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lack白夜

[转帖] 《清明上河图5》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作者:冶文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窄房中只有一张旧桌、一只粗木矮凳、一口土灶、半屋土炕。搬来前,亲族们各自打理物件器皿,母亲只分了王盥几只缺口瓷碗茶盏、一把瘪嘴铜壶、一口断柄旧铁锅、一套薄被褥,一只藤箱都装不满。他怕碗盏撞破,见地上丢了几本旧书,便拿来衬垫。到了这里,见没有扫帚,他便拔了些枯枝,用草捆扎起来,将屋子大略清扫干净,拔些干草,塞住墙上破洞漏缝,将那几件器物一一摆好,又去拾了些柴棍,想生火,却发觉没有火石,只能去亲族那里借火种。

    出门走了半截,王盥心生畏意,停住脚,想起东边邻村有几户农家,便去那里借。他敲开头一户人家,开门的是个老汉。老汉先是一愣,听他借火种,忙笑着说:“有有有。”随即进去用个短柄旧陶盆,盛了半盆火炭,笑呵呵递给他,又嘱咐他小心烫手。他接过那陶盆,眼睛忽然一热,险些涌出泪来。这几年,头一回有人对他这么热肠。他忙逼回泪水,连谢字都说不出,只点了点头,匆匆转身回去了。

    土灶里燃起火,窄屋立刻暖亮起来。关起门,站在那窄屋中,环顾四周,他不由得长舒一口气,终于能自家做主了。

    族里还分了他十贯钱、几斗豆麦,那个冬天,他便靠着这些口粮过活。每日熬了豆麦粥,慢慢啜饱,或在窄房里呆坐,或去外头荒田枯林中随意走走,不但从不孤寂,反倒从没这般舒心自在过。到了夜里,燃起柴火,独坐在火边,望着火焰,时时忍不住要露出笑来。

    不过,夜里坐久了,毕竟乏困无聊。他想起那几本旧书,便从箱子里找了出来,里头有半卷《诗经》、几卷《史记》、一卷《尔雅》、一卷杜诗、大半卷陶渊明集,虽都有些残破,却都大致能看。他便一本一本拿来读。自小他就怕读书,看到文字,只觉得繁难。然而这时细细读起来,发觉每一字、每一句都深含意韵,且各个风味不同,如同摆了满桌的青皮、豆蔻、香药、韵姜、橄榄、薄荷……任他拣选细品。尤其《诗经》《国风》、陶诗和杜诗,原先只是古人诗中情景,隔了千百年、千百里。这时读起来,却化作身边之景、心中之情,其间悲喜如同从自己胸中流出。当年,他常听父亲和叔伯们谈论诗书,说什么杜诗佐酒、陶文疗饥,这时也才终于明白其中况味,且比父亲叔伯们坐而论道更加深切入心。

    到了春天,那些豆麦快要吃尽。他看陶渊明能荷锄耕田,自己也该自种自食,但瞧着那荒田,全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他想起那个借火种的老汉,便去求教。老汉姓鲁,听了来意,惊笑起来:“这农活儿哪里是您这等贵人做得的?”王盥忙解释:“我哪里是什么贵人?况且迁居到此,便得入乡随俗,自家求生。还请老丈不吝赐教。”鲁老汉见他说得诚恳,便一口应承,悉心教他锄田垦种。

    正月首种麻枲,鲁老汉替他商计好,五十亩地拿十亩种麻。地里满是枯草,得先燎荒。这个虽不难,王盥却也被烟熏得不住抹泪,狂咳不止,险些将自己衣襟燃着。鲁老汉有个女儿叫阿荞,来给他们送饭,看到他这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先被人笑,王盥只能郁郁忍着,这时心中竟毫不介意,反倒跟着笑了起来。

    春耕宜早晚,田燎过后,鲁老汉牵着自家两头牛,叫儿子扛着犁,天才微亮,便来敲门叫醒王盥,教他垦地。那犁极重,又是未耕生土,用力须生猛,犁辕得牢牢把稳,同时还得操喝好牛。王盥双臂哪里有这气力?土里随意遇到些草根,犁便立刻歪了。一垄都未耕完,双手就已起泡,累得倒在土里,大口呼气。但他只是觉得吃力,并不觉得苦。鲁老汉劝他歇息,他立刻爬起来,继续扶住犁柄,歪歪斜斜又耕了起来。

    这十亩地,鲁老汉一早上便能耕完。王盥却足足用了十天,才算耕过一道。耕完后,又须耙劳。用铁齿耙纵横细耙,这样土才细密、立根才深稳。耙过后,又得细耕,边耕边用石碾磨平,叫作“劳”。等田土碾成大白背,得再细耙四五道,直至其地爽润,面上出一层四指深油土,才算功成,可以下种。

    这时,王盥双手已经磨破了几道,微动动手指都痛。鲁老汉女儿替他寻了些草药捣烂,敷在手掌上,用布巾裹好。他忍着痛,硬生生熬了过来。好在身体渐渐惯习这劳累,每天起床不再酸痛,精神也健旺了许多。

    等麻枲下了种,已是二月,又要种粟,又得开始耕耙。他行动虽仍拙笨,却已不似先前那般吃力,一天天渐渐熟络起来。半个多月,粟地也耙劳完了。那天夜里下了一场微雨,他清早出门,走到田边,见四野清凉,终于能觉到春气初来。瞧着自己耕耙过的那两大片田,平整微润,极舒心悦目。他正在欣慰,眼角忽然一闪,似乎瞥见一小星绿意。他忙蹲下身,凑近麻枲地去瞧:芽!极细嫩的一小棵绿芽,从一粒泥土侧边露了出来。他几乎欢叫起来,又怕惊到那小芽,睁大眼睛静静笑瞅了半晌。看那小芽被那粒泥土压着,心里忍不得,寻了根细草棍,小心将那粒泥土轻轻拨开,小芽顿时整个露了出来:嫩鲜鲜,略带着些小小娇俏,像个穿绿衫、极微小的幼女,惹起满心满怀爱怜。

    随着那棵嫩芽,两棵、三棵、十棵、百棵……一两天之间,麻枲地里便星星点点遍冒绿芽,整片地都似活了一般。生平头一回,王盥如此欣喜欲狂。到三月时,两大片地都已绿蓬蓬生满了青苗。他又开始种豆、种黍、种薏苡、种莴苣……在鲁老汉父子帮扶下,竟将五十亩地全都种满。

    其间,分的豆麦早已吃尽,王盥只能用那十贯钱向鲁老汉家借支余粮,鲁老汉却执意不收他的钱,叫儿子给他扛了两大袋麦子。王盥何曾受过这等恩惠?心里感激之极,却不知该如何回报,只能铭记在心以待来日。来日未至,鲁老汉的恩德却一日深似一日。播了种只是开头,接下来锄治、粪壤、灌溉、收刈、碾打、贮藏,里头每一步都有许多关节,都得鲁老汉一样样教。到了五月,他终于收到第一把豆子。他剥开豆壳,看到里头嫩绿饱满的豆子,喜得眼泪都快涌出了。

    就这么,在鲁老汉教导下,他一天天变作个农夫,每日从早忙到晚,食量比原先大了三倍还多,夜里天一黑,倒头便睡,一睡便到天亮。从前诸种伤恨尽都如雨渗泥土般无影无踪。整整半年,他没有去瞧过父母亲族,他们也没来瞧过他。同在一村,两下里却像隔了天地。

    到了秋天,他收了近百石谷物,堆得小山一般,除去税粮,也足够他吃十年。老汉父子又帮他修造了一座小粮仓,里头贮藏了三十石,剩余的,装到牛车上,运到县里,一斗八十文,卖了近五十贯钱。他想起几年前,听见父母低声核计家中资财,现钱总共也只有六十贯。自己大半年所得,竟已抵得上父亲大半生积蓄,顿觉无比自豪。

    衣食足而情欲生,他独自一人毕竟寂寞,见鲁老汉的女儿阿荞模样秀净,做事简利,尤其心地极纯善,早已动了念,心想:自己毕竟是三槐王家的子孙,礼数缺不得。于是他便去县里给父母裁了几匹上等好绢,又买了两坛好酒、不少鹅鸭鱼肉,重腾腾提着去见父母。父母比原先苍老了许多,父亲先还冷着脸,一眼瞅见那些礼物,面色略略和缓了些;母亲则带着喜色,连声抱怨他大半年都不见登门。他小心将来意说明,父亲沉吟片刻说:“这婚事,我并无异议。你既已析居出去,诸事都由你自家做主。”

    他便请托了鲁老汉家隔壁一个老妇做媒,前去提亲。鲁老汉喜出望外,当即答应,并说聘资奁钱两下里任便。于是,到了年底,他将阿荞迎娶了过来。

    母亲一改旧态,强要为他操办婚事,亲族里不少人也都受邀而至。那些人似乎忘了当年之事,个个都极和善。阿荞也不愿他孤零在外,嫁过来后,地里新割了菜蔬,头茬总要先送过去孝敬公婆,再送些给合意投缘的亲族。

    王盥心里原本还积着恨,但人毕竟离不得家族,再想起二伯当年所言的那句“做人莫要过分”,便渐渐放下了旧怨。亲族对他也不再小视,往来之间,竟比在三槐故宅时亲和了许多。

    之后几年,阿荞接连生下三儿一女。那间窄房早已局促,丈人和舅子出力,王盥用积攒的钱围筑了一座小院,起了三间茅屋,这家才终于像了模样。只是,儿女一多,五十亩地便渐渐不够赡给。每年,王盥都尽力省些银钱典买几亩地,三十多年来,扩置了百余亩。虽算不得大富,却也足用。

    这些年,一家人和和乐乐。对外头,他又始终尊奉那句“莫要过分”,因而难得有大纷争、大波折,直到王小槐来到他门前。

    地头上,王小槐家离王盥家最近,不过中间隔着那座大土丘,而且王盥也从未有过巴附宗子王豪之心,除去祖宗祭祀,常日难得见着王豪父子。那天,王盥正要去田里看视儿子们,王小槐忽然走进院子,手里拿着那只银弹弓,拦住王盥,仰着头说:“王盥,我要呱唧你做我儿子。”王盥一愣,没听明白。

    王小槐有些恼:“怎么?你不肯?王盆哭着要当我儿子,我知道那癞狗子的贼心,他是馋我家的田产钱财。王家这些人里,只有你从来不馋。人人都有个儿子,我也得有一个。你就呱唧过来,当我的儿子。等我修成了仙,我家的家业就全都是你的了。”

