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守阳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3: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华黎南征之黄陵岗之役
  这次收服武仙,史天倪敏感的发现了木华黎的变化,不失时机的进言说:"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说木华黎有政治家的素质是一点不为过的,,虽然没文化,没受过教育,但是别人的话一听就明白,就如同刘邦,当年张良说什么别人都很难理解,但是刘邦一听就明白,并且拍板执行.谁要是摊上这样的老板就赶紧死心塌地的跟了吧.木华黎大加赞赏,连声称:"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玩霸道,大家只是表面上害怕你的淫威,实际心里是不服的,要想得人心得玩王道.虽然你不一定真心爱民,但至少表面上让人民觉得你是爱他们的.于是木华黎下令禁止蒙古军抄掠,把已经抓来的男男女女都送回家,严肃军纪,安抚百姓,此举可谓大得人心,木华黎的这种政治理念可以说是早于成吉思汗的.这算是木华黎下的禁杀令,也早于成吉思汗的很多年.

  这种做法有没有效果呢?可以说效果立竿见影.河北很多州郡纷纷归附,这种归附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山东严实的归附,他带过来的兵马达三十多万,当然这种所谓的三十万,您别太当真,估计和逃难的难民差不多。木华黎深为这种王道做法震撼,原来软征服比硬征服的力量更强大.

  严实是山东长清人,和武仙,张柔的经历差不多,不过他起事没多久,就被金朝启用招安了,由于他精明强干,在清剿红袄军时候很得力,先被升为长清公安局长,后又被提拔为长清县县长.但是受不了金国这种腐败官僚气.转而投靠了宋,宋朝倒是大方干脆太行以东都归你节制。还有很多名号,但都是虚的,到底能不能受你节制,还是靠你自己去争取。

  我们前面介绍过这些土豪武装和宋政府之间的矛盾,严实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没等怎么样呢朝廷已经开始打算如何制约你了。想想自己一手创立的产业,然后你想做强做大,找了棵大树想乘凉,没想到,凉没乘着,自己的产业都有可能被别人吞并,换成你,你会是什么心情。正在纠结,木华黎开始向各处伸出了橄榄枝,得,这地方混的不开心,人挪活,树挪死,在挪挪位置。

  严实,李全这种心态,和正常的官僚系统中的将领不一样。那个体制内的,你的所有拥有的东西都属于别人给你的,他们这个是自己一手创建的,心态肯定不一样。他投靠木华黎对于他个人的发展确实是有好处,你刚创业,木华黎他们也刚创业,这时候的机会最多,限制反而最少。因为制度都在摸索中,这时候以创业为中心,其他的没想好,也没空想。严实果然得到一块独立发展的空间。

  严实投降木华黎以后,协助木华黎连夺曹,濮,单,三州,木华黎如虎添翼,刚刚连战连捷,不小心在黄陵岗附近碰到了一支金军部队,人数达二十万之众,这纯属于误打误撞,这支金军也很感意外,他们不是来抵御蒙军的,是来缴平红袄军,就这样两支不是奔着对方来的部队不期而遇了.

  金军并没有退缩或者感觉到害怕,他们采取了主动出击,这些金军的骄傲感还在,精神可嘉,头一拨派出两万部队,想给木华黎这个疲惫之师来个奇袭,木华黎之派出了一支500人的骑兵部队.悲剧发生了,一支500人的部队击败了两万人的部队,金军仅存的骄傲感被彻底打灭.

  这种两军正面对决,野战争锋,是蒙古人最喜欢的, 最讨厌的就是攻城战,好不容易遭遇到了,木华黎怎肯放过,召集各路人马进逼黄陵岗.黄陵岗在今山东曹县西南,距离开封不远,两军就这样在黄河岸边拉开阵势,金军虽然刚经历过一场失败,视乎战斗意志还很坚强,打算背水一战,这种战法历代不少采用的,最著名的就是项羽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极少的兵力打败了秦军的几十万,一战成名,这一战以后确立了项羽,霸王的地位.各路诸侯在见他都是跪着,都不敢抬眼正视他.

  不过战场是没有规律可言的,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导致整个局势翻天覆地的变化.木华黎查看了一下双方形势后说:"此不可以用长兵,当以短兵取胜."下令所有将士下马,自己也下马督战,先向金军齐放弓箭,之后全线进攻.这种战法在几个世纪以后的拿破仑经常采用,先用炮兵一顿轰炸,然后步兵冲锋,明朝的朱棣也很善于这种战法.可能是黄河的滩涂不适合骑兵作战.这下蒙古军弃马都成了步兵,和金军短兵相接.不知道是蒙军 猛的改变了战法,金军不适应还是怎的,本想背水一战,结果成了自己的绝地.前面是如狼似虎的蒙古大军,后面是滔滔黄河,金军被杀得人仰马翻,纷纷逃入黄河,一时死伤无数.黄陵岗一战,木华黎完胜.

  蒙古军乘胜进逼楚丘,楚丘城小而坚固,四面环水.易守难攻.木华黎命人用草木填满城堑.严实在这次攻城战中表现的最英勇,率领自己的部队最先登城.楚丘一失.东平府可就尽收眼底.,东平府的战略位置可就重要了.是山东的门户,北翊燕赵,南控江淮,黄河运河经纬其间, 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地理位置相当于平阳对于河南,山西的重要.

  金南渡以后就是想凭借黄河之险,而西面以潼关为重,东面就以东平为藩篱.金军山东的主力也驻扎在这里.此时驻守东平的是金东平知府蒙古纲,此人极有头脑和能力,他改变了以前历任的战略,专注一个守字.这个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无疑是上选.但东平府地处平原,如何守?

  虽然这地方没有险山峡谷,但是前面说了,黄河,运河经纬其间,水多啊,并且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地方就在它附近,那就是水泊梁山.其间沟壑纵横,蒙古纲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水来防御,光靠天然形成的是不够的,要人工挖壕.其中恩州武城县的艾家凹水泺,清河县涧口河泺,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在原来有沟渠的地方加深加固.东平府不但有防御黄河的任务,还有缴平周边叛军的义务,所以蒙古纲广招人马,积蓄粮草.所有的这些苦心没有白费,这么做是非常有效的,木华黎征战几十年,这下该碰到硬钉子了,恐怕也是他在蒙古建国后首次的遭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3: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华黎南征之东平府
  果然蒙古大军在东平府碰了硬钉子,木华黎首先派吾也儿攻东平,久攻不下,木华黎大怒,我们蒙古大军打个城池什么时候这么费劲了?你小子吾也儿过两天好日子就开始贪生怕死了?我今天马上让你死,我斩了你.史天祥马上出来为吾也儿求情.并且愿意替吾也儿攻城.木华黎大喜,瞪了一眼吾也儿,心里话你看看人家.木华黎赐给史天祥一件皮甲,还把自己身上的盔甲脱下来披在史天祥身上,为他壮行.

  史天祥披甲上阵,但是打了很久依然没有效果 ,蒙古纲就是抓准一个字就是守,死扛坚守,加上蒙古纲的准备和部署很充分合理,这种情况一时难倒了蒙古人.木华黎一看这不是奴不努力的问题,是真攻不下来.蒙古纲还是有一套的.就这么东平府一直坚守着,木华黎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这次攻城战是个转折点,木华黎的艰难时期到来了.金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熟悉了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就是来个凭借坚城固守.

  而木华黎由于思想的转变,也没有采用利用本地人做先头部队攻城的办法,在蒙古西征和,蒙古前期攻金的时候是经常采用的,我抓本地人攻城,让你们自己亲戚家族的人自相残杀,看你们能坚持多久.如果采取这个办法,当地百姓可就遭了秧了.

  这么僵持下去是蒙古人最反感的,要打就打,要和就和,就这么僵持着 难受啊.木华黎心想得了,我可不在这耗着了,让严实率军接着僵持,我先回蒙古老家,这个倒不是木华黎认怂了,他心里很清楚,拿下东平是早晚的事,只是时间问题,自己没必要在这守着.临走任命严实掌管山东西路 ,全权负责围攻东平府.留下梭鲁忽秃率三千蒙古军协助严实.并且告诉他;你就这么围着,断了他们的粮草,他们就坚持不了多久了,必然弃城而走,你就趁机占了,然后安抚当地百姓,别对周围的郡县别为难.这听着不像一个蒙古将领说的话啊,没错,这就是木华黎.

  木华黎是1221年北反的,在5月份到了野狐岭,八月份回到了蒙古老营.他刚走没多久发生了一件事,金国的东莒公(九公之一)燕宁战死.咋回事呢?燕宁也和武仙,张柔等经历差不多,起事做大后,被金朝招安,封为九公之一,他的根据地是天胜寨,和东平府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照应,互相牵制,如此布防,再加上蒙古纲的水网坚城,蒙古人根本施展不开.

  燕宁也不知道是去东平府干么,可能是开个战中讨论会议之类的,回来的路上碰巧撞上了蒙古军队.战斗中不幸遇难了,燕宁一死,天胜寨树倒猢狲散,大家散伙了.现在只剩下东平府,顿感势单力孤.但是蒙古纲还是在坚守,严实呢,也不急着攻,就是死围,趁机切断了东平府的 粮道.

