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明镜止水

[转帖] 《天纹》:人皮中隐藏的惊世秘密--作者:唐雅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唐默不作声,死盯着升息木,眼神流转中透出一丝怪异。良久,突然说:“不对啊,虽然升息木扎根极深,可是深到这个地步,却也说不通。”
  经她一提,我也产生强烈同感,生息木固然神奇,但毕竟也是一种植物,目前我们至少深入地层几百米,可是瞧那根升息木,却还是笔直如常,如果说是根系,还真是无法想象它的长度。
  
  (注:这个谜团本书无法给出解释,因为那是宋月婉的故事了,涉及到联穴的某些手艺。)
  
  老穆却不关心这点,只是蹲在那里仔细看着太极图,缓缓说:“按照肖薇的推测,地下塔身共有六层,咱们现在处在第三层,又是单一的。看眼下形势,按照这个排布规律,下面一层应该还是六道的终极归宿。”
  小唐慢慢点头,说:“我也觉得是这样。”又问我:“肖姐,你刚才所说的什么镜像原理,还有苏老爷子画作中的暗示,我到觉得有点意思,或许这是161616的构建模式,咱们必须咱深入两层,才能到达最后的第六层。”
  停了片刻,她又说:“六层之后。。。。。谁知道还会是什么呢。”神情凝重,语调怪异,似乎话里有话,却始终不肯点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小唐这种欲言又止的风格,我早已习以为常,也不去强逼,只是默然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她秀气的面孔。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个仅仅见过一面的女开锁人楚轻兰。
  这两个女孩简直太像了,同样都是年纪幼小,同样都是身怀绝艺,似乎又同样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
  想到此处,我不禁有些感慨万千,因为舅舅的一张人皮,通过种种机缘巧合,竟然能和他们结识,而且彼此探索的秘密又隐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那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未来自己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发展呢?
  尽管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这个问题,但当时我却万万没有猜测到,在一段时日之后,兰兰、小唐还有其他两个女孩会……以至于每次回想起曾与小唐发生罅隙,我便忍不住泪流满面。如果不是我太过自私固执,或许小唐还能在她有限的生命中享受到更多的人生乐趣。然而大势已去,留给我自己的,只能是漫长光阴中无尽的悔恨了。
  
