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24-10-27 08:04 |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发表于 2020-9-26 0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个故事:
讲一个陇西老前辈送药的故事
一
不知不觉,6月已经到了月底。
时光如水,岁月更迭。
那些看不见的时间,在指缝中悄悄溜走。
不知不觉间,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
每年这个时候,我就会开始做一些周边了。
在我没写故事之前,我在画画。
那会儿也是有一些藏家朋友,每年会委托我做一些周边之类的,比如说,台历。
只不过是从前都是数量不多,通常也是藏家朋友委托定制的,数量我也会顺便多做几个,送给一些前辈以表达心意,然后就没有了。
所以,从前我也不怎么对外提。
今年这个时候,又要开始做周边了。
2021年的台历,采用的是过去几年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样式,又经过重新制版,很是做坏了几个版,做坏了几批,设计改了又改,纸张也是换了几种,最终定稿也总算是达到了我的满意。
这是因为,今年有了很多新朋友。
一开始,是有十几个新朋友要求多做点给他们分一分。
其实,我从前画画时,并没有写作的计划。
我也并不知道今年我开始写故事,会有人喜欢看。
小说网文那么多,一个画画的人写故事,会有人看吗?
画画?写作?
这好像也是不搭界的事。
动笔之前,一切都是未知。
二
今年,我也如同往年一样,开始给前辈们送台历。
往年呢,前辈们收到台历也是没有回复的,我也习惯了。
今年,却有些反馈。
说来也奇怪,我后面写的几个故事,就是从台历的反馈开始的。
前段时间我忙新家的装修,拖了进度。
和大家说一下,我已经搬了新家。
冬暖夏凉,睡的香,吃的香,一切顺遂。
我会加油码字把进度赶上来。
而第一个反馈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我们小区的物业管家服务挺好的。
基本上有问题反馈到物业管家,或者有生活所需提出来,都能做到立刻响应,迅速解决。
比如说我家里需要装一套射灯,这其实和物业服务没太大关系,应该自己找人来装。
不过,物业管家知道了,立刻派了一位师傅过来,那师傅没手电钻,没梯子,二话没说,自己就出去借去了。
总之是忙了半天,帮我装好了。
比如说,我家是一楼,阳台是超大那种,采光很好。
我觉得从阳台看出去的绿化哪里需要调整,和物业管家一说,管家立刻就带着一票人来了,当场处理完毕。
平时进出小区门口的管理也是特别严格的。
比如说前段时间的封城吧。
后来南京连续很久0增加,很多小区都放松了级别,都撤去了门口的帐篷轮班岗。
可是,我们小区却一直没有撤。
我们小区啊,重视级别还是一样。
每天还是进出门戴口罩,不戴口罩不给进门。
进门就得额温枪查温度,逐个登记。
麻烦是麻烦了点,住着却也是觉得放心一些。
这也说明,物业管理的比较负责。
有一天,我在家收拾呢。
刚搬过来不久,总是需要慢慢收拾的。
物业管家就联系我,说是大门口有一个人,说是来找我的,让我去确认一下。
听到这事,我其实还是挺惊讶的。
毕竟搬家到这里,还没人知道。
那会是谁来找我呢?
赶紧的,去大门口看看吧。
三
到了大门口一看,原来是他啊。
这个人,我是见过的。
在天水的故事里,陇西老前辈曾经开车送我去过火车站,这个人,是当时开车的司机。
我就对门卫保安人员说这是我的客人。
保安于是放他进来,我也请他到家里。
边请他坐下,边开始煮茶待客。
我一边忙忙碌碌着,一边在心里琢磨。
新家的地址,并没有人知道。
邮寄的地址,是非真实地址。
不过,一般前辈们也是如此。
我所了解的前辈们,也在红尘中行走,这就需要世俗的身份,和世俗的一些便利条件。
只是前辈们不愿意被打扰,所以通常会用化名和非真实地址。
一般来说,3年左右就会搬家。
换一个地方,换一个身份。
所以我也从不会主动去联系前辈们,也不会去打听前辈们的行踪。
就是想找前辈们,也是找不到的。
所以通常,都是前辈们来找我。
或者是路过来找我指点我一句半句。
或者是有事让我去做,比如带小童子修罗盘那次……每次也都不同。
前辈们想找我,总是容易的。
这次,是老前辈顺路路过南京吗?
