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电脑前的红椅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3: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18)
  
  当一个帝国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似乎连老天也很眷顾它。
  
  比如前秦。
  
  成都城里的头头,是杨安,成都城外的汉獠联军有三个头头,大头目叫张育,民族:汉;二头目和三头目都是巴獠,前者叫张重,后者叫尹万。三人中,以张育文明程度最好,所以当了老大,称蜀王,张重、尹万自然成了小弟。
  
  一开始,大家齐心协力打成都,倒还和谐,时间一久,毕竟不是一个妈生的,就闹别扭了。别扭的焦点,在于究竟听汉人的,还是听巴獠的。都出力不小,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服谁,张重一生气,领着獠人与张育就干了起来,这可好,成都尚未拿下,联军已乱。
  
  汉獠双方正打得火爆,邓羌军队忽然来到。
  
  成都地处川西平原,而邓羌是从陕西那边过来的,所以前秦的援军肯定要先于东晋的军队到达。邓羌到了一看,哟,蜀人自相残杀,好哇,渔翁得利之事岂能错过?打!
  
  领着五万甲士就冲上去了。
  
  成都城里的杨安被围困多时,一见城外大乱,原来是邓羌到了,他赶紧吩咐:开城出战!
  
  杨安邓羌一个里应外合,将处于分裂状态的汉獠联军杀得大败,汉军首领张育退往绵竹,巴獠首领张重、尹万仗着人多,退守成都南面,但并未退出战场。
  
  邓羌他们刚打了一个胜仗,忽闻战报:桓石虔大军一路往西,已经快到涪西。
  
  涪西,今属四川遂宁市,处于重庆西北,自涪西一路往西,可到成都。
  
  邓羌当机立断,留杨安继续守卫成都,自带人马迎击桓石虔。按理说,这一仗应该很精彩,邓羌,前秦猛将;桓石虔,东晋虎臣;可惜,史书上基本没有交代这一仗是怎么打的,相当遗憾。可能后世对东晋颇有惋惜之感,将前秦视为夷狄政权,不愿记述其胜利的经过,因此便很简单的交代了一句:邓羌败晋兵于涪西。
  
  桓石虔败了。
  
  东晋此次收复四川的行动,败了。
  
  据我分析,桓石虔应该败于寡不敌众。还记得我说过他刚入川时战败了姚苌么?邓羌东进,姚苌自然不会闲着,桓石虔其实是在姚苌与邓羌的联手之下失败的。
  
  邓羌击退桓石虔,挥师直取绵竹的张育,张育乃民兵首领,如何是邓羌的对手?再次大败,且败得十分彻底——张育战死。
  
  汉族义军失败了,獠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邓羌在川东打,杨安在川西也没闲着,他兵出成都,大战张重、尹万的巴獠,巴獠单独作战,焉是前秦军的对手?被杀三万余人,张重战死,尹万不知所踪。
  
  整个四川,再次沦入前秦之手。
  
  此时的苻坚,尚未被胜利冲昏头脑,由于北方大片地区迅速被前秦占领,所以他对被占领区的局势是否安稳非常在意。为此,他提升王猛为丞相,希望通过汉族王朝的统治方式将前秦江山延续万年,而且,他还告诉氐族权贵: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如果王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操作下去,则前秦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还很难说,是否南北朝时代能提前到来,也很难讲,但是,天意难违,这个精明干练的王丞相才掌握全局不到三年,便累得病倒了。
  
  又当丞相,又当三军总司令,又要坐朝,又要打仗,又管关东,又管关中,这王猛整个就是前秦的一个大保姆,能不倒么?
  
  公元375年6月,将将五十岁的王猛已经精力耗尽,行将就木。苻坚急得都毛了,他到处求神拜佛,将北方各省的神仙拜了个遍,怎奈王猛还是头也不回的往黄泉路上猛走。王猛自知油尽灯枯,便上书一道,以做遗言。
  
  王猛先说:希望陛下能仿照前朝圣主,不要荒废朝政。这是套路化的调子,没什么看头,但接下来就有的一瞧了。提到东晋的时候,王猛道:东晋虽偏安江南,但为道德正朔,君臣上下一心,千万不可随意征讨!
  
  其实王猛这句话的意思,有着很深刻的隐语,为何正朔便不可征讨?
  
  因为除了正朔之外,它还上下一心。正朔王朝再加上上下一心,那是无论如何不能碰的。实际上王猛已经在婉转的告诉苻坚:第一,你不是正朔;第二,你的王朝,还没有上下一心,你收养的那些个鲜卑、羌族首领,他们并非真心拥戴你,只是屈于兵威而已,万不可掉以轻心。
  
  可以说,王猛已经看到了日后肥水之战以及淝水之战以后的情景。
  接下来王猛道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鲜卑、羌族,我之仇敌!终为大患!陛下一定要渐渐剿除他们,以便社稷!
  
  慕容垂、姚苌,并没有服气,他们才是对前秦最大的威胁,特别是慕容垂,此人威信尚在,慕容鲜卑族群尚在,前燕大臣尚在,一有机会,他完全可以再次崛起,多危险的人物,可杀不可留,否则氐秦终将遭受灾祸。
  
  说完,王猛闭目而亡。
  
  苻坚抚尸大哭,说天不让我平定六(和谐)合,否则干嘛这么快夺走我的景略啊!
  
  景略,王猛的字。
  
  对王猛应该如何评价呢?我不禁想起另一个问题,对孔明该如何评价呢?当然,王猛无法与孔明比,但在那样的一个纷乱年代,此人算无遗漏,兢兢业业抓生产、搞扩张,也算是一代人杰。人杰,往往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便显得苍白无比。因此还是不评价了,就让它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公元376年6月,苻坚忽然化悲痛为力量,令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辩、凉州刺史王统,各率人马,兵临甘肃,准备进攻前凉;同时,派尚书郎阎负、梁殊入凉州晓谕前凉君主张天锡,令其立刻入长安参见秦王。
  
  张天锡若来,则囚禁了他;若不来,则以此为借口,各路大军齐攻凉州。
  
  四川打完了,西南的后勤基地已经有了,打东晋,是迟早的事儿。打东晋以前,先灭了你这藏在背后的凉州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3: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19)
  
  问个问题,崇祯帝如果弃北京入南京,凭长江之险依江东之谷,能否使得明朝迟几年蹬腿?
  
  很难说。四分五裂的南明都蹦跶了几个年景呢。
  
  但崇祯帝最终没去江南,因为大臣们都说祖宗之土不可弃。既然君臣都不愿背骂名,那就只有死一块儿咯。真有趣,平时不好好干活,临到头却都爱起国来,这就叫宁丢国家社稷,不丢一世虚名。
  
  如明朝这样的例子,早在十六国时期就有了。
  
  前凉张天锡手下就有这么一帮臣子。
  
  当苻坚的使者到前凉的时候,张天锡十分恐慌,他也很清楚,如果入秦,必遭囚禁,如果不去,秦兵必至;他便问大臣们怎么办。有个叫席仂(lè)的大臣头脑清醒,说没关系,您把您的儿子送给前秦为人质,再以珠宝贿赂其大臣,让秦王左右劝其退军;然后我们再慢慢想办法。
  
  席仂所说的,乃屈伸之计,自古以来,以弱胜强者多有用之,如张天锡听他的话,事情可能还有得收拾。谁知席仂话音刚落,所有前凉大臣都愤怒了,他们说我等世世代代尊崇晋朝,忠义之名享誉海内,今一旦送子为质,便等于委身于贼,辱没祖宗啊!我等有河西天险,又有凉州精兵,往西可招西域之兵,往北可招匈奴之士,怎知打不过秦国呢?
  
  张天锡本就是个心里没数的,加上不远送子入秦,立刻学三国孙权,袖子一摆:“孤计决矣,言降者斩!”然后怒气冲冲将前秦使者阎负、梁殊捆绑起来,说你们是想活着回去呀,还是死了再回呢?
  
  阎负、梁殊怒目而视,并不屈服,张天锡说来呀,将此二人绑缚辕门,让军校们给我射!谁射不中,谁就是和我过不去!
  
