵。
  所以说李成充其量只是一介勇夫,排兵作根本无法同岳飞相比,将骑兵布置在江边犯了兵家之大忌,受到王贵长枪兵的攻击后,大量骑兵跌入襄河之中,而空旷平地上的齐国步兵则无险可守,完全被牛皋的步兵冲散。
  整个齐国十万大军被岳飞的三万之众彻底击溃,李成同志是夺路而逃,一直躲到了南阳新野一带。
  而随州方面,在岳飞攻克襄阳不久,张宪和徐庆也攻克了随州城,并俘虏了齐国的守将王嵩。
  岳飞第二次出兵北伐,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收复了襄汉地区的大部分州县,震惊了金齐两国。
  我们的老刘同志看到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又故计重演,向自己的“父亲”金国喊救命。
  不过很不巧,金国的主力部队都跟随兀术去攻打陕甘一带的仙人关了,并且兀术的运气也不好,在仙人关被南宋的猛人吴玠兄弟再次击败,整个军队元气大伤,士气非常低落,没有能力再去照顾老刘同志了。
  虽然兀术是没有能力再去当“救火队员“了,但金国老大吴乞买对自己的儿子是不会见死不救,最后实在没有办法,金国派了一个名叫刘合孛堇的将领前去帮助刘豫。
  这位刘合孛堇在金国属于无名小卒,充其量只能算个二流武将,派他前来助战无非是金国高层对刘豫的安慰罢了。
  但刘豫已经毫无办法,此时只能是把这位刘合孛堇当成了救命稻草,在丢失襄阳后,刘豫命令李成重新聚集残余部队在邓州同刘合孛堇的金兵会合,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准备一举夺回襄阳城。
  而岳飞同志在面对金齐两国联手作战时,毫不慌乱,在攻克襄阳后,岳飞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休身养息、积极筹备军需粮草。
  七月中旬,岳飞命令张宪和王贵两部率兵出击,攻打金齐联军的据点邓州。
  而李成和刘合孛堇则在邓州城外布置了二十多个营寨,希望能阻止岳飞的进攻。
  但李成和他的手下们似乎是被岳飞打怕了,连续两次败给岳飞后,心理上也产生了对岳飞的恐惧症,还未和张宪、王贵交手便一触即溃。
  而刘合孛堇事实证明在金国武将当中也是个窝囊废,让他去打打土匪还可发,但碰到岳飞这样的实力派选手就不行了,史中书记载他是“仅以身免”,也就是仅仅一个人落荒而逃。
  在击败金齐联军后不到两天时间内,张宪和王贵便攻克了邓州,在攻克邓州的过程中,有一员小将奋勇当前,率先登上城楼,为攻克邓州立下了头功,这员小将名叫岳云,是岳飞的长子。
  至此,李横所丢失的襄阳六郡被岳飞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全部收复,赵构对岳飞的表现非常满意,而且他也没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岳飞被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兼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从此以岳飞为首的军事集团开始形成,后人也称之为“岳家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4: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襄汉六郡和丢失对刘豫来说不啻是个沉重的打击,本来已经在金国主人面前挣足了面子,没想到又冒出来个岳飞,非但把自己一年来的胜利果实全部抢走,还顺带拿走了原本属于齐国的唐州和信阳。
  所以说,刘豫基本上是属于赔了夫人又折兵,但他是不会甘心就此认输的,一来是为了讨好自己的主人金国,二来是要报这一箭之仇。
  这时,他手下的奉议郎罗诱向他进献了破敌良策,这位罗诱乃是齐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状元之一。
  罗诱的策略是既然从襄汉地区无法打开岳飞这个口子,那就换个地方下手,从淮南一带发动进攻,同时调集大小战船从海上进攻南宋。
  刘豫对罗诱的这个军事计划非常满意,罗诱被封为行军参谋共同出征。
  1134年九月,刘豫在山东登、莱、沂、密、海五郡征集了二万多民兵和五百多艘战船,并任命不久前投靠自己的南宋水军都统徐文为先锋,准备从海上进攻定海。