    王盥这才听明白,心里一阵羞愤。从辈分言,王小槐虽是叔父,但毕竟只是个六岁孩童,而他已经有了三个孙儿,早已做了祖父。他素来知道王小槐恶名,不知该如何应对。

    “王盆说,呱唧得有中人,还得去县里改鸡。明天我叫几个中人,你到我家来,咱们就呱唧。还有,我这弹弓已经老了,你给我寻个年轻的来,算是你孝敬我的呱唧之礼。你若不肯,我就仍呱唧王盆。”王小槐丢下这段话,转身就跑了。

    王盥愣在那里,等惊愕、羞愤散去,心里不由得隐隐动了动。四年前,朝廷推行“括田令”,他家有近二十亩地被核为来由不明,没为了公田。如今家中剩余的田产,合居一处还可支撑,但三个儿子已各有了子嗣,女儿尚待出嫁,往后若分产析居,加上女儿奁田,每人不足五十亩,家计必然窘涩。而且,儿子们全然务农,没有读多少书,他心里还是盼着孙儿们能好生读书,来日谋个仕进,也让亲族们瞧一瞧,偏房也能出良才。

    不过,一想自己须眉将白,却去认一个孩童做父亲,必定会遭亲族耻笑,念及此,脸顿时涨红。何况那孩童顽话哪里能当真?心念这一上一下,竟已后背汗湿。他苦笑着长叹一口气,正要将念头丢掉,心底却忽然闪出一个名字:王盆。他心里不由得一紧。

    听王小槐所言,这过继一事,是王盆的主意。恐怕也只有王盆那禀性,才想得出这等计谋。这些年来,王盥时常会想起当年祖宗牌位被污一事,当时其他堂兄弟都在庭院洒扫,只有他和王盆两人在祠堂里,而王盆的职责是擦拭供桌。唯有王盆才有时机将砚台偷偷搁在供桌上,设法拨落到地上,再用墨染污那牌位。来了这乡里后,两人不时也会碰面,王盥却从不愿睬他,王盆似乎也不敢跟他对视。这时一想到王盆,当年之冤又翻涌心头,不由得生出一阵气恨:即便我不愿,也不能让王盆得计。何况,虽然年纪悬殊,侄儿认叔为父,也并不悖礼。

    他不再多虑,揣了些钱,独自徒步走到县里,四处寻了许久,终于寻到一个青玉雕制的弹弓,莹润冰滑,堪赏堪玩。他论了一阵价,用七百文钱买了下来。

    这桩事,他既不愿说给妻子听,更不愿让儿孙知晓。辗转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又踌躇了许久,他才揣着那青玉弹弓,犹犹豫豫穿过大土丘,来到王小槐家。他站在院门一瞧,院里站了许多亲族,前堂里坐着几个人,王小槐坐在上首,下首三人都年近古稀,是如今宗族中三位主掌。

    王小槐正在摇头晃脑说着什么,一眼瞅见王盥,立即跳起来,尖声叫:“中人全都到了,赶紧来呱唧!”院中众人齐望向王盥,神色都有些异样,王盥脸顿时又涨红,但形势至此,再难退回,只得低头走了进去。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年轻弹弓你寻到没有?”王小槐重又坐到中央交椅上,摆出老成家长作派。

    王盥立在堂中间,垂着头,脸要烧起来一般,只能微点点头,从怀里取出那个青玉弹弓,走上前几步。

    “呱唧要跪拜献礼。”王小槐高声说。

    王盥犹豫了半晌,只得跪了下来,双手将弹弓递呈过去,手一直隐隐在抖。

    “叫父亲。”王小槐命令道。

    王盥越发羞愧,强抑了半晌,才低低叫了声:“父亲。”

    “大声些,中人们听不见,呱唧了他们也不认。”

    王盥牙关颤个不住,又是半晌,才尽力提高声量,唤了声:“父亲。”

    “哎!”王小槐高声应着,跳下椅子,从王盥手里抓过青玉弹弓,随即将一页纸递给王铁尺,“你是大中人,这是我亲笔写的呱唧文书,你读给大家听听。”

    王铁尺接过那页纸,一瞧,脸上顿时一愕,望望王小槐,又望望众人,最后瞅着王盥,露出一丝古怪神情。

    “你不念,我念!”王小槐又一把扯回那纸,高声念起来,“我不呱唧了。若要儿,将来自己生。尔辈皆是癞狗子!呸!”念罢,他将那个青玉弹弓重重甩向王盥,“你这个弹弓比你还老,我不要,还你!”

    弹弓砸中王盥胸口,跌落在地,碎作几截。王盥用了大半生才挣回的颜面,也跟着重重摔碎。他跪在那里,浑身剧抖不止,头脑中“铮铮铮”的一阵铜击声,要将脑颅击碎一般。

    他不知道那天自己是如何回到家,又是如何躺到了床上。可这一躺,竟躺了半个月多。他原本只想躺到死,直到一个消息传来:王小槐被烧死在虹桥上。

    不过,这死讯只稍解了恨意,并烧不去羞辱。几天后,妻子慌慌告诉他:“王小槐昨天半夜还魂了,清早院子里落了许多栗子,这事恐怕是咱们三儿做下的,我问他,他抵死不肯说。”

    王盥这才爬了起来,又听妻子详细说了一遍,忙叫过三儿王理问,王理反复说“与我无干”,那神情却并非无干。

    三天后,妻子又强拽着他去王小槐家见那个相绝陆青。陆青见了他,眼露怜悯,轻声言道:“观汝之气,卦相属讼。心虽欲宁,事端屡至。无意为争,偏逢狭路。欲挽其正,反陷其偏。中心难解,意常耿耿……”他听了,心里顿时一阵委屈。陆青又教他去对那轿子说一句话,那句话更让他眼睛一热,几乎落泪:

    “儿时一段冤,白发仍梦寒。”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圣人之师,其始不求苟胜,故其终可以正功。

    ——苏轼《东坡易传》

    眼瞅着王家兄弟一个个凑近那轿子,刘呵呵今天却笑不出来。

    他一直躲在孙羊正店欢门边,那侧廊下有三个看守酒桶的年轻汉子,在扯弓练臂力,他装作赏看,眼睛却一直留意着街头。一眼瞅见那顶轿子过来,他忙侧身躲在几头驴子后面睃看,见王盥离开了那轿子,忙从驴子中间挤出去。其中一头受了惊,抬起后蹄,重重踢到他小腿。他一个趔趄,几乎摔倒,这时却顾不得疼,瘸着腿,几步走近那轿子,朝着轿窗低声说出了那句话——

    刘呵呵今年五十出头,原名刘和合,众人见他常爱呵呵呵地笑,便索性唤他刘呵呵。刘呵呵早先其实并不爱笑,他生在皇阁村,六岁没了娘,八岁没了爹,只留给他二十来亩薄田。他年纪小,耕种不来,在乡邻劝说下,连田带人投托给了邻村一位堂叔。这位叔叔倒还好,婶婶却心里、眼里、嘴里都是刀,每天不割砍他几刀,饭都咽不下。刘呵呵新丧了爹娘,时常忍不住哭。婶婶就骂他整日号丧:“号能号来一根韭菜,还是一把麦?把我家号成你家,你才欢喜?”有回婶婶受了叔叔气,见他又哭,将两根拇指塞进他嘴里,把嘴角用力往上扯:“你不把老娘号死不罢休啊?你倒是给我笑啊,笑啊!”

    他的嘴角被扯裂,几天都不敢大张嘴。从那以后,他再不敢哭,尤其见了婶婶,便尽力笑。婶婶见他笑,越发恼恨,抓起一根扫帚就打。这扫帚比板凳、火钩子、铁铲、铁勺都柔软,打在身上并不多疼。他一边躲一边想,哭也打,笑也打,总得选一样,不若选笑,于是他继续笑着。婶婶见他这样,恨得眼睛要爆,头发都竖了起来,越发加力打他。他瞧着那模样极好笑,便笑得越凶了。婶婶打骂了一阵,终于手酸臂软,弯着腰、喘着气、瞪着眼、嘶着声,仍在骂,却听不出在骂什么。这之后,婶婶打骂得竟少了许多。

    他这才知道笑的好处,便时时尽力笑,饱也笑,饥也笑,伤心也笑,欢喜也笑。笑得久了,人再也瞧不出他的心思,有时,他自己也辨不清。

    到十五岁时,叔叔说他成年了,该出去自家过活了,头一次让他同坐在那张旧方桌边,跟他细细算了一笔账。那账积年累月、百头千绪,他越听越听不懂。不过最后一句很明白:“从你爹娘到你,两代欠的,总算起来,再减去零头,总共有一百七十贯。你爹留的那二十亩地又是下等劣田,一亩收不到一石麦,五贯钱都难典卖出去。你毕竟是我刘家亲骨血,我也不跟你多纠扯了,就拿这二十亩地将旧债抵了……”他知道其中不对,却说不上来,只能呵呵笑。叔叔便作了准,拉着他去县里交割了田契,而后给他装了一袋麦子,让他背着回自己家去了。

    他爹留的房宅还在,但空了这七八年,三间茅屋塌了两间,剩余一间房顶也漏了一半天光。他便在另一半底下安了家,夜晚躺在干土炕上,望着星星月亮,原本觉着自己一无所有,这时却似乎整个天地都归他,不由得又呵呵笑起来。

    在叔叔家这几年,农活儿他几乎做遍。乡里农忙时节,时常有人家缺人手,他便去给人佣工。他只求吃饱,又总是乐呵呵的,人都爱雇他。他便过东家,走西家,乐呵呵地度日,不知不觉便长到三十多岁。他脸上笑出来的深纹像是刻的一般,即便不笑,笑容也时刻挂在那里。

    那时,村子里出了桩大事,三槐王家要搬迁来此。王家在这皇阁村一带原先就置买过许多田地,这回又四处添置了许多,几乎将这一乡的地占了大半,又新添盖了许多房舍,自然需要许多人力。刘呵呵从没摊到过这么多活儿,工价也高,半年下来,竟得了五十多贯。他一直将就着住那破房,这时才有了余力,将三间茅草房修葺一番,还典了五六亩薄田,总算活得有了些模样儿。他又去乡里草市上买了一身半新的衣裳鞋帽儿,就地换了,摇摇摆摆回到村里。村里人都有些认不得他,他乐得脚底踏云一般笑起来,呵呵声都变作了嘎嘎声。

    到了冬天,三槐王家整族人都搬了来。这村庄原先只有五六十户人家,陡然间多出百来户,顿时喧闹得佛会一般。刘呵呵四处笑呵呵地乱瞅,那些人哭哭啼啼、哀哀凄凄的样儿极好笑,如同一群寻不见母鸭的小鸭。

