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守阳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0: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雏形二
  成吉思汗的这些思路是奔着中央集权去的,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特别是耶律楚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他是受儒学熏陶长大的.中原的政治模式是他感觉最好的,也是他感觉优越于原蒙古和中西亚的政治模式的,所以他会不遗余力的推荐,并加以实施.三个要素中的知识分子分量开始越来越重.

  蒙古的这会的体制还有原始民主的影子,那就是忽里勒台大会,这个在一个民族和社会早期都有过类似的形势,忽里勒的意思就是聚集,台没有确切的意思,是个词后缀,说的白一点,忽里勒台就是大伙坐一块,研究研究,军国大事,范围大一点相当于现在的党代会,范围小一点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功能挺全,小到一次战役的讨论,大到蒙古国的元首产生.现在很多国家的议会还是这么称呼.

  这种形势是蒙古高原传统遗留下来的,突厥时期就有这种传统和习惯.有好处,同样也有弊端.好处就是各贵族将领都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与讨论,那么就有归属感,可以形成向心力.一旦决策通过,具有权威性,合法性.实施起来会顺畅,也很好动员,动力也足.反正都是大伙同意的了,就算有少部分可能有异议,但是没办法,少数服从多数.

  敝处就是与这种越来越中央集权的帝王专制会有冲突,一旦某个帝王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很可能受到阻碍,特别是大汗继承问题上,比如成吉思汗是指定窝阔台为继承人,但是又要经过忽里勒台的选举.这时候是成吉思汗在位,他的权威性无人能够挑战,蒙古人从上到下已经到了盲从的程度,所以这种矛盾显现不出来.但是到了后期,忽必烈时代,冲突达到最高潮.

  不管咋说,成吉思汗使蒙古,几乎一切都从无到有,已经做到他能做到的最好状态了,如果说还有很多不足,弊病,那么只能说他是人不是神.蒙古帝国就这样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由于短时间内的急速扩张,(这种扩张和其他帝国比,并没有因为步子迈大了扯着蛋,就是因为制度建设跟上了)早已名扬东西方,你可以憎恨他,可以恐惧他,说他们残忍,野蛮.但是没人敢小看.他们给整个亚洲,欧洲带来恐惧,所有国家如坐针毡,都在想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呢?那么下一个该轮到谁呢?西夏那真是舍我其谁.

  西夏这是早就自己种下这个恶果了,当初降的时候就是万般无奈,总是闹情绪,在成吉思汗出征前和东归时候又犯了两次致命的错误.西夏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这难道都怪西夏么?也不尽然,都怪自己国家的位置不好,谁让你挨着蒙古呢.你投降,那就是未来面临着无限的奴役与压榨,活得那叫一个压抑,你不投降,就面临着征服,前面那叫让你生不如死,后面直接让你去死,所以说你降与不降,蒙古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话说这夏神宗在内外交困中不得不下台,献宗开始当政,一上台就让孛鲁来了个下马威,他一方面表面降服,答应蒙古的条件,另一方面积极的联络金国,打算走联金抗蒙的路子,这还不算,他派人联络蒙古北方的部落,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样可以牵制蒙古,自己的压力也会小一点,不过这种想法只能说很傻很天真.

  你想想蒙古北面还有什么了?早都被成吉思汗征服了,再说就那么点原始部落,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献宗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战略也是很清晰的.只不过有点矫枉过正,他派去金国的使者回来说现在的金国已经不行了,自身难保.靠他们恐怕靠不住,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我们自强.就因为这话,这哥们被发配了.献宗和他爸爸一样不肯面对惨淡的现实.

  献宗这些小动作,蒙古发现没发现不得而知,不过那些都不重要了,想灭你,没有借口创造借口也要灭.成吉思汗的借口很简单明快,你答应的送质子过来咋还没送来? 当初为啥收留我的敌人?据说这敌人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王罕的儿子,一个是屈出律的儿子,不过经过考证都不太靠谱,那么到底收留了谁的儿子呢?不重要了,1226年春,成吉思汗亲帅大军十万,征讨西夏.

  成吉思汗帅大军十万,大举入侵西夏,这次征西夏,表面上是西夏屡屡触破蒙古底线,不得不征,其实从大的战略上考虑,想彻底征服金,那么现在的西夏必须首先征服,因为这个是不稳定因素.这次的路线和第一次征夏的路线相同.而不是从东面鄂尔多斯南下.还记得第一次侵夏时候的兀剌海城.在黄河的边上,李德旺听说蒙古人来了,急命人拆毁了河上的桥,想凭借一条河阻挡蒙古大军未免太幼稚.恐怕当时蒙古帝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器械制造,冶金,总之是轻工业,重工业,工程等的人才队伍.别忘了,中亚俘虏了多少有技术的工匠.建一座桥根本不算个事.

  但是度过河以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直接杀向中兴府,而是大军一拐向西去了,目的地是哪呢?黑水城.这地方在近几百年来由于生态的破坏,已经是荒漠,黑水城也已经是一座遗址,俄罗斯人就在这地方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资料.而在当时这地方可是西夏的西北重地.有黑水河,并在黑水城边上汇集成一座湖,周边不光有黑水城还有其他部落,大军连续攻破,在黑水城屠杀数万居民,可以看出当时那地方还是相当富庶繁华的.

  接着奇怪的事又发生了,大军没有直接南下进入河西走廊,而是又像东,进攻贺兰山西麓,谁在这里呢?阿沙敢不,想起这位猛人了么?敢直接藐视成吉思汗,说他没有实力就不要做大汗,就连当时那么牛叉的摩坷末也没敢说出这种话.你可以藐视一切但是要承担后果.

  为什么会突然往东打贺兰山西麓呢,有一种说法还算比较靠谱,在打完黑水城的时候,一次围猎,成吉思汗的坐骑受惊,成吉思汗从马上摔了下来,而且还被马踩了一脚.在东归的时候也遇到过一次类似的事,当时丘处机就劝他以后尽量别玩这种活动了,毕竟年岁大了.这次又出现这种事,让成吉思汗很不爽,视乎预感到什么了.

  这次出征带的是也遂夫人一起,上次西征是忽兰夫人.夜里也遂叫来大伙说大汗有点发烧.大家都很担心,都劝成吉思汗回师,反正西夏就在这里也走不了,他们不是游牧民族,随时迁徙.病好了咱在来.成吉思汗也没有勉强,不过呢,派使者去西夏探听情况.这次不巧又碰到阿沙敢不这位嘴上没把门的彪人.

  使节到了西夏王宫说;当初你们答应做我的左右手,可是我西征花剌子模要求你们做出你们所答应的,你们不但没做,反而恶言相讥,那时候我们远征没空搭理你们,今天我回来了复仇的日子到了,眹亲帅大军来和你们算账.李德旺听了感觉很委屈,说那些话也不是我说的啊.

  成吉思汗派人传这话说的很不客气,不过呢,成吉思汗的意思就是要个面子,如果此时,西夏服个软,说点好听的,在给点贡品意思一下,成吉思汗已经没心思,精力细究.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但是他们错过了,主要原因是西夏德旺等领导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迷茫中,直接原因就是这位彪人,阿沙敢不,你说他是真彪还是真彪啊,他又站出来说:"上次那话是我说的.你们要打,就来找我,我的营地就在贺兰山,我们决一雌雄,如果你们要财物呢就去银州 ,有本事自己去取.

  这不是两国外交,简直就是愣头青打架. 这话传回来成吉思汗的反应可想而知,非常震怒,和部下们说:"你们听听他这大话,咱们能退么?就为了这一句话,咱们也得打,我决定了接着打."并且指天发誓,让长生天知道;不是我想打是他们逼的.

  阿沙敢不,你不是要决战么?爷来了.原来这位哥们真就是嘴上功夫厉害,没经打,败了,阿沙敢不被俘.成吉思汗并没有杀的,杀了他感觉太便宜他了,他说;木华黎,博尔术是我最亲信的人,我要让他们拥有奴隶,美女.可惜木华黎此时已经死了三年了,阿沙敢不,就这样终生为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1: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西夏
  收拾完贺兰山的阿沙敢不,大军兵锋一挥,有指向了西方,来到了肃州北面的浑垂山休整避暑,但成吉思汗这路主力军并不是唯一的一支征夏部队,蒙古还有一支西路军.一说有忽失铁穆尔统帅,一说是阿答赤统帅,咱们还是用比较多人提起的阿答赤吧,反正这个不是很重要.这一路是蒙古和畏兀儿的联军.主攻西夏最西边的沙洲,瓜州,之后向东挺进.

