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 17: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百五十四章】灵物之谜(17)
李隆基听三天和尚说,这条怪蛇原本是为镇住下面的大凶之物,以避免它现世害人。而现在这个和尚竟然除掉怪蛇,想要让李隆基派人挖它出来,一时便起了疑心。
于是李隆基就正色相问,既然这下面本为大凶之物,三天大师不但不诛杀于它,反而将镇压于它的克星铲除,这是何意啊?
三天和尚却道,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乃是天道;今景如龙、明景如云,亦为天意。贫僧虽然无甚DA法,却也晓得先机,别忘记贫僧法号三天,其意就是记得昨天、懂得今天、预知明天。而这下面的大凶之物,却是可以有助于化龙为云……
李隆基何等聪慧过人,他一听三天和尚如此说来,心中亦是砰然而动:这和尚分明在暗示说,今年是景龙年间,明年就有可能更改年号,而且说是天意如此,难道当今圣上有再下台一次的可能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天下权柄会落于何人之手呢?
想到这里,李隆基立即屏退随从,示意魏刺史也要暂时回避。然后非常坦率地说,大师未卜先知、料事如神,本王自是深为佩服。不过,这天下大事,可不是乱开玩笑的——难道明年确实有风云变幻之事吗?
三天和尚见到只有他们二人,也就非常直白地说,没错,明年太阳突坠、新日将升,而大人你,呵呵,亦有进入东宫的机会。只是东宫凶限、磨难多多,稍有不慎、将有大凶。故而贫僧既知先机,想要将这下面的大凶之物请出,给它来个凶凶相克,反而能助大人一臂之力……
李隆基听到这里,连忙一揖到底,对三天和尚是道谢连连。然后忙招手,众多随从趋步向前,听从李隆基的吩咐。
不等三天和尚开口,李隆基就命令下面的士卒说,你们需按大师之言,将此坑再挖数尺,不管下面有何东西,务须给本王抬它上来。
三天和尚在旁安抚大家说,下面不过是一条死蛇而已,弄它出来以后,其下将有一块石头,只要把那块石头用绳索拉上来,就算是大功告成。此事虽然颇费体力,却是并无任何凶险,诸位尽管放心……
潞州王一声令下,即有数十名兵勇上前,各执利锹一把,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挖出那条体红如血、粗若胳膊的怪蛇以后,铁锹果然碰到了一块坚硬的东西。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十多名壮汉已将那块灰白色的、似石非石的东西用绳索拉了上来。
只见那块庞然大物,高约五尺、重逾千斤,五官齐全、栩栩如生,似虎非虎、面目狰狞……让人看了不由得心中发凉——那个玩艺儿,非铁非石的,又长得如此恐怖吓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
三天和尚郑重地说,此物非石非玉,乃是白骨所化,因为形如怪兽而实由骨化,故而可称之为万骨兽。就如树脂、树胶一类的东西,久藏地下化为琥珀一样。因为它是无数白骨久困地下异化而成,故而甚有灵气,是为凶物。不过,若是将它镶金供奉,则可保主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李隆基自然是大喜过望,连忙吩咐随从众人,小心搬运回府,万勿磕碰跌落。然后一帮人就打道回府。
回府以后,李隆基再摆宴席,与三天和尚、魏刺史等人尽情宴饮。席间,三天和尚对他们二人说,千万别忘记给那个骷髅王立庙供奉,这样一来,魏刺史所遇到的问题即可全部解决。至于那尊万骨兽么,亦要披以金箔、抑凶辟邪……
说罢,那位三天和尚起身拱手,向李隆基与魏刺史说声“贫僧告辞、后会有期!”,不等二人挽留,转身就向门外大步而去。
李隆基与魏刺史接着起身,想要追上那位三天和尚,请他再坐片刻,却是发现他早已无影无踪。问遍下人,皆说未见大师出来;找遍王府,不见和尚身影……
这个时候,李隆基与魏刺史才算是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位三天和尚说什么从娘胎里来、到极乐处去,别说姓甚名谁,就连师从何人、挂靠何寺亦不愿说!原来他极有可能是佛子临凡呐……
正因如此,那李隆基对三天和尚所说的话更是奉若圣旨、信如神谕,立即让人在“人屠”坑卒之地上,建立起一座骷髅王庙,庙内供奉着一尊头大如斗、身高过丈的骷髅大王!
至于那尊万骨兽,因为三天和尚曾经说过,此物甚为通灵凶煞,若饰以金箔、秘密供奉,再加上他曾亲除镇压于它的怪蛇,肯定会忠心护主,让主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极为谨小慎微,让人以千足之金,镶以底座、金甲披身,在王府密室中供奉下来。
第二年,中宗驾崩、睿宗继位,便将年号由景龙改为景云。这一点正如那三天和尚所说的分毫不差——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乃是天道;今景如龙、明景如云,亦为天意。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突然向韦皇后发难,率领御林军杀入皇宫,扫清了韦皇后一帮人,以此为功,被其父李旦封为太子,进入了东宫。
自从入了东宫之后,李隆基就更加坚信当初那个三天和尚所说的话,认为自己能冒奇险以弱胜强,战胜了势力极为强大的韦后一党,全靠那尊万骨兽保佑着他,而且他李隆基将来真有君临天下的时候!
当然,自从当时建立了那座骷髅王庙,并以白骨中那架极为巨大的骷髅为所供庙主,魏刺史治下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怪事。
故而从李隆基登基为帝,直到他驾崩归天,那尊万骨兽一直在宫中供奉……
后来天道循环、有荣有枯,大唐分崩离析之后,五代十国的人主们还在争抢那尊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的万骨兽,把它看得简直比玉玺还要宝贵百倍。
那尊万骨兽自玄宗以来一直享受供奉,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那尊万骨兽才算是不知所踪!
