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守阳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宋之战之力挽狂澜二
  江陵告急,而此时的江陵是京湖战区的治所,因为襄阳陷落了么.此时的宋朝也一改以前的行政区划,把北部划分了几大战区,由几个制置使全权负责,分别是淮东战区,赵葵负责,淮西战区史嵩之负责,京湖战区赵范负责,由于赵范在端平入洛的时候大败,这次又京湖战区整个崩溃,要追究责任他是难辞其咎,但只给降了三级,后由于舆论压力大,被暂时停职回家了.四川战区由制置使赵彦呐负责,这哥们比赵范还不给力,四川战区被他弄的一塌糊涂,赵范至少还有光辉的过去,赵彦呐只剩下悲催的未来了.这个我们过后在说他的事迹.

  朝廷急招史嵩之研究对策,大家众口一声,非孟珙莫属.史嵩之是京湖战区的老领导,他是最看重孟珙的,理宗也正有此意.赶紧再次急调孟珙驰援江陵.其实孟珙此时属于淮西战区,他的部下大多都是从荆襄地区带过来的,最起码骨干和主力是,这些人听说荆襄地区陷落一致表示要打回老家去,孟珙当然老家也是荆襄地区.但是这时候是江陵告急,孟珙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告诉大家要以大局为重,戒急用忍.

  孟珙赶往江陵,这属于夸战区作战,看来此时的宋朝已经灵活多了,孟珙虽然去了,但是所带兵力很是捉襟见肘,以襄阳为中心的防线一破,那么要防御起来,面太大,你不能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对付蒙军吧,那其他地方都不要了?所以面对蒙军孟珙能动员的兵力太少了.

  此时的蒙军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三皇子阔出死了.死因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是病死的,北方人猛的来到南方水土不服,湖北地区还有血吸虫,要么疟疾.一个说是战斗中意外死亡,死亡时间可以确定在1236年,在孟珙增援江陵之前,地点应该是拿下襄阳以后和江陵之间的某个地点.阔出是窝阔台最钟爱的儿子,基本确立要他继承大位,看来蒙古有老三情节.钟爱到什么程度呢?阔出死后,窝阔台根本没考虑其他几个儿子,而是直接要把大位传给阔出的儿子失烈门,此时失烈门还没有成年.痛失爱子,让窝阔台征宋的决心更坚定,主帅由忒木的接任,进攻步伐没慢反而更快更猛烈.

  孟珙的机动能力真的不是盖的,在蒙军发动总攻之前,他来到了江陵,并在江北扎好了大营.但是你兵力明显少么,但是不能让蒙古人知道咱人少,这是心理战,如果心理上处于下风那战场上的士气势必就是要下风.怎么办呢?那就用疑兵之计.这个以前介绍哲别和速不台时候他们常用.哲别的演技最高,每次都让敌人很入戏.今天轮到孟珙和蒙古人玩演技,看谁的演技更高,可惜哲别不在这,否则互相演 会很有看头.

  孟珙想的办法很绝,那就是人没那么多,营可以多扎,然后开始大玩时装秀.让士兵们后门出前门进,感觉像是不断有新的部队进驻,为了更逼真,进了营的兵要马上换一套别的颜色军服,在绕出去重新进一遍营门.各种军服,军旗轮番上阵,看的蒙军眼花缭乱,心里之犯嘀咕.这到底来了多少兵马啊.

  这还不算,到了晚上开始把时装秀的舞台搬到了长江边上,场面更壮观,舞台更大.还可以增加灯光效果,因为都要打着火把么.就这么队伍拉开数十里,沿江行军,火把与江水相映成辉,真算是大场面大制作.看的蒙军如痴如醉的同时,心理不得不嘀咕,这来增援的部队折腾一天带半宿的没有十多万也差不多啊,真打起来我是逃呢还是逃呢?

  孟珙感觉戏也演的差不多了,观众也已经进入状态,该掀起高潮部分了,但是胆大不能不心细.孟珙感觉决战的时候到了,不过呢,蒙军的战斗力他是很清楚的,他们曾经并肩作战过.江陵之战蒙军输得起,我们输不起,他先派俾将赵武率一队人马试探性进攻.结果大出意料.

  不知道是孟珙的时装秀表演太成功还是此时的蒙军战斗力大降.竟然一击突破,这让孟珙也挺意外,此时不决战还带何时啊,全面进攻.宋军对蒙军二十四个大营同时进攻.蒙军大败,死伤不计其数,所有营盘全部捣毁,蒙军剩余部队全部北撤,忒木的不得不放弃进攻江陵的计划,蒙军退的匆忙,所有被俘虏的京湖地区的百姓被解救,人数达两万多人.接着孟珙又命全部捣毁蒙军准备的渡江和攻城的器械.此一战扭转了危局,打退了蒙军的进攻态势,大大的振奋了人心,也打击了蒙军的嚣张气焰.

  孟珙因此一役被封男爵,又追加了多个官职和头衔,最后是鄂州诸军都统制.这次蒙军败得很突然,很出人意料,什么原因呢?本山人觉得,第一孟珙功不可没,这场大秀演的太成功,心理战打的太好,其二;此蒙军非彼蒙军,由于蒙古的急速扩张,并同时开辟三个战场,导致军队扩张的也太快,难免鱼龙混杂,又没有时间和条件加以征编和训练,素质和能力下降是必然的,就跟企业扩张的太快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萝卜多了不洗泥么.这支蒙军应该大多是契丹军,投降的金军和汉军组合而成,可以说单在战斗力和单兵素质方面不比宋军强,和孟珙训练出来的部队可就没法比了.

  就在江陵大捷的时候,东线战场可也进入激战当中,口温不花的东线大军在1236年10月才开始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一直在唐州和蔡州之间协助中路军行动,并且为南侵江淮做准备,此时的赵葵也在加强防备,并且沿海也加强了防御,以防止蒙军从海上入侵.

  就是这样做好了准备,蒙古大军一到,蕲州,舒州,光州,三州守将全部不战而逃,之后不久又全部投降蒙古,其中有吕文信,杜林.蕲州可是孟珙刚在那走了没多久.这下湖北东北部和整个安徽北部全部陷落.主帅口温不花兵分两路,察罕帅一部直奔真州,真州在今天已经是一个镇,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在当时也算重镇,就在长江边上,这个地方也很重要,东边不远就是扬州,这路大军又要饮马长江了,而口温不花帅主力继续南下奔安徽中部的安丰地区.

  1236年在真州首先开战,这就是真州之战,真州守将丘岳,此人并非行伍出身,而个进士出身,中国历史上这种文官出身的名将不少,算是儒将,这个可比儒商名副其实多了.察罕兴冲冲的来,没想到碰上了一个钉子户,看来老天不亡南宋啊,只要一到危急时刻,肯定有猛人出来挽救危局,如果此时的守将是吕文信,杜林之流,恐怕整个战局就不好说了,孟珙在有本事也分身乏术啊.

  丘岳别看是半道出家搞军事的,治军很有一套,非常得法,蒙军攻城一点效果没有,这显示出丘岳的组织能力,手下同样的兵,看你会不会运用和指挥,蒙古人用抛石机攻城,宋军就也用抛石机回击,首战,蒙古人没占到一点便宜,这在宋军来说已经算是胜利了,不过丘岳不同于普通将领,没有见好就收一说,趁蒙军颓惫,竟然主动出击,这让蒙军很意外,也很没有心理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丘岳也不是冒然出击,宋军当时步兵的弓弩还是相当霸道的.

  据史料记载,孟珙训练的部队,第一重视弓弩,第二重视阵法,这是上百年对抗金国骑兵总结出来的经验,阵法简称叠阵,顾名思义,就是一阵复一阵,最前排长枪手,坐在地上,手持长矛,枪尖四十五度角向上,枪尾处于地,很明显阻止骑兵冲杀,第二阵最强弓,之后一阵次强弓,后一阵是神臂弓.在最后还有一阵是防止逃兵,迫使士兵死战.

  这些弓分力量大小,像神臂弓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发射效率太低,轻型弓杀伤力小,但是效率很高所以搭配使用.特别是神臂弓,在一百多米对穿有盔甲的骑兵都是致命的.但是这些战法,战术,都是要经过训练的.既然孟珙有这么强的部队,丘岳是治军严明有了名的,不可能不这么训练自己的部队,所以他可不是愣头青,他是有准备的.

  事实证明蒙古一员大将在这次战斗中被射死,蒙军不得不暂时后撤.丘岳很明白,靠着地势,打阵地战还是可以的,但是要追击出去,蒙军的兵力是自己的十倍,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是仗还得打,那只能智取,他趁着蒙军暂撤,在附近布置好了三道伏兵.并在蒙军主攻方向架设了跑,这里提到的炮,是否是火炮不得而知,应该不是,也就是各种抛石机的改进型,炮弹的品种换一换.丘岳知道蒙军肯定会回来的.

  察罕当然要回来,这才打到那是那啊,小挫折而已.果然没多久,察罕重整军队又杀了回来,等他们准备好了要攻城的时候,突然伏兵四起,真州城上炮石连发.这次蒙军连城墙没碰到呢,就再次被杀退,这还不算完,当蒙军扎下营的时候,丘岳又组织特种部队骚扰.比如暗杀个岗哨啊,放火箭烧你的大营啊,让蒙军不得安宁,你找对手还找不到,人家干完就没影了.弄得察罕极其郁闷,这仗没法打了,还是找别的突破口,回过头在收拾你真州.察罕就这么灰头土脸的撤军了.这可给整个战局硬的了时间.

  在稍后不久,口温不花扫平了安徽北部,直逼淮南的安丰军,安丰军是一个地区,治所在安丰县(今天安徽寿县西南)在这里口温不花也同样碰到了一位猛人.那就是杜杲(gao),此人虽然很有文采,但是并没有考取过功名.不像丘岳是进士出身,可能是属于那种不会考试型,但是他出身世家,爷爷和老爸都是当官的,他属于官三代,他父亲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的司法部门的领导,由于有父亲这层关系,他被走后门安排在一个盐场供职,别小看盐场啊,这在古代就是央企,相当于现在的中石油,想想历朝历代的盐商有多富,但是你在富不也的巴结着官员讨饭吃么,所以盐场的油水也是很大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宋之战之力挽狂澜三
  但是没等杜杲去上班呢,福建司法部门传来消息,说缺个公安局长他可以去代理一下,看来官三代的上升通道确实要比普通人通畅.虽然家族的关系可以作为敲门砖,但是后续的表现就看你个人了,他和现在的官二代可不同,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可以说文武全才,咱们的官二代大多炫富泡妞比较在行,代理了一段公安局长后又被当时的江淮制置使李钰相中聘为幕僚.

  在这之前,没看出这哥们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靠家里的关系一步步攀升仕途,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会因为你这个官三代的身份而被埋没,当危急来临的时候唯一需要的就是能力.1219年金军南犯,进攻滁州,杜杲带兵救援,在激战当中,面部中了两箭,他不但重伤不下火线,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这个给宋军带来了极大的激励,咱头儿都这样了还不当回事,咱不玩命也说不过去啊.一举杀退金军,这一仗让杜杲蛤蟆打立正露了一手,大伙发现这哥们不但文行,武也行.从此开始走上了他的军事生涯.

  从上面这事不但可以看出杜杲不光显示出军事才能,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并且敢担当,有胆量.作为幕僚,其实带兵打仗可不是他分内的事,幕僚主要是出主意,搞策划,跑跑腿,搞个外交和联谊啥地,但是这次带兵出战应该是主动请缨,这就说明了,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那就是他想为国家,为天下苍生做点什么,从未带兵打过仗的他敢出战,证明此人敢担当,有胆量,一般这种事,躲还躲不及呢,谁往上冲啊.

  这个品质还表现在,一次当地有兵变,杜杲单骑平叛,就是一人,一马,一张嘴,就把一场兵祸平息了,这个需要多大的胆量,多大的能力,证明此人确实有勇有谋,而且能说,按今天的话说就是能白话,有煽动力.要是放今天肯定是一名嘴,在网上也开个脱口秀节目肯定火了,你说把一帮子叛乱份子给说服了,说咱们那不一个愣一个愣的.

  就是具备这些品质的人,足以成为口温不花的强大对手.杜杲就在安丰等着,此时他已经是知安丰军,也就是说是安丰军的统帅.口温不花你准备好了么?口温不花自以为没问题,带兵杀了过来 ,进了城发现安丰县城是个空城,原来杜杲早已经把全城军民转移到淮城,而在安丰城四周埋伏好了部队.蒙军还在错愕中时,伏兵四起.蒙军被杀的大败.口温不花非常郁闷,怎么一路顺风顺水的,突然让人来了这一闷棍,这不算,是自己大意了,有本事咱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口温不花不服是肯定的了.不过兵书上早就说过么,兵者诡道也,战争就是怎么打败你是唯一目的,其他手段那就看个人的聪明才智了.

  口温不花统帅大军又杀了回来,这次先把安丰围住,然后用各种攻城器械攻城,首先就是抛石机.炮石具发.这个对安丰的城楼和城墙破坏很大,你有抛石机杜杲也有啊,杜杲和他的儿子是有名的发明家,专门发明各种战斗器械,据说有鹅梨炮.三弓弩,具体什么样已经没有图了,只有文字记载,专门守城用,三弓弩应该和弩炮差不多,还有一种平底船,专门用于在浅滩上登陆或者给用于击杀正填壕的敌人.他儿子杜庶发明一种搭在城墙上的木机构的器具,可以防御攻城,还有在城墙上张开网,阻挡敌人的炮石,最起码可以减缓炮石的冲力.

  在双方大斗器械的时候,互相都有损失,不过人家在城外,顶多被破坏点器械,伤亡些人,城里建筑和人口都密集,当然损失更多而且需要修复,城楼子什么的开始杜杲也抢修,后来他发现,用木材建造活动的城楼子,简单易行,而且很实用.于是建造了几百座这种城楼.每有被破坏的马上换上新的,不但这样,还可以移动,有的地方可以用木板相连,互相还可以支援.这简直就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城墙.双方就这么展开着炮战.