  就是这样蒙古纲还是坚守到1222年4月,终于粮尽.没有粮草怎么维继,只能给朝廷打报告,这是继续坚守还是移军河南?朝廷受到报告后马上召开殿前会议,这东平府到底是守着还是放弃.这是个难题,朝廷又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最后呢还是得宣宗拍板,争论半天等于白争论,当老板的就是这个时候难啊,属下乱遭的提了一大堆建议,各种意见都有,最后看你老板咋取舍.要是让蒙古纲接着坚守,那朝廷必须保证粮草供应,可这情况了,咋供应?还是采取比较容易操作的吧,放弃东平.不过这样整个山东就会失去支撑点,将全部失陷.

  蒙古纲街道命令后采取焦土政策,能毁的全都毁了,不给敌人留下一针一线.1222年5月,蒙古纲放弃东平,和监军王廷玉率领五千军队出东平逃向河南邳州.

  你可以逃,可人家围城的可不是白围的,围城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主要是严实的部队负责,现在追击围剿,可是蒙古人最喜欢的,梭鲁忽秃立马率队追击.逃亡中的军队哪里还有战斗力,马上被冲散,蒙古纲身边只剩下几百人,这一路那叫一个狼狈,还好总算让他活着逃到了邳州,在邳州他又重新召集人马准备防御.

  严实则顺利的进入东平,他按木华黎交代的,安抚百姓,建立行省.大伙肯定以为这下严实可捞着了,这整个山东不就是他的了么.那各位可小看木华黎了.木华黎早有安排,咋回事呢?记得当初咱们说李全不?李全他哥和一个叫石硅的因为盐场闹得不可开交.,李全又不主持公道,本来人家石硅跟着金朝混的风生水起,是李全劝着人家投靠南宋,投了以后本来也可以,可李全的哥哥看着石硅的盐场眼红非得要跟人家分股份,这南宋的官场官僚主义严重,和稀泥可以,解决他们北军之间的矛盾,那也是和稀泥,石硅是看透了,跟着你们李全,宋朝混,别说盐场保不住,赶明我这点家底都得让你们吞了,惹不起,咱走吧.

  他直接投靠蒙古人来了,可是此时木华黎已经北反,石硅就一路撵,在野狐岭总算撵上了木华黎.木华黎非常感动;你这跋涉数千里,投奔我,真是忠义之人,不赐你高官厚禄,都说不过去啊.赐予石硅济,兖,单,三州都总管.跟谁千户萨里台回山东.临走吩咐萨里台;如东平破,让严实,石硅分成南北守之.这是什么?这就是政治家,政治这东西只讲理性,不能感情用事.这严实表现一直很出色,投靠木华黎以后,可以说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屡立战功,但是作为领导你不能头脑发热,说严实这么忠心,又这么能干,得了,山东拿下后都归了你了.这不行,这等于给自己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木华黎让石硅去和严实分而治之,就是防止一方做大.况且你要是把山东全部交个严实,过后你怎么赏赐他?你给容易,在想收回可就难了.

  这东平破了,萨里台按照木华黎的安排,以东平为界,以南石硅负责,以北严实负责.不过治所不能在一起了,石硅转移到曹州.这石硅算是捡了个便宜,视乎老天看不过眼,两个月后,在曹州就是今天的菏泽,与金军交战的时候被俘,这次很有操守,坚决不投降,被杀.

  严实是个比较有福之人,史书记载此人略有文化,人很豪放,但是对生产生活之类的不太在行,喜结交朋友,为朋友出生入死,进监狱是常事.这些履历可以看出这人要是在当今社会那就是个混黑社会的,你看看平时也不务正业,不务农,不经商的,就爱和朋友们鬼混,打个架斗个殴,时不时的就进了班房,,这不是混黑社会的是什么.其实你发现这个时期起来的豪杰差不多都是这种人,和平时期,他们就是混混,但是乱世这些人就很可能就成为一代枭雄,甚至英雄,别忘了刘邦就是个流氓.

  在最后一次进班房,被一帮铁哥们救了出来,本来应该是个通缉越狱犯,没想到赶上了蒙古入侵这个乱世,这可为这些混社会的人提供了大好舞台,他摇身一变,由通缉犯,变成了一方土霸王,并在蒙古,宋,金之间混的如鱼得水,感觉极其敏锐,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去,可以说是在三方摇摆中最活跃的,可能素质比较好,没摇摆晕了.

  这么看视乎此人操守不咋地,但是乱世么,你还总幼稚的抱着什么大义之类的,估计早就被人灭了,生存下去,才是最大本事,他不但生存下去,而且越做越大,在和蒙古人征金的过程中对减少蒙古人的杀戮起了不少作用,而且对自己部众要求也极为严格.自己地区稳定以后在东平,还兴办东平府学,很多士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聘请元好问等人为师,出了不少人才.到了窝阔台时代,山东一半地盘都是他的,他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等很是给力.最后混到汉地七大万户之一.乱世出英雄啊,如果不是这个乱世,他肯定就是个街市小混混.没嘴哪次群殴被砍死,要么进监狱,现在混到了万户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华黎征陕之长驱直入
  木华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蒙古呢?不是很清楚,有可能是出征几年了,战况进展的也算顺利,自从征辽东开始一直没得停息,现在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山东已经是囊中之物,下一步该怎么走,是该整理一下思路,思考思考.

  此时的蒙古,可以说已经倾巢出动,猛人,干将都随着成吉思汗出征了,包括几个王子,只留下成吉思汗的弟弟,贴木格,贴木格基本也都在自己的封地靠近东北一带,算是象征性的镇守,毕竟家里得有一个镇得住的人物,不然老窝有事,很麻烦,成吉思汗没法全心全意征战,而实际行政管理是由成吉思汗的三女儿阿拉罕主持,史称监国公主,这位公主继承了父亲的政治能力,极其精明强干,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条.

  木华黎回来后对这位监国公主极为尊重,并没有摆自己长辈的资格,也没有炫耀自己的功劳,这位公主应该是木华黎看着长大的,但是木华黎谨守自己的本分,无论大事小情都跟公主商量好了以后,才做决定,所以说成吉思汗那么看重木华黎不是没有道理的,此人的能力和为人,不但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极高,就是汉人中也很有影响力,在明朝把蒙古人赶回草原的时候,对木华黎的后人是很看重的,极力劝降,并且对他们很优待,就是因为他们是木华黎的后代.

  不出所料山东果然平定,金国只剩下黄河以南到淮河的狭长地带,以及陕西.那么下一步该先打哪里,怎么打呢?最后木华黎采取了蚕食政策,他认为,河东,河北,山东已经征服,下一步拿下陕西,那么金朝只剩下黄河以南的狭长地区,那样征服金国的大业就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了.接下来在全力进攻河南,彻底消灭金国.

  本山人感觉,这是木华黎的战略失误.首先蚕食政策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已经征服地区已经非常牢固,并且能够和你一条心,众志成城的跟你对抗金朝,那么这个蚕食政策一点问题没有,而且也算是最稳妥的.比如解放军和国军的解放战争,基本也算是蚕食,区别就在于,解放军有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有自己的价值观,用这个聚拢人心.而木华黎有什么?山东靠严实和石硅镇守,河北靠史天倪,武仙镇守,河东本来有兴攸哥驻守,但是木华黎北反以后,特别是这次决定先打陕西,就把河东的主要兵力抽调回来,又没有扶植地方势力.这些都是莫大的隐患.

  其次陕西这地方一直被中原王朝选为帝都所在,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里周边地势险要,中心又有八百里秦川,可以供给物质.可以说是易守难攻.打不好打,围又围不死.相比进攻河南也不见得容易.本山人觉得,应该直接打河南,直取汴京,擒贼先擒王么,斩草不除根春风吹有生啊.你留着金朝廷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多人还是有想法的,金国还是有号召力的,被征服地区还是有退路和选择的.

  还有进攻陕西,后面没有牢靠的根据地,背靠西夏这个不稳定的伙伴,大军直接进入陕西,无疑是一个挺大的冒险,还不如背靠河北山东,直接进攻河南,同时也切断了河东与河南的联系,陕西孤悬在外,只能自保,造成的麻烦要比河南小得多.

  但分析来看,木华黎肯定有木华黎的想法,他兵力有限,只有两万多蒙古精锐,其他都是契丹和汉军杂牌.而金国在组织起二十万精锐还是不成问题,这样两军的实力对比,让木华黎不得不犹豫,还是采取了先打陕西.

  1221年八月,木华黎召集各路大军在青冢准备出发,阿拉罕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九月穿过鄂尔多斯来到了西夏境内.这西夏可就紧张了,说是打金国,别搂草打兔子顺便把我收拾了.赶忙派塔海去迎接款待,并命塔哥甘普率五万大军协助木华黎攻金.

  十月木华黎大军由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经太和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沿黄河而下,首先进攻金国的葭(jia)州(今陕西佳县境内)金国葭州守将王公佐不战而逃,木华黎首战告捷,开局不错.正当木华黎要乘胜接着挺近的时候,石天应站出来说;葭州这地方是金夏交界,人又勇武好斗,仓库充盈,东又有大河,这地方适合建根据地,如果我们不在这建个根据地,大军长驱直入,西夏人又不是那么靠得住,金人重新夺回葭州,那样大军就被关在陕西,前后失去呼应和依靠.这太危险了.

  石天应这话说的太及时太正确了,木华黎身边的汉人人才不断的涌现.木华黎可能是没想到这点,但是他能及时正确的听取身边人的意见.也同时鼓励启发了身边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木华黎听了他的建议感觉很好,那就给你留下五千精兵,为陕西河东路行台兵马都元帅,全权负责经营葭州这块根据地,保护蒙军后路.