  看来这次成吉思汗走的路子是蚕食政策.最后把你西夏啃的成为光杆,失去反抗的能力.阿答赤,在西面打沙洲,成吉思汗大军先拿下黑水城,然后直插河西走廊中部,这样就切断了西部与夏东部中央地区的联系.话说这沙洲还真不太好对付,因为守将是籍辣思义,此人才是西夏的猛人,俗话说,咬人的狗不漏齿,像阿沙敢不这种没事就叫嚣的,到真章不一定好使.籍辣思义别看人低调,绝对是块硬骨头,成吉思汗这次没有直捣中兴府,可能跟他东归的时候在沙洲遇到的挫折有关,上次不但没有攻陷沙洲而且还损失惨重,让籍辣思义来了个火攻,并且坚守了半年之久,直到成吉思汗回蒙古大本营才算解围.

  这一年前沙洲刚被摧残过,还没有恢复元气,而且这一年河西走廊大旱,估计河西走廊不旱的时候也不多,籍辣思义这位巧妇真是难为无米之炊.坚守怕不是办法,他这次要智取.这计谋实施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只要配合就行了.蒙古有个习惯就是打之前派使者前来劝降,虽然有多次使者被杀的经历,但这法子没被弃用,毕竟相比一人的生命,如果能劝降,可以省去攻城造成的伤亡,这个代价还是可以付的,再说杀使者,毕竟概率很低.如果真杀了,还能大振我方士气.

  籍辣思义对蒙古来使表示愿意投降,这个不需要太高的演技,热情的招待使者,吩咐全城杀牛宰羊,要犒赏蒙古大军,使者被这热情感染了,回去如实禀报.阿答赤,没有感到什么意外,蒙古大军所到之处这种情形见多了.阿答赤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来接受籍辣思义的投降,这应该是个不错的活,不能让别人代替了.

  籍辣思义也很重视,远远的出城来接,看见蒙古部队过来马上下马垂首矗立,见到阿答赤,马上献上自己的佩刀,并做出诚惶诚恐的姿态.说:"你看前年罪将竟敢和大汗对抗,那也是没有办法啊,身为夏臣,守土有责啊.如果大汗要是怪罪,就惩罚罪将一人,沙洲百姓是无辜的,各为其主,不得不听罪将的调遣.还请元帅您饶了这些军民吧.

  此时的阿答赤感觉应该是相当好了.:"既然你这么识时务,我们就不计较以前了,放心,我们蒙古人一诺千金(这话,真不见得,也没少玩出尔反尔的事).籍辣思义带着阿答赤准备进城接收户籍地图,此时的阿答赤已经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享受着被征服者的卑躬屈膝的欢迎中,幻想着进城之后如何享受美酒美色.欢庆的气氛掩盖住了背后的杀机,麻木了阿答赤的神经.

  当所有蒙古部队进入伏击地点以后,籍辣思义一声令下,伏兵四起,阿答赤毕竟久经沙场,反应很迅速,及时的躲过了射来的箭,其他护卫马上冲过来保护他,慢慢向外突围.虽然蒙古人被斩杀不少,阿答赤几乎被生擒,但阿答赤还是逃走了.蒙古部队当时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部队,逃跑也一样,而且不乱,籍辣思义望着远去的蒙古人, 叹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他意识到,沙洲是保不住了,虽然这次伏击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但是一点也改变不了战争的结局,而且后果肯定更严重.

  阿答赤意气风发的去了,灰头土脸的回来了,部下们会怎么看?畏兀儿盟友们会怎么看?怎么面对大汗,怎么面对同事们?他被深深的伤了自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失去的尊严要加倍的夺回来.帅大军返回沙洲,城下是怒气冲冲的蒙古军队,城上是严阵以待的西夏守军.阿答赤一声令下;攻城.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战争中指挥官的作用还是相当关键的,沙洲不但有坚固的石头城墙,还有一个意志坚定,有号召力的首领籍辣思义.蒙古军连续攻了几天,伤亡惨重,但是没有效果.阿答赤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徒增伤亡,先压制住自己的怒火,改变策略,变强攻为围城.

  沙洲本已经物资匮乏,外面就算没有蒙古围城,也不会有物资补给.在被围快一个月的时候,城内已经消耗的差不多,蒙古军又发起猛攻.沙洲终于抵抗不住.城破,籍辣思义战死殉国,阿答赤下令屠城,整个沙洲被鲜血侵红
  ,阿答赤还是感觉难解心头之恨,命把整个沙洲摧毁.从此沙洲被从地球上抹掉了.

  成吉思汗在浑垂山避暑,这在以后成吉思汗避暑修养将成为常态,因为他有重伤在身,属于带病征西夏.接下来大军并没有进攻紧挨着的肃州,因为阿答赤已经拿下沙洲,肃州;留给他们,东路大军进攻东面的甘州.甘州就是今天的张掖,肃州就是今天的酒泉,甘肃省的甘肃就是来源于甘州肃州.当年河西走廊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而河西走廊中的这几个绿洲城市无异于相当重要的交通重镇.

  西路军拿下沙洲之后向东进军,史料没有记载怎么打接下来的瓜州,和肃州,应该是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而东路军在甘州却碰到了状况,这里涉及到一个人,就是成吉思汗的养子,察罕.察罕原来就是个西夏人.他的父亲就是甘州的守将曲也怯律.这么一说有点乱,怎么西夏大臣的儿子反而是成吉思汗的养子呢?

  这还得从察罕的出身说起,原来察罕是曲也怯律的小妾生的,当时曲也怯律的正房还没有孩子,所以察罕的待遇还可以,但是察罕没长多大呢,正房就怀孕了,古时候这嫡生子和庶生子的差别可大了去了,就连蒙古这种没有礼教教化过的地方,庶生子的待遇都是极差的,比如成吉思汗,我们只熟悉他四个儿子,其他庶生子咱都没大听说过,就连他最喜欢的忽兰夫人生的阔烈坚,也没有封国的待遇.

  那察罕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肯定遭到正房的排挤,小时候就被打发去放羊,一次放羊的时候正赶上成吉思汗打猎经过,察罕天赋异禀,在地上插了一根木杖,估计就是赶羊时候用的木棍子,把帽子戴到木棍上面,他对着又是唱歌,又是跪拜,成吉思汗看着挺奇怪,这孩子这是怎么了?就问他,他回答:"一人独行时,帽在上而尊,二人行年长者尊,今天独行,故向帽致敬,而且我听说今天有大官经过,也是练习练习礼仪."成吉思汗听后大惊,这孩子是成精了么,小小年纪咋能说出这种话,所以就把他带回了蒙古.并交给皇后亲自抚养,说;今天我捡着一宝贝孩子,以后要好好对他.

  察罕也真不让人失望,越长越优秀,在征金,征西的时候都屡建奇功,往往提出不同旁人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在蒙古阵营中地位极高,有成吉思汗第五子之称.这次打到甘州城下,自己的父母兄弟可都在城内.察罕想这好办了,他用弓箭射进城一封书信,要求见见自己的弟弟,他弟弟这时候已经十三岁了.哥俩一个城上一个城下,但是没耽误交流,察罕晓以利弊,劝他们投降.

  曲也怯律答应投降,但是部下工作没有做好,这工作视乎也没法做,察罕和他弟弟是公开见面的,这在城里已经尽人皆知,曲也怯律也很纠结,多年失踪的儿子突然出现,而且是蒙古大军围城的时刻,还作为蒙古大军的一员,在今天来说,这不就是夏奸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西夏二
  曲也怯律是纠结的,在蒙古大军的滚滚洪流下,抵抗是无益的,多年的形势,他作为夏国的地方大员不会不清楚,但是身为夏臣,投降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今天,儿子突然出现在地方阵营,据说地位还不低,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投降是很有把握的,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无论如何,最后他决定投降,不管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是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

  不过他没有料到,自己的部下们已经在悄悄的酝酿一场兵变,为首的是他的副手阿绰,还有三十六名将领,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身为夏臣,党项族,无论哪个身份都不允许自己投降,他们事先已经商量好了,如果曲也怯律投降,那么就杀了他取而代之,如果不投降,大家就一起抗敌,显然他们觉得曲也怯律会选择投降.

  曲也怯律,召开干部会议,打算商讨大敌当前的对策,其实就是商量降与不降呗.曲也怯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降,阿绰等将领集体站出来反对,理由不用说,身为夏臣不能贪生怕死,应该以死报国等等,这理由没法反驳,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反对这么激烈,而且人员这么多,是曲也怯律所没想到的,他只能说这是为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他并没有退缩.

  也有几位将领是站在曲也怯律一边的,但是阿绰等人是有组织,就计划的.马上控制了站在曲也怯律一边的将领,并逮捕了曲也怯律.阿绰最后问了一句;你不反悔么?此时曲也怯律反而异常的平静坦然,这个结局也许更好,不用在纠结对与错了.多年的同事关系,只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阿绰能做的是让自己的老上级死的痛快一点.手起刀落.

