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31 14: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传到英国,格伦维尔内阁嗤之以鼻:没有代表就不纳税,这是什么理由?凡是帝国公民,都要交税,这是公民起码的义务。再说,对代表权不能狭隘的理解嘛,议会里的每个议员,并非只代表选他的那群选民,而是整个帝国全体人民的代表,因此,所有国民都在议会得到“实质性的代表”。 英国许多地方,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在议会也没有代表,难道他们就不用缴税?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格伦维尔政府决定加税,以弥补《食糖法》的税收缺口。这次,他们选择了印花税,这个税种已在英国本土实行多年,现在向殖民地推广,殖民地应该没有理由反对;再则,这个税覆盖面广,大家一视同仁;同时,这个税很轻,大家都承受得起。
基于这些考虑,格伦维尔政府颁布了《印花税法》。
塞缪尔闻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机会又来了。他知道,上次《食糖法》只是开了个头,点着了火。现在,要借助《印花税法》这起东风,把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
要实现心中理想,就必须把民怨搞大,把声势搞大。越大,越能为争取独立创造条件。
格伦维尔千考虑、万考虑,就是没料到遥远的北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还有个名叫塞缪尔的人,用心险恶,借抗税鼓动民愤,暗暗把民意向叛乱方向引导。
塞缪尔冷静地观察形势,判断《印花税法》刚颁布时,是顺风扇火的最佳时机。于是他迅即发表了一个反对加税的宣言,痛斥英国侵犯殖民地人民权利的罪恶行径,重申“无代表,不纳税”的严正立场,大义凛然地宣布,绝不屈服于英国的暴政。
这个宣言,进一步挑动了人们的神经,增旺了群众的怒火。马萨诸塞一下子就有三十七个城镇通过了这个宣言,不久北美六百多个城镇通过了该宣言。
殖民地从各个角度批驳了“实质性代表权”的理论,申明英国议员不可能能够代表北美居民的利益:
“他(指下院议员)了解我们,我们了解他吗?不。我们能对他的行为加以限制吗?不。他有保护我们自由和财产的义务和兴趣吗?不。他熟悉我们的情况和需要吗?不。那么我们还能期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呢?除了增税,什么也不会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