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4 1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宋美龄走进蒋介石的房间时,蒋介石潸然泪下,责怪美龄身犯险地,如入虎穴。蒋介石日记中记载了宋美龄的一句话:“宁抗日,勿死敌手!”,剩下的,两个人在一起还密谈了什么,外人很难知晓,但之后蒋介石立场开始软化。后人分析无外乎如下几点:1.只要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则张、杨可放他回京,否则性命堪忧;2.如不幸殒命,则中国将会陷入新的因权力分配而导致的争端,为日本所乘;3.何应钦等主战派巴不得你死呢;4.夫妻十年情份,实难割舍。
第二天,宋美龄亲自参与了和周恩来的谈判,口头达成了包括“停止剿共”、“改组政府”、“清除亲日派”,“释放七君子”,“准备抗日”在内的多项协议,不光如此,还答应暂时通过张学良为红军发放给养,张和周商定多少就多少,三个月后,政府改组完毕,正式给予红军番号,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共产党重新获得合法地位。
在此基础上,蒋介石与周恩来会面,在周恩来面前,他是曾经的大哥、曾经的领导、是现在的领袖,想必架子拿的还是很足的,跟周说 “恩来,你是我的老部下,你应该听我的。”周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接着,蒋介石向周恩来当面重申了他的许诺: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宋氏兄妹和张学良全权代表他解决与红军的关系问题。三、蒋回南京后,周恩来可以直接去谈判。得到蒋介石的这些保证,周恩来告辞而出。
事情到此,应该说西安事变解决的还是挺圆满的,国家终于可以停止内战了,特别是7个月后抗战全面爆发,更显出此次停战的重要意义。参与谈判的几方也都得到了好处,蒋介石可以安全返京了、中共也终于在悬崖边立住了脚跟。即使没有共产国际的命令,中共的这个选择也是正确的,因为杀了蒋介石根本无益于红军的艰难处境,只不过换一个人来继续打你而已。
不对,参与谈判的还有张学良和杨虎城呢?他们二人如何处置,怎么没见说啊?难道没有谈吗?这是一项重要内容,不可能不谈的,张学良不听众人劝阻,甘愿只身送蒋介石回京,张本人的胆识是一方面,但蒋给予他一定的承诺,想必也是他做此决定的动因。可具体是什么承诺,却成为了千古之谜。
25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返回南京,得到了南京市民的热烈欢迎,与之相对的是,张学良旋即被拿下,29日,军事法庭开庭审理张学良,31日,军法会审判决“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减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
1937年1月4日下午,张学良又接到国民政府发布的特赦命令:“经国府委员会讨论,一致决议接受蒋委员长请求,张学良准予特赦,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宋子文陪同张学良出席军法会审后曾说:“审判是走个手续,5天后汉卿保证回西安。”然而事实上,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即长期监禁,直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辞世,90高龄的张学良方才获得自由,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一直陪伴着他的就是那位风华绝代的赵四小姐,之前赵四连妾的名分都没有,直到1964年二人才正是结为夫妻。晚年,张学良接受采访时,赵四也偶尔会插话,洗尽铅华的赵四小姐,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位和善的邻家大妈,当然,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也成了一个极其善谈的邻家大爷。
杨虎城被罢免了兵权,令其出国,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携家眷回国,当即被抓,开始了和张学良一样的软禁生涯,1949年9月17日,国民党大势已去,将杨虎城及其三夫人还有两个子女杀害。
虽然是口头承诺,但对于给中共的承诺蒋介石基本都兑现了,可对张、杨的呢?为什么从犯杨虎城被杀,而主犯张学良却安然无事呢?
大家普遍相信,西安谈判时,通过宋美龄和张学良的谈判,蒋介石是给予了张、杨宽大处理的承诺的。因此才有了晚年宋美龄屡次说对张学良不起的话。在张被软禁的时候,宋美龄一直和张学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照顾有加。张学良获得自由后,对记者说,没有蒋夫人,我早死了。原来,逃台之前,蒋介石也想杀掉张学良,被宋美龄强力阻止,跟蒋介石说:“你如果敢对那个小家伙(指张学良)不利,我马上出走台湾,把你的事都给你抖出来”。张学良重获自由后,对记者百无禁忌,谁都敢骂,谁都敢说,包括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都津津乐道,可惟独对西安事变谈的少之又少,对于蒋介石对他的承诺,更是绝口不提。有记者试探的问他,是不是因为蒋夫人还在,所以你不愿意惹她不高兴。张学良没有说话,只是笑着拍了拍记者的大腿。于是大家就只好耐心等待,等着张学良说出史学家们都想知道却又都不知道的西安事变中这一重要细节。张学良非常长寿,2001年,百岁高龄方才撒手西去,只可惜蒋夫人更能活,2003年,106岁高龄方才离世,则当初的迷团就成为了千古之谜。
张学良非常认可宋美龄对自己西安事变的评价:他不要钱,不要地盘,要的是牺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