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1
  
  
  
  
  
  
  
  戈林撒鹰
  
   说来也好笑,8月13日,近千架德国轰炸机编队刚一起飞,诡异的英吉利海峡上空再次刮起了一阵强风,风暴刮得战斗机编队歪歪斜斜的,根本无法形成护航队形。无奈之下,戈林元帅只得下令“取消既定行动”。
   大多数战机在接到戈林的命令之后开始返航。只有那位有点愣头青的芬克上校,仍率领74架轰炸机在继续飞行。凯塞林元帅用明码在无线电里呼唤了N次,才把50架护航的ME110叫回去。可那位死心眼的芬克上校不为所动,他亲自领航的74架轰炸机在完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飞向了预定目标。
  
   估计,这位第一阶段总指挥,由于未得任何提升而相当憋闷。因此,他急于立功。可是,轰炸机一旦没有护航,就连傻子都知道这简直等于自寻死路。
   凯塞林元帅当时肯定在想,完了,完了,这个轰炸机大队算是报销了。
  
   与此同时,英国雷达系统已经搜索到了这支轰炸机编队。可是,雷达站工作人员算错了迎面而来的飞机数量,把错误的情报送给了战斗机指挥部。
  
   英国空军指挥部眼见德军只有这么一点儿飞机,完全没有当回事儿。于是,他们只派出了12架战斗机进行拦截。
  
   英国雷达站的错误,彻底挽救了德国轰炸机大队的命运。幸运的芬克上校率领的轰炸机群结成方阵,顶着战斗机的骚扰飞临了目标——伊斯特切奇机场。
   当芬克上校穿过云层,看见伊斯特切奇机场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看见,大批“喷火”式战斗机整整齐齐的停在裸露的跑道上,伊斯特切奇机场一片安详。
  
   芬克上校的炸弹很快让英国人安详不起来了。在随后的战斗中,德机只有4架被击落,但他们却摧毁了地面上10架“喷火”战机,还成功的致使伊斯特切奇机场陷入瘫痪。
   之后,芬克上校借助云层的掩护顺利返航。
  
   这次堪称神奇的胜利让戈林大喜过望。8月13日下午15点45分,英吉利海峡突然放晴,信心满满的戈林元帅宣布:再次执行“鹰袭”计划。
  
  
  
  
  
  附注:德国第2、第3、第5航空大队实力表:
   第2航空大队总司令为凯塞林元帅。司令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兵力不详,归入第3航空大队统计数字)。
   第3航空大队总司令为斯比埃尔元帅,司令部设在巴黎市郊。这两个航空大队共有1232架轰炸机、俯冲轰炸机406架、远程侦察机65架、战斗机1095架。是不列颠战役的主力军团。
   第5航空大队总司令为施登夫上将,司令部在挪威。他共有轰炸机138架,远程侦察机48架,战斗机37架。由于兵力太弱,这个航空大队基本起牵制作用。在8月下旬也提供了约100架轰炸机,以补充第2和第3航空大队的损失。
   3个航空大队共计:3021架。
  
  
  
  英国第10、第11、第12、第13航空大队实力表:
   第10航空大队总司令为布兰德空军少将,下辖4个中队,有战斗机48架,负责英国西部地区(北爱尔兰一带)
   第11航空大队总司令为帕克空军少将,下辖22个中队,有战斗机228架,负责英国东部(伦敦附近)
   第12航空大队总司令为马洛里空军少将,下辖14个中队,有战斗机168架,负责英国中部地区,并随时支援第10,11航空大队。
   第13航空大队总司令为索尔空军少将,下辖14个中队,有战斗机168架,负责英国北部地区(苏格兰)
   4个航空大队共计:648架。
  
   另外,德国飞行员是皇家空军的十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0: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2
  
  
  
  
  
  
  
  
   如果说之前德国仅是试探性的进攻,那么现在,他们就是要彻底毁灭皇家空军了。下午16.30分,英军本土的大规模空战正式打响。德国第2、第3航空大队出动了前所未有的1500架次战机——他们的轰炸机中队和战斗机护航队,率先袭击了英国南部从安普敦至泰晤士河口的目标,延伸战线长达250公里。
   为了袭击南安普敦这个英国最大的港口,德国人投入了150架轰炸机,并由一支ME109机队护航,皇家空军派出了4个中队迎战德军。
  
