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0: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5
  
  
  
  
  
   当发电机计划开始“发电”的时候,敦刻尔克的局势实际上已经绝望。面容憔悴的丘吉尔,曾在5月27日找到他的海军大臣,忧心忡忡的问道:“我们能从那个地方(指敦刻尔克)运回多少士兵。
   海军司令回答说:“我们最多只有两天时间,救出大约4万5千人;而且,这还是乐观的数字,保守数字应该是3万......”
  
   听到这番话的丘吉尔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盯着他的海军司令——如果说之前的他,还抱有一丝乐观情绪的话,如今,当他得知如此残忍的数字之后,无疑是失望了。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摆在眼前的残酷事实——当加莱失陷之后,只有敦刻尔克港和连接比利时边境的开阔海滩还在自己手里,这么狭窄的区域,按照德军的前进速度,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两天以上的。
   除非,除非奇迹出现。
  
   5月28日一大清早,丘吉尔便前往下议院发表演说。在此之前,他已经1个星期没去下议院了。现在突然召集议员,莫非有啥急事?
   当他开口说话之后,答案出来了——他所说的不仅是急事,而且,还是一个沉重的坏消息。“下院”,丘吉尔低沉的说道(原文),“我只补充这么一点,在这次战争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使我们放弃我们要誓死保卫世界正义事业的职责,也不能摧毁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心,正如在我们历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一样,我们有力量冲破重重困难,直到最后打败我们的敌人。”
   说到这里,丘吉尔顿了顿。突然,他举起右手,做拳头状,神情肃穆的大声继续到:“无论在敦刻尔克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要继续战斗下去。”(省略了丘吉尔对敦刻尔克局势的阐述,只引用了最主要的地方)
  
   丘吉尔是铁了心与德国死磕到底了。他这篇演说的主旨很明确,他无疑是以一种最为高调的手段,来试探英国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因为,现在英国的国内,都在急切的关注着深陷在敦刻尔克港的英国远征军的最终命运。在这个关键时刻,丘吉尔突然跳出来告诉他们说:你们不用再观望了,英国远征军完蛋了,毫无保留的、彻彻底底的完蛋了。因此呢,你们是打算与德国求和、赶我下台?还是陪我继续坚持打下去?
   很高明,这个手法太高明了,精明的丘吉尔抓住了一个民族的尊严,来作为自己隐藏的后盾。而且,他的演说内容是如此具有爆炸性,现在敦刻尔克战役不是还没有结束吗?就说出“无论发生什么事”的悲观论调。所以,当丘吉尔的演说完毕之后,整个下议院鸦雀无声,议员们都以非常诧异的眼光看着他,而丘吉尔却用一种非常坚定的眼神环视四周。
   接下来的一幕,就该轮到丘吉尔惊喜了。他后来回忆说:这时阁员的表现使我感到惊奇,因为,就这次聚会的人物来说,都是有经验的政治家和议员,对战争的看法,不论正确与否,观点都很不相同。而他们却不约而同的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跑到我的椅子旁边,一面兴奋的高声喊叫,一面拍我的背;尽管,这里面许多人我不认识.......
  
   是的,议员们都沸腾了,他们被丘吉尔那斗士般的精神所感染——大英帝国必须坚持下去,直至最后胜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6
  
  
  
  
  
  敦刻尔克奇迹
  
   如果哪位朋友有幸能去法国旅行的话,你可以试着这样问法国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胜利、还是失败”。
   法国人肯定会这样回答你:“不,这是奇迹”。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东、西方思维差异吧。看看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大家肯定没听说过什么“平型关奇迹”,“台儿庄奇迹”。
   而西方人呢,他们总喜欢拿琢磨不透的战役说成是“奇迹”。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在此次战役中,势如破竹的德军打到离巴黎仅14公里之遥的马恩河畔,在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之后,被迫撤退。 对于这次战役的过程,我前文也曾分析过,归根究底,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位志大才疏的小毛奇同志篡改“施利芬计划”的结果。
   但是,就当时法国人而言,他们却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一场奇迹,是上帝在关照他们。同理,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他们的眼中,也是一场“奇迹”。
  
   当然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自然不是法国人比德国人更信奉上帝、更虔诚。在这场奇迹的背后,是交战双方都未曾预料到的结局。我记得,一位军事家曾这样说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交战双方共同缔造出来的。
   那么,德国人到底又犯下了什么不可弥补的错误,致使了这场“奇迹”的发生呢?
  