  可怜阎负、梁殊,就这么被射成了麦捆子。
  
  苻坚听说使者被杀,心内大喜,忙令屯驻甘肃各军齐攻前凉。
  
  376年8月,梁熙、姚苌、王统、李辩四支人马攻陷凉州河会城(今黄河与湟水汇合处),接着,四将与苟苌会和,又攻陷缠缩城(今甘肃永登县南);前凉派龙骧将军马建率军两万抵御秦军,马建畏惧秦军势大,屯兵清塞(今甘肃古浪县境内),不敢露头。
  
  张天锡闻听前秦兵攻打甚急,又派征东将军掌据率军三万镇守洪池(今甘肃武威市南),他自己也率军五万,驻扎在金昌城(今甘肃永昌县北)。
  
  马建、掌据、张天锡三人的防守位置关系是:马建的清塞在最前面,掌据的洪池在中间,张天锡的金昌在最西边。
  
  前秦以姚苌为先锋,率军三千挺进清塞。
  
  马建是个好同志,姚苌一到,立刻投降,清塞就这么丢了。
  
  前秦军继续前进,和洪池的掌据干了起来。
  
  掌据比马建强多了,领着三万人马于山岭间(洪池不是城堡)与前秦军一场大战,前秦是七路人马汇集,掌据如何敌得住?拼杀一阵大败而走,慌乱间战马被秦军杀死,掌据一个跟头栽下,他武艺还真不错,硬是蹦起来砍杀一阵,一时竟活了下来。掌据的一个下属见状,忙舍死忘生杀到掌据身边,将自己的战马给他,让他快走。掌据一声叹息,说我对不起凉王啊,你快走吧!说罢,向西叩头,之后引剑自杀。可真是一条汉子。
  
  随掌据守洪池的,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被满朝愤青骂个狗血淋头的席仂,张天锡如听他的话,岂有今日之难?此人也战死在洪池。
  
  张天锡闻听两路皆失利,大惊失色,再派司兵赵充哲领军数万抵挡前秦军,前秦七路人马与之大战于赤岸(今甘肃武威东南),俘杀凉兵三万八千人,赵充哲战死。
  
  前秦军兵临金昌城下。
  
  张天锡实在没辙,亲自率军出城迎战,才出得城去,忽然城内守军哗变,这帮人知道打不赢,干脆反了。张天锡逃往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
  
  前秦军如饿虎扑羊,直逼姑臧。张天锡彻底蔫了,他手下那些个爱国臣子们也不说辱没祖宗了,也不叫唤西招西域之兵、北招匈奴之士了,全部都老老实实,准备素车白马,出城投降。
  
  当初席仂献计,满朝臣子皆诟病,今日战败身亡者,却只有席仂一人。
  
  张天锡这个人,以后还有交代。
  
  凉州平定,下一个攻击对象:代国。
  
  代国的建立者,便是那大名鼎鼎的拓跋鲜卑。
  
  我们交待过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独独没有谈过拓跋鲜卑,此刻,他们该上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3: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0)
  
  这什翼犍年轻的时候,是个妙人儿。
  
  史载其站着,头发垂于地面;躺着,胸部垂到床单上。整个儿一大胖子。
  
  由于拓跋部地处北方,中原的战乱没有太多的波及到此处,因此拓跋部除了有几次内讧之外,发展得还可以。严格来说,代国的势力范围还是很大的(不是疆土),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都有拓跋鲜卑的足迹。他们横亘了亚洲东部大陆。
  
  为了巩固自己,拓跋什翼犍曾主动向慕容鲜卑求婚,纳慕容皝的妹妹为妻,自此以后,拓跋氏势力更加彰显于漠南漠北。
  
  发展大了,就惹人怕。谁怕呢?匈奴人。
  
  匈奴前赵不是早灭了么?
  
  国灭了,不等于匈奴人就不存在,在中原以北还存在着一支匈奴人,这支匈奴人在前赵灭亡之后,一直在北方挣扎求存,那就是匈奴刘虎部。
  
  这批匈奴人与前赵刘氏匈奴有什么关系呢?
  
  很久以前我交代过,前赵始祖刘渊的父亲叫刘豹,刘豹的弟弟,叫刘去卑,刘去卑的长子,叫刘猛,次子,叫刘诰升爰。刘猛死后,刘诰升爰继任这一支匈奴人的首领。刘诰升爰的儿子,就是刘虎,算起来,他还是前赵刘氏八竿子打不着的堂兄弟。
  
  前赵灭亡后,刘虎自成一家,不可避免的与拓跋鲜卑发生了资源争夺,但刘虎打仗不如拓跋什翼犍,被人家打得死去活来,最后气死了。
  
  刘虎一死,他大儿子刘务桓知道自己打不过拓跋什翼犍,索性投降;但他二儿子刘阏头却不服。刘务桓死后,刘阏头想扯旗自立,却摄于拓跋什翼犍的兵威,到底没敢付诸于行动;虽说如此,拓跋什翼犍却看出来刘阏头心存不轨,便使反间计,让刘阏头和刘务桓的儿子刘悉勿祈不和,利用刘悉勿祈的手赶走了刘阏头。
  
  本以为就此太平,谁知刘悉勿祈当首领仅一年就死了,其弟刘卫辰继位。
  
  到了刘卫辰这一辈儿,中原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前秦出现了。刘卫辰与拓跋什翼犍有家国之仇,岂能真心归附?他一面虚与委蛇,一面与前秦过往甚密,拓跋什翼犍自然不许,便与刘卫辰交手几次,次次把这家伙打得撅屁股狂蹽,最后蹽无可蹽,去了前秦。
  
  此时,正是公元376年10月。
  
  刘卫辰一去前秦,便控告拓跋什翼犍种种不是,要苻坚发兵替他报仇。苻坚正要灭代国,便借此发兵三十万,以刘卫辰为向导,挥师灭代。
  
  是时候了,该统一整个儿北方了。
  
  此时拓跋什翼犍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很差,再不是当初那个驰骋疆场的小伙子,对部队的关注也大不如前,闻听前秦三十万众北上,急令几个部落先去抵挡,这些散养的鲜卑部落自然不是前秦军的对手,打一仗败一仗,前秦军距离代国都城云中越来越近。
  
  什翼犍豁出老本,再遣南部大人刘库仁领兵十万迎战。由于老头子病重,刘库仁难以驾驭鲜卑军,十万鲜卑军乱成一锅粥,因此再次大败。前秦军一路往前,尽得漠南。拓跋什翼犍逃亡漠北。漠北本有大量的敕勒人,拓跋鲜卑强盛时,这些敕勒人被迫臣服,拓跋鲜卑一败,敕勒人立刻群起攻之,把这拓跋什翼犍由打漠北,又赶回了漠南。
  
  这才叫虎落平阳被犬欺。
  
  接下来还有更揪心的。
  
  拓跋什翼犍有个弟弟,叫拓跋孤,此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帮助拓跋什翼犍登上首领之位,拓跋什翼犍一高兴,将势力范围的一半,给了这个拓跋孤执掌。拓跋孤死后,他儿子叫拓跋斤,仍想继续执掌这国土的一半,但,没那么好命了。拓跋什翼犍把权力收回去了。道理很简单:你父亲帮我继位,自然该赏,你小毛孩子寸功没有,旁边凉快去。
  
  拓跋斤心中怨恨不已,但太平时节惧怕拓跋什翼犍,也就没敢说什么。如今前秦兵在南边闹,敕勒人在北边闹,眼瞅着国将不国,拓跋斤便在这个当口,展开了报复。
  
  拓跋什翼犍的长子是庶出,叫拓跋寔(shí)君。游牧民族都是哥哥死了,弟弟继位,弟弟死了,才轮到哥哥的嫡长子继位。所以按理说,拓跋寔君没有继位的命。
  
  可拓跋寔君就是不服,明明我是长子,凭什么我不能继位?问题是你不服没用,因为拓跋什翼犍的嫡子也有不少,除世子拓跋寔外,还有阏婆、寿鸠、纥根、地干、力真、窟咄等等好多,这么些嫡子,排班也排不到你庶长子。
  
  于是拓跋寔君也十分生气。
  
  拓跋斤也十分生气,所以他找到了和他一样生气的拓跋寔君,造谣说:你爹要杀你。
  
  拓跋寔君一开始并不信,我是庶子,继位没我什么事儿,我又不会争位,杀我干嘛?
  
  拓跋斤说就因为你是长子,所以那些个比你年纪小的嫡子都很怕,他们和你爹都商量好了,将结队拿着兵刃,每晚都到你营前打探,一有机会,便冲入杀你。
  
  拓跋寔君心说不会吧?他赶忙站起,悄悄地拨开帐篷一看,哎哟!就见同父异母的几个弟弟,真个手持兵器,不断在营地周围巡逻。
  他们确实如拓跋斤所说,要杀拓跋寔君么?
  
