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守阳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袍子应该是当时蒙古人比较常穿的袍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命的延续
  窝阔台的统治,后期咱在接着介绍,暂时有更迫切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国内现实按照耶律楚材设计的规划实施,首先就是解决税收问题,一个国家的管理最主要的一个是财政,一个是人事,没有钱你啥事也玩不转的.西域以丁计,中原以户计,汉人主要以纳银,绢,谷为主,蒙古人和西域,主要纳牲畜,牛马羊每百头纳一头,并且进一步加强驿站驿路的建设,驿站设仓库,供来往使节用.

  在已征服的金国故地,和西夏设立十路课税所.耶律楚材启用的都是汉人儒生,还是他那句话,马上可得天下,但是不能治天下,要讲治天下,还得我们知识分子来,并向窝阔台进言 ,要科举取士,这个很重要并且越快实施越好,因为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么.窝阔台一一的依从耶律楚材.

  先按下如何治国不表,还有更大的任务等着这位新君,也就是他刚登基没一年呢,各种事情就提到日程上来了,首先最主要的,灭金大业 还没完成.这个应该是木华黎和成吉思汗都未完成的夙愿.新皇帝登基 绝对不能错过这个杨威立德的好机会.还有扎兰丁在波斯地区似乎又死灰复燃,这个当年成吉思汗都不敢小看的人,必须把他扼杀在萌芽状态,里海以北地区还没有平定,东面的高丽,时而反复,一大堆任务等着去完成.任务是艰巨的,但是对于蒸蒸日上的蒙古帝国,前途异常光明的,征服这些国家,不算个问题,只是个时间的问题,至少当时蒙古人是这么想的.

  窝阔台时期最开始的三大征,第一路;那颜绰儿马罕率三万人马远征波斯和小亚细亚,这个前面我们介绍扎兰丁的时候介绍过,这里不细讲,去了以后没有和扎兰丁正面遭遇,扎兰丁就跑山里消失了,绰儿马罕,就势征服了小亚细亚的,鲁木等塞尔柱突厥各诸侯,阿塞拜疆,谷儿只(格鲁吉亚)等国家,然后他就留在当地驻守,就在阿塞拜疆靠近里海的草原上,一直到1241年,哲别的儿子拜住接手.

  第二路阔阔台和速乃歹率领三万人远征里海北部的钦察,撒哈辛,不理阿耳三部,不过这一部的远征,史料一般没有太多记载,估计是战果不大,因为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这些部落又被挨着打了一遍,这里我们也就不介绍了,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各宗王都各封其国了,但是并没有像欧洲的封建国家独立性那么强,无论是战争还是税收,行政管理都是由中央统筹规划的,部队也是由中央统一调度和指挥的.

  第三路;窝阔台和托雷亲自率军出征,目标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呢,竟然由蒙古最重量级的两位亲自征讨,原因第一个是灭金是成吉思汗一直以来的目标和理想,临死还不忘交代破金策略.第二就是 虽然这两年蒙古忙着送成吉思汗,迎接新汗登基,但和金的战争一直没有断.

  1229年窝阔台登基的时候金国曾经派使节来祝贺,但是窝阔台没搭理,心里话,这会俺没空,等事情都消停了在收拾你们.虽然蒙古主力都已经回到蒙古老家,但是留有少量部队不断对金开战.1227年的时候,别忘了这时候成吉思汗可是刚死.一部蒙古军,就拿下了西和州,知州陈演计帅军民昼夜苦战,但援军不至,城被攻陷,陈演计的全家老小服毒自尽,他把家小的尸首焚烧后用剑自刎了,他府上跟他一起自刎的宾客就有二十八人.

  1228年这路蒙古军进攻大昌原,这部蒙古军的统帅是谁不得而知,有的资料说是速不台,不过不太可能,成吉思汗刚死,速不台这种重量级的人物,不可能还在外面执行任务,不过人数记载的很清楚,是八千人,这大昌原在哪呢?今天的甘肃省宁县大昌原乡.这八千人在这里可算是碰到了硬钉子,栽了大跟头,不但是这路蒙古军栽了跟头,也是蒙古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失败,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蒙古人败了这次,就算大失败了呢?因为实力相差太悬殊,蒙古八千人被金国400人打的大败.

  以当时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仅在当时震惊了金蒙两国,就是在古往今来的军事史上也可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怎么个情况?说起来也不算奇怪,因为他们碰到了金国新组建的劲旅忠孝军,还有他们的统帅,猛人完颜陈和尚.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提这位猛人,和这支让蒙古军队颜面扫地,大伤自尊的忠孝军.

  陈和尚,听这名字大家别误会,他不是和尚,也不是姓陈,他是纯女真人,姓完颜,名彝,字良佐,小名陈和尚.别以为我说他是猛人(确实很猛),大伙就先入为主,以为是个猛张飞,黑李逵似的人物,平时看此人其实更像个文弱书生,他也确实是个准文艺青年,喜欢文史.熟读经典,有事没事练练字,写写东西.长得,虽然史书没交代,但是绝对是个挺招人喜欢的形象,因为在他20多岁的时候,也就是1213年,蒙古开始入侵大金,陈和尚家就在丰州(今呼和浩特东)正好是战争最前沿,被俘了.

  被俘之后蒙古大帅(这位大帅是谁?不清楚)挺喜欢他,从这可以看出此人肯定不是长的很困难,不然蒙古大帅不会喜欢他,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打算培养培养.但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你是养不熟的.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狼和狗的区别,够是由狼驯化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就成了狗呢?原因很简单,当初,人在野外抓来狼,或者狼崽,就要看这狼的性格,如果野性极强,不容易驯服,那么这狼的结局,要么因为性格坚毅,冷酷,自己绝食死了,要么被人杀了,总之这种个性不温顺的,绝对没有活路的,能活下来作为狗成为人类忠实朋友的,必是性格温顺,容易被驯化的.其实能留下来的,据说往往智商上也和狼区别开来了.

  陈和尚就是驯化不了的狼,他被俘以后他母亲还留在丰州老家,由自己的族兄完颜斜烈奉养,在蒙古呆了一年多,陈和尚找了个借口说要回家探母.要求回乡一趟,但蒙古人不傻,派了几个士兵跟他一起回来,到了家以后,和尚和老哥斜烈一商量,一不做二不休,把跟来的蒙古兵做了,咱南逃.哥俩是有勇有谋,趁蒙古兵不备,杀了他们,并夺了十几匹马,娘三就开始往南逃.

  可蒙古人也真不白给,估计是不放心陈和尚,并没有光派几个监视他的就完事了,很可能还有别的人在监视,他们被发现了,蒙古派骑兵追杀他们.慌乱中,哥俩只能挑小路逃,结果马也丢了,家当也散了,老母亲还年迈怎么能走的那么快,哥俩淘弄到一人力手推车,让老母坐在上面,一个推一个拽.千辛万苦的渡过了黄河,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种义举 感动了金帝.完颜斜烈本来就是有世袭官位的,接着做都统,陈和尚先做护卫,不久转为奉御.其实陈和尚老爸也是国家烈士,在和宋的战争中牺牲的.从这以后,陈和尚就跟着他这位族兄一起混.只要完颜斜烈被安排到那任职,他就奏请朝廷带着陈和尚.在他出任行寿(安徽凤台),泗(江苏盱眙)元帅府事的时候就带着陈和尚,完颜斜烈启用了金代的名士王渥.,这王渥不是简单的人是金代有名的文学家,外交家,政治家.陈和尚一见到此人,那真是如久旱逢甘露,饥饿中遇美食.本来这位文艺青年就有不错的底子,这回再加上这位名师的指导,简直就是如鱼得水,每天完成军队里的工作后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练字苦读,完全不像一个军人倒像一位要苦读取功名的书生,其实这都是他的兴趣爱好,他对功名利禄看的都很淡,,年纪轻轻 修为不浅啊.

  本来小日子过得不错,可一件事情突然打破了这宁静的生活.在哥俩到方城屯守的时候,一次正赶上斜烈有病,日常军内事物就由和尚主持,一天军中一个叫李太的将领和一个叫葛宜翁的将领,因事斗殴,谁也不服谁,这官司就报到和尚这里,和尚听完以后明明就是葛宜翁理亏么,就命人打了葛宜翁几军棍,算是惩罚.

  本来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不过呢往往遇事情分人,遇到有的人就大事化小了,遇到有的人,小事给你演化到无穷大.主要是被打的这人不是一般人,脾气性格极为爆裂.,你陈和尚判我理亏,我还感觉委屈呢,他视这次事件为奇耻大辱.他倒是没有做什么过激行为,就是没几天把自己郁闷死了,如果光这样,也不算太大的事,关键临死时候他嘱咐自己老婆一定要为他报仇,要是一般的家庭妇女,估计也也不出啥事,关键这老婆比他老公还爆裂(不知道这两口子平时怎么过日子的).

  这出了人命的事,无论啥时候,都是比较难办的,陈和尚的错误在于,当时处理的没有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可打架这玩应,都会感觉自己有理,你怎么让人心服.最主要的是碰到了这一对奇葩夫妻.这老婆就开始不算完了,她没有直接去找陈和尚说理,而是往上告,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上访.这个上访不光是让今天的领导们头疼,在当时也一样.视乎也有那种你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意思.

  那么这个暴烈的老婆是多大的闹呢?那时候不像现在只能去信访局,她以陈和尚公报私仇,故意杀害自己丈夫为罪状,向御史台,尚书省,近侍官分别申诉,并且在京城一桥头堆了柴禾,说只要不治陈和尚的罪,我就自焚.这手笔很大,方法很得当.别以为政府是无所不能的,政府里的也都是人,也知道谁好惹,谁不好惹,一句话都是挑软柿子捏.金政府没办法,开始和稀泥,为了平息这次事件,陈和尚下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3: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尖峰对决
  在这种非法治国家,一旦你摊上官司,卷入国家这部强大机器内,个人的渺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你想 讲道理,讲公平,没人听你的废话,都在自己岗位上,要么粗暴作为要么不作为,咋省事咋来,在你身上是不能承受的悲剧,在别人眼里很可能是喜剧,而在这些,每天都经历着各种类似官司的已经被麻木的工作人员面前,你这个都不算个事.

  陈和尚这个本来挺简单清晰的案子,进入司法程序以后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类似于政法委的班子开会,讨论陈和尚的问题,一看履历当过禁卫,现在还手握兵权,肯定随意专断,这葛宜翁被冤杀肯定准准的了.不然人家老婆能闹成那样么.这种军棍目无国法,扰乱军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应该处死.义正视听.

  不过呢古代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就是死刑不能够乱判的,其他的刑罚,各地方政府可以各自拿捏,但是死刑必须报到皇上那,皇上亲自审批,而且大臣们还要在下面求情,说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之类的........最后皇上还要多少免了几个死刑犯意思意思,杀人也要讲究季节,不是判了就能杀,不能赶到农忙季节.所以制度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

  很多人肯定拍我板砖,么瞎白话,古时候多黑暗啊.可能这么人性么?制度确实是这么设计的,不过你在看守所里什么躲猫猫躲死,洗脸时候淹死,这个不算判死刑范围,所以古代在 班房和看守所里莫名其妙死的,应该比正儿八经判死刑的死的要多的多.