……
听霍排长神乎其神、云山雾罩地讲到这儿,我们几个仍然沉浸于他所讲的千年怪事之中,好半天才算清醒过来。
“吁——兄弟我算服了霍排长,果然是从大唐讲到战国,最后又从战国回到了唐朝!”小李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霍兄厉害!这绝对不是故事吸引人,而是霍排长讲得太好了,简直是那个什么,哦,对了,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那个‘破尿盆镶金边儿——别看肚里没啥好货,就是口才(材)好!”
“哈哈哈哈,小李兄弟说得对极了,这个霍排长不但从大唐讲到战国,从战国又回到唐朝,最后连五代十国、陈桥兵变都讲到啦!好口才、好口才啊!”大傻兄弟一阵狂笑,接着转而又郑重地问道,“霍排长,那玩艺儿当真是从死人堆里挖出来的什么万骨兽么?兄弟我刚才看了一眼,就是像你所说的那样,不是石头不是玉,也不像生铁所铸的,而且非虎非狼,十分凶悍吓人的样子!”
“嘿嘿,你们这些酸货,霍某我给你们讲了这么长时间,不但不感谢我,给我敬根烟抽抽,反而骂人说什么破尿盆镶金边儿,啧啧,这是人说的话么?!”霍排长非常不满地说。
“来,霍排长,刘某敬你一棵儿!”刘老大说着掏出烟卷,先敬给霍排长一枝,然后自己叼了一根儿,最后才每人扔上一棵,非常心悦诚服地说道:“霍排长,你别和他们一帮野小子计较,他们除了爱听那些才子佳人、勾栏青楼的滥事儿之外,像这种野史传闻的,他们毕竟还是知道得太少了!”
“对对对,这就叫做孤陋寡闻之徒,见只老虎说是大猫,见了大像就是猪精!”霍排长非常赞同刘老大的话,“别看他们对古闻旧事儿知道得不多,损起人来可是一套一套地!”
“呵呵,那别是那个小李兄弟,说人家是破尿盆镶金边儿,其实他自己一身白毛,愣说人家是妖精!”刘老大转而又说,“霍排长啊,那种万骨兽的事儿,刘某我当年也是权当故事来听的,没有想到今天果然看到了传说中的实物,心里面一时还缓不过来劲儿呢!”
“是啊,当年我也是听师父讲的,只是师父曾再三强调说,无风不起浪、有形才有影,很多奇闻轶事,大多数都是有它的背景呢!”霍排长点着头说,“要说这种东西,听说从宋朝时就不知所踪。这点儿倒是和那夏朝的九鼎一样,虽然历代史家都有提到,可惜直至今天,仍然没有发现那九鼎的下落踪迹啊!”
“嗯,刘某相信那像征天下九州的九只大鼎一定存在,只不过是现在仍然沉睡在水下土中,暂时未见天日罢了。而这个传说中的万骨兽,要不是你我今天亲眼所见,不也和那九鼎一样,只闻其名、不见其物,让人不知道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真有实物嘛!”刘老大感叹一番,“对了,除了这万骨兽离奇的来历之外,霍排长你有没有听说过,当年安史之乱时,它显灵护主的传闻呐?”
“显灵护主的传闻?这个霍某倒是没有听说过,刘老大不妨讲讲嘛!”霍排长说。
“是啊,听霍排长刚才把那个万骨兽的来历讲得神乎其神的,也没听霍排长讲讲它到底有什么本事!”大傻兄弟叫道,“供个小鬼儿小判儿、五大家仙一类的东西,有时候还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那万骨兽既然那么稀奇,总得有点儿用吧它!”
“对对对,刘老大讲的事儿至少还算可靠些嘛,”小李兄弟也是咋呼起来,“反正现在离开饭还早,你就给弟兄们讲讲呗,刘老大?”
围在一边的其他弟兄们也是纷纷叫嚷,想要听听刘老大再讲些什么奇闻怪事。
刘老大冷笑着说:“讲讲可以,不过,那种怪事儿只是刘某道听途说而来的,不管是真是假,你们可不能用什么‘破尿盆镶金边儿的屁话来损我刘某啊!”
“嘿嘿,这点儿刘老大尽管放心!兄弟我就算是自己损自己,也不能损刘老大啊,是不是?”小李兄弟笑嘻嘻地催促说,“快别吊我们的胃口了,赶快开讲吧!”
“嗯,好的!这可是你们让我讲的,要是今晚上弟兄们做什么恶梦,可不能赖刘某啊!”刘老大猛地抽了两口烟,然后不紧不慢地讲了起来:
关于那个万骨兽的来历,刘某当年所听人讲的,确实是和刚才霍排长说的一模一样。说那东西确实是从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士兵的大坑内挖出来的。
李隆基把那个重达千斤的万骨兽运回王府以后,他潞州王府内果然肃杀了很多。好像真的请来了什么阴判似的,让人隐隐约约感到有人盯着自己那样。
一天夜里,王府之中万籁俱寂、泯然无声,就连更夫巡卒之人,也只怕打扰李隆基休息一样,悄无声息地忙碌着。
就在这种情况下,突然一声凄厉的惨叫差不多响彻了整个王府,而且那个声音好像还在极力克制一般,好像只怕打扰了主子的好梦,就会被杖击五十、充军千里似的——纵使那样,那声惨叫仍然是撕心裂肺、情不自禁……
这种声音在漆黑一团的夜里,当然是让人头皮发凉,再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巡夜的士卒稍微一愣,立即朝着那惨叫之声奔跑过去。
一帮人循着声音一直向前追去,只怕是主子遇到了什么刺客。等他们赶到那个发出惨叫之声的地方时,众人却是不敢轻易上前。因为那不是主子李隆基的卧榻之所,而是供奉那尊万骨兽的地方。
供奉万骨兽的地方,可是李隆基亲自选定的厅堂,并且那李隆基交代再三,没有得到他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入内——这种佑主的灵物,当然不是公众的神佛菩萨,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想拜就拜的,它可是李隆基专用的佑主之物。
只是,那个万骨兽本来就阴森恐怖,就算没有李隆基下令,旁人也不会没事找事的靠近那里,只怕给自己带来晦气,或者是只怕遇到什么可怖凶物一般。
更何况现在正值深夜,是什么人胆敢违反主子之令,而且不顾那尊凶神恶煞而闯了进去呢?
