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7 1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目成仇二
全子才进入汴京之后,由于粮草接济不上,只能按兵不动.没多久,赵葵就赶到汴京了,对全子才按兵不动很是不满,什么情况?为什么不分兵拿下洛阳,这样三京尽在我手,等于完成这次任务的一半了.全子才说;没有粮草啊,我怎么动?赵葵;就这么点事就难住了?说实话真就难住了,这就是定居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差别,这定居民族的军队,还没动,粮草就得先预备出来,还有将士的工资啊,等等,这一打仗,打的就是钱啊.蒙古军队哪里有这么费劲.自己背点,在赶着牛群,羊群啥地.那就是后勤补给,实在不行就抢当地的.根本就没有后勤保障一说.
这和饮食习惯也有关,他们就吃肉和奶就行了.咱们汉族一般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如果吃肉,也要做点花样,比如炒着吃,炖着吃.很是麻烦.这些米面之类的运输就成了大问题. 赵葵立功心切,顾忌不了那么多,先派兵占了再说,到了的第二天,就命一万三千人的先头部队挺进洛阳,每人只分配了五天的粮食.将士纷纷嚷着粮食不够啊.
赵葵说;大家别急,我正催促后方运粮,你们先走着,粮食到了马上送过去,你们是第一梯队,粮食一到,第二梯队马上跟上,但是当务之急是马上占领洛阳.粮食不够,大家先克服着.由于全子才执行任务不得力,赵葵干脆让他留守汴京,派徐敏子统领第一梯队.徐敏子也没有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五天的粮食他给分成七天用.
就这样来到了洛阳.洛阳百姓听说宋军来了 ,纷纷到城头欢迎.祖国隔了几十年 终于来人了.但是这路上就走了五天,在城里坚持了三天粮食彻底没了.洛阳城里本就剩下的人不多,别说他们没粮,就是有粮,你也不能够抢不是,你来是干么的?是收复大宋原有土地和臣民的,你不是侵略者,如果你和蒙古人一样 烧杀抢掠,那你还想不想混了,你的合法性在哪里?徐敏子一部陷到了守退两难的境地.
宋军犯难呢,蒙军可没闲着,虽然大部队已经撤回黄河以北,但是少量部队还留在河南,密切关注这宋军动向,这第一梯队蒙古人并没有管,他们把目标定在在了第二梯队上,目的就是要把宋军尽可能的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如果第一梯队你就打了,只是一点小便宜,宋军整个大部队,会回撤.
蒙古人预测是对的,赵葵也估量着第一队的补给已经到极限了,所以杨义率领的第二队一万五千人,随后就赶到了. 但是这支部队早就被蒙军盯上了,塔察儿已经命一部蒙军渡河,埋伏在宋军必经的龙门镇附近.这个龙门镇就在洛阳附近,现在应该是洛阳的一个区了.
将近两个月以来,宋军一直没有遭遇到蒙军,早已放松了警惕.杨义命大军在龙门扎营,先起火做饭.就在宋军想吃饱喝足,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龙门四周的山丘忽然立起红黄两把大伞,这个宋军不太认识,其实是蒙古的军旗.宋军根本一点准备没有,也就没时间准备列阵,弓弩手也来不及防御,你想想蒙古骑兵的速度,根本让你来不及反应.结果那叫一个惨,一万五千人,除了杨义带着少部分人突围出来,大部被斩杀,或者涌入洛水淹死.
这是蒙军典型的伏击战.杨义逃入洛阳.蒙军紧跟着进围洛阳,城里可就慌了,洛阳城大人少,缺粮,没法守,1234年8月初一徐敏子决定,突围回撤,宋军强渡洛水,在对岸和蒙军形成对峙.蒙军骑兵开始对宋军冲锋,这场战役打的很经典,一个是全部骑兵,一个是全部步兵,两个不同兵种决战,宋军并没有退缩,而是列成方阵,这种战法其实在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里基本没看见过,倒是外国的影视作品里见过,那就是罗马的步兵方阵.这种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其实相当有战斗力和杀伤力.功放一体,别说和步兵兵团对阵,就是骑兵 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打破.有看官熟悉罗马兵团的应该知道,他们就是以步兵为主,骑兵都是招募周边少数民族.但是作战都是以步兵兵团为主,对抗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时候一点不吃亏.
就这样蒙古骑兵几次冲锋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双方互有死伤.第二天蒙军改变战术,也组织了步兵方阵,和宋军对战,把宋军分割成三部分,然后在用骑兵冲击.但这支宋军部队真是训练有素.虽然成了三部分,但是不乱,各方阵个自为战,又相互呼应.蒙军竟然没占到一点便宜.还被宋军杀了400多人,抢了三百多盾牌.再次击退了蒙军.
虽然宋军没有落下风,但问题出现了.我们可以算一下日期,7月20多号赶往洛阳,七月末到的,他们可是只带了五天的粮食,节省着也就七八天,现在已经8月二号,换句话来说这两天宋军是饿着肚子在打仗.虽然圣人教导说饿死是小,失节事大,但那都是口号和理想,现实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想努力,想和别人死磕到底,你的肚子不答应,你的手脚发软不听使唤,这时候你就是在强大的洗脑宗教来给洗脑,靠精神支撑也是不管用的.