  这陈和尚的案子必须报到皇上那了.葛宜翁家也没啥很硬的后台,估计也没啥手段在监狱里把陈和尚害死.在一个陈和尚也是军队里的领导,不能随便了.这时候是1225年,那个不争气的金宣宗已经和祖宗团聚去了.在位的是金哀宗,这位皇帝还是很有才略的.完全摈弃了他老爸那些对内,对外政策,比如,立刻停止和宋的战争,和西夏开始和好,并且联合抗蒙.对内杀了几个无能的奸佞之臣,启用有能力有胆略的大臣.并且是他开始组建后来名闻天下的忠孝军.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有作为的君主,只可惜金国已经在卫绍王和金宣宗手里折腾的不成样子.不过他的一系列新政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木华黎 征金后期的一系列不顺利.

  而且此人不是那种愤青强硬派,处理内政外交很是灵活,一直没断了和蒙古的和谈.这陈和尚的案子送到金哀宗手里,他一看就是漏洞百出么,他问你们的证据呢?证据不足就能判人家死刑?这案子就这么给退回来了,我前面说过,这些办案的公务人员,要么粗暴作为,要么不作为.这案子退回来,你就得要么重新找证据定案,要是确实没有证据,就该咋判咋判.可这证据上哪找去啊?况且找证据多费劲啊.你说就这么放了吧?那你前面定人家死罪算咋回事?再说那寡妇还的接着闹啊.就这么陈和尚被扔监狱里没人管了.

  直到1226年完颜斜烈病愈了,金哀宗命他移防西边,完颜斜烈入朝见到金哀宗,金哀宗大惊,说你怎么瘦弱成这样了?是不是因为陈和尚的案子把你愁得啊?得了,你安心去,我这就赫免他的罪.但是金哀宗要赫免陈和尚的时候,办案的这些大臣,就提出了一大推不可以的 理由,毕竟 有人死了么.这就是作为一个个人卷入国家机器的后果,皇上说话都不好使.案子就这么继续撂下来了.

  这陈和尚倒是很看得开,在狱里看看书,活得倒是很悠然,这是人活到一定境界了,别说他这是有冤情的,就是没冤情的进了监狱,大多也都崩溃了.特别是这种没一定的案子特别让人揪心,如果就是落铁判了,心里反而踏实了.这在狱里一蹲可就十八个月.直到完颜斜烈死了.金哀宗才下定决心,我这已经失去一员名将了,不能在自己的监狱里在冤死一个.

  金哀宗把陈和尚叫道跟前说;你的案子是有人告你因私怨杀人,现在你哥哥死了,我失去了一位名将,因为他,我破例赫免你,我这么做是违反法律的啊,天下人肯定议论我,你也争一口气,干出点成绩,为国家多做点事,好堵住那些人的嘴,让他们知道我不是随便赫免你的.陈和尚这个铁打的汉子,被人冤枉,他一句话没说,在狱里蹲了18个月,一句怨言没有,今天他反而扛不住了,拜倒在地,边哭边拜,当时悲伤的表情让身边的人都为之感动,陈和尚没有说什么谢恩,感恩的话,这不是他的风格,当时的情形也说不出来,大恩不言谢吧,他只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皇上的恩情.

  出狱后陈和尚被任命为紫微军都统,不久转为忠孝军提控,赫赫有名的忠孝军走入我们的眼帘.这忠孝军历史很短,是金哀宗登基以后励志图新,才组建的,就跟清朝虽然拥有百万军队,还不得不重新组建新军一样.面对强大的敌人,经过多年的战争证明,手底下这些部队都不中用.金国的猛安谋克和后来的八旗军一样,废了.北方临时组建的义军,没事跟着捞个好处混事充数可以,真遇到蒙古军,比谁跑的都快.

  而且以前咱们说过,在第一次蒙古侵金的时候哲别就把金国最大的最主要的养马场给端了,有说这养马场有上百万匹马,有说几十万匹,听着都有点玄,不过至此金国进入了严重缺战马的时代.而且不久首都南迁,河北之地尽失,也失去了养马的环境,养战马和咱农户家里用来耕地的马那是不一样的.需要有草场让马撒欢,需要自由,你整天把它拴着,圈着,在不就去耕地拉车,这马就废了,别说在战场上跑不起来,一进入战场那种环境它就得吓瘫.

  这金国女真人是马背上得的天下,当年以重甲骑兵闻名于世,今天落得个以步兵为主了.要想重新组织骑兵.第一没有那么些战马,第二财力有限,第三哀宗也看出来这些正规军都是些扶不起来的货,指不上,不如重新招募.并且舍得下血本,每个士兵配备两匹马,军饷是其他部队的三倍,这个就在金国即将灭亡的 时候都没有降标准,武器装备都配备最好最精良的.

  征募的对象呢,不针对普通人,更不要别的部队的老兵油子,而是专门找从北边逃过来的.跟蒙古人的仇越深越好.不分民族,专门派人接受这些人,来了以后问明情况.不管语言通不通,直接招募.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呢?你看看民族成分,畏兀儿,乃蛮,羌,吐谷浑,契丹,女真,汉.背景都是要么是蒙古追剿的罪犯,要么是被蒙古人弄得家破人亡后逃出来的,也可能有金国本地的罪犯加入军队以后就不用四处躲藏跟丧家之犬似的了,背景极其复杂.

  看到这我们是不是有点熟悉,看过美剧,和电影的都知道有一种部队叫敢死队.都是由一些罪犯和亡命之徒组成,虽然很难控制,但是作战能力极强.这些人之所以犯罪,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可以总结出两个共同点,一个是性格,一个是能力.性格这个 外国有专门机构研究过,罪犯特别是暴力型罪犯,他们的DNA和普通人确实有点不同.比如女性的染色体是xx,男性的染色体是xy,那么很多罪犯的染色体是xyy,这个基因决定了他们的性格暴烈,喜欢刺激.所以很可能是基因决定了他的犯罪,这个有点像天才决定论,说那些天才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天生的,虽然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是起决定因素的是天份,都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只差,如果他得到发挥,那么就成了天才,否则很可能就是疯子.这些XYY型人,和平时期那就是罪犯的潜力人群,如果动乱年代,很可能就是风云人物.

  能力不用说,犯罪不是谁想犯就能犯的,特别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有的人说 别瞎扯,杀人还用什么技术含量啊,拿刀就是砍呗,那您拿刀砍一个试试?这个需要胆量和心理素质,咱抛弃那些激情杀人的个案不说,因为那个没有样板意义,大多数犯罪分子,你不得不承认,他们还是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地方,不然也不会做出异于常人的事.

  就是这么样一支部队,人数不是很多最兴旺的时候也没超过1万人,为什么人数这么少呢?这么强悍的部队为啥不就势做大做强呢,原因可能是第一时间太短,来不及扩充,第二经费有限,没那个条件,第三金帝怕这支部队太强大,尾大不掉控制不了.后面真的发生难以控制的局面,因为金帝想投降,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忠孝军,这个我们后面在细说.这样兵员不增加,但是忠孝军屡立战功,又要封官加爵,后来的忠孝军出现将多兵少的局面.很难作为一个整体作战.导致战斗力没有发挥到极致.

  陈和尚来到部队做的是提控,提空只是其中一个中级军官,上面还有都统,总领,后来竟然还有元帅.就在陈和尚上任没多久,1228年.甘肃的大昌原,与入侵的蒙古军相遇.这个时候应该说蒙古一直在陕西用兵,金帝也派人和谈了,但是蒙古人是礼物照收,仗我还照打.金国是不得不应战,这个有点像猫戏老鼠,老鼠说我解一条腿给你,你就别吃我了,你说这猫还会不会吃?完颜合达,是整个陕西的总指挥,以前我们比较熟悉他防守,在和木华黎的交手中,他的防守令木华黎毫无办法.这次视乎是有点逼急了.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你们蒙古人也太欺负人了.

  完颜合达问手下将领;谁可以做先锋?陈和尚等这样的机会好久了,报答君恩不就是在此时么,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他早已准备好了,披甲上马,头也不回的去了.我们这里说的很容易,可是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蒙古入侵以来.金国打过胜仗么?顶多守城不被人攻破就算是胜利了,大伙都明白,陈和尚这一去是凶多吉少,陈和尚自己也明白,是抱着必死决心去的.他带了多少人呢?忠孝军400人.这等于羊送虎口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尖峰对决二
  这场战役我们前面交代过,没有羊入虎口,更像一只老虎挑了群狼.这场战役完事以后估计每个听到的人 无不嘴巴张半天没闭上.太狗血了,如果实力差不多也就算了,400人挑了8000蒙古人,而且这个可不是汉人,和契丹的杂牌军啊,是蒙古正规军.将领是速不台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排除,陈和尚确实挑过速不台,不过不是这次,有个别史料反应很可能是赤老温.

  不管是谁,这都够人寻思半天的了. 这怎么个情况呢?为啥20来年一直被痛扁,今天突然就爆发了呢?分析下来无外乎几个因数,忠孝军的构成.前面介绍过,这些忠孝军成员,都是跟蒙古人有深仇大恨的.我们以前说过蒙古军队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们的激励极致和组织形式,激励机制就是你每个士兵打仗,不光是为了国家和大汗,更是为了自己,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相当于个人创业,你见过一个创业的人叨咕过累么?他们总是激情满满的,起五更爬半夜的还乐在其中,其实就是他们内心充满了希望,只要自己努力,明天就能做老板了,然后上市,然后坐在宽大的老板办公室里呼风唤雨,别人都投来羡慕崇拜的眼光,周围美女如云.

  虽然境况不同,其实心理状态差不多.再就是组织性,就是成吉思汗的,有效组织和规范,千户,百户,十户的制度,非常有效,而且有严格的纪律,进攻的时候既有组织性又有灵活性,打不过退下来也不乱,回来以后重新组织在接着进攻.在战场上绝对不允许,抢夺战利品.战斗结束后一起结算.就凭这两点,再加上蒙古人的单兵素质,想不天下无敌都难.

  很多人可能不信,那么简单举两个例子,明末的辽东铁骑,关宁铁骑,其实主要是激励机制.当时辽东铁骑是李成梁,那在辽东打蒙古骑兵都是在蒙古人后面撵着杀,为啥这么猛呢?就是当时辽东地广人稀,谁有战功真给封地啊,那不是在打仗,是在给自己挣家业.组织性上没啥特别,李成梁一死,辽东铁骑就没有优势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也一样.所以战斗力极其强大,是明末唯一可以和八旗兵野战争锋的部队.其主要战斗力就来源于激励机制,当然李成梁和袁崇焕的领导能力也很主要.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蒙古人的优势,那么忠孝军虽然有很高的待遇,但是也比不上蒙古人的激励机制啊,咋就这么猛呢?话说,你蒙古人打仗类似于创业,无外乎求个财和官运.顺便杀个人,可人家忠孝军不是为了钱和权,我就是要杀你,没有别的啥目的.杀了你蒙古人就是我的目的,你打仗是要钱,人家打仗是要你命,你说谁更猛.如果说战争可不全是靠意气用事,那玩应不是打群架斗殴,看谁更狠,不过整个军队都是这个心气,可就不一样了,形成了强大的气场,也产生强大动力.