  口温不花感觉这么也没个头.杀伤力也有限,干脆组织人填壕,填了27段坝桥,这样就可以冲到城下攻城,并且组织了敢死队,每位队员全身套十层牛皮甲,这个除了弩炮应该是没有任何武器可以奈何了.但还是没有难倒杜杲,你虽然全身护甲,但是总不能把眼睛糊上吧,于是组织城里所有箭法好的.这等于组织了一队狙击手.专门瞄准眼睛给我射,这些冲到城下的敢死队根本就成了活靶子.不但攻不上城,反而损失了很多勇士.就在双方僵持当中,赵葵已经组织其他军队来支援杜杲.

  首先先到达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吕文德,他此时是池州都统制,此人这时候就表现的很猛,竟然突破了蒙军防线,进了安丰和杜杲会师了,这让安丰苦苦支撑的军民大振.紧接着另一位猛人也杀到,那就是余阶,接着赵东军和夏皋军也杀到,宋军已经对蒙军形成内外夹攻之势,此时宋朝的东部柱石杜杲,未来整个大宋的柱石吕文德,未来四川战区的柱石余阶,三巨头聚首,口温不花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这里不得不简介一下余阶余猛人以及吕文德吕猛人,因为在以后的战场上宋朝方面的两位都是主角,这是二人的首次亮相,而且同样都是出道不久.两位有着类似的出身,那就是出身社会底层.不过身份差异挺大,余阶家里很穷,但是个读书人,在白鹿洞书院和太学上舍求学,那时候的学生不像现在有很多娱乐活动,什么打游戏,恋爱,那时候没有,也不行恋爱,估计大街上见不到什么同年龄段的女性.不过呢也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贫乏,也可以泡吧,比如茶馆.

  一次去泡吧,和一推茶的老人发生了口角,最后发展成肢体冲突.看来古今都差不多,娱乐场所一直都是暴力事件多发地.一个年轻气盛,一个倚老难缠,余阶一个不小心推到了老人导致死亡.当时他就傻了眼,本来可能的大好前途就这么断绝了,而且面临着牢狱之灾.他可不想在监狱里度过下半生,唯一的出路就是逃跑.于是他逃到了现在的江淮地区,他是有目的的,因为北方比较乱,乱的地方对于他反而更安全,而且乱,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叫灾难,但是对于有理想有野心的人,反而是机会最多的地方.

  他后来直接写了一手算不上诗的长短句.快递给淮东制置使赵葵.赵葵是个大家,大家还记得当年端平入洛的时候赵葵和赵范兄弟俩是北征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实际操作者,很多人因为这,就差没把这兄弟俩列为奸臣行列,其实不然,端平入洛的对与错是战略判断问题不涉及人品和道德.以他的修为和见识当然爱才啊.一看余阶的诗,虽然文采一般,但是可以看出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此时优势用人之际,可用.

  这对于余阶来说那是再造之恩,他读书无外乎也是想改变一下人生,现在都成了逃犯了,前途迷茫,猛的得了这么一次机会他能不珍惜么,工作很努力,很认真,这很对赵葵的脾气,在军队里是一路上升,但大多是文职,但是这次蒙古南侵可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的舞台,他奉命支援安丰,就这么他来了.

  吕文德和余阶相比完全属于天上掉馅饼.余阶是有自己把握和努力的成分,吕文德可没那么多想法,因为他就是一个樵夫.还有的资料记载此人是土豪.不过我感觉这不矛盾.他是个樵夫一点没差,古时候樵夫主要是砍柴卖或者烧炭卖.从以后他的集团组成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是这个出身,因为大家都叫他这个集团为黑炭团,顾名思义,大多都是烧炭出身,吕文德扬名立万后,原来的难兄难弟就都跟着鸡犬升天了,这也是他的一个略根性,没办法,这是由的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决定了的.

  但一个烧炭的和土豪有个毛关系啊,根本就算两个阶级好不好.其实也不然,古时候的土豪并非我们后来的土豪更非现在的土豪,现在的土豪啥意思是没啥文化,傻有钱傻有钱那种.近代意义的土豪就是乡村里比较有钱还有势力的人,古时候的土豪一般多指混黑社会的流氓,地痞等人.古书里弄不弄就豪侠,豪侠之类的也大多这种人.只不过豪侠比土豪好听一点,比流氓更好听一点.其实也确实有点子差别,豪侠一般都是混的比较有名了,比如香港的新义安,台湾的竹联帮,美国的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土豪证明还没混出规模,又土又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壕么.比如村东头的小地主,城西的三花子.

  土豪这个称号呢,证明当时是吕文德虽然在当地好勇斗狠挺有名,但是还算忠厚,并没有弄个欺行霸市,垄断经营之类的.否则也变成豪侠了.我介绍到这里,可能和大家印象里的吕文德有所不同了吧,<射雕英雄传>里的吕文德简直是个懦弱无能的软蛋.吕文德本来就这么消停的过着他的樵夫小日子,不过呢因为他的长相,外貌改变了他的命运,特别是他那双特大码的脚.他的这双大脚带着他走上了不同人生路.

  一次赵葵出行,在路边看见一双破鞋,因为型号太大,引起了赵葵的注意,这什么人啊?怎么会长这么一双大脚,赵葵开始YY这个人的长相,会是怎样一个壮汉,此时正是对北征战之时,这样的人埋没在这里简直就是浪费,于是派人寻找此人.这寻人的官员到了吕文德家,等了一天才等到他,晚上吕文德扛着一头鹿回来了.史料记载此人魁梧勇悍.他就这样被带到赵葵跟前,赵葵一看果然相貌不凡.就留在了身边.

  赵葵真是有眼光,别看他对局势判断有误差,看人算是伯乐级别的了,吕文德也没有让他失望,果然骁勇善战,虽然他是个文盲,但绝对不影响他指挥战斗和管理军队,打仗和打猎差不多,管理军队和他管理那些地痞流氓差不多.他被赵葵挖掘出来的时候是1233年,到了这次战役的时候他已经是池州都统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2: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宋之战之力挽狂澜四
  面对宋军里外夹击的形势,口温不花仗着人多势众,还有蒙古人的自信,并不十分担忧,但并不代表他不急着拿下安丰.前两招不太管用,他又转而火攻,但最近口温不花似乎非常不走运,赶上变天了,这时候已经进入冬季,他火攻这天,不但风向突变,还下起了雨雪.

  杜杲很敏锐的发现时机到了,和外围的联军打好招呼,一起夹攻蒙军.至于怎么通知外围宋军的,细节不得而知,不过可以参考吕文德如何突围进安丰.前一段吕文德率援军赶到,面对围城的蒙古大军.吕文德派一小部分军队在一个方向上扎下大营,后主力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蒙古派军攻击大营,结果发现是空营.等转过头来,吕文德已经趁蒙军攻击大营的间隙突围进了安丰.我们汉人对于突破各种禁忌还是很老道的.

  杜杲先派一部分敢死队夺了几个坝桥,后内外发起总攻.蒙军大乱.蒙军仓促应战.结果大败,这次蒙军又遭受了严重打击,被迫撤退.史料记载遗尸1万7千多具尸体.宋军将蒙军遗留下的攻城器械 全部捣毁.安丰保卫战以宋军完胜告终.此一战,让两颗新星冉冉升起,那就是余阶和吕文德,杜杲因为前期就挺牛的了,他的表现并不太意外.杜杲因此战,升为淮西副制置使,知庐州(今合肥).余阶升为知招信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吕文德也被提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几个显示出实力,在未来的蒙宋对抗中,每有战事必先想到这些人.

  口温不花上火啊.因为他是带着愤懑来打安丰的,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在黄州被孟珙打败了,其实也不算大败,就是拿黄州一点办法没有,他也是同样各种办法都用了,就是没拿下,本想换个地方试试,结果比上次败的还惨.这让口温不花很伤自尊,先前的顺风顺水一去不复返,现在简直是举步维艰.

  黄州之战优势怎么打的呢?这算上黄州之战,真州之战,江陵之战,安丰又打败.短短一年四连败了.看来宋朝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不堪一击,汉人的文化传统决定了,防守反击还是很给力的,后发制人的太极练的很到家.

  蒙军在江陵之战失利后,中路军因为阔出的死,在一个是进攻势头被打压,暂时放弃了进一步进攻,反而加强了对东部的进攻.1237年,口温不花派史天泽挺近安丰地区,自己汇同张柔,向黄州挺近,想在黄州打开突破口.我们看蒙军进攻的几个点,都是想突破长江防线.

  本来开始挺顺利,在之前的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得到了大量的器械和物质补给.黄州抵抗的很艰难,黄州城外有一大湖,叫张大湖,和长江相连,这里有宋朝的水军,口温不花一面攻黄州,一面命张柔进攻水军,结果宋军大败,张柔缴获了大量的船只.黄州守将黄文胜,王鉴,也反抗了一下,结果发现反抗的后果很严重,不如退到城内死守.黄州自身难保,蒙军在长江边上大规模组织水军,这是江陵之战以来蒙军再次饮马长江,黄州告急.

  朝廷赶紧急招孟珙驰援.孟珙此时正在鄂州(今天的荆州)主持防务.长江一线让他组织的井井有条,蒙军不敢窥视,突然传来指令,黄州老家又告急,孟珙忙帅鄂州水军驰援,此时的张柔正在长江边上大干快上.因为黄州是长江中游水道最窄的地方,很适于渡江.两个生死兄弟就这么见了面,上次在蔡州还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张柔去救援孟珙,结果却被孟珙所救,今天却要拔刀相见,没办法国家大义面前,两个英雄人物谁也不会含糊.

  孟珙带来的是正规水军,船大而坚,而张柔只求渡江,并没有打算水战,而且他也是北方人,对水战也不熟悉,相比蒙古人还是强一点,可以看出蒙军对水战人才的缺乏.狭路相逢勇者胜,孟珙命令直接冲,宋军仗着船大而坚,横冲直撞,直接冲撞出一条血路,冲进黄州城.黄州城内本来一平惶恐,情绪极是低迷,忽闻孟珙杀回来了,立马都振奋起来,都大呼"吾父来矣",可以看出孟珙的声望.

  进城后,孟珙着手组织防御,黄州是他一手设计建造的防御体系,他很熟悉,也很有信心.唯一需要费神的是人的组织.他一面亲自安排如何布防,一面慰问伤病员,另一方面对前期作战的畏战份子和逃兵大开杀戒,杀一儆百,重振军威,这次杀了40多人.所以说大家别听了我前面的介绍就以为孟珙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好人.俗话说慈不带兵义不理财.想玩转权利,能有效的实施威权管理,上到皇帝,下到小单位无外乎恩威并施,也就是法家所说的的两面三刀,两面就是赏罚两面,三刀,势术法三刀.不懂这个,或者懂了不会运用,很难在权利的争斗或者实施中有所作为.

  安排好城内以后,孟珙开始着手应对口温不花,当务之急是阻止蒙军渡江,否则防线一旦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孟珙派两员部将率水军直接和蒙军在江上开战,这个仗必须打,不能退,不能躲,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另外宋朝水军本来也占绝对优势。果然宋军借组风势,直冲蒙军水军,蒙军大败,宋军缴获了200多艘战船。直接把蒙军撵上了岸,以后别惦记片木下水了。蒙军渡江计划完全破产。

  这跟下棋差不多,你的进攻势头被打退了,不得不另谋他算。口温不花的下一招也很毒辣,直奔黄州的要害,那就是黄州城和水军之间的战略要地东堤,此地一旦被蒙军占领,城内和水军的联系就被切断。黄州不但从此陷入被动,很可能被分而破之。孟珙马上组织敢死队,务必夺回守住东堤。出发前孟珙可定做了激情演讲。然后命敢死队员务必拿下东堤否则提头来见。军事行动中,有时候不施加写压力是不行的。

  东堤在敢死队的拼死作战后被夺了回来,两招下来口温不花可就完全被动了。这两场战斗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很关键。也是宋蒙两军少有的硬碰硬的战斗。第一次蒙古败的还算有原因,毕竟没有水战经验,但是第二战,败的很不应该,怨不得别人,只能说这支蒙军战斗力有问题。孟珙率领的宋军突然间战斗值猛增。应了那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孟珙一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战局。

  为什么说口温不花被动了呢?因为你没得选择了。被动和主动的区别就在于你还有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口温不花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攻黄州城,这也是他们最不愿意,最不喜欢的打法。没办法,已经 没得选,口温不花让投降的西夏军打头阵,并且还有西域的兵,还有大量的攻城器械,口温不花是下了血本,务必要拿下黄州。蒙军攻势很猛烈,黄州城守得很辛苦。

  孟珙感觉这样不是办法,被动挨打,蒙军的人力物力充足,在这么攻下去很难守得住,最好的防守不一定是真的守,而是进攻。孟珙组织了七队人马,趁月黑风高的夜晚突袭蒙军大营。蒙军白天攻了一天的城,晚上都想好好休息一下,怎么也不会想到白天被攻城弄得灰头土脸的宋军晚上还会来偷袭。出其不意就是兵家要的效果。七路大军中六路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有偷袭张柔部的没有成功,因为张柔之所以后来功成名就,并非空得虚名,那是靠实力拼出来的。

  张柔是出了名的治军严谨,无论什么环境条件下,都不可能放松警惕和要求。其实这才是 治军之道,你不能说今个累了明个兴奋了就撒欢放羊啊。其他六路弄得蒙军大乱,不过此次偷袭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是更猛烈的报复。开始昼夜不息的攻城,黄州城的城楼已经全部被焚毁,城墙也有坍塌的地方,孟珙赶紧组织人修补,这连续的攻城战,对于双方都很残酷。攻城方蒙军罕有的坚持,一般情况下蒙军很少这么强攻硬攻,而且还这么有耐心,守城方宋军,如果没有孟珙这棵大柱子擎着恐怕早就崩溃了。

