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晚清岁月------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有来不及逃掉,然后乖乖下马,跪着挨太平军刀的。有跑得把战马、兵器、鞋子、衣服都丢掉,只得沿路讨饭做乞丐的。总之,穷形尽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胜保愤恨不已,他拔出咸丰赐的神雀刀,一连砍翻了好些畏缩不前的士兵,但这仍不能改变满洲骑兵的萎靡不振,面对着敌人,他们自己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
  胜保发出悲叹之声,他实在想不到曾经声名赫赫的满洲八旗军队,竟会如此“气懦胆怯”。
  仗又打输了,胜保连降四级,窝囊到了家。
  要说老练,还得说是僧格林沁。他的固守不出,不是毫无作为,而是出于既定战略。
  僧格林沁已经意识到,太平军的最大特长,在于其流动性和灵活性非常强,一旦动起来,你跟在后面是玩不过的,只有把它围堵在一个固定地方,才会有战而胜之的机会和希望。
  来到天津附近后,僧格林沁没有像胜保那样急于求战,而是埋首建造营垒,尽可能堵死太平军向外突围的每一条通道。
  与此同时,他一直派出探马对太平军的动静进行侦察。探马回来报告,称不时有太平军化妆成难民、乞丐甚至是官军,偷偷地潜出木城,而且这些人随身都有一只小布袋,里面装的是做干粮的面饼,看样子“急思他窜”,是想借机突围了。
  僧格林沁看出了林凤祥和李开芳用兵的真实用意。他们的坚守木城并无长远打算,只是为了让进攻一方露出破绽,从而找到“伺隙方出”的机会罢了,也就是说,在等不到天京援兵的情况下,木城内的太平军随时可能进行全军突围。
  高手对阵,输赢不在谁的气势大,样子凶,而在于谁露出的破绽多,谁多谁必输!
  太平军“诡谲异常”,让僧格林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你不攻,我也不攻,你不急,我也不急。
  僧格林沁不急,皇帝急。咸丰原先只想能保住京师就不错了,如今则有了消灭北伐军的念头——夜长梦多啊,说不定这帮人什么时候再杀到京城呢?
  再看派出去的那两员将,胜保虽说吃了败仗,但总在卖力气进攻,这僧格林沁像个木桩一样地往那里一竖,迟迟没有动静,算怎么一回事。咸丰连发上谕,催促僧格林沁尽快启动,得到的回复总是:“时候还没到,现在进攻没有效果。”
  虽然僧格林沁没有发动进攻,但并不是毫无作为,事实上,他每天都在忙,忙于建营,其战术可归结为八个字:步步为营,密集靠拢。
  在营盘逼近太平军阵地后,他仍旧不肯硬攻,而是在木城对面搭起土山,修筑炮台,用大炮进行反复轰击,使得太平军轻易不敢出营。
  僧格林沁给胜保送去密函,原样传授了自己的打法秘诀。胜保原先对僧格林沁还不以为然,吃了亏后不得不心悦诚服,老老实实地照着做。
  (18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一南一北,包围圈一天天紧缩,胜保开始在距离木城仅一里远的地方建造营垒和炮台。林凤祥和李开芳对此都很紧张,白天因为有炮火威胁,他们只能晚上派人对胜保的工事进行破坏,同时也在土城外扩建自己的防御营垒。
  太平军的举动,恰如其分地显示出步步为营战术的极端重要性,胜保如获至宝,当然不肯相让,于是晚上常常大打出手,打完了再各回各家,争分夺妙地抢着修筑工事。
  太平军要对官军进行夜袭,自然不会点火把,而胜保为了不暴露目标,也不让军队点火,大家都是摸着黑打斗,犹如京剧中的《三岔口》,有时打完了,因为搞不清方向,双方还弄错位置,闹出了我给你修营寨,你给我筑炮台这样的大笑话。
  胜保的新炮台终于建成了,炮弹可以直接打进木城,太平军因此被炸死了很多人,连林凤祥自己也险些中炮,那些广西老兄弟虽然久历战阵,然而也心胆俱寒。
  软磨硬泡之下,太平军一方率先露出破绽。林凤祥忍受不了这种苦苦相逼,他开始弃守为攻,试图从胜保这边打开缺口,但胜保对此早已有备,所以始终无法突围成功。
  在逐步逼近木城的情况下,胜保又采用心理战,用投降不杀来进行阵前煽动。太平军沿路吸收了很多新兵,这些新兵本身没有很强的作战意志,战事顺利自然不用说,一旦出现难以克服的困难,则最易动摇,因此逃跑的人很多。
  人一得意,就容易松懈,胜保想不到太平军会再出绝招。
  1854年2月5日,林凤祥、李开芳决开运河大堤,用水来对付胜保。胜保忙不迭地抢堵分流,一分神,太平军便从木城冲了出去。
  胜保的疏漏,让僧格林沁企图在天津近郊歼灭太平军的计划完全破产,如果照从前的情景,太平军又得像鱼入大海,谁也抓不住,找不到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太平军背后有一个僧格林沁,他拥有一支蒙古骑兵。
  在中世纪,蒙古骑兵曾是无敌的标志,当他们扬名立万的时候,还没满洲骑兵什么事。更为重要是,满洲骑兵衰弱了,蒙古骑兵则还保留着一股雄风。
