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电脑前的红椅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年代(44)
  
  司马休之等北逃,刘裕遣王镇恶等穷追不舍,路上一连几仗,打得司马休之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一咬牙,投了后秦。包括那位骂了刘裕父子两代的韩延之也奔了姚兴。
  
  姚兴刚打了败仗,边境城池又被赫连勃勃攻破,将军姚逵被捉,两万守军被坑杀,心里这个郁闷,哎,司马休之等人来了,他高兴了,封其为扬州刺史,令其掌兵,随时准备骚扰襄阳。姚兴算盘打得明白,北面赫连勃勃把他打得苦,南面不能让刘裕再占了便宜,养个司马休之不断给刘裕制造点小麻烦,也好使南方安定,以便腾出精力,对付北面。
  
  其实直到现在,姚兴也不了解刘裕这个人。
  
  刘裕这个人,是个见树踹三脚的角色,你不惹他,他还要找你晦气,何况你还总招他?姚兴这一手,注定了后秦迟早要遭殃。
  
  赶走了司马休之,荆州一带重归刘裕执掌,自此东晋朝廷中,唯一有些实力的司马氏宗亲也不复存在,刘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官至太傅、扬州牧,可入朝不拜,带剑上殿,赞拜不名。
  
  什么叫赞拜不名?
  
  古时候臣子见皇帝,得有人告诉皇帝,这个人是谁,什么职位,就算皇帝认识他,也得这么干,这是规矩。所谓赞拜不名,就是说这个人见皇帝的时候,只称呼其职位,不称呼其名,以示尊重。一般到了这一步的大臣,那基本上就不叫大臣了,等于站着的皇上。比如汉董卓、曹操,魏司马师、司马昭等等。
  
  荆州一役后,司马氏的皇权名存实亡。
  
  但也有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刘裕攻打司马休之的过程中,刘敬宣死了。
  
  怎么死的?
  
  被人刺杀。
  
  刘敬宣手下有个参军叫司马道赐,此人是司马休之的亲戚,一日趁刘敬宣不备,派出刺客将其刺杀,当然,司马道赐随后便被刘敬宣的部下杀死,但为时已晚,刘敬宣已亡。自此军中再无北府兵刘牢之一脉。刘裕想起当年与刘敬宣同在北府兵为将,一同剿灭孙恩,相互视为手足兄弟,便悲从中来,大哭一场。
  
  此刻凉州一带打得更加火热,西秦灭南凉后,益发不可收,乞伏鲜卑挥军直扑北凉,结果被北凉王沮渠蒙逊连着两次杀得大败,还反倒攻下了西秦的广武郡,刘裕收四川、平荆楚,东晋自此一片大同,再无内战,他听说凉州战乱不息,自认为凭东晋在太平年景的国力,足以威慑凉州小邦,便让益州刺史朱龄石派使者入北凉,劝沮渠蒙逊服从自己。
  
  沮渠蒙逊当然知道刘裕的意思。刘裕这一手,叫做远交近攻,拉拢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是要打后秦,沮渠蒙逊巴不得分一杯羹,当然愿意,便回信给刘裕,说如果您要清理中原,我愿为右翼,驱逐戎虏。
  可笑他自己是匈奴人,还要替人家驱逐戎虏。
  
  正当刘裕考虑找时间给后秦动个外科手术的当口,可巧后秦爆发了一场变乱。
  
  这后秦皇帝姚兴,自赫连勃勃不断折腾边界以来,连气带病,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赶上王小二过年了。他最喜欢的儿子,是姚弼,也就是征伐南凉还打了败仗那位,但他的太子不是姚弼,而是姚泓。这姚弼呢,知道他爹的身体不行,总想着有朝一日,能篡权夺位,自己当皇上,暗地里,就和姚泓拧上了。
  
  偏这姚兴的病势很有特色,他一发病,就好像立刻要死,弄得诸位皇子个个剑拔弩张,可过了几天,他又挺过来了。一连几次,可苦了这些个后秦的皇子们。他们有的支持姚泓,有的支持姚弼,也有的想自立门户,就好像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姚兴的死,就是发令枪,可这姚兴一会儿要死,一会儿又活,弄得这些个不孝之子好不辛苦,天天都在紧张之中。
  
  公元416年1月,也就是刘裕讨平司马休之之后的半年多,姚兴突然派东晋降将鲁宗之兴兵侵扰襄阳,没想到鲁宗之这小身体,比病秧子姚兴还不如,走到半路,嘎嘣一下病故了,军无主帅,遂被晋军杀败。
  
  姚兴挺郁闷,便去华阴县散心,令太子姚泓监国。也不知是这次败仗刺激了姚老爷子,还是鲁宗之觉着在那头一个人太寂寞,反正一到华阴县,这姚兴又不行了,再次病重,要死。左右一看这不得了,赶紧回长安!就把这老爷子往长安运。
  
  姚兴手下有个黄门侍郎叫尹冲,此人是姚弼的人,他心里盘算,皇上这要是死了,肯定是太子登基,也就是姚泓登基,那姚弼岂不是没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啊,杀了姚泓算球。怎么杀呢?车驾回宫,太子必然出迎,我事先安排好刺客,只要他一出迎,立刻冲上去,杀了他。届时太子已死,姚弼是姚兴最喜欢儿子,生米做成熟饭,谁也改不了。
  
  打定主意,这尹冲布置好了刺客,就要动手。
  
  再说姚泓。
  
  他一听说父亲病重要死,赶紧穿好衣服,打算出城迎接,还没等走,手下人把他拉住了,说太子你可不能去。怎么呢?皇上病重,意识不清,如有奸臣在侧,只恐太子遭不测。
  
  都不是好惹的。
  
  姚泓便没去迎接。尹冲一看,姚泓不来,嘿,这怎么办?此时后秦的尚书,叫姚沙弥,发话了,他说太子既然没来,可见有防备。我等不如护着车驾,去姚弼的府上。皇宫禁军一听说皇上在姚弼处,肯定都来护驾,那时候我们假借皇帝的口谕,率领晋军拥立姚弼为帝,讨平姚泓一党,大事可成。
  
  姚沙弥这主意,其实很厉害,如果尹冲照这个去做,那姚泓肯定玩完。可尹冲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竟然不听,而是跟着车驾入了皇宫。大概他觉着姚兴还没死,怕硬将车驾转入姚弼府中,有劫持圣驾之罪。
  
  车驾入宫后,姚兴上了病榻,他这病,又好了点儿。病势一轻,老爷子头脑便清醒了些,他下令,立刻让太子姚泓入宫主持大局,同时派人收缴姚弼附中的兵器铠甲,以防姚弼不服作乱。实际上老爷子心里喜欢的,是姚弼,但这姚弼在朝中,不得大臣们的喜欢,大臣们大多数是支持姚泓的,所以姚兴即便喜欢姚弼,也做不得这个主,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索性临死前为姚泓平定大局。要说,其实他也不糊涂。
  
  下完这道令,姚兴就等着姚泓入宫,等着等着,可不好,那病又上来了,姚兴昏迷不醒。姚兴的小儿子,叫姚耕儿,他和他的兄长姚愔都是支持姚弼的,这两个一瞅,哟,爹这是要死。二人赶紧跑出来,趁着姚泓还没入宫的当儿,找到尹冲,说你赶紧举事!我爹死了!
  
  尹冲一听,跟打了鸡血似的,立刻发动姚弼一党,直取宫门,宫中禁军一看不好,马上抵御,这就打起来了。此时姚泓,已从别的路径入宫,正在姚兴病榻前服侍,一听说姚弼党徒要入宫门,赶紧派遣太子宫中兵马与禁军一同抵御,皇宫门外打乱了套,热闹无比,人声鼎沸。这一吵嚷,硬是把病得要死的姚兴给吵活了。
  
  姚兴病歪歪的就听见外面叮当五六的这个热闹,怎么了这是?姚泓赶紧说爹呀,不好嘹,姚弼的人要入宫篡位!
  
  姚兴本来快死了,一听这话,嘣噔一家伙,他坐起来了,往外就走,姚泓一看,我爹这是成神了吧?赶紧跟着,就见姚兴离了歪斜走到皇宫大门处,大叫一声:朕宣布,赐死姚弼!
  
  禁军和太子东宫的人马正在苦斗,猛然见姚兴出现,且声如洪钟,登时群情激奋,奋勇杀敌,尹冲等大败,逃入骊山,姚泓令人追击,将姚弼一党一网打尽,全部格杀。姚兴吼了这么一嗓子,算是帮了太子一个大忙,可这一嗓子,也吼完了他最后那么一点点精气神儿,吼过之后,老爷子咣当倒了,再也爬不起来,第二天,见马克思去了。
  
  416年1月,姚泓即皇帝位,是为后秦末主。
  
  这姚泓为什么被称为末主呢?
  
  因为就在这年8月,我们战无不胜的、伟大的刘裕同志,起兵伐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年代(45)
  
  刘裕选择这个时候伐秦,可真是英明之至,当然,也说明刘裕挺坏的。
  
  后秦此时可以说是八面冒烟四面漏风,老皇上翘了,新主子还没进入角色。北面赫连勃勃越干越热火,打得后秦将士叫苦不迭;西秦乞伏鲜卑也来凑热闹,攻占后秦边境城镇,迁走大量边民;并州一带各杂胡群起自立,不听后秦调度;仇池杨氏氐族也不断骚扰后秦,并与赫连勃勃遥相呼应,比赛一样的进攻后秦州府;后秦内部则羌人叛乱不断,都觉着姚泓本事不大,可以趁机干一票。
  
  乱套了。
  
  不在乱套中升华,就在乱套中灭亡,不甘寂寞的刘裕看不下去了,他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关中这个是非之地,开始了破冰之旅。
  
  416年8月,刘裕以世子刘义符为后方大总管,总督太尉府并前方打仗后勤供应事宜,令刘穆之辅佐之,朝廷一切大事,皆出穆之一人之手。令亲信将领朱龄石总管皇宫守卫,刘氏宗亲刘怀慎总管建康部队。
  
  安排完毕,大军出发,令王镇恶、檀道济率军进逼许昌、洛阳;令朱龄石他弟弟朱超石、大将胡籓进逼河南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部),令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进逼陕西武关;令建武将军沈林子、刘氏宗亲刘遵考领水军进逼河南石门,打算由水路逼近洛阳;当初反对桓玄的十二条好汉之一、硕果仅存的王仲德,领水军自山东入黄河,逼往河南。刘裕自领一军为后备,跟进前方五军,
  
  大军共分六路,五路在前,一军在后,直指关中。
  
  王镇恶、檀道济一路先入后秦,晋军果然精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路上后秦州府望风而降,顺顺利利,就打到了许昌。打许昌更没悬念,一家伙搞定,生擒后秦守将数名,看这意思,就凭这一路人马,说不定也能杀进长安。
  