   首先,让我们先回到5月26日,这一天,古德里安攻下了加莱,在27——29日两天之内,19装甲军继续前进,并在29日这天的下午,占领了克洛奇高地。在这里,古德里安小心翼翼的爬上这个高地,用望远镜观察不远处敦刻尔克港的情况。
  
   当古德里安举起望远镜的那一刻,不免使得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倒吸一口冷气了。他看到:数百艘英国船只,密密麻麻的挤在敦刻尔克那狭窄的海面上,其中有战列舰、驱逐舰、鱼雷艇、货轮,甚至空油船。而盟军士兵则排成一条条长龙,开始登船撤离。
   古德里安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良机。现在,他离敦刻尔克仅有一步之遥。他打算以一个装甲军的兵力,拿下这个港口。
   就当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时候,德国最高统帅部突然传来了一道令他大惑不解的命令——19装甲军停止进攻,所有部队立即回撤,其攻势由14步兵军来完成。(这实在是一条奇怪的命令)
  
   古德里安后来就抱怨说:假使当初最高统帅部没有突然制止19装甲军的前进,那么敦刻尔克早就已经攻克,而胜利的成果也非现在所可比拟;假使当时我们能俘获到英国远征军的全部兵力,那么未来的战局发展恐怕也就很难预料了。无论如何,像那样一个大规模的军事胜利,也可以使外交家多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机会,不幸的很,这个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个人的神经质弄丢掉了。他以后发表的理由,说因为看到佛兰德地区河流纵横,所以才命令我的装甲军不要冒险前进——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理由………
   上文是古德里安回忆录的一段叙述,可以看出,在10年之后,古德里安还是相当的郁闷——希特勒的这个错误决定,最终导致德军错失良机。
  
   其实,郁闷的人不仅仅是古德里安一人,隆美尔的遭遇应该比他还要郁闷。而且,隆美尔所遭遇的一切,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7
  
  
  
  
  
  隆美尔的遭遇
  
   经过阿拉斯血战之后,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曾作了短暂的休整。由于第7装甲师在一系列战斗中的良好表现,一批威力巨大的3号,4号坦克,被补充进来,这些坦克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就被优先供应给了第7装甲师,新装备的补充使得隆美尔信心大增——第7装甲师的实力比开战之前还要强大。
   5月26日,希特勒撤销了他那道犯了重大错误的命令后,隆美尔立即挥师北进,并在当天成功强渡拉巴希运河。5月28日,在第5装甲师的配合下,隆美尔又攻占了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里尔。
   随后,隆美尔继续前进,朝着敦刻尔克进军。就在这个时候,他同样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命令——希特勒要求他立即回最高统帅部一趟。
  
   希特勒的命令让隆美尔相当惊讶。是呀,谁见过战斗打到一半,突然召回前线指挥官的事儿呢?而且,希特勒也没有指示任何一位将军,来暂时指挥第7装甲师。也就是说,隆美尔走后,第7装甲师连个指挥官都没有。
   等于群龙无首。
  
   6月2日,带着满脑子疑问的隆美尔回到了最高统帅部、希特勒的大本营、位于阿登山区的夏尔维尔。 然而,希特勒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没头没脑的一句“将军阁下,在你发起进攻的日子里,我们都非常担心你的安全………”
   我晕,不会吧,老大,现在战斗还没结束呢,你找我回来就为了说这个?
  