  徐文是盐贩子出身,少年时期非常勇猛,善使大刀,人称“徐大刀”,后来由于战功而被封为淮东、浙西、沿海水军都统制,是南宋水军之中的名将。
  但是由于孔彦舟和李成相继投靠刘豫,南宋政府对徐文这类出身盗贼的将领产生了猜忌,导致后来徐文一气之下带着十几艘战船直接开到了刘豫的齐国。
  不过对于这一路水军刘豫是不抱多大希望的,毕竟齐国在海上作战的能力远非南宋可比,即使有了徐文这样的名将也未必能讨到什么便宜,最多也就是吓唬吓南宋。
  刘豫将南征的主力放在了淮南一线的陆地上,不过刘豫也知道靠自己底下这帮出身流寇海盗的将士是不太可能打败南宋的,关键还得让“父亲”金国出马。
  于是,刘豫再次在吴乞买面前开始了自己的作秀表演,他派枢密院使卢纬向吴乞买上了份奏折,大意是说现在南宋已经不堪一击,只要金国肯出兵五万,自己便能攻占淮南,然后在金国贤能之中选择一位来担任淮南地区的统治者,就可以保证金国没有南宋的后顾之忧。
  刘豫同志打仗治国不行,但忽悠吹牛的本事倒是挺高,不过这次他的忽悠产生的效果很差,因为在金国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大部分高管都对他的借兵请求嗤之以鼻。
  在吴乞买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粘罕和挞赖等重量级人都不同意出兵帮助刘豫,由于金国最近几次同南宋军队的交手记录均很不理想,导致金国很多将领产生了厌战情绪,其中以粘罕和挞赖为首,再加上刘豫的齐国自建立以来是好事没有、坏事不断,整天就是给金国添麻烦,很多金国将领都非常讨厌刘豫。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对出兵淮南,完颜宗辅就赞成出兵淮南。
  但是否帮助刘豫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吴乞买手中,作为“以汉制汉”政策的倡导者,吴乞买是很想把刘豫的齐国建设成为一个金国附属下的模范国家,但事与愿违,刘豫这几年来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
  不过即使刘豫很不争气,吴乞买也不能就这样抛弃自己的“儿子”,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家人吗?
  于是,吴乞买决定再帮助刘豫一回,公元1134年九月,吴乞买调集五万军队出征淮南,不过这支军队的主要成员不再是女真人,而是以渤海人和汉族人为主,因为吴乞买再傻也不会让女真人去充当刘豫的炮灰了。
  宗辅和挞赖分别担任这支军队的左右副元帅,兀术由于到过江南,也被任命为前军帅一同出征。
  刘豫得到了吴乞买出兵的请求后是兴奋不已,立马任命儿子刘麟为诸路大总管领东西道行台尚书令,率领齐国的大军同金兵共同作战。
  金齐联军从顺昌出发,骑兵从泗州进军,经滁州到采石,步兵从楚州进军,经承州(今江苏高邮)到京口,双方会师于与建康城下,共同攻击建康城。
  金齐联军共同出兵的消息传到南宋首都临安府后,整个南宋朝廷为之震惊,这时,南宋的某些文官们又开始重复他们的前辈们经常干的一些事——劝赵构赶快迁都。
  在北宋时期,这类劝君迁都的事文官们干过两回,但都没成功,这次文官集团们看到形势非常吓人,为替赵构着想,不过更多的是替自己着想,他们又一次抛出了迁都的“好方法”。
  这下我们的赵构现场可不干了,几年前他刚当皇帝时,便和金国的兀术来了个马拉松式的长跑比赛,好旋没把他给跑死,所以他是不太想干这种苦差事。
  不过当时的形势和现在无法相比,当时的中原局势混乱,赵构手底下也没几个能人,而现在形势大不相同了,一大批精兵强将脱颖而出,赵构完全没有任何逃跑的理由。
  张俊头一个站出来反对“逃跑主义”,他认为目前的形势逃避不是办法,只有向前迎敌才是唯一的办法,可以聚集全国的兵力到建康一带同金齐联军决一死战。
  尚书右仆射赵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俊的观点,并且这位仁兄居然成功的说服了赵构同志御驾亲征,要知道能干成劝说皇帝亲征的决非一般人所为。
  当然,赵构答应亲征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作秀,多争取点民心罢了。