  不久,再传捷报,沈林子水军攻入河南仓垣(今开封西北部),后秦官吏及沿岸百姓来降者众。
  
  消息传到长安,后秦朝廷可就毛了。
  
  南有刘裕,北有勃勃,怎生是好?有人就说,将北边防守赫连勃勃的军民人等全部迁入关中,以防刘裕;有人又不同意,说关中之军足以防范刘裕,若迁走北面军民,则赫连勃勃很快就会攻入长安附近,比刘裕可怕一万倍。争来吵去喋喋不休,姚泓脑仁大了好几圈,后来姚末主说都别争了,北面军民不动,南面死扛刘裕,就这么干。
  
  那就这么干吧。
  
  晋军所向披靡,朱超石、胡籓一军不久攻陷阳城,沈林子破荥阳,王仲德借道北魏,过滑台。很快,各路晋军齐聚虎牢关下,再往前走,可就是洛阳了。
  
  守卫洛阳的,是后秦宗室姚洸(guāng),他一看形势危急,赶紧向长安求救,姚泓派将军阎生、姚益男,率军一万三千,赶往洛阳帮忙,又让后秦的并州牧姚懿领兵屯扎在黄河沿岸,以为声援。
  
  阎生、姚益男的援军虽然豁出老命往洛阳赶,可那年月没有火车飞机,总得要些时日才成,这姚洸可就心里没底了,哎哟,要是援军没赶来的当儿,刘裕把我灭了可怎么办?他就找人商议。他手下有一员老将,叫赵玄,此人自姚苌时代便南征北战,颇有胆识,他说殿下不要慌张,更不能出城与晋军交手。只要我们死守洛阳城,必能等到援军,即便援军一时不到,我等也能保关中无恙。因为洛阳没拿下来,晋军必不敢继续向西入关中,所以殿下只要短期内守住城池,援军必到,届时里外夹击,可破晋军。
  
  其实这赵玄的主意挺不错的,问题是环境不对。
  
  怎么呢?
  
  姚洸身边有这么几个人:姚禹、阎恢、杨虔,他们一个是洛阳城的司马,两个是主簿,这些人有个共同的朋友:檀道济。
  
  檀道济兵至虎牢关,早就跟这几位通过气了,无间道的招数屡试不爽,如今这几位全成了卧底,可怜姚洸和赵玄还不知道呢。
  
  三位卧底一听,这不行。姚洸要是采纳了赵玄的话,那晋军何时能拿下洛阳?干脆,我们给姚洸灌点糊涂药吧。三个人一起走上前来,说殿下,您雄霸一方,英明神武,今日敌军来了,你却不出战,岂能对得住朝廷?!
  
  这句话,可就刺激了姚洸。这小子一听,对呀!我怎么胆小了?就凭我,掌雄兵镇守名城,还怕了他刘裕不成?肾上腺素这么一激增,他把脑袋一甩:那个谁,赵玄,领兵出战!
  
  赵玄一瞧,嗯?刚才你还怕得要死,怎么这几个一激将,你便来劲了?就凭你,打刘裕,喝多了吧?他赶忙跪倒,说殿下不可!眼下晋军锐气正足,若出战,则必败!
  
  姚洸眼睛一眯:你怕死啊?
  
  赵玄说我也算个老臣,历经三世,若怕死,早就逃离了洛阳城。今日之计,我死不要紧,只怕明公为奸臣所误,必要后悔。
  
  姚洸一摆手,废话少说,你领命就是了。
  
  赵玄是含泪出战,与他一同出战的,还有个广武将军,叫石无讳。二将领兵向前,想着在晋军来到之前,先赶到虎牢关,也好利用险要地势阻挡一阵,谁知走到半路,消息传来,虎牢关一带军民人等全部投降!唉,赵玄叹口气,今日之事,唯有一死喽。
  
  石无讳领兵向东,正遇檀道济,这老大真不含糊,扭头就跑,不战自败。
  
  赵玄继续向前,遭遇晋军龙骧司马毛德祖部,一场好杀,赵玄寡不敌众,全军大败,他本人死战不退,浑身上下受伤十几处仍旧力战不止,死于沙场。
  
  檀道济等灭了赵玄,向洛阳挺进,姚洸见晋军如此神速来到城下,唬得尿尿的力气都没了,收拾利索,献城出降。随之归顺的,还有几千名羌族官员。檀道济将这些人尽数押在牢中,随后就问手下,怎么处置呢?
  
  手下人对胡人恨之入骨,说此正是杀敌树威时,应将这批人全部坑杀,借以威慑关中!
  
  檀道济一听,不可如此。晋军数十年未曾染指关中,关中百姓对我等早有戒心,若展开屠杀,则统治无法巩固,不如放了吧。
  
  一声令下,除首要之外,数千羌人全部释放,消息传出,归降者越来越多,东晋军队畅行无阻,要瞅着,就要进入关中。
  
  刘裕,高兴。
  
  洛阳,又被我收复了,长安,也快了,多少年了,自西晋灭亡,我军何时再入过长安?嘿嘿,千古不朽业,竟被我刘裕做了。这天下,何为贵胄?何为庶民?全是扯淡!司马氏自以为尊贵,却受辱于胡虏,那些个豪门大户,又有谁人能建此功业?呸!
  
  越想越气,刘裕一点手,叫来一人,乃左长史王弘,他说小王啊,拜托你个事儿,给我写一封奏折,中心思想就是:我,刘裕,功高盖世,特此申请九锡之礼。
  
  王弘一听,吓一跳,九锡之礼?当初桓温篡位不成,要请九锡之礼,谢安等人不给,怎么您老人家也要搞这个?
  
  他心里扑通通直跳,可是领导发话了,能不写么?
  
  写好奏折,王弘带着它回到建康,先见到了总后勤部长、刘裕的心腹重臣刘穆之,将奏折给他看。王弘原以为,刘穆之看着这封折子以后,能高兴得蹦高高呢,哪知刘穆之展开一瞧,面色大变,手也哆嗦,嘴也颤抖,舌头也不利索,上下牙直打架,冷汗也出来了,看样子几乎要死,王弘一瞧,怎么你比我的反应还大?
  
  就见刘穆之呆愣半晌,将折子还给王弘,说你呀,直接去跟朝廷说吧,我身体不舒服,回家躺会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年代(46)
  
  刘穆之的角色,和汉末的荀彧有点像。
  
  荀彧是曹操身边著名的大谋士,他曾经给曹操出了个主意,叫做“奉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就是靠着这个主意,把汉献帝死死捏在手里,打着皇帝的旗号东征西讨,才搞定了北方。从这一点上来看,荀彧是曹孟德身边的大功臣。
  
  但荀彧的结果怎样呢?
  
  他死了。被曹操杀了。
  
  为什么呢?
  
  就因为一字之差,导致他最终被杀。
  
  他告诉曹操,你要“奉天子令诸侯”,而曹操却把他这个主意给改了一个字,把“奉”改成了“挟”,要挟的挟。
  
  这一字之差,差之万里。
  
  荀彧的本意是,你曹操是汉臣,你灭吕布平袁绍等等做法,那都是为了帮助汉王朝,所以你得尊重汉朝的皇帝,你要打心眼里侍奉人家,要做到“奉天子”。所谓“奉天子”,其实就是让曹操做个好大臣。而曹操不是这么想,曹操对汉献帝,纯粹是利用,用完了,丢进垃圾堆算球,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因此对天子,只想着“挟”。
  
  荀彧见曹操真正的目的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他就不高兴了,对曹操说我给你出主意的目的,是让你做个忠臣,不是让你为自己打算的。曹操说是吗?哦,那你去死吧。一杯毒酒,要了荀先生的命。
  刘穆之和荀彧,是一路人。他当初之所以帮助刘裕,纯粹是看不得晋皇室被压迫,看不得桓玄坐大,因此他想做个匡复皇室的人。他和刘裕不同,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脑子里忠君爱国的思想很重,而且,他也希望刘裕和他一样,做一个力挽狂澜,光复晋室的人。可刘裕是个赌徒 + 泥腿子,没读过书,他那脑袋里,可没这么多玩意儿,他只知道,押宝中了,那就得赢钱,如果赌的是一条命,那就得赢取天下。
  
  刘裕不读书,也不愿意读书,不写字,也不愿意写字,平日里写那两笔字,都是应付工作被迫的,而且刘裕写那字,都特大,本来下一道命令,应该写得越详细越好,可刘裕不是,他下命令,写的那文件都特简单,大笔一挥,顶多,六七个字儿,一张纸上,斗大几个。为啥涅?可不是他想提高办事效率,而是他本就不认得几个字,多了他写不来。他也不听音乐,也不爱听音乐,也听不懂音乐,至于琴棋书画,全都去他娘的。刘裕认为,老子有兵就是王,学那么多干嘛?!
  
  这是一个“刘项原来不读书”的人,从做人信条上来说,与刘穆之是格格不入的,只是命运的巧合,刚好把这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捏到了一起,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裕的野心越来越显现,与刘穆之心中的明臣形象也就越来越远。这次向朝廷索取九锡,使刘穆之看透了刘裕的心态,一方面他为自己选错了辅佐对象而懊恼,一方面他又为晋室而担忧,因此他无比惶恐,不知所措,昔日的智囊,蔫了。
  
  王弘可不知刘穆之的心理变化,他一看刘穆之不搭理这个事儿,那算了,我自己办吧。他将刘裕的奏折递上去,便等着朝廷的消息。司马氏此时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天下兵马、朝廷大员,甚至建康的防务,都出自刘裕之手,别说是要九锡,就是要皇位,也只能顺着他,没多久便准了。
  
  416年12月,晋廷下诏,封刘裕为相国,总制百官,赐十郡之地,号为宋公,备九锡,领征西将军、四州刺史、扬州牧。
  
  到这一步,跟篡位就查那么一点点了。
  
  刘裕加了九锡,位列亲王之上,天下诸侯都知道,此人才是东晋的一把手,不久,西秦乞伏鲜卑主动联络刘裕,要求为刘裕效劳,自西方攻击后秦,刘裕大喜,拜西秦王为平西将军、河南公。
  
  后秦可谓墙倒众人推,自此北有赫连勃勃,南有刘裕,西有乞伏鲜卑、沮渠匈奴,倒台,只是时日问题。偏内部又不合,姚泓的弟弟姚懿不服哥哥掌权,想趁乱自立,挑起内战,虽然不过几个月便被擒杀,却也消耗了不少内部资源,国力益弱,到公元417年,内忧外患,无法解除,危机日甚,姚泓是天天哭,泪人一般,将关中的精兵强将悉数调往东部,以抵御刘裕。
  