   在伦敦以东,德军轰炸了汉普郡和多塞特郡的几个机场。其中,安多弗机场受到严重破坏。
  
   在伦敦以西,德军一个轰炸机编队轻而易举地冲过了英军防线。低速单发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巧妙地利用英国东南部的云层来掩护自己。不过,他们的遭遇却很窘迫——虽然厚厚的云层让他们躲过了英国战斗机的拦截,可也无法找到英国空军机场。这只找不到北的轰炸机编队在空中“嗡嗡”的盘旋了几圈,直至燃油将要耗尽,也未能找到目标。
  
   于是,“斯图卡”式轰炸编队转身向南,开始返航。但到泰晤士河上空后,他们碰上了一支英国战斗机编队的拦截。这只英国战斗机编队刚刚打完了泰晤士河口血战,也在返航。杀红眼的英国飞行员也不管自己弹药充足与否,冲上来便与德军拼命。“施图卡”式也毫不犹豫的投下炸弹,以减轻飞行重量。
  
   然而,这样做是不够的——面对时速600多公里的“喷火”,“施图卡”俯冲轰炸机完全不堪一击。用皇家空军飞行员的话来说,它就会“像蜜糖招苍蝇那样”引来敌方的战斗机。而且,“施图卡”没有足够威力的炮火,更缺少快速转弯的灵敏度。因此,英国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绕到“施图卡”的后面去进攻。最终,德国人以损失9架“施图卡”的代价,逃回了法国机场。
  
   由于占据着数量优势,德国人根本不去计较这些损失。6点15分,86架“施图卡”再次横跨英吉利海峡,发动夜间袭击。
   此刻,英国战斗机几乎全部停在各个机场上加油,没有可以升空的部队。他们只能默默地地忍受着这支猖狂的“施图卡”施虐。在袭击中,德军成功摧毁了伦敦附近的迪特林机场,20架英机在跑道上被摧毁,机库燃起了大火,基地司令也被炸死在指挥室里。
  
   所幸的是,由于德方情报失误,这天遭到袭击的5个机场,都不属于皇家空军一线战斗机机场。包括彻底摧毁的迪特林机场,它是一个“海岸警备基地”,只有一些侦查教练机之类的老式飞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战斗机司令部逃过了一劫。反正不管怎么说,跌跌撞撞的英国人熬过了这一天,而德国人却欢欣鼓舞地以为英国空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深夜,当“鹰袭”统计结果出来后,凯塞林元帅向戈林吹嘘道:他们成功地摧毁了6个机场和其他一些设施,还消灭了地面几十架飞机,炸毁了几座工厂,并使南安普顿港陷入瘫痪。
  
   这个夸张的情报让戈林异常亢奋,而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的飞行员报给他的英国飞机被击落数字——那天晚上,德国最高统帅部发表的战报宣布:皇家空军有88架战斗机被摧毁,其中有70架“喷火”式。德国人自己的损失被定为12架飞机。
   欣喜若狂的帝国元帅当即向全世界宣布:“鹰袭获得成功。”为了犒劳将士,他还下令,战区所有飞行员吃饭时加饮香槟酒!
  
   庆祝的香槟酒是否喝的为时过早呢?
   实际上,打肿脸还充胖子的德国空军这天损失的飞机数量是34架飞机,而不是宣传的12架。对于战斗结果,飞行员们心知肚明——为总结“鹰日”战斗的经验教训,德国情报部门私下里询问了飞行机组成员,交谈中他们得知,在那天的战斗中,有一件事给轰炸机部队留下了一个极为痛苦的印象,即:英国人似乎总知道他们在哪里,英国的雷达站根本就没有被摧毁。有些飞行员甚至牢骚道,“什么摧毁英国机场,我们只击中了跑道尽头的帐篷和小仓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3
  
  
  
  
  
  
  
   黑色星期四
  
   自认取得完胜的戈林打算再接再厉,继续加强空袭力度。在他看来,皇家空军似乎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只要再捅上一刀,就会断气。
   参照戈林自己颁发的训令,作战重点最高原则为:“不分昼夜,不分地面空中,也不要受其他任何条件约束,应着重攻击敌军飞行部队。”
  