  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你这顶多是胜了个气势.还是那句话战争不是斗殴.你光有狠劲是不够的,人家蒙古人的组织性纪律性 很强大.那么这点比较一下,忠孝军,由于目的性很单一,所以没啥别的欲望,再有陈和尚这样的领导,平时就相当有纪律性,行军时候不但没有烧杀抢掠的行为,而且都是尽量安静行军以防扰民,可以说是秋毫不犯.这些忠孝军里都是些猛人,所以当军官的也必须是猛人,要不你能领导得了么,陈和尚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自己有本事而且行的正坐得端,部下都很服他.

  比如移剌浦阿,他是当时金国的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其实也算是忠孝军的最高长官,因为忠孝军是直属枢密院领导的.他有时候就派兵去蒙古占领区抢人抢牲口.很多人就不满,我们当兵是要打仗的,不是来当强盗的.别人不敢说,就陈和尚敢说,当然也是跟同僚们发发牢骚,毕竟人家是国防部长么.说;你说他一个大将军,整天的不想想如何对抗外敌,拯救国家,却干这些,今天抢几百个人,明天抢多少牲口,弄得百姓不满,士兵疲惫,国家就积攒这点兵力,早晚得让这些人折腾完.

  后来这话就传到了移剌浦阿的耳朵里,一次宴会移剌浦阿给将领们敬酒,到了陈和尚这,就说;你曾经议论过我,说国家的兵力都让我折损殆尽,有这事? 陈和尚是刚直不阿的人,除了在皇上面前那次真情显露,很少看见他表现出,慌乱软弱.陈和尚没有一点惧怕的意思,直视着移剌浦阿说;有.邪气这时候是压不住正气的,质问的人反而慌乱了,不得不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说;唉,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当面提么,别在背后议论.

  其实移剌浦阿这人也不错,就是战略眼观短浅一点,这要是换个领导估计就不是这么个处理方式了,谁正面问你啊,背后给个小鞋穿那还不容易.而且移剌浦阿是金末期的主要将领之一,死的时候也很壮烈,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这话说远了.这是忠孝军平时的纪律性,由于他们的目的很单一,并且都有过悲惨遭遇,当然不想自己的遭遇让别人也遭遇,所以对所经过,和驻守的周边民众秋毫不犯,成为金朝末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打仗的时候蒙古人的纪律性忠孝军也有,而且比蒙古军做的更严格规范,这个不是蒙古人发明的,当年金国的骑兵就是这么战斗的,宋朝的史料就记载过女真人如何打仗.说他们不断冲锋,败下来的时候丝毫不乱,而是很有组织的退下去,组织好后在接着冲锋,宋史说没见过这么打仗的军队.汉人常说的兵败如山倒,在他们这里不好使.忠孝军只是重新捡起来祖宗的作战方式,而不是学习蒙古.

  这么两支战法战术相同的部队相遇,真可谓针尖对麦芒,尖峰对决了.纪律性和组织性都差不多,那么就看哪一方面作战意志更强了,这个我们比较了,无疑使忠孝军更胜一筹.人家是来玩命的 ,可以想见,当时的战斗肯定是非常激烈,双方都是不断冲锋,败下来在不断组织重新冲锋.再加上陈和尚这位猛人领导,都说么将是兵的胆,你领导都不要命了,这帮当兵的还不杀红了眼睛.就像两个人对着睁眼睛,看谁先眨眼睛,最后蒙古军意志彻底崩溃,陈和尚和他的忠孝军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次大昌原之战可算是蒙金开战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胜利,而且是以极少兵力的完胜,这无疑是给衰败中的金国打了一剂强心针,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上下的士气,金哀宗更是振奋,你们看看,多亏我当时英明,不然这么一位国家栋梁,没嘴就被你们冤杀了.陈和尚没有让我失望啊.史书记载;盖用兵二十年来,始有此胜.奏功第一.金哀宗亲授陈和尚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此一战陈和尚名震天下,忠孝军也从此成为抗蒙主力,简直就成了金国的救火队,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那里,因为人数有限,他们只能作为先锋主力,协同其他步兵作战.

  蒙古人岂能受得了这样的耻辱,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而且败在自己一直手下败将的金国军队手里.这个让蒙古人不仅意外,简直就有点想不通,接下来,就是愤怒,人可以死,但是不能这么被侮辱.反过头来再次进攻大昌原,这次又被移剌浦阿率队击败,这蒙古人的士气和运气似乎慢慢的转向了金国.

  这才有了1230年,窝阔台要亲征.在亲征之前,命木华黎的孙子,国王塔思 率军夺潞州,这里要交代一下了,怎么国王变成孙子塔思了呢?原来1227年,勃鲁平定了山东以后,突闻成吉思汗死,赶回蒙古参加祭奠葬礼,结果悲伤过度,死了,这个死的有点蹊跷,成吉思汗的老婆,儿子们也没说悲郁过度而死,他父亲虽然和成吉思汗的关系最好,那也好不过人家直系亲属啊,这个要考据也没有史料可考,也没有必要考证,因为对整个大局势没啥影响.

  那这潞州在山西,不是已经平定了么怎么又要重新打,别忘了,这两年蒙古忙着送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登基,金国在山西可就又活跃起来了.武仙趁蒙古无暇南顾,趁机围攻了潞州.塔思大军和武仙对阵在潞州的时候,移剌浦阿的援军赶到,并且夜袭了塔思,结果塔思大败,这次金军俘获很多,蒙古又一次大败.武仙就势攻陷了潞州,蒙古守将战死.在这么败下去,蒙古受不了了,窝阔台命宴只吉带与塔思合兵反攻.武仙是见便宜就上,看事不好就跑,极是灵活,他逃回了自己老巢卫州(今河南汲县),塔思又和史天泽合兵进攻卫州.

  金帝派完颜合达 率军十万支援卫州.完颜合达上来就甩出自己的王牌,命陈和尚率忠孝军,近卫军三千人先行出击,蒙古正规军都不抗忠孝军的正面冲锋,塔思和史天泽的部队大多是汉军和契丹部队,那里扛得住,一战击败.解了卫州之围.

  1230年八月,窝阔台和托雷的主力部队可就南下了.从山西进入,拿下了天成堡(今山西大同东)然后渡河进入陕西.连破十数个堡寨,直接进攻潼关,打算一举进入河南.但是潼关天险想拿下谈何容易,这时候已经不是金宣宗时代了.金国部队不但可以有效防守,还敢主动出击了,大昌原连败蒙军两次,潞州一次,卫州一次.窝阔台连攻数月没有拿下,转过头进攻凤翔.

  这两年的征战,视乎蒙古军队有些被动了,不过在凤翔,窝阔台哥俩打算重振雄风,因为打凤翔不是主要目的,目的是想围点打援.你金军来救,我打你援军,你不救,我就拿下凤翔,可谓咋地都有赚头.此时的完颜合达与移剌浦阿正驻守潼关,在成吉思汗打西夏的时候顺便就打了陕西,那时候金国内部就争论是弃陕还是保陕,最后达成共识,陕西一丢,河南也难保.

  但是完颜合达不是白给的.眼看着凤翔吃紧,虽然想救,但明明是个圈套.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派一部分部队去骚扰,打算引蒙古军来救,这样缓解凤翔的危急.但是你这手笔毕竟太小,没人家蒙古玩的大.蒙古方面托雷亲自率军攻打凤翔,窝阔台负责打援.光攻城的炮加抛石机就有四百台.完颜合达的这种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凤翔的问题.

  最后金哀宗亲自下旨要完颜合达和移剌浦阿救援凤翔,但是为时已晚,凤翔被攻陷,在渭北,完颜合达主力和窝阔台主力相遇,托雷大军也赶到,完颜合达赶紧收兵退回潼关,木华黎花了那么大力气,几个月时间没拿下的凤翔终于被拿下.窝阔台以凤翔为攻金大本营基地.命 速不台率军拿下长安,极其周围州府.金国失去凤翔,感觉陕西已经难以保住,主动放弃,速不台率军一路追击到潼关西南的小关.

  完颜合达发现速不台部队是一支孤军,这个便宜不能不占,命陈和尚率一千忠孝军阻击.这下速不台可碰到硬茬子了.竟然被陈和尚打的大败,这在速不台军事生涯中几乎没有.陈和尚一路追杀一直追到西安西南的倒回谷,这看到半道还以为速不台是又用了他和哲别常用的诱敌之计呢,结果看来这是真败了.这次战役,为速不台的军事生涯增加了一个污点.陈和尚则又一次创造了神话.

  速不台的这次失利 ,让窝阔台大怒.速不台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还是 托雷站出来替他说了话;这胜败兵家常事么,一次失败代表不了什么.托雷的话还是有分量的,不过这会不会给本来就存在罅隙的兄弟情增加裂痕呢?咱们下次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1: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峰山之战
  速不台的部队被击退回来,整个征金行动进入了瓶颈,这让窝阔台很不平静,下一步该怎么打?这两年来的战事不是很顺利,金蒙双方互有胜负,大部队南下以后也就在陕西方面得到了局部胜利,和预期的相差太远,最主要的是对下一步行动有点黔驴技穷.

  有人肯定会说,不就是条黄河么?咋就没招了?咱先说一下地形,现在金国基本龟缩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狭长地带.黄河的入海口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在进入渤海,而是黄海,也就是说,那时候的黄河河道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而不是今天的山东北部,所以虽然蒙古占了山东还是有黄河天险的问题.

  那么渡河作战,不是不可以,不过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对岸没有军队防守.如果有军队防守,你可以想见一下,你坐船渡河,防守方在对岸以逸待劳.况蒙古以骑兵见长,你这个仗怎么打?你能一下只几万人全从船上跳下来?那么冬天呢?趁着河面冰封,黄河那时候还没建那么多大坝,水量还是很充裕的.冬天过黄河,必须要特别有经验的人在冰面上探出一条路,否则掉进冰窟窿里,分分钟就没影了.这个倒是可以解决,在黄河岸边抓几个有经验的,不过这样的路是否适合几万人的部队通过?对岸的守军可不等你全过去以后跟你开战.

  很多人不服,说你说的这些不对,当年金国不是长驱直入直接打到汴京的么,也没见你说的这些问题.这个是事实,不过差别就是我说的那个对岸是否有防守,当时的北宋体制设计很完善,为了怕地方做大,设计了,行政权,财政权,军队管理权的交叉划分,也就是说各不统属.按理说这个设计很完美的.有宋以来彻底摆脱了历代以来地方势力做大威胁中央的问题.

