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3 1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接班人,让林则徐宽慰不少,但现实的困境,又逼得他不得不继续挣扎着去为国家赴汤滔火。
在咸丰发出谕旨,请林则徐出山时,他已经卧床不起,因此前两次谕旨都被辞掉了。
1850年11月1日,咸丰再发谕旨,这使林则徐对年轻皇帝心急如焚的心情和南方形势之紧张有了更深体会,遂不顾家人劝阻,躺在特制的卧轿里,接旨起行。
可他实在太虚弱了,未等到达广西,在路上就坚持不住了。弥留之际,林则徐用尽全身力气,三次大呼:“星斗南……”
后世学者对林则徐的这句遗言有多种解读,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这与星象有关。
那一代很多士大夫对玄之又玄的古老学问都有兴趣和研究,并试图以此来占卜国运。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在致友人的信件中,就透露他曾多次在野外观察天象,观察的结果使他忧心忡忡,因为他当时看到闽粤方向的星空中,“先有白气,继有赤星”。
在东方的星象学中,白气是所谓兵气,也是杀气。赤星则标志着流血、死亡甚至是战败,而且此星出现,战事通常会持续很多年。
林则徐就此推断,尽管鸦片战争已经告一段落,但沿海仍危机重重,另一场战争可能随时爆发。
在前往广西的路途中,林则徐早早晚晚躺在卧轿里,会有更多时间用于仰观。据记载,他是在黎明之前去世的,这个时候他可能正好看到了天空中星象发生的异常变化。
林则徐所说的“星斗南”应该是指星宿中的南斗星。在古代典籍中,与南斗星对应的是“百越”,广西正在“百越”之内。
南斗星异常,说明包括广西在内的百越之地可能出现一场罕见的大乱,林则徐由此惊骇不已,可对这一切,他已经无能无力了。
还有人研究认为,林则徐真正忧虑的不是南方,而是北方,具体来说就是他念念不忘的俄罗斯。
联系林则徐生前的一些言论,他对国家之患有轻重缓急的区分,即内乱患在一时,洋务患在后世,洋务之中,北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又要超过西方列国。
林则徐曾预言海疆会再度发生战争,现在广西又现大乱迹象,国家力量有限,必然难以再顾及西北边防,也就相应给俄罗斯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临终这一刻,林则徐的焦虑和忧闷可想而知。
林则徐的死讯一时震动朝野,正期盼他能平乱成功,给自己送来捷报的咸丰也痛心不已,在他为林则徐亲手御制的挽联中,有“六千里出师未捷,空教泪洒英雄”的句子,悲叹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外传林则徐死于中毒而亡,甚至有人说“星斗南”乃福建话“新豆栏”的谐音,而新豆栏是通往广州英国商馆的一个必经区域,以此引证林则徐其实是中了洋人的招。
大概正是听到了这个传闻,咸丰曾专命御医审看林则徐的临终药方,最后确认医生用药正确无误。林则徐出发时体质本来就很虚弱,路上又着凉感冒,导致吐泻不止,他的死亡并非出于什么仇家报复或洋人陷害。
(1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