  万没想到,刚把大军调往东部,驻守西部后秦宗室姚恢反了,起兵于甘肃安定,领大军数万,直逼长安,把姚泓吓得麻爪,叹口气,心说罢了,我这些个兄弟,都不是好东西。眼下刘裕南来,我将大军调往东方,内部空虚,他们便趁机造反,哎,人心阴暗至此,我啊,把东方的军队,再调回来啵。
  
  他调集派往东部的军队西来镇压姚恢,这一下,潼关的兵力,就弱了。
  
  别说,后秦的军队外战不怎样,内战还不错,大军西返长安,几仗便灭了姚恢,姚泓还挺念感情,以公侯之礼埋葬这位造反的亲戚,哭了好一场。
  
  就在姚泓他们内战不息的同时,东晋王镇恶大军到达潼关。
  
  外敌到了。
  
  姚泓一听晋军到了大门口,毛了,马上封东平公姚绍为大将军,总督军事,抵御晋军。姚绍有些经验,此人算是老将,乃姚苌的弟弟,姚兴的叔叔,算起来,还是个爷爷辈儿的人物,他一接手,便令将军姚鸾率五万人马往潼关,加强防守,同时派人东去,加强山西蒲州护卫,以免晋军占领此处,自陕北而来。
  
  姚绍派往山西的这一路人马,领头的,叫姚驴。这名字很有趣。他到了蒲州一看,哟,还真别说,一路晋军真的就在此处,为首的乃是檀道济、沈林子。
  
  占领洛阳后,刘裕分兵,令檀沈二人取山西蒲州,取道陕北,故此二将在此。姚驴一看真有晋军,发了驴脾气,率军进入蒲州,下令死命顶住,不许放过一兵一卒。檀道济、沈林子一看这架势,取道山西很不容易,两个一商议,算了,领军南去,与王镇恶合兵一处,共攻潼关。
  
  二将领兵走了,留下姚驴在这儿漫无边际的较劲。
  
  再说潼关这儿,姚绍前者派了五万人马刀此守护,后来越想越不放心,索性亲自坐镇,因此当檀道、沈林子一军到达潼关时,关上的指挥官,正是姚绍。
  
  姚绍,那是姚苌的弟弟,当初在前秦也混过的,与王猛也共事过的,檀道济、沈林子这帮人,在他眼里,全是孩子,他还真不怕。故此一见晋军来,立刻下令,开关接战,想一个突袭,打败檀道济等人。谁知檀道济早有防备,见后秦兵来,立刻摆开队形,奋勇力战,一口气把后秦兵杀了上千,吓得姚绍跑回潼关,自此不敢小瞧这些个年轻人。
  
  过了几日,姚绍突然发现,檀道济等人兵临城下,却不攻关,嗯?这是为何?他仔细观察了一段时日,哦,明白了,檀道济、沈林子二人兵力不多,而王镇恶不知何故,还没来此处与之会和,所以这两个才不攻打关口。他找来姚鸾,说孩子啊,你看,檀道济这是在等主力,一旦等来,晋军云集,潼关威矣,我看不如先发兵,断其粮道,晋军无粮自退,那时掩杀,檀道济等可擒。
  
  姚鸾一听,有理!马上率军出关,屯扎于关下大路,接着派帐下武将尹雅出马,偷袭晋军粮道。谁知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等到天黑,也没见到尹雅派回一兵一卒报个消息。
  
  这怎么闹的?姚鸾想不明白,既然不明白,那就洗了睡吧。
  
  于是,他脱衣服睡觉。
  
  睡到半夜,忽然就听人喊马嘶,怎么了这是?地震了?姚鸾懵懵懂懂爬起来,衣服都还没来得及穿,忽见一将闯入,二话不说,就是一刀,姚鸾那脑袋就再也吃不了饭了。
  
  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檀道济早就防范着后秦军劫其粮道,尹雅一出,正中埋伏,被檀道济活捉,之后晋军立刻来了个反扑,反倒偷袭姚鸾营帐,姚鸾不防,被杀,军卒死伤数千。
  
  姚绍听说姚鸾被杀,大惊,思来想去,算了,还是派人回去报信吧。就把潼关失利这个局面,告知了长安的姚泓。
  
  姚泓还指望着姚绍这老爷们儿传回来个好口信儿呢,一听啊?!又败了?嗨哟,我是死了!他哭了好几天,眼泪也干了,心头突突突狂跳不止,怎么整?指望谁?难道说我堂堂大秦,到我这儿就玩完了不成?不行,不行,哎嗨!有了!
  
  他脑袋一亮,北魏拓跋氏于我有联姻之好,何不请拓跋嗣率军救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年代(47)
  
  拓跋嗣一看后秦的使者,脑袋就大。怎么呢?他也不想惹刘裕。
  
  刘裕是个瘟神,谁愿意沾边?特别是北魏,刚闹完饥荒,老百姓有好大一部分还饿着肚子呢,才不想跟刘裕死磕。而且,姚泓死想不到,刘裕这次打后秦,与拓跋嗣早就打了招呼的。
  
  怎么回事呢?
  
  刘裕的水军要沿着黄河西去,图中有一段,要经过北魏境内,刘裕事先就派人打招呼了,说我呀,只是路过,你们别紧张。可还是出了事儿,晋朝水军路过河南滑台的时候,驻守滑台的魏军竟给吓跑了。拓跋嗣就问罪了,说你刘裕咋回事?说了不打我,只是借过,咋把我滑台的军队吓跑了呐?
  
  刘裕赶紧赔小心,说不是我打他们,而是他们见我就跑,这有啥办法?你把他们叫回来,仍旧驻守滑台也就是了。然后拜年的话又说了不老少,好不容易,把拓跋嗣以及北魏的大臣们都给哄高兴了,晋朝水军才得以顺利通过北魏境内。
  
  那么刘裕的拜年嗑儿还在拓跋嗣的耳朵边嗡嗡呢,姚泓的使者到了,你说拓跋嗣能不为难么?我救你吧,感觉对刘裕交代不过去,人家刚对我说过好话,我也答应人家了。我不救你吧,两国有过联姻的,又觉着不忍心,这怎么搞,叫大臣们来商议一下。
  
  大臣们来了,呼呼噜噜交谈一阵,有人就说了,说黄河西去,便是潼关。刘裕的军队里,水军占了好大一部分,用水军攻打潼关,那是扯淡。但是如果他的水军一上岸,西攻潼关不成,转而北攻我们魏国,那可是很简单啊!刘裕这个人的心机,深不可测。他说借道本为攻秦,但谁知真假?万一以攻秦为名,打我大魏呢?所以我们认为,该举兵向西,攻打刘裕,以防祸生肘腋!
  
  哦,拓跋嗣点点头,你们认为要打。他回过头来看看一个人:你的意见呢?
  
  此人是谁?
  
  国家重臣、大士族崔宏之子崔浩。
  
  崔浩赶紧出班,说陛下,后秦姚兴在时,不断收纳晋朝降臣,资助晋朝反叛,刘裕恨之入骨,欲灭秦久矣。今姚兴已死,姚泓把握不住大局,国内叛乱不止,刘裕此刻伐秦,可谓志在必取。如果我们出兵干涉,刘裕必怒。他这个人,是个亡命徒,伐秦不成,必然北侵我国!而我国刚经历过旱灾,饿殍遍野,柔然又在北方不断侵扰,那时南北皆危急,救南则北寇来,救北则南寇来,因此不可发兵击刘裕!
  
  拓跋嗣一听,嗯,不可发兵,那就眼看着后秦被灭么?
  
  崔浩说非也。我们让刘裕西去,等他得胜东归之时,再发兵阻断其归路。刘裕要回南方,必然会再次借道,那时我们借道与他,他感念我们的恩德,则不会北侵。
  
  拓跋嗣说如果刘裕伐秦不利,向东败退,那又怎么办呢?
  
  崔浩说那我们就不给他借道,趁机灭之!也正好应了“救秦”的说法。
  
  拓跋嗣思考了半晌,照崔浩这么说,说是救秦,实则不救,不妥不妥,后秦,我之姻亲,如何坐视其亡国?他令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人马十万,屯驻于黄河北岸,密切观察晋军动向,若抓到机会,定要出兵干涉,救护姚泓。
  
  北魏军在拓跋嗣的犹豫中,发动了。
  
  再说关中,听闻北魏发兵,姚泓等人乐得不行,那姚绍自此加紧潼关防务,更加尽心。
  
  王镇恶与檀道济、沈林子会师,猛攻潼关,毕竟关隘险要,连日不下,很快,粮草不足,王镇恶无法,只好下令退兵,沈林子大怒,他手按宝剑,直视王镇恶道:“许昌、洛阳已平,眼看要取关中,为何要功败垂成?且我等三人先到,主公大军尚远,你现在要走,就不怕贼众追出来吗?即便跑得了,又有何脸面去见主公?”
  
  王镇恶见沈林子凶神恶煞一般,不由得有些怕了,他思考了一下,改了主意,派人去通知后面的刘裕,让他先派些粮草过来,同时,他自己亲自赶往周边地区,发动百姓徼粮,费了好大劲,终于从百姓口中得了粮草,大军得以维持。
  
  但总是靠老百姓养活也不行,王镇恶心里焦急,怎么还不见刘裕到呢?
  
  刘裕大军在后面干嘛呢?
  
  这刘裕,和北魏军打起来了!
  
  要么这么久都不到潼关,敢情路上干起来了。
  
  那位说刘裕不傻,和北魏刚刚说过拜年的话,借道而行,又要打后秦,眼下哄着人家都来不及,怎么还要树敌呢?
  
  这可不是刘裕想惹事,而是北魏军队太多事。
  
  拓跋嗣派北魏军十万驻扎黄河北岸,告诉他们密切注视晋军动静,该动手的时候,再动手。可北魏军人素来蛮横,当螃蟹当惯了,他们瞧着水中的晋军穿梭如织,手心发痒,时间一久,就想主动挑起战争,阻止刘裕伐秦。
  
  晋军的船只在黄河中走,有时波涛汹涌,船只就给大风吹到北岸去了,被北魏军人截获,北魏军对刘裕本有敌意,竟将晋军杀死,船也给掠走。
  
  刘裕本不愿惹事,但眼看对方寻衅,肝火大动,立刻派人马上岸攻击,这就打起来了。
  
  魏军虽野蛮,但刘裕麾下的晋军可不是吃素的,一上岸,两军交锋,魏军就吃了亏,这伙鲜卑人也机灵,一瞧打不过,上马就跑。鲜卑人是马背上长大的,来得急走得快,晋军追之不及,只好回到船上。可一回去,鲜卑人又重新在岸边出现,捉到搁浅的晋军,仍旧杀之。把刘裕气得肝疼。
  
  这怎么办?
  