  哪里话来。
  
  南有前秦,北有敕勒,拓跋代国危机重重,谁敢掉以轻心?拓跋氏诸王子之所以夜夜持兵刃巡逻,是为了保护拓跋什翼犍,防止外敌偷袭。
  
  可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唯独这拓跋寔君不知是梦游还是怎的,他就不知道。被拓跋斤这么一忽悠,把他吓够呛,是啊,这不是要杀我么?哎呀老爹,既然你不仁,莫怪我不义,说不得我先下手了。
  
  拓跋寔君在拓跋斤的怂恿下,选了日子,突然发难,领本部兵马偷袭诸王子,诸王子未曾提防内部人,措手不及竟全部被杀。拓跋什翼犍尚在病中,并不知此事,拓跋寔君却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令人冲入寝帐,将拓跋什翼犍一并杀死。
  
  如果没有这次变乱,凭拓跋部积蓄的实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前秦也好,敕勒也罢,都没那么容易灭了代国,可此事一出,拓跋氏内部大乱,被杀的王子们的老婆都炸了营,凭什么杀我丈夫?游牧民族的女人天生剽悍,她们全部持戈而起,杀出大营,投奔了就在不远的前秦军。
  
  苻坚闻听代国自乱,大喜,忙令各路秦军加紧进攻,不久,代地皆为前秦所有,都城云中被攻破,拓跋寔君、拓跋斤被俘,原代国南部大人刘库仁投降,苻坚令其与刘卫辰分管代地,自此,代国灭,其领地分别归匈奴刘库仁、刘卫辰所有。
  
  如此大的变乱,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竟侥幸活了下来,他的名字叫拓跋珪,此刻尚在幼年的他寄养在刘库仁的势力范围内。
  
  而对面的刘卫辰也有一个儿子,叫刘勃勃,也就是赫连勃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3: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1)
  
  杀了自己老爹的拓跋寔君以及罪魁祸首拓跋斤被苻坚以杀父弑君之罪处以极刑。
  
  那时候凌迟并没有成为刑法中的一员,最残酷的刑罚就是车裂,《东周列国志》有一回叫做“咸阳市五牛分商鞅”,说的就是车裂。
  
  苻坚对不孝父母之人,最是厌恨,一旦获之,必处以极刑以儆效尤。相传前秦境内有一男子不敬老母,其妻亦恨其母累赘,便让此男人将其母以车拉入山中杀死。怕男人心软下不去手,回来撒谎,便让此人杀母之后,将其母小衣带回做证物。
  
  那男人以车载母入得山中,先要其母脱衣,再将刀来砍。其母大放悲声,哭的是死前还要受儿子羞辱。其子越听越悲,深感对不住老母,竟自尽。其母见不孝子已死,便自己归家,唤来左邻右舍拿住媳妇,告到官衙,地方官从未听过此种奇事,深感案情重大,便上报朝廷,苻坚怒不可遏,也将此媳妇处以车裂示众。这是历史上不多见的车裂女子的案例。
  
  好了,八卦到此,言归正传。
  
  就在苻坚南取四川、西灭前凉、北击代国后不久,江南的东晋冒出一号人物:谢玄。
  
  谢玄,谢安的侄子。别看他也是大士族出身,但可不是那种马死了几匹都搞不清的混账,非但不是混账,而且是个大英雄,比祖逖还英雄的大英雄。
  
  此人自幼精读兵书战策,出入行伍,屡随桓温北伐,积累了许多战斗经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武将。在以清谈为能的东晋大士族里,能出一名武将,不是太容易的事儿。
  
  桓氏下台后,谢氏上来,而此刻恰恰是前秦逐步统一北方的时候,东晋朝廷对强大氐族政权非常怵头,令桓冲总督西南军事,重点防御荆州至四川一带;令皇帝他岳丈王蕴总督江南军事;最头疼的就是江北军事,江北特别是扬州一带,是最前方,得派个足以服众又颇有经验的大将才可,谢安左右权衡,最后锁定谢玄。
  
  谢玄,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屯兵扬州一带。
  
  任命书一传达,满朝大哗,所有人都指责谢安,帮亲不帮理。你侄子去前线镀金,回来接着当大官,不用问,你是另一个桓温呐。
  
  谢安对此也不解释什么,没什么好解释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谢玄一到前线,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新军。
  
  为什么总打不赢夷狄?兵不行。不但不行,而且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重新训练,繁复又不托底,索性重招。
  
  他招兵的对象,不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也不是在南方呆了几代人的北方遗民,而是北方流民。流民有“三强”:生存能力强,战斗力强,组织性强。要打仗,就得找能打的兵,能放着这么好的兵源不用么?
  
  谢玄一口气招了好几万人,组成一支精锐,镇守扬州京口地区(即北府),称“北府兵”。北府兵里最牛的战将,叫刘牢之,同样出身流民,此人面色赤紫,天生神力,自此光荣登上历史舞台。
  
  自打江北一带有了北府兵,太平了许多,但苻坚的主要用兵方向,却不是江北,而是荆州一带。
  
  苻坚在陕西,入河南出洛阳便去了荆沙,何必绕路走江北呢?公元378年2月,苻坚派庶长子苻丕为帅,前后出动大军十七万,分进合击,会攻襄阳。
  
  王猛临死前不是不让苻坚打东晋么?
  
  那算白说。
  
  苻坚可有自己的主心骨,什么前燕、前凉、前仇池、代国,那是打一个灭一个打两个灭一双,东晋的四川我也拿下来了,就剩下江东那几个小破地方能挡住我的大军?司马氏自西晋灭亡,几乎毫无作为,数次北伐,也虎头蛇尾,前有王敦、苏峻,后有桓温,上下一心乎?所谓正朔,更是笑人,哪里有什么正朔之说,我打赢了,我就是正朔。
  
  所以他早把王猛的话忘到九霄云外,乐呵呵派大军无数,要先夺襄阳。
  
  襄阳的前边,有个天险叫汉水,守卫襄阳的将领叫朱序。说老实话,这个朱序打仗并不含糊,如果头脑清醒,还是能干上一阵的。但很可惜,此时他头脑不清楚,前秦军打来的时候,他竟没有设防。
  
  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前秦军没有船。
  
  没船,怎么过汉水?所以不用设防。
  
  然而他没想到,有一种动物是会游泳的,那就是马。前秦军五千骑兵,骑马泅水而来。
  
  当马儿们游过汉水时,朱序还不知道,等知道的时候,襄阳的外城已经被攻占了,更要命的是,外城中存了许多许多船只,接下来前秦骑兵们很不客气的将这些船只投入汉水,将主力部队源源不断的拉过水面。
  
  苻丕的主力大军渡河后,向襄阳发起了总攻。
  
  但守卫者是坚强的。
  
  满心懊恼的朱序为了将功赎罪,拼死守卫襄阳中城;此人还有个勇敢异常的老母,这老人家见前秦兵铺天盖地而来,忙沿城墙急行,检查城墙是否坚固。走到西北角,老太太发现此处不怎么坚固,可推倒重来又来不及了,便召唤城中女子数百,于旧城墙内,又筑一道新城墙,随后,命士兵守卫旧墙,一旦旧墙坍塌,立刻转入新墙内继续防守。
  
  前秦兵到了,呐喊着攀援城壁,襄阳陷入一场保卫战中,城上城下,死尸狼籍,攻击者和守卫者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猛然间轰隆一声,襄阳中城西北角果真坍塌,此处守城诸军立刻转入新城继续防守。苻丕忽闻西北角塌方,以为破城在即,却不料城内有城,不禁长叹襄阳难下。
  
  襄阳人感念朱序之母建新城墙,便将此处取名为“夫人城”。朱序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她姓韩,记住她。
  
  苻丕打了些日子,襄阳仍旧拿不下来,怎么办呢?这要是东晋布置在江北江南的救兵到了如何是好?武卫将军苟苌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我们将城外百姓迁徙到河南,通往许昌洛阳必会被这些百姓阻塞,那时东晋远在江南江北的救兵便过不来,襄阳粮少,不多时,便投降了。
  
  苻丕觉着有理,便安排人手去办。此时又得到一个消息:慕容垂的兵马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2)
  
  这次攻打襄阳,前秦分兵四路,苻丕一路直奔襄阳;征虏将军石越出鲁阳关(今河南南召县东北);慕容垂、姚苌出南乡(今河南浙川西南);领军将军苟池出武当(今湖北丹江口西北)。慕容垂一路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他打下了南阳城之后才来会合的。
  
  襄阳危急。
  
  因为通往许昌洛阳的道路被前秦强行迁徙的湖北百姓所阻塞,因此苻丕并不担心远在江南江北的晋军跑来支援襄阳,倒是离这里不远的荆州一线,有桓冲的七万人马为威胁。
  
  桓冲就驻扎在汉水中游西面的支流蛮河一带,离襄阳很近。那他怎么不来救呢?
  