   更让隆美尔摸不清头脑的事情还在后头呢——在当天举行的一场军事会议中,希特勒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开始讨论消灭法国的最后行动,和夺取巴黎的军事计划。由于隆美尔是会议中军衔最低的军官,他压根就插不上话,只能在旁边一言不发的傻看着——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
  
   与此同时,盟军的撤退行动已经进入高潮。而隆美尔与古德里安,这两个前进速度最快的指挥官只能站在一旁,眼看成千上万的敌人在他们的鼻尖底下逃会英国。
   这时,德国第6集团军也碰上了麻烦,他们在突破比利时军队的防线之后,就遭到了英军的阻击。(正是前文提到的2个英国师和一个英国军)
   对于此次战斗,蒙哥马利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轻描淡写的只用了一句话作为交代:“我们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真是惜墨如金啊。
  
   但实际上,此次战役打得相当惨烈——当蒙哥马利带领着他的第5步兵师彻夜行军,风驰电掣的赶到预定阵地的时候,德国第6集团军实际上已经率先占领了这里。当然了,用一个师去打一个集团军的傻事,蒙哥马利将军是不会去做的。于是,他命令士兵占据德军突破口的侧翼地带,用小股部队在敌人的左翼发动反击,不断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并致使德军无法扩大突破口。在附近露营的英国第50师的两个营也同时在德军右翼进行了反攻。
   所以,尽管德军越冲越远,但他们的两翼却遭到了来自四方八面的袭击。英国军队甚至找到了比军逃跑时未来得及带走的重炮阵地,并利用那些完好无损的巨炮,拼命地向这个口袋内的德军倾泻炮弹。
   就这样,德军的攻势逐渐趋于衰竭,人员的伤亡也异常惨重。在27日拂晓的时候,随后赶到的英军主力部队便接防了位于正面的伊普尔——科明运河防线,堵住了这个缺口。
  
   与此同时,在敦刻尔克周围桥头阵地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之中,各种各样不同的部队交织在这道防线里浴血拼杀。盟军甚至把那些汽油耗尽的坦克当成固定炮台、把卡车推到道路中间筑成路障、英国海军也开始发炮助威,它们在侦察机的指引之下,对着德军战线一顿猛锤。
   到了现在,德国人终于才清醒认识到,“继续进攻”下去,实际上已经很困难了。特别是当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装甲部队被一纸莫名其妙命令而停止进攻之后,德军战线根本无法连成一片,更谈不上配合进攻了。而盟军呢,他们已经构成了一条很仓促,但相当完整的环形防线。
  
   毋庸置疑的是,英国政府将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进行更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到那时,可以逃出生天的士兵不仅仅只是4.5万人了,而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8
  
  
  
  
  
  
   面对盟军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德军的裹足不前,希特勒却一点儿都不着急,整天怡然自得,他似乎对这些问题毫不关心,好像事不关己一般。当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拚命阻止英军像流水似地撤回英国时,希特勒的反应是优柔寡断的。在这些日子里,在会议上挥舞拳头的是勃劳希契元帅,而不是他。与纳尔维克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元首没有拍着桌子大声尖叫,没有威胁恫吓,也未采取疯狂的措施去阻止英军蜂拥逃回英国。他竟破天荒的让下级去挑这份重担。
  
   希特勒现在关心的就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彻底击垮法国。他整天呆在指挥部里和凯特尔商议战役第二阶段的行动纲领,代号是“红色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德军将从安纳河朝塞纳河下游和瑞士边境迅猛南进,目的是占领法国全境。他还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力赞扬法国士兵英勇善战。“可惜的很”希特勒略带惋惜的说道:“法国军官团太软弱,如果法国士兵配备了德国军官,便将成为一只非常出色的军队。”
  
