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2: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四章 范雎相秦(上)-5



  秦昭王听到范雎的话,但没有生气,而是邀请他进离宫详谈,并道歉说:“寡人早就应该聆听先生的教诲了,只是最近义渠出了些事,必须尽快解决,所以早晚都得去太后那儿商量。现在义渠的事已经搞定了,这才有机会召先生前来。寡人愚钝不聪明,还恳请先生明示。”
  说完后,秦昭王恭敬地以宾主之礼接待范雎。
  当时站在一旁的官员,原本对范雎不屑一顾,当看到秦王如此礼待范雎,大家无不肃然起敬。
  一个君主,特别是大国的君主,最忌讳的事,莫过于大权旁落。秦昭王之所以礼待范雎,是因为他隐隐约约已经猜测到范雎的目的,也许这个人真的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难言之隐。
  说实话,秦昭王就位近四十年来,秦国几乎无往而不胜,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位君主。
  按道理说他应该心满意足,可是秦昭王却高兴不起,他身为君主,可是国家大事的决定权却是在太后与魏冉手中,他根本不能放手去做想做的事情。

  进了离宫后,秦昭王屏退左右,宫内除了他与范雎两人之外,再无他人。
  秦王跪坐在地,向范雎行礼后说:“有请先生赐教。”
  范雎只是“嗯嗯”两声,然后不吭声了。
  过了一会儿,秦昭王一看范雎不出声,只好又一次行礼道:“有请先生赐教。”
  范雎仍然“嗯嗯”两声,又不吭声了。
  秦王一头雾水,第三次向范雎请教,可是范雎还不是答话。
  秦昭王带着失望的口气说:“先生难道不肯赐教吗?”
  这时范雎才说道:“不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外国臣子,与大王的关系疏远,可是我想说的都是匡扶大王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牵扯到您的亲人,我虽然有效愚忠之心,可是却不能知晓大王您的真实想法。恕我大胆直言,您上则畏惧太后的威严,下则被奸臣所忽悠,身居深宫之内,不离保姆之手,一辈子受迷惑,没法辨别奸邪。这样下去,从大处说可以倾覆宗庙社稷,从小处说可能自身难保。这正是微臣所担心恐惧的事情。对于穷辱之事、死亡之患,我并不害怕,如果用我的一死能让秦国得以长治久安,那我虽死犹生。”
  瞧范雎所说的,自己俨然成为正义的化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何等境界!
  这可把秦昭王给感动的,他激动地说:“先生说的是什么话哪!秦国地处僻远之乡,寡人无德无能,幸有先生屈尊来到这里。寡人遇见先生,这是上天的恩赐,欲以保存先王的宗庙。托先王之福,老天爷不抛弃他的遗孤,让我得以向先生请教。不论什么事情,上至太后,下到大臣,先生尽管畅所欲言,不要怀疑寡人的诚意。”
  听到这里,范雎赶紧向秦昭王跪拜,秦昭王急忙还礼。
  范雎接着说:“秦国四周都有要塞、关隘、河流、山脉,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有军队一百万人,战车超过一千辆,这都是霸业的基础。可是我要说,大王的臣下们都不能尽职尽力,穰侯魏冉并不热衷于为国家做贡献,而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大王您也有失误之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5 1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四章 范雎相秦(上)-6



  秦昭王推心置腹地说:“您尽管说,我想听听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这时范雎发现宫殿帷幕之外有动静,没想到秦宫也不是安全之地,隔墙有耳!看来秦昭王身旁有许多魏冉派来监视的卧底。
  这时范雎感到不寒而栗,不敢再说秦国的内政,只说对外战略的失策之处。他说道:“比如说穰侯魏冉越过魏国、韩国去攻取齐国的纲、寿之地,这就是失策之处。魏、韩近,而齐国远,舍近求远,这不是好的战略。正确的做法是远交近攻,攻打近邻,得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在大王的。而现在秦国却把近邻魏国、韩国晾在一旁,去攻打遥远的齐国,这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在这里,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来,可是范雎并非这个战略的发明者。
  事实上,在范雎之前,这个战略早已被无数次地运用了。范雎之所以重点提出“远交近攻”,其实是针对魏冉舍近求远、越韩魏而伐齐这件事。本来范雎见秦王,就是想利用秦王来整垮魏冉,但当他发现隔墙有耳、有人窃听时,不敢正面批评魏冉在国内操纵政权、一手遮天,只能拐弯抹角地指责他对外战略的错误决策。
  可以说,范雎与秦昭王的这次会晤,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知道秦昭王需要什么,作为一位君王,需要的是不受到限制的权力。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在王座上坐了三十八年的君主,受制于人,那种不满与郁闷积压在心头那么久,突然遇到了一个知音,他能不把这位知音当作心腹来看待吗?
  从此,范雎以“客卿”的身份,在秦国政坛上平步青云。
  不过,当时他仍然使用“张禄”这个化名,而没有使用自己的原名。
  他的地位尚不牢固,要是政敌别有用心地去挖他的老底,把他以前受辱的事,被裹在席子里撒尿的事给抖出来,终究影响形象。往更坏处说,完全可以诬陷他当年有出卖魏国情报给齐国的嫌疑。
  为了保险起见,范雎仍然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