    天眼看要黑时,那些人才止住哭闹,将车子拉到各自门前,拖拖扯扯地往里搬箱柜物事,一个个笨鸭叼死龟一般,刘呵呵越发乐得没个够。他正边走边瞧边乐,一眼瞅见最小那院房舍前,一个妇人独自在搬驴车上一张圆桌。那房舍是刘呵呵跟着几个匠人修造的,只有小小一间堂屋套了个小卧房,外带半间厨房,院子也只有十来步宽。刘呵呵当时心里还暗暗念叹,这院小房舍若是我的便好了。

    这时,他瞅着那妇人搬桌子。那妇人年纪三十岁上下,面容素洁,穿了一件半旧的浅青素锦长袄,浑身透出一股幽幽静静的雅气。刘呵呵从没见过这等贵家妇人,像是有回在乡里大户家做活儿,看到中堂墙上挂的仙姑画儿一般,立时觉着自己穷烂不堪,便是通身洗三道也还嫌脏。而那张桌,漆了枣红漆,边沿密密雕着花枝,亮滑滑、重沉沉的。刘呵呵虽不懂,却也知道是件极值价的上好木器。那妇人身形纤弱,哪里有多少气力。妇人用那双瘦纤细白的手把着桌腿,左扳右挪,桌子却一动不动。刘呵呵瞧着不忍心,忙几步赶过去,一把抓住桌沿。那妇人吃了一惊,抬头望了刘呵呵一眼,顿时变了色,忙缩手回身,躲到一边,低下眼,又羞又慌,又怯又恼。

    刘呵呵也随即想起,曾听人说过,大户人家的妇人有诸般礼数,头一条便是决不见外间男子,一眼都不成。这妇人是京城三槐王家的,礼数自然比乡里大户严得多。刚才她瞅了我一眼,莫要因这一眼惹出祸事来。刘呵呵顿时有些慌,不知该帮还是该走开。他忙向院里望去,里头静悄悄没一丝声息,自然没有旁人。而两边王家的其他人,都各顾各吃力搬抬,并没有人朝这边望一眼。他又偷偷望了一眼那妇人,妇人仍垂着眼,十分羞惧。不过,刘呵呵发觉,那神色间并没有厌恶。

    这些年来,刘呵呵从其他妇人眼中见得最多的是厌恶,像是瞧他一眼,便要污了身子一般。刘呵呵心里一阵感激,再瞧那妇人孤弱弱站在寒风里,身子微微有些抖,他胸中一热,不再顾忌,一使力,将那张桌子搬了起来。转过身,又瞧了那妇人一眼,妇人仍旧那般垂着眼,并没有喝止。他便不再多想,搬着桌子大步进院,放到小堂屋中间,而后一趟一趟将驴车上其他器具全都快步搬进房里,大致安放好,这才出来。自始至终,妇人都立在那墙边,眼睛一直垂着,身子一直抖着。刘呵呵不敢多瞧,忙转身走了。

    这之后,刘呵呵每天装作无事,总要绕到那条巷子里去瞧一眼,那院门却始终紧闭着,再没见过那妇人。他已年过三十,孤旷已久,但凡想起妇人,心头总是喷火,甚而见到母牛母羊,都难把持。可念及那妇人时,却极不同。那火被浇熄了一般,只剩一个心念,再多瞧她一眼,像是旱灾时,和乡人一起跪在睢水边,渴念睢水娘娘降临一般。

    见不着那妇人,刘呵呵的心像是被根麻绳拽扯在半空里一般。他原本不知道“净”是个什么物事,如今却每日都将自己洗刷穿戴得齐齐整整,无事便往那妇人左右亲族门前转寻,见谁家需要人手,忙上前出力,提水、砍柴、搬重物,乐呵呵帮个不住。那些人于这乡里杂务上百般不通,见他这么用心,都极欢喜。零碎言谈间,他渐渐理清了这上百家亲亲戚戚的脉络,也知道了那妇人是宰相王旦这一支的重孙女,亲族都唤她阿婂。前些年阿婂嫁了个军校,那军校却死在西夏战场上。阿婂立志守节,婆家却容不得,父母又已过世,她只得回来依靠兄弟。好在那时合族共爨,虽家计艰窘,却也不少她一口饭食,便收留了她。搬来这里,也给她独分了那院小房舍和五十亩地,以全其节。

    刘呵呵听了,心头不知是何等滋味,既感佩阿婂志气,又疼惜她孤寡,最要紧是,发觉自己那说不得的心念连一道缝都没有。这之前,再伤再痛的事,他都能呵呵笑着对付过去,听说了阿婂守节后,他再笑不出来。一个人闷头回去,不吃不喝,躺了两天,饿得肚皮里咕隆隆响。听到这响声,他不由得又呵呵笑起来:阿婂是仙姑一般的人儿,你莫非还想沾挂沾挂?她便是将那院门大大开着,有你半分站脚的地儿?

    想明白后,他不再白烦白忧,仍旧呵呵笑着去帮王家的人,只盼着能多听些阿婂的事,若能偶尔瞧见阿婂一眼,那更是老天大颁赏。只可惜,王家人难得提及阿婂,阿婂的院门也始终紧闭。亲族中的姐妹妯娌去敲门,她才应门,开门也躲在门扇后。两三个月,刘呵呵只斜瞅过那小院一次,里头干干净净,却透出一股空寂寂的寒气。

    王家都是贵人,不肯沾农活儿,快开春时,各家的地都开始招佃。刘呵呵那时已和众人熟络,那些人头一个想到他。刘呵呵却存了一个念,有意左推右推,直到阿婂的弟弟寻见他,说他和他姐姐的地都佃给刘呵呵,总共近二百亩。这么多地,刘呵呵一个人哪里应付得了?他却一口答应,忙去寻了几个相识的无地穷汉,将多的地转佃了出去,自己并不多要一毫。

    务农这么多年,从来只有苦累,耕种阿婂那些地时,他却觉着异常欢喜轻快,那些地似乎也通了他的心意,长得格外好。到夏秋收成时,原本佃约是五五分成,他却只留了三四成,多的都拿竹筐盛得满满的,挑往阿婂家。来交割的,是阿婂的弟弟,阿婂弟弟其实不懂农事,胡乱跟他算了账,便让他将粮筐搁在那院门前。刘呵呵原本满怀渴盼,被迎头泼了一桶冰水,却不好说什么,也只能呵呵干笑着回去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来之前,他见田边一丛驴儿草开出黄耀耀的小花,心里一动,便摘了两朵,分别插在粮筐边。那两筐粮食搬进院里,阿婂想必会瞧见那两朵花。

    此后,不论送豆送麦、送菜送麻,刘呵呵总要摘朵花插在筐边袋口。怕被阿婂弟弟看破,他特地连枝带叶,倒斜着插,像是无意间钩挂的。

    原先他是饱一顿算一顿,那时也开始留意积攒,一年剩余的尽力添置一两亩地。就这般过了几年,他自己也有了近三十亩地,远近村庄零星开始有来说亲的。他旷了许多年,早已受不住,便开始留意。正在几个无地客户家的女儿间犹豫,王盆忽然来寻他。

    王盆有个妹妹叫王琪,如今已经年近三十,他家又想选个好门户,又舍不得奁田嫁妆,因此一直将她耽搁到这个年纪,王琪天天在家里哭闹。

    王盆最嫌贫爱富,常日间常拿刘呵呵逗耍寻趣,见刘呵呵渐渐小有了些田产,便跟父母商议,将妹妹净身许配给刘呵呵。刘呵呵先不敢信,见王盆说得认真,再加他满口劝诱,便昏昏晕晕应承下来,成了堂堂三槐王家的女婿。

    谁知迎娶那天,刘呵呵用借的一头驴子驮着王琪到了自己家,王琪下了驴,却死活不肯进门,号哭个不停,被几个送亲的妯娌强推了进去。送亲的人走后,刘呵呵略一靠近,王琪便尖叫哭骂起来,唬得刘呵呵赶忙躲到旁边那间堆粮的空房里,趴在麦袋上歇了一宿。

    之后一个多月,王琪始终不肯让刘呵呵靠近,刘呵呵也只能避让。王琪诸事不做,只在炕上哭哭骂骂。刘呵呵每天清早去田里之前,都先把饭煮好,端到炕边。傍晚回来后,又生火煮饭,先端给王琪,自己则蹲在灶前吃。如此过了三个多月,王琪才渐渐不哭不骂了,不过依然诸事不做,只等刘呵呵伺候。刘呵呵倒也甘愿,始终赔着笑,不敢多话。将近半年,王琪才肯让刘呵呵近身。至此,刘呵呵才算尝到了男女滋味。

    可是,有天刘呵呵从田里回来,一进门就见王琪身子悬吊在半空里,早已断气。她自嫁过来后,始终郁郁不乐,从没见她笑过。死后,嘴角却似乎凝着一丝笑,似恨又似嘲。

    成亲不到一年,刘呵呵成了鳏夫。王琪死后那笑,吓得他一连几个月都不敢再笑。别人都以为他是为丧妻而痛,他却在自问:这么些年,你究竟在笑个啥?三十多年,你摊到过几桩好事?过过几天真该笑的日子?

    不想这些时,每天都好过,混一混便天黑睡觉了。一旦想起来,顿时觉得一刻都挨不下去。他恨不得也像亡妻那般,一根绳吊到梁上,再不必整日凑笑、强笑、假笑。刘呵呵越想越灰心,细想这些年的不如意、不痛快,多得荒田杂草一般,哪里数得过来?倒是称心快意的事,数不出几件来。活了一场,只如最烂贱的蒺藜草,连猪羊都不肯嗅一下。

    想到伤心处,他再没心做农活儿,丢掉长耰,一屁股坐在田埂上。可刚坐下去,立即痛叫着跳起来,回头一瞧,是一丛蒺藜,结了几颗尖刺硬壳果。看着那尖刺,摸着屁股,他忽然忍不住笑起来:世上百谷,但凡能结籽的,不是被人种来做粮食,便是被猪羊嚼吃掉。唯独蒺藜,结这么大果子,谁敢去吃它?它不笑,谁笑?

