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7 10: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晚上
——————————————————————
平安朝早期,在天皇的理念里,日本的土地还是国有的,天皇仿造中国,将全国的田地均分开来,按照人头配给农民,每隔数年再论调一次,这叫做“班田制”。至于军队,也是由班田制下的农民组成,叫做“军团”。但后来,因为“班田制”的残酷剥削,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大量逃亡,严重影响了天皇政府的租子。无奈的天皇,只得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来调动农民垦作的积极性。不过私田出现后,获得最大好处的,还是大贵族和大寺院,他们本来就拥有国家赐予的大量“功田”(因为功勋获得的田产)、“位田”(根据官位取得的额外田产)、“神田”(寺庙神社的田产),还有雄厚的资产,他们招募了大量“班田制”下的流民,为自己开垦山林,拓展更多的“私田”。最后,贵族僧侣的私田越来越广大,往往横跨数乡数郡,这些人便又利用在朝廷里的地位,搞到了太政官颁发的“免税官符”,开始不向国家缴税,并在私田里设立管事人,叫“庄官”、“庄司”,庄官打理私田事务的屋舍,叫“庄屋”,由是这些人的私田便叫“庄园”。各地庄园每年收获的米粮,再输送到庄园主在京都所有的仓库里,这叫做“年贡米”。
中央贵族和神社寺院的庄园都很巨大,一般都在数百町乃至数千町上下,不过主要集中在京畿一带,因为当时大和政权属下的关东、九州等地刚取得不久,还很荒凉偏远,大庄园主不愿意跑到这地方来开垦田地。不过大庄园主不愿意,许多自耕农和小贵族愿意啊,他们跑到“乡下”和“鬼地”,动用家族力量,开辟出了许多村落和田地,这些人叫“开放领主”。平安朝后期,地方盗寇横行,一批如源、平这样的失意亲王、贵族,因为国家需要,成为了职业军人,来到关东、九州之地,或追捕抢夺贡米的马贼,或抵抗扬帆而来的刀伊海盗,渐渐和这些地方领主通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早期的武士团。武士团以家族纽带结合在一起,但手中的权益并不可靠,因为强横的国衙官员随时可能把他们的田地和稻谷没收掉中饱私囊。公元十世纪中期,关东武士团的首领平将门,就是因为同族的私斗,以及朝廷对其的欺压,起兵叛乱。平将门只带着数十名骑马的亲兵,在关东纵横驰骋,捣毁国衙,焚烧田地,使得关东一片荒芜,最后居然在关东自立称皇。焦头烂额的朝廷,最后还是依靠关东其余几个武士团,才把平将门的叛乱镇压了下去。此后,许多武士团为保障权益,采用了较为温和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庄园中的一部分产物,赠送给中央权门或大寺院,和如藤原北家这样的结成私人的主从关系,来换取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庇护,“道长四天王”莫不是如此,这叫“寄进式庄园”。
寄进式庄园链条,直接耕作庄园土地的叫“作人”,然后收获交给各个“名主”,汇总到庄官处。假如有900俵(每俵约合70公斤)米粮,庄官需要寄进600俵,给上面的“领家”,即当地的实权者,“领家”再抽出其中300俵给中央里的“本家”,大权门或大寺院,来换取“本家”的庇护,不受国衙官员的欺压和掠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