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2-20 11: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62)
中军副司令先縠却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
先縠出自将门之家,以武士自居,以勇猛著称,他对荀林父和士会的意见大大不以为然。先縠说:“晋国之所以能称霸中原,靠的就是勇武善战,现在失掉了郑国、又避免与楚国决战,这个做法,就很懦弱了。与其失去霸业,不如一死,因为敌人强大,就避战退兵,这绝对不是一个武士的选择。诸位将领可以忍受,我作为一个武士,却是万万不能忍受的。”
先縠一怒之下,愤然离去,回到自己的营地,把自己的军队拉走了,率先渡过黄河。
看来晋国以老将荀林父来担任中军总司令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荀林父没有办法约束自己的部将。而先縠的一意孤行,最终把晋国引向了战争。
先縠率兵南渡黄河,迫使晋军高层改变了计划。
下军参谋荀首对荀林父说:“先縠不遵从法令,最后肯定要吃败仗的。”
但是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先縠的军队落入楚军之虎口啊,三军的后勤部长(司马)韩厥对荀林父说:“这先縠一走,一定会打败战的,您是三军总司令,本来肩负解救郑国的使命,现郑国都已经战败投降,这已经令使命无法完成了,现在先縠的军队要是失利,您可得负责任。我看不如渡河南下,如果与楚军作战失败,那么三军的其他主帅和副帅都分担些罪责,以免让总司令一人专罪。”
荀林父听了吓了一身冷汗,想想还是听韩厥的意见,于是下令晋军全体开拔,南渡黄河,与先縠的军队会合。
楚庄王原先的设想,是在攻破郑国的都城之后,趁势北进到黄河一线地区,但是楚军还尚未来得及北进到黄河,晋国的大军已经南渡了黄河。对于晋国的军队,楚庄王并不感到畏惧,但是他还是不想跟晋国打仗,因为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必要耗费兵力与强大的晋军纠缠。
但是在楚军的高层,也和晋军一样,出现了主战与避战的两派。
主张与晋军进行决战的是一个地位并不怎么高的小臣,此人叫伍参,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是楚庄王所信任和宠幸的人,大概是因为平常被其他大臣所不齿,这回伍参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他就向首相(令尹)孙叔敖建议,楚军应该续继向北挺进,与南下的晋军进行决战。
孙叔敖是楚国的一位名臣,此人乃是春秋时期相当杰出的政治家,由于在主持水利工程上有很大的成绩,楚庄王认为此人可以担任首相(令尹)的职务,果不其然,在孙叔敖的主持政务之下,楚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民富国强,楚国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成就,甚至连楚国最强大的对手晋国的高级将领士会、栾书等人,也不由得赞叹楚国的内政军事都是无懈可击的。
孙叔敖是凭借过硬的本领才身居首相的高位的,所以他看不起象伍参这样凭借君王的宠幸而荣耀加身的人,所以他有意给伍参一点难堪,就对伍参说:“去年讨伐陈国,今年又攻打郑国,楚国的战事也够多了。你现在说要跟晋国开战,要是楚国战败了,你伍参的身上的肉可够将士们一人吃一口啊?”
伍参听了很是不高兴,反咬孙叔敖一口说:“要是楚军战败,恐怕我伍参的肉还没等让你们吃,就先让晋军给吃了。”孙叔敖也不理会伍参,就命令军队将战车的车头全部调转成朝南的方向,只准备等楚庄王一声令下,马上大军开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