   最初,希特勒急切希望意大利的几个师加入莱茵河上游的6月中旬攻势(代号“棕色方案”) 但现在这种愿望已经消失,他频繁地给墨索里尼写信,向他报告最新的胜利消息。可墨索里尼的回答总是既有礼貌性的称赞,对于将来具体参战时间,仅做有限度的许诺。
  
   面对希特勒种种不可思议的举动,A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施泰特上将的一位作战处长的回忆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他曾追述说:希特勒当时的心情很好,并且告诉我们,他认为战争在6个星期之后就可以结束。他希望战事结束后,能和法国缔结一个合理的和约,这样和英国达成协议的道路就打开了。后来,使我们觉得惊异的是,他竟用钦佩的口吻谈到大英帝国,谈到它的存在的必要性,谈到英国给世界带来的文明……他说,他所要求于英国的,不过是它应当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德国如果能够重新获得它在一战后失去的殖民地,那当然最好不过了,但希特勒顿了顿,估计是考虑到丘吉尔强硬的态度,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如果英国不肯归还海外殖民地也无所谓了,他的目的是能和英国,在一个英国政府认为可以接受,而并不有损其尊严的基础上媾和。希特勒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常常向他的将领们、向齐亚诺(墨索里尼女婿)和墨索里尼本人表示这种想法,并且最后公开地作了表示。齐亚诺在1 个月以后发现,这个纳粹独裁者当时正处在成功的顶点,竟反反复复地提到保持大英帝国作为“世界均势的一个因素”的重要意义,他不禁感到惊异。
  
   我们再来看一看7月13日,哈尔德日记中的记载,他写到:元首对于英国没有接受和平感到非常迷惑不解。那一天,他对他的将领们说,大英帝国的崩溃,“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只对日本、美国和别的国家有好处”。原因很简单,英国一旦完蛋,它的海外殖民地,肯定会被贪得无厌的日本人所占据——譬如香港、印度;美国呢,则会继承英国剩下的遗产。可是,我们德国,却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在希特勒潜意识中,他早已把英国当成了自己未来的盟友,他认为英国人的血统是高贵的,换句话说,是优等民族。而希特勒最喜欢干的,就是给世界上每一个民族评分,并乐此不疲。一次,希特勒观看一部叫做《一个孟加拉枪骑兵的生活》的低劣英国电影,这部影片讲的是英国人在南亚次大陆称王称霸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这位纳粹独裁者激动万分,他惊喜的对身边所有人大声嚷道:“高等民族应当如此——统治劣等民族”。
  
   对于这个半瓶子醋理论家的思维,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也许,我只能说:
   此人已疯,监定完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9
  
  
  
  
  
  
   因此,有可能是希特勒把他的装甲部队遏止在敦刻尔克前面,其目的在于想使英国避免一场奇耻大辱,从而促进和平解决。关于希特勒变态的行为,此时海峡两岸纷纷进行猜测。一方面,他批准戈林去轰炸被围的敌军,另一方面,他却又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这是为什么呢?他自己的解释令人越听越糊涂。他对海军副官说,他原以为英国远征军会像在历史中所表现的那样,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他希望将他们团团围困,待他们弹尽粮绝时,大批俘虏他们,供和谈时使用。
  
   但是,当英国人全部从海上逃脱,几乎未俘获什么英军时,他并未发怒,甚至都未发急,更没对那位夸夸其谈的戈林元帅大发雷霆。而他的和平计划,照他的说法,必须是这样的:英国让德国放心地重新掉头向东——这一次是进攻俄国。他还说,伦敦必须承认第三帝国独霸大陆的地位。在以后两个月之中,希特勒深信,这种和平已在他的股掌之中,他坚信,在法国投降之后,英国政府就会屈服,战争贩子丘吉尔政府将会垮台,英国人将会从新恢复理性。 他抱怨说:“丘吉尔这个酒鬼,并不理解我的积极精神,我有意不在英国和我们之间制造一条无法修补的鸿沟。”
  