  他不敢。
  
  要说打仗,桓冲不比桓温。这七万人马是他的老家底儿,万一在襄阳一战打光了,那东晋西线就全完了,人家一路猛冲就到了腹地,再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下,桓冲是没这个胆的,所以他就隔岸观火,看着苻丕他们日夜攻打襄阳。
  
  却说朱序,东面的救兵过不来,西面的救兵不来救,这老哥儿并不慌张,仗着还有口吃的,将城池守得有条不紊,还时不时出来偷袭一下前秦军,苻丕等一时还真没办法,只有望城兴叹。
  
  苻坚为了配合西部战事,再派军队攻打淮河一带,给东晋来了个两头折腾,东西并进,让北府兵被迫周旋于东线。苻坚以为这样一来,苻丕就有充分的时间拿下襄阳了,谁知一等再等,足足等了差不多10个月,襄阳还是没拿下。
  
  苻坚火了。
  
  他拿了一把剑,送到前线,说苻丕我儿,来年春天再打不下来,你就抹脖子。
  
  苻丕吓毛了,爹怒了,快,快攻!
  
  前秦军攻打更急。
  
  朱序仍旧不慌不忙,此人颇有大将之风,深通守城之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调兵遣将,进退有序,苻丕干着急,襄阳城上东晋旗号仍旧屹立。
  
  有这么一天,前秦兵攻累了,也没劲了,就全在那儿休息,朱序突然率军杀出,打苻丕一个措手不及,秦军大败,后退到离城很远的地方方才扎营。朱序大喜过望,回到城里摆开酒宴,大赏三军,就放松了警惕。
  
  朱序手下有个督护,叫李伯护,此人是个吃里扒外的,他见前秦军无边无沿,朝廷救兵久久不至,就寻思着这襄阳城守不太久,虽说朱序勇猛,但你今日能守住,明日能守住,又能守多久?待城中粮尽,救兵不到,我们还不都得玩完?所以他从未来考虑,就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可碍于朱序精明,此人一直找不到机会献城,今日一看朱序得意忘形,嗯,好了,机会来了。他暗地里派亲信通知苻丕,就定下了献城之策。
  
  苻丕得到李伯护的消息,狂喜,立马整队再攻襄阳。
  
  朱序正在高兴,并未料到敌军去而复返,对城防一时没抓紧,李伯护趁机领人,就开了城门。城门一开,前秦军虎狼般涌入,晋军死伤累累,朱序后悔不跌,整衣持戈而战,寡不敌众被俘,送往长安;那位李伯护献城有功,也一同前往长安受赏。
  
  到了长安,朱序怒目横眉,坚决不降。苻坚宽仁的劲儿上来了,不但不杀,还封了个官给他,好吃好喝好养着,以待来日再用;至于那位李伯护,不忠不孝之徒,斩了。
  
  所以人要有点骨气,死也混个好死,别窝囊死。
  
  襄阳失陷,西部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再说东部战事。
  
  淮河一线,前秦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领军七万攻淮阳(河南东部)、盱眙(江苏省西部),同时,前秦兗州刺史彭超攻打彭城。
  
  这几个地方,最紧要的,就是彭城,即徐州,徐州一失,江北外围无屏障,所以得救上一救。
  
  谁去救呢?
  
  这么紧要的地方,自然是最牛的人去救——谢玄。
  
  谢玄领着万余名北府兵直奔徐州。
  
  守徐州的这位,叫戴逯(lù),官拜东晋龙骧将军,他其实很不想守城,但又无处可去,只好守上一守,预备着救兵一来,就跑路。
  
  谢玄怕戴逯弃城而逃,便提前派了个部将叫田泓,前往彭城报信,意思是我来了,你再坚持坚持。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田泓走在半路,竟被前秦军拿了。
  
  前秦兗州刺史彭超正愁彭城难下,闻听北府兵部将田泓被捉,大喜,忙令押入大帐。
  
  彭超对田泓出奇的好,解了绑绳,给吃给喝,还给钱,很多很多钱,代价只有一个,跑去彭城边上,冲着戴逯喊一嗓子:南来的救兵败咯!
  
  简单吧?去吧。
  
  田泓高高兴兴就去了,当然,后面跟着彭超。
  
  到了彭城下面,田泓兜里叮里当啷的揣着银子,满心欢喜的就喊开了:“谢将军派我来通知你们:北府兵到了!我不幸被贼所获,同志们好好干吧!”
  
  话音未落,为彭超所杀。
  
  多少小人物影响了历史,多少小人物曾舍身救国,拨开尘封的史书,让今人记住他们曾经的绚烂吧。
  
  很快,北府兵到了,谢玄先袭击彭超的粮草辎重,彭超大惊之下,解彭城之围守护粮秣,彭城的戴逯一看彭超退了,这小子可真能耐,率全军逃出彭城,与谢玄会和一处。
  
  谢玄一瞧戴逯来了,就知道坏了,你小子跑出来了,彭城呢?果然,彭城已为彭超占领。谢玄无法,只好保着戴逯退回江北。
  
  这次救彭城,就在这么个白痴的搅和下,失败了。
  
  与此同时,重镇淮阳被前秦后将军俱难攻克,这一路前秦军入江苏,与占领彭城的彭超会合。
  
  彭超克徐州后,移师奔扬州,俱难亦奔此处,公元379年5月,二将攻克盱眙,奔三阿,接着,占领襄阳的前秦军两万也直向东来,与彭超、俱难合兵一处,围攻三阿,三阿这个地方,距离扬州仅有百里。
  
  三阿一破,扬州危急,扬州一破,建康危急,建康一破,就不危急了,因为全歇菜了。
  
  东晋全线告急。
  
  怎么办?
  
  就如当年孙权对付曹操一样,在长江上罗列舰船,同时令谢玄的弟弟谢石领水军屯驻长江北面的支流——滁河,滁河流经安徽、江苏,谢石水师停在这里,可防止前秦军顺流直下,到达建康。
  
  陆上,有谢玄,水里,有谢石。
  
  此刻东晋河南、江苏门户尽失,北面门户只有扬州一处,且秦人随时可能找个空隙袭击建康,局势十分险恶,为了保险,晋廷又派右卫将军毛安之率军四万,守护扬州边缘的堂邑(今南京六(和谐)合区)。
  
  前秦军毛当、毛盛二将也早盯上了堂邑,此处刚好处在扬州和建康之间,一旦攻占,一可配合彭超、俱难等正面攻击扬州;二可直接威胁建康,如果彭超、俱难攻打扬州顺利,毛当、毛盛则可在此处直接打擦边球,杀往建康去也。
  
  堂邑,紧要得不能再紧要的所在,此处可称为建康的软肋。
  
  防守者毛安之深知此处重要,因此他十分紧张,紧张得睡不着觉。他的部下见主帅如此紧张,也就跟着一起紧张,没事儿就吓唬自己,时不时觉着前秦兵要来,心惊肉跳是家常便饭;所以当毛当、毛盛突然杀到此处时,毛安之这根毛彻底被那两根毛吓晕了,嗷唠一声,蹦起来就跑,四万晋军不战而逃,堂邑,丢了。
  
  这么关键的地方如此轻易的,就丢失了,东晋朝廷简直反应不过来,非但朝廷反应不过来,就连死守扬州的谢玄都没反应过来。
  
  堂邑一丢,前秦军随时可以从这个口子进攻建康,怎么办?满朝文武,全部晕菜,就连谢安这么镇定的人,都感到一丝紧张。谢玄明白,要想解建康之险,不能防守,只有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只有彻底打败眼前的彭超、俱难等率领的前秦军主力,才能力挽狂澜。
  
  北府兵,准备好了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3)
  
  公元379年5月,谢玄行动了。
  
  此时的北府兵基本上是一支流民军,流民军最大的特点,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说打架,乐得好似过年。以前身为叫花子,尚且满身国仇家恨的与胡人成日干仗,何况今天当兵吃粮了呢?
  