再者说,闯进去就闯进去呗,为何又会发出那种撕心裂肺、好像活见鬼一样的叫声呢?总不会是那可怖的东西在吃人喝血吧?
正当众人徘徊不已,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的时候,两只大红灯笼在前开路,李隆基在众多亲兵们执刀带枪地簇拥之下,急急忙忙赶了过来。
一看主子安好无恙,那帮宿卫们这才稍稍心安——要是他们护卫的主子身遭不测的话,他们那些守卫之人,恐怕就要祸及满门了。
值夜兵卒的头子赶快上前问安,李隆基顾不得和他们说话,忙令亲兵上前察看,这供奉万骨兽的神堂之内,怎么会发出如此惨叫之声。
火把灯笼之下,众人壮着胆子进去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原来,那尊万骨兽的双眼在灯火映照之下,显得灵光转动一般。而在那尊万骨兽的脚下,倒着一个身穿王府衣服的汉子。
那位汉子不是别人,正是李隆基身边的一位仆人——罗管家。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罗管家这个时候不好好休息,跑到这个吓人的鬼地方干什么。如果说他是想违背主子之令,在深夜无人时偷偷参拜一下这尊怪神,又何必自己叫声叫喊、惊动别人呢?
李隆基在随从们的护卫之下,近前仔细一看,不由得愣在了那里。怪不得这罗管家惨叫连连呢,原来他的一只脚,不知何故竟然压在了千斤之重的万骨兽下,想必早已脚骨粉碎了吧!
众人看那罗官家倒在万骨兽脚下一动不动,估计是那厮的脚被压在下面,除了疼彻骨髓之外,又挣不脱身,又疼又惊又害怕的,这时已是昏厥过去了。
只是,这个罗管家为何半夜三更地独自闯到这里?他想要干些什么呢?再说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写写划划、打打算算还可以,要想搬得动这尊千斤巨兽,他也没有那个力量啊?
再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他罗管家有那份神力,能够掀得动千斤巨兽,但他也不会傻到把自己的脚塞到巨兽之下,把自己压得脚骨粉碎吧?
李隆基又惊又怒,连忙吩咐随从之人,打来凉水,把这个罗管家给本王泼醒,非要问问他,为何深更半夜闯进供奉万骨兽的神堂,而且自己又惨叫连连,究竟想要搞些什么名堂……
【第三百五十五章】灵物之谜(18)
看到罗管家被莫明其妙地压在万骨兽下,李隆基非常想要知道今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吩咐随从立即去取冷水,先要泼醒这个罗老头,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作处理尚不为迟。
一盆冷水泼下去,那个罗管家就慢慢地缓过气儿来,接着睁开眼睛一看,像是知道东窗事发、大势已去那样,耷拉个脑袋哼哼叽叽一边负疼悲叫,一边向李隆基连连求饶。
李隆基面如生铁,又惊又怒。因为这个罗管家年过半百,一向做事谨慎、而又对他忠心耿耿,被李隆基视为心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怎么会可能以管家之位相授呢?
就是这个自己的心腹管家,他为何不遵严训,深更半夜的独自到这神堂中来?他头脑机灵、但力气不足,为何会将自己的脚塞到这千斤之重的万骨兽下?
故而李隆基虽然十分惊怒,却也不失理智,立即命令随从等人小心抬起那尊万骨兽,将罗管家救了下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他口中得知其中的秘密啊!
众人抬起万骨兽,把罗管家的脚拉了出来。只见棉靴之下,已是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罗管家疼得脸上冷汗直淌、面目扭曲。
没等李隆基开口相问,那罗管家已是强忍疼痛,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不过,罗管家跪下来不假,却不是面向他的主子李隆基,而是跪在万骨兽面前磕头如捣蒜一般,一边磕头,一边惊魂未定地喃喃低语,竟然是在求那神物放他一马,他自当向主人请罪……
灯光火把之下,那头面目狰狞的万骨兽,一双眼睛似有灵光闪烁一般,仿佛让人一眨眼睛,就会发现它张口噬人一样。
罗管家念叨完毕,然后忍痛转身,又跪倒在李隆基脚下,将额头磕得皮破血流,边磕边请求主子饶他不死。
饶他不死?那不一定!但至少在没有了解清楚这一系列怪事之前,李隆基是不会杀掉他的,否则今晚之事就会成为千古之谜。
所以李隆基面无表情、转身而去,一边走一边让随从众人把那个罗管家给拖出来……
到了正堂以后,李隆基正襟危坐,声音不大却是威严地问那罗管家,今晚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如实招来,难道还要大刑侍候么?
