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1 1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二十八章 围猎楚国(下)-5
保全楚国的土地,慎到功莫大焉。这里我们顺便说说慎到这个人,他的思想在战国诸子中独树一帜,既有法家的成分,也有道家的成份。他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譬如他说:“立天子以为中国,非立中国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立天子、国君,官员是为了国家,换言之,天子、国君、官员是要为国家服务的,而不是国家来为其服务。
在战国君主专制急剧发展的年代,慎到却提出“君主无为”的虚君主张,他说:“君臣之道,臣有事而君无事也。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为也。仰成而已,事无不治,治之正道也。”这里是不是可以看到一点后世“君主立宪制”的影子呢,君主统而不治,这在当时人看来,不仅荒谬,而且有些大逆不道的色彩,荀子就曾批评慎到“欺惑愚众”。可是近代史告诉我们,君主真的可以统而不治,在慎到之后两千年,英国人完全做到了慎到的主张,并开创了政治体制的新革命。
慎到的法律思想也有光彩夺目之处,他提出“民一于君,事断于法”的主张,鼓吹法治思想,认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强调“官不私亲,法不遗爱”,这个看法,放在今天仍然掷地有声。
再回过头来说楚国的事情。
楚顷襄王即位后,就派人通告秦国政府,称“国有王矣”,你们囚禁楚怀王是没有用的,楚国又有新国王了!这下子秦昭王暴跳如雷了,为了给新楚王一点颜色瞧瞧,他派庶长奂统领大军,出武关讨伐楚国。令楚顷襄王蒙羞的是,楚军又一次被打得大败,被秦军斩首五万人,丧地了析城等十六座城池。楚国人如此狼狈不堪,实是楚怀王摇摆外交所产生的恶果,倘若当年铁下一条心与齐国结盟,联合东方诸国一起对抗秦国,何致于被天下群雄围猎呢?
如今楚怀王不仅被秦人给欺骗,也被国人给抛弃了,他成了废人一个。刚开始时,秦昭王还派人严加看管,可时间一长,渐渐把楚怀王这名囚犯给忘了,因为从他身上也捞不着什么好处了。这反倒给了楚怀王一个逃跑的机会,这位失败的前任国王,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冒出一丝难得的勇气,他决心要逃出秦国。
机会终于来了。
秦昭王十年(公元前297年),被软禁了两年多后,楚怀王趁秦国人看管松懈时逃跑了。他是怎么逃跑的,史书上也没写得很清楚,我们也不好猜测。当他逃出咸阳城后,秦人察觉了,秦昭王马上下令,封锁各条通往楚国的通道,严加盘查,坚决阻止楚怀王逃回国去。您还别说,楚怀王也有点小聪明,向南逃窜是不可能了,倒不如向北走,只要能逃到赵国,摆脱秦人的追捕,就有机会返回楚国了。于是楚怀王不走大路,只走小路,餐风露宿,历经艰辛,终于走到了赵国。
可是楚怀王要失望了。赵国政府根本不想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而得罪强大的秦国,拒绝楚怀王入境。已是孤家寡人的楚怀王不得不改变逃亡路线,企图绕道魏国折回楚国,可是厄运连连的他仍然倒霉了,他被秦国追兵逮住了,又一次被押回咸阳城。悲愤与羞愧交加的楚怀王终于病倒了。
第二年(公元前296年,秦昭王十一年,楚顷襄王三年),楚怀王病死在秦国,作为一位大国君主,他客死异乡,在令人怜悯的同时,不得不说这样的悲惨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呢。楚怀王死后,秦昭王把他的遗体送回楚国,楚国百姓都十分同情怀王的遭遇,同时对秦国的背信弃义十分愤怒。至此,楚国宣布与秦国彻底绝交,他们总算看清了秦国的豺狼本性,只是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
大史学家司马迁后来评论说:“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及子兰,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此不知人之祸也。”
楚怀王的悲剧源于他自身的性格,做事优柔寡断,缺乏魄力与果敢精神,有忠臣屈原、谋士陈轸而不能用,内不能强国,外交上更上糊里糊涂,三番数次被秦人愚弄,智力不及常人,让这么一个人来统治一个大国,既是国家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楚怀王死后,楚南公说了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这成了一句预言,可是在当时,也仅仅只能看作楚国人自我激励的安慰话罢了。
在楚怀王逃亡之时,东方强国齐国纠集魏、韩两国,在著名公子孟尝君的率领下,发动对秦国进攻,把齐、秦两国的对抗推向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