更焦急的是徐敏子.手下这些人可都是饿着肚子呢,何去何从,大伙眼巴巴的看着他.徐敏子审度了一下形势,感觉蒙古东面的实力强,南面的薄弱,只能从南面突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从南面突围可以,但是步兵的方阵就组织不起来,你不能一万多人都倒着走吧,势必要把后背留给蒙古人.步兵方阵的优势就是攻防一体,协调一致,让你没有可乘之机.但是你一撤退,后背对着蒙古骑兵,就是把你最大弱处亮给敌人.这步兵方阵相当于象棋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大军向南突围,蒙军知道后,就是派骑兵,在后面追着射箭,宋军可就惨了,这步兵,跑又跑不过骑兵,你两条腿的能跑过四条腿的?另外还有远程武器,弓箭,蒙古人的个人素质可就发挥的淋漓尽致了.边骑马,边射箭,这是蒙古人每人都非常娴熟的技能.而且技艺十分精湛.兔子他们都一射一个准,人这么大个目标,你说他们还用费事么.这个边追边射杀的效率太高了,你不像欧洲骑兵,基本靠长矛和长剑,你追上一个砍杀一个,这效率和蒙古人的没法比.蒙古骑兵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了.
宋军可就是全部劣势都暴露出来了,跑你跑不过四条腿,防又失去了方阵的依托,就等于待宰羔羊.别说士兵,就是战将也都全部战死,最后只有徐敏子带着300多人,吃了九天的树皮树叶子,逃回了光州.前期的入洛部队,将近三万人几乎全部被剿杀.刚刚还以为的大好形势完全逆转.
赵葵和全子才在汴京听说后,大惊.这时候才突然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场战争虽然主战的是理宗,但是对于前线总指挥的赵葵难辞其咎,一点也看不出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完全可以用庸才来评价.一路过来,进了汴京,把形势估计的过于乐观,以为占住了三京,整个河南就占住了.
现在洛阳连着两败,他又突然走向另一个极端,悲观到了极点.和全子才商量,如果洛阳和河北的蒙军合围汴京,那不麻烦了?为今之计,最好赶快南撤.这时候我们不得不问一句,您早干嘛去了?作为主帅,你必须得有几套预案的啊,进攻几套计划,A计划不成,咱赶紧实施B计划,是在不行还有一个最后的预案防备着,如果失败,怎么应对.
这哥们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全子才商量好了南撤,就开始通知全军出发.但是并没有跟部队交代清楚,士兵们以为是向洛阳行进,结果发现是向南.顿时军心大乱.你想想回家么,谁还带着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回撤的一路是一片混乱,毫无纪律可言.全部辎重几乎全部扔在了中原,你说蒙军还没来呢,您们急个什么劲.
赵葵的哥哥赵范倒是醒悟的早点,在北伐不久他就后悔了.这次北伐就这样以彻底失败告终.死了三万来人,还有大批物资.这是理宗亲政以来第一次大型军事行动,无疑是给他来了一闷棍.在全国人民面前挨了耳光.是他不听劝,一意孤行的么.这哥们还挺有魄力,下了一个罪己诏,向全国人民检讨.
其实罪己诏这事,古代皇帝们经常干,有时候地震了,哪里闹灾了,皇帝都下罪己诏,古人相信有神明么,有上天的,所以有敬畏心,包括皇帝.这点好像比今天强,今天不管是天灾人祸的,没见哪个领导出来道歉的哈.但是呢大多也算政治作秀成分多一点,给老百姓看看么.就算你真有错,也没人想把皇上换一换,或者治个罪什么地.可理宗这哥们,是全国人民没当真呢,他自己当真了,反省的极其深刻,检讨的异常诚恳,直至灵魂深处.
责备自己是好事,证明你敢担当么,但是在理宗身上具体表现为,从此以后这哥们颓了.从一个立志中兴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极端保守,又不愿作为的皇帝.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就是很多年轻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很容易有激情,容易冲动,但是一旦失败,很容易颓了.很多看官会问,他是年轻人么? 算是,此时他也就三十一冒头.
16岁以前还是在社会底层挣扎,之后突然当了王爷,没几年就当了皇上.虽然已经做了十来年皇上,那以前根本就是傀儡,1233才正式亲政.这些来的都太突然.小心灵很难适应.摊上这么一位颓了的皇上问题也不大,关键他在位时间太长,四十年.作为一个领导.具体事你可以不做,但是大方向必须把握.对内,对外,我们向哪里去.现在是蒙古虎视眈眈,你是坚守,还是想绝地反击,这个必须有个明确态度,下面的人也好放开手脚干,你这摇摇摆摆,模糊不清.直接导致后来南宋对蒙的劣势.如果没有孟珙和余阶的力挽狂澜,恐怕南宋的国运不会延长那么久.
理宗闹心,宋朝上下一片低迷,但更闹心的事来了,蒙古派使臣来责问宋朝,你么什么意思,见过没诚信的,没见过你们这么没诚信的.这是赤裸裸的败盟行为.唧唧歪歪的一顿埋汰.宋朝确实理亏,挨了消,还闹个理亏,这人丢大了.蒙古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开始对宋讨伐,蒙宋正式撕破脸.
这就来到了又一个关键年,1235年,这一年,蒙古重新发起了三大征,对宋,对欧,对高丽.但是高丽的东北亚地区很久没提了,他们过的怎么样了?怎么又要讨伐他们呢?咱们下次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