  秦昭王采纳范雎的战略,先后攻取魏国的怀地与刑丘,范雎的地位水涨船高。到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四十一年),他觉得自己的羽翼丰满了,是时候除掉魏冉了。
  这里距范雎入秦已过了四年,在秦王的支持下,范雎的权势扩展得很快,是时候报答秦昭王了。在这几年里,出于谨慎,他闭口不谈太后、魏冉专权之事,以免祸从口出,现在时机成熟了,可以说了。
  他与秦昭王又进行了一次密谈。
  范雎开门见山便说:“我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听说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没听说有秦王。能独揽国家大权才称为王,能掌控生杀大权才能称为王。如今太后随心所欲,不必顾及大王的意见;穰侯派人出使诸侯,可以不禀报大王;华阳君、泾阳君独断专行,没有任何忌讳;高陵君任用罢免官员,不必事先请示。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哪个国家不陷入危险之中,君主大权旁落,所以说秦国没有王。”
  说到这里,范雎把攻击的矛头直指穰侯魏冉,他继续说:“穰侯派使节出使各国,打着大王的名号以号令天下,同各诸侯国剖符缔约,挟武力四处征伐,没有谁敢不听从。如果打了胜仗,那么好处统统归陶邑所有(魏冉的封邑);倘若打了败仗,那么灾难就要由国家来承担。以前淖齿杀齐湣王,李兑囚杀赵武灵王;如今太后与穰侯当权,又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为其羽翼,因而秦国人都不知有大王存在,他们这些人与淖齿、李兑就是同一类型的人。如今秦国上下,从各级官吏到大王身边的侍从,无不是相国的人。我看着大王在朝廷孤立无援,私下里感到担心,恐怕秦国以后不再是大王子孙所能拥有了。”
  这些话像一支利箭刺进秦昭王的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不行,我怎么能让祖先的基业毁于自己的手中呢?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对范雎说:“好,我得采取行动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四章 范雎相秦(上)-7




  秦昭王首先要搬掉压在头顶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他的母亲宣太后。
  要废掉宣太后有没有理由呢?
  有。
  因为宣太后淫乱内宫。
  关于宣太后,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不简单的女人,是战国时代的开放女。我们前面说过,宣太后本来是秦惠王的妃子,秦惠王死时,她还是个年轻的女人,当然不愿意独守空房。秦昭王继位后的四十年里,秦国实际上落入太后与她的弟弟魏冉手中,这两人才是秦国真正的统治者。宣太后淫乱内宫,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她的情人有很多,最著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义渠王,另一个是魏丑夫。
  义渠是一个戎人部落,原本归附于秦国,秦惠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义渠部落在公孙衍的策反下叛秦,并大败秦军。四年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发兵攻打义渠,夺二十五城,但仍然无法彻底打败义渠。秦昭王上台后,执政的宣太后改变政策,转而拉拢、色诱义渠王。义渠王就这样成为宣太后的情夫,还跟宣太后生下两个孩子,如漆似胶。可是时间一长,宣太后移情别恋了,觉得义渠王碍手碍脚,便把他骗到甘泉宫中,设计将其杀死,这一年是公元前272年。义渠王死后,秦国大举发兵,灭了义渠。宣太后的这段淫乱史,倒为秦国解决了义渠,算是奇功一件。
  义渠王死后,宣太后又有了新的情人,他就是魏丑夫。
  虽名叫“丑夫”,但估计这个人是帅哥,因为宣太后实在太爱他了。爱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回,她得了重病,担心自己会死掉,便公开说:“我要是死了,要魏丑夫陪葬。”这可把情夫给吓坏了。
  魏丑夫找庸芮帮忙,庸芮便跑去对太后说:“您认为人死后还有知觉吗?”
  太后是个唯物论者,她马上回答说:“没有知觉。”
  庸芮便说道:“太后明明知道人死后没有知觉,为什么要让生前所爱的人殉死,陪伴没有知觉的死人呢?退一步说,就算人死后有知觉,那么想必先王在地下已经积怒许久了,太后见了先王,补过都来不及呢,哪来的时间与魏丑夫在阴间寻欢作乐呢?”
  宣太后一听,好象是这么回事,便对庸芮说:“你说得对。”便不再提及魏丑夫陪葬的事情了。
  要不是庸芮的聪明才智,魏丑夫怕要不得好死了,看来当权势女人的情夫,风险极大,这也难怪现在许多男人都不愿意找女强人。