  刘裕可不是吃哑巴亏的人,这家伙,谁惹他,他跟谁玩儿,别说拓跋嗣,天王老子他也敢踹一脚。苦思之下,刘裕有了破敌之策。
  
  不久,一伙儿晋军登上了北岸。北魏军一瞧,以为晋军又要组织攻击,便在马上远远地望着,准备打得过则打,打不过则跑。
  
  但他们发现,这伙儿晋军不大一样。
  
  他们拥有百余辆战车,并将战车摆成了一轮弯月的形状,好似一个半圆,放在黄河岸边,半圆的拱形,对着鲜卑军,半圆的底部,便是黄河。
  
  这是什么玩意?北魏军没见过,便远远的观察,不敢轻易过来。
  
  就见百辆战车布置已毕,每辆车上,有七名士卒,各就各位之后,竖起一长杆,杆上有白色牛尾做的标志,长杆竖起后,似乎发送了一个信号,立刻又有两千名晋军上岸,他们每二十人一组,分成一百个小组,分别上了百辆战车。
  
  此时战车上,原有士卒七人,又加上后到的二十人,就有了二十七人。
  
  前面七人与后面二十人装备不同,前面七人,主要工作是摆好车辆,之后竖起长杆,以作信号,后面二十人,却装备着大量强弓硬弩,另有几人,手持盾牌,护住车辕。
  
  这是做什么?
  
  北魏军望了望,哦,就这个?凭着两千七百人加上一百辆车子,就能拦得住我们?冲啊!呼啸一声,北魏骑兵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半月形车阵立刻发动,只见弩箭频飞,鲜卑人被射倒一片,但余下的鲜卑人反倒更加骁勇,益发猛攻不止,且人数越来越多,竟达三万。
  关键时刻到了。
  
  只见晋军的车阵中射出的武器,突然发生了变化,不是弩箭了。
  
  是什么?
  
  长矛!
  
  敢情这后上车的两千晋军,手里的弩都是特大号的,不但能射箭,还能射长矛,只见每辆车上的晋军分工有序,最前面几人,手持巨型盾牌,护住车辕及人员,后面几人,手挥大锤,几锤子下去,一根一丈长的长矛便被砸成了三段,每段三尺多长,放到弩机上就射,可了不得,这玩意比弩箭要猛,一段长矛出去,至少洞穿三四个北魏骑兵,一百段射出去,那就射倒三四百,一百辆战车,同时发作,“矛”如雨发,射穿者何止千万?
  
  北魏军如何见过这等新式武器?马仰人翻死尸堆累,全军大溃。
  
  水中数万晋军一见车阵发挥作用,大破北魏骑兵,立马上岸追击,斩获无数,北魏军吓得失魂落魄,人撞马马踩人死伤更多,那位刚被派去监视晋军的大将冀州刺史阿薄干,竟被晋军阵斩,所谓十万北魏军,至此为画饼。
  
  消息传到平城,拓跋嗣大惊失色,不想损失如此巨大,我让你们屯扎北岸,看情况而定,你们怎能轻易挑衅?可恨我不用崔浩之言,否则怎有今日?罢了,沿岸魏军收回,刘裕伐秦,我暂且不管。
  
  自拓跋珪以来,北魏军向来纵横无敌,后燕、后秦、柔然均为其手下败将,此次败于刘裕,当属首例。刘裕破北魏骑兵的阵法,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车战之术,唤作“却月阵”。
  
  魏军来了又回,消息传到潼关,姚绍慌得不行,老头子年纪也不小了,仗着一点儿老经验,立刻派姚洽、安鸾、姚墨蠡、唐小方四将率军三千,再袭檀道济、王镇恶等军的粮道。上次袭击粮道已然失败,怎么这次又袭击呢?
  
  姚绍心里明白,北魏军不来了,过不多久,刘裕大军必到,届时与王镇恶等兵合一处,潼关必失,因此眼下必须要击退王镇恶等人,压下晋军的士气,方可保潼关无碍。
  
  派出了四将,姚绍就在这儿忐忑不安的等待消息,等啊等啊,突然探报进来,大叫一声大事不好!
  
  嗯?姚绍一激灵,何事惊慌?
  
  姚洽、安鸾、姚墨蠡、唐小方去断敌军粮道,又中埋伏,为沈林子所败,军兵死伤殆尽!
  
  啊?那,四将如何?
  
  全部战死!
  
  ……
  
  姚绍就觉着眼前一黑,心口难受,一张嘴,鲜血喷出,当天晚上,便被活活气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2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年代(48)
  
  公元417年4月,刘裕兵达洛阳,攻克潼关,势在必行,后秦君臣惊慌,关中板荡,天下诸侯,无不侧目。
  
  北魏主拓跋嗣认为崔浩很有见识,便招来问话。
  
  “刘裕伐秦,果真能克?”
  
  “定能克。”
  
  “为何?”
  
  “姚兴在时,信佛教好虚名,治国实用之法很少,姚泓体弱多病,内部不和,刘裕兵精将猛,焉能不克。”
  
  “你看刘裕比慕容垂如何?”
  
  “慕容垂不如刘裕。慕容皝、慕容恪英勇盖世,慕容垂仗父兄之资,方能修复旧业,国人归之。刘裕出身于寒微,足下没有尺寸之土,而却能剿灭桓玄,复兴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敌。若非其才能过人,安能如此。”
  
  “刘裕即将入潼关,必不能退兵,我若以精兵直捣彭城、寿春,他会怎样?”
  
  “陛下虽有良臣长孙嵩,而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除非陛下亲自征讨,而今日北方各蛮夷汹汹,柔然窥伺神器,陛下若征南,则北方必被侵犯,因此兴兵远征,未必有利,不如静待时机。我看刘裕灭秦后,必然篡位,那时兵回建康,关中必乱。”
  
  “为何?”
  
  “关中失于匈奴刘渊之手,至今百年,华夷杂处,风俗剽悍,而刘裕手下之官,均为江南人物,他们若以荆州、扬州之绵软风气教化关中百姓,无异以纸包火,只要陛下安心等待,此处必发民变,秦地终将为我国所有,可守株待兔也。”
  
  “爱卿所料甚是。”
  
  “王猛乃苻坚之管仲,慕容恪乃慕容暐之霍光,而刘裕,则是司马德宗之曹操!”
  
  拓跋嗣听后大笑,赐酒食与崔浩,谈至半夜方散。
  
  417年7月,刘裕到达潼关,与沈林子、王镇恶、檀道济等共破此处,大军进入陕西,沈田子、傅弘二将破陕西武关,后秦兵将不敢阻拦,沿途败退,沈田子兵入青泥(陕西蓝田),后秦主姚泓大惊,忙令黄门侍郎姚和都率军入蓝田,阻止沈田子,随后,姚泓再也坐不住冷板凳,亲自率领御林军赶赴蓝田,意图趁沈田子孤军深入,先灭之。
  
  沈田子乃沈林子之兄,沈林子勇猛无匹,沈田子身为兄长,也差不到哪里去。
  
  此时他手中有兵仅千余人,而后秦姚泓却有御林军数万,众寡悬殊,傅弘建议退兵,沈田子不同意。他说兵贵在诡道,不在人多。敌众我寡,若退兵,一旦被敌人追上,形成合围,则必死无疑,不如趁他们刚到此处,立足未稳,先杀他一阵,或可立功。
  
  言罢,沈田子率军当先开路,傅弘引军跟随,走不多远,正遇姚泓。
  
  沈田子对将士道:“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诀,封侯之业于此在矣!”
  
  士卒一听,登时奋勇,人人争先,视死如归,以千人之队,横击数万秦兵。晋军皆手持短刃,奋跃直击,猿猴相仿,悍不畏死,以一当十,秦御林军大败,竟被斩首一万。姚泓一看我的妈呀好厉害!他领残兵狂逃不止,屯于霸上。
  
  岸上有沈田子,水里有王镇恶。
  
  不久,王镇恶领水军到,自黄河入渭水,逼向长安,姚泓忙自霸上引军还都,同时令大将姚难、姚强领兵击之,一场大战,姚难败归长安,姚强死于阵上。王镇恶水军逆流而上,直入长安北门。
  
  长安城内后秦军远远望见晋朝水军,心下惊慌,忐忑不安,偏王镇恶行事狡诈,颇为诡异,他令所有将士,均藏于船中,于船舱里凿暗洞,通往樯橹,暗暗驾船,而看不见驶船之人。可把秦军吓着了。这帮关中羌人往渭水里那么一看,只见上百艘艨艟斗舰,无人自行,缓缓向长安飘来,我的个天,这不是神仙么?!
  
  一害怕,守卫城外各据点的后秦兵哇啦一家伙,全跑了。
  
  王镇恶水军顺顺当当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桥,一声令下,弃船登岸。渭水本是东去,晋军一上岸,水流湍急,未等打桩,船只竟全部飘走,这可倒好,退路没了。王镇恶道:“诸君与我,家都在江南,现已到长安北门,离家万里,舟船随波而逝,若我等战胜,则万古功名,不胜,则寸骸不返,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我与诸君共勉!”
  
  将士一听,奋发踊跃,所向无前,一鼓而夺渭桥!渭桥后秦守军败往长安,消息传到城中,姚泓如丧考妣,急领残余的御林军出长安北门,接应渭桥守军,以图趁王镇恶立足未稳,一仗胜之,谁知刚出长安北门,正遇渭桥守军,一个往外走,一个往里逃,轰一下子,双方撞个满怀,人搏马马踏人,死伤甚众,姚泓此时神思已乱,见自相践踏,不知如何是好,竟独自一人骑马奔回宫内。
  
  王镇恶领军赶散残兵,冲入长安,姚泓与宗室等领数百骑逃走,后秦宗室姚赞手中尚有些兵将,惊闻晋军入城,姚泓大败,忙引军来救,却是树倒猢狲散,走到半路,兵将皆逃。王镇恶率军狂追不舍,姚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咬牙,投降了。他儿子叫姚佛念,年仅十一岁,见父亲要降,扯住不放,说晋人凶狠,投降必会被杀,不如自尽!
  