   虽然这个作战原则看上去挺不错。但仔细想想,“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约束”这句话简直就是胡扯——8月14日,英吉利海峡的气候再度转劣,整个英国南部地区笼罩在一层厚厚的迷雾之中。似乎老天爷有意和戈林过不去,往往在会战最关键的时候跑出来砸场子。
   也就是在这关键的一天,英国人修复了他们被摧毁的机场,疏散了多余的战机,并加强了作战机场的地面火炮。
  
   尽管这一天没有大规模战斗,但战术性的袭击从未停止。德国一些王牌飞行员就曾驾驶战机,在海峡上空到处猎杀那些游荡的英国侦察机。阿道夫·加兰德①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德国最早期的王牌飞行员,加兰德少校无疑是其中的异类。按理说,身为一名中级指挥官,他就应该安安稳稳地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调度,而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升空作战。可他就是闲不住,经常私自出击。
   并且,加兰德私自出击的做法,并不是单纯地想要提升个人战绩。用加兰德自己的话说:“他要在飞行员当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为了训练新飞行员,加兰德甚至发明了一种几近流氓的战术——在整个8月份,加兰德常独自一人驾驶他的ME109飞过英吉利海峡,勾引那些英国侦察机。当他发现一队皇家空军的侦察机时,就装着没看见一般,在附近上上下下地绕来绕去,但又正好在敌人的火力范围之外。
   加兰德的做法无疑会让英国人砰然心动,误认为碰上了德国“菜鸟”。有许多次,英国人都抵挡不住这种诱惑。想偷偷的接近加兰德,希望能轻而易举地把他消灭掉。
   这时,加兰德就马上调转方向,伪装着惊恐万分的往法国逃去。而那些头脑发热的英国飞行员,一般都会选择毫不犹地一直追过去。可是,加兰德总是保持在追击者前面一点的位置,既不让他们追上,又不会让他们丢失目标。一直等到英国人飞到理想位置后,加兰德便拿起他的无线电对讲机,通知那些守候多时的飞行新手道:“孩子们,你们的猎物来了……”
   (简直把英国飞行员当猴耍嘛)
  
  
   由于这招实在太过阴损,英国飞行员们往往防不胜防。人员的不断损失,甚至惊动了道丁上将。到后来,他不得不亲自出来干涉。8月中旬,道丁便下了一道严令,“禁止飞行员在英国海岸滑翔距离之外追赶敌机。”他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道:“我要活着的飞行员,而不是死去的英雄”。
  

阿道夫·加兰德的标准照。加兰德在整个二战期间的战绩为104架(全部是在西线取得),如果不是最终被升为战斗机总监,他的战绩应该更高,但也有可能在残酷的本土防御战中丧命。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0-7-27 09:3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兰德飞机上著名的涂鸦——一支抽雪茄的米老鼠,因为他本人最喜欢抽雪茄,他也是德国飞行员中,唯一在飞机上安装了可以点燃雪茄的打火机,算是开了次小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戈林视察加兰德战果。据说一次戈林发现加兰德佩戴的橡树铁十字勋章上是假宝石,非常生气,他对希特勒进言道,代表德国最高荣誉勋章,怎么能用假宝石呢?后来,希特勒又再次颁发了一枚真宝石的勋章给加兰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4
  
  
  
  
  
  
  
   黑色星期四(Ⅱ)
  
   德国王牌飞行员悠闲的“猎鹿”只持续了一天——8月15日星期四早晨,英吉利海峡出现了罕见的好天气,暗灰色的天空豁然晴朗起来。每个德国飞行员都明白,大规模的空战又要开始了。
  
   没错,戈林正是这样想的。他命令德国空军再次发动全面袭击。第2、第3航空队所有战机全部升上天空,另外再加上这两个航空队百分之七十五的俯冲轰炸机和百分之五十的轰炸机。一共1786架次——这是不列颠空战爆发以来,一次性使用战机最多的一回。其余剩下的轰炸机留用于第二批进攻。
   狂妄的戈林相信,最终消灭皇家空军的日子到了。
  
  
   可当第2、3航空大队的战机刚一升空,柏林空军部突然发来一封急电,电令上写道:“因天气不好,停止进攻命令”。
   由于当时德国空军部根本没有料到天气会发生变化,各航空队的指挥官都被戈林召到卡琳庄园开会去了。留在布鲁塞尔值班的空军参谋保罗·戴希曼上校完全没把这封电令当会事儿,他长时间地仰望天空后,得意的说道,“已经晚喽!飞机都在天上飞喽”。说完,他把电令一丢,干别的事去了。
  