  一定程度上,这跟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满人入关之后,除八旗驻防兵等个别特例外,各旗都逐渐脱离了过去的游牧生活,从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要知道,游牧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间断的军事演练,当打猎的铁弓逐渐变成逛园子的鸟笼,满洲骑兵也就成了笼中之鸟。相比之下,蒙古人可以说是“祸矣福所倚”,自元末被赶下台后,他们就又退回草原,恢复了马上民族的本色。
  僧格林沁虽极少主动进攻,但他一直虎视眈眈地紧盯着木城和太平军,太平军一出木城,他马上率蒙古骑兵追了过去。
  (18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骑兵的特色之一就是骑兵们胯下的蒙古马。乍一看,蒙古马其貌不扬,跟人们印象中的千里赤兔、汗血宝马之类相去甚远,但其耐力和速度均非常惊人。据说,在世界上任何一种马都生活不下去的环境里,蒙古马照样可能活蹦乱跳。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能称雄欧亚,蒙古马是立了大功的。
  这是一种最适于长途奔袭的战马,即使在北方严寒的气候下,仍能保持高速奔跑,且毫发无伤。
  蒙古骑兵的追击给太平军带来了极大困扰。
  那几天连降大雪,在往南突围的路上,到处泥泞一片。林凤祥、李开芳这些高级将领坐在马车里,抱着被子睡觉,尝不到行军之艰苦,那些来自南方的士兵则不一样,他们很多人还赤着脚,冰天雪地之中,“冻死相望”。那些活下来的,连脚趾头都变黑了,手脚不能自由弯曲。
  连走两天后,天气渐暖,但是冰雪消融后的积水反而增加了行军的困难,脚冻伤的士兵们根本就走不快。这时偏偏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又赶了上来,而且越来越近。太平军的将官们怕耽误行军速度,情急之下,只能抽刀砍杀那些不能行走的人,以致于“哭号之声,盈于道路”,其状惨不忍睹。
  按照林凤祥和李开芳的原计划,是想撤往保定,这样还可以在换个方向后,再度对北京发起攻击,但由于僧格林沁追得急,只得改道继续南奔。
  1854年2月7日,太平军经过河间府,发现这里的束城镇周围树木茂密,村庄密集,比较适于防守,便赶紧就地据为营垒,以凭险对抗始终无法摆脱的蒙古骑兵。
  刚刚扎好营,僧格林沁便尾随而至,但只能远远包围,不敢贸然进行攻坚。
  胜保开始还稀里糊涂,搞不清楚突围的太平军究竟到哪去了,等接到通知后,才气喘吁吁地率领骑兵赶到束城。来了之后,也唯有干看着,原因跟僧格林沁一样,没有带上大炮。
  时间变得对固守一方有利起来,太平军加紧修筑营垒。虽然在蒙古骑兵的追袭下,太平军死亡两千余人,逃亡掉队的也不计其数,但撤到束城的部队仍有两万人,加上稳住了阵脚,其防守能力又得以回升。
  1854年2月23日,各路官军全部到达,天津的大炮也运来了,这才发起大规模进攻,然而接下来互有胜负,这些进攻并未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京城的危机暂时解除了,可是僧格林沁、胜保及其统率的北方官军,都被牵制在束城,无法回援南方战场,这让咸丰陷入了新的焦虑。
  (18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能做的,只有下旨催曾国藩尽快出省作战。
  下这样的旨意早已不是第一次。吴文镕在武昌告急时,咸丰就曾接连三次下旨,命令曾国藩派湘军赴鄂。咸丰当时并不像吴文镕、江忠源那样看重湘军,纯粹是拉一个算一个,拨到碗里便是菜,有总比没有好,而湘军也并非担当主力,只是给同样被征调的湖南绿营当个下手而已。
  那一次,因太平军撤围,让曾国藩得到了自动豁免的机会,曾国藩事后对自己逡巡不进的解释也得到了咸丰的谅解。
  曾国藩说,我的水师还没练成,暂时没办法跟太平军较量,等我把这个难题给攻克了,一定亲自率部出击。
  长江水师这个新名词让咸丰眼睛一亮,他已经意识到沿江战场正因为缺乏水师,才导致局面如此被动,所以建立水师是第一要务,的确比配合绿营都来得紧急。
  可是接下来咸丰就没办法保持冷静了。
  两个月后,太平军水营频频出击,“千里长江,任其横行”,沿岸官军就是看见太平军的战船也不敢主动交战,只能祈求对方不是奔自己来的。
  唯一有希望遏制这一趋势的就是湘军水师。于是咸丰再次把目光投向曾国藩,这次不是当下手,而是作为救命稻草一样的主力。他催促曾国藩尽快率水师与江忠源会合,以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进行水陆夹击。
  人的身价不一样,跟他说话的口气都得变。咸丰很少夸人,此番则破例给曾国藩送来了高帽子:“我知道你向来为人忠诚,且有胆有识,相信你一定能够顾全大局,不辜负我的重托。”
  让咸丰没想到的是,帽子白送了,曾国藩从始至终也不肯露一面。
  问他为什么不肯出兵,回答翻来覆去还是那句话:我这支水师太重要了,与太平军作战,“非水师莫能制其死命”,不练好是绝不能轻易出征的。
  咸丰差点给气乐了。
  以为你是谁啊,这么人五人六的,好像南方诸省离了你都不行似的,你觉得以你的才力配吗?