   所以,他急不愿意看到自己精锐的坦克部队,为这些毫无意义的战斗去做出更大的牺牲。希特勒甚至嘲笑他的将军们:竟然把对于接下来对法国作战,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装甲部队,调到河流纵横的敦刻尔克是战术上的蛮干。这一点,他显然是受到了凯特尔的影响,凯特尔原来是一个炮兵连长,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敦刻尔克附近的佛兰德地区与盟军做过长期的会战。这位善于逢迎拍马的将军简直已经摸透了希特勒的全部心思,他不止一次地在希特勒面前大肆渲染说,“佛兰德地区河流纵横,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
   因此,当我们照这样的思维去理解,希特勒为什么会突然下令停止进攻,并要求古德里安的19装甲军回撤,让步兵接替其战线,以及突然召回前线指挥官隆美尔将军的种种举动,就不难解释了。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希特勒现在和过去一样,他不了解英国民族的特性,不了解它的领袖和它的人民,要不惜牺牲保卫这个世界的决心。希特勒将会在自己那半瓶子醋世界观面前,碰上一鼻子的灰。并且,英国人也不会领他的情。
   现在,是英国人的表演时间。在裹足不前的德国人面前,英国政府将会完成整个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撤退!
  
   就像丘吉尔首相在下议院发表演说那样:
     我们绝不投降,绝不屈服。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在想入非非的希特勒面前,丘吉尔那掷地有声的演说,已经明确地表明了英国人的决心。也许,我们应该去摇一摇那位进入梦乡的希特勒先生:“醒醒吧,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7: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军实际上在敦刻尔克构建了2层 内圈是进攻部队 外圈是防御法国南方有可能发动的反击 这种战术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上演 只不过主角换成了苏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9: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0
  
  
  
  
  
  敦刻尔克奇迹(Ⅱ)
  
   有人曾讽刺说,英国人最拿手的就是撤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的确是作了多次“成功”的撤退。譬如,挪威战役的特隆赫姆和纳尔维克。
   这一次,在法国的敦刻尔克,也不例外。
   可是,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盟国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种困惑——救援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慢到什么程度呢?
  
   引用丘吉尔自己的话说:从5月26日——27日,拥有500多艘大型船只所组成的舰队一共从敦刻尔克救出了7669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敦刻尔克港离英国本土最近的港口城市(多佛港)距离仅为——35海里(约65公里) 按照当时平均航速,一艘靠螺旋桨行驶的船,只需要航行3个小时。
   当然了,这个算法肯定不严谨。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500多艘大型船只,辛辛苦苦忙活了24个小时,才救出7669人,这个效率是不是也太低了点儿吧。
  
   因此,当英国海军部向丘吉尔报告救援进展的时候,丘老先生差点没被气晕过去。
   可是,海军部的各位将军们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他们抱怨说:从敦刻尔克到拉潘尼的整个海滩是渐次倾斜的,即使海水涨潮的时候,大船也难以靠岸,为了避免搁浅,只能远远的停靠在深海区。而且,大船转舵不灵,经常出现拥挤堵塞;更何况敦刻尔克港的码头早已被德国空军炸成了废墟。
   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就在这些海军部的老学究们一展莫愁的时候,丘吉尔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向全国民众公布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遭遇的严重危机,以及“发电机行动”具体执行方案。
   这无疑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因为,军事方案一旦向全国民众公布,德国电台自然也会一字不差的听到同样的内容。
  
   俗话说的好,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为了救出更多士兵,丘吉尔也顾不上这些了,说干就干吧。
   5月27日,海军部根据丘吉尔的指示,采取紧急措施,目的是搜寻更多的小型船只,以应付“特殊需要”。英国广播电台则呼吁:“南方和东南沿海一带民众自发行动起来,拯救深陷敦刻尔克港的子弟兵们”… …
  