  宣太后的风流韵事已够多了,可是还有更离奇的事情呢,她甚至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也毫不忌言大谈床事,堪称惊世骇俗之论。
  有一回韩国遭到楚国入侵,便派尚靳前往秦国求援,宣太后接见尚靳并对他说:“我以前伺候先王时,先王用他的大胖腿压在我身上,我就觉得很难受,受不了;可是当他用身体压在我身上时,我反倒不觉得重,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很舒服。现在要我国出兵救韩当然可以,只是如果出兵太少,粮秣不足,就不足以救韩了。如果出兵多,消耗大,每天要花费千金,韩国应该要先给点好处,让我舒服一下。”
  后来清人王士祯有这样的评论:“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由是可见,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宣太后仍然可称为特立独行的人。
  有了太后淫乱宫中的事,秦昭王当然有了正当的理由废黜太后。有人会说,宣太后与秦昭王不是母子吗,怎么最后倒成了敌人呢?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因为权力,所以亲情不再了。
  在此之前,秦昭王在朝廷上孤立无援,可是现在他有了范雎为左膀右臂,他正式向太后集团宣战了。太后被废,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人就无法幸免了。只是我们必须说,秦昭王的措施是温和的,仅仅是把他们赶到关外,既没有杀,也没有没收其财产,只是剥夺了他们的政治权力。
  穰侯魏冉被勒令回到封地陶邑,这是原宋国的一块土地,远离秦国。魏冉长达四十年的权臣生涯宣告结束,但他还是生活得不错,他把所有的家当都运往陶邑,运输的车辆竟然有一千多辆,后来经调查,他的财富比王室还要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五章 范雎相秦(下)-1



  魏冉下台了,范雎名正言顺地成为秦国的宰相,封于应县,后来他又被称为“应侯”。只是此时大家都以为他叫张禄,所以都称呼他为“张君”。
  范雎上台后开始实施“远交近攻”的战术,把蚕食的重点放在魏、韩两国。魏国政府也听说秦国宰相换人了,新宰相名叫张禄,可是张禄是个什么人,谁都不知道。
  魏王决定派人到秦国拜访新任宰相,派谁去呢?
  范雎的老东家须贾。
  话说须贾接受出使秦国的任务后,就一路向西,进入秦国地界。这时有人报告范雎,魏国来访的使臣是须贾,这令范雎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往事。当年范雎被魏齐毒打,几乎丧命,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须贾。
  范雎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须贾曾经陷害过自己,但也曾帮助过自己,在他贫穷落魄时,投奔到须贾门下,是须贾收留了他。
  如今须贾使秦,究竟要不要报仇雪恨呢?
  范雎决定先去见见须贾。
  范雎乔装打扮后,穿了件破衣服,抄小路到须贾下榻的驿馆求见。须贾看到范雎时,脸上露出几分惊讶的情神,他脱口而出:“范叔原来平安无事啊。”
  他根本没有把穿着破衣裳的范雎与权倾天下的秦国宰相张禄联系起来。但就是这么一句惊呼,令范雎觉得有点温暖,因为须贾还使用了“范叔”这么个带有敬意的称呼。
  范雎答了一句:“是,还没死呢。”
  须贾笑着说:“范叔是跑到秦国来游说的吧。”
  范雎故意答道:“不是的。当年我得罪了魏国宰相,逃到这里,怎么敢游说呢?”
  须贾又问道:“那范叔现在做什么呢?”
  范雎回答说:“我在别人家中打工。”
  听范雎这么一说,须贾打心里有点可怜他。
  为什么呢?
  因为他也知道范雎是个有才的人,可是却遭遇这么多磨难,竟然沦落到给人家打工的地步。
  须贾心里一阵唏嘘,也许这个时候他有点内疚,要不是自己私下怀疑范雎出卖情报给齐国,老范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他把范雎留下来,跟自己一起吃饭,边吃边闲聊。
  这时须贾看到范雎衣服太破旧了,便动情地感叹说:“范叔竟然贫寒到这样的地步啊。”他马上让人取来一件上等袍子送给范雎。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谈唠着一些事,说着说着,就说到秦国的新宰相张禄。
  须贾问道:“秦国宰相张君,你知道这个人吗?我听说张先生深得秦王的信任,秦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张先生说了算。如今我出使秦国,能不能完成任务,全取决于张先生一人。你可有什么朋友熟悉张先生呢?”
  范雎一听,什么张先生,坐在你面前的人不就是吗?
  可是他没说出来,只是答道:“我家主人跟他很熟,即便是说也可以前去拜见张先生。不如这样吧,我范雎就替您引见引见。”
  须贾一听十分高兴,可是没一会儿,他又犯愁了:“只是现在我的马车有问题,马匹病倒了,车轴也断了。如果没有大马车,我是不会出门的。”
  作这一名使节,出门代表国家形象,总不能让病马拉着破车去拜见秦国宰相吧,这样也太寒碜了。
  范雎拍拍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这就向主人借一辆大马车给您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4: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五章 范雎相秦(下)-2