  按计划,三十六名将领全部控制了城里的防务.曲也怯律全家被杀.包括察罕的十三岁的弟弟.阿绰做的很决绝,直接把曲也怯律等人的人头挂在了城头上, 这表明了一个态度,哥这是要顽抗到底,你们来吧.察罕万万没想到,自己一番好意,竟然害死了全家.双方已经没有退路,察罕只能忍着悲痛攻城.

  攻城战是艰苦残酷的,西夏守兵抵抗的是坚决的,但是这改变不了最终结局.在城破之日,按蒙古的习惯这种情况必屠城无疑.这时候察罕站出来说:"都是这三十六个人的事,和其他人无关,希望大汗放过这些无辜的百姓."这察罕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能放下个人恩怨,公正公平的看待问题,不是一般境界的人能做到的,成吉思汗也不得不为察罕这种行为感动,破例答应了他的建议.

  不知道此时怎么评价,你说他是夏奸,他却挽救了这么多人的生命,你说他是英雄,毕竟身为西夏人却和西夏的敌人一起来灭西夏.这个问题让看客们自己评价判断吧.

  西路大军和成吉思汗主力东路在甘州兵和一处.向东进攻凉州(今天的武威)凉州守将,没有做什么抵抗,就开城投降了,因为主动投降,凉州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自此整个河西走廊全部失陷,兴庆府南面完全暴露出来.8月蒙古大军攻破应里等县.在沙陀这些地区可就非常惨烈了,蒙古军队烧杀抢掠,老百姓有的无处可逃,

  很多人挖地道,凿山洞躲,一百人中能 逃脱的不超过一二人, 可以说是白骨遍野.同时蒙古人发现,这地方的老百姓没啥积蓄,屋子里没有布料,财物,粮仓里没有啥粮食,很多蒙古将领表示,这些汉人没啥用,不如全都杀了,把这些地变成牧场.在这些蒙古人眼里,只有游牧才是生存的正道,才是最优越的生存方式.也别怪他们目光短浅,当时的西夏也真是贫困,经过多年的穷兵黩武,民生凋零.本就贫瘠的土地,哪里扛得住.本来纺织品蒙古人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一路抢掠过来,啥也没有,粮食呢?蒙古人又是吃肉和奶,你整点饭,弄点炖菜啥地,他们也未必吃得惯.再说老百姓贫困的也没这些玩应,就是现在陕西甘肃地区,视乎也极少吃菜,主食都是面条,馍一类的东西.也难怪蒙古人要把这地方变成牧场.

  耶律楚材站出来反驳道:"怎么能这么想呢?天下这么大,四海之富饶是难以想象的,有土地,就可以征地税,有经商的就可以征商税.比如酒醋盐铁,山泽之利,一年就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怎么能说没有用呢?"这一席话让蒙古上下目瞪口呆,原来可以这样的啊.以前光知道养牛养羊,然后大牛生小牛,再养.饿了吃羊肉,渴了喝羊奶,没有衣服和工具就靠抢,原来可以不用这么费劲.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军人无法替代的,他可以给你提供不同的思路和眼光,帮你制定战略,政策,帮你管理,设计.耶律楚材不是读书人那么简单,他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从上面的一席话,可以看出他不止会圣人言,会占卜,还会治国,根本就是个经济学家.成吉思汗感觉这想法太棒了,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这会正打仗,没空实施,直到窝阔台时期,才开始有条件实施他的想法.

  耶律楚材还做了一件事 ,当别人正在抢财物,抢美女的时候,他在收集图书,档案,资料,并且收集大黄等药材,这让我们想起刘邦攻陷咸阳时候,萧何做的就是这些,之所以建国三个要素,军人,君王,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能占有一席,他们的行为证明了他们的重要性.这个时候估计会有很多人笑话耶律楚材的行为,等日后国家治理和建设的时候就知道他所做的有多么重要了,他收集的药材不用等那么久,没过多久就派上用场了,作用之大足可以改变战局.

  大军进围兴庆府的南大门灵州,灵州若失守,首都中兴府将无险可守,此时呢西夏屋漏偏逢连夜雨,夏献宗李德旺眼看大势难以收拾,忧郁交加,连急带上火死了,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愁死了,他爹太上皇神宗也在三个月前死了.他硬是憋屈死的,他是个读书人,而且是读到状元级别的.读书人最好面子,本来他书读到状元这份上足证明自己已经是个牛人.相当于现在的学生不但考上了清华北大,还跑牛津,剑桥,哈弗什么的弄了个博士后,这绝对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不过呢自达当上皇帝以后,他的光环被打破了.

  原来博士后也没有那么神,想法和政策措施,一样的那么蠢,弄得内外交困,怨声载道,被迫退位下野.但是他所造成的后果已经显现.国家危在旦夕.可以推测,他临死还在纠结,自己不能青史留名要遗臭万年了.

  太上皇和皇上相继驾崩,大伙紧急拥立神宗的孙子,献宗的侄子李睍继位是为夏末帝.这哥们不比他叔更幸运,刚即位,成吉思汗大军已经进围灵州.事态危急,他赶紧派出夏国的王牌嵬名令公.看过前面的看客应该挺熟悉此人,在成吉思汗第一次征夏的时候和嵬名令公好一顿缠斗,嵬名令公的表现可圈可点,这次他能否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

  12月嵬名令公率10万大军来援灵州,当时是11月份将近十二月,正是北方严寒季节.就在黄河边上的黄泛区,两军相遇了.这里本来池塘水洼遍地,但是隆冬季节,都已冰封,倒是挺不错的平坦战场,这个只能说对蒙古比较有利.对西夏军未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两军就在此展开了决战,其实这不太符合嵬名令公的风格.

  一方是已经近200年的老迈僵化的体制军队,一面是刚刚兴起,潮气蓬勃的新兴世界最强劲旅,这种野战争锋是蒙古最得意的战法了,不知道为何嵬名令公要顺着蒙古人的意思来,虽然实力相差悬殊,但是西夏官兵上下没有退缩和逃避,打不得过打不过是实力问题,打不打是态度问题.

  态度很端正,结局也很悲惨.一般史书记载西夏大军是十万人,当时尸横遍野,<元秘史>记载西夏是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因为有记载蒙古人统计死亡人数,原来是每千人倒挂一具尸体,但这次战役死的人太多,就每十万人倒挂一具尸体,共倒挂了三具.不管具体数字如何伤亡一定很惨重,这是西夏最后一次能组织起来的有效反抗.

  援军被破,大军围攻灵州城,守城的不是别人是前任太子李德任.李德任早就看出蒙古人是狼子野心,就因为当时劝父皇放弃联蒙抗金政策,才导致被囚禁,今天冤家路窄.抵抗是顽强的,但是也是无谓的.力屈后城破,李德任不屈而死,他的儿子才7岁,见父亲已死,也求从死,蒙古人除了屠城以外一般对不高于车轮的孩子还是很宽容的,成吉思汗不就领养了多个敌人的孩子么,蒙古人并没有杀他,但是由于灵州抵抗的顽强,令蒙古人很愤怒,展开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1: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西夏三
  灵州一破,中兴府无险可守,此时的形势对蒙古来说已经简单多了,中兴府已经是囊中之物,只是时间的问题,成吉思汗兵分三路,一路向东奔夏州,银州(今米脂),一路围攻中兴府,自己帅一路南下扫平西夏南部诸州府.这仗打的似乎太从容了,眼看西夏首府近在眼前,却要兵分三路,成吉思汗的目的是要彻底让中兴府成为光杆司令,想反抗都没得反抗,有点猫戏老鼠的意思.哥现在不饿,哥就是要玩一玩,玩你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玩死你.

  大军南下3月份破临洮,4月破洮河,西宁二州.五月拿下龙德,德顺等州.六月已经避暑与六盘山,这仗打的已经顺风顺水,不过成吉思汗的伤病有所加重,在六盘山避暑,就是怕天气炎热使伤口恶化.西夏已经是瓮中之鳖,南部已经扫平,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一就手收拾收拾金国,因为南面就是金国地界,成吉思汗在六盘山接着避暑,派窝阔台,察罕率军攻打陕西.

  再说中兴府方面,夏末帝李睍可算是焦头烂额.此时中兴府谁也指不上了,各地方都自顾不暇,有些边境地区,由于多年对外战争,战争是要花钱的,这和蒙古人打仗不同,人家打仗是创收和盈利.很多靠近金和宋的地方不堪沉重税赋之扰,纷纷逃到其他国内.所以说一般尽量别用什么国家,民族之类的绑架老百姓,老百姓的愿望有时候很简单,要吃饱穿暖,连这个都保证不了,和我谈什么国家民族大义,那都是扯.

  李睍听说蒙古军队里爆发瘟疫,想出奇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结果没等出兵,又有消息说,之前耶律楚材收集了大量的药材,疫情被控制住了,这个想法就这么被无情的扼杀了.围攻中兴府的蒙古部队不是主力,成吉思汗也没有让他们拿下中兴府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围住中兴府,让你城里慢慢消耗,李睍紧急启用德高望重的高良惠.此人是三朝元老,一直担任右丞相重职.您想想,三朝元老,这时候得多大年纪了,高良惠没有推辞,在国家危难之际担起重任.内镇百姓,外励将士,在这危急时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但是大厦将倾,靠他一人,再好的手艺短时间内,能彻底修复这大厦么?