  有时候其实就是意志力和决心的比拼,孟珙相信自己守得住,更主要的是全城人都相信跟着孟珙守得住。口温不花发现效果不大,命人挖城墙,直接挖过去,这是现实版的挖人墙角。孟珙倒是挺纵容他们这种行为。其实孟珙在里面也开始着准备,发现蒙军在哪里挖,就在城墙内在筑一道墙,并在内外墙之间挖了大坑,还起了个很霸气的名字叫万人坑。

  蒙军挖着挖着发现通了。等他们冲进来发现掉坑里了。宋军在内城上扔下滚石檑木,现场很惨烈,神经弱的人不忍直视。口温不花和孟珙分别完成了挖墙脚和挖坑,最后证明坑人比较好使。就这么一路打下来,最后打人的发现自己伤亡惨重,而且进入冬季冻死冻伤也很多,当然少不了逃兵。这支蒙军最后折损的七七八八了。而反看宋军,越打越精神,精神头一直那么足,其实说实话,精神头足也是被逼的,不足不就被拿下了么。奇怪的事发生了,被打的没被打服,打人的服了。口温不花不得不撤兵,在打下去没人了。他们就势转战到安丰战场。

  黄州之战和安丰之战彻底稳定住了东部战线的局势,使淮右得以保全,也为下一步收复荆襄打下了基础,相比安丰之战,黄州打的更艰苦,而安丰表现的更巧妙,不管怎么说,这两场战役都是很经典战例,也是扭转宋朝一路颓势的战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宋之战之蜀地祸殃
  就在中东部战场稍微稳定的时候,蒙古西路大军可已经顺风顺水了.和中东部战线不同的是四川战场开始并不顺利,反而不如中东部,另外蒙宋之间的战争和以往不同,以往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很少惦记四川,就算当年金兀术惦记了半天也没惦记成,三番五次的被吴玠打了回去.但由于宋朝中心南移到江南,蒙古对四川战略上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也给四川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之前四川已经近三百年无战祸.随着战争的延续简直要成为双方的主战场.相比中东部可以阻止蒙军进攻势头的猛人,孟珙,杜杲,吕文德等人,四川前线也不是没有这等猛人,只不过呢主要领导很不给力,简直成了搅屎棍,让四川一开战就不断的陷入被动,此人就是赵彦呐.

  这赵彦呐,你别以为我骂他搅屎棍,你就有给归到什么奸臣,或者坏人一个行列里,其实他还真是个爱家爱国的好同志,不但口号比咱今天的爱国愤青响,人家还有实际行动的,当年吴璘在蜀地和金国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的闹独立,不是被当地的爱国人士手刃了么,平息了一场川独祸乱,其中就有赵彦呐,而且还是骨干份子.所以才有了后来他的步步高升.最后做到了四川战区的最高长官.四川制置使.

  集权王朝往往对这种忠心型的人特爱重用,安全么,能力反而排在其次,所以既要能干活又要忠心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大大小小的各类管理者.赵彦呐的能力当时就有人给过评价,说此人只会说大话,没啥实际能力,恐怕会带来祸患,这个乌鸦嘴记不得是谁了,不过果然让他说中了,怎么回事呢?

  1235年阔端率西路大军在巩昌(今甘肃陇西)迫降了金国守将汪世显,我们听这个名字以为是汉人,其实不是,他是汪古部人,汪古部起始是金国的臣属,为金国守内蒙,蒙古壮大以后直接投靠了蒙古,使金国不但失去了屏障,而且带着蒙古大军长驱直入,本来汪世显是有心投靠宋朝的,不过赵彦呐一直有选择障碍症,不光是赵彦呐,宋朝朝廷就有这毛病,患得患失,一直没敢接受,这次蒙军直接开到城下,大军围城,而且直接拍了自己的汪古部族人来劝降,整个大金国已经灰飞烟灭,宋朝又每个明朗的态度,汪世显也就没了别的选择,就势投靠了蒙古,并且做了蒙古的先锋.蒙古大军从凤县(今陕西凤县东北)进入陕南,屯驻西池谷,距离沔(mian)州(今陕西略阳)四五十公里.

  四川本来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但是当年托雷借道的时候对扼守入川的关隘大多破坏殆尽,这么多年,历任长官却没有及时修复,这下大军临境,傻眼了.赵彦呐倒是没有含糊,带着大军前来支援,但是他又很矛盾和犹豫,我给他诊断是严重的选择障碍症,其实本人也有这种障碍症,比如逛淘宝,由于选择太多,经常会出现,头晕,恶心,眼冒金花等症状,很是恐怖.你说守沔州吧,城防破烂不堪,只能靠险要地势守,这也难度太大了,最好还是退守大安比较把握.

  但沔州知州高稼是个有些战略眼光的人,但就是有点感情用事,他认为,必须守沔州,不一定非得挡住蒙古大军,但是我稳稳的扎在这,蒙古大军就不可能放心大胆的深入.如果我们仓促内撤,敌人长驱直入,蜀地大势已去了.赵彦呐听了感觉有理,那好,你等着,我率兵过去.可走着走着,怎么想怎么感觉沔州守不住,于是又率军回撤,回撤了一段又感觉不对,这么一仗不打的就撤了,太窝囊,再说已经答应高稼死守沔州了,这么就撤军了说不过去啊,于是又派一部分军队增援沔州.但是派的兵又不多1千多人.看到这里我都感觉累了,增援,不增援,犹豫了这么久,最后不得不择中,也不全放弃,也不全力支援,恐怕世间的事大多坏在这种决策上.

  战争时期,谁给你那么多时间,考虑来考虑去,战机稍纵即逝,在赵彦呐犹豫的时候,蒙古大军已经包围了沔州,派去增援的部队一看蒙军的气势,直接转头回来了,这仗没法打,他们人太多了.其实坚守沔州这个想法真的未必靠得住,四川战区的另一位算得上猛人的曹友闻就劝过高稼,这地方守不住,你不如退守保山寨,我在七方关,咱俩一个在沔州西北,一个在沔州东北成掎角之势,互相协助,可成事,高稼说啥不干,坚决要守,大不了与沔州共存亡.

  大军围困,又没有援军,有没有城防,高稼只能靠险要地势,派兵依山列阵,在山上遍插军旗虚张声势,但蒙军本就势大,你在咋呼,还能咋呼到那,根本没法守,在乱战之中,部下劝高稼赶紧逃,高稼誓与沔州共存亡,坚决不撤,大伙没办法抬着他走,高稼高喊着,大伙哪能在听他的.结果为时已晚,被蒙军包围,高稼等人全部战死.曹友闻等人听到消息无不流泪.

  在沔州失守,高稼战死之后,赵彦呐突然不犹豫了,决定前进,守住要隘,他来到青原野驻扎,不知他早干么了,一步差步步差,该勇敢的时候没勇敢,这会勇敢了却是不太是时候.青原野就在今略阳北,可以说距离沔州近在咫尺.蒙军收拾完沔州一回头就把青原野给包围了.眼看赵彦呐要被包了饺子.陷入了绝境,正在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后悔的时候,另一位猛人闪亮登场,那就是曹友闻.

  提起此人,还是大有来头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曹彬,他是曹彬的十二世孙,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吃祖宗老本,或者利用家族关系走上仕途,而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这个履历可要比杜杲和余阶,孟珙吕文德等人的打人.学历高,文凭比现在的博士后还值钱.不过人家真不是靠文凭和背景吃饭的,完全靠自己打拼,他博士后毕业以后安排的第一个工作是绵竹县尉,也就是一个县的公安局长.

  但是当时正直成吉思汗对西夏用兵,宋西北边境也吃紧,他公安局长就干了一年,第二年就被调往天水军做教授,这可是最前线了,蒙军时不时的,就手把周边收拾一下.整整的,就在他赴任的途中,天水军被蒙军围困,我们前面也说过安丰军,这里的天水军也是只一种军事行政区域的称呼,他这个职务是教授,虽然不是今天大学里的教授,但也绝对是文官,估计类似咱们军队里的指导员或者政委,更多的职能是后勤.按理说他应该赶紧往回跑,天水军在出多大的事跟他毛关系没有.第一他是文官,第二他还没到任.

  这种选择都是我们常人的选择,往往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因为他们的选择不会和普通人一样.他单枪匹马的闯进了被包围的军城,和守将着手积极布防.要不说啥人啥命,就在此时成吉思汗驾崩,天水军的围困被解.虽然这样,但他的这个行为可震惊了宋朝上下,四川制置司特意绣了一面"浑身胆"的大旗给他以示表彰.从此他弃文从武,走上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到了蒙军进攻四川的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四川战区的四大主力军队沔戎,兴元,金州,利州中的利州统帅.这时正驻守七方关,听说领导被围,这个必须得救,星夜赶来的曹友闻,对付蒙军的前锋汪世显部还是不成问题的,趁黑夜突袭了蒙军,解救出了赵彦呐.

  赵彦呐经历此一役,猛的发现了原来战争如此凶险,他的选择障碍症也突然间被治好了.还有什么选择的啊,就是撤吧,距离蒙军越远就是越安全.他作为四川战区的一把手当然可以撤退到后方,我感觉他就是一直没摆明自己的位置,如果和史嵩之和赵葵一样把具体事物交给下面人处理,也不至于这样.但是曹友闻不能撤,因为汪世显的另一部已经包围了大安军.

  曹友闻解救出赵彦呐以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解救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大破汪世显部,汪世显败走,但没等曹友闻等休整,汪世显又率援军杀了回来,结果这次又被曹友闻杀退,曹友闻趁热打铁,一举把汪世显撵出了川北.并且驻扎在了仙人关(今甘肃辉县东南)这等于蒙军白忙活了一圈又被赶了出来.而且仙人关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当年吴玠守蜀的地方,吴玠就是牢牢的守住仙人关,致使金兀术无计可施,没能踏进蜀地一步.

  可好的形势没有维持多久,曹友闻战胜的只算是蒙军的先头部队,可以说阔端的大部队还没有正式投入战斗,开始的失利让阔端很恼火,这次要出全力,务必拿下四川,人家中东路已经长驱直入了,咱们竟然原地打了个转.于是集大军五十万,分两路进攻,一路从甘肃方向进攻,一路从大散关打陕南.结果陕南的李显忠没守住,阔端率大军一路进了陕南.

  我们知道陕南就是四川的门户.陕西以秦岭为界,分关中,陕北,陕南,陕南和关中,陕北的气候,地理环境完全不一样,反而和四川或者说是南方更一致,我们国家的地理分界线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阔端进入陕南以后又分为两路,一路拿下了兴元(今汉中),另一路直奔大安,大安告急.而此时曹友闻正在守着仙人关.

  赵彦呐急招曹友闻退守大安,以解大安危急.但曹友闻和高稼的意思一样,我把住仙人关,就算一路蒙军进入陕南也不可怕.他不能不顾后面还有一支强大的宋军而深入蜀地.虽然当时曹友闻不赞成高稼守沔州,但是只是说沔州不可守,因为守不住,可以换个地点,道理是一样的.而且后方曹友闻布置了曹万和王宣,到时候首尾照应牵制,可保必捷,而大安是平坦之地,无险可守,正适合骑兵作战,扬敌之长,也正是我步兵之短.况且敌众我寡,如何阻挡得了蒙古大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7 1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曹友闻说的已经很透彻,不过赵彦呐自从选择障碍症康复以后,就不在犹豫了.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那都是以后的事,我只知道现在大安危急,这个不能不管吧,必须来救.没有战略眼光的人你对他也不能要求太高,就跟下棋对弈一样,人家能看出三五步之外,你只能看到眼前这步,后果就是被动,最后毫无还手之力.曹友闻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一直按兵没动.

  赵彦呐一看急了,这都火烧眉毛了,你咋还矜持呢.连发七道令牌,催他回防大安.在发五道就撵上当年赵构给岳飞的十二道金牌了.曹友闻没办法,赵彦呐是最高指挥官,当时由于整个局势,宋朝廷已经给各方战区长官很大的权力,曹友闻只能率军回撤.

  回到大安,大伙一商议,大安根本无险可守,只能灵活应对了,大安的门户阳平关根本守不住,唯有附近有一鸡冠山,山上有一堡,但是很小,储备有限,只能维持5日,就派自己的弟弟曹万率一万人守鸡冠山,自己率七千七百人绕道,绕到蒙军背后.这一绕就三百里出去了.没办法,必须做到让敌人毫无察觉.两军约定曹万率军抵抗一下,阳平关可以弃而不守,打一下以后徉败退守鸡冠山,后曹友闻率部从敌后攻击,两军以两声鼓为号,两面夹击.

  1236年9月21日,曹万与刘孝全等率兵列阵阳平关外,蒙军陆续赶到,双方开战.别看宋军人马不多,战斗力还是很强,击退了几次蒙军的进攻,从这次阳平关和孟珙偷袭蒙军大营可以看出,入侵南宋的兵力虽然规模很大,不过就战斗力来说没有西征的蒙军战斗力强,更没法和当年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大军可比,毕竟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如果按蒙古部队的扎营方式孟珙是不可能成功的,张柔的大营不就没偷袭成么.今天只和一万宋军对阵竟然毫无战果,看来步兵方阵对战骑兵还是很有效果的.