   媒体一向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普通英国民众仅仅知道军队在法国打了败战,正准备撤回本土。因此,当广播电台公布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的真实处境之后,不免使得英国人民大惊失色了。但是,他们并未陷入恐慌,而是迅速的自发组织起来,凡是有船的民众,无论是汽船或帆船,都无一例外地驶往指定港口进行集结。只要可以下海的运输工具,海军部一律照单全收。
   与此同时,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这支由驳船、汽艇、拖船、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组成的“舰队”就已经准备就绪。27日夜间,伴随着希尔内斯港外一艘巨大邮轮所发出悠长的汽笛声,这些集结完毕的“舰队”便像潮水般的涌向大海。
   他们没有武装、没有护航,只有一腔热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1
  
  
  
  
  
  
  拯救敦刻尔克
  
   就最后的结果而言,丘吉尔这个果敢的决定,挽救了数以十万计盟军士兵的性命。
   英国海运部曾做过统计,参加“敦刻尔克大拯救”的各种小船共有491艘。但他们同时也承认,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精准的数字。因为,有许多的私人小船毫无记录可查,许多英国市民往往不去海运部登记,就果断的带领自己一家老小,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去拯救深陷敦刻尔克的同胞。
   而且,这种救援行动不仅仅限于普通老百姓,甚至现役的高级军官,也参加了这场史诗般的大营救。
  
   一次,丘吉尔为了查询海军的军用地图,他便亲自跑去海军部的地图室。这位前海军大臣熟门熟路的,去海军部也从来不打声招呼,带着自己的司机就去了。可当他来到地图室的时候,敞大的地图室里却空无一人。丘吉尔当时就纳闷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这些大老爷们还整天不务正业的东游西逛?
   一直到很久之后,丘吉尔才知道——原来,在救援行动的第一天,海军地图室主任就带领他的副官,驾驶一艘荷兰小船,赶到了敦刻尔克。并且,取得的成绩惊人——在4天之内,这位热心的主任一共运回了800多名士兵。
  
   就这样,在无数英国军民的共同协助之下,盟军救援速度不断加快,5月28日,17804名士兵被成功撤回英国本土;29日,他们又运回了47310名士兵。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可由于当时局势的紧张,英国人最初拒绝法军登船。属于法国的船只又少的可怜,并且还都是附近渔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小船,这就等于把法国人丢那里不管了。
   其实,我还是挺理解英国人的心情。敦刻尔克外围防线的崩溃只在朝夕之间,自己同胞都救不过来,哪还有功夫管你们呢。
  
   法国人可不管这些,他们丢下所有的物件,拼了老命地往英国船上挤,英国船员则手提棍棒,把这些发疯的法国兵往海里面推——那场景活像中国古代的攻城战一般。有些急疯了的法军士兵为了逃命,甚至打起了死人的主意——他们刮掉死去的英国士兵的军装,给自己穿上。有些人还为了抢一套军装而大打出手,场面极度混乱。
  
  
   当这个令人不愉快的情况反映到雷诺总理那里之后,他甚感不安。在巴黎召开的同盟国军事会议上,雷诺坚决主张英法联军共同撤退。他怒气冲冲的对着前来参加会议的英国人说到:“22万名英国士兵已经运走了15万,而20万名法国士兵只运走了1.5万。”说到这里,他双手一摊,继续厉声威胁说:“如果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得不到纠正的话,那将对我们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雷诺总理说的没错,英国人自私自利的做法,已经深深地刺痛了盟友的心。“消息灵通”的戈培尔博士(德国宣传部部长)更是利用这次事件来大做文章——在德国战俘营里,法国战俘毫不掩饰他们对英国人的看法,这些打战不在行,打架却很擅长的法国人遇到英国人时,他们就殴打英国人,骂他们是胆小鬼、自私自利者和叛徒。最后,德国人被迫把法国和英国战俘分开关押,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英国人未曾料到,自己的做法,实际上已经为将来与法国政府的决裂埋下了伏笔。表面上,双方还是一对客客气气的盟友。但内心里,法国人已经不再信任他的盟友——导火索已经装上,就等那一束火花来点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9: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2
  