  大厦是修复不好了,只能这撑根柱子,哪塞一块砖.房子没修咋样自己先累倒了.这是典型的过劳死,中兴府内一片悲泣之声,李睍三次到他灵前痛哭,他这是哭高良惠,也是哭夏国,更是哭自己,在这危急存亡之际,金国竟然还派来使者,在这之前,李睍已经打过招呼,我们家里都乱成这样了就别互通使节了,要派派点援军,金国不可能派援军了,因为他们也在求和,早在木华黎时期就不停的派使者去成吉思汗那求和,不过开出的条件没法接受,意思是黄河以北,你们别要了,陕西没打下来的地方你们也得放弃,你就叫河南王,称臣.金国感觉实在接受不了,没谈妥.看现在的架势,河南王的待遇都没了.因为大军已经进入陕西境内.

  成吉思汗是外交军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派使臣去河南要岁币,一方面派大军南下,察罕部已经拿下西安府大半,兵临凤翔,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金中央政府,早就要求求和.派完颜合周,奥屯阿虎,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来到六盘山,珠宝这些东西,蒙古人不太那么重视,感觉不太实惠,都是些花花绿绿的石头子,小球球.就在成吉思汗的大帐里堆的满地都是,成吉思汗随便就赏给手下,虽然蒙古人没感觉这玩应有啥用,但是爱美之心还是人性共通的,知道往身上挂,往耳朵上戴,肯定好看,没扎耳朵眼的赶紧现扎.后来干脆随便拿了.可是金朝想法太天真无邪了.以为给好处人家就不惦记你了?

  就像一群狼围着一群羊.你献出一只羊,它们就不吃你们了?你主动献,它们不拒绝,你不献,它们会扑上来吃.当初要是答应献出陕西,不要河北山东,当个河南王,也是白搭,消化完了照样收拾你,那有些看客说,按你这么说做啥都白搭了呗?坐着等死呗?差不多,谁让你是羊碰上一群狼了呢.要么把自己也变成狼,要么能逃就逃吧,关键真没地方逃啊.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西夏最恐怖,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大局已难逆转,就看怎么个死法,这是死亡前的恐怖,最难受的是金国,前途视乎还有些许希望,但是又不知如何做才得法.相当于在等待判决,这个期间是最折磨人的.南宋且喜且忧,患得患失,既有旁观者心态,又有兔死狐悲之感.

  感觉最爽的就是蒙古,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都在自己的掌控中,这就是权力的魅力.看着因为自己的一喜,一怒,一个表态,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看着别人因为自己的决定,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崩溃,由绝望到欣喜若狂.这个感觉应该是无与伦比的,上帝的感觉.

  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是你啥都拥有了但是你却快走了.就在西夏即将被征服,金国也来摇尾乞怜的时候,成吉思汗的病情也开始恶化,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处理内政外交.1220年的时候辽东的耶律留哥就已经死了,到现在已经七年多了在这期间一直是留哥的遗孀姚里氏摄政,但是这位女性比较本分,没啥权力欲望,早就想把大权交还给留哥的嫡子薛阄扈,苦于薛阄扈一直追随成吉思汗西征,今听说大汗东归,并在和西夏开战,就带着三个儿子不远千里来觐见成吉思汗.

  其实这薛阄扈就是留哥交到成吉思汗这里的质子,别说他们外族投靠过来的,就是蒙古的千户,百户等也免不了把自己儿子送到成吉思汗怯薛里.如果大家和平共处,那么怯薛军待遇,地位都极高,既是蒙古的黄埔军校,国防大学,又是相当于蒙古的内阁政府,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有人心怀不轨,不好意思,你儿子就在我手里,你看着办,这就叫手段.

  姚里氏拜见完大汗以后,说留哥死了这么多年了,辽东无主啊,长子薛阄扈跟随您这么久了,您看看能不能用,小儿子善哥替换他,他可以回去继承父职啊.成吉思汗说;薛阄扈这孩子不错,跟随我 征西屡立战功,我舍不得他走啊.你让善哥继承他 父亲的爵位不就完了么. 姚里氏一听马上跪下来哭着说:"大汗您有所不知,薛阄扈是留哥前妻所生,是嫡子,当立他,善哥是我生的,如果立他,那是有背天伦,是自私的做法,婢子感觉这样做不妥啊."

  成吉思汗听后大赞姚里氏贤德,看看人家这境界,面对权利,不争不抢,不要.成吉思汗很感动,他对这种人类普遍的价值观都很认同,比如忠诚,你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他都赞赏,你贤德,不管对谁他都会感动,其实姚里氏这种行为,咱们又何尝不感动,多少帝王将相后代都是因为权力,利益之争闹得你死我活,自古无情帝王家么,正因为这样,姚里氏这行为才让人感慨动容.

  成吉思汗破例让薛阄扈回辽东,不但允许他回家,还赐给奴隶九人,马九匹,白金九锭.,币器等都是九,原来蒙古人也视九为尊,吉利,就跟现在人啥都要8似的.还嘱咐薛阄扈;你爸这人仁义啊,舍得把你送到我这里也足可以看出他至情至性,我一直视他为兄弟,看你就像我儿子一样.你父亲已经走了,你回到辽东以后,和我的弟弟别勒古台同为第三千户,好好相处.以前我们也说过别勒古台,贴木格,合赤温等几个弟弟,都被封在蒙古以东地区,也就是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

  薛阄扈正要辞行,成吉思汗说你们先别急着回去,我让你们看看我怎么拔了西夏中兴府.中兴府现在彻底成为孤城,偌大一个西夏延年近200年,没想到此时只剩一座孤城.成吉思汗派察罕去中兴府看看,看看李睍有投降的意思没.李睍态度还是很坚决,他不甘心,是啊,谁肯做亡国之君啊,这在历史上不会留下好名声的,再说普通人投降了没啥,没嘴蒙古人还让你官复原职也说不定,你这身为皇上,投降了,待遇没听说有多好的,不是被人杀了,自己也得郁闷死.

  成吉思汗听说他们还不降,那就围着,咱不急.蒙古不急,西夏硬挺,这老天爷似乎都看不下去了,你们倒是利索点啊,这么纠缠下去啥时候是个头啊,1227年6月份,中兴府附近发生地震,强度不太清楚,那时候也没有地震局,不过房倒屋塌是难免的,这本来坚守半年就是苦苦支撑,已经到了援绝粮尽的地步,偏偏来了地震,地震伴随着就是瘟疫.这时候可没有耶律楚材的药材帮忙.此时可算是山穷水尽了.李睍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守下去,敌人不攻城,满城人也得病死,饿死.只得向蒙古请降,不过提出宽限一个月,准备供物,迁民户,后自来朝觐.

  终于把西夏熬崩溃了不过成吉思汗也熬到头了,病情已经严重恶化,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急忙招来两个儿子,窝阔台和托雷.术赤此时已经死在咸海以北的大草原上,察合台帅一部分军队做大军的后援,一直不在跟前.成吉思汗交代,我等不到西夏投降那一天了,我死后要秘不发丧,免得西夏知道我死而反悔.中兴府投降以后,把夏末帝杀了,之后屠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1: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吉思汗之最后的谜团
  最后在弥留之际,成吉思汗命满帐的将校都暂避,只留下窝阔台和托雷和他俩说:"我的大限到了,靠长生天帮助,我为你们建立了一个广大帝国,从国中央达于诸方边极之地,都得一年行程,要使这么大的帝国不至于分裂,你们必须同心御敌,为你们的朋友增加富贵,你们当中应该有一人继承我大位,那就是窝阔台,不得违背我的遗命,察合台不在这,你们应使他不要生乱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天,托雷在身边服侍,他嘱咐:"金国精兵都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必从潼关调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随至弗能战,破之必矣."从上面两条遗命显现出成吉思汗的政治家,军事家本色.第一条的核心是要为你的朋友增加富贵,这才是使你稳定的根基,别总惦记自己如何荣华富贵,要懂得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二条是破金的关键,这么打是点了金国的死穴.如果从 正面黄河突破,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代价那是相当大的.从陕西南下,直奔大梁,不但出其不意,而且变被动为主动.

  最后在诸将面前交代了我们前面说的对西夏的措施,那就是秘不发丧,等他们降了以后,杀夏主,后屠中兴府,屠城别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简单的杀人,而是全城不管男女老少,一律全杀.,为什么成吉思汗对西夏如此痛恨?当年摩坷末那么对待他,他都没下如此杀手.这个我们后面交代.