  战到日暮,双方收兵,曹万按约定的,退入鸡冠山城堡,第二天蒙军进围鸡冠山.曹友闻已经探知前方战况,马上率兵往回赶,这时候已经是来到了9月27日,大军行了20里,突然天降暴雨,而且是晚上行军,那时候可没有柏油马路可走,绕到的时候是山路,回来的时候可以走大路,但是泥土路遇上暴雨,可想而知,况且宋军多穿棉甲,不像蒙军多是皮甲和金属甲,这棉甲吸水性极强,被雨淋后,不但穿着难受,分量也不轻,部下建议等天明在继续行军.孟珙说坚决不行,鸡冠山已经被围多日,保内水粮有限,一旦鸡冠山被破,蒙军就可长驱直入,到那时候啥也阻挡不住了.于是连夜急行军.可能前面说绕道三百里,大伙纳闷怎么会后撤那么远,其实就是绕道绕的么,回军时候就没那么远了.

  一路急行军,后半夜就赶到了水牛岭.在水牛岭,曹友闻又把部队分成三路,夜袭蒙古大营.这个可真是给了蒙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万万没想到,背后突然杀出三支宋军,而且还是后半夜.他们主要防御的是鸡冠山.出其不意的行动,就会有出其不意的结果.连破数个大营,鸡冠山的曹万听见联络的鼓声,也率军杀了出来.这给蒙军杀的有点蒙.战到黎明十分,阔端已经有撤军的打算,在强大的军队也扛不住黑天下火的前后夹击啊,
  就在危急时刻,突然又杀出一支队伍.谁呢?汪世显部.本来他的任务是攻击大安的另一处,他那边进展比较顺利,听说这面开战,就率兵赶过来支援.

  有一支蒙军的参战打破了两军的平衡,本来宋军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没给蒙军以喘息之机.宋军按兵力和装备来说对抗这么庞大一支蒙军是远远不够的,曹友闻部本就冒着雨赶了一夜的路,战斗力已经到了极限.这下彻底扭转了战局.阔端有了援军可以从容的组织反击,他组织了若干百人骑兵队,轮翻的对宋军冲锋.此时不但宋军将士绝望了,连曹友闻都绝望了,看着身边为数不多的将士,自己身上也中了几箭,他长叹一声;天意如此啊,唯有一死,后下马先斩杀了自己的战马,冲入敌阵战死.

  曹万也负了伤,和其他将领率仅存的500人退入了城堡内.但城内早已无粮无水,赵彦呐又没有派援军来,只能拼死突围,转战到平阳关附近的龙门洞后全部战死.正如曹友闻所料,在大安阻击蒙军是很难的,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曹友闻是川北的屏障也是四川军民的心理屏障,他的崩溃,让整个四川战区防御崩塌,蒙军就可长驱直入蜀地,赵彦呐是指不上的,他身先士卒的逃到四川内地,整个四川境内军民全部南逃.

  这里我们不得不交代一下,进入四川盆地还有最后一道天险,那就是剑阁,这可是天府之国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赵彦呐也不是白痴,他当然知道这里可以守一下的,他组织残兵就守在了剑阁,这里可真是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熟悉邓艾破蜀的应该也熟悉这里.别看地势看着吓人,但是绝对有漏洞的.

  在往后的发展中,其实四川战区的整个布防和安排慢慢清晰起来.其实赵彦呐要承担主要责任的,本山人感觉不是此人不努力,而是真的没有那个能力.川北可以说地势险要,很多关隘可以依险据守.各个关隘之间可以相互协作牵制蒙军,会有很大作为,别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主要就是川北地区.而赵彦呐只派了曹友闻一路主力奔波间防守,如何防守得住.等蒙古大军进入四川平原地带,我们发现各个城市都有守军,为何不集中起来防御川北.

  下面咱接着说剑阁,如此险关,曹友闻没想到么?这个肯定要知道的,不过这里是最后一道屏障,没到最后是不能够退守这里的,倒是可以在这里设重兵,和仙人关,沔州地区形成呼应之势,蒙军在强大,也只能在川北和陕南地区腾挪,就像曹友闻说的,不用担心,前后都有宋军,蒙军不可能放心大胆的长驱直入,别看表面上挺吓人,只不过曹友闻并没有有把剑阁作为重点而是提到阳平关.

  除了考虑到剑阁是最后一到屏障以外,剑阁也有缺陷,因为有小路可以绕到剑阁的背后,而且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干脆不理剑阁,直接走阴平,躲过这个天险,那阔端如何得到这些情报和信息的呢?应该不难吧,抓住俘虏和当地的人都可以得到这些信息.咱们也别上升到什么出了汉奸之类的高度,面对死亡的恐怖和威胁,在让你和交代一些跟自己看似没大关系的信息的时候大多数人多选择只能只后者.

  阔端两种策略同时采用,一面派一偏师走阴平绕过剑阁,另一面率主力进攻剑阁,剑阁这地方如果不知道有小路,根本就没法打,后面我们会上图.可以说进攻剑阁没有任何攻城办法用得上,阔端也清楚,根本没攻,让向导带一部分部队绕到剑阁背后,只用了12名突击队员爬进了城里,打开城门,剑阁就这么简单的被破了.真不知道赵彦呐是如何布防的,可能他怎么能也想不到会有人从背后过来,重点都放在正面了.

  四川盆地可就在无险可守了,此时才真叫长驱直入,三百多年未受战祸的天府之国,今天就像一块鲜肉摆在了案板上,更像一位性感美女穿着暴露的站在一色狼跟前,后果可想而知.四川是出了名的祥和,富足,更是宋朝的纳税大户,和主要粮仓.蒙古这些杂牌军算是进入了花花世界.这里可以说什么都有,想怎么肆意妄为都没人限制,这就太可怕了,不但属于无政府状态,更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因为他们征服了这里.

  剑阁被破后,各地只有零星抵抗,在没有主力军队和蒙军对抗.就在阔端一路烧杀抢掠的同时,另一路大军竟然毫无进展,就是从甘肃进攻的那一路,他们碰到了文州,这文州地处甘陕川交界,又依山而建,不但险要,攻城也根本施展不开,导致阔端都在四川转了一圈了,他这还没拿下,阔端不得不派一路军回来接应他.阔端还是比这路军的统帅宗王穆直有经验的多,攻城要找弱点么,就像剑阁一样,别被表面现象吓着.

  还是抓当地人一拷问不就清楚了.不问不知道,文州的弱点就是城内没有水源.很简单切断水源就大功告成了,这就是文州的死穴.史料记载,水源被断半个月以后,城内人没一个想投降的.但是知州刘锐很清楚,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了,刘锐可不想等到城破那一天,他让全家服毒自尽后,自己也自刎殉国,人不吃饭可以挺七天,不喝水三天都熬不过,但文州人已经挺了半个月.就算城里有点存水,又能解决多大问题,蒙军趁机大举攻城.城破,文州通判赵汝曏(乡)被俘,大骂不止,被蒙军切成肉块,后蒙军开始屠城,几万温州人被屠杀.

  文州被破后,西线大军也进入四川和阔端汇合,一月间,利州,潼州,成都等50于座城被破,蒙军一路烧杀抢掠,四川守军纷纷退守到川东和重庆地带.1237年初,阔端得之自己弟弟阔出已死,他命塔海和穆直继续留在四川扫荡,自己率主力退出了四川.蒙军在四川可以说如入无人之境,撒了欢似的四处冲杀,追击宋军残部的同时,干着强盗的勾当.1238年汪世显部已经打到大渡河.

  1238年塔海也组织开始对川东和重庆用兵,他杀了一圈,在赶往川东时重新杀回成都,这是成都二次被攻破,此时成都已经没有守军,但是四川副制置使丁黼(FU)竟然没有跟着赵彦呐撤退,还留在成都,虽然身为战区副司令,但手下无一兵一卒,都被赵彦呐带走了,身边只有几个警察和城管.加一起十多人,这十多人做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面对蒙古大军他们发起了自杀式冲击.虽然对于蒙军来说杀这十几个警察城管,跟碾死几支蚂蚁差不多,不过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豪情.至少摆明了一个态度,我们汉人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蒙军还是一贯的态度,虽然四川除了川东和重庆没拿下,其他地方全部被攻陷,但蒙军并没有留下人驻守,还是和以往一样,以抢掠为主,所以很多地方反复被蹂躏.接着塔海南下,和汪世显汇合,陆续攻陷了川东各城和重庆,有如一阵龙卷风,所过之地一片狼藉,汪世显一部已经打到了湖北的菱州和施州.就在这里他们碰到了钉子,那就是孟珙来了.这个细节我们之后再讲.

  塔海和汪世显不得不北撤,回来的途中,再次攻陷成都,成都被第三次屠戮.接着广汉,泸州陆续被攻陷,此时这些地方陆续进驻了宋军,但是完全抵抗不住,纷纷被再次屠城.1241年借道窝阔台去世的消息,大军北还,撤出了四川,不过他们占领了两个战略要地,一个是今天的兴元(今汉中南郑)女真人夹谷龙率5000女真人驻守,沔州石门按竺迩率5000蒙古骑兵驻守,这等于四川的大门被人守着了,人家想来就来串一趟门,你说这不愁死人了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宋之战只一再受挫
  就在整个四川大崩溃惨遭蹂躏之时,中东部战区可也热闹之极,中部在黄州之战后形势被孟珙稳定住,1238年孟珙开始给中央打报告,详细说出了自己收复荆襄地区的计划,此时孟珙在朝廷的威信和说话的分量以不可同日而语,已经被提拔为京湖地区新的制置使,整个中部的防御责任全在他一人身上,他的计划朝廷非常认可,并且让他着手实施.

  东部战场1238年也就是安丰之战过了半年,蒙军在几次受挫以后,心里还是充满了各种不服,于是又重新组织了一支大军,这次由察罕任主帅,至于口温不花干么去了,不得而知,难道是被打的伤自尊了?也颓了?这支大军号称80万,不知道是中国史书记载的毛病还是蒙古人也学坏了,以前他们征讨中西亚和欧洲,没听动不动就几十万军队的,这对金国和南宋用兵弄不弄就几十万,弄得本山人在看外国史的时候总是感脚为他们臊得慌,这么点人马 就号称战争,这是来打仗还是打架啊,日本就更惨,这个战役那个战斗的,一看参战人数,几百人,立马热情减退一般,这都是读史让中国史书给俺惯的.

  话又说多了,咱还是聊聊正事,不管是否真有80万,总之人不会太少,这次察罕准备的很充分,各种攻城器械带的那叫一个全,目标庐州(今合肥),战略目的夺下庐州后,以巢湖为基地,打造渡江水军.蒙军各位首领都多次跟孟珙交过手,特别还有塔察和张柔还是他的铁哥们,对孟珙的实力很清楚,想在京湖地区有所突破太艰巨,我们以前也介绍过,蒙军可不是那种一根筋型,他们是很灵活的,既然中部突破有难度,不如集中力量拿下东部.

  说好听点这叫灵活,说不好听就是柿子挑软的捏呗,不过蒙古这次征宋的目标和计划视乎很有问题,这个我们在之后的介绍中一点点剖析.首先不在继续对中部用兵,那么四川的蒙军南下东进,请问如何跟湖北的蒙军协作?是否同时用兵可以对宋军造成压力?孟珙就是再有本事,恐怕也很难双线作战,而且我们会发现,孟珙的兵力不是很多.但蒙军确实放弃了中部战场的继续争夺,反过来孟珙却进入了进攻模式.

  话说这避开了孟珙,你们就以为手拿把掐了?他们忘了此时的庐州正是由杜杲镇守,因为淮东制置副使的衙门就在庐州.察罕并没有吃过杜杲的亏,浩浩荡荡的来了,有时候本钱太大也有坏处,导致你不够细腻,大大咧咧的,看啥都不算个事.杜杲是不含糊,哥们打防守反击那是行家,来吧您那.

  察罕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你们准备的这么充分,为了避免像上次一样被城里和援军夹击,他修了一道围墙,工程量很大,长达60里,把整个庐州全部包围起来.杜杲也不惧,因为早就在泸州城内储备了大量物质,玩长期消耗战咱也玩得起.双方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展开炮战.

  如果说孟珙是机动防御大师的话,那么杜杲就是器械城防大师.在安丰的那些招法不但可以照搬全用,还经过改进,性能更先进严密.最典型的木制活动城楼.特点易于制造和维修,相比固定城墙,目标小,不易于攻击,而且还有高度优势,我们知道进入火器时代以后,制高点对于活力优势的发挥是很重要的,既然他们是炮战,别管是啥炮,原理是一样的.

  察罕一看不行啊,他们建的炮楼高,咱们要更高.两下开始在楼的高度上展开竞争,大有今天各城市间互相挣建第一高楼的气氛.杜杲不会简单的卷入这种没有意义的竞争上,而是想法破坏.比如烧他们的炮楼.双方破坏与反破坏,进攻与反进攻,打得如火如荼,热闹异常.在比拼高空火力的时候,城内的炮楼已经建到七层,在上面发炮的时候命中了一员蒙将,给蒙军挺大打击,最关键的还不是人员的损失,关键是蒙军越来越感觉没有希望,跟本看不出庐州有被攻陷的哪怕一点点的星星之光.

  察罕有些气馁,这么打下去啥时候是个头啊,还是换个地方练练吧,人挪活,树挪死,我不能吊死在杜杲这一棵树上,于是开始撤军转攻滁州.杜杲一看这怎么个意思?咋不打了呢?连个招呼也不打,你当我是不存在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给你来个吃不了兜着走.就在蒙军撤走一半的时候,宋军突然大开城门,先派一路特种突击队直插蒙军后军,这让蒙军又意外了一次,真是不一样的惊喜.

  就像一人是来打另一人的,没想到不分胜负,但是最起码自己是进攻方,既然没啥结果,本想不打了,回家,没想到一转身让人家在屁股上踹了一脚,你说这不是晒脸么?这要是换做别的守将,还不乐的屁颠屁颠的,赶紧送这帮瘟神走啊,城里还不放点鞭炮礼花的庆祝一下,关键杜杲不是牛人么,牛人的思维你不懂,人家也无需解释,你说我晒脸,我还说你晒脸呢.我杜杲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的么?