   在第2,第3航空队出击的同时,戈林还玩了一个小花招——他命令施登夫上将的第5航空大队也一同参战。
   这个命令对施登夫上将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要知道,第5航空大队自挪威战役以来,就无所事事地驻在挪威达3月之久,早就闲的蛋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派出了自己全部的空军。
   事实证明,他将为此后悔一辈子。
  
   因为施登夫上将的计划是这样的——他首先命令飞行员飞过北海,然后偷偷的越过苏格兰上空,最后,对英国东北部约克郡的机场和飞机制造厂发动一次突然袭击。
   施登夫上将坚信,英国空军肯定已被第2,第3航空队吸引住了,他的偷袭计划万无一失。再说了,第5航空大队从来就没投入过战斗,苏格兰上空一定十分空虚。
  
   可是,缺少知识的施登夫上将根本就不明白,雷达的发明,已经让所谓的空军偷袭成为了“过去式”。可以肯定的说,这位老将军的思想还停留在10年以前。
  
   实际上,他的飞机至少在到达苏格兰上空前一小时,就已经被雷达跟踪上了。道丁上将立刻急掉驻扎在伦敦附近的第11空军大队,与苏格兰防区一直没有参战的第12,13大队合兵一处,在德国空军必经之路设下重重埋伏,等待第5航空队大驾光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5
  
  
  
  
  
  
  
   黑色星期四(Ⅲ)
   8月15日下午13时45分,第5航空大队第一波共65架轰炸机,在ME110的护卫下,于4500米的高度上飞行。当时,海面上漂浮着一层薄雾,能见度良好。真可谓偷袭的好日子啊!
  
   正当机群飞离苏格兰还有40公里时,德国飞行员突然看到,在顺着阳光的位置,一队“喷火”正向他们急速俯冲而来。大吃一惊的德国飞行员并未惊慌,他们结成圆形方阵,企盼能强行冲过英机的拦截。
   当时,飞在这个编队最前面的是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他的任务是侦听英国战斗机之间的通信联络。他想以此为突破口,掌握英国空军的防御体系。从而制定德国轰炸机相应的战术及飞行航线。
  
   可是,还没等他侦听清楚什么内容,英国的一架“喷火”式战机就顺着阳光向他扑来。雷斯特曼还没来得及加入方阵,就被对方密集射击的子弹击中,雷斯特曼上尉在对讲机的最后一段喧嚣记录是这样的:
   “左侧发现喷火式战斗机!”
  
    “敌机正从太阳方向飞来!”
  
    “我被敌机击中……!”
   还没说完,他的飞机就冒着浓烟,尖叫着一头栽进大海。轰炸机编队与指挥部的无线电通讯就此中断。
  
   还没等德国飞行员回过神来,另一支英国飞机从背后向德机发起了新的攻势。事实上,英军战机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国战斗机加轰炸机数量的总和。一架架德国飞机冒着浓烟栽进了冰冷的北海之中——他们连招架的力气都没有。
  
   更让德国飞行员感到痛苦的是,英国战机仍在源源不断的增多。体积庞大的ME110压根就不是“喷火”的对手。而唯一能与“喷火”勉强一搏的ME109,也因挪威——英国的航程太远,未参与护航。此刻,ME110连自保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护航了。几乎在顷刻之间,这只队伍就被打垮。
  
   现在,ME110护航队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保护轰炸机了,而是如何逃命——他们的编队被打乱,英国战机正在追击四处逃窜的“容克大妈”轰炸机,天空出现了一幅幅“一边倒”的追逐场面。
   位于护航队尾部的ME110驾驶员里希塔中士也无心恋战,开始溜之大吉。可还未转向,从后面袭击的“喷火”就击中了他。里希塔中士因机枪子弹击中头部而失去了知觉,飞机一个倒栽葱向下坠去。
   座在里希塔中士后面的一位哥们眼见大事不妙,也顾不上同僚友谊,他双脚一蹬,跳伞逃命去了。可是,这位哥们命不好,因为,里希塔中士又突然清醒过来,在高度刚掉到云层下面时,他又重新控制了飞机。尽管头部大量出血,他还是努力控制飞机,飞过北海,迫降在丹麦埃斯堡城外的一处空地上。而那位跳伞的哥们却从此失踪,下落不明。
  