  公元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死,享年66岁(还有的资料说是60岁)计在位22年.一代传奇人物就这样陨落了.他的评价,看客们自己评吧,我的任务是尽量客观,尽量接近史实的,把这些事情说出来.不管你说他伟大也好说他是屠夫魔鬼也好,他确实改变了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并且影响了后世.当然同时也给当时的世界人民带来战争与毁灭,最让人诟病的是对平民的屠杀.

  他死后诸将王子们按照他生前的遗命,灵柩要运回蒙古,葬于斡难河,怯绿连河,秃剌河,三河发源地的不儿罕合勒敦山中,原因是当年成吉思汗路过此地,坐在一树下休息,估计是让周围的景色气势给感染了.起身后和大家说;"将来欲葬于此."

  护灵柩长途赶往这里,沿途所遇到的人全部杀死,杀的时候呢,嘴里还要说:"往侍吾主."意思就是让这些死去的人像生前一样侍奉大汗,关键是这样强迫人家,又没跟人家商量,真下去见了成吉思汗会不会心怀怨恨啊.路上遇到的人要杀,遇到的牲畜也要杀,这是供大汗使用.据说后来忽必烈死的时候沿途杀了二万多人.

  首先运到勃儿帖的大斡儿朵,之后通知所有帝国范围内的,官员,首领,来参加葬礼.之后葬在了成吉思汗指定的地方,他们不用棺材,而是把香楠木中间刨出人形,然后放进去,合上,再用金箍,箍上.身上给穿着貂皮袄,皮帽等,陪葬的有金壶二,盏一.餐具等各一.听着这些陪葬品感觉和咱汉族皇室陪葬品一比太寒酸了,到是很俭约.之后埋葬,不起坟,而是用马踏平,之后上面种上树,使其成为密林.命兀良哈部千人驻守,免其军役.成吉思汗的遗像放置原地,香烟不息,他人不得入内.就是四大斡儿朵的人也不行,成吉思汗死后百年,一直保持着.

  我这么唠叨半天和标题似乎不符,也没什么谜团么.我上面说的基本是正史记载,不过呢无论是史料,还是传说,都有很多版本,归结起来,一个是成吉思汗死亡之谜,一个是埋葬地点之谜.他死的时间和地点基本没什么争议,主要是怎么死的,这两个谜团,我也没有确切答案,只能把各种说法罗列出来,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先说死亡之谜,一共五种说法,第一;如上面我说的,从马上掉下来,并且被马踏了一下,这个是主流说法,基本也能和其他情况联系起来,符合逻辑,不矛盾,因为确实在打完黑水城时候去西夏派过使者,不然也不会有阿沙敢不的那些言论,这个也解释了为啥,打完黑水城以后,突然兵锋转向了贺兰山,这个征战路线很奇怪的.大家看一下我前面发的地图就会明白.

  而且带伤征战一年,最后伤病恶化,导致死亡,这也解释了为啥成吉思汗临死非要特意嘱咐,杀夏末帝,屠中兴府.因为征夏是导致成吉思汗死亡的主要因素,如果当时阿沙敢不不恶言刺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打算回蒙古养病的.

  第二种说法,被雷击而死,这个说法倒是真够雷人的.此说法是一罗马教廷派来蒙古传教士说的.他到达蒙古的时间是1245-1247年也就是成吉思汗死后的18年.时间上很近,很容易获得第一手资料.他到达蒙古草原发现,很多起雷击人的事件.可能是蒙古草原,既是高原,又平坦,云层也就比较低,常发生雷击人的事.蒙古人也确实很怕打雷这种自然现象.在那个时代,真的很难解释这种剧烈的自然现象.而且云层那么低,打起雷一定非常恐怖.<宋史>也有记载,说蒙古人听到打雷,马上用手掩住耳朵,屈身伏地.不过怎么看怎么觉得这说法不靠谱,第一成吉思汗死在六盘山下的清水县,那地方不是蒙古草原.第二雷击的话,人应该立马就死了,不可能还留下什么遗言.

  第三种说法,中了毒箭而死,这个说法是马可波罗提出来的.他在忽必烈时代来到中国,并且待了17年.他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吉州时候,被守军的毒箭射中.结果一病不起,最后毒发攻心.他这个说法还是靠一点谱的,因为史书上确实说过成吉思汗中过两次箭伤,一次是在攻打金国的时候在长城边上的怀德附近受伤,并且终止了那一轮 进攻,回鱼儿泺养伤,还有一次没嘴就是这次.不管是受了箭伤还是从马上掉下来摔伤,都是受伤,和后面的逻辑不犯冲突.不过有一点,这马可波罗首先来没来过中国都是个疑问,那他说的就更应该打个问号了.你说他没来过吧,很多事情还真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你说来过吧,对 中国人 吃饭用筷子,还有长城一次都没提过,筷子的事,就算他接触的都是蒙古人,但是他呆的时间长啊,17年不可能没接触过汉人,而且当时很多汉人在忽必烈朝任职,史天泽当时就是丞相.而且外国人凡是见过中国人用筷子的,没有不惊奇的,在他们看来这个太好玩了.竟然用两根木棍吃饭.

  这个中毒说,在蒙古民间很流行的,而且还有另外两个版本,一个是窝阔台下毒,窝阔台发现成吉思汗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任,怕自己太子身份被废,所以下毒害死了成吉思汗,这个说法,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以佐证 .一旦他敢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瞒住所有的人.而且以当时成吉思汗的威望,他作为儿子是没有这个胆量的,史料上也没有反应出,成吉思汗对窝阔台有什么不满.如果真有类似的事情,那么在后来托雷系与窝阔台系争正统的时候,托雷系不会不把这个翻出来说事.而且到了忽必烈时代,忽必烈的正统地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蒙古帝国是从忽必烈时代开始分裂的,以前还是个整体,就是因为大家不承认 忽必烈的正统地位.,按当时忽必烈的心态,如果有可以打压海都窝阔台系的内幕,他会不翻出来?没有道理么.所以这个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还有一个中毒说法,就是和西夏王妃,古儿伯勒津郭斡哈屯(真么长啊)有关,这个应该是第四中说法,就是行刺说,其中一种是下毒行刺,一种是用武器行刺.这位王妃,有种说法是被俘虏过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献给成吉思汗的.这个说法源自<蒙古源流>一书.此书成于康熙年间.后来蒙古亲王把手抄本作为礼物送给乾隆,乾隆很重视,也很喜欢,不但让人 翻译成满汉两种文字,还收入了<四库全书>.不过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经不起推敲,第一无论是下毒还是行刺.她一个外来人,身边也没有亲信,毒药和武器如何获得.第二;她何时到了成吉思汗身边的,如果行刺,下毒发生在黑水城,附近,那么 下毒是否可以让成吉思汗活到一年以后.第三;这位王妃怎么就对成吉思汗这么打仇恨了呢?在这次征夏之前,虽然有过六次征伐,但是都是以西夏降服为结局,并没有扩大,他一个女性至于产生这么大仇恨么.这个说法感觉不靠谱.

  第五个说法,这个简直就是传说了,因为正史,野史都没有记载,这个真的就是民间传说.不过也最让大伙津津乐道.因为这个死法很黄很暴力.还是跟这位王妃有关.说呢,成吉思汗得到这位王妃之后 非常喜欢,让她做妃子,她表面上同意了,实际上国仇家恨于一身,她是打算要守贞洁,并要报复的.成吉思汗得了这位美女,当然 晚上要嗨呸一下.因为古时候也没有啥别的娱乐活动.估计房事是主要的夜生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吉思汗之最后的谜团二
  正在天雷勾动地火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命根子被这王妃咬掉了.这可真算得上是千古奇闻了.这成吉思汗一代风云人物,那里经得了这种事,羞恨交加,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位王妃知道成吉思汗不会放过自己干脆投了黄河自尽了.这种事对外无论如何都没法说,太有损大汗名誉和形象了,所以就谎称,是从马上掉下来的.

  这种说法听着荒诞不经,不过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要说这王妃用毒药或者行刺的可能性和条件都不具备,那么这种报复行为还是有条件实施的.在一个成吉思汗对西夏如此痛恨,没嘴和这件事有关.但是这王妃因为什么对成吉思汗如此仇恨,就因为侵略了西夏?而且时间,地点都和其他事件很难对应得上,这些都是疑点.不管咋说,这是一种说法.竟然比匈奴王阿提拉的死还离奇.

  死因呢就大体上面几种说法,更大的谜团是成吉思汗的陵寝位置.其中最被大家公认的是四个地点,第一;就是现蒙古国肯特省的肯特山,就如同我们前面介绍的,这个是正史记载,也是最有可能的一个地点,也是史学考古界投入最多力量的地方,曾有蒙古学者预言,成吉思汗陵里可能埋藏着无数珍宝.甚至超过秦始皇陵.因为成吉思汗前后征讨过近200个王国,所得珍宝无可计数,不可能不陪葬一些.这也是吸引考古界前仆后继,苦苦寻觅的原因之一.