  咸丰有理由怀疑曾国藩背后的实际能力,认为他之所以推三阻四,很可能是临场怯懦所找出的借口。
  忘记你做礼部侍郎时写的谏议书了吧,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妥,“以为无出己之右者”,什么都不放在你眼里,可轮到自己,还不就是一副“畏葸”的熊样。
  关键还是要用人,而不是骂人,因此在结结实实给了一棒之后,咸丰又用上了幼儿园阿姨哄小朋友的口吻。
  “我想,你既然能自担重任,创建水师,肯定非胆小之辈可比,赶紧设法赴援吧,能早一步,就可以得到早一步的好处。”
  然而曾国藩似乎铁了心,他软硬不吃,无论大棒还是胡萝卜。
  一句话,反正我的水师没有练成,出去也是白给,你说我“畏葸”就“畏葸”,胆小就胆小。
  (18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9: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找到了一条理由,汇报说衡阳一带尚有一股起义会党尚未破灭,而这股会党乃“湖南巨患”——你硬要调我走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能另外找到替代部队。
  这条理由狠狠将了咸丰一军,让他顿时傻眼。
  本来指着湘军出省打仗,结果拔出萝卜空出坑,还得再找支部队去擦屁股,那倒还不如让他们一手一脚料理完算了。
  咸丰闭起嘴,不再瞎叨叨了。
  自吴文镕在黄州战败自杀后,武昌告急,咸丰第三次给曾国藩下达“刻日开行”的圣旨。
  由于前面连续遭到回绝,让咸丰都有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他不知道这回捧到怀里的会是什么,难道又是一大堆无法拒绝也无法反驳的理由?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想你的水师该早就建成了吧,战船、水勇、洋炮也谅已齐备。”
  在时间这个潜台词里面,当然还得包括“湖南巨患”应该已经解决了。咸丰想像曾国藩会给他什么借口,预先就给你堵住。
  皇帝多虑了。就在他发出谕旨的同一天,对方已经倾巢开拔,在战船刚刚赶造下水的情况下。
  这仍然是一支仓促成军的部队,但江忠源、吴文镕的接连战死,前线形势的日趋恶化,以及朝廷急如星火的催促,都不会再给曾国藩留下继续打磨的时间,他必须出发了。
  1854年2月25日,曾国藩率湘军离开衡阳,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此前,他亲自撰写和发布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即《讨粤匪檄》。
  “粤匪”,即太平军和太平天国,所以这篇檄文也可以看作是湘军出师前,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提前交锋。
  纵观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新兴政权从起事起,对旗人采取的就是一种极端政策。在武昌、南京等重要城市,只要具备上述身份,皆一个不留,杀光完事,无论官兵还是老弱妇幼,为此还遭遇了激烈反抗,一如鸦片战争后期的乍浦和镇江。
  太平天国的反满情绪,在半个世纪后引起了力志排满反清的革命党人的共鸣。后者对太平天国作出了极高评价,孙中山本人更是对洪秀全大力推崇,认为他“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
  英雄的对立面就是坏蛋。经过早期革命党人的演绎,曾国藩的形象很是不堪,被视为“汉奸刽子手”,只知道替满人杀自己的汉族同胞。
  在曾国藩的时代,虽然这种以满为敌的思潮在主流社会还缺少市场,但作为一支纯汉人武装的领袖,曾国藩也自知有驳斥的必要,否则湘军就会师出无名,还没开打,腰杆子就硬不起来。
  (18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6 15: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材料费也由三十两被无端地提到了百余两之多。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