  打吧。
  
  北府兵如一支利箭,满弓而发。
  
  先救三阿。
  
  俱难、彭超包围三阿,正打得火热,不料北府兵忽至,迎面就是一闷棍。前秦军对北府兵几乎没概念,以为也如其他进军一般一击即溃,交手才知,对方竟勇悍绝伦,以一当十。俱难、彭超被打了个晕头转向,稀里糊涂就败了。
  
  全是轻敌惹的祸。
  
  败了,就得顺着原路往回跑,于是俱难等奔向盱眙,到了盱眙一口气尚未喘过来,北府兵追来了。
  
  就是这么猛,连续作战,不用充电。
  
  俱难、彭超刚吃败仗,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防御,如何抵挡?狼狼大败,闷头狂逃,谢玄紧追不舍,走马取了盱眙。俱、彭二人逃往淮阴。
  
  淮阴,地处今天的江苏靖江西南,谢玄要破淮阴,就得安排水战。
  干吗要安排水战?
  
  此地的局面是这样的:一条长江横在北方,江南岸,就是淮阴。此处有前秦大将邵保的几万人马死死把住,俱、彭二人的败军随后也加入进来。在邵保他们的后方,就是滚滚长江,长江上面,架着一座桥,称淮桥。
  
  如果谢玄想取淮阴,就必须杀败邵保、俱难、彭超三人的军队。邵保部尚能战,但俱、彭二部,已被杀破胆,不足为惧。但对方毕竟是三部人马,虽有败军,终究人多,因此谢玄打算来个夜袭。
  
  夜袭,是有把握的,但要有个前提,就是夜袭一旦成功,则不能让邵保、俱难、彭超逃回淮河以北,否则即便胜利了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在获胜的情况下不让敌人逃脱呢?
  
  很简单,烧掉他们背后的长江上的那座淮桥。
  
  难点来了。
  
  烧淮桥,谈何容易?要知道,谢玄的北府兵,是由南往北打,对他们来说,长江水恰好是逆流的。逆水行舟,慢不说,还很容易惊了敌人。一旦敌军察觉,倍加警惕,那么夜袭也就泡汤了。
  
  怎么办?
  
  没事儿,老天帮忙。
  
  就在当天夜里,江水回潮了,也就是海里的水,倒灌回江中,这一来,逆水,就变成了顺水。
  
  谢玄立刻传令部将何谦,率水师顺潮水而上,烧毁淮桥。
  
  何谦领着船队出发了。与此同时,谢玄领主力直扑邵保军。
  
  邵保领着几万人在这守着,未曾想北府兵当夜发起偷袭,立时不知颠倒,全军陷入混乱,有心打,打不赢,有心逃,扭头一瞧,淮桥已成火桥。
  
  完了!邵保万念俱灰,他也算条汉子,一咬牙,舍命死战,最后丧在此处,所部人马全军覆没。
  
  谢玄击杀邵保,却不见了俱难、彭超,一打听才知道,此二人被打怕了,根本未与邵保同守淮阴,而是先跑回了淮北。
  
  谢玄大怒,你跑得了么?他集合北府兵,会和先前彭城守将戴逯、三阿守将田洛,兵进淮北。
  
  再说俱难、彭超等人,打一路败一路,跑得兔子一般,还指望着邵保能顶一阵子,不料没多久又见北府兵。二将这个气,谢玄幽魂一般,愣是甩不掉,我二人也算大将,此次伐晋那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怎么遇到这么个不要命的,就打不赢他呢?算了,不跑了,咱哥几个摆开阵势,索性就跟他斗斗,看看谁行谁不行。
  
  盱眙以北,有个地界叫君川,俱、彭二人就在这儿摆开人马,要赌最后一把。
  
  很快,北府兵到了。到了就打,更不废话。
  
  一个追得烦,一个跑得烦,追得不愿再追,跑的不愿再跑,大家理念刚好一致,因此这场仗打得无比畅快,也毫无悬念,生猛的一头儿依旧很牛,草鸡一方照样草鸡,胜利者和逃亡者并没有转换位置,哀兵必胜这个道理也没起任何作用——前秦军彻底战败。
  
  北府兵,东晋王朝的特种兵。
  
  俱难、彭超二人捡了条命,只身逃回彭城,来得快去得也不慢。
  
  消息传到长安,苻坚几乎气疯。他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一开始还势如破竹的前秦军,怎么那么短的时间里损兵折将好几万,将胜利果实几乎丢光?难道我的军队还不够强大么?晋军怎会反败为胜?他们凭什么?彭超,下狱查办!俱难,削职为民!
  
  不久,彭超自杀了。而一度占领堂邑的毛当、毛盛二将,也因主力部队战败而退了回来,分别驻守在彭城一线,以防晋军继续北上。
  
  东晋的君臣们,又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如果没有北府兵,能有他们的小日子么?所以那首歌是对的:你不抗枪我不抗枪,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家~
  
  扯远了,再说苻坚。
  
  俱难等人吃了败仗,他这个老大得亲自出马。可他一时还不能出马,不是他不想打,是确实脱不开身。
  
  一来,379年中后期到380年前期这段年景很不好,前秦不但在东部战败了,国内还闹起了饥荒,天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如果此时出兵,无异于抱薪救火。
  
  二来,有个宗室造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4)
  
  造反的宗室,叫苻洛。
  
  不知道苻洛是谁很正常,只要告诉您一件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当初前秦灭代国的时候,他是主帅,捉拓跋寔君和拓跋斤的活儿,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干的。
  
  说到血统,也颇有一号,此人乃故主苻健的侄子,与苻坚算平辈儿。
  
  他怎么反了呢?
  
  因为他自认为本事不小。
  
  此公确实本事不小,不但能带兵打仗,还身负勇力。勇到什么程度?狂奔的老牛,他能空手制服。
  
  灭代国之后,苻洛曾向苻坚讨官,想当一品大员。苻坚认为他不够格,打仗尚可,治国不行,所以一直没答应。苻洛便有些不满,但苻坚没看出来,仍旧让他继续带兵。这苻洛就对部下说了,说我啊,也算个贵族,凭啥不能出将入相,却总往边境上去玩命呢?我看这苻坚没怀好意,必是想先将我支出京师,再想办法害我。
  
  有的部下就起哄,说对,当今大王穷兵黩武,十室九空,您要是振臂那么一呼,从者必然云集!到时候您北率乌桓、鲜卑之兵,东引高句丽、百济之士,不下五十万呐,何必听苻坚的呢?
  
  苻洛一听,肾上腺素呼呼的,说我这就反!然后扯起大旗,真个反了。
  
  反了以后,到处征兵,结果什么乌桓高句丽的,根本不来,觉着此人吃多了撑的,莫名其妙。苻洛等了半天,所谓的五十万乌桓之兵百济之士也没影儿,想了一下,干脆,找我哥哥去算了。
  
  他哥哥是谁?
  
  前秦北海公苻重,奉命守卫蓟州。他还挺重感情,听说弟弟反了,立刻也跟着反了。
  
  苻洛让苻重守好蓟州,自率人马七万向东北而行,去东北作甚?因为乌桓鲜卑高句丽都不派兵来助他。苻洛明白,再在中原呆下去,迟早被苻坚灭掉,所以他去找个落脚点。
  
  他去的地方叫和龙,位于今日的吉林东部,高句丽人特别多,他指望着与高句丽搞好关系,共同对抗苻坚。
  
  苻坚以苻融为帅,窦冲、吕光为辅,讨伐苻洛。
  
  吕光我以前交待过,捉过张蚝,平灭过四公之乱,此刻他官拜步兵校尉;窦冲官拜右丞相,打仗也不含糊。至于苻融,就更有名了,此人乃苻坚的弟弟,打仗治国都挺有一套。王猛死后,由他代管王猛所辖一切事物,可见此人的本事。
  
  苻融以窦冲、吕光为前锋,发兵北上。苻洛、苻重集合麾下大军十万,不但不固守辽东,反倒南下河北中山郡,迎击苻融。
  
  别看苻洛吹得挺厉害,真打起来就完了。干不过窦冲、吕光,特别是吕光,勇悍无匹,一路冲杀,苻洛军大败,苻洛被擒,苻重欲逃回蓟州,被吕光追上斩首。折腾了两个多月的苻洛之变,就这么终结。
  
  苻坚仍旧那么异乎寻常的宽厚,他将苻洛放逐凉州,并不加害。
  
  造反的,不杀;敌对的,不杀;潜在的敌人,不杀;敢情这苻坚是个吃斋念佛的老太婆。
  
  治大国如烹小鲜,赏罚不明,遗祸不除,岂能长久?
  