  今天的杜杲可是战区副司令,手里能动用的资源可不是安丰时候可比,首先在给察罕屁股上来一脚以后,组织宋军几路宋军一路追杀,追杀出了几十里.弄得察罕一个头两个大.接下来更是不顺,在滁州不但没有战果,张柔的鼻子还被飞石砸中,估计粉碎性骨折.接着有转攻天长县,又被余阶余猛人偷袭了一家伙,等在往下打是一点激情和斗志都没了,打到泗州的时候发现城周水网遍布,没法打,察罕彻底抓狂了,没法打了,闹心,回家.

  杜杲派吕文德,聂斌,驻守淮水,这样淮东战场基本恢复战前对峙局势,宋军夺回了失地.淮东战场基本稳定,蒙军之后的三年里也袭扰过淮东地区,不过基本被击败,毫无战果.在前线和蒙军直接接战的主要是杜庶,吕文德,聂斌,大小27捷.杜杲对前线只是战略上控制,具体战术上完全放权给吕文德等,这才是好的领导,正确的指挥.因为杜杲在淮东地区的贡献,被升为战区 正司令,之后又要调他去中央做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杜杲请辞,之后又三次请辞,朝廷最后安排他工部尚书(建设部长),文华阁大学士.可以说出将入相,他屡次请辞到不一定是他矫情,我感觉这是人家活到了一定的境界.人活着是看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那些虚名,头衔.

  我们在看一看中部战场孟珙孟猛人在忙乎啥,在四川一片稀里哗啦的时候,淮东在抵御又一次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孟珙的反攻收复荆襄的行动已经悄然展开,孟珙能够顺利的消停的执行自己的计划,是有大环境,大背景作为依托的,如果他摊上岳飞那时侯的大环境大背景,估计再有两个孟珙也白搭.

  大环境就是南宋此时内外交困,朝廷不得不在体制上做出些妥协和改变,战区由于战乱,蒙军一直不改只管破坏不管建设的毛病,跟普通人不同,普通人都是想追求个女的,追到手最好结婚,好好侍候着,这是自己老婆么.蒙古人一直抱着强奸犯的态度,得强奸一个是一个,强奸完就提着裤子走人,完全不管不顾 被强奸人的感受,爱咋地咋地.,所有被占领地区很混乱,处于无政府状态.在加中原地区逃过来的难民,有彪悍的就自己组织个武装.虽然抵抗蒙古人不一定给力,不过持强凌弱的事还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宋朝廷不得不采取招安,安抚政策.

  这个很让朝廷头疼的,不管吧,影响稳定,管吧,这些真是不稳定因素,而且很难管理.都是自由散漫惯了的,给好处的时候比谁都积极,要尽义务的时候比谁躲的都远.不过呢这些头疼的事,孟珙干起来似乎很得心应手.另外蒙古在几次遇挫以后不知怎么能想的,竟然又派使节王楫来临安和谈.窝阔台怎么考虑的不得而知,无外乎几种想法,第一中东部进展不顺利,想和谈缓和一下,最起码湖北大部和安徽北部以及整个四川都被攻陷,此时谈,第一可以稳定巩固战果,第二宋朝想讨回这些地方,也可以大敲一笔竹杠.

  第二稳定一下局势,为下一步进攻准备出时间,另外可以迷惑宋朝,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不过此时的宋朝廷,在蒙古的强大压力下,已经有所改变,以前设置宰执的时候,一般行政的归行政,军事的归枢密院,各个部门的设计都是互相制约,牵制的.但是理宗和他的班子明显感觉到这种体制很不适应战争状态.所以在设置宰执的时候一般都开始兼枢密院枢密使,这就减少了以前一旦有什么决议就争吵起来没个完.到了此时理宗做的更绝,干脆设乔行简为平章军国重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各宰相的头,行政军事一把抓,但是还是主观行政,军事由史嵩之负责,主要负责淮东,京湖,四川三个战区军务.这些措施都避免了以前宋军的互相扯皮协作能力差的毛病.完全可以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可以在大的战略高度上部署.

  由于权力的集中,政策更稳定,决策更迅速,中部和东部的战事由有很大的扭转,宋朝的腰杆子突然硬起来了,对蒙古的和谈采取拖延,漫不经心的处理.一面铁了心的组织收回失地.

  在这些大背景下,特别是史嵩之是孟珙的老上司,俩人一直合作的非常默契,可以说是领导和有能力下属之间合作的典范,既没有相互制肘,又不影响各自的发挥.宋朝廷内部对收复京湖地区也一改以前的争议不断,异口同声的要求收复,京湖地区对于南宋来讲就如同一个少女的胸部,被人撕开了,能不惦记在穿回去么,否则那色狼必然看的色欲熏心,蠢蠢欲动打算下一步动作.

  下面就看孟珙的了.以前光看小说里诸葛亮和刘伯温多么多么的牛,那诸葛亮神奇的赶鲁迅讲话近乎似妖,比如每次战役前,先给每位大将一个锦囊,不要多问只要在长亭外,或者古道边那等着,在定好的某个时刻,打开锦囊,按着上面说的做就行了,当时看了眼睛都要掉出来了,这孔明真乃神人也,太屌了.后来发现历史不是那样的,孔明原来做事多谨慎,反而少奇谋.这才知道,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直到读到孟珙的史料才重新让俺拾起信心,原来那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牛人真有.在这之前,孟珙可以说已经很牛很牛,大败了武仙,和蒙古联合拿下蔡州,之后又力挽狂澜,江陵保卫战,黄州保卫战,但是这些战列历史上可以找出很多,有的比他还牛,但是从收复荆襄开始,孟珙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将星中间脱颖而出,也完成了将才到帅才的蜕变.

  以前的战役都是孟珙亲自指挥的,而且江陵和黄州必须他本人到场才能扭转局面,这就是典型的将才,在局部战场上可以说无人能及,历史上很多这样的将才,但是帅才不在把眼观局限在局部,而是拔高到整个战区,或者全国的层面,到了现代更要有全球的眼光,而且注重在谋不在勇.下面我带着大家一步步走进孟珙的这段巅峰时刻.

  收复荆襄可以说打的非常顺利,因为不够激烈和艰巨,导致历史上忽略了.为什么这么顺利,和蒙古的征而不治有关,更大的因素是因为孟珙的策划与部署.要说现在某某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那是讽刺的调侃,但孟珙确实是在下棋,京湖地区此时就是他的棋盘,他抓住关键两点,第一郢州(今武昌地区),荆门必须先拿下,这里是通往襄樊地区的运输通道关键点,这里打通后,后方补给不在是问题,可出奇兵长驱北上,第二对蒙占区实行统一联合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蒙.

  随后开始安排各将军的任务,这才有小说里孔明点将的意思.先派出张俊攻郢州,接着派贺顺攻荆门.两城拿下后,各路兵马大举反攻.首当其冲刘全部,在冢头,樊城,狼神山,三战三捷,进围襄阳.曹文镛一路收复信阳军,谭深一部收复光化军,江海更狠,从荆门出发,一路直奔襄阳,因为他已经跟襄阳守将联络好内外夹击蒙军,此人就是军阀刘廷美,他就是在两军混战时候自己拉起了队伍,成为土豪军阀,蒙军占了襄阳以后他就投靠了蒙古,但毕竟是汉人,有故国情怀,祖国发出召唤,没理由不反应啊.

  江海这一路边行军边召集流民三勇,他算计好了,拿下襄阳后,直接组织生产重建.几路大军扫平周边,都聚集在襄阳城下,江海一到,里外合击,襄阳顺利被拿下.自此短短两个月,荆襄地区全部光复.少女的胸衣终于被合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宋之战之战略大师
  当孟珙踏入襄阳城的时候,已经大局初定,这才是真正的牛人.自己只在后方指点江山,敌方就皆成粪土.当然以他的境界,绝对不会因为这些成果就翘尾巴,他很清楚这些并不代表着敌弱我强了.只是蒙古的战略使自己钻了些空子,况且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京湖地区经过几年的战争蹂躏,已经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些流民和私人武装,散兵游勇,这些人如果得不到好好的安置,不但不利于生产重建,更严重的可能成为各种外国反宋势力利用的棋子.所以啊,光复京湖地区只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要把这些所谓的归正人组织起来,变不利因数,为我们的有利因素,很简单,就是让这些人变成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这个说的有点太教条哈,说白了就是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称呼,毕竟以前都是写投降来投降去的人,名声不太好么,再就是自己组织的武装,连临时工都算不上,地位当然低.先给他们安排正式工作,变成国家正式的在编人员,证明国家承认你了,地位也有了,尊严也就有了,有尊严了干缺德的事就少了,整编的部队起的名字都很霸气,足可以看出孟珙确实是下了点功夫的.

  比如蔡,息两州的降兵整编成忠卫军,襄阳和郢州投降的降兵整编成先锋军等等,之后他还会整编出很多军队,都起了不同的很霸气的名字.光给这些人安排正式工作还是不行的,还要给他们找事做,否则还是不能转不利为有利,就如同你有一个工厂,当你订单满满,应接不暇的时候,厂子里的这些工人就是你的最大财富生产源,而当你没有订单稀稀拉拉的似有似无的时候,这些员工,可能会成为你的负担,更可能成为你最头疼的事,你解散了吧,又怕猛的来订单了找不到人手,不解雇吧,你就要想办法养着这些工人.国家可能比工厂更难办,总不能全部开除国籍吧.

  但在此时的孟珙这里就都不算个事了,首先他要恢复重建需要人手,南宋的胸部刚被遮住,当然不能让人轻易在撕开,那就要想办法重建防御体系.当然需要兵力.孟珙给朝廷打报告说;襄,樊乃朝廷根本,今百战得之,今应加强建设管理,以恢复元气,没有十万甲兵,不足分守,与其像以前一样敌人来了在抽兵调防,不如防患于未然.这是孟珙的第一步防御计划,打造襄樊防线.以襄樊为中心的防御体系,用兵十万,足可以抵挡住蒙古大军,如果后撤防御,恐怕几十万也防不住.

  而孟珙所打造的这个防御体系,后面我们会介绍,历史证明这个体系有多牛,在内无良相,外无良将的情况下,可以阻挡蒙古大军6,7年之久,想想,六七年是什么概念,蒙古在其他地区早就灭国无数了,而在襄樊就打了这么久,可以说孟珙死了以后还是给蒙古造成了最大困扰.

  不但这些地方需要人手,而且孟珙开始改变以前南宋的被动防御战略,而是主动防御,听说老朋友张柔在河南屯田,并且在邓州和顺阳积攒造船木材,这是要为下次进攻做准备啊.孟珙分出几路大军,此时王坚,刘整陆续登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种地不让他们种好,收地收不消停,烧木材,偷袭仓库.一时弄得张柔手忙脚乱,史称这一段袭扰战为邓襄之战.

  可以说在孟珙的手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些军队整天都在忙活,都有事干,军队这个组织你不能让他们闲着,没有战事,也要严格训练,否则用不上几个月就会退化变质.保质期极短.这就是孟珙化不利为自己最大有利.

  就在他整顿京湖战区的时候,湖北与四川交界地区告急,四川已经整个崩塌溃败,蒙军已经顺着长江进入湖北地界.形势万分紧急.老领导史嵩之忙上急调孟珙驰援湖北西部.整个川东重庆地区完全交给孟珙防御.我们前面介绍过,蒙军汪世显部已经拿下夔州,施州,夔州的夔门就是三峡的西门入口.之前的一次阻击战,以宋军大败告终,而且败的是水军.蒙军顺江而下的意图马上要变为现实.如果几十万蒙军顺江而下,那就不是防御困难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防御的住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十万火急,那么孟珙如何面对这次危急?

  孟珙之所以在国际军事史界有机动防御大师的称号,大垭寨之战为代表的两湖保卫战是标志性的战役,也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因为在当时的交通环境下,而且两湖与四川交界的地理环境的复杂,孟珙能迅速的驰援,而且成功的击退蒙军,这简直是创造了一次奇迹,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做到了,因为他并不需要亲自到战场上布防指挥,此时的这一地区又成了孟珙的棋盘,只不过他能看出几步棋甚至十几步棋,蒙军下一步的进攻,和打算,基本都在他的预想之中,很多人说你就吹捧吧,其实说神也不神,只不过是他对整个地区的地势环境太了解,因为这么多年,他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藩篱三层防御体系.所以
  根据他的有理有据的判断分析,做出了战略部署,他是边往前线赶一边通知各地做出防御.

  要说这次保卫战多激烈,精彩倒是未必,因为高手过招,几下就分出胜负了.孟珙这次十万火急的驰援,自己带来的部队就一万多人,为什么带这么少的人呢?因为京湖地区更要防守,如果全部兵力调过来,蒙军再次对京湖开战,恐怕首尾难顾.其他可以调动的还是当地部队.此时自己的哥哥孟景是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也就是所管辖的地域正首当其冲,他的求救信也已经送到孟珙面前.但是孟珙清楚,这不是光救一个点能解决的,必须整体布局,咱们兵力有限,以弱对强.怎么布防就成为关键.

  按孟珙的判断,施州(今恩施),黔州(今四川彭水)两地是防御重点,蒙军只能从这里开始进攻,于是布防就是以这两地为中心展开.不可能把所有兵力全部支援孟景,只派去了2000人.1千人进驻归州(湖北秭归),还一部分兵力进驻归州隘口万户谷(今秭归西),弟弟孟瑛率5000精锐作为全场自由人进驻松滋,弟孟障率2000驻灃州.整个部署完毕,别看轻描淡写,其实暗藏杀机.如同围棋对弈,看似随意的几个落子,其实已经让对方无论咋下,都难做活了,可以说环环相扣,遥相呼应.