    想通后,刘呵呵心头大畅,乐了一阵,抓起地上的长耰,继续捶砸田里的土块。自那以后,他重又整日呵呵呵笑起来,只是从此断了再娶的念头。

    娶妻丧妻这一年,他几乎忘了阿婂,甚而想退佃,心头平复后,才暗自庆幸没说出口。他照旧卖力替阿婂种地收割,送粮食时,也从不忘摘朵花插在粮筐边上。有时,他甚而想,自己恐怕是为阿婂而生,若不然,好不容易娶了个妻,竟上吊自尽。阿婂这么自苦守节,恐怕能修成个菩萨。到那时,她神通灵觉,自然能知晓我这般至诚,或许会封我做个蒺藜神将,替她看守仙山灵府。

    有了这个心念,他似乎什么都不愁不惧不慌了。妻子虽死,他毕竟仍是王家的女婿,王家人也喜他性格,常日时时走动说笑,年节更是热络,一个人便也不十分孤落。

    草木易秋人易老,转眼之间,便是二十多年。这些年来,阿婂竟真的一步都没迈出过那院门。刘呵呵替她种的粮,积到一处,恐怕能堆成一座小山。他却连一眼都没瞧见过阿婂。他只知道,阿婂始终活着。

    不但他,王家亲族对阿婂也越来越敬重,言及阿婂,无不庄肃。这远近乡里都知道皇阁村有个节妇,几任知县都曾上奏朝廷,祈请旌表,只可惜一直未蒙准奏。刘呵呵对此倒并不多介意,阿婂守节年月越深,他心中那菩萨信念便越坚。既然阿婂要修成菩萨,这人间旌表又值得什么?

    然而,刘呵呵没料到,那个王小槐竟会毁掉这一切。

    去年八月底,收了麦子,在场上碾打晒好后,刘呵呵照旧将大半用筐子盛满,每筐都插好小野花,一挑挑担到阿婂的门前。这些粮,阿婂只留几石自吃,其余大半都交给弟弟去卖成现钱。阿婂弟弟在院门前记账,点算完后,他才敲门唤姐姐。每回,阿婂都先出来拔开门闩,而后进屋关好门。阿婂弟弟才带着家中子侄,将粮食抬进去,堆放好后,带上院门。阿婂才出来,重新将门闩好。

    那天交完粮,刘呵呵被隔壁亲族唤去吃茶说话。闲坐了半晌,听得隔壁搬完了粮,阿婂弟弟最后带上院门,高声说:“姊姊,都搬完了,出来闩门吧。”随后听见阿婂的堂屋门轻轻打开,一阵轻细脚步声。那脚步声刘呵呵听过不知多少遍,早已熟悉无比。他正侧耳等着闩门声,外头却传来一阵尖亮童声,是王小槐。随即“砰”的一声,阿婂的院门被重重撞开。刘呵呵猛地惊了一哆嗦,慌忙起身向外跑去,王小槐的笑叫声已经进了院子:“你就是阿婂?快来瞧!阿婂是个老妖婆!”

    等刘呵呵跑到外面,巷子里已经聚了不少人,有王家亲族,更有村里其他男女。众人伸长脖子齐望向院里,面上满是惊异,更杂着些失望。刘呵呵顿时停住脚,不敢靠近,心里一阵拧绞,全身不由自主地抖起来。

    王小槐仍在那院里又拍掌又笑叫,却听不见阿婂的声音。过了一会儿,“砰”的一声,堂屋门关上了。王小槐又嚷了一阵,这才笑着走了出来,昂着头,不住叫唱着走了:“阿婂是个老妖婆,阿婂是个老妖婆……”

    众人都惊愣住,刘呵呵更是惊张着嘴,不住打冷战。半晌,阿婂院里都静悄悄的,毫无声息。阿婂弟弟脸色发白,过去轻轻带上了院门,众人这才互相摆手示意,各自轻轻散去。刘呵呵仍在原地呆立了一阵子,身后那亲族拍了拍他,他才醒转过来,望望阿婂院门,里头仍无声息,听不见阿婂出来闩门。他不敢久留,只得失了魂一般回到自己家里,躺倒在炕上,饭也不吃,死了一般,唯有王小槐那句叫唱声时高时低,响了一夜。

    第二天,外头的闹嚷声叫醒了他,他隐约听见“阿婂”两个字,身子又一颤,忙爬起来,奔了出去。果然是阿婂,许多人围在阿婂院门前,里头传来许多人的哭声。刘呵呵又打起冷战,拨荒草一般扒开人群,怔怔走进那院门,王家许多亲族都站在院子里哭,堂屋中间那张红漆圆桌被挪开,地上躺着个人,身上盖了一张青绫旧幔子,只瞧得见那身形极瘦小,一小捆干柴一般。

    刘呵呵只看了一眼,慌忙将眼睛移开,却忽然瞥见堂屋正墙上贴满了东西,是枯花,一枝挨一枝,整面墙都是。他不由得走进堂屋,那些花虽然都已经焦枯,刘呵呵却认得那些花形,都是田埂野地里那些杂草花,苘麻、龙葵、田旋、益母、旋复……每枝花茎上都粘了一个小小圆团附在墙上,应该是糯米团,也已经干硬发乌。

    刘呵呵不敢相信,身子颤得越发厉害,他小心走进卧房。里头有些幽暗,却极整净,只有一架旧床,一只旧斗橱,橱上搁着几卷旧书、一面铜镜、一个螺钿盒。他扭头一瞧,又是一惊,幽暗中,靠窗那面墙上也贴了许多枯花,仍是田间野花,一枝一枝排得齐齐整整。刘呵呵惊望片刻,眼里顿时涌出泪来,不由得靠着那墙,弯下身子,呜呜呜地哭起来。自从幼年被那个婶婶打得不敢哭后,他再也没哭过,更没这般哭过,肝肚肠肺拧在一处,不断绞痛。正哭间,墙上一朵葱兰被他的肩膀蹭落,跌到地上,花瓣碎开了两瓣。他忙哭着小心捡起那花枝,想重新粘回去,却哪里粘得住?这一摇动,花瓣又散落了三片,枯茎上只剩最后一瓣。他不敢再粘,用袖子抹尽泪水,小心护着那枝残花,埋着头,离了那院子。回到家里,他腾空盐瓶,将那花枝插在里头,供在桌上,呆望着那枯茎独瓣,又忍不住呜呜哭起来。

    除了当年那个婶婶,他从没怨憎过谁,这时,对那王小槐,从心底里生出无比厌憎。这样的虐畜,得活活烧死,才能解恨。

    夜里,他有几次带了火种,偷偷摸到王小槐家院墙外。但真要下手,又哪里下得去?他不住恨自己是个软卵子。几个月后,他见王盆提了一袋东西去了王小槐家,便偷偷跟过去瞧。王盆将那袋里的黑黄粉末灌进一根竹筒,又点了一根香,让王小槐去燃那竹筒,竹筒里顿时腾起火苗烟雾。刘呵呵顿时明白,那是燃烟花的火药,用这火药烧,才烧得迅猛。

    这提醒了他,也去县里寻买火药。那天是正月十二,到处放烟火,他在一家烟火铺子里买了半袋火药。他背着那火药袋子才往回赶,却见一辆车子迎面行来,车里传出一个童音,在骂车夫,竟是王小槐。

    刘呵呵想:正好,在村里烧,怕会牵连邻舍。于是,他便快步小跑,一路跟着那车子,准备在路上僻静处下手。可那车子一路都走的官道,途中车马往来不绝,始终寻不到下手处。这一跟,跟了三天,奔了二百里路,竟到了汴京。中间王小槐在客店歇了两宿,刘呵呵便在客店外墙角下忍着冷守着。虽然苦,但一念到阿婂,反倒觉着苦些才对。

    正月十五,那车子进了东水门,停在一家医馆隔壁的一院官宅门前。里头有人出来笑着将王小槐迎进去。刘呵呵便守在斜对面,这是他头一次进京城,看到街市那般繁华喧闹,虽吃惊,却无心赏看。

    直到傍晚,王小槐才又出来,外头已经候着一顶轿子,王小槐上了那轿子,一个中年男子陪护着,一路进了城,来到皇城。皇城前大街上扎满了彩灯,花山星海一般,刘呵呵哪里见过这等盛景,眼晕得脚步都有些错乱,几次跟丢了那顶轿子。那轿子停在东街口,王小槐下了轿子,和那中年男子去看那几层楼高的鳌山龙灯,两个轿夫将轿子停在一座酒楼边,一起去僻静地溲溺。刘呵呵终于得了空,慌忙过去,掀开轿帘,将袋子里的火药倒了许多在轿子坐垫上、踏板下,又用手抓了许多撒在轿顶、轿窗框上。见两个轿夫回来,他慌忙躲到一边。王小槐赏玩到初更时分,才回到轿子,往回赶去。刘呵呵忙挤过人群,跟了上去。看灯的人实在太多,挤来挤去,竟寻不见了那顶轿子。他气恨至极,不停扇打自己。

    寻了许久,实在寻不见,只得顺着原路找回去。等回到东水门内那官宅时,院门紧闭,不知王小槐回来没有。他只能又缩在对街墙角下守着,累了这几天,竟一觉睡了过去,等他醒来,天已大亮。

    那官宅院门仍紧闭着,他去街对角那间杂燠店买吃食,却听见店家和几个客人正在讲论一件事,说昨天半夜,虹桥上有顶轿子忽然自燃起来,里头一个六七岁幼童被活活烧死。他忙跑去虹桥打问,桥上一个摆摊卖包子的说,那孩童来自襄邑,据说是三槐王家的正脉子孙……

    他听了,顿时微微抖起来,牙齿敲得咯咯响,怕被人瞧破,忙下了桥往家赶去。一路上,欢喜解恨之余,却渐渐发慌发怕起来。回乡里后,村里便闹起那还魂撒栗的怪异来,让他越发慌惧难安。

    后来,他去见相绝陆青。陆青盯着他注视良久,目光清水一般,有些凉,又透着些温,半晌才开口说:“你之遇,卦属师。怨虽合其理,师出却无名。欲讨其正,反得其疚。冤仇虽报,惶惶难承……”他心事被说中,顿时又慌又惧。

    今天,他照着陆青所言,对着那顶轿子说出了那句话。他虽不明其义,却觉得那句话像是在说他的身世与心事,说出来后,心里松释了许多:

    “孤雁伤几多?独自问秋风。”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比,辅也,下顺从也。

    ——张载《横渠易说》

    王理一直躲在孙羊正店的侧边。

    他偷偷望见父亲王盥竟走向那轿子,心里一阵愧悔。接着又见姑父刘呵呵也凑了过去,他更是有些惊异。不过,看那轿子行了过来,他来不及再多想,忙走上前,装作和那轿子并行出城,低声念出那句话——

    王理今年已过而立之年,作为家中幼子,父母疼爱他自然多些。但生在这样一个本分农家,父亲勤力劳作,母亲悉心持家,两个哥哥也都忠朴孝顺,自幼受这家风熏习,他也从没因宠自骄。