  三个人计议半天,觉得地下古塔共有六层的说法最靠谱。无意中看看手表,此时已经是第二日的早晨6点了,连续一夜的探索,让我们都是疲累异常。老穆提议大家吃些东西,再睡上一会,养足精神,然后继续深入。
  简单吃了些压缩饼干,老穆靠着一面塔壁沉沉睡去,不久便响起了鼾声。小唐拉着我的手,小声说要解手。
  我微微一笑,知道这是小女生害臊,就带着她走得离老穆远了些。方便之后,小唐突然凑近,嘴巴贴着我的耳朵,语声有些发颤:“肖姐,我老是害怕,总觉得这座古塔跟我的身世有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怔了怔,微微退开,扭头看向她。她的脸色发白,长长的睫毛不住抖动,突然紧紧握住我的双手,手背上几条淡青色的筋脉浮凸而起,用那种特有的女性凉意传递着某种不安的情绪。
  彼此相识这么久,小唐一贯淡淡凉凉,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她产生如此剧烈的情绪波动。尤其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古塔怎么和她的身世发生关联呢,难道唐伯虎的后人参与过古塔的修建?
  这个念头才动,又被我立刻否定,古塔为辽人所建,唐伯虎是明朝人,就算老唐自己有这心思,恐怕也只能穿越回去了。
  想到这里,我心下狐疑,便要开口询问。小唐用眼神示意我不要出声,将我轻轻拉倒一边坐下。
  她低着头使劲揉搓手指,发出细微的嘎巴声,似乎内心很是挣扎。我搂住她的肩膀,也没有说话。
  过了半天,小唐突然叹口气,从挎包内取出一根极细的银色小针,在左手拇指的指甲上轻轻划拨起来,小声说着:“给你看看内刻法。”随着针尖划动速度的加快,渐渐地,指甲表面被刮出一层细细的白色粉末。
  而后,她轻轻一抹,将瘦弱的手掌伸到我的眼前。借助手电光线,指甲上竟然现出两个鲜红的小字:“六西”。
  我愣了愣,以为看花了眼,可仔细再看,确实是“六西”。似乎是写在指甲下面的,略微有些模糊,不过仍旧可以看出笔画异常灵动,属于典型的蝇头小楷。
  我又惊又奇,立刻握紧她的手,那两个小字却在须臾间缓缓淡去,只留下指甲表面条条细密的白色划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十分不解,不住抚摸按压那片指甲,除了感觉比较粗糙,没有任何异常,不知道字型藏到了哪里,便问她是怎么回事。
  小唐闭目沉思片刻,让我将老穆唤醒,说有些事情真是不能再瞒了,讲出来大家一起参谋参谋才好。
  老穆听说小唐有话要说,也很是感兴趣,三个人均没有睡意,背靠一面塔壁坐下,为了节约电量,又熄灭了手电。黑沉沉的塔层内,只有小唐淡淡凉凉的声音回荡着。
  小唐先是告诉我们,墨门中的顶尖手艺叫“内纹刻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图案花型纹刻在人体或者物体的内部。这需要使用特殊的纹针和刻针,配合极端细腻的手法,以达到“纹刻其内,千变万化,外廓不损,浑如平常”的境界为最佳。也就是说,内部可以纹刻出各种复杂的图案,但又不会造成人体或者物体表面的损伤。
  说着,小唐按亮手电,从挎包内取出一根细到极致的白色小针,叹口气:“我这门手艺是最弱的,不过也还凑合,给你们瞧瞧吧。”
  听她说出之前那番话,我隐约已经猜出,指甲下面的小字,必然是内纹刻法的手艺,此时看她有意演示,便主动伸出双手。
  小唐淡淡一笑,“我还没那么厉害呢,人体的内纹是最难的,换物件吧。”
  她踅摸一圈,抓过强光手电,竖直立在地面,用左手牢牢把住。笔直的光柱打在她的脸上,看着有些怪异。
  小唐微眯双眼,用小针顶在手电的玻璃罩上,慢慢拖动起来,发出一阵吱吱的响声。
  行到边角一处位置时,手下猛地一顿,立刻变换成一个捏姿,好像鸡啄米一般,快速的击打玻璃,每次上下起伏不过几个毫米,频率之快,银针几乎成了一条闪烁的银线。
  敲了足有近百下,又换了另一个位置,再次快速击打。如此往复,一共敲击了等距的六个位置。然后换吸了口气,右手迅速在其中两点之间一滑,就听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她手下不停,继续划拨,又滑了四下。当滑到第六下时,玻璃突然发出一阵碎裂的轻微声响。
  小唐唉了一声,说:“功力不够”,慢慢靠回塔壁,将银针收入挎包,又将那把手电递给我们。
  我和老穆同时凑头去看,就见玻璃表面竟然出现了一个规整的六边形,六个顶点都是圆圆的小白点,六条边则是细长的白线。
  这不是刻形嘛!我有些犯糊涂,伸手去摸,立时愣住了。玻璃表面平滑如常,根本摸不到任何雕琢的坑痕,不过其中一边却出现了细微的裂痕。
  我顾不上光线刺眼,低头使劲去看,这才发现,原来这个六边形居然真的刻进了玻璃内部,好像天然生长一般。那条裂痕,估计就是小唐气力不够之后留下的败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老穆彼此对望,都是迷惑不已。这种内纹刻法太过神奇,根本无法以常规去理解,也真对得起鬼斧神工那四个字。
  当时我想,肯定是小唐利用快速击打,震碎了玻璃内部结构。老穆则联想到古达衙役打板子,令皮肉骨头受损,却保持裤子的完整,属于手头下的阴力。
  小唐淡淡微笑,任我们胡猜,也不解释,又继续讲起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听罢,我和老穆好久都没有吭声,只是直勾勾地盯着小唐的脸,脑袋里却跟翻江倒海一般,混乱到了极点。
  小唐离奇的身世实在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在恍惚中,对某些公认的历史产生了强烈质疑,更对这座古塔没来由地生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寅出生在苏州府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天资聪敏,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故后世人称唐解元。
  正当唐伯虎踌躇满志,于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却遇到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江阴巨富之子徐经。
  徐经是唐寅的同科举人,赶考途中与唐寅偶遇,由于久慕唐寅才华,曲意逢迎,表示愿意资助唐寅的所有路上费用,两人遂结成莫逆之交。
  唐寅和徐经抵达京城后,曾多次拜访过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程敏政,唐寅还敦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
  那年的试题出得十分冷僻,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题文切合,且词汇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
  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当时的明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并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徐经入狱后不堪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原供,辩称屈打成招。接下来,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归家不久就去世了。
  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由于耻不就任,归家后纵酒浇愁。
  大概在明弘治十三年,患难兄弟徐经突然登门,看唐寅气色不振,便邀请他一同游历。
  三载之后,唐寅独自返回苏州老家,不知何故,从此绝意功名,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并终有大成。关于唐寅的这个思想转变,正史记载只说看透仕途险恶,可其实另有隐衷,这就需要从另一个历史名人说起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奴儿,又名金兰,号秋香,金陵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当时“点”她的人很多。所谓唐伯虎点秋香,实为后世误传。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但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不过与唐伯虎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见到一副秋香彩色扇面,溢美之余,写下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某日,祝枝山携扇面约会唐寅一同观赏。唐寅酒酣之际,突然摇头叹息,只说:“秋香之姿,失所罕见,余只恨晚生20载,否则必一亲其芳泽。”
  说完这句话,又连连摇头,慨叹道:“风姿固佳,却为颜面一痣所累。”指的是秋香面颊左侧颧骨上的一颗黑痣,影响了一代美人的整体效果。
  祝枝山也是深有同感,却见唐寅突然取出一根寸许的银针,轻轻点触在秋香面颊,一番细密的啄剥后,那颗黑痣竟然神奇消失,而扇面纸质不损,墨色不退。
  祝枝山很是震惊,急忙询问唐寅何时学得这门手艺。唐寅微笑摇头,闭口不答,神情却有些郁郁寡欢。
  此事自祝枝山口中流出后,经多人口耳相传,又经小说家笔墨演绎,又变成唐伯虎点秋香等等轶事。可是当年的真实情况,确是从此无人得知了。
  明正德九年, 唐寅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此后,唐寅突然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因为终日风流浪荡,导致身体虚亏严重,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唐寅晚景凄凉,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桃笙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在桃笙出嫁的前一晚,唐寅慢慢走进她的闺房,颤抖着将一本用黄锦包裹的书册塞进桃笙手中。
  黄锦已经褪色很严重了,展开后,那本薄薄的线装书册也是残破不堪,封皮正中写着四个字:“墨文堂集。”
  桃笙见父亲神情严肃,而这本书册又从未见过,于是急忙开口询问。
  唐寅紧紧抓住桃笙的手,沉思良久,终于说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桃笙出嫁的前一晚,唐寅慢慢走进女儿闺房,从怀中取出一个黄锦包袱。
  黄锦褪色严重,外面还绑了一条红绳,展开后,里面是一本薄薄的线装书,也是残破不堪,封皮正中写着四个字:“墨文堂集。”
  桃笙见父亲神情严肃,而这本书册又从未见过,急忙开口询问。
  唐寅坐在椅上沉思良久,突然紧紧抓住女儿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
  