或是有什么话需要带给我吗?
又会是什么话呢?
我边煮茶,却也不知该怎么开口。
四
一会儿,茶香满室。
我拿出了一些小茶点,请他喝茶品点心。
他也不说话,喝了一口茶,尝了一口点心,略微点了点头,似乎是有些赞许。
嘴角上,不小心沾了一点点心沫子。
我就拿出一块新手帕,指了指嘴角,给他递了过去,他立马会意,接过去擦了擦就收了起来。
这个手帕是男女通用的,材质也是棉麻,质地比较粗旷,硬朗,朴素,自然。
只是加了祥云刺绣,显得精致些。
所以妹子用合适,他用也合适。
于是我又递了几块新手帕过去。
哈哈哈,这就是有眼力见儿了。
他要是不喜欢,就会擦了还给我了。
擦了立刻就收起来,像是怕我讨要回去的样子。
我也就心领神会。
他也就面无表情,接过去收起来。
这才又喝了口茶,对我说:
“台历收到了。”
接着又补了一句:
“挺精致的。”
我听了,点了点头,心想,第一句是老前辈说的,补的一句是他说的了。
于是拿起一个手提袋,准备了几套今年的小台历,放在他身边。
他喝了茶,把茶点也吃完了,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绿色的小盒子,放在我面前。
我一看,原来是这个药啊。
他又说了一句话:
“长辈让我带句话。初次见面。”
我听了,点头,意思是我知道了。
原来他是陇西老前辈家族的后人小辈啊。
他也就话不多说,拿起手提袋微笑,起身就要走,我也就赶紧送到小区门口,目送他离开。
每次,总是如此。
淡淡的来去,匆匆的别离。
五
初次见面。
这四个字,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多年前。那一年,我第一次去甘肃定西。
那一次本来是一个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主题名家邀请展,属于官方活动。
去之前我并不知道,参加的都是有名的画家。
后来才知道,参展的都是国内广为人知的名家,有身份,有地位,参展的作品都很精很贵,不乏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一幅的作品。
这样的级别活动,为什么邀请我,我自己却是觉得,以自己的身份很不匹配。
用某庄家的话来说,你的身份级别,连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庄家,在书画行业一般是指包装运作捧红书画家的大佬。
这话确实也有道理,也是事实。
一般画展都是提前布置现场的,我到了现场,场地很大,只是已经没有位置了。
最好的展示位置,是留给最有名,最权威,且作品价格最高的那些名家的。
还不错的展示位置,是留给名气大,不够权威,作品价格也很高的名家的。
不太好的展示位置,是留给有名,作品价格中等的名家的。
我的画,却是没有地方挂了。
因为没有位置了。
六
现场的人都很忙,也没人理会我。
我就想啊,来都来了。
既然没位置了,那就主动找地方挂吧。
于是呢,我就在展厅转来转去,最后发现洗手间门口还有位置。
是的,大家没看错,我第一次到甘肃,其实是被莫名其妙的邀请过去,最后把画挂在洗手间门口的。
洗手间嘛,大家都知道的对吧。
气味总是不太好的对吧。
要是有人说,这个巨大展厅风水最好的位置是洗手间,有人相信吗?
我觉得是没人相信的。
包括我自己,也是不相信的。
哎,当时只不过是实在没得选择罢了,有选择,谁愿意选那里呢?
我对气味很是敏感,也只好捏着鼻子,自己动手,选了几幅画,把画挂好了。
也没抱什么希望,来都来了,总是得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吧。
只是连我自己也是没有想到,那场名家众多的展览,最后收获最多的人,居然是我。
七
第二天早上,展览开场。
几位市长亲临现场讲话,媒体报道,众多企业家来看展,人群如潮水一般涌来,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我也就想走了。
人潮虽如海,那海浪却是在别处。
而我躲在洗手间附近转来转去。
那画面,也是太美不敢看啊。
我正要走呢,却看见一群人向洗手间附近走过来。
再一看,那不是讲话的几位市长吗?
那后面,还跟着众多名人,名企业家。
这,这是要集体上洗手间么?
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就看到大家纷纷对着洗手间门口的画指指点点,也不知在说什么,特别是男洗手间门口的那几幅,围的人特别多,我远远的看着,心想,许是主办方觉得这里不应该挂画,是来让人摘掉的吧?