  石天应是很有战略眼光和具体施政能力的,他接受葭州以后,并没有只是加强葭州防御,他的视野要更开阔,他是多造船,然后在黄河上修建浮桥,这样的目的是要把陕西和河东连为一体,这样 河东就可以变为征陕的大后方.但是以当时条件在黄河上建浮桥,工程难度太大,部下有很多微词.石天应说;有沮吾事者,断其舌.此人不但有眼光,有能力,还很铁腕 .在他的坚持下,浮桥终于完成.

  这葭州守将王公佐,逃走以后,并没有走远,而是躲在葭州北面的石子山,召集余部打算看时机在夺回葭州,他原以为蒙古人呆不多久就会走,但是眼看着石天应在大力经营葭州,还在黄河上架桥,这是要长期占有的节奏啊,等不起,还是另作被的打算吧.石天应镇守葭州,让木华黎吃了颗定心丸,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长驱直入了,有根没根的心情绝对不会一样的.

  木华黎顺利的拿下了绥德,在绥德,西夏协助军队也赶了过来,主将是述仆,述仆见到木华黎后询问见面的礼仪.木华黎说;你见你们夏国主什么礼仪,见我就什么礼仪呗.这个说过分,按西夏人看来挺过分,他们受过200来年的儒家熏陶,很重视国家尊严,国体,礼仪之类的,按木华黎来说他觉得不过分,我被成吉思汗封为国王,你们西夏是我们的臣属,最起码我和你们国王是平级的.个人的原则不同矛盾也就是这么悄然产生的,但述仆回答的很巧妙;未受主命,不敢拜.既保住了西夏人的尊严,又不算卷了木华黎的面子.

  蒙古大军连续有攻取了五六个州府,很顺利,接着可就进逼延安府,此时镇守延安府的是完颜合达.蒙古军队的先头部队是西夏军队.打蒙古人金国是没什么底气的,不过打西夏军队,那都是在熟悉不过的了,老相识了,按理说西夏军队还是很强悍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见着金军那是一点不给力,从来都是胜少百多.完颜合达一看西夏军来了?这个可以打啊,说;趁蒙古军未到,先破西夏军,以后这仗就好打了.于是夜袭西夏军营.整整的打了西夏军一个措手不及.四散奔逃.金军急追四十里,掉进悬崖深谷的西夏军不计其数,此战西夏军损失惨重.你想想黄土高原,都是深谷沟壑,黑天下火的,后面再有人追杀.

  这次战役虽然不是和蒙古人,但是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胜利,自从迁都以后,金国太需要胜利的消息来鼓舞士气了,和蒙古屡战屡被,和南宋也捞不着好处,金宣宗听到捷报后大喜,重奖全军,并通令全国表彰完颜合达的功绩,从此完颜合达名闻金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3: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华黎征陕之东西失据
  木华黎听说西夏军大败,亲帅大军来围延安,完颜合达听说后,没有惊慌,经过上次的胜利,自己底气足了很多,打仗这玩应也没有那么难么,打算出兵三万和蒙古大军对阵,木华黎从来都是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藐视敌人的.不掉以轻心,先派蒙古不花去侦查一下.要不说人呢应该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啥事你高兴过头了很可能祸事临头.别高兴过了头.

  蒙古不花去侦察了一下.回来报告说;我看他们看我们兵少,很轻敌,我们明天不如徉败,然后用伏兵取胜.看见没?要抛弃蒙古人野蛮的印象,贼着呢.木华黎半夜把马蹄子绑上草,嘴上衔,悄默声的,来到距延安15,6里处的两谷之间.第二天蒙古不花率军去迎战完颜合达.蒙古军队本来就不多,主力又都搞埋伏去了.蒙古不花带来的能有多少,完颜合达看过之后心里更有底了,果然开战没多久,蒙古军队扛不住了.一路败下阵来,败的很像模像样,什么盔甲,战旗的扔了一路,完颜合达果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来了个趁胜追击,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啊,历史就是个坑,总是在重复上演,为啥不吸取前人的教训呢?当事者迷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完颜合达就这样被引进了敌人的埋伏圈.木华黎感觉时机差不多,令旗一挥,万箭齐发.想想,两万来人站在沟谷两边高处,像谷底的几万人马万箭齐发,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很惨烈,可谓人仰马翻,接着大军往下一冲,金军立马土崩瓦解.完颜合达一路狂奔,逃回了延安府,这一仗彻底把他打醒了,从冒进主义直接打成了保守主义,他忽然明白了,对付蒙古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守,而且要全力以赴的守好.他从此刻起,无论外面发生什么就是抱定一点坚壁不出.

  延安府经过历代经营,城池非常坚固,再加上完颜合达这么个精明强干的人镇守.木华黎攻了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不得不改变策略,清剿周边,孤立延安府.打算围死困死延安,不过这种办法需要时间,动则几个月甚至几年.可木华黎的目标是整个陕西.木华黎先将洛川,鄜(fu)州(今陕西富县),坊州(今黄陵)攻下.金国的完颜六斤.石烈鹤寿,蒲察娄室战死.名将张铁枪被俘,本来木华黎很欣赏张铁枪的勇猛,有想收服他的意思,开玩笑说他为啥不早降啊,张铁枪是个武人,很耿直,以为木华黎取笑他,厉声大吼说;我受金朝厚恩二十年,今事已至此,有死而已.木华黎大笑,感觉这个人挺可爱,也喜欢他的忠义.本想上前亲自为他松绑,可是他手下那些蒙古将领可没有他的胸襟,哪里受得了一个败军之将在这里撒野,发狂,手起刀落给杀了.

  虽然周边都被拿下,但是延安府仍然屹立不动,就算他们在周边怎么闹腾的如火如荼,完颜合达就是来个我自心静,爱咋咋的.就是不救援.就在木华黎被延安府绊住的时候,河东可就出事了.我们前面说过,河北有史天倪,武仙,山东有严实,石硅.但是河东却是空虚的,既没有蒙古大军驻守,也没有扶植地方势力.金国趁这个时机,派完颜轩率军直插入河东,并且顺利的拿下了隰(xi)州.木华黎听说后,马上率军从丹川(今宜川)渡过黄河杀回了河东,重新夺回了隰州活捉了完颜轩,然后进攻代州.虽然又顺利的补救了河东的危局,但是完全打破了木华黎的战略.本想一门心思的征陕西,现在要在河东和陕西之间疲于奔命.

  在这种形势下,1222年秋天,木华黎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由蒙古不花率领,回陕西,主要目的是牵制陕西金军,自己率主力平定河东,在河东木华黎一路攻城拔寨,还算顺利.但是别忘了,前两年已经打过的地方,这等于重新在打.一路打过来,打到了青龙堡,青龙堡这地方有点来头,因为这里驻守的是金国封的九公之一,平阳公,胡天作的老窝.

  木华黎这属于重返工,费二遍事,这活干的不利索了.这胡天作虽然在九公之中实力不大,名气也不响,但毕竟天高皇帝远,早在1219年的时候他就夺回了平阳,但当时,木华黎的兵力有限,不可能战线拉的太长,不能平铺似的占领山西,况且胡天作不是正规军,山东那边又急着收服武仙,也就没拿他当回事.胡天作在平阳地区已经坚守四年,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可是金国要在河东在重新有所作为,这动静太大,木华黎可不能不管了.

  木华黎大举进攻青龙堡,这胡天作哪里扛得住,赶忙求援,金国派古里甲石伦率领张开,郭开振的义军前来支援,可快到青龙堡了 却迟疑不前,估计都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这些是义军,不是金国的正规军.可以看出金国在黄河以北,已经没啥自己的部队了.

  胡天作勉强顶住蒙古人的进攻,但是他手下不一定非得跟着你玩命啊,要不说出师要有名呢,这个不是口号,真正打仗时候,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这个非常重要.副将蒲察定住,和监军王和先定不住了,我这玩命犯得上么?守住了又如何?投降了又如何?打败了可就惨了.哥俩一合计,发动了兵变,绑了胡天作,向木华黎投降,胡天作一看这不降也得降了.木华黎也没有亏待他,还是给了他高官厚禄,然后让他率军招抚怀,孟等州,但这胡天作到了济源就想脚底抹油.不过木华黎可不是吃素的,早派自己弟弟带孙暗中监视他.结果胡天作被抓了个正着.蒙古人最恨人家反复无常,这种人再有能力也鄙视,带孙毫不犹豫的杀了他.

  攻取平阳以后木华黎又接连攻取绛州,荣州的胡瓶堡,吉州的牛心寨,看看这些不是堡就是寨的,证明当地武装和金国势力已经抛开中心城市,转向农村.然后大军来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在这个时候河中府的战略位置就很重要了,因为这里是黄河的转弯处,控制着黄河的北岸和东岸,是山陕的必经之地.如果河中府在金国手里,木华黎是根本没法安心打陕西的.

  此时镇守河中府的是金国守将侯小叔,此人是从社会底层出身,原来就是黄河渡口的一个水手,后来参加金军,一步步被提拔,现在官至河中主帅.这人是一步一步从底层干起来的,所以对金国有感情,有归属感,一个国家要想得人心,让人民对这个国家有归属感,能让人参与很重要,上下流通渠道要通畅,否则贵族,当官的永远是你们那些人的事,什么事都是你们来决定,怎么让人民有归属感和感情呢.