  蒙军和孟景部首先在归州西大垭寨接战,孟景大败蒙军,蒙军被打的丢盔卸甲,而且在川东抢掠的大量物资重新被宋军缴获,接着孟景的部将刘义在清平(今湖北巴东)再次大败蒙军,几路兵马合击沿江而上直接收复了夔州,等孟珙到了前线,夔州已经收复,保卫战已经结束,真是轻描淡写间化腐朽为神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接着大军乘胜追击,虽然在万州宋军又一次大败,但是蒙军眼看着从四川进入两湖的战略已经不可能成功,不得不撤军了.自此川东和重庆光复.后蒙军撤出四川内地.因此次保卫战的成功,孟珙被授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也就是说除了负责京湖战区,他还要负责四川战区,等于一人担起全国三分之二的防线.

  节度使是宋朝武将最高的荣誉称号,虽然不像五代十国时候那么实惠,但就相当于现在的军衔,封你个上将,大将,甚至元帅之类的意思.之前南宋只有岳飞,毕再遇获得过这个称号,韩世忠和吴玠都没获得过.孟珙在四川又开始组织重建,召集散兵游勇,设计规划防御体系.

  在川东附近召集散兵游勇,挑选善战之士组建宁武军,回鹘人艾忠孝率人马来投,孟珙整编为飞鹘军,这是人有多大能力才能做多大的事.对于这种部队的招收和整编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到的,得看你降不降得了,管不管得住,也就是你能不能掌控得了.

  在着手重建的过程中,必须雷厉风行,严刑峻法,因为有宋以来一直采取不杀大臣的国策,导致官场和部队被惯的很任性,风气很是恶劣.一次权开州梁栋,借口粮饷不足擅离职守,被孟珙抓个正着,孟珙以"不许失弃出土"为由当众斩杀,并依此为契机,大力整顿官场和军队,四川气象为之一新.熟话说乱世用重典.否则如何正纲纪.

  他不但用两面三刀中的赏罚两面,还有三刀,比如官场或者军队组织其实古代和现代区别不大,都是有攻心斗角,办公室政治的么.比如此时的四川制置使和制置副使,这一个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就不和,你说这工作还怎么开展.孟珙呢,直接给二位写了封信,用廉颇和蔺相如的典故劝解,两人看完以后很是惭愧,终言归于好.国家危难时刻,身为国家重臣,不已国家为重,却攻心斗角,非君子所为.

  在四川基本稳定以后,孟珙开始着手整个南宋的防御体系.淮东地区问题不大,首先有淮河第一道防线,之后还有长江天险,而且江淮地区水网密布,不适合骑兵长途奔袭,所以孟珙的主要防御体系设计放在京湖和四川,还包括广西,也就是说中西南地区.他的战略判断和成吉思汗的战略安排不谋而合,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成吉思汗认为想拿下宋朝,必须从西南下手,打开突破口.中东部很难突破.孟珙也认为孟珙会中西南地区是孟珙进攻的重点.

  孟珙的防御体系为藩篱三层体系.中部以襄阳,樊城为中心,建立中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一江陵为中心,以沮,漳,汉,三条水系为依托,京湖地区必须重点经营,采取屯田制,一方面可以减轻财政压力,民众负担,另一方面,军队闲着时候也有事做.

  西南方向,第一道防线,川东的涪州和万州,第二道防线,湘西北的鼎州,灃州,第三道防线,湘西的辰,靖一直到广西的桂林,孟珙预测到蒙古很可能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的可能性,历史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但是他主张云南广西地区无需派重兵,第一派重兵空耗粮饷,会成为负担,另外驻兵很可能和当地少数民族产生矛盾,反而不利于防御,只要派少量兵驻守关键关隘即可,剩下的交给外交人员,和当地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这样就算蒙军来了,得不到少数民族的支持,我们又可以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大有可为.

  孟珙打造好四川防御后,并不贪权,而是把整顿好的四川交了出来,也就有了余阶入蜀,余阶在上任的途中到了孟珙那里,俩位名帅促膝长谈,很是投机,孟珙支援了余阶大量的物资,还有六千兵马.并派自己的儿子孟之经辅助余阶,在川东的重庆和钓鱼城都是当时孟珙规划,手下人主持修建的.

  另外孟珙手下能人辈出,比如后来的王坚,刘整,高达,他还推荐了贾似道,李庭芝,当然刘整和王坚最后都投降了蒙古,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才能,贾似道更复杂一些,以后我们还会说到.另外,历史上流传孟珙尝后图,这个很有意思,说是当时攻破蔡州后,孟珙强奸了金哀宗的皇后,这个图是有,不过孟珙到底干没干过这事,不得而知了,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考证一下.

  别的不多谈,1241年窝阔台死,蒙古入侵南宋的第一拨进攻已经结束.下一张咱们要进入蒙古的权力交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无忧外无患
  1241年是一个关键节点性的年份。在这一年三大征因为窝阔台的去世而被迫停止,欧洲各国和南宋,高丽终于有了一个喘息之机。要说窝阔台岁数也不大,怎么就这么去了呢?其实就是一个原因,那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的。要说咱们屁民为了生活奔波,生活方式不健康还有心可原,比如听说很多人过劳死,生活压力大,房价节节攀升可望不可即,怕生病,子女上学,养老,是吧,这些压的人都喘不过气。怎么他一代帝王没有这些问题,还闹个不健康呢。

  其实也简单,他作为有史以来拥有地域最广阔,权利最大的帝王,中西亚的史书一般都称他为世界可汗,虽然位高权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极会做领导,其实领导说好当那是相当的好当,说不好当,比正常人那可累多了,完全取决于你怎么当,比如像汉武帝,朱元璋之类,累死都不知道怎么累死的,事毕亲恭,谁办事他都不放心,老朱干脆取消了丞相这个沿袭了上千年的职位,自己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只不过多备了几个秘书。汉武帝为了集权,干脆架空了外朝,自己弄个内朝自己玩,权力欲望极大。

  窝阔台可不想当那种皇帝,太累,太操心。在他任内蒙古开始组建的了政府,也就是内阁中书省,中书令是耶律楚材,左丞相粘合重山(金国旧臣),右丞相镇海。这是中央,外地还有牙老瓦次和他的儿子,阔而吉思,成帖木儿,等管理地方,这些人都是有理想有操守,又极有能力的人,完全可以放心的把事情交代给他们做。中央又耶律楚材这个大策划师,不断的提出各种蓝图和设想,只要和窝阔台等人商量一下,认为可行,窝阔台一拍板,该决策的决策,该实施的实施。窝阔台根本不用费什么脑子。

  对外三大征,基本顺利,虽然进攻南宋后期遇到有效反击,但是对于蒙古来讲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还是处于进攻态势,南宋处于防守态势,而且一路烧杀抢掠,虽然都被南宋光复了,但是蒙古得到了实惠,南宋反而被极大削弱。对于整个蒙古帝国来说处于对外扩张的上升期。周边只有害怕恐惧中的防御,根本别想窥视蒙古帝国,躲还躲不起呢谁还敢惹啊。

  所以这篇的题目没叫窝阔台之死,而是叫内无忧,外无患,内部政务有人处理,蒙古内部根本没有对窝阔台造成威胁的人或者势力,唯一可能有威胁的拖雷已经被除掉。其他人无论是叔叔贴木格,哥哥察合台,还是小一辈的宗王,恐怕没人敢窥探大汗之位,哪怕睡觉前意淫一下不不太可能有。因为窝阔台无论是合法性,能力,民心都无可挑剔,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最大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你有多大的掌控能力,而是根本没人惦记要威胁你。

  外部扩张,这些蒙古第三代基本都长成,还有很多老将辅佐,完全用不着他在像老爸成吉思汗一样亲劳。可以说窝阔台时期是整个蒙古内外最和谐,最同心协力的时期,内外环境比老爸时期和后来的任何时期都要好。那您说内外环境这么好,又不担心有人威胁到自己,活又都有人干了。自己干么呢?那么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就是玩了,可以说窝阔台是玩死的。

  人活到了他这个位置上了,也有些高处不胜寒,也不用为前途奔波,不用为理想煎熬,不用为欲望不满而痛苦,但是人一旦处于这种状态下就很容易倦怠和疲劳,因为想得到什么简直太容易了,根本体验不到那种得来不易的珍惜感,激情,幸福。比如以前我们就介绍过他如何挥金如土,毫无节制的赏赐别人,让咱们知道啥样才叫视金钱如粪土,虽然他的理由挺充分的,说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些聚财的帝王很可笑,财不如寄民以得民心,他认为这才是财富正确的使用方式。不过这理由在好在高尚首先你得有钱,而且就算有钱,也得讲究个有道,否则不是帮人反而是害人。

  首先就是他们来钱太容易了,都是征服各地掠夺来的财富么,如果一个正常国家,靠税收,要是像他这么个花法,想不破产都不行,政府本身不产生财富,如果不抢的话只有征税和发国债两种途径来钱。你说要是做帝王的都他这么干还了得么。

  所以说他什么都得来的容易,就跟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和厌倦,比如咱们追女朋友或者老婆,那得多费劲啊,你说他用费什么劲,就是天上没有仙女,海里没有龙女,不然他也能弄到手,佛教就说么,人就是在不断的追求,满足,厌倦,在追求新的,满足后在厌倦,在追求新的中度过的。窝阔台只剩下后两项了,追求那一项可以省了,就是满足了厌倦,之后再满足,在厌倦。所以也就比咱们正常人更容易放纵。

  关键那个时代的娱乐活动和节目相对比较贫乏,窝阔台本人又没有太多的爱好和高尚的追求,不像宋徽宗喜欢文艺和体育,书法,美术的造诣登峰造极,足球踢的可以进国家队。李后主喜欢写歌。这些比较高尚的追求窝阔台都不会,也不懂,而且当时也没有麻将,高尔夫,剩下的娱乐活动,他又会玩的就只剩下喝酒,玩女人,打猎。

  喝酒这个在咱们的传统文化中并不陌生,很多历史人物特别是文艺作品里,酒量的大小都是和英雄程度成正比的,大英雄必须豪饮而不醉.文艺作品中的很多理想化的东西害人不浅啊.传承到现在,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酒文化,办事必须先喝酒,酒喝的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了事能不能办成,慢慢演变开来,由于别的社交文化的缺失,喝酒吃饭似乎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社交活动,弄得很多人既疲于奔命,怨声载道,又不敢躲,不敢逃,万一那一场局拉下了,会惶恐不安,有被排挤和抛弃的感觉.真是又爱又恨,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想说恨你又欲罢不能.

  可人家蒙古的酒文化和咱们的不一样,咱们这是一种社交文化,不是为了喝酒而喝酒,嘴上说就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就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实际上是谁难受谁知道.人家蒙古人喝酒是喝的自我感觉,喝的自己舒服得劲,就是个爽.咱们不爱喝酒的和有酒瘾的人,就跟会玩麻将和不会玩麻将的,爱玩游戏和不会玩游戏的一样,根本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互相的不理解,会的感觉你不会的简直就是白活,不会的感觉会的是难以理解是在浪费生命.

  窝阔台的喝酒可不是爱喝那么简单了,我们前面说过他的状态,由于满足和厌倦的周期比较短,所以要不断加大刺激力度,最后他已经到了酗酒的程度,根本就是和酒鬼差不多,还好没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但是彻夜狂欢每喝必多,每喝必醉是必然的了.喝酒这事只有三个人还能控制他一点,第一个成吉思汗,不过已经去世,当年也没少训诫他少喝一点,一个是察合台,为了限制他这个弟弟少喝,还派了个人专门看着窝阔台,可就算这人看着窝阔台喝,他敢管么,察合台也不能整天跟在他身边,因为察合台也和他弟弟的生活方式差不多,奢酒如命,要不说酗酒在蒙古人中,那是常态,据说俄罗斯人就继承了蒙古人这个传统,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一些酒鬼.

  另外一个人就是耶律楚材了,他说话多少还管点用,有一次拿着装酒的酒槽给窝阔台看;您看看这铁都让酒给腐蚀成这样了,您的身体扛得住这么腐蚀么.窝阔台看了也很触目惊心,真是不能多喝啊,喝坏了肝,喝坏了胃.有段时间确实有所控制,但是没多久又经不起诱惑,又开始放纵,因为除了喝酒他还有另外两个爱好,那就是女色和围猎么.女色不用说了,比他老爸好一些,皇后六位,妃子60多位,这是在编的,不在编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另外就是围猎.

  围猎,女色,喝酒,基本三种娱乐同时进行,我们一般都比较羡慕那些有带薪年假的,可以尽情享受一下生活,出去旅旅游,看看远方,人家窝阔台一年四季要么在度假,要么就是在度假的途中.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度假地,这个我们前面介绍过.白天围猎,晚上纵情酒色.这么长时间的对身体的压迫和奴役,导致身体提出了抗议,终于在1241年2月,出现了一次轻度的脑梗(这是我给诊断的,因为长时间酗酒,最容易导致的就是肝硬化,心脑血管病),乃马真皇后马上找来了耶律楚材,问这什么情况. 耶律楚材一看就是酒色过度导致的么,但是他却趁此机会说;应该大赦天下,上天感动了,大汗的并就好了,乃马真一听赶紧照办吧,没想到窝阔台真的神奇恢复了.

  但好景不长,1241年11月,在一次白天围猎后,晚上又开始开啪体,K歌,跳舞,豪饮直至深夜才散,第二天左右服侍的人进账发现窝阔台已经不能言语,重度脑梗,中风了,按咱民间说法就是脑血栓,瘫痪了.在当时也没什么特效药,不像现在一弄就瘫痪在床N多年,没多久窝阔台就死了,时年56岁,在位十三年.

  窝阔台曾经给自己总结了四大功,四大过.四大功;第一灭金,这个不用多说,第二立站赤,就是在成吉思汗的思路和基础上完善了驿路建设.第三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说在窝阔台时期,蒙古的统治模式开始初具雏形,基本是金蒙 的混合杂交体制.第四;无水处凿井,其实主要是驿路上的水井,特别是和中西亚联系的很多沙漠地区,挖了水井以后,保障了驿路的通常,别小看这一点,这个驿路就相当于,今天铁路,公路,电信的混合体,既保证了物流运输,又保障了信息通畅快捷,也是国家的国防战略基础.