  范雎回到相府,拉来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
  车子到了相国府后,相府看门人及卫士一看,咦,咱们相国怎么当起马夫了,想必来的人是贵客吧。大家纷纷回避,恭恭敬敬站一边去了。
  须贾更加纳闷,心想这范雎不过就是在个上等人家那儿当差,怎么相府的这些人对他这么尊敬呢?他还没来得及想清楚,车子已经进了府内。
  范雎下了车,对他说:“您先等一下,我先进去通报一下。”
  须贾就在门口等着,可是等了许久,还不见范雎出来。
  他越发觉得奇怪,便走到大门口问看门人说:“范叔进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出来呢?”
  看门的人惊讶地打量着他说:“我们这里没有一个叫范叔的人啊。”
  须贾一听,更觉得奇怪了:“啊?就是刚才跟我一起坐车进来的那个人啊。”
  看门人一听,对他使了个白眼:“什么啊!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宰相张先生啊。”
  须贾一听,大吃一惊,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原来秦国宰相张禄,就是范雎啊。他突然感觉到两条大腿都在发抖,恐惧如泉水一样从心里涌出来,心脑一片空白,想不清什么事了。他一手抓住看门人,对他说:“有劳您禀报一下张先生,我须贾有眼无珠,求张先生宽恕。”说完后他把衣服往下一拉,拉到腰间,上身袒露,这是古代人谢罪的一种表现,然后跪倒在地,用膝盖顶在地上走路。

  进了内堂后,须贾偷偷瞄一眼,只见范雎高高坐在堂上,周围是五彩华丽的帷幕,站着很多侍从。他赶紧磕头请罪说:“罪臣须贾没想到您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今天的地位,以后我不敢再读天下书册,不敢再参与天下大事了。我自知死罪,即便施予汤镬之刑也不过分,我情意自我流放到胡貉蛮荒之地,是死是活,全凭您处置。”
  只听得范雎大声喝道:“你可知自己犯了多少罪吗?”
  须贾面色惨白,嗫嗫道:“我罪过太多了,比我头上的头发还要多。”
  范雎接着说道:“没那么多,你只有三条罪罢了:第一,你以为我私通齐国,在魏齐面前诬陷我;第二,魏齐对我用私刑,把我打得晕死过去,用席子卷起扔在厕所里,可是你却没有出面劝阻;第三,客人们喝醉酒往我身上撒尿,你却视而不见。我曾是你的门客,你何以忍心到这种地步呢?”
  须贾拼命磕头,请求范雎原谅。
  这时范雎叹一口气后说:“今天我不杀你,你之所以能不死,是因为你见我衣裳褴褛,以袍子相送,总算还有老朋友的一份情意在。”
  须贾一听,赶紧连连道谢。
  范雎入王宫,把这件事禀报给秦昭王。此后他才正式改回原名,秦国人才知道原来他并不叫“张禄”呢。

  过了几天,须贾要回国了,他前来相府向范雎辞行。
  范雎虽然不杀须贾,可是他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决定要羞辱须贾一番。于是他便大摆宴席,邀请各国使节参加,须贾当然也只好硬着头皮前往了。范雎让各国使节坐在堂上,好酒好肉款待;而须贾呢?他只能坐在堂下,桌子上只摆了一盆豆。
  当初正是因为须贾,范雎遭到凌辱,现在他要让须贾也体会一下遭人凌辱的滋味。
  范雎派了两个受过黥刑的囚徒,一左一右站在须贾身边,两人夹着他手,让他只用嘴去吃桌子上的豆料,他们管这个叫“马食”,意思就是像马那样吃东西。
  须贾满脸通红,恨不得地下裂开一个大缝好让自己钻进去。
  这时只听说范雎厉声说道:“你替我转告魏王,赶紧把魏齐的脑袋送过来,否则我就要血洗大梁城。”
  吃这一顿饭,须贾宛如逛了一回地狱,这一天对他来说,似乎比一年还漫长。
  饱受凌辱后,须贾终于离开这个梦魇之地,神情恍惚、失魂落魄地回到了魏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1: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五章 范雎相秦(下)-3