    族中长辈时常称赞,说他家深得三槐遗风。对于三槐王家那些声名,他自小便常听族人讲论,却始终有些疑心。虽说三槐王家是这片乡里第一大族,也只是支脉广、人丁多,族中并没有一个披绿着锦的官员,连读书的子弟都没有几个。王理能说能走时,便在田间玩耍,日常听得见的,大多是农务。官府的人,难得见到,至多也只是下乡来催税的书手和衙吏,官职最高的一个是县尉。所谓“三槐王家”,于他而言,只是老辈口中的古话传奇。

    直到十二岁那年清明,父亲带上他,跟着亲族去三槐故宅祭祖,他才头一回到京城。到了望春门外朱家桥,父亲指着河边那院大宅说那便是祖宅,父亲便生在那宅子里。他自小听过无数道,等真的亲眼看到,惊得只能空张大嘴,道不出一个字。父亲来时说要替他开开眼界,这时他才明白何为“眼界”。眼中所见便是世界,自己生在乡里,便认定这世界只有乡里那么大,至多也只到县里。到了这里,才知道世界竟大到这地步。

    即便如此,他仍难相信,自己先祖曾真做过宰相。这京城、这天下不知有多大、有多少人,除去皇帝一人,先祖竟然在所有这些人之上,全天下都由他来掌管。

    回到乡里,他仍震惊不已,痴痴怔怔了许多天,才渐渐回转神。他问父亲:“如何才能做到宰相?”父亲说:“读书。”他忙说:“我也要读书。”父亲听了极欢喜,当天去亲族家借了一部《孝经》,晚上吃过饭,点起油灯,教他读那经书。头一句他就听不明白——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亲慢慢解释给他听,说仲尼是圣人孔夫子,曾子是圣人的弟子,圣人教曾子天下第一条大道理,那便是孝。

    “爹,什么叫道理?”他忙问。

    “道是道路,理是事理。我们出门,要依着道路,才好行走。做人也是这般,唯有依着做人之道,才不会行错。至于理,万事万物都有个理,依着事理,做事才不会偏差。”

    “我的名字便是这个‘理’?”

    “嗯,我给你取名为‘理’,便是望你能有条有理,安顺一生。孔夫子讲的这一条,便是我们为人处世头一条大道理,好比我们进京行的那条官道。”

    “我们从京城回来是搭的船。官道和水路,哪条才是道理?”

    “嗯……都是正道正理。道有许多,不过有大有小,有正有邪。行在大道上,才是正道,才平顺,不跌跤。”

    “圣人为什么说孝是第一条大道理?”

    “嗯……有了父母,人才来到这世间。至亲至近,莫过于父母。人唯有孝,才不违逆父母,不违逆父母,家才安宁。家家都安宁,天下才会太平。因而,这《孝经》后面有一句——‘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天下最大正道。”

    “哦,孝是官道,那水路又是什么?”

    “嗯……悌便可当作水路。悌是敬爱兄长,做子弟的,除孝顺父母,还得敬爱兄长。即便父母亡故,有了悌,兄弟才能和睦,这家族才能常保安宁兴旺。”

    “父母兄长若是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不能违逆?”

    父亲顿时有些变色,低头寻思了片刻,才说:“这《孝经》后面还有一句——‘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若是为父的做了不义之事,为子的,便该据理力争,劝父亲回归正途。‘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哦,我明白了……”

    从那天起,每到天黑,王理都跟着父亲学那《孝经》。两个哥哥原先只粗读过一点书,后来农活儿太忙,便都搁下了。这时见他读书,也来了兴致,一起凑过来学。他娘生长于寻常农家,见他们父子在一处读书,既觉新鲜,更觉贵气,在一旁剪灯添油,端汤递果,也忙得极欢欣。

    不过,兴头过了之后,王理开始觉得读书实在苦乏,还不如去田间割麦锄草有趣。再听父亲说,若想中个进士,得读烂万卷书。他和哥哥们算了一下,一卷书一尺长,万卷书一千丈,一本一本排起来,恐怕整个皇阁村所有田地都铺不下。这么多书,得多少年月才能读完?这一算,他越发泄气,读书一事便渐渐撂荒,开始跟着父兄耕地种田,去京城开的眼界也便渐渐缩回到乡里田头。

    书虽未读多少,他却牢牢记住了“道理”两个字。

    种田有种田的道理,每样庄稼也都各有各的道理,都违逆不得。至于做人的道理,却难解得多。人不似庄稼,虽说麦有麦的道理,麻有麻的道理,但这两样只须各依各的道理,分开种,尽了力便都能收获。人却全然不同,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且常常混杂在一处,极难截然分出对错。更何况,人与人、家与家、村与村、乡与乡之间,常常会起争执,每个人都说自己对,这其中道理在哪里?

    无事时,王理常常琢磨这些道理,却越想越糊涂,越糊涂便越沮丧。农活里,他最不耐烦的是理那些乱麻。每年夏至前十日,麻结了穗、花粉如灰时,父亲和两个哥哥紧忙抢时收刈。他和娘在田边拿竹刀削叶劈梢,剥下麻皮,驮回家,用水沤过,在房顶上搭起架子晾晒洁白。再将麻片泡在水中,用手指理丝、拈线,卷成团作经线,挽成绽作纬线。最后,要牵线穿杼,至少得两人,那时妹妹还年幼,便由他来牵线。稍一不慎,麻团线绽便会绞乱拧缠作一堆,想要理清楚,极耗时耗力。

    可和乱麻相比,做人更乱许多,哪里能理得清?理不清,他便不知该如何做人,昏乱沮丧之极时,甚而不愿再做人。实在想不明白,他去问父亲。父亲抬眼望天,想了半晌,才慢慢说:“虽然孔夫子说孝是天下第一大道,这些年,我私下里也琢磨了许久,暗自觉着,公道才是天下第一大道。”

    “公道是啥?”

    “公道是人人可行之路,不因高低贵贱贫富而有别。比如村外那条路,这村里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可走。”

    “路好说,可做人呢?”

    “《论语》有一句最好——”

    “哪一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啥意思?”

    “你若不愿某样物事,便莫要拿它给人。”

    “爹……我还是不明白。”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好恶千差万别,难有齐同。但所有人有一样相同,于己有利,便是好;于己不利,便是不好。你如此,他人也如此,心同此情,情同此理。所谓公道,并非人人所获都得一样,而是这心中道理都一样。你不愿被人欺,便莫去欺人;不愿被人夺,便莫去夺人,这便是公道。”

    “那我爱一样物事,把它给人,便是公道?”

    “也未必。将才就说了,人人好恶不同,你爱的,别人未必爱,就如你娘爱吃春韭,你却不爱。你娘若强要你吃,你自然不乐意。这里头的公道是——你不愿娘强要你吃她爱、你却不爱的,你也莫强要娘吃你爱、她却不爱的,这便是公道。不过,拿心头所爱给人,即便人不爱,至少起心为善。但若是拿心头所厌给人,这起心便是恶,便是不公道。公道不公道,就在这一念起心处。爹不望你有多善多好,只盼你莫要起心为恶。”

    “爹,我记住了。”

    王理果然将父亲这段话牢牢记在心里,说话行事,再不敢轻率,总是要多思量几分,我愿不愿,他愿不愿。

    这样一来,心里多了犹豫,说话行事便比旁人迟慢些,人常笑他是老龟。他却在心里掂量:你们自然不愿人笑你们老龟,你们却笑我老龟,你们便是将己所不欲施于人,起心不善,不公道。

    他就这么一点点自省省人,虽说累心,其中却自有一番他人不曾尝过的滋味。如同理乱麻,固然累人,但等理清楚,一根根穿过机杼,细细织成雪白的布时,心头喜悦,莫可比拟。

    久而久之,他心中经纬越来越分明,犹豫混乱则越来越少。人见他事事合情、句句讲理,也越来越喜爱他。亲族村人有了纷争,常来寻他断理,他也总能一丝一缕细细剖析分明,理清公道。

    不过,道理虽然分明了,公道却未必便随之而来。他渐渐发觉,世人并非不明道理,而是常常不顾道理。孔夫子之所以教导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由于眼见得许多人将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遇见不顾道理、强施于人的事端时,王理常常觉得悲恼,甚而愤慨,却无力可解,只能反复感慨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曾问过父亲,父亲也不知该如何对答。成年后,他越发明白,孔圣人都拿这天下世人没办法,我又能化解多少?想明白后,他也不再妄自烦恼,只求自家不行恶、得心安。

    后来,他娶了妻,妻子也是个农家女,脾性虽不甚好,却也并无恶行。妻子替他生了一对儿女,他这小家和父兄大家,合居一处。除了妯娌之间偶尔口角,一家人始终和乐安宁,令亲族称羡。

    这些年来,他和两个哥哥勤田力耕,孝顺双亲,抚育儿女,除此之外,并无他事,也无他想,只觉得此生若能如此安顺,便已万足。

    他没料到的是,父亲竟会做出那等事。

    那天他和两个哥哥去田里种春麦,两个哥哥驾驱耧车撒种,他回家来牵驴子,搬小石团,去压土埋麦。还没走进院子,便听见王小槐高声跟父亲说话,竟是要父亲过继给他做儿子。他在墙外听着,心头极愤慨,但王小槐毕竟是自己祖辈,虽然如此顽劣不逊,却也丝毫奈何不得。王理没听见父亲应声,却认定父亲哪里会听王小槐的。他怕父亲难堪,便躲到树丛中,等王小槐离开半晌后,才进了院,那时父亲已回到屋中,他不敢打扰,牵了驴子,拽上石团,便快步离开,到了田头,也没将这事告诉两个哥哥。

    傍晚回去时,父亲面色瞧着有些不对,王理以为父亲仍在生王小槐的气,更不敢多言。没料到,第二天父亲竟然去见王小槐,更受了那场羞辱,回来便气倒在床上。那几天,亲族们面上虽尽力掩着,眼中却闪着嘲笑。

    王理心中,父亲如天一般,寡言少语,温和持重,从不轻犯任何人。谁想到老来竟受这么一场重羞大辱。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这么羞愤过,可他自幼驯良惯了,气恨得浑身发抖,却不知能做什么。

    恨了几天,有个人忽然寻见他,是邻村一个中年富户。王理只见过那人几回,姓名都不知,只记得他的嘴又厚又大。那人将他唤到林子里,低声问他:“你想不想除掉那个小祸害,替你父亲洗刷耻辱?”

    王理顿时愣住。那人又说:“我只缺个帮手,不须你动手。”

    王理越发诧异,心里怕起来。那人却笑了笑:“我等你回话,明天仍在这里碰面。这事你莫要告诉别人,否则你父亲那场羞辱便白受了。”说罢,那人便大步离开。

    王理思忖了一夜,百般犹豫,终还是有些怕。第二天,一个堂弟来寻他,那个堂弟名叫王球,和王理一向亲密,也受过王小槐凌辱,他来跟王理商议,如何惩治王小槐。王理见堂弟恨得切齿捶树,忽而生出一个念头,便将邻村那富户所言告诉了堂弟,王球一听,忙说:“你不敢去,我去!”