  赵鼎乘热打铁,还乘机和赵构约定日期,在十月七日正式出发亲征。
  南宋朝廷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就要看他们前线将士们的表现了,在江淮附近的南宋军队一共有三支,淮东的韩世忠驻扎承州,淮西的刘光世驻扎庐州,江东的张俊在常州一带驻扎。
  “中兴四大将”除了岳飞外全部到齐,三支军队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保卫着南宋的都城临安府,同时赵构还任命刚从陕川回来的张浚为枢密院事和赵鼎一起负责监督整个战局。
  而在战争的初期,形势对金齐联军相当有利,东路的步兵没费吹灰之力便攻下了楚州,主要原因是南宋的楚州守将樊序还没等金齐联军到城下,很自觉的提前撤退了。
  楚州的失守导致韩世忠的处境非常危险,老韩的选择是退守他的福地镇江。
  西路方面金齐联军的主要对手是刘光世,不过这位刘将军非常有愧于“中兴四大将”的称号,也不知道后人是如何定位这四大将的,自从十年前他放了郭药师的鸽子开始,他就没有显露过一个名将应有的风范。
  不过这位刘将军的运气很不错,靠着几次镇压土匪的战功,居然被他混到了节度使的位置,一度与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齐名。
  但刘光世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恐金症”,看到金国的军队就害怕,基本上不和金国的军队发生正面交锋,如果非要打,那就采取逃跑战术。
  所以身在庐州的刘光世还没看到金兵的影子,便急忙向总督察张浚汇报,要求放弃庐州,退守太平州。
  张浚看到刘光世的窝囊表现,基本上快要气疯了,立即派手下的监军吕祉去阻止刘光世的愚蠢行为。
  但为时已晚,刘光杨同志已经主动撤出了庐州,退到了太平一带。
  张浚看到刘光世的这种胆小畏战的表现后,勃然大怒,命令所有将士如有敢渡江者,格杀无论。
  看到总督察发火了,刘光世再恐金,也得硬着头皮上,他命令自己的部将郦琼和王德出战金兵,结果当然只有一个——输。
  更要命的是刘光世的手下大将郦琼后来由于对张浚派来的监军吕祉不满,居然杀死了吕祉,投靠刘豫了。
  不过张浚是没功夫再去骂刘光世了,因为金齐联军的前军统帅,金国的头号猛男兀术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杀到了长江北岸的扬州,离建康只有一江之隔,形势对南宋非常不利。
  张浚非常时期召集三路大军的将领们议事,拿出赵构的亲笔诏书,要求渡过长江同金兵作战。
  兀术的威名早就在南宋传遍,更何况他还带着十万大军,一些所谓的名将们这时都变成了哑巴。
  刘光世向来怕金兵,要让他去对付兀术,恐怕太阳要从西边升起。
  但一向自称不怕金兵的张俊这时也面有难色,不肯主动承担起重任。
  危难时刻方见英雄本色,我们的韩世忠坚决地站了出来,主动答应了渡江迎敌的艰巨任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4: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34年十月,韩世忠率领大军自镇江渡江,来到长江北岸的扬州一带迎击金齐联军,同时派部将解元在承州一带设防。
  这时,赵构同志却帮了韩世忠一个大忙,原来赵构虽然表面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御驾亲征,其实他心里对能否击败金齐联军也是没有把握的,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赵构还是做好了两手准备,仗要打,但谈判也得同时进行。
  所以他派出了使者魏良臣和王绘出使金营,争取能和金齐联军讲和,能不打仗尽量不要打。
  而魏良臣和王绘正好路过扬州,碰到了出兵江北的韩世忠。
  作为一名坚定的主战派,韩世忠是非常不赞成还未开战就想着求和,但碰到魏良臣和王绘到来后,他突然有了破敌的良策。
  在欢迎两位使者的酒席上,韩世忠有意无意地向魏良臣和王绘透露了他接到赵构的命令要求他立即返回镇江的消息。
  当然,韩世忠的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他准备通过这两个使者将这个假消息传播到金齐联军的大营里,达到他的迷惑敌军的目的。