  河中府其他人大有投降的意图,可侯小叔说;你们看看我,一个划船渡舟的人,今天我做到这个位置,怎么能投降呢?那意思是说,你看看我一个穷水手,但是只要我努力,金国就让我当上了河中主帅,跟着这样的老板,我们怎么能投降呢,上哪在找这么好的老板去啊.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虽然侯小叔意志很坚决,也抵不住木华黎的狡猾.木华黎得到情报说,有金国枢密院的官员,要来河中府开战前会议.

  木华黎就做好埋伏,就在侯小叔开城迎接上级的时候,埋伏的军队趁机杀出,蜂拥而入河中府,河中府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失守了.侯小叔没办法逃进了中条山.夺取河中府以后河东地区基本都平定了.但是河东不能在这么空虚着了,特别是河中府战略位置这么重要的地方,必须得有一个得力人物镇守.

  谁呢?这个人选让木华黎头疼了.一天,石天应从葭州来河中府参谒木华黎,木华黎听说石天应要来,眼前一亮,正愁没有招,天上掉下粘豆包啊,镇守河中,石天应最合适不过了,有眼光,有头脑,有能力,交给他最放心.木华黎亲自去汾河岸边接石天应.俩人见面以后,木华黎望着静静流淌的汾河,忽然转身对石天应说;河中乃河东要害,我择守者,非君莫属啊.并把自己的详细思路和计划跟石天应做了个交代,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石天应决不会含糊的,士为知己者死么.那么石天应能否守住河东之地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华黎征陕之东西失据二
  石天应接受命令后急冲冲的赶回葭州,赶紧召开连排以上的干部会议,斗志满满的跟大伙说;以前是我连累大家留屯在这里啊,现在河东已经平定,那地方可不比这,那是川广野平,适合驻军,咱们在那里可以牵制关陕,大家以为如何.

  他本以为大伙听到这个好消息会很激动的,因为驻守在陕北这地方,真不算啥好地方,没想到,大伙可心里自己有数,马上就有几个将领直接站出反对,原因很简单,去年冬天,蒙古大军扫荡陕北,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你却主动请缨驻守葭州.将自己窝在葭州,失去了一个建功的机会,现在又是战争的紧要关头,石天应却又临危受命,驻守河中府,那地方是蒙金的风口浪尖,这活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大家都怪他为啥总找这种最倒霉的事干呢?

  其中一个将领苦口婆心的劝石天应;河中这地方虽然有用武之地,但南有潼关,西有京兆,都是金国重兵驻屯的地方,况且河中刚刚收复,民心不符,很难预料这地方会发生什么事,到时候你会后悔的.这些将领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大伙参军打仗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么,可你总是找这些倒霉地方驻守,大伙根本就没了这个机会,在一个要是在大后方驻守也行,最起码安全啊,可这河中府,是个风口浪尖的地方,属于担着后勤兵的名头,干着先锋部队干的活.

  你守好了应该应分的,不会有前方部队的嘉奖,你干不好,不是被敌人干掉也得被自己人杀了.因为你失职了么.石天应没想到大伙的应激反应这么大,这也是长久以来积攒下的矛盾了.石天应不得不来一次励志演讲,否则大伙的怨气难以平息;现在陕北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国家最危急的地方是河南,正因为河中是紧靠关陕,所以才重要么,不然要我们去驻守干么.我们利用河中这地方建立漕运,做好后勤保障,那攻破陕西指日可待,那样就可以全力进攻河南,到那时候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多了去了,我是不行了六十多岁了,你们的大好机会还在后面,况且这国家有危难,你也不干他也不干,男儿就当战死沙场报效国家么.

  这一顿又是激励又是大义,又是诱导的演讲虽然很牵强,但是他一直是铁腕治理,大伙只能跟着,不过也都抱屈,你是得到木华黎的赏识了,你所做的,木华黎也会感激,可我们的利益怎么保障?石天应坚决的带领部队离开葭州开往河中,这叫什么?这叫以大局为重,只有木华黎知道石天应所做的有多么重要.

  木华黎让石天应全权负责河中事物,并委托他在黄河上搭建浮桥,把陕西,河东连为一体.浮桥建好后,木华黎在没有后顾之忧,率军度过黄河,兵临陕西拔同州,攻蒲城,直逼长安.那么石天应守得住河中府么?咱先按下不表,花开两朵,咱先说说木华黎打陕西.

  之前蒙古不花,就在陕西征战,但是一点进展没有,这也不能够怪蒙古不花,本来他的任务就是牵制陕西,木华黎好一心打河东,这下木华黎重新杀回陕西,两军合拢士气大振,顺利的拿下了同州,蒲城,可是到了长安城下可就碰到了老对手,完颜合达.这时候他已经升为京兆行省.这个事情就简单多了,延安多大个城市,他完颜合达守得住,这长安城,那可是多朝古都,历代经营,城大而坚,人口众多,物质丰富.光守军达二十万之众.

  木华黎攻了一段,没啥效果,他也看出来了这长安城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拿下的,不如来个柿子挑软的捏,把陕西其他地方都拿下,就剩你一个长安,看你能守多久.于是留下六千军队和完颜合达相持,在派三千人,扼守潼关,切断金国对陕西的支援.这么看,北有西夏,河东已经是自己的地盘,只要封住潼关,这陕西金军就等于瓮中之鳖,我这就属于关门打狗.

  木华黎安排好一切后大军向西挺进,直逼凤翔.凤翔就是今天陕西凤翔县,听这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不过提起它东面的岐山,南面的陈仓,大伙就应该比较熟悉了,岐山周的发祥地,后周平王迁都洛阳把岐山以西赐给秦,这里又是秦的发祥地.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年汉王刘邦听了韩信的建议就是从这里走出汉中,开始和项羽争霸天下的.现在凤翔更是陕西的历史文化名城,当地的西凤酒可能知名度最高.

  木华黎本打算先放一放长安这块硬骨头,挑陕西其他的软柿子捏一捏,虽然想是这么想的,但是木华黎不会在战略上轻视的,也下足了本钱.他还是采取围的策略,筑起一道长长的围线,多长呢?东起扶风,岐山,西连汧,垄,连营达数百里.有些看客可能会发出疑问,蒙古有这么多军队么?蒙古军队是不多,不过汉,契丹,西夏,金国投降的,以及当地投降的部队,人是很多的.不过战斗力就另说了.

  可这围城从冬天围到第二年春天,长达40多天,没见多大成效,原来,凤翔的金军准备是很充足的,而且又加强了防御,派郭斌去协助凤翔守将完颜仲元一起守凤翔.不但带来了援军,俩人还同心协力,陕西的防守是金国自蒙古南侵以来最得力的,第一是用人得当,第二战略战术对路.对付强悍的骑兵,凭借坚城固守,是扬长避短,不过也得看谁守,怎么个守法.可以说陕西这几位守将非常得力,凤翔紧靠一城之力抵抗住了木华黎数十万大军的围攻.

  木华黎挑的软柿子,看着熟了,但是不软,几十天下来,联军的士气极为低落.首先扛不住的是西夏部队.西夏人本就不情愿,而且历次和金国的战争一直捞不着好处,这次跟着蒙古人一样啥也捞不着,他们选择了单方面撤退,他们这一撤退,对木华黎的打击挺大,本来就士气低落,在有几万大军不告而别,自达从河东入陕以来,长安屹立不倒,凤翔又久攻不下,这西夏有不辞而别,弄得木华黎有点颓了,和众将感叹说;我奉大汗命令远征,几年间,辽西,辽东,山东,河北,没费什么劲,可之前天平,延安,今长安,凤翔都久攻不下,难道我的命数尽了?

  回想一下,木华黎何曾遇到过如此困境,无论是蒙古的统一战争,还是南侵以来,那都是横扫千军的气势,可今天,一个小小的陕西,让木华黎有如困狮,处处受挫,疲于奔命,东西失据.也真难怪他感慨.有时候人不得不相信命运.可这些还不算,更大的打击来了,什么事呢?河中府失守,石天应战死.木华黎听后既深为痛惜又极为震怒,这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没地方发泄,河中有出事了还痛失爱将,木华黎决定不在围攻凤翔,杀回河东,夺回河中府,为石天应报仇.

  这也没多长时间,河中府出了什么事呢?事情的原始原因还是怪木华黎活干的不干净,这也是他,打陕西打到这个程度的其中一个原因,一个字,有点,急.俗话说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这话一点不假,木华黎夺回河中府以后,就想着如何重返陕西战场,并没有清剿金军残余,这可就留下了后患.因为留下的不是别人,是意志坚定的侯小叔.

  河中府对于侯小叔来讲,不是那么简单,那是自己一步一步挣来的,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也几乎是唯一的,失去了河中府,他侯小叔还有什么?他逃进中条山以后,重新召集余部,还有其他逃散的金军,竟然让他聚集了十多万人.早就蠢蠢欲动,随时观察这木华黎的动向,木华黎一走,侯小叔发现时机该到了.于1223年二月,率十多万金军挺进河中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华黎征陕之将星陨落
  侯小叔进攻河中府,石天应已经得到消息,他是有勇有谋见过世面的人,并没有畏惧,他派自己手下的一员骁将吴泽率领500士兵连夜出城埋伏在城东,并告诉他;你等贼兵过去一半的时候,你开始猛攻,然后我在前面攻,咱们前后夹击,可破之.