  姚泓懦弱,不敢自戕,定要出降,姚佛念叹口气,攀上宫墙,跳墙自尽。
  
  后秦自姚苌所建,雄立关中,至此三十四年,世间再无羌人皇帝。后秦以少数民族统治各族,与氐族一样,根基不稳,民心日益离散。自姚兴开始,大兴佛教,倡导建庙,国库日虚,百姓日穷,而居关中之地,以家族统治为主,人才渐少,加之屡经败仗,士气低迷,一旦强敌倾国而来,则无力抵抗。
  
  417年9月,刘裕入长安,一见王镇恶便道:“成我霸业,卿也!”王镇恶谦虚道:“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
  
  刘裕笑道:“你想学冯异么?”王镇恶笑而不答。
  
  冯异,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战功累累,为人谦逊,不贪财不求功名,能主动避祸。
  
  不久有人告状,说王镇恶可比不得冯异,此人贪财,入长安后,将后秦府库财物不知拿去多少。刘裕听了一愣,立刻去查看,果真如此,啊哈,王镇恶,知人知面不知心,想不到你是这么个人。刘裕强压怒火想了想,笑了,昔日秦国王翦伐楚,定要多置田产,以证明自己只是一个贪财小人,使国君知其无大志,今日王镇恶这般做,无非学王翦罢了。呵呵,随你吧。
  刘裕没怪罪。
  
  可没几时又有人来告状,说王镇恶私藏姚泓的御辇,明显要自立。
  
  这回刘裕可有点紧张,赶紧去看,一瞧,嗨,只见姚泓那御辇被丢在路边,辇上的金银饰物却被剔下取走。看来无非是要金银而已。
  
  刘裕瞧着这一切,嘴上说:“他也就是要金银罢了。”心里可就打开了鼓。
  
  王镇恶,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之所以屡次贪污钱财,就是想让刘裕放心,让主上明白,他只是个平常人,虽有大功,却不会功高震主,更不会拥兵自立,但他反复这样做,一再表明自己只是个贪财的人,反倒引起了刘裕的怀疑,要知道,刘裕便是心怀鬼胎之人,又怎能不多多防范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呢?更何况,王镇恶乃王猛之孙,王猛威名长久不衰,长安城又是被其后代拿下,观众百姓早就有仰慕之意,刘裕安能不忌?
  
  过于聪明的王镇恶,注定此生不得一展才智。
  
  不说远的,单说近的。刘裕将王镇恶的表现埋在心里,大赏将士,所得金银器皿,全部赐出,自身不取分文,被俘的姚氏宗亲,尽皆杀之,送姚泓至建康,斩于闹市,羌族百姓十余万,见后秦灭,纷纷西迁,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后赵石虎将他们迁往东方,哪料到逾百年后晋人又回?还是老家好,走吧。
  
  刘裕岂能坐视羌人西迁而不理?派出沈林子追击,俘获男女万人。
  
  败了还要打,跑了也不行?真是成王败寇。胜利者怎么做都有理,世间哪有公道之说?
  
  北凉主沮渠蒙逊惊闻后秦灭,大怒,心说我与刘裕相约取中原,本是权宜之计,此人怎生如此轻易取了长安?我与后秦征战半世,却让他人得了便宜,真真懊恼!也罢!打刘裕,我是打不过。但待刘裕南归,我再发兵攻其留守将领,易如反掌!
  
  早有人将北凉动向报知刘裕。刘裕一听,眉头紧皱,此时刚打完仗,若要兵伐北凉,则士卒不喜,想了一阵,有了。他立刻派人联系赫连勃勃,说我刘裕有幸得长安,也多多仰仗您消耗了后秦大量人马,甚为感谢!我与你,结为兄弟如何?
  
  赫连勃勃接信一瞧,呵呵大笑,你不就是想让我帮你牵制北凉么?我先答应你,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刘裕,西部无友。他面对这个局面,心里也不是很好过,是走是留,难下决心。本意上,他还想在长安这儿多待一阵,等西北局势稳定了再说,可没想到一场突变改变了一切。
  
  417年11月,心腹大臣刘穆之病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2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争霸年代(49)
  
  刘穆之是在讨伐桓玄的时候投靠的刘裕,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想当初,他家境贫寒,去见刘裕时,连个像样的裤子都没有,愣是拿衣服改了一条穿上,才显得体面些。
  
  刘裕是个粗人,战败桓玄之后,朝廷风气一片奢靡,十分颓败,他本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刘穆之把这一切搞得井井有条,方才使刘裕可以尽心竭力将心思用在作战上。没有刘穆之,刘裕则不成为刘裕,说起来,此人实在是刘裕的孔明,无怪乎刘裕每次征战,均把后方大事全权托付给刘穆之,并要其辅佐自己的儿子逐渐走上正途。
  
  要说刘穆之的缺点,实在是很难找出。此人心思缜密,方略明确,干大事而见小处,定谋略而见细节,算无遗漏,左右逢源,满朝文武、北府旧将无不钦佩。刘穆之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好大排宴席。他每餐饭,必将数十人不等陪吃,兴尽方散,就是喝早茶,也都叫上十几个,热闹。刘裕曾问他为什么,他说臣年少贫寒,吃不饱穿不暖,受尽冷眼,遇到明公之前,裤子也没好的。幸好明公看得起我,给了我这么大的官,我感念不尽,因此每每吃饭时,心中不由得意非常,不多叫几个人来一起吃,这种满足感无处发泄,说来也算臣的一个缺点。刘裕大笑,此后再也不问。
  
  至于刘裕索要九锡之礼,刘穆之是不同意的,这一点上他的立场十分明确,宁要做忠臣,不辅佐曹操,什么都可以依着你,唯独你刘裕篡位之事,我不苟同。拦不住你,我躲了。
  
  刘裕虽然知道刘穆之的心思,但因心内对其太喜欢,却不加怪罪,按刘裕思路,凭这么多年的交情,即便刘穆之不同意我加九锡之礼,适当的做作思想工作,可能也行得通。但没想到,刘穆之竟一病而亡,刘裕闻之如晴天霹雳,登时呆坐当场,明白过来后,竟放声大哭。
  
  列位,刘裕是个斩头沥血的人物,自出世以来,杀人从来不眨眼,他哭过谁?这刘穆之一死,竟让其痛哭几日。
  
  哭罢多日,刘裕下令:班师回京!
  
  干嘛不继续打了?
  
  刘穆之死了,建康没人盯着了,司马氏和那些个不服气的高门大族谁知道会闹出什么来?赶紧回去,免得后方着火。
  
  临走前,留二儿子刘义真总管西部军政,令王镇恶为司马,令沈田子等为参军,悄悄对沈田子说,王猛一族在关中素有威望,你给我盯紧王镇恶,如他不轨,立时杀之!钟会之所以作乱不成,盖因有卫瓘也!
  
  刘裕对胡人以及在胡人中做过事的人,确实是非常厌恶,要说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其实刘裕首当其冲。他何时用过一个胡人?战争中凡是捉到的胡人宗室,全部杀之。就连王镇恶这个祖上曾经替胡人做过事的人,他也很难彻底信任。王镇恶不久以后,果真为沈田子所杀。王猛一族,至此没落。
  
  417年12月,刘裕班师回建康,这次出兵,虎头蛇尾。那刘义真年方十二,如何守城?王镇恶若不被信任,干脆调回,调又不调,又留沈田子监视,敌军未来,己方先埋下祸根。每每看到此处,都会问自己:刘裕,果英雄乎?
  
  赫连勃勃一听刘裕撤兵,大喜过望,立刻兴兵数万直指长安,沈田子领兵出战,见赫连勃勃兵势甚众,忙令人问王镇恶该怎么办,算起来,王镇恶是他的顶头上司。王镇恶和沈田子素来不和,特别是灭后秦之战,二将曾为谁的功大争得面红耳赤,沈田子认为王镇恶之所以顺利攻入长安,是由于他事先打败了姚泓的御林军,王镇恶当然不服气,你看,刘裕经验如此丰富的人,竟将这么两个人留在关中,可见刘穆之的死确实对其打击不小,糊涂了。
  
  王镇恶对沈田子的人说:不要怕赫连勃勃,上!
  
  命令下来了,沈田子大怒,心说赫连勃勃这么多人,我怎么上?好你王镇恶,你这是变着法儿的整我!
  
  他一生气,不但不出战,反倒发起了牢骚。他身为大将,牢骚满腹,军中也就出了传言,说王镇恶本不是南方人,眼下逼着我等出战,意图借夏王之手害我等,他好造反!
  
  哎哟这个谣言可不得了,一传十十传百,风传关中,唯一不知道的,就是王镇恶本人。
  
  偏王镇恶责任心还挺强,他传令让沈田子出战赫连勃勃,事后一琢磨,不可,沈田子素来英勇,他都叫苦,说明赫连勃勃确实难对付,我和他虽然有过节,但不能闹意气,我还是帮他一把。
  
  想到这儿,王镇恶领本部人马出战。
  
  这一出战坏了,本来沈田子的部队就谣言四起,一见王镇恶起兵,谣言更盛,说你看,王镇恶果然出兵了!这是要与赫连勃勃前后夹击,害死我等!沈田子本就恨王镇恶,一瞧士兵都被发动起来了,把脚一跺,嘿,干脆,我就将错就错,借机做了你!
  
  事到如今,王镇恶是裤裆里进黄泥,不是屎也是屎,可怜他此时还是不知谣言,仍旧领兵奔赴前线,路上,遇到沈田子的兵,说我家将军请您议事。
  
  王镇恶心无旁骛,并不迟疑,立时赶去,只见来人将他引入傅弘之大帐,他倒也没多心,傅弘之、沈田子本是搭档,哪里都一样,便进去了。进去后,见沈田子端坐当中,他便开口欲问要议何事,却刚一低头,便被帐后埋伏的杀手要了性命。
  
  可叹一员大将,竟于战斗之前死于内争。
  
  沈田子知道王镇恶并无谋反的真凭实据,杀了他只是出于私愤,但还是传言出去,说是奉了刘裕之命杀之。
  
  此时帐外忽然来了一人,谁呢?正是傅弘之。
  
  沈田子杀王镇恶,地点选在傅弘之大帐,但傅弘之却不知道。等王镇恶被杀了,傅弘之才赶到,他一看哎呀!怎么把堂堂司马给杀了?!王镇恶的职位,比沈田子、傅弘之都高,他相当于此地的总司令,却被参谋长给干掉了,傅弘之大惊失色,沈田子说此人谋反,被我奉命杀掉!
  
  傅弘之一听,也不多问,扭头就走,去哪里?刘义真的府邸。
  
  刘义真是刘裕的亲儿子,虽然年方十二,但刘裕的命令,一定会首先给他看,既然你沈田子说是奉命杀人,你奉谁的命?不是刘裕,就是刘义真,我去问问!因此傅弘之奔刘义真处询问。沈田子刚闯祸,心神不宁,也未拦阻。
  
  傅弘之到了刘义真府上,把事儿一说,刘义真这孩子差点吓拉了,哪里来的命令说要杀王镇恶?这沈田子莫非要造反?他与傅弘之全副武装,关紧长安城门,以观其变。
  
  再说沈田子,他擅自杀了王镇恶,越想越不妥,他也知道,傅弘之这是去给刘义真报信了,等会儿刘义真必会派人来问,届时我怎么回答?我……我硬着头皮说奉命杀人?绝对说不过去,这怎么办呢?嘿,有了,我啊,带人入城,就说王镇恶反了,我将其杀之。反正死无对证,我说他反,他就反。即便是傅弘之告我一状,我也能把水搅浑,对,就这么干。
  
  想到此,他留下部队继续顶住赫连勃勃的进攻,自己领着几十人入长安去了。
  
  进了长安,见到刘义真,他说王镇恶造反,被我杀了。他本以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我说怎么,那就是怎么。谁知刘义真一点手,傅弘之并左右官吏均出,那几十个兵丁也给看押了起来,官吏们厉声喝问王镇恶造反的依据,沈田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刘义真大怒,以擅杀大将为名,将沈田子斩于阙下。
  
  一场内乱,仗还没打,却先死了两员大将,若非刘裕当初糊涂,何至于此?
  