  韩世忠的这个主意也够损的,简直就是把魏良臣和王绘当成了替罪羊,一旦金国方面了解真相后,这两位使者多半是不能活着回南宋了。
  但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牺牲两位小人物又算的了什么呢?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魏良臣和王绘自然不知道韩世忠在忽悠他们,离开扬州后不久,他们在半路便遇到了金国的巡逻骑兵,在讲明了自己的来意后,这两位被带到了位于天长附近的金军大营中。
  接见魏良臣和王绘的金国将领叫聂儿孛堇(孛堇是女真猛安谋克制度的一种官职),聂儿孛堇对议和是没有什么兴趣,但他对韩世忠军队的情况却是非常关心,因此,魏良臣和王绘经受了聂儿孛堇的一番恐喝。
   南宋的文官好象都比较胆小,经不住聂儿孛堇的威胁,魏良臣和王绘很不情愿的将韩世忠的行踪透露给了聂儿孛堇,不过幸亏有这俩位帮忙,如果来的是比较不识相的使者的话,那么韩世忠的计策还真无法实施。
   聂儿孛堇得到韩世忠即将渡江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决定派兵追杀韩世忠。
   不过这次聂儿勃堇可就倒霉了,他不知道老韩连自己人都敢骗。
   因为韩世忠在魏良臣和王绘走后不久,立即在金兵渡江的必经之路大仪镇(今江苏仪征市)设下二十多处伏兵,恭候金兵的到来。
   正当兴致勃勃的聂儿孛堇率领着手下的精锐骑兵来到离大仪五里的长江渡口时,四下鼓声雷动,伏兵四起,将聂儿孛堇的骑兵团团包围。
   韩世忠则是拼了老命,亲自率领长斧队冲锋陷阵,将金兵杀得溃不成军。
   大仪之战最后的结果是聂儿孛堇率领残部逃脱,部将挞勃也及两百多名金国士兵被俘。
   与此同时,韩世忠的部将解元也在承州一带击败金齐联军的进攻,南宋的形势顿时变得非常有利。
   赵构这下对韩世忠是更加感激不尽了,韩世忠和他的部下将个个都加官进爵,后人也把韩世忠称为是南宋中兴之第一人。
   而大仪之战惨败 ,恼羞成怒的聂儿孛堇将所有怒气都撒在了魏良臣和王绘身上,魏良臣和王绘这才知道他们都被韩世忠给耍了。
   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俩反而胆子大了,同聂儿孛堇展开了辩论,最后的结果是聂儿孛堇懒得跟他们斗嘴,将他们送到泗州的挞赖,让老大挞赖去处置。
   我们前面说过,挞赖其实已经完全变成了“和平主义路线”的执行者,不太想出兵南宋。这次挂帅也是被迫无奈,看到南宋方面又派人来谈判,他当然是双手欢迎。
  魏良臣带来的议和礼物是每年增加银绢二十万两的岁币给金国,这对挞赖来说绝对是个诱人的大蛋糕。
  因为这次南征南宋,挞赖其实很清楚金齐联军的战斗力有多强,虽然刘豫一再吹嘘南宋方面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但只有傻瓜才会相信刘豫的鬼话,弄不好这次南征又要落得个两手空空的地步。
  所以挞赖本人是非常想促成这次和平谈判的,但这次联军的最高统帅并不是他,而是他的侄子完颜宗辅,是否接受谈判还得由宗辅助来拍板决定。
  正当挞赖一门心思想着和南宋签署和平共处的协议书时,另一位金国的统帅兀术可就不干了。
  因为兀术和挞赖完全是两类人,兀术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出发,想的是如何能使金国发展状大以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而挞赖则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想的是如何享受短期到手的胜利果实。
  所以兀术必须要向南宋施压,以取得一定的政治效果,在大仪及承州接连被自己的老冤家韩世忠击败后,兀术将军事矛头对准了淮西一带,希望以此打开缺口,取得胜利。
  对此有同样目标的是刘豫率领的齐国大军,当然刘豫疯狂的向南宋发动攻击的目的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岌岌可危的皇位。
  1134年十一月,兀术率军攻破离建康仅有一江之隔的滁州,严重威胁到了建康的安全。