  可石天应看人不准,他忘了手下这员骁将的一个弱点,那就嗜酒.虽然这吴泽骁勇善战,但是嗜酒如命,这夜他埋伏的时候还没忘了喝酒,喝多了倒是不闹事,不耍酒疯,他睡了,睡了也不是问题,养养精神好打仗么,问题是他睡过头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侯小叔大军已经到了河中府城下.这河中府还没来得及修缮 ,城防残破不堪,石天应带来的部队一部分在吴泽这,其他的他带着埋伏在前面,本想靠这次埋伏击溃侯小叔,城里都是些新招募来的新兵.

  这侯小叔大军一到城下,守城的士兵就慌了手脚,没见过这 阵势,石天应也没说怎么守城,原计划直接在城外把敌军解决了.这城里一点心理准备没有.结果逃的逃,跑的跑.侯小叔顺利拿下河中府,之后士兵焚烧城楼的火光才提醒石天应,城丢了.急的直跺脚骂着;吴泽误我.其实他这主帅也有失误,怎么能把所有希望都压在吴泽一人身上?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你的伏兵就在那干等着?

  说别的都没有用,赶紧上马迎敌,身边人赶紧和他说,现在大势已去,赶紧过河找木华黎去吧,石天应说:"当初你们劝我不要来镇守河中,是我坚决带你们来的,现在让我抛弃那些还在城里的弟兄,这不是英雄所为,我要是逃过黄河,太师就算原谅我,可我还哪有脸去面对同僚,今天我唯有一死谢罪,你们自勉吧."没一会金军从四面杀了过来,石天应英勇应战,战至中午力竭 战死.

  这木华黎听说河中失守,石天应战死,帅大军回河东要为石天应报仇,可是行到黄河边,浮桥已经被侯小叔拆毁.木华黎命石天应的儿子石斡可接替自己父亲的 职位,指挥监督建浮桥,而此时陕西的蒙古军都集中在西岸,木华黎说;桥没建好,咱们也别闲着.接着攻陷周边十多个堡寨,但是这个对于战局的走向一点作用都没有,三月份浮桥建成,蒙古大军全部渡过黄河.

  这时的河中府却已经被蒙古人重新夺回来了,谁呢?木华黎留在平阳的镇守元帅按察儿,他听说河中失守后,赶紧组织了十万大军赶往河中来救援,可惜河中此时已经时候, 只好把河中府围了个水泄不通,金国听说后,赶紧派来三千人马支援.侯小叔和支援的金军约定好,来个里外夹击,定好半夜以钲鸣为号,一起出击,可是钲响了,侯小叔率领军队也冲出城了,外围的金军却没有动静.为啥没动静呢?很简单,金军普遍患了蒙古恐惧症,守个城还得看守城的将领领导能力如何,这正面对决可是病症爆发期了.侯小叔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收兵回城.

  蒙古大军发现来救援的金军根本不敢动,也就无视他们,该攻城攻城,你们当你们的观众.几轮猛烈攻击,河中府终于挺不住,被攻陷,侯小叔战死,很多金军又逃进了中条山,蒙古人重新夺回河中府.木华黎赶到的时候战局已经结束.虽然河东形势已经平定,但是蒙古大军全部从陕西撤出,已经证明,将近两年以来的征陕会战已经以失败告终.木华黎是何等高傲之人,哪里受得了这种挫败.想想大汗给自己的重托,想想成吉思汗大军在西域横扫花剌子模,是何等威风,而自己呢?

  早在1222年木华黎打算 重返陕西的时候,天象突然出现异象,就是白昼天空出现了一颗明星,当时一位隐士就曾跟木华黎说;今观天象,未可征进.木华黎听了不大以为然;'主命我平定中原,今河北虽平,但河南,秦,巩未下,若因天象而不进兵,天下何时而定耶?且违君命,得为忠乎?一方面木华黎对成吉思汗是无限的忠诚,另一方面没想到木华黎还是个唯物主义者,在那个年代,竟然有唯物主义者这个挺奇怪,要是成吉思汗遇到这种情况,他是绝对不会在接着用兵的.成吉思汗是很信奉这些天象,神灵的,把耶律楚材带在身边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他没事看看,算算,啥时候该用兵,啥时候不太适合.

  木华黎难以面对自己的失败,无法面对手下部众,无法面对自己,更没法面对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给了他无上的荣耀和地位,信任,同时也给了他无限的压力和重担,在失败面前这个担子沉重的视乎让木华黎无法承受,在这种压抑的情绪下,再加上多年的鞍马劳顿,木华黎病了.可能病因内在的更多,自己仿佛也不愿意快好起来,反而越来越重.

  在到达闻喜县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他对自己的弟弟带孙说:"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披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所恨者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就这样一代将星陨落了,临死只留下这么一句话.这一年是1223年,木华黎享年54岁.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成吉思汗听到木华黎逝世的消息回事什么反应呢?史书没有记载,不过可以想象,一定非常悲伤,寞落.最好的伴当,最得力的助手,就这样没了.以前只要哪里不放心,只要派木华黎去了,就不用在顾虑了.简直就是成吉思汗的分身.有什么苦恼,忧虑,找木华黎来商量,他一定会给自己谋划,以后还要去找谁?史书只记载了1226年 成吉思汗亲征西夏,曾经趁势打到凤翔,在城下他对众将说:"使木华黎在,眹不亲至此矣."说完感触良久 ,唏嘘感慨.

  分析木华黎最后征陕失败,前面咱们大体都说过,总结一下无外乎几点,自身方面;一,成吉思汗给了他重任,但是由于蒙古兵力有限,没有给他足够的兵力.二;我说过木华黎的战略有问题,就算实力和金国有差距,也应该打完河北山东,直接打金国的老巢汴京,开封这地方,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地方,属于四战之地.如果不采用这个战略那么就别犯下面一条的错误,那就是急.三;急,有可能是以前木华黎的战绩太辉煌了,也太顺风顺水了,以至于他太急于拿下金国,也可能是西域的捷报不断传来,加剧了他急切要破金国的心情.其他两个客观原因,一;西夏的支援很不给力,二;石天应的河中失守彻底打乱了木华黎的战略部署.

  木华黎的急还表现在,进攻陕西诸城的时候非常没有耐心,显得黔驴技穷了一般.金国方面的原因是一;在木华黎打陕西的时候及时的在河东搅局,使木华黎收尾难顾,东西失据.二重用汉人义军,这个金国借了不少力,就算没有取得什么熬人的成绩,至少弄的你焦头烂额.三放弃逃跑政策,任用了一些得力将领,采取了比较有效的防御办法.

  木华黎去世了,他的儿子勃鲁继承了他 的王位,继续他的事业,本来在陕西就没有什么收获,木华黎一死,山东,河北的地方武装力量开始兴风作浪,山东有严实,不过他主要控制着山东西部.在蒙古大军撤走以后,李全夺取了益都(今山东青州)慢慢做大自己的势力,整个控制了山东东部.李全我们前面介绍过名义上他是归附了南宋,但主要还是扩充自己的实力,不但把已经投宋的义军慢慢收拢到自己帐下,还要向西,向北扩充.但是北面是河北恩州(今河北武威)的彭义斌,此人也是在宋,金之间摇摆,他也是红袄军起家,本来是投靠了李全,但是看不惯李全的所作所为,毅然拉出人马单干,在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李全向北扩展遇到了彭义斌的激烈抵抗,被彭义斌打的大败,彭义斌率军一路穷追猛打,李全是损兵折将,不得不向宋朝廷求援,后来在宋朝的调停下,双方才算罢兵,李全又向西扩展,打起了严实的主意.结果也没捞着好果子吃,自此山东局面基本这样固定下来,西部以东平为中心,严实的势力范围,东部以益都为中心,李全的范围,北部,河北南部彭义斌的地盘.

  相比山东,河北的动静要大的多,因为有人反水了.谁呢?可能看客们都猜到了,那就是该武仙登场了,这几年他可挺消停,这不太符合他的一贯作风.原来我们交代过,木华黎任命史天倪为主帅,武仙为副,镇守河北.治所就在真定,这次事件之大足可以用血雨腥风来形容,因为武仙杀了史天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仙反蒙
  怎么回事呢?武仙至降蒙以来不是挺安分守己的么,咋突然闹出这么大的事来?这要说啊,无病不死人,虽然表面上还可以,但是有个机制性问题决定了后来必然出事,原来招降武仙,只是名头上换了换,你不是金国的恒山公了,是蒙古的河北副元帅,但兵马并没有整编,也就是说他的部队还是他的,驻守在那里还是驻守在那里.这个实力决定了你的话语权.

  本来这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就容易出现矛盾和分歧,这武仙还这么大势力,可想而知,史天倪和武仙二人一定是大毛病没犯,小矛盾不断,仗着史天倪这人很豪爽,明快,不是那么斤斤计较的人,而武仙又是极为内敛的人喜怒不形于色,使二人在这几年没有产生大的裂痕,不过呢,这也不一定是好现象,因为病这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实在预防不了,就趁轻治,别等着病大发了,都并发症了,在治就无药可治了.