  
  
  
  
  
  
   丘吉尔首相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如果再放任手下这样肆意妄为做下去的后果。他当即向雷诺总理表示歉意,并承诺今后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他说:“英法乃世交,我们绝对不会丢下自己盟友不管的。”他还挺慷慨的表示,将留下3个英国师,同法国人并肩作战,坚持到最后一刻。(实际上丘吉尔撒了谎,这3个英国师最终还是偷偷的溜掉了,坚持到最后的依旧是法国人)
  
   当这场政治纠纷平息之后,敦刻尔克港混乱的局势得到恢复。在环绕敦刻尔克的海岸上,盟军对周围地区的军事部署有条不紊、甚为严密。那些从前线撤下来的队伍并不混乱,井然有序地进行整顿。
   并且,盟军还采用了一种轮番作战的方法,他们把整顿好的队伍调去驻守防线。当有限的弹药快要耗尽之时,就由其余部队进行接替,而这些撤下来的部队,又作为预备队留在海滩上休整,然后,尽早登船撤离。当然了,如果局势恶化的话,又会再次投入战斗。
   最初,英军在前线阵地上有三个军,但到29日,法军又接过了更多的防线。德军拼命追击盟军的后撤部队,激烈的战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在靠近尼乌波特和伯格的两翼更是激战不已。随着撤退的进行,英国和法国军队的数目都在不断减少,为了让更多的士兵能够安全撤退,他们也相应的缩短了防线。
  
   在这里,英国人玩了一个可爱的小花招。他们以损失过大为由,不断的把防线上的英军撤下来,让法军去接替。出人意料的是,法国人并无怨言,尽管他们谁都清楚,就算把战线压缩到最短,最终还是得有一支负责殿后的部队被德军消灭。可法军依旧一丝不苟的执行了英国人安排的接防任务,并在战斗中爆发出了超人战斗力。以至于有人调侃说:“如果法国人早上10天能如此勇敢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会改写。
  
   5月29日夜,那位勇敢的蒙哥马利将军所率领的第5师也成功撤退到了海边,在3天的战斗中,他率领着那支不满员的部队顽强地顶住了优势敌军的进攻,并成功坚持到了法军接管防线的那一刻。
   当这位乐观的将军正准备登船撤离的时候,一颗流弹砸了过来,在他身边爆炸,这位为了风度,而从来不带钢盔的将军顿时被爆炸所产生的气浪震飞了老远,他的下级都打算跑过去为他们师长收尸的时候,蒙哥马利却一下子从沙滩蹭起身来,并且奇迹般的毫发无损。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着身旁血流不止的副官大声呵斥说:“我千叮万嘱过多少次了,一定要带头盔,现在你满意了吧。”
   这位副官反唇相讥道:“将军阁下,你不是也没带吗?”
   蒙哥马利:....................
  
   5月30日,蒙哥马利便登上一艘小船,撤回了英国。在上船之前,他还不忘记挖苦戈特勋爵一番(英国远征军总司令) 他当着许多人的面大骂戈特勋爵“是个完全不懂军事作战的废物,并深感为这样的蠢材工作而感到耻辱。”有趣的是,戈特勋爵也同李德·哈特的一次谈话中说:蒙哥马利“只擅长于小战术”!
   原来,英国人也喜欢对喷。
  
   诶,我们可怜的蒙哥马力阁下,实在是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才会怒发冲冠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也许不知道,由于自己在敦刻尔克的优秀表现,在丘吉尔首相的心里,已经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名字——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但是现在,蒙哥马利先生,你可以洗洗回家睡了。我不得不把你丢到后场去休息一段时间。不用着急,在2年之后的北非,终归有你一展身手的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9: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13
  
  
  
  
  