  赵构立即命令著名的“恐金将军”刘光世进驻建康城内,韩世忠退守镇江、张俊驻扎常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保建康城。
  一个月之内战场形势突变,兀术在攻克滁州后,吸取了黄天荡的教训,积极打造战船,准备渡江之用。
  为了减轻兀术对建康一带的威胁,赵构决定起用湖北一带的岳飞,命令岳飞出兵攻击淮西。
  1134年十二月,岳飞命令部将牛皋和徐庆率兵二千解救被金齐联军围困的庐州。
  要说“岳家军”的战斗力在同行中确实是出类拔萃,再另上牛皋和徐庆是百年难遇的良将,牛皋率领的“岳家军”刚进入庐州境内便遭遇到了五千金国骑兵。
  但牛皋似乎也得到了岳飞的真传,面不改色,大喝一声,挥舞着大旗杀入金兵阵中。
  金兵看到牛皋居然敢单枪匹马杀入阵中,以为牛皋身后有伏兵,都不敢擅自出战,于是牛皋和徐庆乘势发动猛攻,金兵溃不成军,庐州解围成功。
  金齐联军在淮东遭遇韩世忠的阻击,在淮西又碰到了“岳家军”这样的刺头,可以说是两头受阻,连战不利。
  双方在淮河两岸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谁也无法取得绝对的优势。
  关键时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南宋倾斜。
  由于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开始骤然变冷,连降大雪,将金齐联军的运粮通道完全封闭,这对孤军深入,后勤没有充分的保障金齐联军来说简直是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由于几十万大军得不到足够的粮草,军队中开始斩杀战马等牲畜,金齐联军的军心开始大乱。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此时金国的国内传来了令人非常不幸的消息,金国的老大吴乞买同志已经接到了病危通知书。
  这下金营之中可就乱成一团了,连皇帝都快死了,还打什么仗呢?
  而对此事更关心的应该是金国的几位统帅,万一吴乞买死后,金国皇帝的交接出现什么问题,都会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
  基于这种考虑,兀术和挞赖等人决定迅速撤军,于是在一夜之间金国的军队从淮河两岸撤离的干干净净。
  兀术和挞赖撤退的速度似乎快了点,临走之前可能忘了通知他们的盟友齐国太子刘麟。
  这位太子爷在这几个月内还是表现非常活跃的,经常率兵在淮河两岸不停地向南宋的军队发动攻击,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基本上属于胜少负多。
  幸亏有了兀术的金国军队撑腰,否则他早已被南宋军队打的落水流水了。
  不过这次他一早起床发现昨天还热闹的军营今天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后,他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金国人已经不战而退了。
  这下刘太子可吓坏了,没了金国人助阵,这仗没法打,还是逃命要紧吧。
  于是,刘太子和他的弟弟刘猊率领部下没命地向北狂奔,至于军队中的辎重物资全部抛充,轻装撤退,一口气跑到了宿州,才稳住阵脚。
  至此,金齐联军对南宋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入侵以失败告终。
  刘豫和他的大齐国在建立后四年多的时间里非但没有帮助金国对中原地区进行很好的管理,相反在对南宋的几次战争中屡屡受挫,引起了金国高层领导的极为不满。
  但更使刘豫忧心忡忡的是自己敬爱的“父亲”金国皇帝吴乞买已经病入膏肓,金国政权的交接已经不可避免,而金国未来的掌门人对待自己和齐国的态度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刘豫和他的大齐国的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一种命运呢?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