  这不,山东的彭义斌闹得很红火,武仙的两支部队,腰水寨,铁壁寨有点蠢蠢欲动.也想有样学样,史天倪不是白给的,对于自己镇守的范围那是明察秋毫,稍微有点不对劲,那就要把他们扼杀在萌芽状态.直接率军把两个寨给平了,所有士兵全部被杀.这事,史天倪做的虽然干净利索,但是绝对欠妥当.他事先应该没有跟武仙打招呼,这事人家武仙的队伍,如果有事,你可以直接让武仙摆平不就完了么,你直接这么干,很难不让武仙以为这事在针对自己.

  果然武仙有想法了,这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这不是打啊,直接全给杀了,这我怎么向我其他手下交代啊.但是他们有公开表示什么不满之类的态度,一切照旧.史天倪这么干,让武仙感觉,如果自己敢表现出什么,他连自己也得做了.也就是这件事让武仙给看得非常严重了,这是在剪掉自己的羽翼,如果自己没啥行动,早晚得被史天倪收拾干净,最后自己孤家寡人,还不是任人宰割.他表面上还是老样子,但是找了个适当时机宴请史天倪.为什么说武仙把这是分析的过重了呢?因为史天倪真的来赴宴了,如果他真的心怀鬼胎不会这么毫无防备的来赴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早在木华黎收降武仙,并任命俩人一正一副元帅的时候,史天倪的老爹史秉直就曾经警告过史天倪;我观察武仙这人必定不为我所用啊,你应该防备着他点.可豪爽的史天倪说;您咋教导我猜忌和不信任别人呢?史秉直听后大怒,直接带着史天倪的两个儿子回北京了,临走说;我可不忍心让他们跟你一起落难.

  史秉直这话不幸应验了,酒席喝到一半,武仙一声号令,埋伏的刀斧手一起冲出来,把史天倪杀了,史天倪的妻子听说史天倪被害,怕被侮辱,自杀了,他的三个小儿子也遇害.此时史天倪才三十九岁正值英年,可惜了一代英才.

  史天倪一死,史秉直不在真定,弟弟史天泽正好护送老母亲回老家,也不在,史天倪一方属于群龙无首,大伙逃的逃,避的避,没走了的只能做了武仙的刀下鬼.武仙摆平史天倪后马上联系上彭义斌,彭义斌率军北上援助武仙,这下河北可大翻盘了,十城九降.眼看着木华黎几年的功业要付之东流.

  不过别急,有一个可以改变局势的人,那就是史天倪的弟弟,史天泽,以前他根本捞不着露面,因为他的哥哥们太耀眼了,这回他哥哥被杀,虽然是件令人悲痛的事,但是对于史天泽的仕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他可以大放异彩了.

  在真定发生叛乱的时候史天泽正护送老母回北京的途中,史天倪的幕僚王缙,王守道逃出来并追上了史天泽.史家老小听到消息后,如晴天城内霹雳,史天倪一家等于全家遭难,还好史秉直带走了两个孙子否则史天倪就绝户了.王缙赶紧和史天泽说;这事发生的也太突然了,大伙仓促的逃出来,但是都没走远,只要你回去,不用召集,大伙都得奔你来.

  史天泽稳定一下悲痛的心情:"兄弟之仇不能不报,虽死不避,况且哥哥他还不一定就死了."马上辞别老母,与王缙等人往回赶,沿路召集他们清乐军残部.史天泽在这最危急的时刻,可以说是国仇家恨,担起了重担.他们史家是地方豪族,都是有见识有能力,有胆量的人.史书记载他是史秉直的三儿子,身高八尺,骑射拳勇,也就是说这哥们长得人高马大,而且浑身本事,最重要的是有胆识.

  他并没有急着去真定找武仙报仇,他很清楚,以自己的这点实力是不足以对抗武仙,还有他的盟友彭义斌的. 他做的是首先在满城驻扎下来,满城就是现在河北满城县,属保定境内.然后一面召集部众,一面向国王太师勃鲁求救.勃鲁听到报告后也很焦急,河北一失,整个河北山东就全都翻盘了,那父亲忙活这么多年不等于白忙乎了么,辛苦奋斗十几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勃鲁马上命令肖乃台做先锋,率三千骑兵援助史天泽,并让史天泽接替史天倪做元帅,自己帅大军随后就到,有看客马上会感觉,这才派了三千人马,管用么?管用,以至于后来勃鲁赶到的时候都没什么仗可打了,这肖乃台出发之前还有点小活要干,那就是武仙的弟弟武贵一家在蒙古人这做人质,消息挺灵通,听说自己老哥反水了带着自己家眷就跑.肖乃台在后面就是追,追到紫荆关,追上了,全家被杀.

  肖乃台在满城和史天泽会师,蒙汉联军首先开始进攻中山,镇守中山的是武仙手下的悍将葛铁枪,武仙给他的人马也不少,一万多人,但从数量上对比还要占一些优势,但是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双方一交战,高下立显,蒙古军,人不多但那是虎狼之师,史天泽的清乐军复仇心切,看见武仙部队眼睛都红了.葛铁枪大败.这让葛铁枪见识了蒙古人的威力,估计也做下恐惧症这毛病,半夜想趁着夜色开溜.蒙古军队早就防备这种动向了,在后面追杀,结果葛铁枪被活捉.接着联军连续攻陷了中山,无极,赵州.武仙在真定坐不住了,此地不能久留,还是回老窝比较安全,他主动撤出真定,躲回了西山老巢.

  很多看客肯定疑问,怎么就三千蒙古军,外加史天泽那点人马,在河北攻城略地的视乎这么容易,而木华黎的大军人马精良,众多,打个陕西就那么费劲?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专业也业余的差别,陕西的是金军正规军,将领也都是科班出身,这个战争是讲究章法的,是个技术活.而河北都是民兵,将领都是黑社会出身,打个群架可以,战争这个比较专业的活就不是他们能干的了.要么业余对业余,比如彭义斌对武仙,李全对严实.但是就像拳击比赛,你不能让一个重量级拳王对战一个次轻量级拳王,这对垒结果自己想吧.

  武仙虽然战争这活不专业,但是谋略还是有的,首先又向彭义斌求助.这武仙和彭义斌比较有趣,武仙是铁杆保金派.而彭义斌是铁杆保宋派.彭义斌对送忠诚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他就是看不惯李全只为自己扩张势力考虑,一点不为朝廷分忧,曾经向宋朝廷进言,说联手做了李全.宋朝廷没当回事,一个是李全 当时的实力已经很强,另一个是反正没在我地面,他至少名义上是投靠宋朝的,他在金国地面愿意咋折腾咋折腾,反正越乱对自己这面越有利.这武仙就是这一次被迫投降过蒙古,之后对金那真是不离不弃.

  不知道为啥这两人走到了一起,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共同的敌人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俩除了各自铁自己的朝廷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铁杆反蒙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局势复定
  史天泽,肖乃台进入真定,安抚民心,安定局势.武仙则忙着联络彭义斌,彭义斌果然以大局为重,率军前来支援武仙,在内黄的五马山与蒙古军相遇,两军大战,我多次说过战争这东西光凭热情与冲动是不行的,这还是个技术活,就如同朝鲜足球队,你在充满革命激情也是白搭,腿跑折了,鞋踢飞了也踢不过人家.最后彭义斌被俘不屈而死,这哥们真算一条汉子,在宋金蒙混战这些年里屌丝崛起中他算是有操守,够忠义的人.

  此时的武仙刚刚反叛蒙古,还没来得及跟老主道金国联系上,彭义斌算是他唯一能指靠上的,这下也没指望了,顿感孤单无助,这么干挺着让史天泽他们来打,不是办法,不如反守为攻,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么.话说这武仙这么多年在河北不是白混的,人脉还是有的,他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潜入真定城,联系上真定的水军.约定好半夜打开南门,斩关接应武仙大部队,这是个极冒险的活,不是谁都有这个号召力的.证明武仙不是白混的.

  这次偷袭非常成功,史天泽和肖乃台咋也不会想到武仙有胆子来偷袭,而且武仙做的偷袭计划很完美,打了史天泽和肖乃台一个措手不及.他俩只带着身边的七十多人跳出城墙逃了. 很多人会感觉这下完蛋了,这等于让人家端了老窝了,恐怕史天泽没有翻盘的筹码了,别急,史天泽也不是白混的,在河北藁城还有一位铁杆盟友,谁呢?董俊,此人也算是一猛人,当年金国招兵,他凭着强弓一发中的,就这么当了兵,蒙古南下的时候他率众投了蒙古,此后一门心思的跟着蒙古人混了.没在摇摆过,这次武仙叛乱,河北各地纷纷跟着反水,只有他镇守的藁城,世间皆乱,唯我独醒,这哥们有个老主意,很坚持原则,孤城坚守.而且这人也极有看人的眼光,他也早就跟木华黎说过武仙这人不靠谱.

  史天泽突逢大难,就连夜投奔他来了,董俊二话没说,派给史天泽几百精锐,史天泽连夜又杀回了真定,你武仙出其不意,我也来个突如其来的回马枪.黎明时分赶到了真定城下,这武仙进城屁股还没坐热乎,人家就又杀回来了,其他逃出来的部众也慢慢聚拢过来,不久肖乃台也杀了回来.两军重新会师,士气大振.攻城.都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城也一样.武仙根本没实力守得住,再次弃城逃回了西山老巢.