    王理却顿时想起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心里生愧,忙开口劝止,王球却已定了主意,撇下他,去会那人了。之后几天,王理再没寻见堂弟。直到过了元宵节,王球才回来。第二天,王小槐被烧死的讯息也传了回来。接着便是回魂闹鬼……

    王理自然又惊又惧又愧,他去向相绝陆青求教,陆青望着他,静视半晌,缓缓说:“你之卦属比。心欲其和,反生嫌隙。志欲其安,陡逢怨怒。一愤难忍,因懦成愧……”他听了,心里一阵慌疚,也不知陆青为何让自己清明去汴京,对那轿子说那句话,但一听到那句话,心随之一颤:

    “赤子心,赤子情,奈何翻作夜孤星。”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小畜


    乾之为物,难乎其畜之者也。畜之非其人,则乾不为之用。

    虽不为之用而眷眷焉,不决去之,卒受其病者,小畜是也。

    ——苏轼《东坡易传》

    王球站在王员外客店前瞅着,见王理离开那轿子后,他忙凑了过去,朝着那轿窗,忙忙道出了那句话,随后逃命一般慌慌离开了。

    王球今年刚满三十岁,从小到大,他似乎不停在逃。

    他父亲虽是三槐王家正脉子孙,却生来体弱气虚,一句话超过五个字,便觉吃力,娶的妻子偏生也有痨症,生下王球不久,便咳血而亡。那时王家已迁到这皇阁村,诸事寒陋,王球父亲自己都难活,哪里有余力照管王球?族中叔伯看不过,四处替王球父亲寻亲,最终说定了邻乡一个一等富户的女儿,是改嫁再醮。娶过来后,才知道那妇人是因脾性暴躁,被前夫所休,回到娘家后,也是百般不宁。远近乡里都知道她这名声,哪家敢沾惹?她父母见三槐王家来提亲,忙厚厚赔送了一份奁资,急急将她嫁了过来。

    那妇人见丈夫竟虚弱得纸人一般,歪在那张旧床上,连手臂都抬不动。成亲当晚便哭闹了一场,将王球父亲揉搓得断了气,喜事当晚成了丧事。

    亲族们原要将那妇人送去官府治罪抵命,但一想:丢下王球这么一个幼儿,谁来收养?那时家家自顾都难,谁敢开这个口?于是全都闭紧了嘴,帮着将丧事草草办了,任由那妇人施为。王球父亲留下一百五十亩地,继母自家又有二百多亩奁田,全都佃出去,足以花用。那妇人乐得自在自主,便没有回娘家。王球从此便跟着这位继母过活,那时他才学会走路。

    继母并没有嫌弃王球,反倒视为亲生一般,饮食衣裳,都尽力让王球胜过族中其他子弟,养得他肥肥嫩嫩的,穿着小锦袄、小缎衫、小绫裤、小丝鞋,竖扎两根小髻,项戴银圈,善财童子一般。那些族人口上赞叹,心里却都极不自在。继母瞧得分明,不但不遮掩,反倒时常大声笑这家孩儿衣裳破了,那家孩儿鞋尖漏洞了。王球那些堂表兄弟自然个个都怀愤,常迁怒到王球身上。王球性子随了父亲,有些柔弱,只会躲逃。有时逃不过,身上难免挨几下,继母若瞧见,立时会爆起来,抓着木棍荆条,便去追打那些孩童,惹得那些父母出来论理。继母却毫无顾忌,叉腰跺脚,骂出许多乡俚污话,一两个时辰不歇气。王家那些亲族哪里见识过这等悍辣阵势?被她骂得个个闭门塞耳,再不敢招惹。

    王球对继母极感佩,只是继母还有个头等喜好,爱吃酒。她一旦吃了酒,便变了个人一般,红赤着双眼,圆鼓鼓瞪着王球,略一不对,操起荆条便打,满嘴“软卵儿、小孽畜、鸠蛋子”地乱骂。王球只能不停逃躲,幼年时满院子哭躲,长大些,便往外逃。继母虽吃了酒,腿脚却丝毫不软,追着他满村打骂。亲族们虽然可怜王球,却没一个敢来劝止。每个月总有十来回,王球和继母,一个在前面逃,一个在后头追,骂声从村东传到村西,从麦田响到豆田。

    长到十八岁,继母替王球说定了一门亲事,是她娘家一个侄女。迎亲那天,一顶花檐子将那新妇抬到王球家门前,小儿们拦那花檐子,讨要钱物花红,这叫“杜门”。送亲人正要散给铜钱果子,那新妇却在轿子里高声叫道:“姑姑说过,王家没一个好货,一文钱都不许散!”王家亲族听了,全都大惊。送亲人也都红了脸,偷偷将钱果胡乱散掉,揭开帘子,要去扶那新妇下轿,新妇却已经起身大步跨了出来。请的阴阳人正执着木斗,里头盛满谷豆钱果草节,抓起来望门抛撒,引小儿们争拾,叫“撒谷豆”。门前地上铺了长长一条毡席,新妇进门不能踏地。那新妇却不管不顾,顶着红锦盖头,也不要人扶,踩着地往里大步便走。前头有个抢钱果的小儿正在抓地上的果子,被她一脚踢到一边。门前还摆了一具马鞍和一杆秤,得跨过去,那新妇眼被遮着,没瞧见,被马鞍一绊,摔趴在地上,红锦盖头掉落到一旁,露出一张立眉瞪眼的白胖圆脸,像是一团粉面上胡乱戳了几个孔一般。

    众人全都哄笑起来,王球在一旁一眼瞥见新妇那张脸,心顿时寒透。新妇却爬起来,竖着眉毛大骂:“囚囊货们,笑什么?!常日里你们王家欺负我姑姑孤儿寡母,瞅着这家里的田产,一个个贼筋歪骨、黑肠臭肚。如今我来了,叫你们好生尝尝我刘家的酸汤辣水!”众人被她骂得全都闭住嘴,惊张着眼。新妇却一把抓起盖头,重新蒙住头,一只手掀起巾角,露着眼看路,大步跨过门槛,走了进去。

    照礼,入了门,扶新妇进新房,到床边“坐富贵”,敬三盏酒“走送女客”。新婿则在中堂设榻,上头放置椅子,依次请媒人、姨妗、丈母“高坐”行礼,而后新婿入房,请新妇出。两家各出一根彩缎,绾成同心结,两人面对面牵巾,男倒行,到父祖牌位前参拜,而后新妇倒行,扶回新房。夫妻对拜过,才同坐床上,女向左,男向右。族人妇女将金钱彩果散掷床上“撒帐”,新婿新妇各剪下一绺头发,绾成一圈,与两家出的缎匹、钗子、木梳放一处“合髻”。

    那新妇进了院门,站到堂屋前,竟伸手掀起盖头,环瞅众人,高声说:“我刘家不似你王家这等酸腐,摆这许多空文假礼来装样儿。你们若贪这几杯酒,赶紧吃了,各回自家去,好教我们娘母清静!”

    两边亲族尽都惊住,女家羞,男家恼,皆说不出话来。唯有王球的继母坐在那张高椅上,不知何时吃了些酒,脸红眼赤,一直在乐。两家亲族互相望望,都没了主张,冷了半晌,各自垂头掉脸,纷纷转身走了。等众人走尽,那新妇腾腾几步,过去将院门砰地关上。王球的继母一手抓着酒瓶,一手握着酒盅,高声笑唤:“球儿,瑾儿,我们娘母来吃酒!”

    一个继母,已经让王球这些年在亲族间始终抬不起头,如今又添了这样一个妻子,他越发没了出路。更叫他困苦的是,这婆媳两个常日里亲如母女,动起手来却视如仇敌。新妇性情虽暴直,做事却极勤快爽利,家里一切活计全都承揽下来,不肯让婆母和丈夫掺手。可她一旦来了脾性,天公地母都不认,又叫又骂,毫无遮拦,恼起来,酷好拿一根面杖子追打王球。继母万事都容她,却不许她打王球,见她动手,抓起藤条便去拦挡。新妇却丝毫不退,连这个婆母兼姑母都要打。两个妇人便噼噼啪啪一番恶战,各自被打得青了脸、肿了嘴,打不动时才住手。王球却只能躲在一边揪心观战,等战罢,再小心替她们敷药。

    亲族们见那只母老虎有了这头母狮子来克,都瞧着偷乐,忍了二十来年的闷气总算舒解。见了王球,他们神色间也满是嘲意。王球早已惯习,只能当作不见。

    唯有王理,为人最公道,从来不小视他,更不奚落嘲笑。因此,合族之中,他和王理最好。王理时常开解他:“谁人没些难处?这世间唯有亲人无可选择。你已尽了力,错便不在你。”每每在家挨了打,他便去寻王理。王理话不多,却句句入心。王球听了后,连痛都要轻释许多。他曾听人说,世间可识人无数,知心一个便已足。有王理这么一位知情达理的朋友,他的确已经知足,就如那些江海行船人,虽说风波千里,却始终有个小岛可以避风歇脚。

    至于家中这一老一少两个妇人,王球其实也无多少怨言。虽然怒时会挨些打骂,可常日里,继母和妻子都极疼爱他,不许他去跟王理辛苦学做农活儿,每年备些羊酒作束脩,送给族中有学识的长辈,教他读些书。他断断续续读了许多年,也并没读出个什么来,考了几回县学,都没考中。继母和妻子却都不介意,继母说:“咱们家又不缺那几贯俸钱来糊口,即便考中得了官,还得受上司的腌臜气。”妻子说:“是呢,我好好一个丈夫,送出去叫他们那等腐臭人东支西使,呼来骂去?”