  2000年美国富豪,探险家,穆里.克拉维兹率领他的科考队,信心十足的来到乌兰巴托,但是受到蒙古政府的重重阻挠,最后他拿出全部积蓄,在蒙古生活了六年,终于打动了两位当地学者,参加了他的科考队.在乌兰巴托东北30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一处森林中用围墙围着的几十座没打开过的陵墓,他们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陵,但是后来证明是匈奴墓群.

  后来又在322公里 处找到一处墓群,说是很有可能是成吉思汗陵,但是四个月后突然科考队放弃挖掘,传说挖着挖着,挖处很多毒蛇,很多队员被咬,大家都说是成吉思汗显灵了,所以放弃继续挖掘,实际情况是,挖掘成吉思汗陵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引起了民意反弹,本来蒙古人就忌讳挖掘土地,认为这样会带来坏运气,何况你是挖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在蒙古人民心中,那就是祖先,那就是根.你挖人家祖坟,你说人家能没有意见么.在全国强烈反对声中,政府不得不让科考队停止挖掘.可怜这位冒险家,这回冒险彻底失败,赔了所有家当毛都没捞着.

  2004年,蒙古和日本的联合科考队在乌兰巴托约150英里的地方找到了一座灵庙,据说是祭祀成吉思汗的,找到了灵庙,就相当于找到了成吉思汗陵的钥匙,而且在当地找到的很多遗物算出的年代和成吉思汗死去的年代相符.但很多史学家质疑,在没有找到成吉思汗的棺椁,遗物,还有文字,石刻石碑的情况下还言之尚早.不过肯特山的最有利证据一个是史料有详细记载,第二后几位大汗的陵墓也选择了这里,还有忽必烈,忽必烈的记载也比较详细,死了以后从北京的哪个门出去的,并且沿途杀了多少人,走了多少天,最后到达肯特山附近埋葬.

  第二个最有说服力的地点是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就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不过大家一直认为这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但是这个成吉思汗陵不是乱建的.而是忽必烈时代建的,叫做八白宫,而且忽必烈很重视这一地区,当年就划为中枢省.伊金霍洛的意思就是大汗,帝王陵寝的意思.而且忽必烈时代法定的祭奠成吉思汗的四大祭奠中最大的一次就是在这里举行,并且一直延续700年到现在.

  八白宫内hia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勃儿帖的灵柩.两侧是忽兰夫人,也遂夫人的灵柩,在依次是成吉思汗弟弟,别勒古台和合撒儿的灵柩,最东殿则安放着托雷极其夫人的灵柩.最西殿里供奉着象征成吉思汗九大战将的九支苏力定(蒙古古时候的军旗,这里供奉的就是九位大将用过的军旗上的铁矛头),还有成吉思汗用过的战刀,马鞭等物.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一,五月十五,九月十二,十月初三,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的 达尔扈特蒙古人都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

  那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不敢确认为成吉思汗陵呢?因为真找不到陵墓.一个原因是成吉思汗根本就不想让后人找到,蒙古人也有这个传统,埋葬后没用万马踏平,上面在种草植树,埋葬后在埋葬地点,当着一匹母马,或者母骆驼的面杀了它的小马或者小骆驼,这样,第二年带着老马,它就会找到原地,并且在原地哭泣,因为自己孩子死在这,等这匹老马死了就再也没人能找到了,还有的就是派人守护,把遇到的知情者全部杀了.这些守护者知道此地恢复原貌,在走,以后也就没人知道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根本没有棺椁留下,因为蒙古人有个传统,人死后必须三天内处理完尸体,不然尸体腐烂人的灵魂没法进入天堂 ,如果按这个说法,就不可能从六盘山把遗体运回远在几千里以外的肯特山,当时有没有空运,靠车马运,没有几个月时间是不可能的.

  既然三天之内运不回去,只能就地埋葬或者找三天以内能到达的地方,在或者是火葬,天葬.在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发现一处石窟,石窟里面有壁画,这壁画和成吉思汗的安葬有莫大关系,很多人认为是<成吉思汗安葬图>而且附近的地名地貌和<蒙古秘史>记载的相近.

  在鄂尔多斯附近安葬成吉思汗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天葬.因为有发现元代将领突拔都的随行笔记,(没想到那时候还有人每天写日记),里面挺详细的记载了大汗出征突薨,大家商议天葬,并且如何选择地点.地点就是鄂尔多斯地区,鄂尔多斯还有一个传说.当年成吉思汗路过鄂尔多斯草原,被这里的景色陶醉,不小心马鞭掉了,随从要捡起来,大汗制止,并且诗性大发吟了一首诗(感觉这个有点扯),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然后对左右说;我死后就葬在此地.

  大汗在六盘山死后,本来是想运回老家,但是走到鄂尔多斯,车深陷泥地,无论如何都拔不出来,大伙想起了成吉思汗那时候说的话,于是安葬在鄂尔多斯.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守护.为什么说是天葬呢?因为在蒙古人看来遗体没那么重要,萨满教主要就是祭祀灵魂而不是尸骨.人死之前在鼻子下面放一小团白骆驼毛,当人最后一口呼吸以后,人的灵魂就附在白骆驼毛上了.

  在成吉思汗陵里供奉着一个成吉思汗的灵柩,是个银棺,外面用铜锁锁着,在1956年成吉思汗陵重新落成的时候打开过一次,有那团骆驼毛,并且有一张画像,是12人像,应该是成吉思汗的全家福,但是成吉思汗的形象和现在世面上见着的形象不同.还有一个皮枕,没有打开,这里面是什么,一直还是个谜.成吉思汗的34代孙.中国最后一个王爷,奇忠义老人说很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部分骨头.这次开棺的见证人还有当时的乌兰夫.

  所以说很可能鄂尔多斯就是成吉思汗陵的真正所在,只是没有大家想象的真正陵寝,这个一直被认为的衣冠冢就是.附着灵魂的骆驼毛在,他的妻子们,兄弟和最小的儿子都在,大家还在找什么呢?难道是找那些传说中的奇珍异宝?似乎只有汉族人有大规模陪葬的传统,其他民族很少见.

  第三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先生,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君主的灵柩在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沿途遇到的所有人 都成为殉葬者."如果单单这么一句话还不是太有力的证据,关键是考古学家在新疆,阿尔泰山脉的清和县三道海附近发现了一处人工改造过的大山.大家一致认为很可能就是成吉思汗陵.不过山西边的哈沙克斯坦认为成吉思汗陵应该在他们那边.

  第四种说法,是六盘山,这里没有太多有力的证据,就是因为成吉思汗确实是死在这里,而且但是正值夏季,不可能在运往别的地方,很可能就地土葬,或者天葬.

  不管葬在哪里,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了,蒙古人的这种对待死者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什么非得要建那么大的陵寝在那里.还要陪葬那么多东西,幼稚的以为自己的家族或者王朝会永远延续下去?后人会永远在坟墓前祭奠自己?今天还有哪个秦始皇的后人去祭奠他,还是朱元璋的后人去祭奠他?反而不是让人家刨了就是盗了.不知道是蒙古人的习惯还是成吉思汗个人活到一定境界了,竟然豁达到让后人找不到自己.他也确实达到这个目的了,但是精神永存,没有蒙古人会因为找不到成吉思汗陵墓而忘记他,不光是蒙古人,其他民族也一样,你不管是恨他也好,爱他也好,佩服他也好,总之提起他世界上应该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另外,从尊重蒙古族人民的感情,尊重死者,都不应该在惦记着去寻找,挖掘了.让死者能够安详的长眠,让生者学习借鉴以往,好的就保留,不好的就成为人类共同学着避免在重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的交接与延续
  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不久,夏末帝李睍率皇族所有人前来觐见成吉思汗,因为他们还蒙在鼓里.行到萨里川全族全被杀害,接着蒙古大军进入中兴府,按照成吉思汗的要求,打算屠城,成吉思汗临死特别强调了这点.中兴府内不管男女老少,全杀,并且作为祭品献到他遗体前,还要告诉他一声,大仇已报,唐兀惕国已灭.这还不算完,每顿饭前还要告诉眹;唐兀惕人已被灭无遗矣,大汗以珍灭其种矣.这是得怀着多大的仇恨啊.西方人有饭前向上帝祈祷的规矩,意思是感谢上帝赐予食物,在蒙古人这改成,西夏人已经被灭了请大汗放心.

  一个延续189年的政权,国家就这样消失了,但是并没有灭种,因为在屠城屠到一半的时候,察罕赶回来了,史书只记载察罕力荐,阻止了进一步屠杀,而且托雷等人也采纳了.停止了屠杀.察罕的勇气可嘉,恳求的时候也肯定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同时也可以看处察罕在蒙古的地位是很高的,不然成吉思汗刚死,他的遗命谁敢违背.