  二人带着队伍再次入城,这次肖乃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们蒙古人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就是受不了城里人为啥三番五次的,一会投靠这个一会投靠那个.他要用蒙古人最习惯的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全杀了,这样最干净利索.而且这次更令人愤怒的是城内竟然和敌人内外勾结,差一点要了他们的命.肖乃台下令把全城人赶到城外屠杀.眼看真定城要一片血雨腥风.

  史天泽听说后赶紧找到肖乃台说;"那些反复背叛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百姓只是被迫服从,他们能决定什么呢?况且是因为咱们保护不了他们才导致他们这样的.他们才是受害者.如果将军你今天因为这点愤怒屠城,那河北山东这么多没收复的城池,谁还敢在投靠我们?"这话说的入情入理,有理性分析,又充满情感,有大义也有现实利弊.让肖乃台不得不信服.

  但是全城可免,叛贼必杀,杀了三百有反叛嫌疑的.其他全部释放.史天泽的一段话,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不然依蒙古人的个性,屠城没商量.

  武仙有点走背字,在逃往西山的路上正巧碰上了严实儿子严惟忠的部队.严惟忠一探听,说是武仙的队伍,他这应该是听从蒙古的调遣,来支援 史天泽平叛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让他赶上了,但他没有急着进攻,俗话说穷寇莫追,你正面截住他,人家一定会跟你玩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追着打,先放他们过去.这整印证了<孙子兵法>里的归师勿遏的军事思想.这在后面追着打,使武仙非常难受,你是接着逃还是调过头来打?恐怕这个时候不是你武仙想调头就能调得了的.只有剩下逃的份了.

  史天泽认为西山就是武仙的老巢,捣毁西山,让武仙没有立足之地,是清除武仙势力的重点,可是不管啥时候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武仙人在,势力总会随着在他身边崛起.不过也没办法,史天泽之能打西山,看看是否能连武仙一块灭了不.

  蒙汉联军急攻西山 ,武仙能够一直生存是因为他比较灵活,眼看打不过,就不硬挺,玩英雄主义,打不过就跑么,武仙就这么又逃到了汲县.史天泽彻底捣毁了西山据点,让这地方成为废墟,短时间内不可能恢复防御功能,武仙这时候跟个没家的孩子一样,处境艰难,不得不联系原来的老板,金国,看看能不能被收留.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自己做大做强呢?这个自己创业开公司,第一要看有没有那个创业环境,在一个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少资金,手头有多少人才.首先这时候已经不是他这小型民企能够顺利发展的时机了,几家垄断型大公司已经不允许你这样的公司存在,要想存在,就得被大公司收购.

  金国这时候正是惨淡经营,缺人,缺钱,缺市场,武仙的再次回归,正求之不得,虽然此人有过跳槽的经历.但这时候已经是生死存亡的时候,哪里还考虑得了那么多.金国给武仙官复原职,还是做他的恒山公,治所设在卫州,卫州这地方今天属河南境内,所以在当时也算是蒙金的战略交汇处,武仙总算背靠金国这棵大树安顿下来,虽然这棵大树已经没啥生机.

  史天泽这面也闲不着,忙着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官宅,民居损毁的都要重建.修缮真定城.真定在他的治理下又恢复了往日重镇的荣光.这次肖乃台的南下,那可真是癞蛤蟆打立正,露了一手,在帮助史天泽平定完真定以后,带着他那三千多人翻过太行山把太原的长胜寨收拾了,紧跟着又返回河北,拿下了大名,又转战山东,帮严实稳定了东平,又和蒙古不花联手杀回河北,平定了河北几个州府.你看看这肖乃台有多忙乎.横扫河北山东,河东,整个局势算是稳定下来.等勃鲁率蒙古主力到达的时候,活都干完了,就剩山东益都的李全部没有平定.

  二月份武仙杀史天倪叛乱,到十二月份史天泽重新镇守真定,前后十个月,肖乃台就收复回来河朔,等大部分地区,挽救了危局.十二月,勃鲁率大军进入山东,要拔掉山东最后一根钉子,李全.勃鲁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先采用招抚政策.李全是个投机主义份子,按他的意思是想投降,但遭到手下将领的一致反对,山东不愧是孔孟之乡,中国的耶路撒冷.人民是有追求,有原则的,就算没啥文化的,从小也都是听村头老大爷讲评书长大的,被忠义之类的价值观洗过脑.

  李全很明白宁犯天条,不犯众怒这个道理,要想得人心,就得比人心更激进,他开始坚决抵抗.就算他不坚决也晚了,因为手下将领把蒙古使臣杀了,我们说蒙古征西的时候说过,蒙古人最反感杀使者.双方已经没有缓和余地.带孙首先率队围攻益都,益都守军士气很旺,没有一味防守,也没有像武仙一样逃跑,而是出城和蒙古人对战,在河北山东战场上总算有像点样的抵抗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光有革命热情是不够的.一帮民兵,对抗一群百战之兵,这个实力相差太远.战败是必然的,李全这些年经营的确实不错,有家底,竟然和蒙军大战百多次,可惜没有一次胜利.最后不得不退入城内坚守.

  勃鲁吸取了父亲因浮躁而致不利的做法.而是放平心态,采取围攻,困死,断其粮道.在益都城外围了一长长的包围圈,李全多次派人突围,向宋朝求救,但是都被截了回来,李全使出浑身解数,也没用,最后哥俩坐下来坐下来商量.李福说:"咱哥俩都在这守着不是办法啊,你身担坚守黄河两岸的重任,不能没有你,我在这守着,你先逃出去,然后带援军来救,这样咱俩就都有救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全:"现在数十万大军围城,你很难坚守,我要是一走,益都难保,还是你先走."就这样李福从秘密小道,逃了出来.老话说的好,上阵父子兵,在危急时刻,在怎么自私的人还是要亲情放在最前面.但是李福逃回南方并没有带回来援军,这一去就如同石沉大海.益都在外无支援,内无补给的情况下,苦苦撑了一年,原来的几十万军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几千人.李全带着剩下的人打算最后一搏,硬突围,可你想想,原来兵强马壮的时候都打不过,今天就这么点残兵败将,怎么打,蒙古军在前面一截杀,后面的往前冲,前面的往后跑,一时自相踩踏.李全只得退回城内.李全已经陷入绝境,此时不投降,前面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次没必要在乎什么别的东西了,生存是第一位的,李全下定决心投降,不过手下这些将领还是很坚决,反对投降.怎么办呢?李全想了一条苦肉计,他自杀,一天他假装和身边人说与其城破被杀,还不如自己先了断,然后洗浴净身,向南方宋朝方向焚香叩拜,最后上吊自杀,但是事先安排好心腹来及时救下自己.这一出自导自演的苦肉戏很成功,彻底感动了所有人,这次不是李全怎么劝服大家接受投降了,而是大家纷纷劝李全投降.您说你这一死,城肯定立马就被破了,到时候全城人还不都是个死,您今天委屈投降也是挽救了全城人的命啊,却只是毁了您一人的名声.什么叫当着婊子还要立牌坊.不过话说回来李全这次在益都抵御蒙古大军,也算仁至义尽了,已经做了他该做的.自己家底已经全部拼光.但是宋朝没有送来一点支援,哪怕是口头上的.

  李全投降,蒙古大军入城,很多将领劝说勃鲁杀了这些人,这些人是打到坚持不下去了才没办法投降,不是真心的,不杀,以后是后患.勃鲁却说:"不然,杀人容易,但山东这么多地方还未降,杀人不足以立威,反失人心."不但没杀李全,还让他继续原来的职务.这使得周边州府纷纷归附,只有滕州还负隅顽抗,勃鲁打算趁势拿下,但是这时候山东已经进入伏天,久居北方蒙古高原的蒙古人扛不住这么炎热的气温.纷纷表示先避避暑,等天凉快些在打,勃鲁说:"你们听说过成吉思汗西征这么多年,有夏天不作战的么?咱们咋能偷懒?"结果一举拿下滕州,至此,山东全境被蒙古占领.

  我们看勃鲁年纪轻轻,却大有其父的风采,不过话说回来,蒙古在河北山东等地虽然没有西征时候那种残忍的屠城,不过战争,就是残酷的,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木华黎父子从1217年正式南侵到1227年 十年间,扫平了山东,河北,河东,为蒙古进一步南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但占领了大片土地,人口,而且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使这些地方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丘处机一句诗,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境况;十年兵火万年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这里咱还不得不提一提,1223年这个年份,这一年,木华黎病逝,金宣宗病危,1224年驾崩,儿子完颜守绪继位,改变了同时对蒙宋开战的战略,而是采取停止对宋战争,并且积极联络西夏,一同抗蒙.西夏在这一年,状元皇帝夏神宗退位,李德旺继位是为献宗,为什么退位呢?凤翔西夏单方面撤军后,夏神宗知道蒙古会不依不饶的,在一个国内对他历年来的政策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内外交困下,这个他收拾不了的烂摊子,不得不交给儿子.献宗开始改变降蒙攻金的政策,转向联金抗蒙,宋朝宁宗驾崩,理宗继位,不过暂时没有亲政,对外政策还是比较模糊,不过对金是铁了心的不合作.这是个奇怪的年份,各国的主要领导人纷纷逝去,战略政策也有了极大变化,是否会对未来各国命运产生影响呢?我们拭目以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0: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雏形
  我们一不小心写到了1227年勃鲁平定山东了,而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已经回到了蒙古大本营,早在1223年成吉思汗就开始东归,那么这两年他除了率领大军赶路,还干了些什么事呢?史书很难找到详细资料,不过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端倪.