  平定苻洛之乱后,苻坚开始有意识的休养生息,可不要以为他会马放南山,此举的目的在于实现更为宏伟的计划。
  
  公元382年9月,已经休养了一年多的前秦帝国再次不甘寂寞的吹起了号角,歇够了,该活动活动喽。
  
  先热热身,令总打胜仗的吕光同志,领兵十万,铁骑五千,深入西域,务必要压服西方各国,令其倾心向秦。
  
  这只是小蛋糕,接下来才是大举动——灭东晋。
  
  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只是小打小闹,这次苻坚下了决心,要倾全国之力,一举荡平江南。什么北府兵,什么谢安谢玄的,若我雷霆一怒,尔等均为齑粉!
  
  382年10月,苻坚大会群臣,说自我执掌霸业,三十年矣!四海略定,唯独东南一隅,未沾王化,咱全国士卒有九十七万,我欲领兵亲征,你们看如何?
  
  群臣登时议论纷纷,有的支持,有的反对。羌族大臣权翼道:“昔日纣王无道,武王尚且不忍伐之,今东晋微弱,却未有大恶,且谢安、桓冲威信素高,君臣同心,不可伐之。”
  
  太子左卫率石越道:“晋有长江之险,百姓皆可用,不可乱伐。”
  
  苻坚听了特不高兴,说昔日夫差、孙皓皆占据江东,也不免亡国。今以我兵马之众,投鞭于长江,足以断流,晋有何险可恃?!
  
  大臣们见他成竹在胸,也不好反对,迟迟不决,苻坚有些焦躁,便让所有人都回去,独留苻融。待群臣退下,他便问苻融如何看,苻融摇摇头。
  
  苻融这个人,年轻时不太听话,曾得王猛教训,深为信服,并大受其影响,他始终牢记王猛临终前的话。眼下苻坚问到了他,便说:“今日伐晋有三难。其一,没理由;其二,不是自卫战争;其三,忠直之臣都反对;我看陛下还是听他们的吧。”
  
  苻坚火了:“我强兵百万,军资如山,我本人也非昏庸之主,以强盛之势,击垂死之国,有啥难的?难道要永远留着这股残寇,为国家之忧吗?!”
  
  苻融见哥哥伐晋之心更坚,一时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竟二目垂泪,道:“陛下劳师远征,恐难万全!陛下宠爱鲜卑、羌族,遍布于京师一带,此类族群皆我之深仇也。我们走后,太子独率弱旅留守京师,若肘腋生变,后悔不及!臣的话,陛下可以不听,王猛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为诸葛武侯,难道就不记得他临终遗言么?”
  
  苻坚一听他把王猛都搬出来了,更是生气,说以我之强,灭晋如秋风扫落叶,可你们竟都不同意,咱真不明白!
  
  说完气哼哼的,他回后宫了。
  
  一进后宫,遇到太子苻宏,苻坚就问:你的看法呢?
  
  苻宏道:“晋朝无罪,大举进攻,若不胜,只恐威名扫地。”
  
  苻坚那火儿腾腾的,说你懂的什么!昔日秦灭六国,六国都有罪乎?
  
  他正气得不行,忽然有人来报:慕容垂求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5)
  
  慕容垂一到,立刻表态:“强国兼并弱国,大国兼并小国,此自然之理,何足多论!陛下神武英明,威加海内,虎旅百万,满朝皆韩信、白起之才,小小江南,岂可留给子孙解决?陛下不必问他人,圣心自断足矣!昔日晋武帝灭吴,所仗者也就一两人而已,若他也听任众人议论不决,岂有统一大功?”
  
  苻坚乐得直拍巴掌:“与我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一挥手,赏帛五百匹。
  
  一高兴就给钱,苻坚做人挺厚道。
  
  当领导的,不容易,一个提议,想让多数人都支持,好难的。所以自从慕容垂表态以后,苻坚就乐得睡不着觉。
  
  大臣们不干了。
  
  打呀打的,打多少年了?总是不断对外用兵,兵已疲惫,民亦疲惫,而同时开辟西域、江南两块战场,得耗多少钱粮?再说发动全国九十七万人马共攻东晋,后方空虚,一旦鲜卑、羌发难,是否来得及回兵相救?
  
  这些大臣一商量,有了,秦王平日里喜爱佛教,最宠一个沙门,叫道安,何不让他去劝劝君王不要兴兵?
  
  实在没办法,连和尚都给祭出去了。
  
  沙门道安得了大臣的好处,一日与苻坚同游御苑,便要开口相劝,不料苻坚却先把话题扯了出来:“朕与公南游长江,东临沧海,不亦乐乎?”道安赶紧接过话题:“陛下恩德足比尧舜,何必经略四方?且东南湿热,容易得病,尧舜禹去了都没回来,陛下何必劳此大驾?”苻坚一听火了:“天意分出君臣,朕岂敢怕劳苦,便放任一方百姓不受朕的恩泽?照你这么说,那古代帝王都不必征伐喽!”
  
  道安见苻坚发怒,忙改口道:“实在不行,陛下可驻军洛阳,派使者持招降书去江南,他们必然摄于您的兵威而投降的。”
  
  苻坚把脸一甩,心说一派胡言!不再搭理道安,径自回宫。
  
  迈入宫门,一眼望见宠妃张夫人,这宠妃也相当关心国家大事,迎面便劝苻坚不要接连兴兵,被苻坚一句“妇人家懂个甚”给顶跑了。
  
  入得宫中,气还没顺,小儿子中山公苻诜(shēn)跑过来道:“书上告诉我,国之兴亡,要看是否能听贤臣的话。今日阳平公(即苻融)为国着想,而陛下不听其言;晋有谢安、桓冲却能为其所用,这到底是为什么,请陛下解答!”
  
  苻坚蹦起来几乎要踹出一腿,大吼道:“天下大事,孺子安知!”
  把苻诜吓跑了。
  
  公元383年3月,东晋朝廷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主动派桓冲率军十万欲夺回襄阳、四川,苻坚令其子苻睿、大将慕容垂、张蚝、姚苌等分兵拒敌,桓冲畏惧,不敢再战。
  
  东晋这次莫名其妙的军事行动让苻坚伐晋的决心更加坚决,他命令,全民皆兵,做好一切伐晋准备。
  
  民间每十个男子,就要有一个参军的;这些参军的人中,凡是富豪家子弟,二十岁以下,有些本事的,都授予“羽林郎”的职位,就等于进了皇家禁卫军。
  
  那羽林郎,也算个官咧,工资也不少发咧。当兵还有官当,谁不干?无一时,富贵人家的儿子们来参军者,竟达到三万人左右。
  
  这些少爷羔子,根本不知战场有多残酷,当兵吃粮、手拿现钱足矣。他们一个个趾高气扬,骑着高头大马,不断敦促朝廷快快发兵,对苻坚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指令都欢欣不已,这是一群没上过战场的好战分子,是否真的英勇,还要来日再看。
  
  慕容垂、姚苌也敦促苻坚快快发兵,这两个,自有打算。
  
  到目前为止,慕容垂是唯一一个公开支持苻坚攻伐南方的将领,此公心事,路人皆知,唯独苻坚不知。
  
  想当年慕容垂受前燕迫害,无处可去,刚到前秦时,倒也感念秦主,谁知王猛屡次加害,还害死了他的儿子慕容令,由那开始,慕容垂便真的动起了复国之心。
  
  慕容垂复国的一切准备,其实都做得七七八八了,只等一个机会。
  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说来有趣,这些准备,都是苻坚帮他做的。
  
  首先,军队。
  
  前秦灭燕后,云集慕容鲜卑于关中,这些人哪个武装之后不是战士?就缺一个领头的而已,慕容垂身为前燕帝胄,驱动这些人易如反掌。
  
  其次,军队幕僚及政府各部门负责人。
  
  前秦灭燕后,将所有的前燕大臣,都保留了下来,包括那位祸国殃民的慕容评都好吃好喝好养着,这些人明着不敢说什么,暗地里都存复国之心,慕容垂早就把他们之中的不少人笼络到身边了,一旦起事,他并不缺人才可用,且这些人都是前燕政府部门里的官员,打起仗来,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后勤操作,都人才济济。
  