  西夏人灭种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不光是中兴府一个地方是西夏人,很多地方要么逃亡了,要么投降了,中兴府没有被屠杀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基本都成了奴隶,大多封给了也遂夫人.至于为什么西夏会被蒙古灭亡,原因很多,蒙古的优势咱们在前面的章节里都一一提到了,不在总结累述.在这只说一句,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大势所趋,当时蒙古的势头没人能抵挡得住,只能够慢慢等他势头减弱,消耗.从以上的可以看出,光是比较数量级和技术参数,是看不出到底谁强大,谁弱小的,今天也一样,看很多论坛,总是喜欢拿经济总量,部队人数,武器的技术含量和规模说事,虽然现在武器越来越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根子还是在人,人才是根本.

  成吉思汗逝去了,但是地球还得照样转,日子还得继续过,在诸宗王,贵族,将领们葬祭完成吉思汗后,都先各回各家.以前我们也都介绍过了,成吉思汗已经大体分封完毕,基本都各自有自己的封地.世界暂时因为成吉思汗的死去宁静了下来,只有陕西地面还有一部分蒙古军和金国偶尔有征战,其他地方,蒙古处于休眠状态.

  这个时间大体有两年之久,直到1229年春,大家商议,大汗之位不易空缺太久,鸟不可一日无头,国不可一日无主啊,在这两年中,一直由托雷监国摄政.因为他是幼子,成吉思汗死后他是继承主要遗产的,当然也只有他才能留在成吉思汗的大斡儿朵.前面也介绍过,蒙古军队大多数是由托雷接管的,人数达十万一千人,而成吉思汗死的时候统计部队人数总共才十二万九千人.

  所余二万八千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各分的四千人,第五子,忽兰夫人所生的儿子阔烈坚得四千人,弟弟贴木格五千人,合赤温三千人,母亲苛额伦三千人,弟弟合撒儿千人 .这要是在中原地区,没啥说的,什么遗命,什么规矩,什么传统,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中国表面上讲传统,重礼仪,懂规则,其实实际上都是尊崇实力和权利,没有尊重虚君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君主立宪在中国没法做成的原因之一.你看看历史上如果皇帝的权利被架空还有哪个人会去尊重他.以当时托雷的实力,还有什么可说的啊,整个国家军队大部分都在托雷手里,而且还监国两年,这不啥事都坐实了么.

  但是当时的蒙古不是,因为他们还有大汗遗命,还有忽里勒台大会.,没有这两条通过,你是没有合法性的,而且蒙古人当时应该还是比较淳朴的,另外成吉思汗的余威还在,托雷还是以大局为重的,虽然他的实力最强,而且他为人忠厚爽朗,又精明强干,哥几个里面要讲军事能力,那可算是舍我其谁,很是得人心,但他要是真敢不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就 直接继承大位,蒙古帝国当时就得分裂,首先,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指定的继承人,他首先不会干,察合台和窝阔台最好,他绝对会站在窝阔台一边.这先期的三大汗国,就有两肯定要反对的了,其他东部各宗王支持谁也不好说.

  1229年春天,诸宗王,将领,首领们从从各地汇聚到怯绿连河畔的成吉思汗的大斡儿朵.术赤虽死,但他的儿子们都长大了.依次是大儿子斡儿答(他是白帐汗国的创始人,钦察汗国也就是金帐汗国建立以后,他和他爸的命运一样,没捞着继承大位而是由拔都继位,金帐汗国要进一步分封,他就被封到今天大体哈萨克斯坦的位置,也就是白帐汗国,名义上隶属金帐汗国,实际上很独立),拔都,昔班,唐古忒 ,别儿哥(后来金帐汗国的统治者,差不多也是蒙古宗王中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以后竟然和自己的堂兄弟旭烈兀挣的你死我活),别儿哥察儿,脱哈帖木儿(喀山和克里米亚诸汗的祖先)等自咸海,里海北方来.

  察合台率诸子诸孙自伊犁河流域而来,窝阔台率全家从叶密立河而来,贴木格,别勒古台,按只带(哈赤温的儿子,此时哈赤温应该去世了),也苦,也孙格(合撒儿的儿子)从东方而来.只有托雷和其他人在大斡儿朵.这次大会相比成吉思汗时候的,规模更大,相比以后的大会气氛最和谐.大伙两年来都没怎么见面,都非常亲热,人数之多让人感觉沙漠和草原都变窄了.

  大会的头三天,别的先别聊,大宴三天再说.说是最和谐的的大会那是相对而言的,这里面也很微妙,但同时,这领导人的位置竟然空了两年,就连后来窝阔台死是四年,贵由死后也间隔很久,不过那时候可就没有那么平静了,直到忽必烈时代权力之争开始明面化,白热化,这次大会的时候虽然有一点暗流,但是谁也没表现出来,或者根本没想表现出来,因为成吉思汗指定的继承人就是窝阔台,别人没啥好惦记的,大家心态都很好,只有托雷有这个威望和实力和窝阔台争一争.

  这要是在中原,别说两年,四年,两天都不行,必须连夜把事办了,否则第二天说不上咋回事了.按当时的人心向背的话,大多数人是心属托雷.要说天时地利人和,托雷已经占了后两项.这时候就很微妙,自己家族里的人肯定都心里在琢磨,但是谁也不能或者不敢出来说话,只有一个外人,但是还必须有权威的,出来主持大局,才能明确局势的发展.谁呢?

  耶律楚材,此时非此人莫属,这人不但有草原民族人的爽朗直率不那么讲究城府,又有汉人知识分子的,胸怀和理想,这个任务,无论是镇海和牙老瓦赤都不适合,他和后来服侍忽必烈的汉人幕僚不一样,他是着眼整个蒙古帝国的,少数民族和韩国,日本啊,学习汉文明时候都特别认真,大家看看清朝和现在的日本和韩国 多少会有点感悟,其实一个文明向另一个文明,或者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开始都会很认真,中间自觉不自觉的会有误读,和掺杂进自己的东西.

  耶律楚材无疑是一个学习的很认真的人,很多方面完全超出了汉人的知识分子.最起码一点,先帝遗命不可违.他敏感的感觉出,大伙心向托雷的意向.为了大蒙古不被分裂,他必须站出来说话,这问题解决起来也很简单,只要做托雷的思想工作就可以了,托雷一旦出来表态,别的人就是再有想法也白搭.

  耶律楚材找到托雷,摆明利害,此时必须由你亲自推窝阔台上位,事情就明晰了.否则越托越容易起争端啊.托雷听从了耶律楚材的建议,这对于整个蒙古帝国无疑是大好事,不过对托雷本人就未必了.不过有时候天命不可违,是你的总归是你的.

  托雷在第二天的大会上宣布了成吉思汗遗命,明确的指出了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指定继承人.这下大伙没啥好说的了,连托雷都这么说了,于是诸宗王,将领们纷纷跟着劝进.窝阔台这个时候不能马上答应,那样显着太不贤,不过不管是真心的还是伪装的,做的比咱汉族人还过火.首先呢,说自己的叔叔长辈,兄弟们都在,轮不到自己啊,特别是托雷一直没离开过父亲,所受的训教最多,也最能理解父亲的想法和意图,大位应该由他继承.大家都说;成吉思汗既已指定你为继承人,我等不能违背其遗命.大伙都觉得,既然成吉思汗指定你为继承人了,又是由托雷口中直接宣布的,这个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

  但是窝阔台还是没有答应,死活不同意.这个在 汉族传统中确实有三让的传统,不过那个谁都清楚,完全是走形式,但是又都必须做,既然大家心里都清楚也不知道做给谁看的,但窝阔台这个可不止三让了.大家连续劝进,竟然达40多天.这问题还是没有最后落铁.直到地41天,大伙进一步请求窝阔台,这都快给大伙整出逆反心理了,大伙拥着他,由察合台和贴木格一人牵着一只手,导入汗位,托雷奉盏.帐内其他人脱帽,解下腰带搭在肩膀上,向窝阔台九拜祝贺,奉以可汗之号,这个是成吉思汗的规定,不允许像中原地区和西方一样弄一大堆尊号,就是可汗或者汗就行了.

  礼毕后新君率众出帐,对日三拜,斡儿朵附近的群众也随之而拜,诸王发誓;只须尊汝后人,哪怕尚存一脔肉,投之草中 而牛不食,置之脂内而狗不取,我等发誓不以他系之王位于宝座之上."后入帐,诸王等坐于宝座右,诸妃主坐于宝座左,无数奴婢奉献酒食.