  那这矛盾又出来了,既然你把这制度吹的这么邪乎,咋让北方民族连续的爆捶呢?这个就有说道了,制度优越分在什么环境和时期.和平时期的优越制度,在战争状态下不见得优越,不是我在这生搬硬套,早在罗马共和国时代,人家罗马人已经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比如法西斯这个词,我们常听,其实也不太明白啥意思,反正就是感觉很邪恶.其实这二个词来源于罗马时代.

  大体意思也就是独裁者,专政的意思.原来罗马共和国时代是共和制度,权利在元老院,公民有参政权,选举权.这个制度很优越,不过呢在罗马遇到战争时候,会给首席执政官六个月的独裁期,为什么呢?因为战争状态下,不适于民主,民主决策太慢,动员能力也差.而独裁者就避免了这两个缺陷.如果六个月不够,元老院就再次授权六个月.这套制度,到凯撒因为凯撒的强势,导致这个制度几近崩溃,最后到屋大维彻底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美国也有类似的制度,平时都是民主的,总统在国内屁事干不了.但是战争状态下国会会授权给总统,也是为了避免民主决策慢,动员能力差的缺点.民主,你想想,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大家争论来争论去的,等你拍板定论的时候,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

  宋朝当时就是不够灵活,金军南下的时候其实河南山东 大多地方都没被攻陷,但是,行政,财政,军事互不统属,短时间内组织不起来有效反抗,眼睁睁的看着金军一路南下,等翻过劲来汴京都被围了.现在金国和当年宋朝可不同.特别是金哀宗时代,我们已经看过蒙古军前面的遭遇了.这时候的金军不但作战能力提高,而且防御抵抗都很有效灵活.

  所以蒙古渡河作战风险是极大的.稳妥的办法就是拿下潼关.但是潼关由完颜合达率重兵把守,可不是当年撒木合随便偷袭就能成功的了.当年小小的延安府,让他守的铁通一般,何况潼关这个天险,还有十多万守军.这就是蒙古遇到的无奈了.

  1231年五月,窝阔台在凤翔附近召开战前军事会议,研究攻金问题.这个时候托雷站出来,提出了一条建议,说可以翻过秦岭,借宋境然后度过汉水进攻金国.这条策略,在成吉思汗临终前交代过托雷.而且金投降的一个将领也向托雷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建议.这个策略无疑是很高明的办法,按成吉思汗的策划是很有把握的战略安排,不过 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一路环境太恶劣.宋朝的态度一直也不明朗,金国如果派重兵防御,也不见得有多大胜算.

  这条计策一提出来,窝阔台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很多将领反对.但是最后的讨论结果是决定分三路同时进攻.窝阔台帅一路从山西河中方向进攻,目的是洛阳.斡陈那颜帅一路从济南方向进攻,西边一路由托雷,速不台率领从宝鸡方向,翻过秦岭借宋境进入金国.

  这里面就有说道了,很多书里反应,这是窝阔台故意陷害托雷,所以安排他这条最凶险的进攻路线.不过在本山人看来故意安排未必,因为计划是托雷自己提出来的,那很多人会说也不至于非得安排托雷亲自去啊.这个到底是拖累亲自请缨还是窝阔台安排的.不太清楚,不过窝阔台亲自安排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因为这么凶险的进攻路线,非得派自己弟弟去,你就是没啥想法,也会被别人议论的.有史料说是窝阔台身边的萨满乌图阿剌极力串跺的.

  那么窝阔台确实有陷害托雷的心思没有呢?可以肯定的说应该有,别忘了,窝阔台登基可是拖延了两年才成功的,为什么会拖延这么长时间?这里面各方人不会一点想法都没有,按史书简短的叙述,也可以看出来,如果当时没有耶律楚材和察合台俩人,这大汗是谁还真不好说.这些也就算了,毕竟两兄弟,以往的事情也都没有撕破脸,最关键的是,托雷的势力和威望太大,假如你是个领导,你的副手比你的能力强,威望高,最难以忍受的是资源比你雄厚,你会是什么感觉?

  但直接说这次是迫害托雷是言过其实的,以托雷的性格应该是主动请缨,因为主要领导人就他们两位,你总不能让皇帝亲自吧,然后托雷率军攻中路.但窝阔台也当然乐见其成,因为拖雷去,无论啥结果对自己都是有利的,失败了,甚至托雷战死,那么窝阔台失去了一个最主要的政敌,至少也让托雷的威望大打折扣,胜利了,金国也就灭了.南下的目的也达到了.

  有的书里说窝阔台在中路没有尽力,只看着西路军在那边自己折腾,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而且为什么蒙古军的三路部署金军那么清楚?这个金国确实弄的挺清楚,金哀宗马上召集了会议研究如何部署防御.很多大臣的意见是,干脆收缩,都龟缩进以汴京为首的几个城市聚点,然后坚壁清野,让蒙古进无所得,仗无所打,最后只能退兵.这时候如果是金宣宗肯定同意这个建议,最好是现在就再次迁都,但是金哀宗,不一样,他是有理想,有情怀的,甚至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他的理由很简单,咱们国家平时靠老百姓养着,外敌入侵却不能保护,这算什么?这个很有欧洲贵族风范,大家讨论没有结果,只能问移剌浦阿和完颜合达的意见.

  移剌浦阿没发迹之前是金哀宗的近卫,金哀宗上位以后移剌浦阿得到了重用,凡有大事,金哀宗都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移剌浦阿说;如果渡河去防御不太现实了,蒙古军一定放我们过河,然后切断后路,这样就很不妙.如果我们在河南阻断住蒙古军,那么中路军没有进展,邓州方向的蒙古军就会放弃进一步进攻.完颜合达也不赞成渡河防御.最后的讨论结果,也没啥好策略,算是个中间路线,既不积极进攻防御,也不完全保守防御,以防御中路蒙古军为主.完颜合达和移剌浦阿继续回潼关驻守,派一路兵出冷水关,策应河中府.

  在看看窝阔台有没有尽力.1231年十月,窝阔台率军猛攻河中府,完颜合达派王敢率一万步兵,支援河中,但蒙古的攻势太凌厉,虽然金军抵抗的很顽强,在西北城墙被毁的情况下依然抵抗了半个月,但最后力尽 城破,守将完颜讹可被擒遇害.河中府被破以后就真的没在见窝阔台有什么太大动作,这个到不一定是他故意的,因为托雷一路军太猛太迅速了,以至于金军不得不转变防御战略,转向西面.

  托雷一路大军十月出发,先破宝鸡,然后就破了大散关,进入宋境,宋朝的战略还是非常模糊,总是那种,欲迎还羞,半推半就的感觉,你说同意借道吧,还没有全部放开,你说不同意吧,还没有积极防御,弄得蒙古打了过来,人情也没捞着,损失却很大.托雷因为宋的抵抗,干脆所过之地烧杀抢掠.洋州干脆被屠城了,接着拿下兴元,宋军是头一次见识了蒙古的气势,这可比金国残忍多了.饶峰关干脆弃守.蒙古军一路进了金境,紧挨着的邓州可就告急了.

  进入金境的时间是十一月份,也就是窝阔台攻打河中府的时候,托雷已经攻进金国.金国不得不紧急调完颜合达和移剌浦阿率军抵御,这次明显看出金哀宗慌了.因为抽调了几乎当时所有金国的主将和精锐兵马.一说是兵力达二十万,一说是十五万,不管是哪个,都大大超出了托雷兵团,托雷这一路三万,最多不会超过四万.主将托雷和速不台.

  而金国方面有主将完颜合达,移剌浦阿,中军统领陈和尚,花帽子军杨沃衍率八千花帽子军,武仙率一万人,忠孝军一万人全部出动.还有其他各部队和名将.可谓下足了血本.虽然兵力够多够精锐,但是视乎派了两位统帅,这个对指挥很是不利,虽然完颜合达为正,浦阿为副,但是移剌浦阿是金哀宗的亲信,从日后的事略来看移剌浦阿的决策视乎明显盖过了合达,这个就非常影响指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杨沃衍向邓州 挺进的时候 曾经向宋寻求同盟,共同抵御蒙古,但是被宋拒绝了.这个不能不说是宋错失了一次机会.有些意气用事,这个国际间,你不能感情用事的.最简单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以金国当时的势头,如果宋肯做金的大后方,金是可以有作为的,至少可以守住河南一地,成为宋与蒙古的战略缓冲地,而且还不用怕养虎为患,因为金国最大的敌人只可能是蒙古,宋是他们唯一能够指望上的,绝不可能得罪宋.但是宋从感情上确实很难接受,以前你作为一个大国没办法,现在你还龟缩在我们宋的故土,住在我原来的首都汴京.前几年还打了7年的保卫战,新仇旧恨,让宋对金彻底失去了耐心和信任.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时候是金哀宗,宋此时真的缺少战略眼观的政治家.

  话说回来金国大军来到邓州.当时托雷正率军渡汉水,其实这个时候阻击很好,但是出现了我刚才说的,指挥上出现了问题,忠孝军提空张惠及时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移剌浦阿没同意,大伙争论了一通,结果人家托雷已经渡完河了.完颜合达和移剌浦阿急了,赶忙在邓州西边的禹山部署防御,禹山是进入邓州毕竟之路,就在山隘两侧埋伏了伏兵.

  托雷可不是白给的,再说蒙古军有传统的,进军之前,必须先派侦察兵探路.侦察部队回来说前面有伏兵,托雷雷问速不台这仗怎么打?速不台说,他们南边的定居人,耐不得辛苦,你多折腾他们几次,他们就颓了.于是就派了一队人马来刺探,完颜合达傻眼了,预备了一把铡刀准备杀牛,结果来了一只小鸡.你说你这铡刀用得上么.没办法咱也派一队迎战.都尉高英奋力督战杀退了这队蒙古兵,接着又来一队突击樊泽部,完颜合达斩了蒙古一千夫长,金军殊死战,蒙军又退.

  这么看来,要是这么打,蒙古是占不到一点便宜的.两军这么对垒打,金国这支防御部队集中了金国当时的精华,但是越是有难度,越是实力相当,越是能够激发处统帅的潜力,下面拼的不是兵力多少,和兵员素质了,完全看统帅的指挥艺术,那么谁更牛一些呢,陈和尚曾经打败过速不台,这次可否再创辉煌?咱们下次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峰山之役二
  前面咱说了这时候是考验统帅能力的时候了,完颜合达和移剌浦阿这么安排防御是没有啥错误的,最好的教科书也得告诉你,就得这么防御,地形也有利,兵力也占优势.按理说蒙古人已经没有办法突破这条防线的.你蒙古人要是还像野狐岭战役似的靠猛冲,靠蒙古军队的战斗优势,从前面两次冲锋来看,还真就占不到便宜,此时的这支金军已经不是那时候的金军了.