  此时有探报来,说赫连勃勃以儿子赫连璝为先锋,领兵两万,越来越近,已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刘义真一听哎呀如何是好?王镇恶也死了,沈田子也死了,谁去退敌?傅弘之说我愿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2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分治(1)
  
  傅弘之也算大将,留在关中的晋军都是当初打过来的,论战斗力都不弱。赫连勃勃的匈奴军虽然厉害,但看跟谁比,跟后秦比,那是不含糊,跟刘裕调教出来的这支劲旅比,就多少差些。这傅弘之回到前线,引兵迎击,只一仗,大败赫连璝,匈奴军向西败退,走到一个地方叫寡妇渡,这地名儿真不祥,男人在外打仗,回不去的话,家里就只剩了寡妇,晋军在此追上夏军,又是一仗,大破之。赫连勃勃可不是个做亏本生意的人,一瞧这一票没捞着,撤!全军撤回。长安,保住了。
  
  再说刘裕,回到建康,听说王镇恶被杀,心内难受。至此他也不得不承认,做错了安排。但人已死,后悔无用,便说“沈田子疯了,害了忠良”,追认王镇恶为青州刺史,左将军。马后炮屁用没有。
  
  刘穆之病故,刘裕深感不安,便封世子刘义隆为湖北、四川、陕西大都督、荆州刺史,令张邵为司马,王昙首为长史,辅助刘义隆。
  
  张邵早期为扬州主簿,刘毅、刘裕争权时,此人对刘毅不买账,刘裕认为他对自己很忠心,便重用之。王昙首年纪很轻,不到三十,自幼好读书,经纶满腹,有才学,因此刘裕让他管理内务。
  
  河南方面,刘裕让刘道怜之子刘义庆为豫州刺史。
  
  徐、冀二州刺史,刘裕亲自担任。
  
  前后上下,粮草丰足、兵士精盛之所,均为刘裕控制。
  
  418年6月,刘裕搞了一个仪式,高调宣布:自己已受九锡之礼,为相国、宋公。既是宋公,便有宋国,继而大封宋国百官,一律以朝廷制度为参照。此时的刘裕,堂而皇之地组织了一套国君班子,篡位在即。
  
  刘裕已经五十五岁了,按那年月人的寿命,再不加班加点,只怕还没当上皇帝,两腿就蹬了,所以老头儿很着急。但他急,老天爷不急,还时不时的给他找点小麻烦,就在眼瞅着要登基的当口,坏了,长安丢了。
  
  长安是这次出兵灭秦的最大成果,怎么这么短时间便丢了呢?
  
  全怪刘裕处事无方。
  
  他把王镇恶和沈田子这对冤家放在一起,结果两个先后死掉,却又把刘义真这个十二岁的娃娃放在关中凶险之地掌控大局,如何顶得住西部赫连勃勃、乞伏鲜卑、北凉匈奴等一众虎狼?赫连勃勃第一次攻打长安,为傅弘之所败,退兵之后,刘义真高兴无比,大赏群僚。本来打了胜仗,封赏一下没什么错,但这孩子觉着好玩,竟赏个没完,最后是赏赐无度。
  
  刘裕临走以前,留下一个官员叫王修,身为长史,管内务,形同宰相,王修是个中直之人,见刘义真胡闹,便来规劝,时间一久,刘义真对他十分讨厌,而得不到封赏的那些人,也对王修恨之入骨,于是这些人就说王修的坏话,说沈田子杀王镇恶,乃是因为王镇恶欲反,所以沈田子本是忠臣。而最后官吏们杀了沈田子,那才是造反呢。而这个王修,便是众官吏之首,他要反也!
  
  如此混账的话,刘义真年方十二,竟说有理,立时派人在无任何证据及审判过程的情况下,杀了王修。王修无罪被杀,群僚惊骇,好多人怕刘义真残酷,弃官而逃,长安城内兵士一见当官的走了,也都纷纷开小差。刘义真小屁孩子,见官兵俱走,竟招地方驻军入长安保卫,地方上立刻空虚,赫连勃勃闻到味道,马上进兵,结果关中地方上没了驻军保护,投降夏国者越来越多。
  
  很快,赫连勃勃兵入咸阳,打算对长安进行二次攻击。
  
  关中留下的晋朝官吏十分恐慌,马上告知刘裕,刘裕也急了,派大将蒯恩入长安,保护刘义真返回江南,同时,令大将朱龄石坐镇长安。
  破孩子不懂事,回来吧。
  
  朱龄石、蒯恩等临出发,刘裕说,我儿子如此折腾,关中估计不保,你们无比让他轻装出关,越快越好,等进了咱们的地盘后,再慢慢走也不迟。你们俩入关后看看情况,能守则守,如不能守,也回来吧。
  这番话,早已看不到雄心壮志,老了乎?
  
  418年11月,蒯恩、朱龄石到达长安,谢天谢地,此时还没被赫连勃勃攻下来。二将一到,立刻要求刘义真撤走,越快越好。赫连勃勃就在咫尺,走晚了很难你说发生什么。哪知道这破孩子贪财心切,大车小车竟装了无数车,走得那叫一个慢,还让蒯恩、傅弘之保护他,一日才走十里。
  
  十里啊列位,你就是逛一天街,也不止走十里。
  
  可把傅弘之急坏了,说少主啊,你不把这些东西扔了,等敌军追来怎么办?
  
  刘义真破孩子说不嘛,就不扔,就要带着走!
  
  没走出一天,突然就见后面烟尘大作,无数骑兵追来,为首的,正是赫连璝,傅弘之一见大惊,立刻说刘义真你快走!随后,他与蒯恩率军迎上,与赫连璝打了起来,刘义真抹头就跑,那无数车的财物也不要了。
  
  赫连璝带来的匈奴骑兵足有三万,傅弘之、蒯恩仓促接战,连战连败,二将无奈,且战且退,一路上死伤累累,逃到蓝田,晋军大败,傅弘之、蒯恩力战不敌,双双被俘。
  
  赫连勃勃得知晋军战败,大喜,立刻要见俘虏,杀蒯恩,而要傅弘之投降,傅弘之大骂不止,赫连勃勃大怒,令剥光其衣服,放入野外,任寒风凛冽,傅弘之骂不绝口,活活冻死。赫连勃勃怒气不息,令将所有战死的晋军将士头颅割下,累积成堆,为京观,取名仍叫骷髅台,之后进兵长安。
  
  朱龄石在长安,惊闻赫连勃勃来,不知所措,偏此刻长安城中胡人蜂起,竞相驱逐晋军,内乱不息,外敌将至,朱龄石只好放弃长安,东走潼关,他弟弟朱超石此时在山西,听说关中大乱,忙领军往潼关而来,兄弟二人见面,不胜唏嘘,却见兵少,无法守卫潼关,二人遂驱兵往周围戍所,寻找友军,谁知刚找到一方友军,赫连勃勃大军便到,四周断绝水道,晋军无水,口渴如烧,接连数日,战斗力大减,夏军急攻,兄弟二人不能守,亦被擒,送入长安,为赫连勃勃所杀。
  
  刘义真黄口孺子,断送关中,枉死了多少大将,他倒是平平安安的逃回了江南。
  
  消息传到建康,刘裕大怒,又要起兵,群臣劝住,说您可不能再打了,一来潼关难下,二来历年北伐,国内均有大乱,且近日灾害不断,士卒疲惫,不可轻易用兵!刘裕也知道,刚打完大仗,又怎能连番征战?这口气又咽不下,最后把老头子气得,望着西北掉眼泪。
  
  仗不能打,位却不能不篡。
  
  傻皇帝司马德宗,废了吧。但废帝是要被诟病的,那么,只好让他死了吧,当然是病死的。可这傻子活得很精神,那就,勒死吧。
  
  418年12月,晋安帝被杀。他先被桓玄所废,刘裕接他复位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有多感激呢。他死后,刘裕让他弟弟司马德文继位,史称晋恭帝,有名望的换成没名望的,没名望的再换成自己,这套手法真好。
  
  赫连勃勃的手段却直接得多。打跑晋军,他便在关中称帝了,只是此人土匪出身,素来不讲究,他称帝的地方也不是长安,也不是咸阳,却是霸上。不伦不类。霸上称帝后,此人宣布:都城,还是统万城,我啊,就是不迁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分治(2)
  
  赫连勃勃不迁都是有理由的。
  
  在他看来,刘裕不足惧,真正会产生威胁的,反倒是拓跋嗣。所以迁都不得,统万在,则北方在,统万不在,则夏国不在。
  
  这是个很聪明的人。
  
  同时这也是个很好杀的人。自视过高,且视人命如草芥。
  
  赫连勃勃杀人的理由很有趣,你说他没道理,他却还有一番道理,你说他有道理,却又觉着不是那么回事。长安有个名士叫韦祖思,为人十分狂傲,对当世名流十分瞧不起,大有舍我其谁之态。昔日后秦姚兴在时,曾专门派人请这位韦高人出马做官,结果韦高人不干,我乃当世名宿,出来侍奉你多没面子。姚兴拉不动韦高人,只好作罢。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眨眼间长安的主子改姓赫连了,韦高人害怕了。
  
  敢情这高人,也是人。
  
  是人就怕死。
  
  姚兴是个仰慕汉文化的君主,那么他拉拢你,你说我不去,他倒也不勉强,知道做个样子给世人看,赫连勃勃可不是,这是个土匪。他要你来,你就得来,你不来,切开晾着。遇到这么个不讲理的人,不由这韦高人不怕。
  
  怕什么来什么,人的名气大就是有害,赫连勃勃真个来请他了,韦高人战战兢兢的,就到了赫连勃勃身边。姚兴那么恭敬,他都不甩,赫连勃勃杀气腾腾,他便从了,这也就是大多数文人所谓的硬骨头。
  
  没想到的是,赫连勃勃非但是个土匪,还是怪人,很聪明,很敏感,很怪道。他就问韦高人:你为啥对我那么恭敬咧?
  
  高人一听,吓得心一扑腾,心说我哪里错了?一害怕,更加恭敬,赫连勃勃一瞧,嘿有意思啊,我来问你,昔日姚兴要你做官,你都不搭理,怎么独独对我恭顺有加?
  
  他越问,韦祖思越紧张,越觉着自己恭敬得不够,越来越小心,没想到赫连勃勃火了,手指这位高人破口大骂:“我以国士待你,你怎么如此对我!你这么怕我,难道我是妖怪么?!看来你根本没有拿我当帝王,若我死了,你们这些穷酸又会怎么写我?推出去杀!”
  