罗管家拖着一只鲜血淋漓的脚,伏拜再三,终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
原来,这个罗管家,他虽已经煞费苦心地博得李隆基的信任,身居管家之位,但他实际上却是韦后的心腹之人,被她派来充当眼线卧底,随时监视着李隆基的一举一动。
但是,自从李隆基听从那个来路可疑的三天和尚之言,从武安君坑杀四十万赵兵的骨坑之内,挖出来这尊万骨兽,并将它迎到府中供奉以后,罗管家就开始莫明其妙地感到脊背发凉,好像暗中有无数只眼睛在盯着他一样,让他神魂难安。
就在前天,罗管家将李隆基的近况写一密折,准备送到韦后手中时,突然感到头发直竖、坐卧不安,右眼皮儿也发疯似地狂跳不止。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再加上一直心神不宁,罗管家就暂时未把那封密折派人送给韦后。
不过,按照韦后给他定下的规矩,他的主子李隆基凡有什么异常举动,必须具折密报。所以他辗转反侧,决定还是要将密折送出。
结果每当他准备将密折送出的时候,就会感到两个肩膀好像给人按住了一样,让他无法起身抬步,同时寒毛不由自主地乍了起来,浑身发冷似地颤抖着。
到了今天晚上,他一个人在卧室内沉思着,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前给韦后密折的时候,从来都是一帆风顺的,并没有出现过什么怪事。为何这次大异于常?好像暗中有神鬼盯着他一样,让他睡不安枕……
正当他思虑再三,决定明天就把那封密折送走的时候,突然间罗管家影影绰绰地看到几个壮汉从墙壁中径直走了过来,好像鬼魅一般,根本不需通过门窗那样。
罗管家大惊失色,以为是不是这几天自己没有休息好,看花眼了还是怎的?这门窗关闭得严严实实,怎么可能会有人从墙中走来呢?
能够穿墙而过的,还可能会是人么?
可惜的是,这次并不是罗管家看花了眼。他使劲儿地眨了眨眼,然后再用手揉上一揉,接着再次睁眼看时,屋内一下子进来了五六个身穿战袍的壮汉,只是他们一个个头上好像隐藏地雾气之中似的,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罗管家嘴里不说,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毕竟他已是年过半百之人,吃的盐、过的桥让他心里非常清楚地知道,眼前的这几个壮汉,他们绝对不是什么能够穿墙而过的巫人奇士,而肯定是一些死鬼亡魂!
都说老年之人不怕鬼,那纯粹是吹吹牛、扯扯淡的事儿。当罗管家真真切切地看到眼前那几个面目模糊、五大三粗的壮汉,身穿战袍、腰佩长刀地出现眼前时,说不害怕那是假的,罗管家当时就像三九天掉进了冰窟窿一般,浑身发抖、牙齿打架!
为首的一个壮汉冷冷地冲着罗管家说,别喊、别叫、别乱动,老老实实地跟我们走一趟,去见见我们主子再说……
难道那些家伙全是拘魂勾魄的阴差鬼使么?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的主子当然就是阎罗王了!
罗管家身体动弹不了,心里却不糊涂,寻思着自己年龄不算太大,身体近来一直很好,也没有什么要命的大病,为何突然之间就要告别这个衣食无忧的世界,前往阴间冥府呢?
然后就见两个大兵似的身影,一左一右、不由分说地架着罗管家起身就走,并且来到门边之后,罗管家还身不由己地开锁拉门、迈步而出……
罗管家还以为自己已经踏上了黄泉之路,不曾想脚下的路却是非常熟悉——没错,他们所走的路,正是自己日行数遍的王府之路!这让罗管家好不惊疑:难道阴阳两世,当真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就在同一个地方,只是相互之间并无冲突吗?
没有等到罗管家想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见几个阴差鬼使,架着他来到了一个厅堂跟前。罗管家定睛一看,只见这座飞檐挑角、青砖朱门的厅堂自己非常熟悉,因为它并非是什么阎王殿,而是李隆基供奉那尊万骨兽的地方!
罗管家不由自主地推门而进,任由几个鬼差架着他一个劲儿地走进那漆黑一团的厅堂之中!
没等罗管家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身边的那些鬼差们也好像不知到哪里去了。正当他又惊又怕,准备转身而逃的时候,突然间听到一个威严的声音低沉地喝道,汝等小人,为何要干那种背主求荣的勾当?既然如此,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世之上……
听到那个声音,罗管家自然是吓得屁滚尿流、浑身发软,虽然心里面极想转身而逃,只可惜身上的腿脚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根本不听指挥,不但不迈步而逃,反而哆嗦了数下,竟然双腿一软,跪到了地上!
不用说,这里并不是阎王殿,对方也绝非是冥王或判官,极有可能是那尊从死人堆里弄回来的怪玩艺儿!
罗管家知道,若是什么事情都一古脑地招供出来,那肯定是招的越多、死得越快,招的越深、死得赵惨——所以他就抱着侥幸的心理,一个劲儿地小声喊屈叫冤,死不承认!
正当罗管家以为自己可以蒙混过关的时候,没有想到黑暗中却传来了一声叹息,好吧,既然你不知悔过自新,那还是你自己向主子亲自交等吧!等会儿主子过来,你最好认罪求饶,否则一定会让汝等宵小之人生不如死、死无全尸……
罗管家心中窃喜,认为还是自己算盘没有打错,只要死不认账,那就有惊无险,所以他立即起身,哆嗦着就要转身而逃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一个沉闷的声音一响,不知是什么东西一下子就压在了罗管家的左脚之上,让他痛彻心扉、惨叫连连——由于脚被压得死死的,他自然也就无法再逃了!
……
所以嘛,这就是当初深夜之中,为什么会响起惊动众人的惨叫之声。而当他惨叫之后,连吓带疼地昏厥过去时,李隆基却带着随从循声而来。
一盆冷水浇过,等罗管家从昏厥中清醒过来时,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看来是东窗事发、大势已去,只有老老实实地交待求饶,才有可能有条活路可走。
李隆基听那罗管家如此这般的讲了一番,自然是对那个韦后恨之入骨!至于这个罗管家么,他也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说白了就是一个被人利用的小棋子而已。
如果此时一怒之下将它活活杖毙,或者是让他死于乱刀之下,反而是打草惊蛇,引来韦后的更大猜忌!