  返回大梁城后,须贾的耳边还回荡着范雎的话:“赶紧把魏齐的脑袋送过来,否则我就要血洗大梁城。”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必须尽快通知魏齐,须贾的马车直奔魏齐府中,此时的他已是脸色苍白、一身疲倦。
  魏齐一见须贾,怎么回事?有什么事急成这样呢?
  惊魂未定的须贾拉着魏齐的手说:“您赶紧逃命去吧。您不会想到,秦国新任相国张禄,就是当年被您暴打后扔到厕所、生死未明的范雎啊。我在秦国见到他了,他放言,倘若魏王不送上您的脑袋,就要血洗大梁城了。您快逃命去吧。”
  听到这里,原本不慌不忙的魏齐面如土色。真是天意难测啊。
  当年那个范雎长什么模样,他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可没想到数年之后,人家要找上门来报仇雪耻了。如今的这个范爷可不是当初的小角色,而是权倾天下的秦国宰相。秦国岂是能得罪的!只要秦政府对魏王施加压力,自己项上人头肯定保不住。
  凡事有因必有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要报。
  此时的魏齐魂飞魄散,不敢在魏国呆了,要是要到哪去呢?天下之大,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也只有赵国了。他抛弃了豪宅妻妾,为了保命,逃到赵国,投奔平原君。

  我们说过,范雎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史书上称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除了报仇之外,他也报恩。
  对他有救命之恩的郑安平、王稽,他一一给予回报。王稽成了河东郡守,郑安平则当上将军。同时,范雎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拿出来扶危救困,帮助那些穷困潦倒之人。
  至于大仇人魏齐,范雎一定要将他置于死地,有仇不报,非大丈夫也。
  作为秦国宰相,范雎固然有很大的权力。可是想杀魏齐,这是私仇而不是公仇。倘若他自作主张,假公济私,把个人恩仇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就说不过去了。
  所幸的是,他的复仇决心得到了秦昭王的大力支持。
  可以这么说,没有范雎,秦昭王不可能推倒太后、魏冉而独揽大权。作为天下最有权势的君王,秦昭王要回报范雎,替他摆平魏齐。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魏齐已经逃到赵国平原君那里,而赵国又是秦国的劲敌,总不能因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而大打出手吧。
  秦昭王想了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给平原君,在信中这么说道:“寡人早听闻您的高义,希望与您结为布衣之友。倘若您能前来,我定当与阁下痛饮十日。”
  一个是秦国君主,一个是赵国权臣,却说是“布衣之友”,也未免太谦虚了。
  这封信交到平原君赵胜手中,赵胜有点恐慌。虽然他学孟尝君的样子,朋友遍天下,可是那些朋友都是有求于他的,地位都不如他。如今秦王却不同,以大国君主的身份屈尊要跟平原君交朋友,平原君能拒绝吗?再说了,平原君对秦国有一种恐惧心,毕竟国家实力上有所差距。
  思前想后,平原君最终决定到秦国一趟,会晤秦昭王。
  到了咸阳后,秦昭王十分热情,陪平原君喝了几天酒后,就说到正题了。
  秦昭王说:“我把范先生当作叔父对待,可是范先生的仇家却跑到您那儿了,希望您能派人把仇家的脑袋取过来。不然的话,我可不让你出关。”
  秦国君主一向不讲信用,以前绑架过楚怀王、孟尝君,如今秦昭王又要故计重施,扣留平原君以达到杀魏齐的目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五章 范雎相秦(下)-4



  但是平原君怎么能答应呢?
  要是他答应了,那岂不是毁了自己的名声吗?
  他回答说:“一个人在富贵时结交朋友,是为了不忘掉贫贱的时候。魏齐是我赵胜的朋友,就算他在我家里,我也不会把他交出来的,何况他并不在我家里。”
  平原君不肯出卖掉朋友,秦昭王便翻脸不认人,把他强行扣留,并写了一封信给赵孝成王说:“平原君在我的手里,范雎先生的仇家魏齐躲在平原君家里。大王赶紧派人把他的人头送过来,不然的话,我会大举进攻赵国,而且不打算让平原君回国。”
  赵孝成王收到信后,觉得没必要为魏齐一个人而同秦王翻脸,再说了,平原君还在秦王手中,要是不交出魏齐,怕是有生命危险呢。他派人包围了平原君府第,魏齐听到风声后,连夜逃跑,跑到赵国宰相虞卿那里躲避。
  虞卿这个人够朋友,收留了魏齐,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放弃相位,跟魏齐一起逃跑。虞卿把相印解下,挂在相国府中,与魏齐走小路逃离邯郸。
  可是要去哪呢?
  最近的国家,只有魏国,看来只能先回魏国再想办法了。