  好聪明,也好残暴。
  
  杀了韦祖思,赫连勃勃留下赫连璝守卫关中,自己率军回到统万。打了胜仗,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心,大臣们一瞧,皇上骄傲了,得劝劝,哪知赫连勃勃脖子一歪:你们何等人物,也来劝我?大不敬也,不杀不足以震慑!于是他自带弓箭,群臣有不满者,立时射杀,有的人见他乱杀,很生气,拿眼睛瞪他,好,立刻拖下去用凿子凿眼;有的见他粗鄙,暗暗耻笑,马上拉下去割下嘴唇,谁要是敢劝谏,先截舌再斩首。
  
  这哪是什么皇帝,就是个强盗头子。
  
  做皇帝就是好,想杀谁就杀谁,想怎么杀就怎么杀,所以刘裕也想当。
  
  他杀了司马德宗,立了司马德文,到了420年,刘裕五十七了,五十七了,再不当皇帝没得当了,他可不愿意学曹孟德,一辈子只当一个周文王,他要做司马炎。
  
  可是,这不好说啊。
  
  咋说啊?我五十多了,该轮到我了?不妥,难以启齿。刘老头琢磨很久,想了个辄,他召集群臣吃饭,你看吃饭这方法好,有啥不好意思的话,一吃,就吃出来了。所以吃饭这招儿好啊,不少人说中国人请客吃饭这是个歪风,要抵制,我告诉你,抵制了你办不成事。
  
  不扯别的,单说吃饭。开席了,喝着吃着,大家都有点儿酒意了,刘裕说了,说桓玄篡位成功,说明天命已不在晋室。我,刘裕,首倡大义,复兴皇室,南征北战,功镇四海,才有了九锡之礼。
  
  说到这儿,刘裕一托自己这胡子:如今,我年纪大了,受宠至此,事业已达极盛,我心不安呐。你说一旦我死了,功高震主受人妒忌,我后代怎么办?所以啊,我想奉还爵位,回家闲居。
  
  他说他要告老。
  
  这番话一说,大臣们都愣了,刘裕,告老还乡?第一,绝不可能!第二,他啥意思?
  
  捉摸半天,实在揣摩不出老刘到底啥意思,这群臣子也聪明,既然想不出来,那就劝吧,于是乎一片劝告声:老刘哇不能走哇……等等。
  刘裕在那儿一个劲儿的装孙子:不行,我舍不得诸位,但我还得走……
  
  就这么一直拉扯到散席,大臣们装着一脑袋官司全回家了,独独有个人没走,此人乃是当朝宰相,中书令傅亮。当宰相的,脑子不一般,那么多人没明白,可他明白了。他见别的大臣往外走,他也磨磨蹭蹭跟着走在最后,看看其他人都走远了,他赶紧跑回来找刘裕,一见面,他就来了一句:“臣这就入朝!”
  
  千言万语一句话,啥也别说了。刘裕一笑:“我该派多少人送你呢?”
  
  “数十人足矣。”
  
  好,等你消息!刘裕回府。傅亮走出门去,望望星空,叹道:“我素
  来不信天文,今日信了。”
  
  信了,那就干吧。
  
  420年4月,朝廷突然有旨,宣刘裕入宫。刘裕忙安排一番,于6月入宫,第一个,正见到傅亮。傅亮一笑,不用问,此事成了!
  
  刘裕心里却很着急,心说拿来呀。拿什么?禅让诏书啊!
  
  傅亮说别急。随后入宫,见到晋恭帝司马德文,说按照咱说好的,你该写诏书了。司马德文一听,二话不说,拿起笔来,刷刷点点,写了这么一封,说桓玄之时,晋室已无天下,为刘公所延,将有二十载,今日之事,我心甘情愿呐。
  
  可真高兴啊。
  
  史书所载,司马德文是欣然提笔,这欣然提笔四个字的后面,又有多少无声之泪,哭不敢哭,怒不敢怒,骂不敢骂,死不敢死,唯有笑脸相迎,方可苟延残喘,就好比后世无数末帝所说:勿再生在帝王家。
  
  禅让诏书写罢,司马德文宣布退位,刘裕高高兴兴继承大统,是为南朝宋高祖武皇帝。
  
  一年以后,司马德文被刘裕杀害。此人素信佛教,刘裕派杀手逼其服毒,他还不乐意,说人自杀不可转世。结果被杀手们以被蒙面闷死。不知天堂里有没有快乐,但至少他可以转世投胎了。
  
  刘裕篡位后不到一个月,西北局面大变,西凉主李暠早亡,其子李歆继位,穷兵黩武,为北凉主沮渠蒙逊大败,沮渠蒙逊挥军横扫西凉,杀李歆,占领敦煌,西凉将灭。
  
  此时西北,有北凉、西秦、夏国,是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天下;陕西有赫连璝,是匈奴人天下;辽东,尚有慕容燕国,乃鲜卑人天下;河北山西部分山东河南及塞外一带,乃拓跋鲜卑天下,南方诸省及四川河南大部,乃刘宋天下。
  
  421年3月,西凉灭亡,沮渠匈奴独霸一方,北凉坐大,同时西秦对慕容鲜卑的亲戚吐谷浑发动攻击,大破吐谷浑。
  
  西北汹汹,北魏为柔然所扰,自顾不暇,南朝宋相对稳定。
  
  何时再次北伐?
  
  可能性不大,因为刘裕病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2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分治(3)
  
  刘裕的太子,叫刘义符。刘裕纵横南北,以兵仗夺天下,因此也对这小家伙寄予了厚望,给他取个小字,叫车兵,刘车兵。
  
  取这个字,说明刘裕望子成龙,一心想着这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横扫中原,荡平夷狄。可连年征战,刘裕没时间管教他,结果等到岁数大了之后,想管教,晚了,孩子毁了。
  
  怎么毁了呢?
  
  这孩子自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且忒能折腾,整日里就和一帮小厮,走鸡斗狗,狎妓饮酒,正事儿基本不干。
  
  按照刘裕的性子,这等无用之人,早就喀嚓了,可自己的孩子,舍不得。422年,老刘六十了,长子刘义符才十七。敢情老头子晚婚晚育,春秋四十四才有的他。哎哟这个宝贝儿哦,哪里舍得管教?
  
  心腹大臣谢晦见刘义符无道,心中着急,暗地里就对刘裕说,陛下,您岁数大了,可不能把江山托付给无用之人呐。
  
  刘裕何人?岂能不知刘义符无用?可老刘思来想去,捉摸不出哪个孩子能强点儿,最后说这样吧,你呀,去看看刘义真,兴许他行。
  
  刘义真?谢晦脑袋一晃,心说长安都闹丢了,他还行?那,那微臣去瞧瞧。
  
  谢晦走了。没多久,又回来了,脸色不好看,一见面说陛下,刘义真也不成。这小子见到我,就想闻到味道一般,话是忒多,问个没完,巴不得赶紧入宫,我看此子为人轻佻,不可为主。
  
  刘裕一听,这刘义真是我家老二啊,老大你说不行,老二也说不行,谁行?老头子没多言语,心里犹豫,这事儿就这么撂下了。他本想考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可还没等实施,便病倒了。
  
  公元422年5月,鞍马一生的刘裕卧床不起,时至今日,想换太子也来不及了,老爷子叫来刘义符,说檀道济、谢晦等人都是干臣,你要好好用啊。如果有事不决,宁可请教宰相,也不要问你妈!后宫不得干政,母后不得临朝!
  
  看来刘裕读书虽少,却也知新莽旧事。
  
  随后,招来四个顾命大臣,护军将军檀道济、领军将军谢晦、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说你们四个,国之重臣,务必要好好辅佐我儿。四人伏地叩首,涕泪横流。交代完以后,没过几日,一代名将刘裕驾鹤西归。
  
  刘裕一生北伐南征,可以说,打出了晋人的志气,自西晋以来的奢靡颓废之气,至此为之一扫,令胡马再也不敢轻易向南。大士族总揽朝政的局面,也被其打破,庶族自此登上历史舞台。只可惜,后继乏人。
  
  高祖病故,刘义符登基,是为宋少帝。
  
  刘裕刚死,拓跋嗣就知道了,把他乐得嘴成了瓢,立刻下令,快快快,发兵取江南!
  
  崔浩一听,赶紧出班,说不行!第一,趁人之危,是为不义!第二,不见得能打赢!
  
  拓跋嗣一听,怎么就你和我过不去?那你说怎么办?
  
  崔浩说派人入建康吊孝祭拜。
  
  拓跋嗣可就不干了。
  
  这些日子,拓跋嗣也不知哪根筋不对,走了他爹拓跋珪的老路,吃起了寒食散。大概觉着家大业大造化大,想成仙了。那玩意可不得了,谁吃谁疯,一吃一个准儿,拓跋嗣也一样,吃完了心里那火儿就憋不住,凡事都要拧着来,今儿一听怎么,你崔浩不同意是吧?偏就出兵!
  
  崔浩急了,说陛下不可!
  
  拓跋嗣说后秦姚兴病故,刘裕趁乱伐之,今日刘裕病故,为何我就不能伐之?
  
  崔浩说姚兴死后,后秦内乱不止,今江南众志成城,没有机会。
  
  拓跋嗣把头一晃,偏不信邪!就要出兵!令司空奚斤、将军周几、公孙表领兵伐南。
  
  三员大将准备了俩月,兵马将发,临走前询问拓跋嗣,说我们是攻城为主啊,还是抢地盘为主呢?
  
  话音未落,只见那位讨人嫌的崔浩又上来了,说这还用问么?肯定是略地啊。
  
  崔浩是汉族人,得宠于北魏主,喜欢拔风头,朝内无论是鲜卑人还是汉人,都对他不大感冒,几员大将见又是他,就不言语了,扭头看着拓跋嗣,那意思,你是皇上,听你的。
  
  拓跋嗣见崔浩挺积极,忍不住又问他:为何略地为主?
  
  崔浩说这不显而易见么,南人长于守城,短于野战,昔日前秦南侵,一个襄阳都差点没打下来。你要是攻城为主,只怕一个小城,就够你攻半年的。那时候咱们兵马疲惫,人家要是大举反攻,岂不是死路一条?不如分兵夺他地盘,筑城驻军守之,然后抢他庄稼,让周边的百姓给我们交租、付劳役。
  
  哦,拓跋嗣想了想,那抢哪块地呢?
  