  托雷和速不台就研究,这么打不行,还是抓住那条核心,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那就是他们没有咱们能吃辛苦.咱们受得了的他们受不了,也就是速不台说的,你得折腾他们,成吉思汗当初提出这个策略的时候核心思想也是这个,为什么从宋境这个方向进攻?就是让他们北边的部队大老远的跑到南面来防御,到时候他们是师老兵疲,咱们就可以以逸待劳.

  虽然真像成吉思汗预期的,从北方引过来了金国大军,不过看情形,人家挺精神,没有预想的那样不禁打.既然没有出现师老兵疲的现象,那么咱就给他重新制造出来.怎么办呢?没有困难要制造处困难.金军在邓州这已经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防线,硬打是打不过去的,这么铁板一块的防御,必须让他动起来,只要你动起来我就有机会击破你.

  首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完颜合达等人发现蒙古部队消失了.这么几万人的部队咋凭空消失了?难道插上翅膀飞了?没有,这支部队化整为零,这又显示出蒙古不贵的组织体制的优越,最小组织单位十户,上面就是百户,可以随意解散成各种数量级的部队.前面我们说禹山是到达邓州的必经之路,但那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的,蒙古人当时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说,在当时世界上没有那支军队能比得了,因为人家平时的生活状态就是那样的,没感觉 什么艰苦,当然等得了天下以后,学会享受了,这些品质也就跟着没了.

  这些人穿林翻山,那都不算事,没有口粮,可以抢当地的,每个人还背着一大包动物膀胱装着的肉末,一旦休息时候架起火,就可以煮肉汤喝,实在不行还可以打打猎,改善一下伙食,估计在当时邓州地区的野生动物要比他们草原上丰富.

  他们这种化整为零,可不是胡乱弄的,是有组织有规划的,派一部分长驱直入直奔汴京而去,这个你也可以说是真的,也可以说是做姿态,不管咋样,你管不管吧?其他部队都扩散到附近山林里,随时观察着邓州方向的金军.这个情况我们看一下就会觉得很奇怪,托雷的这种安排很高明,其实也很冒险,不过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唯一办法.

  以往我们看历史都是外敌入侵,当地人抵抗不住,然后分散到山里打游击,今天角色变换,进攻者跑山里打游击.这就看完颜合达和移剌浦阿如何应对了.这个情况也确实 挺难办,你大军驻在邓州就是阻断这支蒙古军的,结果人家都过去了,你们还呆在邓州根本 就失去意义了.最好的办法不如全军转移到汴京附近平原地区防守,按现在的战斗力,这支金军完全可以和蒙古军对抗.问题是托雷能不能让你顺利的完成这次转移.

  从邓州到三峰山一路都是山区地带,一旦大军出了邓州,命运几乎已经注定,那就是让蒙古军牵着鼻子走了.1232年正月初二,完颜合达,移剌浦阿不得不整军出邓州向汴京出发,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大军得往回赶啊,这就是托雷的高明之处,化被动为主动.在五朵山,金军汇合了杨沃衍和武仙,杨沃衍问合达;禹山之战如何?合达说;我们虽然打胜了,可蒙古大军已经散漫趋京师了.杨沃衍一听就急了;平章(合达),参政(浦阿)蒙国厚恩,手握兵权,失去事机,不能战御,竟然纵敌深入.还有什么话可说?其实这么说完颜合达他们也是真冤枉,谁能想象几万大军突然化整为零啊.这化整为零以后,你怎么阻拦?

  这大军在继续往北行进可就来罪了,蒙古军不断的出来骚扰,你和他们打吧,他们就逃了,你要扎营休息,做点饭,睡个觉,别想,肯定有蒙古军出来骚扰.别忘了这是正月啊,寒冬,吃不好,睡不好的,怎么行军打仗.9日要渡沙河,蒙古军就在河对岸挑衅,金军派一路杀了过去,蒙古军撒腿就逃,等金军要扎营休息,蒙古军又渡河来袭,这简直就成了金军的梦魇了.是不是感觉蒙古军这种战法很流氓?确实是,不过真是管用.

  这些还不算是噩梦,由于蒙古军 先前越过邓州,在所经过地区烧杀抢掠,等金军到达,已经一无所有,十五万大军的补给就成了严重问题.十二日,大军来到距离均州(今河南禹州市)三十五里的黄榆店,天色已晚,而且虽然距离均州只有几十里路,但是是山区,大小山头林立,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峰山.大军不得不在此扎营.

  这几十里的山区是蒙古军能够占据优势阻挡住金军的最后一块区域,一旦到达均州,金军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托雷在此为金军设定好了一个战场,不管你金军愿不愿意,没有回头路了.

  大军扎营后,遭遇并没有改变,蒙古军还是那样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来骚扰.<<元史,睿宗>>记载;毋令彼得休息,宜夜鼓以扰之.这不但要派兵骚扰还要制造噪音,这可比今天大妈广场舞扰民性质恶劣多了,这是故意的,目的就是折磨你.看这一路蒙古军的所作所为真是得了游击战的精髓.不仅让我们想起本朝太祖的十六字口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看来太祖并不是这种游击战的开创者.

  这时候呢,哀宗的密旨也到了,让大军赶紧回师汴京,因为窝阔台大军已经度过黄河逼近京师.这个消息对于这支大军简直就是噩梦了,想想其实如果单是托雷一路,虽然战略战术已经用到出神入化,但是毕竟是一支孤军,孤军深入别人内地,就算你暂时占了优势,其实对整个局势影响未必有多大,就算这一路金军遭到很大损失,但一旦到达均州平原一代,托雷大军将无所作为.

  可现在不同了,窝阔台一路和托雷一路相称相互呼应局面.对金国形成无比大的压力,这相当于下围棋.虽然你没死,但是人家的眼眼看就要做活了,而你的眼做不成了.这道密旨相当于一到催命符,弄得金军将领们浮躁不堪,这是为将的大忌.穿过三峰山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任务.

  但是蒙古军明显在前面做好了局等着你,完颜合达和浦阿,派几只小股部队出去试探,但是都无功而返.在黄榆店耗了两天,实在耗不下去,不但是京师方面吃紧,就是眼前大军的给养更是大问题.在待下去不被困死也得饿死,选择别的迂回路线视乎以来不及,直接杀出重围视乎是不二选择.

  大军一路杀过来,蒙古军的抵挡并不给力,也真是抵挡不住,蒙古军还是采用灵活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战略,随时进行骚扰.这一路可就杀到三峰山区了.三峰山区,距离均州只有十多里.委婉的山麓上凸起三座山峰,可谓山高路窄,大军只能如长蛇般行军,不能形成拳头,很容易被蒙军拦腰截断,分割包围.大军的前锋已经进入三峰山区,后面的部队还在黄榆店附近,这仗怎么打.

  蒙军也确实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果然进行分割包围,但金军也不白给,陈和尚带领金军进行前后夹击.,这股蒙军大部被歼灭.金军虽然严重透支,但是只要过了三峰山就一切都有了,希望的力量是无穷的,金军一鼓作气,几乎拿下了三峰山的主要阵地.

  前沿阵地被打开,后续部队 全部赶了过来,十多万大军全部聚在三峰山区里面,看这会的形势视乎对蒙军不利,金军已经占据了优势.<<元史,速不台传>>;师集三峰山,金兵围之数匝.不但占有优势,反而对蒙军形成反包围.此时以近天黑,金军 各部找到有利地形扎营.哈达,浦阿连夜召开会议,制定明天的作战计划.现在看,蒙军主要屯聚在三峰山的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天一亮,武仙,高英攻西南,杨沃衍,樊泽攻击东北,务必击退蒙军进入均州.

  这么看来大局已定,似乎没什么悬念了.就算蒙军极力阻击,对金军可能造成很大伤亡,但是要想阻挡住,大军的前进根本不可能.但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怪只能怪你命不好,就在当天晚上下起了大雪,这场大雪给失去信心的蒙军带来了希望,可给本就山穷水尽的金军带入绝望.我们不得不想是否是上天要亡金国.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一场大雪么?至于么?这不是一场大雪那么简单,因为这雪下了三天,而且还伴有大雾,能见度极低,想象一下,寒冬季节下着鹅毛大雪伴着大雾.这种极端气候本身金国士兵就很少经历,再加上被蒙军已经骚扰蹂躏十多天,生理指标已经达到极限,在遭遇这么恶劣的环境.史料记载此时很多士兵已经三天未进食.而蒙军呢?在蒙古高原,冬天这种极端气候是常态,他们适应起来是不成问题的,在一个最主要的是他们给养不成问题.

  于是这三天金军的噩梦开始了,蒙军换班轮番袭扰金军,轮下班的蒙军就烧烤,煮汤,弄得风声很大,让金军闻得到,听得到,就是捞不着.这简直就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蒙军就这样轮番袭击,但又不组织大规模攻击,如同猫戏老鼠,目的不是玩你,是要玩死你.

  刘祁<<归潜志>>记载;均台与北军酣战,会天大雪没膝,我师皆冻不能支,遂败,<<元史,睿宗>>记载;天大雨雪,金人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元史,速不台>>记载;会风雪大作,其士卒僵仆,师乘之,杀戮殆尽.看这些记载,这场大雪似乎起了关键性作用,不是金军不能打,是这场大雪真要命啊.相当于拿破仑和希特勒远征俄罗斯一样,都失败了,不是俄罗仁太凶悍,是他们有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寒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峰山之役三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金军不得不困守在自己的阵地.蒙军重新掌握了主动.几乎完全控制了局面,那就是我可以让你休息不好,让你吃不好,你想动,我就收拾你,这种情况,金军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比这还难受的就是你还没办法反抗.金军本来就两万骑兵,13万步兵,按这十多天的情况骑兵的马也应该杀的差不多了,战马虽然珍贵,相比战士的生命,还是要战士优先,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有金兵死亡,史书记载;将士披甲胄僵立雪中,枪槊结冻如掾.

  第三天终于天空放晴,但是在这三天内,虽然蒙古兵力数量上不如金军,但以完全形成包围和有效控制,按很多人的想法,此时应该是收获的时候了,应该在包围圈内全歼这支金军,金军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按常理分析,不是不可能.但托雷和速不台可不是常人,正因为三峰山之战虽然蒙古占了天气的便宜,在历史上还是 给了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天气只是一个因素,主要还是统帅的战略战术得当.

  其实当时的形势,蒙古各将领并不乐观,虽然一直蒙军占了主导,但是前几天的近距离接战,蒙军上下有一个共同感受,不可能全歼这支金军 的,所以在这关键时刻,大多数将领的意见是等窝阔台的援军过来一起动手.窝阔台也确实派了一支援军,那就是口温不花(别勒古台之子)率领一支一万人的部队已经在路上,不过相隔几百里,还没有达到.

  这时候就看最高统帅的决断力了,其实我们看这一路的战术安排如此老辣娴熟,主要的设计和策划应该出自速不台之手,所以说速不台是个帅才,相比木华黎是个战略家,政治家,速不台对具体军事行动的能力更有优势,相比哲别,速不台对大军团的作战更有优势.既然都是速不台的功劳为啥史书都赞誉托雷呢?因为托雷是主帅,主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决断力.