  四大过;第一饮酒,窝阔台对自己的恶习还是有清醒认识的,第二斡亦剌部嫁女事件,这个可被列为窝阔台为数不多的恶行中的最重要一例,当时斡亦剌部中不怎么忽然传言说窝阔台要将部落中的女子分配到某个地方,也就是强制许配给某个地方吧,部落内,一下人心惶惶,纷纷急着把自己女儿先嫁出去.到底窝阔台有没有这个打算不得而知,总之窝阔台听说斡亦剌部纷纷嫁女让他很气恼,什么意思?我要指定你们嫁人的话,你们就用急着结婚来和我作对? 可以说窝阔台对于,特别是本民族的人民还是相当宽容的,至于谁结婚,谁嫁女,他是不会在意,关键是他们想着办法的应对自己,让他异常恼火.

  你们不是想躲么,下令斡亦剌部的七岁以上到未婚的,刚结婚的要在夫家追回来,总计汇集了4000适婚未婚女性,窝阔台挑选了一些漂亮的留在后宫,其余的命令士兵随意糟蹋,并且要女性的家人在周边观看,不得有怨言,不得哭泣.当场就有两名少女致死,想想有很多都不到十岁,根本就是儿童.糟蹋完以后,随意的赐给士兵甚至在场的随意某个阿猫阿狗.有的送到妓院,或者国营招待所.这次事件可以看出窝阔台残忍的一面,别以为我一味的宽厚,大度,一旦你们跟我玩心眼,我会让你们生不如死.

  第三;因私杀了忠臣朵豁勒,其实窝阔台坐上汗位之前也是南征北战,杀人无数,坐上汗位以后,肯定也不会少杀人,为啥单独记着朵豁勒这件事不得而知,可能内心深处,托雷的事更应该让他不能释怀吧,第四,筑墙围猎,妨碍了兄弟兄弟射猎,可以看出窝阔台的围猎活动波及面之广,规模之大,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了他的四大功,四大过,四大功还是很中肯的,四大过,除了斡亦剌部事件,其他三项怎么感觉都是有点卖萌的意思,不管咋地,这算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历史上无论是续<资治通鉴>还是<元史><新元史>对窝阔台的评价都是很高的.他的四大过史书上也不太看好,倒是觉得他对奥杜拉赫曼始终未辩其忠奸,倒是算作四大过之一比较恰当,此人我们稍后会提到.窝阔台时期就这么戛然而止,内无忧,外无患的时期也即将结束.蒙古帝国内部的纷纷扰扰开始萌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利的混乱
  窝阔台突然的去世虽然没造成太大的混乱,因为之前他已经选好了继承人,那就是阔出的儿子失烈门.但万万没想到问题出在了自己的老婆身上,那就是乃马真皇后.乃马真皇后更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贵由继承大位,这夫妻俩似乎很多喜好上都截然不同,窝阔台喜欢的,乃马真基本不喜欢,这贵由是窝阔台一直不太得意的儿子,做父母的么,如果就一个子女,也就罢了,但是那么多子女,当然会有轻重亲疏,窝阔台和贵由就是不和,看不上这个儿子.而乃马真却对这个儿子喜爱有佳,有时候人就是这么怪,喜欢谁或者喜欢什么没有道理可讲,按理说贵由虽然脾气暴躁一点,但绝不是那种无良少年,成年后在外征战,所作所为也是可圈可点,当然除了和拔都闹那么一出.

  乃马真皇后其实是乃马真氏,名字叫脱烈哥纳,名字叫起来挺绕口,一般都叫她乃马真皇后,她是蔑尔起部的首领塔亦儿兀孙的老婆,蔑尔起部被灭后,乃马真被俘,成吉思汗就把她许给窝阔台做老婆了,这在咱们汉族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这是窝阔台的正妻,不是纳个妾,李世民啊朱元璋他们也没少划拉人家老婆,但是正妻还是很讲究的.你弄个寡妇给一个王子当老婆,怎么想怎么有点匪夷所思,这是咱们的思维,人家蒙古没有咱们这些礼教的束缚,也没那些乱七八糟的什么贞洁观念.

  本山人倒是觉得他们的这个观念要比咱们的强,怎么女的非得是处女就神圣高贵了?一个身体器官而已,破与不破怎么就和道德挂上钩了,弄得跟宗教似的,很是恐怖,至今这个流毒还在害人,又扯远了,么这个话题不能扯太多否则又能开一个帖子了.总之人家当时的蒙古要比咱们男女平等,乃马真并没有因为是敌人的寡妇而地位有损.窝阔台一死,她就成了当仁不让的说话最有分量的人.

  她还是有些政治头脑和手腕的,窝阔台一死,她马上命人封锁所有通道和驿路,驿站.然后通知各宗王,商议权利交接问题,这时候出现一个模糊的地方,一般的史书记载此时察合台还没有去世,那么首先得到察合台的态度很重要,察合台既不想违背弟弟的遗愿,也知道乃马真是想立贵由,他就和了个稀泥,说当务之急你先摄政,其他的慢慢再说.但是看有的史料记载是察合台先于窝阔台去世的.不管怎么说各宗王的意见很一致,让乃马真先摄政.

  乃马真摄政其实问题不大,各宗王也都拥戴,合法性,权威性都不成问题,问题出在乃马真本人身上,此人和苛额伦,勃儿帖没法比,和唆鲁禾贴尼更没法比,和她们三个比,这三人是政治家,乃马真顶多算个不错的家长,或者家庭主妇,完全没有政治理想和抱负,具体表现就是随性而为,自己咋舒坦就咋干.这可给整个蒙古带来了混乱和动荡.

  首先呢我们前面说过窝阔台喜欢的,她基本都不太感冒甚至是有仇.他第一针对的就是耶律楚材,他先问耶律楚材继承人的问题,其实这是考验他,看看是否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成为自己的人.耶律楚才是什么人?他是儒家教育出来的君子,儒家在宋以前,是尊崇道,讲究天下,天下苍生,天下自由公论,君臣共治,皇上也不恩能够为所欲为,不想元以后,一直到明清,开始奴化.那时候非一味的附庸王权,也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的标准和准则.虽然儒家的君子标准太高,以至于教育出来的君子没几个,伪君子一大堆,但耶律楚材绝对是按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他的态度没啥可商量的,窝阔台指定的接班人就是失烈门,这个没啥好商议的.当年窝阔台接班的时候耶律楚材也是这个态度.这个你不能乱改,乱改以后,就会带来制度上的混乱.

  由于耶律楚材威望太高,乃马真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是我不用你了,乃马真皇后执政最重用的就是两个人,外用奥都剌合蛮,内用法提玛.这俩人都是什么人呢?以前都没听说过,也没啥名号啊,其实以前我们提过一次奥都剌合蛮,他和耶律楚材在税收上政策有很大争议,此人是中西亚的一个穆斯林商人,做买卖来到了蒙古,咱们知道中西亚地区的人一直以能做生意著称.他来蒙古后做了一笔大生意,那就是把自己成功的销售出去了.销售可不光指商店卖东西,我们去求职又何尝不知在销售自己,都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人力资源也是商品.

  不但得到了乃马真的充分信任,窝阔台也对他极感兴趣,这俩口子头一次有了默契.主要是他提出的敛财计划非常的诱人,但是商人和权利相结合的时候,就会产出怪胎畸形儿,中国历史上就是极力避免商人和权利的结合,最后没办法,只能打压民间商人,国家来自己做买卖,这样才算放心,这个起源自汉武帝时期.

  在这之前呢,中国没有刻意 的打压商人阶层,比如管仲和吕不韦就是出了名的大商人,而且由于秦汉之际,战乱连年,导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汉初的政策就是休养生息,基本采用道家的思想理论治理国家,叫无为而治,很像现在的自由市场经济,这些政策导致民间涌现出大批的民营企业,大商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还做过一次恐怕是世界上第一次富豪排行榜.其中产生富豪的行业是冶铁,盐业,粮食,运输,金融.

  这个在平时倒是无所谓了,老百姓有钱了么,锅里有肉,汤也会跟着肥,但是汉景帝时候七国之乱打破了这种宁静,汉景帝要平乱,这就要花钱啊,可是汉朝政府实行的是轻赋薄徭政策,也就是出现了现在所说的民富国穷,汉景帝的意思,商人们是不是可以借点钱给政府呢,类似于现在的发国债,可是战争形势不明朗,这些商人考虑,万一七王打胜了呢?到时候我的钱不是打水漂了么,于是没借,从此让政府开始警惕民间资本,原来你们有钱了以后,国家有难,却接济不上啊.

  所以才有了汉武帝执政以后的,盐铁专营,基本上能源,生活必需品等都要国家垄断,这种思维一直延续到今天,看看今天我们的国有企业就知道了.这种做法可以说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统治者聪明的地方,其实统治者这么做第一是为了统治,控制了经济,地方势力就没法做大,第二是为了让老百姓没有被征税的痛苦,政府却能很轻易的弄到钱.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翻译成白话文是老百姓感觉没有被征税,但是政府很有钱,这是中国历代统治的秘密.

  国家要自己做买卖,势必要打压民间商人,所以中国这种统治模式,就不可能产生独立的商人阶层,也就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而奥都剌合蛮要和权利结合,算计老百姓的钱,你说这还有好么,耶律楚材很清楚这一点,你这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百姓将生灵涂炭.蒙古已经富有四海,你们急什么么,慢慢来都是你们的.

  当时有耶律楚材的阻挠,窝阔台也很清醒,虽然诱惑很大,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实施奥都剌合蛮的措施.但是今天乃马真执政了,还有任何理由不重用这个商人么.耶律楚材被凉在一边,奥都剌合蛮基本接手了耶律楚材的业务,没多久,耶律楚材就忧郁而死,他不是因为自己不得势而忧郁,他是为天下苍生而忧郁,他很清楚,这些政策大规模实施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他只说了一句话;民之穷困,将自此始矣.

  耶律楚材的死证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很多构想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这样去了.都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时候这话还是真对,耶律楚材在蒙古人民心中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他的所作所为就在那里摆着,人民心里有数,他的死,让人民很悲伤,但是既得利益阶层却还不算完,因为耶律楚材一直主张汉文明的中央集权,反过来说也就是要收各宗王和那颜的权益,很多人向乃马真反应,耶律楚材当了这么多年宰相,天下财富一半都在他们家呢.

  乃马真就派人去他家查,结果除了十几把琴,金石古玩,书画,还有藏书千卷,没有其他,这下连不满他的人都不得不服了,这就是价值观不同导致的行为不同,互相很难理解.在排挤耶律楚材的同时,其他几位重臣的遭遇还不如耶律楚材,镇海直接被罢免了,镇海可没有耶律楚材的情怀,天下苍生的生死咱不知道,只知道再不跑我的生死成问题了,他直接跑阔端那里躲了起来,事实证明他的敏感判断是正确的.

  接着牙老瓦赤被罢免,他也逃到了阔端处.牙老瓦赤的儿子马思忽亦,也是原西辽地区和河中地区的行政长官,跑到了拔都那里.波斯地区的行政长官阔儿吉思,这个距离最远的反而没跑了,直接被抓了回来,乃马真派阿儿浑接管.这等于窝阔台的原领导班底全部被大换血,而且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里可以得出两个疑问,第一为啥乃马真和这几个人过不去呢?第二为毛都往阔端那里跑呢?别忘了阔端可是乃马真的二儿子,而且是亲生的.老妈要收拾你,你却往人家儿子那里跑,是何道理捏?

  首先解释第一个疑点,乃马真和这几个人的矛盾可以说由来已久,道理很简单,乃马真认为这几个人阻碍了自己,自己干点啥,都遭到过这几个人的反对,奥都剌合蛮就是个例子,比如他的敛财计划,不但遭到了耶律楚材的反对,牙老瓦赤更是不买账,牙老瓦赤和他儿子马思忽亦是经济管理大师,他们有他们的行事准则,如果说耶律楚材是想在制度和文化上着手建设的话,他们父子就是经济入手,而且首抓金融管理,其他方面主要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只要一个地区交给这爷俩用不了多久就欣欣向荣,一片繁荣.你奥都剌合蛮那一套简直就是胡闹么.而且牙老瓦赤行事又很独断,乃马真早就对他怀恨在心.

  镇海一直主持中央政务,办事都讲规则和制度,你总想玩潜规则,镇海也是不买账的,而且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还不好收买.乃马真一直就感觉这些人束手束脚,弄得自己快意的事没得做.这是他们根子里的矛盾,另外不得不提那个法提玛.本来此人也没啥背景和来历,就是蒙古在西亚打仗的时候俘虏来的一个妇女.估计呢经历比较复杂,因为他也和奥都剌合蛮一样成功的把自己销售出去了,中西亚人善于做生意的基因简直流淌到血液里了.

  她被俘虏来蒙古后很幸运的见到了乃马真,前面我说她经历应该很丰富指的就是她肯定有很多才艺,然后又能说会道,很快博得了乃马真的欢心,这个其实难怪的,作为皇后别看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地位很高,但是还有句话么高处不胜寒,作为一个皇后,你不能跟窝阔台一样整天的声色犬马,蒙古虽然对女性贞洁问题看得不那么重,不过身为皇后你要是给窝阔台戴个绿帽子你试试,相反男性的娱乐爱好相对广泛,女性相比之下倒是更注重家庭,老公了儿子了,恰恰她又是皇后,皇上身边的美女如云,想和老公来点花前月下的,老公一般没空,剩下她一人肯定是各种空虚寂寞冷.往往做到这个位置的女性差不多都是这个遭遇,所以劝很多女性也别羡慕嫉妒恨,找一个平凡的老公,整天守着你一人花前月下,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就在乃马真忍受着各种孤单寂寞冷的时候,咔嚓,法提玛突然出现在她身边填补了这项空白,法提玛使出浑身解数,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乃马真开心.西亚地区不但有经商的传统,娱乐文化那也是相当发达,这些个玩应拿到刚刚从近乎原始社会走出来的蒙古,简直如同我们在没有电器时代进入了电器时代.俩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很让人怀疑是否是同性恋的地步了.俩人要玩的尽兴,玩的爽,前面说的这几位无疑是个阻碍,因为这些有行为规范的人很难容忍一些不靠谱的事,所谓正邪不两立么.乃马真本来就怀恨在心,法提玛在吹吹枕头风.后果可想而知.