  从魏国逃跑出来的魏齐,又回到魏国。
  当然,魏齐此番回国是非常隐秘的,没有走露风声。
  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虞卿跟魏齐一商量,赵国、魏国都不能呆,燕、韩太弱小,而齐国也风光不再,不如向南去,投奔楚国。可是秦国的耳目众多,要是让秦昭王、范雎知道魏齐的行迹,一定是不会放过他的。怎么办呢?
  这时虞卿想到了一个人:魏国著名的公子信陵君。
  在江湖上谁不晓得信陵君呢?这是个重情重义够朋友的人,又是魏安釐王的弟弟,要是他肯帮忙,逃往楚国不成问题。
  虞卿便对魏齐说:“这样吧,我们去找信陵君,看看他会不会帮忙。”
  魏齐一想,也只能这样了,碰碰运气吧。
  可是他们在信陵君府却碰了个大钉子。
  当信陵君听说魏齐与虞卿来访,他大吃一惊,这个魏齐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啊,要不要见他呢?不行!我要是接纳魏齐,那岂不是公然与天下最有权势的秦昭王、范雎为敌吗?岂不是与虎狼秦国为敌吗?这么大的压力之下,一向重义气的信陵君感到承担不起,他索性闭门不见,不接待魏齐与虞卿两人。
  说实话,信陵君内心很矛盾。他是个很重视名声的人,如今魏齐有难来求他帮忙,他却将其拒之门外,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江湖上的朋友耻笑么?再说了,对比一下赵国的平原君,宁可被秦王囚禁也不交出魏齐,他信陵君却如此不仁不义,这说得过去么?
  想到这里,他犹豫了。
  这时他看到坐在身旁的老先生侯嬴,便问说:“与魏齐一起来的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信陵君为什么会这样问呢?
  他只知道虞卿是赵国的宰相,但对他的为人并不清楚。在魏齐被秦国追杀之际,大家避之如避瘟神,为什么虞卿反而会在这个时候,跟着魏齐一起逃呢?要知道虞卿与魏齐既非故交,也不算熟人,他为什么要帮魏齐呢?
  侯嬴回答说:“虞卿这个人颇有传奇色彩。据说他第一次见赵王时,穿着草鞋打着伞,赵王就赏他一对白璧与百镒黄金;第二次见赵王,就被任命为上卿;第三次见赵王,就成了赵国的宰相了,并封他为万户侯。魏齐走投无路时,虞卿二话没说,放弃高官厚爵,解相印、扔掉万户侯与他一起逃跑。现在,他们山穷水尽,前来投靠公子,公子却迟疑不决。看来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听到这里,一向以好客自居的信陵君大感惭愧。
  他为什么不敢收留魏齐呢?就是怕连累自己啊,可是看看人家虞卿,多么潇洒,什么宰相、什么万户侯,他可以挥一挥衣袖,飘然远去,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侯嬴说“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这正是在嘲讽信陵君,信陵君又岂能听不出来呢?这时他满脸通红,把心一横,豁出去了!虞卿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信陵君做不到么?平原君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信陵君做不到吗?
  信陵君当即站起身来,大步朝前门走去,他要亲自迎接魏齐与虞卿。可是当府门打开时,门口却空无一人,魏齐与虞卿早走远了。
  怎么说魏齐也是曾经当作宰相的人,以前只有别人求他的份,哪里有他求别人的呢?可谁想到竟得罪了范雎这个大熬星,如今人家是丑小鸭变成凶猛的鹰隼,要回来报仇了。为了活命,他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向信陵君求助,没想到吃了一顿闭门羹。他不能忍受这种耻辱,罢罢罢,我也不求人了,走到哪步算哪步吧。
  魏齐与虞卿两人驾着马车,离开大梁城,驶向郊外。
  这时信陵君的马车迅疾地追赶,终于在郊外赶上他们了。信陵君下了车,向魏齐、虞卿两人行礼,对自己的怠慢表示道歉,并恳请两人随他回府,商谈下一步的打算。
  可是魏齐只是冷冷地看了信陵君一眼:“公子要真这么有诚意,在府上就可以接纳我了,何必跑到这郊外呢?”
  这话倒真让信陵君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可是魏齐没去注意这些。
  被人轻视,自然就会涌出自尊心,虽说是穷途末路、一无所有,可是至少还有一点自尊心。魏齐骄傲地拒绝信陵君,可是望着前面的路,他一片茫然,即便他逃到天涯海角,范雎那把追杀之剑始终让他脊梁骨发凉。
  就在这一刻,他顿感人生无望,与其亡命天涯,终日惶惶如丧家之犬,倒不如做个了断吧。想到这里,魏齐忽地拔出佩剑,往脖子一抹,自杀身亡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五章 范雎相秦(下)-5




  其实魏齐死得一点也不冤。这位魏国前宰相,在当权时也没做过多少政绩,仗着自己的权势,草菅人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把范雎差点整死,而且还让人在他身上撒尿。说白了,他就是劣行斑斑的恶官罢了。正是有这样的恶官,才让魏国的人才流失到秦国去,范雎报仇,只不过讨回公道罢了。但就是这么一个恶人,居然还能得到平原君、信陵君的礼遇,这说明战国诸公子所谓的养士,实在缺少是非观念,只是重视虚无缥缈的名声罢了。
  赵孝成王得知魏齐自杀的消息后,便派人到魏国,索取他的首级交给秦昭王。秦昭王这才把平原君释放回国。在秦昭王的帮助下,范雎终于得以复仇。有仇必报是那个时代的观念,也是春秋战国尚武精神的一种体现。从春秋时代的赵氏孤儿、伍子胥到战国时代的孙膑、范雎,一系列的复仇故事,给先秦历史增添了许多血性色彩。