    王球听了,心里虽感激,却始终有些愧憾,身为一个男儿,常年这般闲坐白食,终归无聊,总该有些作为才好。可这乡里,除了读书便是种田,两样他都做不来,又没本事像族中宗子王豪那般出去做些生意。亲族们见了他都轻嘲暗讽,王理又农务繁忙,不能常去搅扰。闲常无事,他只有去自家那些田里转走,看佃户们种田。每到收获时,这些佃户常常瞒漏收成,少缴分利。王球看得多了,农活儿虽不会做,收成却能估量得出,那些佃客再瞒不过他。继母和妻子都夸他善营生,不像其他亲族白受佃客的瞒骗。活了这些年,这是他仅有之功,心里始终有些空落,总想着能做些大事,好在继母、妻子和亲族间争口气。

    他寻了许久,终于等来一个时机:王小槐。

    论辈分,王小槐是王球的叔祖。可这小叔祖常日里见了王球,总是大声笑他:“软虫儿,中间爬,身边两只尖嘴鸦,左边追,右边打,肿了脸来掉了牙。”其他孩子听见,都跟着王小槐一起大声诵唱,羞得王球寻不见地缝钻。只要听见王小槐的声气,他慌忙就要躲逃。

    后来,王小槐不知从哪里得了一只银弹弓,从此越发凶顽。有天王球去田里看视,回到家,在院门外便听见继母和妻子在高声叫骂。他以为婆媳两个又斗了气,进去一瞧,两人脸上都青肿了几片,尤其是继母的左眼肿得青桃子一般。两人并不是在对骂,而是一起在骂王小槐。王球一问才知,王小槐拿了弹弓跑进院里来打那只狗,继母和妻子一起出去喝骂,王小槐便朝她们脸上连射了几弹。两人想要抓东西去打,却敌不住那弹弓厉害,只能气得在这里空骂。

    自小王球在外头受了气,都是继母冲出去替他讨还。妻子嫁进来后,更是事事护着他,不让他在外头吃一毫的亏。婆媳两个在这乡里是一对常胜将军,何曾受过这等伤辱?

    做了一场儿子和丈夫,王球胸中头一回涌起一阵男子气概。他没有答言,心里却在暗暗算计如何替她们报这仇,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好主意。那时,王理的父亲竟也受了王小槐一场羞辱。王球急忙去寻王理商议,王理说邻村有个人恐怕也怀了仇气,准备杀了王小槐。王球见王理犹犹豫豫,心头怒起,便说:“你不肯去,我去!”

    他寻到王理说的那片林子,等了一阵,果然瞧见邻村那个大嘴中年男子。那人见到王球,有些惊讶。王球忙解释了几句,道出自己心中怨恨,最后又恨恨加了句:“我是定了心要除了那小孽畜!”大嘴男子略犹豫了片刻,才说:“好。不过,这事得极隐秘,不能叫人知晓。你只照我说的去做,其余的一概莫问。”

    那人跟他约好,正月十二清早在村口见面。到了那天,王球谎称跟几个学友约好,去县学里拜问学官。继母和妻子虽说了几句,却没阻拦。王球本有些忐忑退意,看她们两个脸上伤肿未消,再不疑虑。清早出了门,来到村口,那大嘴男子果然候在路边树下,见到他,只说了句:“我们去汴京。”

    王球心中疑惑,但说好不许多问,便跟着男子一起走了。男子步子快,王球一路不敢松气,才勉强跟上。两人步行三天,才终于走到汴京,在东水门香染街王员外客店里住下。十五那天上午,男子让王球待在房里莫要乱动,自己带上门出去了。他不敢出去,一直惶惶等着。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黑后,男子才回来,叫他一起出去。店门边停了一顶轿子,轿顶上插了一根枯树枝。男子让王球在后头,两人一起抬起那轿子,轿子是空的。男子在前头,往进城方向行了百十步,来到汴河边一带树丛旁,停住脚,将轿子靠到树下暗影里,而后说:“就在这里等。”

    一直等到敲三更鼓,王球靠着树几乎睡着,男子才说:“走。”王球忙过去,抬起轿杆,扛在肩上,跟着那男子往出城方向走去。行了百十步,快到香染街口时,男子走到左边一家医馆隔壁的官宅墙根,停住轿子,躲在暗影里,轻声提醒:“莫出声。”王球有些怕起来,却不敢开口问。

    正在惊疑,那官宅的门忽然轻轻打开,一个黑影悄悄走了出来,背上驮着个大袋子,那黑影将袋子放进轿子里,回去轻手拉上那宅门,随即快步离开。王球惊得腿都有些抖,大嘴男子却低低说了声:“走。”随即去扛轿杆,王球慌忙也扛了起来。大嘴男子在前头引路,急急往东行去。

    由于是元宵夜,两边酒楼店铺的灯都还亮着,往来不时有酒客杂役。王球不知道那轿中袋子里究竟是何物,边走边怕。前头大嘴男子似乎也很惊慌,走了几步,竟扑地摔倒,轿子几乎颠翻。王球腿脚发软,也跌倒在地。两人慌忙爬起来,扛起轿子继续走。

    刚走到香染街口,左边忽然过来几个骑马人,险些撞上轿子,将马背上一个人颠翻到地上。后面还有三个骑马同伴,那三人跳下马,都有些恼怒。一个冲到前头扯住大嘴男子,高声责骂,大嘴男子忙连声道歉。另一个过来揪住王球,挥拳要打,王球忙护住头,想求饶,却唬得出不了声。还好第三个和气些,过来劝住两个同伴,让王球两个走。王球和大嘴男忙扛起轿子,快步离开了。

    王球已经惊得一身冷汗,心里悔恨不迭,想丢下轿子逃开,却又不敢,被人捆在了轿子上一般。正在慌怕,旁边孙羊正店里走出几个醉汉,乱嚷着拦住轿子,说要赁这轿子坐。大嘴男子忙解释说是私家轿子,醉汉们却听不进去,有两个伸手掀开轿帘,要瞧瞧里头坐了何等贵人。大嘴男子忙过来阻拦,却被身边的人拽住歪缠。王球在后头惊得心都要撞破,幸而那酒楼旁边有个车夫唤道:“众位客官,小人这车子载客!”几个醉汉这才一起转身过去了,这时王球已经吓得几乎要哭出来。大嘴男子在前头抬起轿子,王球也慌忙扛了起来,慌慌举步,往城外赶去。

    走进东水门门洞,里头顿时黑下来,有辆牛车正要进城,占了大半边路,两下里挤到一处。赶牛车的前后似乎有三个人,纷纷高声吆喝着,将牛拉拽靠边,才腾让开。出了城门洞,大嘴男子加快了脚步,王球也尽力跟着。

    快到河湾时,旁边军巡铺屋里走出三个人,高声喝住大嘴男子。王球见他们全都身穿军服,腰间佩刀,顿时惊傻。引头那个军汉喝问:“轿子里是什么人?是否藏匿了逃犯?”大嘴男子也慌了神,哆哆嗦嗦才说出一句:“是……是一袋羊肉。今天过……过元宵,主人家赏的年……年肉。”那军汉不肯信,走到轿子边,伸手掀开轿帘,朝里觑望,里头暗,看不清,他又伸手进去探。王球惊定在那里,牙齿不住敲碰,眼珠几乎要迸出眶子。还好,那军汉探了探,便收回了手,说了声:“走吧。”

    大嘴男子似乎没听明白,王球急得要催,又不敢,半晌,大嘴男子才回过神,忙抬起轿子,两人慌慌往前行去。走了百十步,王球才长长舒了口气。

    快到虹桥时,旁边那家脚店里拥出几个女子,全都艳妆靓饰,抱着各样琴阮乐器。其中一个见到轿子,忙笑着迎上来:“轿子里的客官,良宵难得,吃杯酒,听个曲再赶路……”说着,拦住了大嘴男子,其他几个也围了上来,争着掀开轿帘娇唤,见里头没有人,才笑骂着回去了。

    大嘴男子在前头又忙举步,王球经过军汉那一场惊,已不再那么怕了,只是不知这轿子要抬去哪里,心里不住念着菩萨,盼着能早些抬到。

    轿子上了虹桥,桥栏边几个摊子仍挂着灯笼在候卖,桥上有几个往来路人。王球已经有些虚乏,上桥时,后头低,越发有些吃力。他正埋着头尽力跟上脚步,刚行到桥顶,忽然听到轿子里“轰”的一声,忙抬起眼,却见一团火焰从轿子里腾了出来,紧接着轿子燃了起来,火焰直冲向他的面门。他忙撂下轿子,急闪到一旁,几乎跌倒。大嘴男子跑过来捣了他一把:“快走!”他慌忙跟着急奔下桥,往东边逃去。身后有人大叫:“把轿子丢进河里!”王球忙回头看,见桥上几人一起抬起轿子,奋力丢进了河里。一大团火坠进了河水中,另有一个人跟着跳了下去,恐怕是去救人。他再顾不得其他,跟着大嘴男一路狂逃,奔了恐怕有两个时辰,远离汴京后,才敢放慢脚步。

    他反复问:“轿子里是不是王小槐?”大嘴男先不肯回答,最后才点了点头,看神色,却似乎也并不确定。回到家后,惴惴几天,一个消息才传来:王小槐烧死在汴京虹桥上。

    直到今天,王球也想不明白,那轿子为何会忽然自燃起来。他不住告诉自己:你并没有烧他,是上天降神火烧的他,他该死。

    那天他惴惴走进王小槐宅里,坐到相绝陆青对面。陆青盯着他,那目光冰一般,让他后背发寒。陆青缓缓言道:“你之卦为小畜。承恩过盛,人难纾志。久念还报,心怀愤积。偶得其机,不思其祸。一念无忌,发而难收……”他听了,心里一阵惊怕。最后,陆青冷声教他对那轿子念那句话时,他更是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有心立小功,谁知成大过。”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履者何?人之所履也。人之所履者何?

    礼之谓也。人有礼则生,无礼则死。

    ——司马光《温公易说》

    6  王荡躲在孙羊正店对面,看到那轿子过来,他朝前凑近两步,等轿窗经过时,轻声念出了那句话。念完后,他嘴角一撇,鼻子一哼,淡嘲着笑了一下。王荡常爱这般笑,可这时笑罢,心里却泛起些涩意。

    王荡今年二十七岁,是三槐王家正脉子孙,但辈分极低,同龄的大半亲族都是他的叔伯。等他出生时,三槐荣名早已成了家族中的古话。除了宰相王旦,其他先祖的名讳,大半长辈都已记不清。

    王荡的父亲性子却有些孤拗,牢记着自己是三槐子孙,一定要重振家声。亲族们纷纷改学务农,他却仍一心要求取功名。只是,他读书极刻板,只会死记古经,若是早些年,他或许还是有希望的。那时取士只考贴经、墨义,将经文空出一两句,由考生填全,只要记诵熟便可。他父亲生逢王安石新法大行之时,取士务求新义时论,他哪里学得会其中变通之道?因此,考了大半生,连县学的门都没能挨近。

    一生志愿未遂,他便转而寄望于儿子。王荡兄弟一共四人,上头两个哥哥自幼便被父亲严训,五更天便起来读经,下午习字,晚上学做文章。两个哥哥全学得眼发直,心发怵,经书倒是记得坚牢,作起诗赋,提笔比扛房梁还吃力,经义策论更是滞重难通。他父亲四处寻教授看评,温和者说还需深造,率直者则劝他父亲莫要再执著。他父亲却不肯死心,越发加力督教。苦了几年,两个哥哥又去赴县试。