  1224年大军东归就势从畏兀儿进入西夏境内,首先攻打了西夏最西边的城市沙洲但是并不顺利,攻城的时候采用了挖地道的办法,结果被守军火攻,损失挺惨重,沙洲久攻不下,成吉思汗赶紧命勃鲁在东方进攻西夏,防止西夏派兵支援沙洲.这也就解除了我们一直好奇的一点,河北山东大乱勃鲁干什么去了?主力大军迟迟的不来,只派了三千人.

  原来木华黎病逝.勃鲁就去西域觐见成吉思汗去了.毕竟木华黎的去世是大事,勃鲁报告了征金的大体情况,当然西夏的单方面撤军不能不提,虽然西夏的撤军不是导致木华黎征陕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正好是找了个替罪羊.盟军本应该雪中送炭,你们却来了个釜底抽薪,不然我父亲能急火攻心病了么.

  成吉思汗早就怀着打西夏的决心的,早在出征西域前,不就是闹过一出么,让西夏出兵协助打花剌子模,西夏猛人阿沙敢不,直接回了一个;没有实力就别做大汗.成吉思汗早就怀恨在心,今天又闹出这么个幺蛾子,打他.所以勃鲁回来直接打了西夏.打的是银州,不但俘虏了守将塔海,还缴获了牲口数万.这时候已经不是夏神宗在位了,他在西夏军撤军后就感觉事不好,退位让给自己的儿子李德旺.德旺一看蒙古人这是动真格的了,赶紧派使节求和.答应送质子等条件,成吉思汗也不想多牵扯,着急回家,已经离开老家7年多了,于是于1224年11月从沙洲撤军,回到了蒙古老营.但这只是暂时的,灭西夏的决心已经不容置疑.

  除了顺便收拾一下西夏,成吉思汗还有很多事要做.征服了这么大片地区,如何管理,如何建立制度法律必须提到日程上来了,不过这个不是在一天之内做成的,而是这些年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首先蒙古开始有文字了,成吉思汗命塔塔统阿,在维吾尔文字的基础上创立蒙古文.这样法令制度都可以落实到纸面上.

  驿站制度,这个是幅员辽阔大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讯.信息的通常与不通畅直接决定了你的制度建设,比如是封建制还是中央集权制,如果想中央集权,那么通讯问题必须解决,设立驿站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好的解决办法.虽然中国古时候就有这个制度,特别是秦始皇开始,但是像成吉思汗建立的范围这么大,行程这么远,艰难,复杂的程度这个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达鲁花制度,相当于设在所征服地区的总督,的那是实际管理工作其实主要是税费征收,一般交给当地的商人和旧官僚,有点承包制的意思.民众大多自治的感觉了.不管怎么说算是对所征服地区形成有效管辖了.

  颁布完善了蒙古第一部法典,<扎撒大典>这个在建国时候1206年已经做了个雏形,在出征花剌子模之前正式颁布并落实到纸面上,在西征之后,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里面对生产生活战争,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法律规定,这个可太重要了,都说当时的蒙古人为什么凭着那么一点军队可以征服世界,制定这部法典功不可没.

  不但改变蒙古各部族的风俗习惯,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而且使军队极具纪律性和组织性,从而使蒙古高原各部族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了一块铁.当然这个结果还有其他制度的作用.比如说怯薛制度的建立.高晓松说,一个新政权的建立离不开三个要素,军人,君王,知识分子.

  那么成吉思汗是绝对合格的君王,君王要有胸怀和眼光,要有政治智慧.如果说用政治家来评价他是不够的,应该是政治大师.什么是大师?就是在你这个领域里,建立了标准和规则,别人都得按着你这个标准和规则做.

  既然是政治大师,他有没有智慧解决儿子们的问题呢?帝王之家,历来是继承问题很难解决,一般比较成熟的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蒙古族是有传统的,和以前的突厥一样,他们是嫡幼子继承祖产,其他儿子,大一个,就给他们分一些财产牲畜,分出去单过,最小的儿子一直留在身边,百年之后,这个小儿子就继承所有剩下的家产.

  但成吉思汗不是普通家庭,他的汗位由谁继承呢?长子术赤因为出身问题已经被排除在外,二儿子察合台,性格严苛,暴躁,很明显不适合做君王,剩下的就是小儿子托雷和窝阔台.相比之下,成吉思汗觉得窝阔台比较适合,他宽厚,和兄弟几个相处的都很融洽,防止兄弟间内讧是成吉思汗考虑最多的.

  那么其他几个兄弟会不会心怀不满呢?干脆天地这么大,我给你们打下了这么广阔的领土,你们各封其国不就完事了么,还挣什么,但是为了保证这个帝国不被分裂,必须有一个共主,那就是我这个位置.

  首先术赤被封在了巴尔克什胡以西,咸海以北地区,西面是没有被开发征服地区也就是到伏尔加河流域,这地方说实在的,在当时蒙古所征服地域里,是不太招人待见的地方,在当时绝对是第三世界,相当于把你分配到现在的非洲,孟加拉什么都地方,距离老家还远,又没有中亚地区繁华富庶,其实术赤是相中了花剌子模这地方的,不过不知道成吉思汗是 真的对术赤出身心有芥蒂还是怎么的,没把这地界封给他,有的史书记载术赤很满意咸海以北地区,还说过许多赞美的话,我看不尽然,不然术赤也不会对成吉思汗的命令消极怠工了.

  成吉思汗的意思就是让他去征服咸海以北,并且往西扩张,但是术赤一直没有啥实际行动,成吉思汗和托雷在呼罗珊,阿富汗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哲别速不台追的摩坷末满世界跑的时候,术赤就那么在咸海以北的草原上那么溜达,没听说他打过什么仗,征服过谁.为此成吉思汗很生气.在东归的时候招他来见,大家一起开个啪体什么的庆祝一下,就他没来,只派人赶来了很多野驴等猎物,还送来很多马.

  看情形成吉思汗视乎也感觉对这个大儿子有点不公道,所以答应,从他封地往西,只要马蹄所到之处都是你的封地.其实阴差阳错,这地方虽然在当时是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气候环境都不咋地,但是发展空间实在是太大了.从后来蒙古帝国的发展来看,只有术赤的钦察汗国,和其他各汗国之间战略冲突最少,就算有冲突,也完全可以足够的战略伸缩空间,不至于像窝阔台和察合台汗国一样,弄不弄就被别人瓜分,或者控制了.这算术赤没有预料到的,实际他得了一块宝地.

  察合台和术赤相比就爽多了.至少当时应该是这个感觉.因为他得到了西辽故地.从天山南北一直到河中之地.这里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南宋,西亚的最繁华富庶 的地方,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农牧业,手工业都是相当发达.而且有现成的城市可以设都,那就是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但是相比术赤来说,在拔都征西之前咱就没听过术赤家族的首都治所在哪里.而且当时根本没有后期发展那么大,也就相当于现在哈萨克斯坦那地方.

  窝阔台被封的地方是原来乃蛮的大体区域.巴尔克什胡以东,额尔齐斯河上游,这地方既没有术赤封地广阔,也没有察合台封地的富庶繁华,而且发展空间被封死了,东有蒙古本部,南有察合台,西有术赤.成吉思汗考虑的很可能是,赶明你都是整个蒙古的大汗了,封地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整个帝国都是你说了算了.

  托雷按照蒙古人的传统,那成吉思汗的大部分家底都要他继承的.所以托雷封地就是蒙古本部,但是这个就跟大汗直属蒙古本部相冲突,也就是说蒙古本部算是黄金家族的公产,属于蒙古大汗直属.这不是典型的产权重叠了么.现在成吉思汗在世,这些都不是事,等大汗去世以后兄弟们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个我们后面在详细介绍.

  按照当时的传统和社会基础和环境,成吉思汗算是最大努力的安排协调好各种关系.但是毕竟是有时代局限性,看看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的体制,有点封建制的影子,比如这次把四个儿子各封其国,以前也分封了他的五个弟弟,基本都被封在蒙古东部.史称东部诸王.对功臣也有很多赐予封地的.只是没有这么大规模.而且要隶属于上面的封王,这就很像是封建制.

  不过呢,他建立怯薛军,这怯薛军有很多功能一方面是直属于大汗的禁军,另一方面是怯薛军都是各千户,百户王公那颜的儿子们担任,也是牵制各王公那颜,同时怯薛也无形当中担任起内阁的作用,因为蒙古建国时候,没有什么政府.也没有文臣,只是大汗想干什么,打算干什么,直接让怯薛去传达.

  在西征过程中,成吉思汗慢慢开始重用文臣和知识分子.前面我们说过一个国家的建立要看三个要素,军人,君王,知识分子,军人不用说了,蒙古大军被成吉思汗打造的世界无敌.同时也展现出,成吉思汗是个杰出的君王,在征服地域无限扩大以后,日常的管理,制度的设计,建立,这个可不是军人能做到的了,所以知识分子们闪亮登场.代表人物,塔塔统阿,镇海,完全担负起中书处的使命,拟写文书,签发命令,等等都是由他们完成的,而中文方面的工作是耶律楚材,具体管理工作比较突出的,牙老瓦赤.阿合马.还有达鲁花,驿站制度的建立,这些都很像中央集权制.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