  范雎为秦相后,秦国的战略愈加明晰,这个战略就是“远交近攻”。我在前面分析过,“远交近攻”并不是范雎的发明,事实从商鞅开始,秦国的外交战略就是远交近攻,直到魏冉当权时,这外战略才出现改变。在魏冉时代,秦国多次越韩、魏而攻齐国,这种战略无法集中力量摧毁三晋的武装。从理论上说,进攻齐国不仅费力,而且也很难保住胜利的果实。魏冉并非为秦国的利益着想,而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因为他的封邑陶地孤悬东方,劳师远征齐国,不过是假公济私,拓展私人的地盘。
  范雎赶走魏冉后,制订了新的战略:拉拢、牵制齐国,重点进攻魏、韩、赵三国。
  同时,秦国与楚国也减少了军事摩擦。
  在白起取得华阳之战大捷后,楚顷襄王担心秦军攻楚,遣太子熊完及春申君黄歇入秦为人质。范雎相秦后三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一病不起,眼看快不行了,这时春申君黄歇便对范雎说:“楚王这一病,恐怕是好不了,秦国得赶紧让太子熊完归国。如果太子顺利即位,一定会臣服于秦国,到时也要对丞相您感恩戴德。倘若太子回不去,只不过是居住在咸阳城的一个布衣平民罢了,楚国一定会另立太子,到时恐怕不愿臣服秦国了。”
  范雎认为黄歇说的有道理,就把这事报告给了秦昭王。可是秦昭王不同意,捏在手里才叫人质,要是给放了,那还叫啥人质呢?
  楚太子熊完要是不能顺利归国,那他这个太子就白当了,到时如何继承王位?可是秦王又不肯放人,怎么办?
  春申君黄歇便出了个主意,明着走不行,就偷偷地溜。他把太子熊完乔装打扮成为马车夫的模样,跟随楚国使团回去了。秦昭王得知人质逃跑了,怒不可遏,把策划者黄歇抓起来,准备杀掉。
  这时范雎站出来说话了:“既然楚太子已经回国,如果他顺利当上国王,一定会任用黄歇为宰相。我们不如把黄歇放了,给他一个人情,以后楚国势必会亲近我们的。”
  秦昭王转念一想,杀黄歇也确实于事无补,就听从范雎的建议,把他也放了。
  果不其然,过了不久后,楚顷襄王去世,熊完继位,史称楚考烈王,他任用黄歇为楚相。秦楚两国总算没有关系恶化,对范雎来说,这一点很重要,是他实现“远交近攻”战略的关键。
  事实也是如此。
  在黄歇相楚的这一年(公元前262年),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拉开序幕,秦、赵两国倾尽精锐生死决战于长平。大家都知道,这场会战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秦军胜利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楚国人采取了中立立场,这就是范雎“远交”战略所带来的直接好处。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场影响深远的长平之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2: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六章 长平之战(上)-1



  公元前626年的某天,赵孝成王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乘飞龙上天,可是刚飞到一半时,突然掉了下来,然后他看到了金玉珠宝堆积如山。
  这究竟是一个吉兆还是凶兆呢?
  负责占卜的筮史断言这个梦并不吉利:乘飞龙却从天下掉下来,说明有气势但却没实力;看到堆积如山的珠玉,说明有忧患。
  是什么忧患呢?筮史并没有说。
  可是三天后,赵孝成王确信自己的梦应该是吉兆,因为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
  这一天,赵国都城邯郸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是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派来的使者,他前来的目的,是想把上党郡送给赵国。
  该使者见到赵孝成王后,说道:“韩国已经无力据有上党,打算把该地割让给秦国。可是上党军民都不愿意成为秦国臣民,情愿归附赵国。上党总共有十七座城邑,希望赵王能接受,以安军民之心。”
  听到这里,赵孝成王马上联想到他所做的梦,梦到堆积如山的金玉,这么快就成为现实了,自己竟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取上党十七城,天下竟然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确实如此!
  那么韩国出了什么事情呢?
  郡守冯亭为什么要把上党献给赵国呢?