  崔浩说抢他河南到淮河一带的地盘,直接威胁建康!河南的宋军孤立无援,见我军来,必会撤回南方,届时洛阳至虎牢一带必为我所有。
  
  这崔浩,挺厉害。
  
  问题是那三员大将均是马上拼杀出来的,哪里懂得崔浩的韬略,越听越不没趣,定要攻城,拓跋嗣内心其实也挺轻视南朝,刘裕死了,怕什么?那就攻城吧。
  
  于是这几位带着兵,攻城去了。
  
  宋魏之战就此拉开。
  
  先攻哪里呢?攻河南滑县,也就是滑台。滑台本为北魏所有,刘裕伐秦,借道河南,为晋军所占,如今在宋军手中。
  
  结果一打,果然如此,没打下来。奚斤忙求增兵,拓跋嗣闻报大怒,寒食散那劲儿上来了,非但一个兵不给,还派人大骂奚斤,奚斤等一害怕,加紧攻击,还真就于422年12月,拿下滑台,紧接着,兵逼虎牢关。
  
  虎牢关这儿,有一员大将守把,谁呢?毛德祖。
  
  这毛德祖可不得了,此人本是东晋大将,王镇恶旧部,屡建功勋,取洛阳、灭后秦,他可都参与了,洛阳城就是他给打下来的,论本事,可与沈田子、沈林子、傅弘之并论。
  
  他一见北魏军寇城,不慌不忙,布置防守,北魏军几次攻关,全给揍回去了。
  
  虎牢不下,洛阳难达。
  
  奚斤等人一看不行,忙派遣大将于栗磾领兵三千,屯于河阳。河阳,也就是今日的孟州地区,此地南临黄河,过河,就可直达洛阳,看来,是要绕过虎牢关。毛德祖见敌军想绕过虎牢,便派将军窦晃领兵在黄河南岸拒敌。
  
  河南这儿耗上了。
  
  拓跋嗣可不闲着,他见河南高低不下,又派将军叔孙建、娥清、闾大肥并同周几,领军直扑山东,打算来个两头开花。
  
  北魏军突然来到山东,可把山东的南朝官吏给吓坏了,原本刘裕灭南燕,山东这儿也算有块地盘,结果南朝官员骤见北魏军来,弃城而逃,这块地盘,基本给了北魏。
  
  山东丢了,河南告急,消息传到建康,君臣人等都毛了。
  
  还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呢,坏了,消息传来,毛德祖手下将军窦晃,不敌北魏大将于栗磾,北魏军杀过黄河,绕过虎牢关,直扑洛阳。
  
  一分钟不到消息又来:洛阳丢了!
  
  刘裕灭秦之功,至此损失得差不多。
  
  洛阳、山东已失,南朝的君臣一合计,眼下最危险的,是东边。洛阳丢了,还有荆州,山东丢了,那再往下就要到安徽了,过了安徽,就是建康,所以先救东边。
  
  立刻派遣檀道济、王仲德等人,率军北上。
  
  集体的力量自不必提,但个人的力量却不能因此而遭到否认,刘裕一死,局面立刻崩坏,可见铁腕者的魅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20: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分治(4)
  
  423年,北魏主拓跋嗣发威,大举攻南,山东、河南打成一片,局面甚为复杂。
  
  河南洛阳丢失,毛德祖死守虎牢,与北魏军大小数十战,未尝后退一步,北魏将领奚斤、公孙表两军合力,死死困住虎牢,同时分兵取许昌,洛阳丢失,南军皆败,士气低迷,百姓长期胡化,与南朝政权分心,许昌兵弱,一战而败,为北魏所得。
  
  毛德祖闻听许昌丢了,更加悉心守卫虎牢关,他知道,虎牢不丢,洛阳、许昌二城或许能收复,虎牢一失,则刘裕灭秦之功全部废掉。
  
  不提西边打得欢,再说东面。
  
  山东丢了,北魏军入青州,南朝的青州刺史叫竺夔,别看地盘丢了,他可没走。
  
  他干嘛呢?
  
  敌后游击。
  
  此人十分敬业,州府官吏基本都跑光了,他老人家死拼不止,眼瞅着青州城池一个个的丢失,竺夔一面找了个小城窝着,一面号召青州百姓藏入山中。青州百姓见的战乱多了,对拓跋鲜卑也没什么好印象,说起逃跑那是轻车熟路,一个个跐溜都进了山里,把庄稼也烧了,粮食也藏了,来了个坚壁清野。
  
  魏将叔孙建得了青州,本是高兴,结果过了几天一瞧,嘿,吃没得吃,用没得用,找几个百姓讨粮食,人毛也没有。闹半天,得了个空州。于是叔孙建一面向拓跋嗣求援,一面到处寻找,找什么?找竺夔。叔孙建知道,老百姓之所以不配合,一定有高人指使,这地下党在哪儿呢?他要擒贼擒王。
  
  别说,这拓跋嗣效率还真高,一见叔孙建求援,立刻派晋朝投降过来的官吏,去青州主持政务。他说青州百姓本是晋人,我派晋朝旧官去做他们的工作,应该可以。
  
  原晋朝旧官到了青州,大会地方乡绅,还真就弄了些粮食给叔孙建。叔孙建吃饱了饭,精神来了,这地下党在哪儿呢?找了好几日,终于找到了,挥军直奔竺夔藏身之所。
  
  竺夔藏的这个地方,叫东阳城,他手底下,才有一千多人。其他的兵将呢?
  
  全跑了。
  
  叔孙建攻东阳城,带来多少人马?
  
  三万。
  
  以三万对一千五,二十个人打一个,闭着眼睛也打得赢啊。所以叔孙建极其牛皮,一路上趾高气扬,到了城下,吩咐扎营!
  
  好嘞。
  
  北魏军不慌不忙就扎营,怕什么,三万呢。
  
  正在全神贯注扎营呢,突然城门一开,竺夔的那千把人儿就出来了,哎哟,北魏军可一点儿准备没有,刹那间被杀了个哭爹喊娘,死了一片,等明白过来,人家早跑回去了。
  
  嘿——!叔孙建这个气,围城!
  
  就把城围了。然后是大造攻城用具,准备来硬的。
  
  什么攻城用具?
  
  撞车。
  
  这玩意可厉害,个儿也大,防御也强,弓弩射它它不怕,攒着劲往前冲,冲到城边上“咚咚”猛撞,竺夔一见就急了,立刻吩咐:进地道!
  
  敢情竺夔早有准备,他预先在城内到城外,挖了几条地道,预备着打起来,好出奇兵制胜,今儿用上了。只见士卒们钻入地道,趁黑夜悄悄地,就出现在敌军背后,摸出地道口一看,撞车就在眼前,太好了,来吧。他们把准备好的麻绳拴住撞车用来撞城的那根杆子,往后用力一拉,喀嚓一下,便给拉断。照葫芦画瓢毁了好几辆,然后入地道回城。
  
  那边撞车都毁了,叔孙建还不知道呢,天亮了说攻城……嗳嗨!!我这车怎么坏了?
  
  他气得要疯,也不用工具了,给我上吧。北魏军如狼似虎扑向城池。
  打了好几天,竺夔手下将士虽然很英勇,但到底人少,支持不下去了,叔孙建越攻越勇,照这么下去,东阳城破,也就是一两天的事儿。
  
  竺夔知道,城池一破,自己断无活命之理,因此他打算着能跑则跑,否则殉国。其实他可不知道,就在他死守东阳这段时间里,有一路南朝人马正在拼命驰援——檀道济。
  
  叔孙建久攻东阳不下,正在头疼,忽然闻听檀道济已入山东,哟!他更着急了,敌援军将至,城池难下,如何是好?这时候旁边有个人叫刁雍,给他出了个主意。
  
  刁雍是谁呢?
  
  还记得东晋的豫州刺史刁逵么?
  
  刘裕起兵反对桓玄时,因刁逵是桓玄的人,令诸葛长民夺其兵权,不成,推翻桓玄后,刁逵为诸葛长民杀之。这刁雍,就是刁逵的侄子。刁逵一死,刁雍逃去北魏,前面我说的拓跋嗣派晋朝旧官来治理青州,为首的,就是他。
  
  刁雍说将军别急,我手下,有五千军兵,檀道济北上,必要经过大岘关,我领人把守此关,檀道济必然过不得此关,届时您在领兵那么一冲锋,他必败啊。
  
  叔孙建一听,未必吧,檀道济也是个善战之人啊,想当初攻潼关取洛阳,也是跟着的,能赢么?
  
  刁雍一笑,怎么不能赢啊?南朝自刘裕以来,多擅车战,遇到我方骑兵,必将战车以铁索相连,一面滞缓我军冲锋,一面以弓箭射我,我军屡次吃亏,无非就是败在他的车战上。
  
  一听就知道,他说的是却月阵。
  
  叔孙建说是啊,那你如何破这车战之法?
  
  刁雍说只要到了大岘关,必破此阵!车阵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得有宽阔平整的地面用来摆阵,而关外丘陵不断,处处狭隘,根本无法放置车辆,更别提摆阵了,所以只要我们守住此关,再以铁骑冲锋,檀道济没了车阵,必败无疑!
  
  好厉害的刁雍,所以说这二鬼子最可恨。
  
  叔孙建寻思一阵,摇摇头,说你呀,全是臆测。我军到了大岘关,拦住檀道济,若他扎营死守,则相持不下,你看看,我军多是塞外鲜卑人,对汉地的气候不适应,多发疫病,如果攻檀道济不成,病死大半,不用敌人打,咱自己就灭了自己,所以我说……
  
  刁雍脖子都抻长了:你说怎的?
  
  咱退兵吧。
  
  嗨!
  
  刁雍气得没言语,一扭头走了。
  
  当年刘裕攻南燕,慕容超就是放弃了大岘关的守卫,导致身死国灭,谁知时过境迁,叔孙建犯了同一个错误。
  
  檀道济人马顺利走过大岘关,到了东阳,可把竺夔乐坏了,不容易啊,差点死了。
  
  不提檀道济等如何争夺青州,再说河南虎牢关。
  
  奚斤、公孙表二将猛攻虎牢关不止,却连日不下,北魏主拓跋嗣着急,又派邺城人马入河南相助,打得越加火爆。毛德祖急了,他和竺夔的本事一样——挖地道。
  
  他挖的地道,比竺夔那个还牛,先令人将地面掘开,一口气,挖了有七丈之深,然后往城外掘,共掘了六条地道,令壮士四百人钻入敌后,突然发难,连杀魏军数百,烧毁工程用具,而后潜回城内。
  
  第二天,毛德祖士气高昂,发兵出城,大战公孙表。
  
  他怎么出来了?
  
  许昌不是丢了么?那位奚斤正在许昌布置各项管理措施呢,只留下公孙表一个,所以毛德祖打算先灭了他。
  
  两军大战一天,正白热化,谁知奚斤突然自许昌回来了,与公孙表合力共战,毛德祖大败,损失一千余人,继续守卫虎牢关。
  
  回到城里,毛德祖开始郁闷,看来公孙表、奚斤二人合力,很难打败,得先杀他一个才成,杀谁呢?我啊,来个借刀杀人,先杀公孙表吧。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