  
   最后的战役
  
   面对盟军越来越猖狂的撤退行动,德国统帅部似乎已经明白了敦刻尔克发生了什么事情。勃劳希契元帅气急败坏地命令加强攻势,希特勒却依旧悠哉游哉——真可谓皇帝不急,太监急。
   可是,自从德国的装甲部队被调到后方修整之后,步兵的进攻速度怎么也跟不上节奏。甚至在某些地段热热闹闹的打上了好几天,德国人也无法前进一步。盟军把没有汽油的坦克当炮台使的做法尤其让人头痛,盟军舰炮那铺天盖地的火力齐射更使得德军伤亡惨重。
  
   在勃劳希契元帅强烈要求之下,5月29日下午,消停了3天的德国空军再次出动,他们纠集了几乎所有能飞上天的战机,加强对盟军的轰炸。
   现在,敦刻尔克战役正式进入高潮。德国人也学乖了,他们不再去轰炸岸上的目标,而是专门袭击盟军舰队。那些缺少掩护的舰队简直是他们眼中的金疙瘩,盟军平均每天损失的船只都在30艘以上。德国空军取得最大的战果是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的豪华邮轮,这艘邮轮的甲板上挤满了至少3500名英军士兵。
   由于目标过大,一支德国轰炸机编队几乎把所有的炸弹都倾泻在这艘船上。在瞬间沉没的过程中,拥挤的盟军将士根本还来不及游开,就被船体下沉所产生的漩涡给吸了进去。最终“兰开斯特里亚”号上乘员无一人生还。随后赶来救援的官兵甚至围着这片空荡荡的海域嚎啕大哭,这次海难事故比“泰坦尼克号”死亡人数还多1000人。(为了避免影响士气,“兰开斯特里亚”号沉没事件一直被英国政府封锁,直到近年才得以解密)
   6月1日,尝到甜头的德国空军再次全体出动,尽管英国空军顽强拦截,但每当英国的战斗机必须飞回加油时,它们便乘隙而来,总出动架次是英军三倍以上。这些狂热的德国飞行员俯冲到海面进行轰炸,在炸弹用完之后,他们还要用机载机枪对海面上排成长龙般的盟军士兵进行扫射,直到打空最后一发弹药才肯罢休。这一天,盟军就损失了42艘舰船,其中2艘载满2700名法国士兵的英国运输船被击沉……
  
   也许,这是敦刻尔克战役最为血腥的一天。在这场大空战结束之后,滞留在海滩上的盟军士兵就发现了惊人的一幕——敦刻尔克港口及其海口的通道上,到处漂浮着船体的残骸,海面上尽是恶心的油污和碎木片,半沉的小艇,浮动的救生圈,浸透了海水的衣服以及旋转翻滚的尸体,前来营救的船只,不得不从中费劲地挤出一条路来……
  
   德国人以为这样就能消灭盟军将士的意志,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海面上,盟军的救援行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漂着沉船的海面,他们灵活地向前行驶着、在炮弹的呼啸声中颠簸的前进着。为了避免撞击沉船,盟军士兵甚至开始把那些完好无损的卡车沉入海中,构成延伸入海的登船栈桥。
   在与死神相伴的时刻,滞留在海滩上的英法士兵表现乐观,他们在空袭间隔里玩起了足球,还举行了英、法足球比赛(难怪欧洲人踢足球这么好,这种时刻还不忘踢球,国猪应该多学习点) 在敦刻尔克城区里,盟军士兵更是把这里的酒窖洗劫一空,有些士兵甚至喝的酩酊大醉,才肯乐颠颠的登船撤退。这时,盟军的粮食已经断绝,在外围防线作战的盟军将士不得不去“征用”法国农民的耕牛来度过难关。蒙哥马利在他回忆录中承认,在与德军作战的日子,他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士兵到处去抢劫法国农民的耕牛做为食物,英国将士更是笑称法国牛为“移动牛排”。面对后来法国舆论铺天盖地的指责,蒙哥马利漫不经心的说:“不是这些耕牛的话,我们早就饿死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5: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