  托雷当机立断,必须采取行动,不能等口温不花,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过了这村可就没了这店.抓住机会你就是胜者,否则你将一败涂地,因为你可以等,金军可不能够等,好不容易天晴了,金军肯定会大规模突围,他们不是为了胜利而战,是为了生存.

  这托雷拍板 下手,但是怎么下手,学问可就大了.托雷的安排和我们普通人想法不同,他决定放开一条出口,其他地方全部封死.很多人会可惜,这好容易包围住了,竟然打开一条出口让他们逃?这不前面的活白干了么.这个出口,不但打开,而且是直接通往均州的,而且还要明显,让金军马上感觉到.

  玄机就在于,如果你围歼,这些金军虽然已经接近崩溃,但是为了生存还是要跟你拼命的,人的潜力没有被激发之前你永远不知道有多大,俗话说困兽犹斗么.但如果你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的潜能就会扑向这条生路,而不在投向和你拼命上,就比如,一个垂死之人,前面一件东西就是能救他命的,你为了让他死,不让他得到,你就要阻拦他,那么结果他只能惦记把你干掉,然后去拿这东西,你就成了他的焦点,如果你让开,他的焦点就在那东西上.托雷和速不台简直分析透了人性,也不奇怪,这都是他们打猎,或者多年征战得出的经验.咱汉人有句成语总结概括了这个战法,欲擒故纵.

  果不其然,在天气放晴后,金军整准备组织突围,但是一部分部队发现,在通往均州的路是敞开的 ,这个是合达和浦阿可能没想到的,如果他们及时发现,肯定会知道这里面的凶险,但是这些当兵的不懂,这么多天不就是在找这么一条通道么,今天终于有了,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前方发现的部队顿时产生了混乱,大家都在挣着 往出跑.

  接着整个金军陷入混乱状态.整个局面立刻失控,处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托雷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机不可失,彼脱入城,不易图也.意思是给我杀,让他们逃脱了进了城,就麻烦了.这可苦了这些金军,不说被蒙军杀死的,就是自己自相践踏而死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更苦了这些金将,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只能各自为战,张惠手持长枪血战前行,力战而死.樊泽,高英,按的木,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也可能是战死,也可能在乱军中被践踏而死.

  杨沃衍身边还有几个战士跟他一起战斗,可是也被蒙军团团包围,蒙军要他放下武器投降,杨沃衍说;为人不死于王事,而死于家,不算是大丈夫.说完自杀身亡.移剌浦阿倒是突出重围了,虽然这哥们有很多毛病,但你别怀疑他的气节和忠心,他没有急着逃,而是召集逃散的金兵.他没有直接逃入均州城,而是逃向汴京.但是这么一群饥寒交迫的人怎么能跑得过蒙古骑兵,就在距离汴京不远的望京桥,被蒙军包围,所部金军被全歼,移剌浦阿被擒,蒙军劝他投降,他说;我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耳.蒙军只好把他杀了.


  陈和尚保护着完颜合达率领几百人逃入了均州,但此时口温不花与托雷已经成功会师,小小均州怎扛得住蒙军的强攻.城破,双方展开巷战,其实也就是蒙军屠城无异,完颜合达被活捉.完颜合达提出了一个请求,要见一见速不台.速不台出来见了他,问你个须叟之人,识我何为?你一个马上就要死的人了,想认识我干啥?哈达见了速不台后感叹到;果然天生英豪,俺们失败也不是偶然啊,今见你一面死也瞑目了.说完慷慨就死.

  话说这速不台其实长的其貌不扬,而且越是老年因为常年征战腿脚还不咋好,身体也越来越发福.为啥完颜合达对速不台如此仰慕,只能说至达邓州一交手到现在,哈达对蒙古军的战略战术很是佩服,败的心服口服.死之前总要见一见自己的对手么,死也死个明白,那么前面咱们的 分析还是靠谱的,整个战役的规划出自速不台之手.不然哈达也不会临死非得见一见他.

  陈和尚在巷战中本来已经躲了起来,如果按他的身手逃出均州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转念一想,整个战役已经彻底失败,同僚们几乎都战死,还有何颜面去见皇上,还怎么面对全军上下.但如果就这么战死,或者自杀,死的不明不白,没嘴当普通士卒给处理了,金国上下在当我逃逸了,或者投降了,对不起皇上,也坏了自己一世英名.干脆从隐藏地方站出来,对蒙古兵说;我是金国大将,我要见你们首领长官.

  蒙古兵一听不敢怠慢,骑兵数骑夹着他,来到托雷面前,托雷问;你那位?陈和尚;我忠孝军总领 陈和尚,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之胜都是我,我要是死在乱军之中,人们都会怀疑我有负国家,今天我要死个明白,天下必有知我者.这三次战役,蒙古人在熟悉不过了,蒙古人自建国以来,失败的记录屈指可数,而且还败的那么惨.对陈和尚也很敬佩,托雷就劝他投降.

  但陈和尚 是抱着必死决心的.这叫臣死社稷.小子你不是要万事留名么,那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倔不是么,看看你能倔多久,先敲碎了他的膝盖,然后有敲断了小腿.陈和尚就是不服软,嘴里还是大骂,蒙古兵干脆用刀豁开他的嘴,一直豁到耳朵,陈和尚喷血呼骂,致死不绝.死时仅41岁,托雷等人很是佩服这条硬汉子,之所以说英雄惺惺相惜,那得是双方都得是英雄,如果不是英雄,陈和尚这种行为只能使对手气急败坏,蒙将们洒酒在地祝祷说;好男子,他日来生,当令我得之.

  自此均州也彻底失守,整个三峰山战役彻底落下帷幕,金军以彻底失败告终,兵员损失无法统计,应该是不计其数,但是具体死了多少人,不可考,要说十多万人被全歼,不太可能,当地山高林密,逃脱者不在少数,但是将领是可以统计的,主要将领,几乎全部战死或者被俘后就义,为啥说几乎呢?因为武仙跑了,有一说是他带了三十多人逃入竹林,有一说是独自一人逃入竹林.

  武仙这人真是不死的小强.他对金可谓忠诚,不过他的忠可区别于陈和尚,他有自己的小算盘,他首先逃到密县趋御寨,但是并没有被收留,他一路有跑到嵩山,在嵩山他感慨,我可不去汴京,否则一旦 有危急,把我绑了献给蒙古,所以他有辗转来到南阳留山(今河南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在此召集溃军,竟然让他召集了十万人,所以说三峰山之役,金军的兵员损失真不好统计,这十万人当然也不全是三峰山败退下来的.他把召集来的兵马屯集在留山和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修器杖,兵势稍振.这算是给金国保留下来一支有生力量.

  经过三峰山之役,金的精锐尽失,这几年培养出来的,屡经战火洗礼的,能征善战的战将几乎全部战死这个损失是没法弥补的,潼关苦心经营多年,现在已失去功效,金国失去战略纵深.几乎失去了生存空间,眼看着大势已去,灭亡已成必然,三峰山之役,可以说是一场决定性的决战.金国拼光了自己的王牌和家底.

  虽然历史上也都强调那场大雪的偶然性和重要性,但托雷和速不台根据环境和情况的变化,正确的安排了战略战术,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前期的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有金军的大规模从邓州转移,之后没有在路上的游击袭扰,阻断物资,就不会有金军的弹尽粮绝,没有这个时间上的耽搁,也不会在三峰山赶上那场大雪.最后的欲擒故纵更是妙笔天成.

  在三峰山战役之后,我们不得不交代另外一个原来不起眼的人物,那就是蒲察官奴,和在东北立东夏国那个蒲鲜万奴要区分开,此人在三峰山之役前,名不见经传,但是之后,蜀中无大将,他这个廖化可要做先锋了,在金末这几年,可是让他折腾出点花样来,竟然一时成了金国权臣.此人在三峰山之战中此人是个提控.

  只是在前两年和移剌浦阿出征时候立国战功,被提为提控,在三峰山大败以后他一路逃到了宋朝的襄阳.算是投降了宋朝,并且蛊惑宋朝制置使,要用计拿下邓州献给宋,这制置使还真被他忽悠的信了,和他处的还不错,一起喝点酒,聊聊未来,聊聊人生.

  但此人是如何又从宋朝回到金的,这段经历很传奇,正因为这段经历他一步步成为金末的权臣.成为权臣后的所作所为也是有来由的,这和他的身世有关,我们前面说过忠孝军,很多都是罪犯,他就是其中一位.他和陈和尚的经历 差不多也做过蒙军的俘虏,不过那时候他没有逃,后来就在燕京地区生活,但是这伙计犯了奸淫罪,被捕下狱,最后逃了出来,在路上杀了一个回纥的使节抢了财物,这样逃到了金国,也就加入了忠孝军.

  但是在忠孝军中待遇也不错,他每天就和一些人赌博,从这些行为来看,忠孝军确实是一些非常人组成的,从他的经历来看此人就是一地痞流氓出身,以至于后来金庭被他弄得乌烟瘴气,加速了金国灭亡.同时他也干了很多传奇的战例.这个暂且不表,这里交代一下此人的经历,因为后期他是金国主要人物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1: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托雷之死
  均州之战完结没几天,蒙古的两位巨头窝阔台和托雷碰面了.托雷三峰山一战定乾坤,那真是一时风头无俩.托雷向窝阔台汇报了一下前后经过.我们光描述了金军上下如何处境艰难,其实蒙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天气是一样的天气,各种后勤保障也不可能好了,因为你要打游击战,必须轻装上阵,不可能带着太多装备,吃的按理说应该比金军强,至少能吃饱,不过按托雷的说法也是相当惨的,严重的时候吃草和人肉.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但艰苦是肯定的了,只能说当时的蒙古将士确实更吃苦耐劳一些,这个在西征时候表现的很多,相比酷热严寒可能还更好受一点.

  摆完这些艰险经历,哥俩还得互相奉承一下,窝阔台说;不是老弟你啊,是完不成这样的功绩的啊.托雷说;不是我的功劳,都是因为将士们坚忍勇敢,最主要的是托可汗您的洪福."当时哥俩各自内心具体怎么想的不得而知,但是对于整个蒙古是形势一片大好.

  均州城一破.接着连续攻陷河南十四城,只剩下归德(今河南商丘),洛阳,汴京,还有靠近南宋的部分城市还没攻陷,比如蔡州,邓州.洛阳可是处在战争的风口浪尖,为啥没被攻陷呢,洛阳原来守将已经被调往汴京,哀宗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明显已经放弃洛阳,但城内百姓推举文官强伸为代理守将,当时城里只有上百名的忠孝军和三峰山败退下来的不到三千人,就靠这些人洛阳坚守了三个月,蒙军没办法只好暂时放弃.