  缺的,就是一个机会。
  
  就好比你是个黑帮头子,你的帮派被一个老大给兼并了,虽然他还让你做这个分舵的舵主,但你原来的手下大多数手里都没家伙,而有家伙的却都是那位老大派来的人,你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等那位老大和别老大火拼时,你突然趁乱夺了他手下的家伙,再另起炉灶。慕容垂,眼下就盼着苻坚和东晋火拼,他好另起炉灶。
  
  所以他能不急么?姚苌也一样,他那些羌族兄弟当初因姚襄突然被杀而投降,那叫一个心不甘情不愿,哎嗨,机会来了,苻坚要打,而且是动用全国兵力来打,当然支持。以前你苻坚打仗,总是这里派几万,那里派几千,我们想闹事也不敢,如今你把全国青壮年都动员起来往南边跑,北方还有谁是老大?所以你赶紧打,咱双手支持。
  
  所有这些,都没逃过阳平公苻融的眼睛,苻融是心急如焚。
  
  拼着挨骂,他又找到苻坚道:“不能打啊!”
  
  苻坚气得鼻子都歪了,到这时候了,你还说不能打?没看见那些个富家子弟有多高兴么?慕容垂、姚苌,百战之将,兵、将都急于求战,士气如此高昂,怎可不战?
  
  苻融急得直跳脚:“鲜卑、羌人,我之宿敌,常思变乱以逞其志,他们所说的话,怎可从也?!富豪子弟自幼锦衣玉食,不知军旅,他们支持陛下无非是为了求得高官厚禄!陛下听他们的话,轻易发起全国性战争,一旦产生后患,后悔不及也!”
  
  这苻融几乎要吐血。
  
  苻坚面色一沉,一派胡言!甩手而去。
  
  公元383年8月,苻坚动用了全国所有的武装力量,以苻融为前敌总指挥,令张蚝、慕容垂率军足足二十五万为前锋先行;他又命令全国征发的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共八十七万,到达河南项城集合。然后,苻坚率先动身,往项城而去。9月,苻坚领关中一带征发的数十万部队率先到达项城。而此时,来自凉州的部队才到达咸阳;来自四川、汉中的部队才刚刚动身,唯独来自河北的部队已走到彭城。
  
  苻坚不愿等所有的部队都集合后再发动战争,他令苻融率张蚝、慕容垂带领前锋部队加上部分后到的军队共三十万人,先去颖口(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之西正阳镇),从正北面威胁扬州。
  
  三十万人马陈兵颖口。
  
  三十万呐!
  
  东晋朝廷上下无论何人,包括谢玄在内,全毛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0: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6)
  
  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是嘴上不说,心里怕,装作胆大,其实瞻前顾后的什么也不敢干;第二种是承认自己怕,也不装大胆,也真个吓得要死,同时也确实什么都不敢干;第三种是嘴上说不怕,心里也真不怕,同时也积极想办法,什么都敢做;第四种是承认自己害怕,心里也确实害怕,但办法还在想,该做的事情还在做。
  
  第一种人基本上是那类口号喊得震天响,干活的时候却让别人上的装十三类型;第二种人属于真小人,虽然诚实,却无用;第三种人属于有英雄倾向的类型,古往今来什么岳飞、于谦之类的都属于这个群体;第四种人就是那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基层管理者以及老百姓群体,比如公司里勤劳的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
  
  如果您是第四类人,那么恭喜您,因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及人脉后,您很可能会变成第三类人。
  
  谢玄就是第四类人,而谢安则是第三类人。
  
  打得知前秦军光先头部队就达三十万人的那天起,谢玄就晕了。这还仅仅是先头部队啊,后边还有大把人呢,据说超过百万。我北府兵连伙房里喂猪的加起来,也没超过十万。一个打十个?虽说北府兵体格不错,也不能这么折腾吧?
  
  谢玄心里七上八下,就跑去找谢安问计。
  
  谢安见谢玄来了,根本不搭理。
  
  谢玄见谢安不出声,不由得更紧张,实在憋不住了,问一句:有什么退敌之策咧?
  
  谢安瞟他一眼,悠然道:“我已别有安排。”
  
  哦,别有安排。
  
  嗯?别有安排?!什么安排?哪路人马?有多少兵将?谢玄瞪大两眼,就等着谢安接着往下说,可等了半天,谢安并不言语。
  
  谢安是长辈,他不说话,谢逊也不敢继续问,叔侄二人就这么杵着,忽然间,谢安要出去玩儿,然后呼朋引伴的,叫来好几十号,拉着谢玄,就一起出去了。
  
  谢玄哪里心思游玩,碍于情面只好跟随,偏谢安雅兴又高,还拉着他下棋。平日里谢安的围棋,下不过谢玄,今日谢玄心中忐忑,是屡战屡败。
  
  谢安高高兴兴,玩到深夜才回,之后便把谢玄打发回前线去了,从头到尾,甚主意没有。
  
  不久,谢安接到桓冲的书信,信上写:听说秦兵云集京师以北,我欲分荆州精锐三千入京驻守,不知意下如何?
  
  谢安回信:没必要,这点儿秦兵,尚能对付。
  
  383年10月,苻融领前锋部队发动进攻,十几日时间,攻陷江北重镇寿阳(安徽寿县),俘获晋将徐元喜。不久,慕容垂又攻陷勋城(今湖北勋县)。
  
  寿阳在淮阴、扬州以西,建康西北;勋城却远在湖北,于襄樊以西,看来苻坚打算给东晋来个两头开花。
  
  晋廷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令晋将胡彬领水军五千援助寿阳。胡彬得知寿阳失守,便把水军停在硖石(离寿阳不远的一处地方),本打算伺机动作,不料旋即被前秦军围了个风雨不透。
  
  谢石、谢玄得知胡彬被围,便也率军直奔寿阳地区,意欲搭救胡彬,同时在扬州以西布置一道防线,阻止前秦军东进。
  
  苻融知谢石、谢玄驰援,便派大将梁成陈兵五万,驻守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拦住西去的北府兵。
  
  此刻的局面是:安徽寿阳一带,东晋胡彬部水军被苻融包围;寿阳以东,谢石、谢玄的援兵被梁成截住。
  
  这里边最危急的就是胡彬,如果二谢过不来,胡彬的水军就得交代,因为水军没粮了。
  
  于是,胡彬派人悄悄摸往洛涧以东,去找二谢的部队,意思是快来相救,再不来我就饿咽气了。结果,派出去报信的人还没到洛涧,就被前秦军抓住了,那封信,落到了苻融手里。
  
  苻融展开信一看,心里高兴,忙派人拿去给苻坚看,还附上自己的一句话:“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
  
  苻融的意思是,胡彬的兵少,趁他还没跑,陛下快来同我一起干掉他!潜台词是:估计二谢的兵也不多,要不怎么被梁成的区区五万人就给拦住了呢?咱们干掉胡彬后,挥师向东,干脆把二谢也一勺烩算了。
  
  项城的苻坚接信大喜,忙下令:快去寿阳,会和苻融!
  
  命令下了,军队半天没动静,怎么呢?人太多了。
  
  人太多了,不是好事儿,机动性相当差。往往是领导的嫡系部队都快出发了,其他的旁系部队连拔营起寨的信儿还没得到呢。所以要把几十万上百万大军全部调动起来,绝对是个大工程。
  
  苻坚一着急,算了,我等你们干什么?苻融手头的三十万部队还不够用么?他吩咐大军不动,自带八千轻骑,疾驰寿阳,要亲自指挥灭胡彬及二谢的战役。
  
  话不多叙,几日后苻坚进入寿阳城,接过了苻融的指挥权。他信心满满的叫来一个人——昔日的东晋襄阳守将朱序,说老朱哇,你看我对你咋样?
  
  朱序自打襄阳失守被俘,整日里气得要命,恨不能和苻坚单独火拼,但孤身一人能做什么?便只有先老老实实呆着。没想到苻坚此次出兵把自己也带来了,不知意欲何为。此刻苻坚问他话,他便胡乱客气一下,看对方究竟何意。
  
  苻坚说朱将军,秦强晋弱,这是事实,我想派你去通知谢石、谢玄,让他们速降,如何?
  