  窝阔台把成吉思汗从各国所得的财宝,分赐给诸王与将卒.命依俗祭祀成吉思汗之灵三日,并在诸那颜,统将之家选美女四十人,打扮漂亮的,和选出的骏马一起,为成吉思汗殉葬,这些仪式全部进行完,时隔两年的大汗继承问题算是彻底告一段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新政
  窝阔台的执政也是耶律楚材施展抱负的开始,当初成吉思汗就对几个儿子说;耶律楚材是上天赐给咱家的宝,你们要珍惜。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他们确实很重视,但是重视的程度一直不够,一直拿他当个小秘书来用,这绝对是大材小用,他应该做成吉思汗的萧何,打仗的时候,是你最稳定的后勤,和平时期,可以为你治理整个国家。

  在成吉思汗时代,他有时候连小秘书都算不上,因为有镇海,治理国家有牙老瓦赤父子,还有回回商人,那时候的耶律楚材更像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但是现在不同了,耶律楚材向窝阔台进言;马上可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窝阔台深以为然。从此开始文臣才逐渐被重用。

  首先耶律楚材要规定礼仪,他们蒙古没有什么标准详细的品级和官阶大小,只能按照尊长排序,一样的班列以拜,这个在蒙古人来说也不习惯,蒙古以前应该很少有跪拜礼,而是一只手搭在胸前,然后弯腰这算是行礼,俄罗斯人的沙皇时候的礼仪基本就是继承蒙古的,包括沙皇时代的服装,都很有蒙古特色。而耶律楚材要大家跪拜,这个首先要做察合台的工作,耶律楚材不但是政治家,经济学者,做思想工作也是相当有一套,说明礼仪重要性,仪式会加强威严感,和隆重感。你想想,察合台这么一个严肃刻板的人能扛得住耶律楚材的洗脑么。察合台带头跪拜,其他人也就没啥异议了。

  窝阔台首先宣布成吉思汗死后到现在的的罪行都被免除,这相当于咱们的大赫天下。成吉思汗时代,他制定的法律,规定,比较适合草原地区,这新增的这么大片新疆域,如何统治,提到日程上来,特别是中原地区问题很严重,当地的首长,官员,将领,士兵,对所管辖的地域,那真是说一不二,稍有不如意,杀人是小,弄急了连人家全家都杀了,灭族,这个不仅是个别现象,恐怕普通蒙古兵对当地汉人 那可以说是说杀就杀。说抢就抢。面对这个问题,耶律楚材重新补充以前的法律,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要走法律途径,要依法治国,无论是谁不能想干么干么。下一步,耶律楚材开始着手,制定税收制度和标准,比如固定居民区,比如中原地区,要按户征税,西域游牧民族按丁收税。这个我们后面会逐渐细谈。包括对已经固定下来的一些分封和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耶律楚材都是很有想法的。

  这里咱不得不提,成吉思汗之所以指定窝阔台做继承人还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创业者的开国皇帝,往往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谁能守住我这创下的家当。守成的第一要点,就是能团结大伙别闹内讧,放眼四周,还真就是窝阔台有这本事,此人极为宽厚,和善,当初咱们说察合台,术赤因为继承问题大打出手的时候,一提窝阔台,俩人还就谁也没啥说的。

  老大术赤不用说,出身问题很难说清楚,这是术赤永远的痛,而且此人也脾气爆裂。这种人是很难被选为储君的,老二察合台,这人不但脾气不怎么好,而且还非常严肃,死板。严肃刻板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和窝阔台出去打猎,此时窝阔台已经是合汗,虽然已经 分为君臣了,但是哥俩依然那么好。很多史料都说过,一旦有大事要决断,窝阔台都熬征求一下察合台的意见。对察合台极为尊重。这哥俩呢还真是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这次打猎,哥俩一高兴,就要比一比看谁骑马骑的快,结果呢察合台一撒欢,跑赢了窝阔台,当时呢谁也没太当回事,大家玩的很开心,仿佛找回了童年的影子。

  晚上回家后,察合台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窝阔台现在是合汗,是君,我是臣,我这大庭广众之下,跑赢了合汗是大不敬啊。第二天带着大伙来到窝阔台大帐前请罪,这到是把窝阔台吓一跳,这二哥这是要干么啊?察合台说明情况,说我这行为必须惩罚,窝阔台说着算不了什么,惩罚什么啊,大家也都劝,但是察合台就是不答应,必须惩罚,窝阔台说那怎么惩罚啊?察合台说 怎么也得打一顿板子吧,最后没办法打了一顿板子算是过去了。

  察合台对自己都这样,你想想,在他手下,或者他管辖的地区会咋样,他做的也很简单,就是严格按照成吉思汗制定的法律法规生产生活,比如严禁穆斯林用以前的方式宰杀动物,要用什么方式呢?要用掏出内脏致死的方式,而以前穆斯林都是采用割脖子放血的方式.我们汉族人其实也采用这种方式.听了这个规定让人感觉很狗血,蒙古人的那个方法很好么?相比穆斯林的方法显着更残忍,动物更不容易死去,而且听着也很难操作.

  至于为什么成吉思汗有这么个规定,不清楚,几本史书里都有这个记载,就是没说为什么.为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苦了察合台汗国的穆斯林们.这简直没法吃肉了.有的史料记载,说呼罗珊地区,没办法吃新鲜的肉,只能吃腐肉.我感觉这个有点夸张,人要是逼急了你说啥事干不出来,只不过是不让从脖子放血杀么,其他很多方法杀.这个法规还不够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很多另类的法规.

  比如白天是不准在河里洗漱,洗衣服,用器皿 盛水,白天不准晾晒洗过的衣物.那就更别提洗澡了,这个是知道为什么的,蒙古人说这样会引来雷电.而雷电是蒙古人最忌讳和害怕的,如果当时你去一个蒙古包做客,正好赶上雷雨天,不好意思,您就非常倒霉,因为很可能他们会把你赶出来,然后用毡子把自己包起来直至雷电过去.

  所以当时的蒙古人是不刷碗盆等餐具的,怎么办呢?直接用干草之类的擦一下,或者用汤水冲一下,在一个他们不用陶瓷器,因为总搬家,那玩应经不起磕碰.再就是不洗衣服,一曹烂,穿坏了为止,这衣服也不洗,常年也不洗澡,当时蒙古人可够味的了,不过呢贵族们的衣服是常换的,说是窝阔台登基的时候这些王公贵族,每天都换一套新衣服,是一种袍子,不过看现在蒙古人的袍子已经不是那样的了,要看沙皇时代贵族们穿的袍子,就是那个款式的,颜色很靓丽鲜艳.

  这话说回来,察合台严格遵照,老爸的法律条文执行,那谁要是有违犯,那是坚决不行的,话说一次察合台和窝阔台骑马那么溜达,路过一河边,看见一人在河里视乎在洗澡,察合台大怒,就要把此人就地正法,窝阔台赶紧说,你看这还没问明怎么情况呢,不能就这么杀人,等明天抓起来细细审问后在定罪.

  等晚上呢,窝阔台派人扔到昨天那人洗澡的位置一锭银子,然后派人找到那人,告诉他说明天要是审问你,你就说自己银子掉河里了自己是在找银子.第二天察合台抓来此人,一审问,说是在那找银子,别以为这样就可以糊弄住察合台,他直接派人去河里捞,果然捞出一锭银子,这事算是过去了.

  这个事一个可以看出察合台的严肃死板,很教条,还可以看出,窝阔台很宽厚,和善,你光宽厚和善不行,那样很可能让人觉得你无能,你可以看出他很讲究策略.没有利用大汗的权威去勒令察合台做什么,而是很巧妙的把事情规避过去了,这相当于和犯罪嫌疑人做伪证,篡口供.

  还有一次,一人和穆斯林有仇,有机会就报复,一次看见一穆斯林要杀羊,他就偷偷的跑人家房顶偷窥.结果发现,这家伙没有按照蒙古人要求的方法杀羊,就去举报,案子报到窝阔台那(我很怀疑这是在往窝阔台脸上贴金,这么小的案子还用得着这么大帝国的君主裁决),窝阔台没有处理这个杀羊的穆斯林,而是处罚了这个举报者,说你为什么去人家房顶偷窥人家,读到这里感觉窝阔台还是蛮有现代意识的么,这属于侵犯人家隐私权.

  这么说别以为窝阔台是无底线的,宽容,那是在不违反原则的事情上,而且的 处理事情往往很灵活.有一次也是一个对穆斯林教徒有反感情绪的人向窝阔台进言说;我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成吉思汗,他说这些穆斯林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全部杀了.窝阔台就问,你会蒙古话么?那人说不会.那你做梦的时候,成吉思汗身边带了翻译了?那人说没带啊.那我父汗只会说蒙古话,你怎么听懂的?你这是欺君之罪,杀了.

  窝阔台的这些事迹很多,上面说的 是有底线的,不过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无底线的大方.大方的简直令人发指,以至于 国库都能掏空了,他也没干别的什么太多好大喜功的事,主要是赏赐.不分人,不分等级,不分时候.那么他确实是这么大方么?我以前也以为是写史人拍马屁,再给窝阔台贴金,不过看过他的言行后,这事应该是真的.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