  归德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靠一文官组织全城上下坚守,使归德一时没被攻陷,才有了后来哀宗还有个落脚之地.我们看为啥蒙古征服中原比征服西域困难的多,并不是 中原人如何 能征善战,其实就是传统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深入人心.你说被洗过脑也罢,愚忠也罢,就是有那么一股子劲头,虽然金国算是女真人统治,但是已经基本汉化.

  在说金国方面.知道三峰山大败以后,金帝赶紧 招完颜白撒入朝主持大局,并召还驻守在潼关的徒单兀典等率军赴京勤王.原来三峰山之战之前调走了合达与浦阿,命徒单兀典和徒单百家接替了他俩的位置.徒单兀典接到任务以后,倒是执行的非常认真,也很努力.不过能力和思维成问题.他是看好了,这次回汴京,陕西是再也别想回来了.抱着抛家舍业的节奏,把整个州府的库藏全部拿出来分给将士,每人分的白银三两,看来还是很有钱的啊,因为他在附近召集了十一万军队.这样还不算,他开始抢掠周边百姓的财物.

  安抚使完颜素兰实在看不下去,这么干咱们和强盗,蒙军有什么区别啊,徒单兀典这才收手.他这么干看来范围并没扩大,因为并没有伤了百姓的心,将士的家属全部随行,还有那些商贾,有点家底的,都想跟着 部队一起走,这些平民为了安全,纷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当兵的,乱世么,只有跟着这些当兵的安全还有点保障,至少心理上.这么一支队伍,可就热闹了.那里是什么勤王之师啊,简直就是一股庞大的难民潮.

  徒单兀典是该干的也干了不该干的也都干了,这么干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跟随的百姓.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还不走寻常路,没有走洛阳一带的大路,而是走洛阳西南的山路,兀典的考虑是这样比较安全.但是这时候是寒冬腊月,河南的气候还不像北方要么你就全部封冻,但这里白天还要开化.行军难度可想而知,史料记载,泥泞的地方甚至没了小腿.

  葭州统帅张翼都算是看不下去了,跟着这么帮拖油瓶,是自寻死路,带着部下直接叛逃了.蒙军听说这支大军后派骑兵来追杀,大军行到 铁岭附近与蒙军相遇,先锋完颜重喜,出战被战御马下,金军拖家带口的哪里还有一点抵抗的意志,降的降逃的逃,徒单兀典和几个部将率领几十贴身护卫逃入了山里,最后也被蒙军追上斩杀,这些当兵的身强力壮还能逃,可就苦了这些随军的家属和百姓,这时候只能个人顾个人,能跑的都跑,剩下的就是那些跑不动的老少妇孺.那真是一片哀号.

  这金国仅剩的一点破家底就这么给折腾光了.可怜的哀宗,唯一的指望又落空,窝阔台给他留下的时间可不多了,窝阔台已经把汴京周边全部肃清,进驻郑州,派速不台进围汴京.而汴京此时只有4万部队,汴京的城墙周长就有一百二十里,这四万兵根本守不过来.不得不在各地逃来的难民中征召义军,甚至有些妇女给穿上男装,也被编入义军里,这样才征得二十万人.

  哀宗召回完颜白撒主持防务,内务用赵秉文等按现在的话说是利用媒体宣传,掌握舆论 高地,宣传形势的危急,侵略者如何残忍,没人道,如何残害生灵,野蛮,没人性,我们只正义一方,坚决不做亡国奴.等等........弄得群情激奋.舆论啥时候都是很重要的,金地的人民已经适应了金朝统治,不过咱汉人有个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就是忘性大,忘了金国女真人当初也是侵略者.前几年一个哥们去南方一个客家人做客,一老人问他哪里人?他说河南人.老人说;哦那你不是汉人,那里都是胡人了.

  正当汴京准备垂死挣扎,最后一搏的时候,蒙古派来使节劝降.话说的很不客气;你们金国所靠的不就是黄河天险和完颜合达么?今天黄河已为我们所有,完颜合达也被我们杀了,你们不投降还等什么呢?金朝廷上下感觉抵抗的意义也确实不大,也打算和谈.但是注意,是和谈,那就是想和蒙古谈谈条件,蒙古的意思是什么条件啊,劝降在他们看来就是你们无条件的投降.双方在概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蒙古也知道没那么简单,所以先提出条件,就是孔子后人孔元措一家,还有已经投降蒙古的家人先交出来.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窝阔台和托雷留下速不台继续围攻汴京,他俩人帅大军北还了.这是什么情况?如果说是大汗嫌南方天气酷热,回北方避暑,这个季节也不对啊.在这灭金的关键历史时刻,主角要走,这不符合逻辑啊,相当于一场足球赛,前面的组织进攻都完事了已经突破对方防线,就差临门一脚,突然前锋主射手不踢了,要其他中锋后卫踢.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是见证历史的时刻,是什么使窝阔台要放弃这种荣耀呢?

  这里我们不得不擅意揣测.相比这见证历史的荣耀,可能有一个更让他忍受不了的原因,那就是托雷,托雷前面已经让这位新任大汗的地位倍感尴尬,现在又夺了破金的首功,可以说在蒙古上下的威望如日中天,已经功高盖主.别忘了三峰山之战打的多么艰辛和精彩,无论是自己人还是敌方见到托雷都不得不低头承认这位英雄.

  这种情况和境遇,大家应该很了解.窝阔台肯定非常不爽,就算他够宽容厚道,但是他不是圣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正常人的感受他都会有.在这历史时刻视乎也找不出其他原因,能让这位新任帝王放弃见证历史的荣耀,别忘了,这可是成吉思汗和木华黎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

  下面发生的事,更难让我们不这么揣测了,这哥俩率大军取道真定,燕京,出北古口.这时候是1232年的五月.窝阔台突然得了重病.至于什么病呢?不明,反正挺严重,赶紧找大夫来看吧,蒙古的大夫就是萨满.史书上说,托雷去看望窝阔台,发现 病榻侧有一木瓶盛水,是萨满祓出衅涤之水.然后托雷就要喝掉这水替哥哥有病.

  这个不符合逻辑.托雷又不是大夫,也不是神职人员,怎么会有这些医学和神学常识呢,事情应该是这样的.窝阔台有病了,病的很重,上下都很着急,萨满来诊治,说明病情,并提出解决方案.史书没有说什么病,也没有提出救治的办法,不过从托雷喝下那杯水前的一段誓言可以看出一二.

  托雷举着木瓶对着天说;长生之天,若汝罚罪,要知我罪重于兄,我在战中所杀之人,所掳之妇孺,较彼为众.使为父母者所流之泪,亦较彼为多,脱汝欲招致貌美而助多之仆,则不如召我去,而愈我兄之疾,使疾降我身.祷毕,取瓶水而自饮.

  从上面一段祷词可以看出,窝阔台有病是因为长生天惩罚他,因为他有罪了.什么罪呢?杀虐太重,就是在金地杀掳太多了.这个病因肯定是萨满诊断出来的.治疗方法呢,那就是让你的亲人代替你抗下这些罪过,这病就会转移到这个背黑锅人的头上,大汗的病自然就好了.很多人会怀疑我又没亲眼看见,咋就能判断是萨满开的药方呢?因为没有萨满这么说谁会知道这病还可以代替的呢?

  这个药方 表面上看没啥,特别是当时的环境下,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很合理的,没啥不妥,实际上是暗藏杀机,说窝阔台是在金地杀虐太重上天惩罚他,那么很明显托雷在这次侵金中可比窝阔台干的轰轰烈烈多了.上天都惩罚大汗了.那么你这位罪行更重的又是至亲,代替一下应该责无旁贷吧.你不代替也可以没人逼着你,可是上上下下可都用眼睛看着呢,你对新任大汗到底忠不忠,服不服.

  不管是托雷真相信这个说法还是内心里明白,总之是妥不掉了.这水真就喝了.史书两种记载.托雷喝了这水以后,窝阔台病就好了.而托雷二三天以后就死了.也有一种记载是两三个月以后死的.按当时人的想法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按咱们现代人来看,这不是什么衅涤之水,而是一杯毒药.但是后一种说法很多人认为是窝阔台故意改动了时间.不管咋说,托雷的死和这次事件脱不了关系,因为后面有记载,托雷的老婆经常跟别人说托雷是为合罕而死,别人都没有提出过质疑.还有事后,窝阔台经常醉酒后哭泣,别人问起,他说是怀念自己的弟弟,喝醉了能缓解一下悲痛.

  史学界一般对这件事是三种看法,第一;托雷是真心的,忠君爱兄,真心实意的代兄领罪而死.至少当时人是这么想的,<蒙古秘史><史集>里都记载托雷生前死后都是值得人们去效仿的大英雄,并没有对死因提出疑问,因为这两部书的成书年代距离当时不久,这个符合当时人的心理,他们认为这种代罪受罚没啥可质疑的,那时候人都相信有上天,有神,那么神要惩罚谁也是应该的.这个有什么质疑的.

  第二种; 窝阔台和托雷都是真心信长生天的,按咱现代人看来是迷信愚昧,他俩都不知情,是被萨满陷害了.

  第三种说法,就是一切都是窝阔台安排的,他不但是知情者,而且是主使者,目的就是要除掉这个最大的政敌.第一种说法呢可能是真的,因为当时人都是有信仰的,信仰这东西就是无条件的相信,你不能质疑,一旦你质疑了那就不是你的信仰了,所以托雷是真心的.但是这不重要.如果按托雷的政治智慧他不可能一点不知道这里面的凶险,但是他知道也没办法,身为大汗的老哥让你死,而且这个理由又推脱不过,你只能死,不然还会有更多的事情随之而来,不除掉你是不算完的.

  第二种说法,就根本不靠谱了,说窝阔台不知情?可能么?如果不知情,为什么托雷一喝完那毒水,他的病就好了?这个骗一骗当时的人是没问题的,但在咱现代人看来这不科学啊.没有道理啊.按现代人看来没啥疑问,他就是装病,不然你怎么好的?上坟烧报纸,你只能糊弄鬼啊.他敢在好的那一刻拍着胸脯说就是因为托雷替我受罚,我就好了的?

  第三种就比较靠谱,应该是他和萨满策划好了的.这样看来窝阔台这人太厚黑阴暗了.也没必要看的这么严重,他也是没有办法,托雷的势力和威望太大,太高,对他的威胁实在太大,以至于他寝食难安,熟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么.一国怎能容二君.

  托雷死的时候只有40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如果他活着,后面还会建立什么功勋不可知,但是此人能力和素质无疑在三个哥哥之上,至少军事能力没法辩驳,前途无可限量,如果他要真的活着,后面窝阔台真的很难做.窝阔台后面做的事 也隐约证明,他确实感觉自己做的这事不太地道,因为把托雷的大儿子蒙哥召到自己帐下抚养,并一度想立蒙哥为太子,他对蒙哥一直很好.