这样的话,气倒是出了不假,但是,危险反而更加。自古以来就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成大事者,必须有博大胸怀、容人之量,不能意气用事。
所以李隆基稍一思索,便是计上心来。他不但没有暴喝怒问罗管家,反而是表现得十分痛惜似的对罗管家说,罗管家啊,自从你到王府以来,本王可曾亏待过你么?你如此行事,就不怕惹来天怒人怨、鬼神不容么?就不怕招来报应、永堕地狱么……
那个罗管家,除了理亏之外,最怕鬼神报应、沉沦地狱。因为他之所以暴露身份,就是鬼神使然——更何况眼前的这位主子,随时可以让自己乱刃分尸呢?
所以罗管家顾不上脚上的疼痛,一个劲儿地频频磕头求饶、痛哭流涕,请求李隆基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并且为了表示诚意,罗管家还特意向李隆基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韦后不但与武三思关系过密,而且和那安乐公主更是野心勃勃,并不像表面那样,只是倚仗皇帝的宠信,扶植外戚、作威作福,而是暗藏更大的野心……
更大的野心?她现在已是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再有野心、当欲何为啊?难道她还想像李隆基的皇祖母那样,自己君临天下、成为女皇么?
如此看来,李隆基更要迅速扶植羽翼、强大自己,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且更加不能引起韦后的注意才是保身之道。
而眼前的这个罗管家,自然是不能轻易杀掉了!
所以李隆基恩威并施,不但没有斩杀罗管家,反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罗管家弃暗投明、归附于他……
功高莫过救主,厚赏不如免死。那个罗管家,吃住在王府,身居管家之位,却干着韦后交给他的任务,如此大罪,李隆基竟然力排众议,不但没有将他处死,反而仍然重用,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罗管家自然是感激涕零、愿以死报。
所以,那个罗管家后来就暗中投降于李隆基,表面上仍然不断将有关李隆基的假情报密呈韦后,其实是在麻痹于她,让韦后放松了对李隆基的监控重视,以为他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爱好丝竹的纨绔而已。
这样一来,倒给李隆基提了个醒,并且抓紧时间、悄无声息地进行的实力的积蓄。随时准备对韦后一党发动致命一击……
不久以后,当韦后联合安乐公主药鸩皇上、企图大权独揽时,李隆基非常果断地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兵变,率领御林军直冲皇宫禁地,将韦后一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不但报了以前的一箭之仇,而且拥立其父登基,以此为功封为太子、进入东宫!
而这一切,虽然与李隆基的大智大勇有关,但也多亏那个罗管家的倒戈一击,不但让他蒙蔽了韦后的注意力,给了他一个积极准备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李隆基认清了韦后的真实面目,在最关键的时候,不像其他王室功勋一样裹足不前、心存幻想,缩手缩脚、犹豫不决,而是果断地发动对韦后一党的致命一击,为他登基称帝、开创盛世,打好了基础、拉开了帷幕!
如果说这一切多亏了罗管家的帮助,还不如说是托了那尊万骨兽的庇护。
因为如果不是它暗中发现罗管家的秘密,并且让罗管家现出原形的话,根本是极有可能没有后来的一切——要么是李隆基早在韦后面前折翼,要么是当韦后大权独揽时,李隆基和其他皇子一样无甚作为!
故而从那以后,李隆基就更加坚信三天和尚的话了。不但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负有天命、终将君临天下,而且对那尊能够让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万骨兽信奉万分。可以说是奉若神明、膜拜不断,四时供奉、天天上香……
后来李隆基入主东宫,那尊万骨兽就随他进入东宫;李隆基登基称帝,那尊万骨兽就随他进入后宫!
以至于李隆基称帝后雄心勃勃,认为自己天命所归、当为一代雄主,继而开创了显赫一时的开元盛世……
那尊万骨兽,从李隆基将它运回潞州王府,一直到他驾崩之前,从来没有受到过冷落!
……
刘老大讲到这里,就连一向不爱说长道短的狗蛋兄弟,也忍不住说道:“刘老大啊,你这纯粹是文不对题呀!刚开始你说的是,那尊万骨兽非常有灵性,而且十分厉害,当年安史之乱时,它曾经显灵护主!可是兄弟我听到现在,连安史之乱的边儿都没有沾啊!”
“对啊对啊!说的是给我们讲安史之乱,它显灵护主的奇闻,怎么扯的离题万里、驴唇不对马嘴的!”小李兄弟也说,“这和安史之乱有鸟的关系啊刘老大!”
其他弟兄们也是议论纷纷,表示刘老大一向讲得不错,这次总不会是喝晕了吧!
“呵呵,刘某我一没有喝晕,二没有跑题!”刘老大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如果没有这事儿作铺垫,李隆基会把那尊从死人堆里弄出来的东西奉若神明吗?等到安史之乱、国都将失之时,皇宫之内无数奇物异珍都放弃不要了,他会带上那尊重达千斤的万骨兽吗?如果他李隆基干脆拍拍屁股一路望风而逃,把那万骨兽留在了皇宫之内送于安禄山,它还怎么会显灵救主呢……”
刘老大一连串的问话将我们问得是哑口无言——确实诚如刘老大说的,若是没有上面所讲的事,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绝对不会舍弃那么多宝物,偏偏带上一尊重达千斤的万骨兽上路而逃!