    那年,王荡七岁,已经跟着父兄读了三年书。父亲疑心是自己教得不好,次年到年龄后,准备送王荡去县里小学。他想让王荡早得些见识,便让王荡跟着两个哥哥去瞧瞧。到了县学,两个哥哥进去考试,王荡坐在官舍外头墙根下等。县试不似解试、省试那般严苛,只在《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五部本经和《论语》《孟子》两部兼经中选命一道经义,另作诗、赋各一首。试卷也并不糊名、誊录,由县学学官直接审阅。

    那天是阳春天气,日头暖煦。王荡靠着墙,等了一阵,晒得软困,睡了过去。睡了不知多久,被一阵吵嚷声惊醒。睁眼一瞧,前面河岸边聚了许多人。他见哥哥们还没出来,便跑过去瞧。原来是有人投河自尽,被人捞了上来。他挤进人群一看,顿时惊呆,被捞上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他的两个哥哥。两人的衣带拴在一起,都已经断了气。旁边捞救的那人不停说:“若是没拴在一处,至少还能救得及一个……”

    原来,今天主试那学官当年曾是三槐王家宾幕,靠王家恩荫才得的官职。他顾念旧情,想提携恩公后代,但细看过王荡两个哥哥的文章后,只能摇头叹息,诚恳劝说:“这仕路恐怕行不通,两位还是另寻他途吧。”王荡两个哥哥听了,出来后,哭着走到桥边,一起投水自尽。

    两个哥哥自尽后,父亲几乎憔悴至死,整日昏昏聩聩,自言自语。母亲还算坚韧,但每常看着王荡,目光中常露出些怨责。王荡知道是由于自己那天睡了过去,没看到哥哥们出来。他想辩解几句,可母亲总是立即把话头转开,一个字都不愿听。对他,也冷淡了许多。对他三岁的幼弟,则加重了疼爱。

    王荡心里愧疚,不敢再说什么。如今自己成了这家中长子,便该快些成长起来,好替父母分担家计。自父亲昏聩后,再也不管他的学业。他也乐得解脱,常日间尽力帮母亲做活儿,做完了活儿,便去田间看农人们劳作。那些农户家家都种桑养蚕,王荡看种桑树比其他农活儿似乎轻省些,便跟着桑农学种桑。学起来才知道,哪里有轻省的农活儿?种好一棵桑树,至少得辛劳三年。

    头一年,育苗。立夏过后,桑葚由红转紫,选鲜美饱满的做种子。剪去两头,用柴灰掩埋一宿,再略晒干水汽。选一片肥壤土,锄了施粪,粪了又锄,反复三四道,踏紧耙平,撒上细沙,均匀布下葚籽,再用薄沙掩盖,畦上搭起草棚,防暴雨暴日。等苗长到三五寸,要剔去根干四旁小枝叶,每隔五六天,用水稀解小便,浇沃桑苗。

    苗长好后,选向阳沃地,深耕几遍,焚烧窖粪,细细施过肥;刨起桑苗,削去枝干和中央命根,只留四旁支根;再截取三尺细竹筒,去掉中心竹节,绑在桑根上。每三棵苗合成一株,连竹筒一起种植;竹筒口都用瓦片遮盖,以免雨水烂根;浇灌时,揭起瓦片,舀粪水从竹筒灌下,能直至根底;等生出枝干,主干四旁枝芽是“妒芽”,须时时除去;日久之后,竹筒腐朽,三干相连,三根共撑,主干便易生长。

    到第二年,要移植。先削去桑树大半条干;每隔两丈,挖一深坑,坑中填碎瓦石,挑两三担火粪倒在碎瓦石上;在坑中央种植一株桑树,填土筑紧,四边用木桩撑住牢钉,再用棘刺绕护,以防大风和牛羊;时时除虫除草,并不断剔摘主干旁细枝叶,那唤作“妒条”。

    到第三年正月,又须斫枝,剔去枯败细枝,粗长枝条,也得斫去一半,树气才旺,叶才浓厚。悉心照料一年,一株桑树才算种好。

    不过,对王荡而言,种桑虽难,却比读书轻畅些。尤其眼见着一颗桑种发芽、生根、抽叶、长枝,渐渐变作一棵树,到春天,绿蓬蓬、鲜茂茂,极爱人。

    他跟着学了几年,渐渐惯熟。那时,他才十一二岁,却已老成得如同二十来岁。他见每年养蚕时,不少人家都缺桑叶,便想将家中佃出去的地收回来一些,自己种桑树。父亲仍然痴痴呆呆,不管事。母亲则对他始终冷冷淡淡,说出来一定不会答应。不过,母亲不识数,原先每年佃户交粮谷时,都是由父亲和两个哥哥点算,后来这差事便由王荡来承当。每年收成不同,略少一些,母亲并不会察觉。王荡便自己做主,去跟佃户商议,先收回了三亩地,自己开始偷偷种。

    可毕竟年纪小,轻活儿还罢了,挖树坑、挑粪桶这些重活儿,他便极吃力。开头一年,树苗没照料好,死了大半。他却并不气馁,嫌种子太慢,又去学嫁接、压条。到第三年,竟养活了几十株。等养蚕季节时,他将桑叶卖给那些缺叶的人家,虽只得了一贯多钱,不到佃户分利的一半,但他却欢喜得了不得,因这桑树不似豆麦,一旦种成,便不必年年新种。他忙又去收回了几亩地,继续勤力种养。

    那时,王家亲族的妇人们也都纷纷开始学养蚕织绢,桑叶缺得越来越多。王荡技艺也越来越好,种了五六年,已成熟手。他将家中大半地都收了回来,雇了几个长工,只种桑树,每年所得比佃出去多了不少。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7: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知道后,只叹着气喃喃念叨:“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母亲则只似有似无淡淡“嗯”了一声。

    王荡心里有些失落,却没有介意。两个哥哥死后,他已看淡世事,遇事通常只是淡嘲着笑笑而已。

    唯一让他介意的,是幼弟。由于父亲不再管教,母亲又过于宠爱,幼弟性情极骄纵,既不读书,也不务农,成日只知贪吃、贪穿、贪耍。王荡种桑得的钱,除去来年桑田必用的,自己不敢留,全都交给母亲,母亲却又大半都花费给幼弟。王荡怕母亲责怪,也从来不敢说幼弟。幼弟见到他,也从无敬怕,只呼名字,从不叫“哥哥”。从去年起,王荡的弟弟贪那个小叔祖王小槐家的吃食玩物,常跟在王小槐后头,帮附着做那些人怨鬼怒的事。

    王荡不知该如何才好,只能听任他骄纵下去,心里却始终担忧不已。他没料到,两个哥哥的厄运竟会再次降到幼弟身上。

    去年秋末,王荡正在桑园里给压条定植。压条是在大桑树附近挖一条土沟,将粗壮长枝弯下来,埋在土沟里,用木楔钉牢,而后埋上土。等土下枝条长出根,再截断母枝。子枝长壮后,便要移株定植,挖出来,另掘坑深种。

    他才小心挖出一棵桑苗,一个堂叔急匆匆赶来说:“你弟弟淹死在大塘子里了!”他忙丢下那桑苗,疾奔到那大水塘。那水塘在王小槐家后面,许多人围在那里,他走近一瞧,弟弟躺在水边,脸色蜡白,左脚腕肿得极粗大。

    双亲得知死讯,也随即赶来。母亲扑到幼弟尸体上,哭得昏死过去,父亲则站在一边,竟止不住地笑起来,笑声如同鸮叫。

    他只能忍住悲,料理弟弟的丧事,心里却一直疑问:那时天气已凉,弟弟为何会下到水塘里?他四处询问,问了许多人,最后,一个小堂弟背地里小声告诉他,那天他们几个跟着王小槐去大水塘玩耍,只有王荡的弟弟和王小槐见水里有条蛇在游,王小槐让王荡的弟弟噤声,从项上摘下戴的金圈,丢进水里,说“谁捞到便是谁的”。王荡的弟弟听见,衣裳都没脱,一跃便跳了下去,才潜到水下,便惨叫了一声,在水里乱扑腾起来,等他们用树枝将他拽上来时,人已经只剩最后一口气……

    王荡听了,寒透全身。半晌,才木木然回到家里,听见父亲仍在里屋怪笑。母亲则木瞪瞪地坐在堂屋门槛上,呆望着院门。他走进去,母亲的目光都没动一动。他心里顿时生出一个念头:杀了王小槐。

    然而,从杀念到杀人,中间隔了一道阴森森、黑洞洞的深渊。许多回走近王小槐,要动手时,一眼瞅见那道黑渊,他便下不得手。

    直到今年正月,有个他从没见过的中年男子来到桑园。那人说:“我准备杀了那个王小槐,不过需要个帮手。你不必动手,只须帮我做一桩小事。”

    他犹豫了许久,还是点头答应了。照着那人所说,赶到了京城,正月十五夜半时,准备了一个火筒,站在东水门外虹桥上,等一顶轿子,那轿顶上插了一根枯树枝。看到那轿子行了过来,快到桥顶时,他迎了上去,拔掉盖子,将火筒丢进轿帘里,随即快步离开。还没下桥,就听到耳后“轰”的一声,回头一看,那轿子燃起了火。

    他并没有怕,只撇了撇嘴角,轻轻哼笑了一下,而后便往东边行去。回去几天后,才听到消息:王小槐烧死在虹桥顶上。

    听到这消息,他仍只轻笑了一下,并没有觉到解恨的快意。父亲仍那样时时怪笑,母亲也始终痴痴怔怔的。直到王小槐还魂,他家院里清早落了些栗子,母亲见到后,连声惊叫,在院子里不住转圈,他才有些慌起来。

    亲族们请到相绝陆青来驱邪,他站在王小槐家院门前,犹豫了一阵,还是走了进去。陆青坐在那里,如一棵冬天树叶落尽的桑树,静静注视他,那目光像是一阵风,吹进心底去扫落叶,让他有些不自在。

    半晌,陆青开口言道:“你之卦为履。行不得其正,故寻其偏。偏而望返,远而欲归。返无其径,归无其门,故登歧途……”他听了,心里暗惊。陆青最后又教他清明去汴京,对着一顶轿子说一句话。他听后,忍不住撇动嘴角,轻笑了一下。然而,回到家,看到母亲那漠然的目光,他忽想起陆青那句话,心里一颤,一阵悲意涌起,猛然看清了一桩事:自己这些年一直看轻世事,自认洒脱,其实只因始终得不到最看重的东西——父母之爱。

    陆青那句话如同一场寒雨,不断滴落在他心底:

    “莫怨柳絮轻别离,只缘春雨入梦寒。”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