  
  科考舞弊案后,唐寅曾与徐经一同在外游历三年。那是明弘治十四年六月,两人一路来到杭州,因久慕六和塔之盛名,便决意观赏一番。
  六和塔坐落在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峰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共有8面13层,取佛教“六和敬”之义,目的是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宣和三年(1121年)曾毁于兵火,又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重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寅与徐经沿塔梯而上,直到最高层,手扶栏杆,向外眺望。此处天高风疾,壮阔的钱塘江一览无余,江水浩浩汤汤,奔涌向东流去。
  唐寅看在眼中,心有所伤,忍不叹道:“想我唐寅天纵之资,竟落到今日这般下场…”话到这里,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了。
  旁边的徐经也是感慨万千,刚要劝慰几句。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敢问居士,莫不是唐解元?”
  
  唐徐二人急忙回头看去,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僧不知何时站到了他们身后,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不过眉宇之间似乎有一种淡淡的忧愁。
  见二人发怔,老僧抚须微笑,自报法号广世,乃塔院这代的主持,有幸得见闻名天下的才子唐解元,故此冒昧一问。
  彼此施礼后,广世极力邀请唐徐二人到塔院禅房内小坐。唐伯虎心里惭愧,原本推说不去,但耐不过好事的徐经,只得随着广世走下。
  三人到了第十二层,广世突然停住脚步,让唐寅、徐经好好看看这壁上雕刻的须弥座。转圈六面墙壁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结构奇妙。
  唐寅沿着塔壁慢慢走动,仔细看着那些雕刻。看着看着,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为何外部塔身八面,而内部却成了六面?
  听他发问,广世目光闪动,慢慢点头,也不解释,又带着二人继续下行。此后,在第10、8、6、4、2层都做了短暂停留,广世则反复要求他们观看壁上的雕刻。
  这偶数六层,除了面积因为塔身形状而向上递减缩小外,整体结构完全相同,均是分成六面,甚至壁上的雕刻也没有任何区别,和那奇数七层的八面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寅、徐经对此很是疑惑,又不明白广世这么做的目的为何。
  下到塔院后,广世将他们带进自己的禅房,命知客僧送来两盏西湖龙井,然后就坐在对面不住端详二人。
  徐经性子急,见广世一副神头鬼脸的样子,就问禅师到底唤我们来有何指教。
  广世扫了徐经一眼,突然问,唐居士已经看出这六数之所在,徐居士却一点端倪都没发现吗?
  徐经挠挠脑袋,说佛教的东西谁搞得懂,恐怕西天佛祖也不知道吧。
  听他这么说,广世先是一笑,而后又是一愣,慢慢点头:“机缘巧合,奇缘巧合。”语气很是古怪,然后又是不停的叹气。
  唐寅和徐经面面相觑,都搞不懂这老和尚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
  广世突然站起,将禅房的门紧紧关闭,在桌上铺开一张宣纸,又从袖中抽出一根细长的银针,蘸了些墨汁,在宣纸上不停点刺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4 1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地,洁白细软的宣纸上,出现了一座高塔的轮廓,线条虽然极为简单,却又气势非凡,细细看去,竟然是六和塔。画到最后,广世手臂大开大合,连续在塔下横向划拨,期间手掌不住抖动,数条细长扭曲的横线随即出现,竟然是写意的钱塘江潮,那股奔腾咆哮之势跃然纸面,甚至隐隐有风雷之意。而后,银针不住虚点纸面,一层淡淡的雾气慢慢出现,六和塔身处其中,更显巍峨高耸。
  