就觉得想溜走……沿着墙根儿就想悄悄儿的逃走……
却是被几位老人家被拦住了。
那几位老人家却是对我说:
“傻娃娃,去吧,不要怕。”
我一开始听到几位老人家喊我傻娃娃,以为是我当时那怂样儿看起来应该是傻乎乎地吧,所以喊我傻娃娃,后来才知道不是。
八
溜不掉了,还被几位老人家堵了回来。
我也只好捏着鼻子硬是往回走啊。
慢慢的磨蹭着,我走到了人群的最外围。
远远的,看到一位教授模样的中年男子,边指着我的画,边给围绕着的人们讲解:
这位画家的画,让我很感动,那种上接苍穹的神秘,宏大,飘逸,灵动。
最难得的是,画中的生机。
在这个人心浮躁不安的大环境下,大多数画家的作品有形无神,萧索孤寂。
这位画家的作品却有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我不认识这位画家,我只是从我的感受上来说,我认为这些画,属于上品。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教授,是西安美院的博士生导师,任兰新教授。
感谢他在充满着气味的洗手间门口的点评。
边上另一位似乎不认可这些点评,摇了摇头,对他说,你虽然是博士生导师,但你是教油画的,你不懂国画,说的都不在点子上。
我来说,这位画家的画中饱含中国画的“士”气,却又不局限于董其昌的南宗程式。
画家的画并非抒怀野逸,归隐情结的隔岸山水或孤峰霁雪。
而是追问华夏文明的根源,宛如屈原的《九歌》《天问》。
所取用的题材,元素,多见上古神话,意境质朴,自然,蕴藏着混沌初开的原始美。
画中人物的背影逸出飘渺旷达的仙气,尽显画家胸中之丘壑。
在笔墨语言上,画家师古而不泥古。
皴擦点染均上承于中国画的技法。
从古代壁画的单线,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以及各种皴法的综合运用,可以看出画家对中国绘画史学的潜心研究。
另外,画家的构图又具有现代意味。
将青绿,浅绛等传统设色法与抽象水墨浑然结合。
巧妙的连接起了古今中国人文性格的脉络,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观感……
围观的人群纷纷点头,可是另一位行家模样的人却打断了他的话:
你的点评是很不错,就是太啰嗦,我的点评就一句话。
这位画家的画,构图新颖,意像空幽,颇有玄象色彩,既有油画之气氛,又有国画之韵致,很有意思。
他的话,也被边上另一位教授模样的人打断了,那人说:
你的一句话还是太长,我的点评更短。
这位画家的画,不俗。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名人。
可是听了他们的,点评,我还是觉得很不适应,一群人围在洗手间门口,说些溢美之词……
和他们比,我只是个不入流的草根画家,再说这里气味也不太好。
九
就这么,那次带过去的作品都被收藏了。
也认识了很多新藏家,新朋友,遇到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我想感谢那几位把我挡回来的老人家,就悄悄留了几幅画,想等着再遇到的时候送给他们,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是谁。
要离开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几位老人家居然是陇西的老前辈。
回南京的时候,几位老前辈来送我,我拿出准备好的几幅画送给老前辈,他们看起来挺高兴的,也送了我一个绿色小盒子,对我说:
“傻娃娃,这是陇西的药。”
这盒药,看起来药方平平无奇。
后来,我也曾到中科院,协和,广安门,众多肿瘤患者中打听过。
原来,在几十年前,有一位不愿留名的老中医前辈献出了此药配方。
后来,由著名肿瘤专家研发,到如今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
在这次新冠抗疫过程中,此药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那位肿瘤专家经过对国内几十种黄芪疗效对比,确认自古“黄芪第一出陇西”,此地的药材具有扶正之奇效。
拿到老前辈给我的药之后,其实,我就一直作为家中常备药。
这几年来,除了自己使用,给家人使用,我也常常自费购买,提供给不同人群,听取他们的反馈。
这次搬家,又收到了陇西老前辈的药。
这才决定,写下这个故事。
希望看故事的朋友们能够看到。
这个药的名字叫做贞芪扶正。
且请大家莫误解,此药和我没有利益关系,国药准字,全国各地药店有售,不要来找我买。
贴几张图,供大家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