   就在里希塔中士降落在丹麦的同时,施登夫上将仍在挪威指挥部里焦急的等待着消息。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他才亲眼看见自己的战机冒着一串串黑烟,狼狈地逃了回来。
   这次战斗,他们一共就损失了22架轰炸机,及7架战斗机,却连英国本土的边都没摸着。而英国空军却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胜仗——未损失一架。
  
   可以想象,这样的结局足以把施登夫上将气晕过去。特别是他轰炸机损失,就占了第5航空大队全部轰炸机数量的20%(总数138架)。更让他眩晕的消息还在后头呢——戈林电令:由于偷袭失败,第5航空大队自此退出不列颠战役。剩余的100架轰炸机全部拨给第2航空大队,以补充第2航空大队的损失。
  
   也就是说,第5航空大队仅此一役,就彻底退出战斗,回挪威养伤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6
  
  
  
  
  
  
  
   专家说……
  
   在第5航空大队铩羽而归的同时,第2、第3航空大队的袭击却取得了成功。从早晨至夜间,“斯图卡”和“容克大妈”依次来往穿梭于英吉利海峡,轮番轰炸皇家空军的机场、炼油厂,以及地面设施。从泰晤士河口至伦敦远郊的比金山,在长达300公里的战线上,空战一直都未曾中断。德国空军数量上的优势,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面对庞大的德国机群,道丁上将实在是派不出太多的战机。特别是在主力空军被派往苏格兰阻击第5航空大队后,留在英国南部的战斗机中队屈指可数。英国飞行员往往是刚经历一场战斗,返回基地加满油后,就守在飞机旁,寥寥草草地吃两厅罐头。一旦出击铃声响起,他们又得继续升空作战。飞行员平均每天出动2次以上,已经成了极为常见的事情。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数量庞大的“英国国民自卫军”终于找到了事情做—— 他们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地搜索跳伞的德国飞行员。一般来说,德国飞行员中鲜有抵抗者,他们悠闲地抽着烟,坐在原地等着英国人来俘虏自己。他们始终坚信,被俘只是暂时的,德国陆军不久就会打上英国本土。特别是某些曾在法国被击落,后又因法国政府投降,得以释放的德国飞行员。这种被俘经历,他已经遭遇过一次了。因此,这些死不悔改“老油条”们狂妄地对着蜂拥而至的英国人叫嚣道:“你们别得意的太早,元首迟早会把你们统统杀光!”
   (被击落了都如此嚣张,实乃世所罕见)
  
  
  
   这一天,德国空军的袭击一直持续至深夜很晚才最终消停。当精疲力尽的双方飞行员收兵时,德国空军已累计派出了2100架次战机。其中,有520架次是针对皇家空军及其设施的空袭。德国人宣称,皇家空军有12个飞机场陷于瘫痪,99架飞机在空中被击落。英国人也欢欣鼓舞地宣称自己重创了敌军——“皇家空军起飞974架次(实际746架次),击落敌机182架。”
   与往常一样,以上都是注过水的数字。8月15日双方实际损失数据为:德国空军75架,皇家空军34架。
  
   当然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德国空军一如既往地宣布自己是胜利者。8月16—19日,德国空军每天早晨总是很准时地来丢炸弹,晚上又准时地“鸣金收兵”。这几天的气候又是出奇好,德国空军每天出动战机,都能维持在1500架次左右。而皇家空军采取轮番出击的战术,每天也勉强拼到800架次左右(这算是皇家空军的极限了)。
  
   不过,德国空军想靠这种战术来消灭敌人,似乎也不现实。虽然从数量上看,德国飞行员几乎是皇家空军的十倍,出击架次也维持在对方两倍以上。但德国轰炸机是由4名机组人员驾驶,而英国人的战斗机是单座。并且,皇家空军也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一位德国飞行员在英国上空被击落,那等待他的命运只有两种——被乱枪打死;或者被俘虏。但英国飞行员的情况就不同了,只要他们跳伞成功,第二天就可以领到一架新的战斗机。
  