  朱序心里一动,派我去劝降?好,我去!
  
  苻坚对自己的信心过于爆棚,他之所以派朱序劝降,一来朱序与谢石等本是老同事,此人说话更有分量;二来自己数十万大军,如泰山压卵,你朱序除了劝降,还能做别的么?
  
  他就忘了最要命的一点:朱序是个未曾驯服的武将,而武将,是会打仗的。
  
  朱序奉命来到了离洛涧不远的二谢营中,张口便道:“你们怎么还不打?”谢石、谢玄一愣,打?怎么打?人家百万大军如黑云压城,我们这八万多人儿,凭什么去打?
  
  朱序道:“如今苻坚只带八千轻骑来到寿阳,寿阳军全算起来,不过二三十万,其余大军或在项城,或在路上,若要等百万大军全部集中,当然打不赢,但若抓紧时间击败其前锋部队,则秦军士气必为我所夺,后面的秦军便可一一击破!”
  
  谢玄一听,精神顿时一振。
  
  谢石一听什么?苻坚本人就在寿阳?哎呀妈妈咪,我命休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0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秦帝国(27)
  
  送走朱序,谢石说我看秦兵势大难敌,不如固守,彼百万大军,日费粮秣无数,只要过不得江去,粮草必然不济,自会退兵也。
  
  话音才落,一人急道:不可。
  
  谁呢?
  
  此人名谢琰(yǎn),谢安的二儿子,官拜辅国将军,也随同北府兵出击。
  
  谢琰虽不是很通军旅之事,但非常同意朱序的意见,他说得听朱序的,若待百万大军聚齐,如何固守?非出兵破敌前锋不可!
  
  谢玄也很赞成朱序的说法,谢石虽然胆量不是很大,但尚能从善如流,便认可了主动出击的方针。
  
  这件事上,谢琰是有功的。十余年后,东晋反了个五斗米道神人叫孙恩,晋廷派这位有大功于社稷的谢琰去沿海一带镇压。谢琰去到海边,不设武备,诸将劝其设防,谢琰说当年苻坚百万大军尚且送死,何况孙恩丑类!结果最终为孙恩所败,谢琰死于叛徒之手。
  
  人要清醒一次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清清醒醒。
  
  后事休提,先说眼前的。
  
  既然确定了主动出击的战略方针,先打谁呢?
  
  谁拦路,就打谁!
  
  因此先打梁成。
  
  梁成可是前秦数得着的人物,打仗也有一手,所以这次出战,得找个能打的才行;那么,刘牢之上吧。
  
  刘牢之选了多少人和他一起去呢?
  
  五千人。
  
  而梁成有五万人。
  
  这是真正的以少击众。
  
  北府兵本来就是东晋的王牌军队,而且是第一王牌;刘牢之在这第一王牌军里,又仔细挑选最棒的五千个人,可想而知这五千人的战斗力将变态到什么程度。
  
  刘牢之领着五千人走了。不是偷袭,不是奇袭,是光明正大的叫板。
  
  梁成早就等着这场仗呢,他将五万人马于洛涧前列开阵势,看那意思,尽管放马过来。
  
  不奇怪,他还不知道北府兵的厉害。
  
  洛涧,顾名思义,也就是淮河的一个支流,梁成的兵在直流的偏西一侧列队,刘牢之的兵要想和他们打,就得先过支流。
  
  不就是一条小河么,五千北府精锐风驰电掣就过去了!
  
  梁成还没弄明白,刘牢之已经到了眼前,哎哟,这就打起来了?两军杀在一处。
  
  北府兵好似一群猛虎,冲到哪里,哪里的前秦军就是一片溃乱,怎么不打呢?没法打。根本就不是一个级数的,城管再多,也干不过特种兵。打不过也围不住,五万人被五千人杀得狼狈不堪。
  
  前秦弋阳太守王咏不服,力战不退,被北府兵群杀之。
  
  梁成一看天呐,撤吧。
  
  他领着人就退,退到淮水边上,北府兵越发掩杀得紧,赶鸭子似的将数万前秦军赶入水中,跑得慢的,便被杀死在岸上,跑得快的,跃入水中挣命,却又不会游泳,淹死者无数。这场仗下来,前秦军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大将被捉数人,军械粮草尽为北府兵所得,梁成亦被杀。
  
  洛涧拿下,继续往西。
  
  谢石、谢玄督北府兵水陆并进,直逼寿阳。
  
  能想象么?八万人,逼迫近三十万人决战。
  
  苻坚听说梁成被斩,吓了一跳,赶紧跑到城楼上往下观瞧,但见北府兵列阵严整,极其精锐,军威甚重,又一看四周山上草木晃动,似有大军,顿时担忧道:“此劲敌也,谁说东晋国弱?”
  
  苻融一口气差点没上来,除了你自己以外,还有谁说过晋弱吗?
  
  不过苻坚也只是有点担忧,即便北府兵精锐难敌,在他看来,也只是战争损失大点儿而已,不存在打不赢的可能。
  
  寿阳城边上有一条河,名淝水。谢玄要想与苻坚决战,必须得先渡河,可他渡不了河,因为前秦军紧靠着河岸扎营,北府兵若渡河的话,对方只需射箭便可阻止。
  
  怎么才能过河呢?
  
  谢玄思考半晌,决定找一个人帮他——苻坚。
  
  苻坚的弱点,就是自大,极其自大,这个弱点是相当容易被对手掌握的。
  
  谢玄给苻融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将军领大军深入,却不速速进兵江南,而列阵于河岸边,请问这是速战速决之计么?这明明是打持久战的姿态嘛!有种的,你把兵退后一点点,让我的人马渡河上岸,然后咱俩好好火拼一场怎样?
  
  信写完了,派人送给苻融,苻融一看,不敢怠慢,又给苻坚,苻坚让众将都看,然后问大家的意见。
  
  众将认为,根本不用搭理谢玄这一壶。
  
  你爱说什么说什么,我就是列队在岸边,怎么着?有本事你来呀,打仗还要按照你画的道道儿去做么?笑话。
  
  苻坚却不同意,他说不能这样,既然他说要打,那咱就打。咱就把他放过来,看他能怎么着?我想这样,咱把兵往后稍微退退,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突然以铁骑杀过去,正好应了兵法中“兵半渡而击之”这条儿,那时晋军尚在河中,列队不齐,脚下没跟,不败才怪!
  
  言罢他瞅瞅苻融,那意思你看如何?
  
  苻融也觉着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
  
  于是,回信、约定决战时间。
  
  到了那日,淝水两岸旌旗招展,秦晋二军隔岸相望,一方是三十万以上大军(慕容垂的队伍也从湖北赶来了),一方是八万人马,谢玄眼望对岸,只等秦军后退。
  
  其实苻坚不知道,他想好了如何对付谢玄,谢玄又何尝没想好如何对付他?
  
  谢玄当然知道“兵半渡而击之”的古老训示,但没办法,现在不打,以后更打不赢,因此他的办法是待敌后退时,顺势击之。
  
  前秦军数十万人,声势浩大,无边无沿,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部队之间彼此联络困难,很难做到共进退。而打仗,拼的不单单是勇猛,还有纪律性、机动性和整体协调性,绝非人多打人少那么简单。一旦敌方有一点被击破,则会产生蝴蝶效应,战败的情绪就会波及到所有作战部队,而当敌军前方的部队被击溃后,势必会向后逃,那样就会冲击后面的部队,而后面的部队一旦被自己人冲击,则很难组织起有效地防御体系,可此时我方部队却已冲过来了,这样下去,无论对方有多少人马,势必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败军一浪接着一浪,直到全部溃败。
  
  所以,抓住一纵即逝的战机至关重要,就如两个武林高手比武一般。
  
  两个高手比武,彼此都在寻找攻击对方的机会。一般来说有两种机会是最好的,一种就是对方进攻的时候。因为进攻时人的防御意识是最差的,此时实施打击会很奏效,只是要拥有强于对方的反应力和敏捷度。另一种机会就是对方闪避时,因为闪避时连续进攻,会逼得对方失去平衡,失去平衡的人是无法反击的,此时实施打击则十拿九稳。
  
  谢玄深通此道,他要抓住的,就是对方闪避时的那一瞬。
  
  苻坚望着周围部队,一股心满意足的情绪涌上来,成败在此一举。他扭头示意苻融下命令,苻融随即传令:全军稍退。
  前秦大军开始步步后撤。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