  他也确实想趁托雷不在了削弱托雷的势力,他用了两招,第一,让托雷的遗孀黑帖尼别吉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这样托雷的家底不都成了他们窝阔台家族的了么,但是被黑帖尼别吉巧妙的拒绝了.意思是,托雷为了大汗死了,但是他的儿子们都没长大,我的任务是要把他的儿子们抚养成人,这样才对得起他啊.这让窝阔台没话可说了,也算窝阔台厚道,没有强迫.

  第二招,把托雷所属的一部分千户划到窝阔台儿子阔端这边,这个在托雷系里反响极大,很多将领提出了不满,但是黑帖尼别吉主持了大局,劝说这些将领,咱们托雷系本来就兵多将广,分过去一些也没啥,而且是大汗的命令,不得违抗.窝阔台一看黑帖尼别吉很会办事,没有啥不满.对自己还是忠心的,就划过去几千人,并没有扩大,这可以看出黑帖尼别吉的政治智慧,如果她当时不采取这个态度,而是顺着那些将领的情绪,在煽风点火,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事件,看着很阴暗,厚黑,不过细想起来也算哥俩不错的结局,窝阔台除掉托雷,他可以安心了.托雷虽然英年早逝,但是留下了很高的名望.哥俩争权没有撕破脸,没有导致蒙古分裂,在当时人完全能接受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谋杀.也算窝阔台的政治智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晚金悲歌
  咱们在把话头扯回汴京前线.话说这蒙古派来使者招降,金国朝廷还真当回事了,哀宗想以他老哥守纯的儿子曹王为人质送给蒙古以求和.谈判代表,和东西,文件等都准备好了,传话给速不台看看什么时间合适,大伙坐下来谈一谈.速不台却装起糊涂,说;是么?有这事?我只知道有进攻的命令啊,其他的不清楚.

  蒙古派使招降只是走个形式,一方面在组织进攻,这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果金朝可以无条件投降,也行,否则还是来硬的.哀宗等满怀希望的要求和呢,发现蒙军,已经在搭设攻城设备,并命附近抓来的平民用柴草等填护城河.已经填满十来米了.

  守城军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完颜白撒以不能破坏和谈为由,不准做放箭等防御措施.军民们是不了解上层是咋打算的,都是抱着和蒙古死磕的态度,对白撒的做法很不理解,这时候还不干点事,让他们消停的把攻城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很多人开始发泄不满,这个态势如果在没人出来说句话,恐怕要闹出群体性事件.

  哀宗听说后,赶紧亲自出来安抚民心.哀宗刚赶到西南方向白撒主持防御的地方,就被几十人围住了,纷纷说;北军填壕已经过半了,平章一箭也不让放,说是怕坏了和谈,真有这事么?哀宗赶紧说;大家稍安勿躁,朕是避免百姓生灵涂炭,我认可称臣纳贡,他们的条件我都可以答应,就是别残害百姓.我就一个儿子但是还没长成,只能让曹王代替做人质,明天送他去,如果鞑靼还不退,咱们在死战也不迟啊.大家先忍一忍啊.

  千户刘寿拽住哀宗的马说;皇上啊,别听信奸臣的话啊,把奸臣先干掉,这敌兵才退得了.哀宗的近卫上去就要打他,哀宗马上拦住;他喝醉了别理他.看来这白撒的黑锅是背定了,其实要是没有哀宗的拍板,谁又敢擅自说投降,和谈呢.那么哀宗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哀宗这人别看年纪不大,处理事情,做决断还是很灵活务实的,这次和谈,别说是蒙古人先招的手,就算没有他肯定也有这个想法,加上这次打算和谈,一共已经有过六七次了,有的时候是为了缓兵之计,有的时候是真想和谈.因为大的形势在那里摆着.外交手段还是可以利用的,没必要死扛.只可惜他的没啥筹码,没有筹码你谈什么谈.他和西夏做的就不错,只是太晚了.和宋,他一上台就马上停止和宋的战争,并且传话给宋朝以后再也不打了.但是也晚了,这不怪他,怪只能怪他那败家的爹.彻底让宋失去了信任,否则在哀宗的外交斡旋下,金宋联合不是不可能.

  那么这个白撒到底有没有大伙说的那么恶劣呢.这人其实真实能力确实不强,关键是出身好,是皇室宗亲,都是太祖阿骨打的后裔.虽然能力不强,但是一直比较走运,在没和蒙军交手之前,他一直活跃在陕西地界,打交道最多的是宋,西夏,你说他走运也好,这俩对手太面也好,总之胜多败少,想不被重用都不行.虽然实际能力不强,但是这人能说,比较会混,上下都处得来,之所以名声不好,是这人比较贪财好色.再加上这次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和谈,在和他平时的言行一对照,这跟戏里的奸臣一样一样的么.

  但是看了前后他的事例,没感觉此人大奸大恶.打了败仗你不能说人家人品不好只能说能力不足,或者时运不济,总的感觉是此人常背黑锅.此人还有一些小聪明,比如从暗道出城,破坏蒙军的炮座,向城外放风筝,上面带着宣传单,是向蒙军内的金人做宣传,因为城外真的很多金人,窝阔台走的时候只给速不台留下三万蒙古军,那其他的都是史天泽,张柔他们的契丹和汉人等的杂牌军,还有相当多的民工.这种做法现在看来是很不错的,属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这白撒很有政委指导员的素质,可惜生错而来年代,如果国共内战时候他会大有作为的,但在当时,人们很不耻他这种行为,认为不管用.

  在城里还争论不休的时候,速不台可就准备就绪了.首轮攻击还是要抛石机,炮弹的来源大家肯定不陌生,主要采集自 艮岳,,就是当年宋徽宗大量来自南方的花石纲,都是些非常稀有的奇石.你可以说宋徽宗无能,但是你决不能低估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水平.这些石头说是奇珍异宝绝不为过,当年金攻打宋汴京的时候,光艮岳里的动物都够军队 吃很久了.当年这些石头很多被运到了今天的北京,比如颐和园里还有很多.但是艮岳里肯定还留下不少.想起宋金之间的战争,恍如隔世,今天还是在汴京,但是主角换了,金是当年的宋,蒙古是当年的金,历史有时候很讽刺啊.

  但是这些蒙古人对宝石之类的都不太感冒,这种石头,在他们看来除了当炮弹有用,其外都是碍事的东西.他们都把这些石头做成炮弹.

  速不台用抛石机攻城昼夜不停,轮班倒,人停机器不停,很有现在血汗工厂的模式.打到什么程度呢?打出去的炮石堆积的快和城墙一般高了,但是对城墙的破坏力并不大,这城墙是柴世宗时候加固夯筑的,是在虎牢关附近取的土,无论是材料还是工程质量,都无可挑剔,绝非现在的豆腐渣工程可比,这抛石机的炮打打上去顶多留下一个坑.

  但是城墙上的附属建筑就没那么抗砸了,因为大多是木质结构,一砸就碎.守城的军民们为了保护这些建筑,想出办法,上面堆上草啊,马粪啊,外侧在用板挡住.蒙古人就用火炮打,这种火炮打底什么模样,暂时不得而知,估计很可能是用抛石机抛得瓷蒺藜一类的东西,和刨出的石头不同的是,它可以落地以后爆炸,也有可能是火炮的雏形.不管怎么说,反正是能够爆炸燃烧的东西,结果,不但没保住这些建筑,反而都被烧毁了.

  速不台一方面攻城,一方面在汴京城外又建筑了一道城墙.把汴京整个包围起来,而且城下也挖壕,深一丈,宽一丈,速不台这是做着两手准备啊,就算攻不下来,我也要困死你们,这是相持战,阵地战的节奏.不管是围城也好,炮攻也罢,都不能立竿见影,就好比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的办法虽然稳妥,但是见效太慢,倒是西医,你那有毛病咱就针对那里,该动刀动刀,该下药就下药.所以要想见效快,还得派军队攻城.

  但攻城战这种战法是蒙古人最不喜欢用的,技术含量不高,全是硬拼的打法,拼的是消耗和伤亡.而且攻城方极其被动,城上别说射箭,就是扔下木头石块的,打着也非死即伤.但是没办法,你想立马看着疗效,只能够忍着点痛.

  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减少伤亡的,比如让士兵披着牛皮攻到城根下,然后在城墙上挖个洞,里面可以藏人.你防御猛烈的时候我就躲进来,你消停的时候我就出来进攻,这让守城的军民很是头疼,打还打不着,他躲在里面你还不知道啥时候他就有可能爬上城头了.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民间智慧,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瓷蒺藜之类的炸弹,用绳子绑着,然后药捻子留着就到城根下就燃尽,就这么放到蒙军挖的洞处,然后爆炸,威力很强大,后果很严重,基本牛皮和人都不见了.还发明了一种火箭,当然不是现在的导弹了,只是把类似炮仗的炸弹(肯定是小型的)绑在箭杆上,然后点着射出去,威力也很惊人,当时的蒙古人最怕这两种武器.

  就这么双方斗智斗勇的,打了十六昼夜.双方的伤亡达百万计.来到1232年的五月份,速不台感觉这么下去是不行的,就和城里说;咱们两国不是已经讲和了么,还打什么打啊.哀宗他们听了没差点吐了血,这是谁要打啊.城里被围的死死的,外无援军,内屋补给,根本就是在苦撑.既然蒙军先示好,咱们也赶紧的.

  派户部侍郎杨居仁,带着酒,金银珠宝等出城犒劳蒙军.这上哪说理去,被人打了还得犒劳人家.速不台承诺退兵到河洛之间.金国总算能喘一口气了,六月份因为城里长时间的死亡者尸体没办法处理,天气又炎热,爆发瘟疫.光有棺材装殓的就达九十万之多,没钱装殓埋葬的不知道有多少.整个汴京成了死亡之都.

  还没等气喘匀乎,就爆发了两次事件.第一;蒙古派到汴京的三十个使者被杀,这件事是谁干的呢?应该是忠孝军的人干的,别人没这个胆量和决绝.在金末这段期间,抗蒙最坚决,最坚定的就是这些忠孝军,他们主要杀两种人,一种蒙古人,一种是投降蒙古的人,谁说投降我杀谁.倒不是他们觉悟有多高,对金朝多么忠诚,他们主要是和蒙古人不共戴天,我拼死抗蒙没嘴还有一条活路,如果降蒙,只有死路一条.他们没有退路可言.

  这些蒙使好像也提出了很多过分的要求,比如剃发,这个让我们想起了满清入关的剃发易服.这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激起大规模反抗的.当时的女真人不知道是不是也疏一根小辫子.但是蒙古人的发型是很清楚的,按现在的审美标准那是极丑的,估计当时汉人和女真人肯定也不觉得这发型美观.很经典的就是头上前额留着刘海,头顶两角留着头发,或者梳成辫子状,或者披着,后脑勺留着头发,其他地方剃光.不知道哪位神人发明了这种发型,没觉得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便利之处.

  第二个;山东国安用部投降金国,金国还真敢要,封了他一个兖王,听这名字,他应该驻守今山东兖州附近.速不台以这两次事件为由,再次围攻汴京,这次不在攻城,而是围而不打,纯是要困死汴京.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