   与此同时,稀里糊涂的德国情报部门也帮了英国人的大忙。8月16日,德国情报部门估算,皇家空军前线战斗机已降到了300架。
   四天之后,情报专家又向戈林报告说:“皇家空军在这期间损失160架战斗机,现在,英国人剩下的已不足150架了。” 最后,这些专家一致推断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结论,他们宣布:“皇家空军已不再是一支有威胁的防御力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7
  
  
  
  
  
  
  
  
   事实证明,无论在哪个国家,专家说的话,一律都不能相信。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皇家空军仍拥有一线作战飞机750架,除去休假人员,他们的飞行员也总能维持在500人左右。
  
   最初,戈林相信了专家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他情愿顶着每天损失100来名飞行员的代价,持续不断空袭英国的原因。他始终相信,“快了快了,再忍忍吧,挺过这两天就胜利了。”
   因此,在这个荒谬数据的指引下,德国空军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大规模的空袭一直持续到了8月19日。但是,戈林毕竟不是傻子,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每当他的轰炸机飞过英吉利海峡时,专家口中那个“快要崩溃的皇家空军”总能派出大量战机,毫不留情地将他的轰炸机击落下来。有句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可戈林先生现在的遭遇是“舍得了孩子仍套不着狼”。
  
  
   8月19日,戈林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不满了,他也不再相信专家们的数据了。他知道,皇家空军远远还没有被消灭!
   就在那天的中午,空军元帅把一大批对英作战的航空团团长召集至卡琳庄园。一开始,戈林的态度挺温和,他还特意邀请这些前线指挥官们美美地吃上一顿丰富的午餐。
   可是,午餐结束后召开的会议上,戈林突然性情大变,他粗声粗气地横加指责道:“之所以损失惨重,是由于你们犯了错误,并且,你们空袭的战术也有问题!”
   言下之意,作为空军元帅的他,似乎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戈林先生的思路是这样的:他自己制定出的作战计划一旦成功,功劳就全归他。如果失败了嘛,那责任都是你们在座的各位①。
  
   戈林这种不讲理的态度,各指挥们早就习以为常,他们默默的听着,从不反驳。戈林一看没人提出异议,更为得意,他像教训小学生一般夸夸其谈地继续说道:“只要轰炸机拥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护航,就不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他说:“一部分战斗机应先行一步,以扫除轰炸目标上空的威胁。每批次的轰炸机必须要有战斗机的护航,禁止单独出击。”并且,他还要求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一起向目标俯冲,以确保轰炸机投完弹后的安全……
  
   戈林的这些要求,听的那些航空团团长们面面相觑。他们疑惑的是,现在能够作战的飞机在不断减少,补充又跟不上来②。元帅说的固然正确,但问题是,我们到哪儿去搞那么多的战斗机呢?
  
  
   可是,戈林从不考虑实际情况,只会纸上谈兵。他宣布,战术一定要修改,他还下令,“暂停一切空袭行动,等待具体战术完全修改之后,再进行第二轮袭击……”为了掩盖失败,戈林又玩起了他的老花招——会议结束后,戈林对外界宣称,“由于天气原因,鹰袭暂停数日......”
  
   还别说,戈林这招确实管用。世界舆论都没人怀疑德国空军是因为损失惨重才被迫停止的。就连英国飞行员都相当诧异,咦,德国佬怎么不来投炸弹了?
  
   当时,也只有丘吉尔老先生在四处宣传“英国空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笑的是,这句实话几乎没人相信。由于受到德国空军“战无不胜”神话的影响,那些丘吉尔口中的“美国朋友”都不怎么相信英国空军的战绩。
   后来,丘吉尔只好把新闻记者带到空军中队去进行采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有时候,丘吉尔的这种做法甚至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譬如8月21日,丘吉尔就派人四处收集那些被击落的德国飞机残骸。那一天,当飞机生产部报告说,“我们在陆地上找到了八十架飞机残骸”后,丘吉尔大为兴奋。他立即将这一消息公布于众,那架势,简直恨不得把飞机残骸全部堆积起来,等着美国人来检阅一般。
  
   一直到十年之后,丘吉尔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他恨恨地写到:“美国公众的不信任态度,使人感到憎厌”。
   但丘吉尔也明白,这是不得不表演的外交手段之一。为了抱上美国大腿,一点儿冷眼还是忍忍吧。
  
  
  