要是李隆基弃宫而逃时没有带上万骨兽的话,自然也就不会有安史之乱时,它显灵救主的奇闻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灵物之谜(19)
刘老大说的没错,若是没有李隆基称帝前的那些奇遇,他李隆基断不会将一尊从死人堆里弄出来的东西始终供奉在宫,并且在安史之乱中仓皇出逃离开都城长安时,抛下了那么多东西不带,偏偏带上那个重达千斤的万骨兽。
只是,就算按那个三天和尚所说的,万骨兽乃是无数白骨所化、诡异通灵,但它毕竟只不过是一尊奇物而已,如何能在兵荒马乱之中显灵护主呢?
所以弟兄们听刘老大讲了段李隆基称帝前的奇遇之后,就开始催促他讲讲那尊万骨兽在安史之乱中,如何显灵救主的事儿。
刘老大抽了几口烟提提神儿,再次给大家讲了起来:
话说那李隆基果然是一代雄主,他登基称帝以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开创了流芳千古的“开元盛世”,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不过,世事从来就是盛极而衰、月满则亏。后来由于李隆基沉湎于歌功颂德、丝竹酒色,慢慢地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有果必有因,加上多年以来积蓄的各种弊病矛盾,盛世当中隐藏的火山终于在大唐天宝十四年爆发了。
得知安禄山举兵造反,李隆基当然是震怒异常、立即调派重兵前往镇压,但形势急转直下,叛军步步紧逼。潼关被破以后,都城长安岌岌可危。迫于无奈,李隆基也只能舍弃祖宗所留的都城,由龙武大将军孙玄礼带兵护卫、离宫而逃。
虽然此举甚是仓促,很多东西都不得不舍掉了,而那尊重达千斤的万骨兽,尽管随从等人嫌其太重不易携带,劝李隆基暂安宫内,等待他日返宫再拜,但由于李隆基坚持一块带走,随从等人也只好将万骨兽装车同行。
晚年的李隆基虽然忧愤交加,但他仍然相信天命不移,那尊万骨兽一定会像往常那样,暗中庇护他渡过难关、重返帝都。
可惜的是,当时的太子李亨,在历经李林甫与杨国忠多年的压制之下,数次曾差点儿就被废掉太子的身份,所以他非常渴望能够早日登基称帝。而此次离京西逃,护驾的主力就是李亨的亲兵。再加上那个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亦对太子表示效忠,所以一路之上,太子李亨都在权衡着如何下手——尽管他并不愿意效法祖上的玄武门兵变。
然而,那个杨国忠却是不识时务,仰仗着妹妹杨玉环的受宠,一路之上仍然不知收敛一二。这就使那太子与陈玄礼不得不痛下决心,决定逼迫玄宗李隆基让位于他。
当大军行至马嵬坡时,陈玄礼按照太子李亨的授意,暗中指使禁军亲信进行哗变,不但诛杀了杨国忠父子,而且围绕在李隆基的住处喧闹不散。
李隆基见状,立即亲自出面,喝令禁军各自归营。只可惜正如古话所说的一样,虎落平川被犬欺,平时金口玉言、无人敢逆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时候他周围的禁军,皆是太子李亨与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亲信,纵使他龙颜震怒,亦是毫无效果。
当时,陈玄礼谒见李隆基,说那大军不发、不听号令,皆是担心他们除掉了杨国忠,而杨贵妃仍在皇上左右,甚为不安,想要皇上下令,处死杨贵妃。
虽然在表面看来,此番说辞合情合理,但陈玄礼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他深知李隆基对杨贵妃极为宠爱痴迷,把她视为自己的心肝眼珠一般,绝对不会答应于他……
果然不出李亨与陈玄礼所料,李隆基听说要处死杨贵妃,立即是勃然大怒、喝斥不已,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个条件。
这样的结果,也正是李亨他们所需要看到的。只要李隆基不处死杨贵妃,他们二人就可以此为借口,暗中纵容禁军继续围而不散、叫嚷不止,进而逼迫李隆基退位让贤!
就在太子与陈玄礼暗中心喜,认为计可得逞的时候,没有想到一向谨小慎微的高力士,竟然大踏步闯到李隆基面前,语调变腔地劝勉李隆基,说是陈玄礼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今天最好答应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找不到借口,否则将有意想不到的灾难……
那高力士原本是太监,说话一向温言软语、小心谨慎,怎么今天的他突然声若洪钟、见识非凡了呢?
正当李隆基惊疑之际,就看到高力士一言说完,便昏倒在地上。等他清醒过来以后,竟然对他所说的话毫不知情。
李隆基大惊失色,知道刚才肯定是有什么神灵附体,借助于高力士的身体在向他透露秘情。
思忖片刻,李隆基知道大势已去、由不得他,故而木然地挥了挥手,下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以求自保……
陈玄礼亲自验尸,看到李隆基果然忍痛割爱,缢死了杨贵妃,正在犹豫不决,考虑是不是再进一步,直接逼迫李隆基退位让贤,由太子李亨继位时,突然看到从一辆马车下面,刮起一个巨大的旋风。
只见那股来得莫明其妙的旋风,眨眼间是越旋越大、呼呼作响,而且不近李隆基的住处,反而是围着李隆基住的地方盘旋不止,搅动得周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一般……
这股旋风根本没有停歇飞走的意思,而是愈来愈烈,将那帮企图逼迫李隆基退位的禁军们刮得是东倒西歪、睁不开眼睛。同时里面隐隐约约似有怒喝之声!
这个陈玄礼,当年曾随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一党,对那尊万骨兽的来历与诡异自是非常清楚。故而当他看到那股旋风从装有万骨兽的马车下窜出,而且如此怪异不肯离去,知道李隆基尚衔天命在身,今日又有万骨兽显灵护主,看来没法再作太子登基的功勋大臣了。
所以陈玄礼稍一思索,立即传令禁军归位,自己则是连忙面见唐玄宗李隆基,表示贵妃去后,禁军士兵已经停止喧嚣。并且一再向李隆基表达忠心……
因为这件事,陈玄礼知道自己无法得到太子李亨的原谅,而又不能将内幕全部向李隆基和盘托出——那样的话,他自己也是无法得到李隆基的容忍了!