  那第二个疑点,为毛都往阔端那跑呢,阔端可以说在蒙古这段历史上名声并不大,但此人确实是做了不少事情,而且从所作所为来说,相当有雄才大略,不然就凭镇海和牙老瓦赤也不会都往他那跑,此人有胆略,有头脑,有原则,为人和善.他是被窝阔台封在了大体原西夏的故地上,首府就在今天的武威.征伐四川是他的一大功绩,另外就是他对西藏地区的征服,可以说绝对可圈可点,他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因为他的封地在西夏,东面是中央辖属地区,你的势力不能想东扩展了,向西是察合台汗国,自己的二大爷,南面就是四川和西藏.

  在征服四川的同时,他已经开始对西藏用兵,另一方面采取怀柔谈判.很快对西藏实施了有效控制,可以说蒙古对西藏的统治是从阔端开始的,而且做的效果非常好.1247年在凉州召见了萨迦班智达,正式确立了蒙古对西藏的统治.

  镇海和牙老瓦赤逃到了他这里,阔端毫不犹豫的收留了他俩.他不管母亲怎么想,他认准一条,这俩位是人才,国家栋梁,必须保护起来.这对于权力更迭时候的立场和站队问题,风险很大的.此时的母后和大汗差不多,大权独揽,和她公然作对,还是需要些胆量的,另外这俩人本质上和阔端利益关系不大,阔端能保护他们证明阔端是有眼光,有头脑的.乃马真也确实派人来要人,阔端就是没给.

  别看阔端的这行为挺冒失,但是在之后的权利争斗中一直处于不败之地,就连后来的窝阔台系一再被打压的情况下,他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蒙古政坛少有的不倒翁,阔端的为人处世可见一斑.乃蛮真的倒行逆施,让整个蒙古陷入一片混乱,各地宗王,封侯,政令百出,今个要加这个税,明天要赦免那个人.很多地区还辖地重叠.而乃马真只在做两件事,一个是让奥都剌合蛮给自己敛财,另一个是和法提玛翻了花样的寻开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贵由时代
  乃马真的混乱时期延续了将近5年,本来窝阔台时期中央集权就做的很不够,根本没做到位,到了乃马真时期,就更混乱,除了像史天泽,张柔,阔端,忽必烈等有心人还在做着份内的事,在所管辖地区,恢复秩序,加强管理和建设以外,估计大多数地方都在醉生梦死,拼命盘剥和蹂躏占领区,中央政府没有实施有效管理么,那就各军阀谁占了谁管呗,多捞多得.

  这一时期,有忙着打仗的,比如察罕等人还是对两淮地区不断侵扰,不过吕文德镇守淮河防线,导致察罕寸步难行,每战必输,一点战果没有,而吕文德开始崭露头角.阔端也知道自己继承大位没戏,母后支持贵由,失烈门有父汗的遗命,咋也轮不到自己,他倒是一门心思的向西藏扩张,战果斐然.而不得不提的忽必烈同志,那是相当有志向,已经开始着手收拢人才,这就是成功人士和失败者的区别.成功者永远在充实自己,并随时准备着,要是按上位的优先排列来说,恐怕无论谁想也不会伦到他的头上.

  所有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也没谁惦记在这个非常时期是不是可以趁机来一家伙,没嘴自己就坐上了大汗之位,其他人都很消停,察合台系,野心勃勃的托雷系,拔都因为成功西征,声名日隆.但是都很消停,除了一位,那就是成吉思汗的小弟弟,贴木格.此人应该有这个不轨之心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窝阔台一去世,他就开始有动作了,竟然带着军队向哈剌和林挺近.这个不用多说,傻子都能看出不轨之心.大汗死了,你带着军队到首都去干么?

  乃马真听说后非常恐惧,这叔公公要玩军事政变啊,和手下人商量是否应该向西迁移,比如到窝阔台的封地去比较安全.这时候耶律楚材出来说话了,这等于是迁都,这是国家根本,不能乱动,一动将国本动摇,导致国家混乱,我夜观天象没啥大事,不必担心,有时候不能光讲大道理,适当的忽悠还是必要的.成吉思汗当年就非常相信耶律楚材预测这一套,乃马真没道理不信,胆战心惊的留下来,并且派人探问贴木格,别且自己给贴木格找了一个借口,问是否是率众来探望女儿啊?因为当年成吉思汗留下规矩,宗王和那颜的儿子都要到怯薛任职,其实就是变相人质.乃马真赶紧派贴木格的儿子去见贴木格.

  就在这尴尬的时刻,贵由传来消息已经抵达叶密立河,这是贵由大军从征西队伍撤回来,已经到了窝阔台汗国的封地.贴木格也听说了消息,立马决定东归 ,并传话给乃马真说;我来是给你老公吊丧的,绝对没别的意思,你别误会.之后消停的撤回本部了.真让人搞不懂这货这是要干么.有心无胆啊,他唯一优势就是他摊上了一个好哥,让他这辈子荣华富贵,结果他还不知道珍惜,以前有大哥宠着,后有窝阔台震着,今天这两人都去了,他往四周扫视了一遍,发现都是孙子辈的了,是不是也该伦着我呼风唤雨了啊,但咋看他咋器小,绝对干不成大事.

  早在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他就守在大兴安岭以西以北的地区不消停,不断的向东北扩张,延伸自己的势力,并且积极插手东夏国和高丽的事物,不然也不会导致东北亚局势那么混乱.跟个农妇似的,鸡贼的很,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想占大便宜又既无胆量又无手段.结果闹了这么一出.

  这场闹剧有惊无险,乃马真摄政长达5年之久,大伙会有疑问,乃马真不是有指定人选,贵由了么,怎么还不移交权力呢?难道她也想做吕后和武则天?其实大伙误会了,乃马真贪玩不假,但是不贪权,别以为当皇上是个轻松的活,每天要处理那么多政务,而且还随时有风险,比如贴木格就把她吓着了.所谓人各有志,各有所长,有的人权力欲望强烈,一旦掌握权力就如同打了鸡血,除了兴奋就是激情,怎么会感到累.而有的人就没这个欲望,你要是让他坐这个位置,无疑是让他受罪,比如当年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有宋宁宗,让他们当皇上都费了老大的劲了,哭着喊着不当,就差哭死过去了.人的兴趣爱好要是能和工作事业相结合,那真是最完美的状态.

  既然乃马真不贪权,为啥拖了这么久,很简单,贵由继承权的合法性问题.蒙古继承合法性必须满足两条,至少其中一条,一个是先汗遗命,一个是忽里勒台,特别是忽里勒台对合法性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先汗遗命已经指望不上,只能靠忽里勒台这唯一一个条件的肯定,其他宗王意见都不大,反正都是窝阔台家族的人,而且贵由是长子,又有乃马真的全力支持,可以说大伙没啥理由反对,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导致这次大会迟迟不能开幕,那就是拔都.

  这个不用多介绍了吧,贵由为当初的鲁莽行为付出了代价,拔都是术赤家族的代表人物,他不参加,你的合法性从何说起呢.但是他也没表明自己不参加,就是拖,乃马真一个劲的召他来,他也答应来,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速不台就曾经劝过他,作为亦师亦友的速不台,拔都还是很尊重的,速不台说;你看你们是族兄弟,你怎么可以不参加呢.拔都表面上也没拒绝,但是就是有个老主意,不动.很猫肉的感觉,逼急了,就说,你看我这身体不好啊,有关节炎,风湿病.这话其实也不假,那时候也没有棉衣棉裤,蒙古人顶多穿皮草,而蒙古高原或者钦察草原,那气候是极其严酷的,关节炎和风湿病之类的应该是常见病.

  就这么拖着,一直到了1246年,乃马真实在等不下去,拔都也拖不下去了,大会在哈剌和林附近的阔哈湖畔举行,拔都虽然还是没参加,但是术赤家族的其他人来了.这次大会的规模可谓空前绝后.按来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来说,之前的窝阔台也不及,因为当时他继位的时候 征服的国家还没有那么多,后来的蒙哥也不及因为很多国家都被灭了,忽必烈时代更不及,因为他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没解决.

  拔都是和贵由死扛上了,今天父辈的已经都不在了,我坐拥钦察,俄罗斯和东欧,我怕你贵由什么?都说拔都是个有头脑很冷静很理智的人,为什么这次事件,就这么不妥协呢.第一当年贵由伤他伤的太深,首先质疑拔都的权威性,这个问题一直是术赤家族永远不愿触碰的伤疤,而且事件当天大庭广众之下那么羞辱拔都,想让他忘记都很难啊.

  第二;闹僵以后对自己未必没好处,自己的钦察汗国会更有独立性.除了拔都以外,其他人悉数到场,贴木格家族来了80多人,托雷家族,术赤家族,察合台家族,各那颜统将,中原各地军民长官,比如史天泽,张柔,严实等人,河中地区,突厥斯坦地区的行政长官,藩王贵人.小亚细亚地区的各国苏丹,俄罗斯的大公,外高加索地区各国,比如格鲁吉亚(谷儿只),两个兄弟对于王位继承问题有分歧,所以都来了,也是想让新任大汗做个决断.巴格达的哈里发也派来使者,亦思马因派(木剌夷)的教主也派来使者.波斯南部的,毛夕里,法儿思,起儿曼,三国派来使臣.还有就是欧洲的教皇也派来两位修士使者.

  我这只是列了主要人物.咱们好像一直喜欢什么万邦来朝,四方臣服一类的词来意淫一下,咱们历史上真正做到过几次没统计过,好像唐太宗时候很牛,被称天可汗,不过看一下当时唐太宗所征服的地域,和此时的蒙古相比,未免寒酸了点,虽然在高宗时期,一度扩张到中亚,但是只有短短几年,就迅速的被新崛起的阿拉伯挤压回来.此时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是来开什么峰会和经济论坛的,是正儿八经的来朝拜的,所涉及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真是空前绝后.

  为了迎接招待全世界的来宾,特意现搭建了两千多顶大帐,这可是专门给各地使团使用的啊,从世界各地来的商贾,已经聚集来的百姓,自己解决食住问题,由于短时间内在这么小的范围人口剧增,导致物价疯涨.但是这可不是通货膨胀,是典型的物资短缺导致的.

  除了招待服务区,还有两个主会场,一个是金斡儿朵,因柱子上贴金箔,钉金钉而得名,另一个是能容纳2000人的大帐,留有两个门,一个门是专门为贵由出入而设的,没有人把守,但肯定也没人敢从这个门走,另一个门是各王公贵人出入的门,警卫森严.看情况两个大帐各有分工.一般上午算是正式开会,下午就是啪体,聚会,喝酒作乐的时间.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世界各国这个会那个坛的,这么大范围和这么大规模的庆典恐怕几百年难遇.各位嘉宾每天都换一套不同颜色的衣服,极尽奢华.

  时间上没有窝阔台登基时候长,因为明里暗里的没啥竞争对手么,不像当年窝阔台和托雷之间那么微妙.失烈门和贵由没有可挣的资本,一旦失去爷爷的支持,他就废了,而且还未成年,外人可管不了那么多,反正都是你们窝阔台家族内部的人,谁继承都一个样,不该我们鸟事.

  程序上和窝阔台登基时候差不多,虽然时间不长,贵由也要走走形式,就是让一让,什么我身体不好了(这个确实),我的能力不够了,大伙在一顿劝进,人类总玩这种游戏不知道累不累,反正不这么折腾一下,似乎没有前戏的感觉,玩的不爽.

  与会者都要签署文约;汝后人虽仅存一块肉,置之草中脂内,而够牛不取者,吾曹决不奉他人为汗.贵由的合法性无从质疑了,接着大家脱帽解带,与会人员奉贵由坐上金座,上汗号,然后对新君九拜,同时帐外的贵人和百姓也同时跪拜称贺.接着贵由率各王公那颜出账对日三拜,这就算完毕,下面的活动是设宴,贵由宝座居中,诸王坐于右,诸妃坐于左,大宴间有各种文艺表演.这么一直宴乐至半夜,接着连续七天.

  大宴之后,贵由开始大事封赏,他感觉自己的大位来之不易,封赏不超过老爸,不足以动人.不足以给自己的子民加深印象,自己会一直活在自己父亲的阴影里,可窝阔台的封赏,咱们以前介绍过,那真是,无上线无底线,没理由,没限制.很难超越.但是就在这一刻,他真的超过了.

  他命托雷的遗孀,也就是自己的婶婶唆鲁禾贴尼发放,这里足可以看出托雷家族的势力,一方面贵由有拉拢托雷家族的意思,毕竟自己和术赤家族很僵,如果在不和托雷家族搞好关系,日后自己玩不转啊,另一方面,由于唆鲁禾贴尼掌控托雷家族,所作所为都非常让人敬服,当然也包括贵由,虽然托雷家族不但实力最强,但是从来行事低调,行的端做得正.威望极高.

  第一轮封赏从尊到卑依次,但是东西太多,赏下去以后财宝也没见少多少,那就接着第二轮赏,这时候连小孩子都能有一份了,但还是没分发完,最后干脆财宝都放山坡上,大家自由选取.可见当时蒙古所聚集的财富有多少,还好当时没有共产主义思想,否则在蒙古高原上可以实现了,因为物质极大丰富了么,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世界其他民族痛苦之上的.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