  
   ① 当时供职为第三航空大队作战部部长的维尔纳·克赖佩空军上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就算在会战最关键的时刻,戈林也从不呆在自己指挥部里,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头衔,几乎让他忙的抽不开身了。”(譬如参加德国“狩猎节”开幕仪式,某某博物馆的庆祝晚宴等等) 但是,一旦前线吃了败战,戈林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横加指责,并声称失败原因是因为没人理解他的战略意图才导致的。
  
   ② 德国空军指挥官们估算,如果要满足戈林元帅提出“全面护航”的要求,那他们起码得拥有4500架以上的ME109战斗机。可是,他们只有不足1000架的ME10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8
  
  
  
  
  
  
   晦暗不明的战争
  
   德国空军长时间的“消耗战”让希特勒备感挫折。在8月中旬的时候,希特勒把时任空军总监的米尔契元帅召进总理府,他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就连打败英国空军这项基本任务都没有达到?”
   是啊,1个多月过去了,你们空军到底干什么吃的?
  
   元首的诘问让米尔契元帅瞠目结舌。米尔契先生冤枉得很啊,他只是个空军总监,换句话说,是负责后勤工作的。对于前线局势,他并不了解多少。按理说,这种纯军事上的问题希特勒直接询问戈林就行了。可是,为了顾及戈林的面子,希特勒从未这样问过空军元帅,呆在柏林的米尔契反倒成了戈林的代言人,关于空军的一切,希特勒都把他召来问东问西。
  
   就在米尔契元帅不知如何回答之际,希特勒接着说道(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在自嘲) 他说:“莫斯科对目前战事发展很不满意,他们多么希望我们流血至死呵”。
   这句玩笑话算是给米尔契元帅解围了。他并不知道,希特勒的心思早就不在“海狮计划”上面了,而是在更遥远的东方。
  
   虽然希特勒并未当面责备戈林。但可想而知的是,米尔契元帅肯定把元首的质疑,报告给了他的上司。如今,德国陆军正在法国沿海地带没日没夜地训练登陆作战;海军的登陆舰艇也齐聚英吉利海峡各港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是,东风在哪儿呢?
  
  
   实际上,整个第三帝国高层都被戈林给忽悠了。他们并未看出,戈林的“鹰袭”其实已经违背了“海狮计划”的基本蓝图。因为从战略角度而言,“海狮计划”是一次海陆空三军互相配合的行动。但沽名钓誉的戈林偏偏指望仅用空军就能击败英国。
   更可气的是,戈林并未点破他的想法。他当然不会站出来说,你们陆军和海军都别操心了,用我们空军就够了。所以,陆军和海军此时仍蒙在鼓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没日没夜地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沦为了“无用功”。
  
   可以这么说,德国三军此时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①三心二意的希特勒也不肯出来主持大局——这应该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在法兰西战役的时候,希特勒总是跳出来横加干涉、指东划西。可如今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又变成了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①个人认为,“海狮计划”暴露出了德国三军内部惊人的组织缺陷。这三个军种都有自己的总司令,也拥有自己的参谋部。看似规模庞大,作风严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三个参谋部的权力太大,又属于平级机构,谁也管不住谁。他们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他们的军事计划,属于最高机密,不向其它军种公开。假如元首不过问,他们连希特勒也懒得告之。如今,希特勒真的不过问了,于是,这三个军种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了。
  
   先说陆军吧。当时,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整天琢磨的问题是: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击败英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见《第三帝国的兴亡》 “如果入侵成功”这一章节,这里有关于陆军参谋部的详细入侵计划)
  
   再说海军吧。其实从一开始,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就对“海狮计划”充满质疑。他的一门心思,早就扑在“大中东”战略上面了。8月份,雷德尔曾把一份海军参谋部自己捣鼓出的“中东计划”,交与希特勒审视。但希特勒只瞄了一眼,就把雷德尔的“中东计划”锁进了保险柜。
   而空军呢,又总想把“海狮计划”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好了,德国三军各自的小算盘大概就这么着吧。可以看出,只有陆军的计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狮计划”。而其他两个军种的计划,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由于三方保密工作做得实在太成功,这三个军种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加之希特勒对俄国问题走火入魔。于是,这个严重的战略分歧就一直没人发现,也没人点破……
  
   一个国家,四个大脑,四种战略并存,真是有趣得很啊。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