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28 11: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记载显示,早在永乐之初,尚在盛年的朱棣,就已经为疾病所苦。永乐五年(1407)九月,他在与太医蒋用文讨论养生之道时,说了下面一段话:
“人但能清心寡欲,使气和体平,疾病自少。如神仙家说服药导引,亦只可少病,岂有长生不死之理?”
他重点批评了供佛求寿的愚蠢行为,说:“近世有一种疲精劳神,佞佛求寿,此又愚之甚也。”
此言可谓不差,就像身边经常有明白人说:烟要少抽,酒要少喝,否则肺也黑了,血管也爆了云。其实拿这些话来做口头禅的,多是难以拯救的大烟枪、大酒鬼,只可听其言,然要在于观其行。依照此理,朱棣讲“清心寡欲”,各位看官大人,且不忙信他,倒是他说的“神仙家说服药导引”、“佞佛求寿”,值得格外留意。
《明史?方技传?袁忠彻传》载:礼部郎中周讷从福建回京,向皇上说起闽人祭祀南唐徐知证、徐知谔,福州有一座洪恩灵济宫(应为大王庙,后改为灵济宫),其神最灵。朱棣是个找神拜的主儿,他忙命人南下,去迎徐神画像,连同庙祝一并请来,在京城也建了一座灵济宫,并祀二位徐神。每次生病,都会遣使来问神请方。
“帝每遘疾,辄遣使问神。”下文当注意了。“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热,服之辄痰壅气逆,多暴怒,至失音,中外不敢谏。”
这二徐是什么来头?原来他两位都是五代时军阀徐温的儿子。徐温的义子是徐知诰,更名李昪,建立了南唐。徐温一共6个儿子,活下来的仅是知证、知愕二人。他们曾入闽平盗,死后魂灵便留在福建,护佑闽人,据说很是灵验,“祠之多灵应”。二徐在宋代被封为真人,是道教俗神和福建民间供奉的神祇。——中国之神甚多,且从闻问神的出身,可以说,中国人的精神上升之路,还是有点平等意识的。只可惜,人只有死了才能“上升”,活着,还是活受罪。
北京洪恩灵济宫建于永乐十五年春间。《国榷》永乐十五年八月甲午条记:“瓯宁人进金丹及方书。”神仙的房子都建好了,神仙还不纷纷来下凡?
“此妖人也!”从朱棣的答复看,他好像还没有走火入魔。“秦皇、汉武,一生为方士所欺,求长生不死之药。这伙骗子又欲欺朕耶?朕用不着金丹,让他自己吃,他进的方书也烧毁了,不要让他再欺骗世人!”
在今天福建福州闽侯县青圃乡,有一座始建于五代的道教宫观大王庙,所祀正是二徐真人。该庙于永乐十五年重建,赐名灵济宫。传说大王庙里的神医曾神孙(曾辰孙)曾经揭榜进京,用二徐真人赐的灵药,治好过永乐皇帝的病,故此龙颜大悦,敕令重建宫观。
记载还说,朱棣因得了个久治不愈之症,有人推荐了道士曾辰孙,曾道士到了北京,就在大内建起神坛,扶起鸾来。
扶鸾,又叫扶乩、扶箕,《辞源》是这么解释的:“扶鸾,旧时迷信,假借神鬼名义,两人合作以箕插笔,在沙盘上划字,以卜吉凶,或与人唱和,藉以诈钱。因传说神仙来时均驾风乘鸾,故名。起于唐代,明清盛行于士大夫间。”
许多人知道笔仙,而对扶箕并不了了,它们其实颇有相同之处。扶箕是两人共抬一个簸箕,上面插一支笔,先由主坛之人做法,邀请神仙下降。神仙来了干什么呢?主要是卜吉凶,有的只与主人唱和一番,即飘然而去,并不说祸福。
神仙的话,通过簸箕的运动,写在沙盘上了。我曾听心理学家解释笔仙的道理,似乎很简单,然而扶箕却较为复杂,鬼名堂非常多。近人许地山先生所著《扶箕迷信的研究》,收了大量历史上的扶箕故事,我读过之后,仍觉有许多谜是不易解开的,许先生也没给出详细的解释。扶箕术在明清盛行于士大夫之中,那么多有学问的人都轻信上当,我存点疑,就算比较清醒了。我确信扶箕不过是骗人之术,它就像令人惊诧的魔术,虽然手法高明,令人称奇,但奇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我猜,福州大王庙之所以“祷祠辄应”,主要是这位庙祝善于扶箕,他自己不开方儿,只请鬼来开脉案,他神神叨叨一捣鬼,先把人弄迷糊,口齿不利索,病也说不清楚了。
话说曾神医的箕坛上很快降下来两位神。请教两位高姓大名?答是二徐真人。于是曾神医恭恭敬敬问:有疾如此,当服何药?两位神仙也不问神医要出诊的钱,鸾笔就在沙上如飞地运行起来,很快开出药方。朱棣如法煎服,居然起了奇效,身子大为清爽;朱棣遂大起信仰,甚至还梦到二徐真君亲自给他送药来了。
曾老道儿立下大功,他趁机奏请,请求皇上为二徐真人在京建宫加额。朱棣马上答应了,就在皇城以西建了一座洪恩灵济宫,赐额灵济,一如闽中。第二年更分别加封知证、知谔兄弟为九天金阙和九天玉阙真君(徽称各34字,兹从略)。
我们将相关材料一排比,不难发现,《明史》里说的庙祝,就是福州大王庙的曾辰孙,引荐者是礼部郎中周讷。曾辰孙不知医术究竟如何,但这位老道的把戏却是扶箕请神,神降的方子,不会是普通的药方,我怀疑其中就有丹药。否则何以数月之后,就有瓯宁人进献金丹与方书?还不是此人见曾辰孙进药受了重赏,心中艳羡,乃照此办理,以投皇帝之所好!
至于朱棣却金丹之献,说秦皇、汉武都受过方士的骗,我有前车之鉴,是绝对不会上当的;但请注意:他话中之话,只说长生不老不可信,却没说丹方疗病不可信。朱棣的确不佞佛,“佞佛求寿”的事他不会干,但是,他是佞道的,“佞道求寿”之事,不仅干了,还是大干特干。自朱棣起兵“靖难”,就开始大造舆论,说得到北极玄武大帝的荫佑。即位后花费了10年时间和巨资来营建武当山宫观,以奉祀玄武大帝,又将武当山改名为太和山,称为“太岳”,冠于五岳之上。明眼人一瞧便知,朱棣不问医而求仙,他一定病得不轻,甚至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有了令他焦虑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