故而陈玄礼又非常委婉地向李隆基建议说,由他一行率领禁军护卫皇上西进入蜀即可,不能耽误了平叛的大事,最好能让太子抽身另进,主导平叛大计……
李隆基虽然年老,但他并不糊涂。他心里面非常明白,今日之事,若无太子李亨在背后撑腰,那些禁军们怎敢如此放肆,不但私自诛杀国舅杨国忠父子,而且要逼迫皇上处死杨贵妃,这可是大逆不道、等同谋反的重罪啊——更何况那些禁军,多半是他太子李亨的亲信呢?
再听陈玄礼如此又是表忠心,又是建议与太子李亨分道而行,这更说明了今日哗变的背后,绝对是太子李亨中暗中指使。只是现在随行的禁军,多是太子羽翼,李隆基虽然十分恼怒,却也深知其中利害,不但不能惊扰太子,逼他铤而走险,而且最好安抚于他!
而陈玄礼的建议,实在是再巧不过。若是让太子领兵主导平叛事宜,而由陈玄礼护送他李隆基西进入蜀,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否则这一路上还不知道会再发生些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呢!
李隆基听过陈玄礼的建议,稍一沉吟,立即宣召太子李亨来见。于是就按照陈玄礼所说的那一套,说是平叛大事还得由太子来主导大局,不能为了护送他而延误战机。至于他们一行,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众护送即可……
太子李亨认为这样也好,只要由他来主导平叛大计,天下的兵权自然由他掌控。到那个时候,随时都可以找个机会自立为帝!
后来嘛,由于陈玄礼既是李隆基的旧臣,又担心那万骨兽显灵,自然是领兵护卫着李隆基一行继续西进,最后平安到达川蜀之地。
而太子李亨,则被唐玄宗李隆基授于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并领朔方、河东与平卢节度都使,主导平叛大计。
等到唐玄宗李隆基入蜀以后,太子李亨掌握了兵马实权,便在灵武面南自立、登基称帝,改年号为“至德元年”,而遥尊基父李隆基为太上皇……
太子李亨称帝以后,李隆基感念太子李亨毕竟是他李氏血脉,好歹也总算是尊其为太上皇。如果李亨平叛兴唐,至少他李隆基归天以后,在列祖列宗面前也算有个交待。故而李隆基将那尊庇佑他的万骨兽,派兵专程送至李亨处,希冀那尊奇物能够保佑李亨早日平叛成功,恢复李唐天下——他李隆基毕竟老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重震大唐雄风、再谱盛世新篇……
至于以后么,根据野史记载,那尊万骨兽果然再三显灵,让那个罪魁祸首的安禄山死于自己的儿子安庆绪之手;安庆绪后来又被史思明所杀;更为离奇的是,那个自称为大燕皇帝的史思明,最后竟然与安禄山的下场一样,又被其子史朝义所害——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诡异离奇,故而野史都认为背后有鬼神相助……
所以嘛,就算李隆基与李亨相继驾崩归天之后,后继皇帝仍然将那尊离奇有灵的万骨兽在宫中供奉。终唐一朝、一直如此,直到五代十国,那些露水帝王们,由于听说过万骨兽的护主奇闻,一个个仍是你抢我夺的!
……
听刘老大讲到这里,我们反而是全部豁然开朗、甚感放松。
“哈哈,刘老大,如果那个万骨兽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弟兄们反倒不用提心掉胆了!”小李兄弟说,“因为它好像还是蛮有正义忠心的嘛!”
“是啊,这传闻肯定是没错的,要不,它为何一再吓唬甚至祸害小日本呢!而且自从运它过来,就发生了如此多的怪事。”狗蛋兄弟也是如此看法。
“嘿嘿,依霍某来看,它不但不会吓唬我们,反而有可能会助我们一臂之力的,”霍排长说,“因为它原本就不想去那东洋岛国,而我们此行正是解救于它的!”
“既然这样的话,你们当初为什么会对那个万骨兽显得十分害怕一样啊?”一个弟兄不解地问道。
“咳,菩萨心肠还需要有屠夫的手段呢,更何况那尊万骨兽,你没有看到它那个样子,呲牙怒目、非常奇特,而又栩栩如生、非常逼真,看上去真是让人心底紧张!”霍排长说,“更何况它可是从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兵的大坑里弄出来的呢……”
“好啦好啦,有关万骨兽的事儿今天就到这儿了,别说它显灵保佑我们,只要它今晚不吓唬弟兄们,那就算是烧高香了!”刘老大说,“别忘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但要抢回宝物、炸毁敌机,而且还要找到那猎姣公主所要的番邦美人琉璃盏,否则的话,我们回去可是不好交差的——就是人家提供的消息,这让才我们立上大功,要是弄不好的话,说不定会遭到她们恼恨报复的!”