  广世慢慢收回手臂,掏出一块丝帕擦着银针的墨迹,扭头看向目瞪口呆的唐寅和徐经,淡淡地说:“二位居士,不知贫僧这幅‘烟波江塔图’还入得了法眼吗?”
  
  说到这里,唐伯虎停住了,扭头看向窗外深沉的夜色,神情中透出一丝怪异,似乎到了今天,仍在为当日所见感到不可思议。
  桃笙早就听得入了神,急忙问父亲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唐伯虎叹口气,说:“那日看到广世禅师以针作画,我和徐经都是震撼莫名,这般手艺当真了得,几似浑然天成,宣纸却毫无破损。”
  
  说着,唐伯虎手抚那本《墨文堂集》,又给桃笙慢慢地讲下去…
  
  广世将银针收好,告诉唐寅和徐经,此乃刻形之术,与纹身之术,并列为墨门两大绝艺。随后,又详细给二人讲述了墨门的由来和发展。
  广世告诉唐寅和徐经,他已经感到时日无多,这么多年来,只为寻个可以继传衣钵的人。今天见到他们,通过貌相观察,便知是人中龙凤,而且还悟到了六西之法门,有意将墨门之术倾囊相赠。说到这里,广世淡淡笑着,仕途又有哪般好,你二人虽因科考受累,但要是习我魔门之术,未必不能青史垂名。
  说完,广世从床榻下抱出一只红木小匣,打开后,里面是两本薄薄的线状书册,装帧完全一致,封皮都写着“墨文堂集”四字。广世分别交予唐、徐二人,此乃墨门修艺之法,分为上下两册。故老相传,修上册者不可习下册,修下册者不可习上册。
  
  徐经感到好奇,问广世学的是那一册?广世摇头不答,只说日后你们修习,自然便会明白其中奥妙玄机之所在。
  说完,他又取出一根极细的小针,让二人伸出左手拇指,蘸上红彩,轻轻点刺。唐寅是一个六字,徐经是一个西字。过了片刻,两个小字慢慢消失不见。
  广世告诉他们,六西二字诀代表着墨门最高境界,与键门天境、络门联穴和骼门通替,同为当世四大奇门的关键,从古至今,鲜有门人可以窥得天机。你二人暗合墨术之六西法门,算是有缘,他刚才便是用内纹刻法将这两个字刻入彼此体内,从此便是墨门弟子,他日功成之后,是否发现其中奥秘,就看个人的资质造化了。
  讲过这些,广世又仔细叮嘱了一些修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端坐床榻之上,面露欣喜之色,口中反复低声诵念:“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直至垂头不语,竟然至此圆寂了。
  
  
  待广世的遗体焚化后,唐寅、徐经黯然离开塔院。唐伯虎隐隐猜出,自己这个六,或许代表着六和塔的名称含义。但是徐经,却始终猜不出为何要给她雕刻上一个西字。
  此后,两人行遍名山大川,途中不断钻研各自手中的墨文堂集。或许是个人天资高下缘故,唐伯虎掌握了高深的纹身刻形之术,触类旁通,并终于成为一代画家。但是徐经却始终无法深入一步,怅惘之余,便说只能传给后代了。
  由于同为墨门后人,彼此又关系莫逆,两人在临分别时约定,待子女长大后要结为秦晋,而且永世通婚。子女指甲内部,均要以内纹法,雕刻六西二字,一是为纪念这段经历,二是叮嘱子女,时刻不忘老僧所传之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