刘老大这样一说,我们也就默不作声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鬼神之道的东西,就算你不去敬畏供奉它们,至少也不要故意得罪于它们。否则它在暗、人在明,指不定哪天就会阴沟里面翻船了……
而我们这次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消息,从而立下大功,当然是全靠猎姣公主的帮助。当初我们有言在先,说是要帮她寻回那种琉璃盏作为酬谢,所以趁着眼前有空,最好还是将那批宝物全部检查一遍,如果有那琉璃盏的话,就先另存起来。
接着,刘老大就挑了一部份弟兄,逐一将那些大大小小的木箱,全部小心翼翼地打开,认认真真的检查一遍,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猎姣公主所要的番邦美人琉璃盏。
这一检查不要紧,我们在那几十口大大小小的木箱之中,发现了许许多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古珍异物——要知道,它们那些小日本,竟然能够将销声匿迹一千多年的万骨兽给挖掘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在它们手里幸免于难呢……
可惜的是,直到我们将那批宝物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连郑兴初想要得到的《方物谱》都给找出来了,也没有发现那几个琉璃盏的踪迹。
看来,猎姣公主所要得到的那几个琉璃盏,极有可能在下一批中。
最后,刘老大安排我们将那批宝物固定贴封完毕,全部运离这片机场当中,而把他们藏匿到附近的森林密处,这才命令我们饱餐一顿,悄无声息地埋伏起来,随时准备歼灭下批运宝的日军。
当天晚上,果如刘老大所言,我们这四个连在这片秘密机场上,并未遇到什么恐怖吓人的东西,更没有什么意外的伤亡发生——这或许就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私分偷运那批宝物,而是为了避免它们流落东洋的缘故吧!
我们四个连的弟兄们,在密林之中等候了几天,果然从电台中得知,次日就会有两架小型飞机运宝至此,让我们做好准备,一旦货物运到,立即装上那架大飞机,让随行的飞行员驾驶它飞往东洋……
被我们俘获的鬼子翻译胡改明,表现得真他娘的不错,丝毫也没有露出破绽而让外面的小日本深信,这片森林中的秘密机场,仍是安然无恙!
次日,我们按照刘老大的命令,让部份弟兄身穿小鬼子的军服呆在机场迎接日机,而其他弟兄们,则是全部埋伏在旁边的林地中,随时准备拿下飞来的敌机。
果然诚如电报所写,第二天傍晚时分,我们先是听到一阵轰鸣之声,接着就看到两架小日本的飞机呼啸而至,停在了这片林中的秘密机场之上。
至于战斗的过程自是不必多言。那帮押运的小鬼子根本没有等到我们动手,就被身穿日军军服的弟兄们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了。
事后,按照原定计划,我们把飞机上的宝物全部运到森林之中藏匿起来,就毫不迟疑地炸毁掉那几架敌机,然后急速沿着原路返回——那批宝物已被埋藏得极为隐秘,而且敌机已经炸毁,短时间内不用担心小鬼子会把它们弄到东洋。
更让人激动的是,我们果然在次批宝物之中,找到了猎姣公主所要的番邦美人琉璃盏。这一下,大功已立、并无伤亡,只需我们回去以后,上报长官,由他们派人运回宝物即可!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等我们走出那片森林、回到朱雀城驻地,这才发现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
【第三百五十七章】大结局
当我们整个加强营四百多弟兄们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回师之旅时,一路之上自是欣喜若狂:屈指一算,这抗战八年来,虽然我们立功受奖无数,但正如刘老大所说的那样,军功章并非是铜打银铸,而是由无数战友以生命换来的。只有这次,任务圆满完成、战友毫发无伤!
出了森林以后,原本以为在这沦陷区我们仍需昼伏夜出,没有想到一路之上并没有发现穷凶极恶的鬼子、为虎作伥的伪军,反而在赶往朱雀城的半路上,就碰到了迎面而来的团长他们。
原来,就在前天,小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团长他们一行,正是奉命前往沦陷区进行接收失地、主持受降。
听到这个春雷一般的消息时,弟兄们表现各异,有的是双手握拳、大声叫喊,有的是扯掉帽子、仰天大笑,更多的则是热泪滚滚、喜极而泣……
后来的事么,当然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打跑了小日本以后,原本并肩作战的国共两方,就算以前有些貌合神离,至少大敌当前时,还能在表面上说得过去。现在却是很快就兵戎相见、同胞相残!
只是,经过这八年的对外作战,共军方面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了。原本力量薄弱的共军,一夜之间雄兵百万、不容小觑。
世事沧桑、造化弄人,原本一块抗战的国共双方,眨眼间就成了死对头!更为戏剧化的是,我们团在老团长也就是李师长的带领下,次年投诚中共,与琉璃眼兄弟战场重逢,反而成为了国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再后来么,人间大戏继续上演,以前的友邦美国,染指朝鲜战争,我们再次掉转了枪口,与我们一向崇敬的美国大兵兵戎相见、要决雌雄!
在这期间,虽然遇到了很多无法解释的离奇怪事,但我们对那片半岛之地仍是深恶痛绝、提之落泪。因为从小一块长大、多年并肩浴血的大傻兄弟,他,他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从朝鲜回国以后,刘老大和我们幸存的弟兄们都很迷茫,这半辈子打来杀去的,除了小日本以外,还真弄不明白,怎么友军转瞬成敌人、同胞杀来又杀去?
故而从朝鲜回国后,我们以前的那帮老战友们,绝大多数选择了离开部队、解甲归田。我和小李、狗蛋以及霍排长跟随刘老大前往他东北老家,过了段逍遥的打猎生活,并且竟然偶遇刘老大当年未及除掉的那只狈——任它狡黠多智,怎奈我们身经百战,很快就将它一枪毙命了!
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文革岁月时,由于我们那些老弟兄,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经历了那么多鬼神怪事,所以一个个在冷眼旁观,看着那些无畏后生们战天斗地、灭神倒庙,然后再遭到各种离奇的惊吓与报复……
如今,老夫跨了两个世纪,看到了两个朝代,耳闻目睹及亲身经历了很多当代人不可理解、付之一笑的稀奇古怪事,慢慢地也就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事儿,耳听不一定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
于是,老夫最喜闲暇时迎着夕阳热茶一杯,看着它慢慢变凉,就像现在的人世俗务那样,任凭江河日下、沧海桑田,但时光不待、地球照转,今日之事百年、千年之后,那时的后人还会相信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