  自从范雎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后,韩国又一次成为秦国鲸吞蚕食的对象。
  范雎对秦昭王说:“秦国与韩国的边界,犬牙交错,如果天下形势有所变化,没有哪个国家能像韩国这样直接威胁秦国的安全,所以必须先征服韩国。”
  那要如何做呢?
  范雎提出了一个非常高明的计谋,他认为进攻重点是荥阳,只要占领了这一地区,就可以切断巩邑与成皋的交通,从而切断太行山的通道,就可以断绝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在范雎这一战略的引导下,秦国对韩国发动一系列攻势:
  公元前264年,秦将白起伐韩,攻取汾水旁的陉城,然后接连攻陷九城,斩首五万。
  公元前263年,白起又略取韩国南阳,切断太行山的通道,上党的韩军无法南下,成为一个孤立的区域。
  公元前262年,白起第三度出击,攻取野王(今河南沁阳),断绝上党与韩国首都的联系。
  到这个时候,韩国政府完全对上党失去了控制力。

  每逢战败便割地请降,这几乎成为历代韩王的惯性思维,于是上党郡被韩国政府作为求和的筹码,割让给了秦国。
  可是这一回,上党军民不干了。他们不愿意成为秦国人的奴隶,郡守冯亭率军民奋起抵制秦军对上党的接收,率部抵抗三十日。
  光凭上党一郡的力量,根本没法长期独存,惟一的办法,就是把上党献给赵国。因此冯亭派人前往邯郸拜见赵孝成王,希望赵国能接收上党郡十七城。
  对于这个意外的礼物,赵孝成王大喜过望,他立即召见平阳君赵豹,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冯亭打算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我们,你看怎么样?”
  可是平阳君赵豹非但没有高兴,反倒皱皱眉头说:“平白无故得来的好处,恐怕会惹来灾祸呢!”
  赵孝成王不高兴地说:“怎么能说平白无故呢?这是上党百姓认为我们赵国有情有义,所以才想归附的。”
  平阳君赵豹回答道:“并非如此。秦国一直蚕食韩国土地,如今截断上党与韩国的联系,就是想不战而得到这个地方。韩国人把上党献给赵国,这是想嫁祸给赵国。您想想,秦国卖力而赵国却坐享其成,天底下有这样的好事吗?强国不能从弱国那里得到的土地,弱国却想从强国那里获得,这岂不是平白无故的好处吗?秦国的战略,是通过水路运粮,然后以武力蚕食韩国,分裂其土地。我们不可与秦国争锋,还是不要接受上党为好。”
  赵豹认为冯亭献上党归附赵国,这只是韩国的阴谋。
  尽管这一推论只是猜测,但有一点他说的并没有错,那就是如果赵国接受上党,秦国势必不肯善罢甘休。
  但赵孝成王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们就算出动百万大军进攻他国,经年累月,也未必能得到一座城池。如今冯亭献十七城给我国,这可是得了大便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2: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六章 长平之战(上)-2



  既然赵王都这样说了,赵豹也无言可对。
  赵孝成王又召平原君赵胜与赵禹两人,对他们说了这件事。
  赵胜与赵禹都认为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不要白不要,都劝赵孝成王要接受冯亭的投诚。赵孝成王便把纳降的事宜交给平原君赵胜,赵胜便动身前往上党。
  见到冯亭后,赵胜宣布赵孝成王的命令:“敝国君主派赵胜前来,封太守冯亭三个万户城邑,封县令三个千户城邑,并且世代为侯。上党的吏民全部加爵三级,倘若官吏与百姓能够相安无事,每个人再赏六金。”
  冯亭听后却泪眼潸潸,沉痛地说:“我做了三件不义的事情:第一,我为韩王悍卫疆土,却不能拼死固守;第二,韩王把上党割让给秦国,我公然违抗君主的命令;第三,我出卖了君王的土地,却得到三万户的食邑。”
  冯亭并不像是在演戏,因此有理由认为献上党予赵国,应该是他个人的决定,而不是韩国政府的阴谋。
  就这样,赵国顺利地接收上党十七城,赵孝成王派军队入驻,名将廉颇驻军于长平。
  当然,赵孝成王取上党之地后,没忘给韩桓惠王打招呼:“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守上党,现在已经发兵夺取该地了。”
  韩桓惠王只得通知秦国:“赵起兵取上党。”
  秦昭王听罢大怒,我花费那么多心思,用奇谋妙计断绝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你赵国倒好,不费一兵一卒就独吞了。
  斯可忍,孰不可忍?
  他马上派白起、王龁率军进攻上党。
  长平之战拉开序幕。

  赵国接收上党,成为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当时赵军主力驻扎于长平,长平是上党十七座城邑中的一座,位于今山西高平西北。长期以来,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可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却爆发于此。
  赵孝成王既然接收上党郡,就必须直视一个问题:赵国能否顶得住秦国的进攻呢?
  在七年前的阏与之战中,赵国名将赵奢力挫秦军,取得了秦赵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可以说,在东方六国中,赵国是惟一可与秦国较量的国家。
  但是此时赵奢已经病逝,蔺相如也重病缠身,这对赵国是非常不利的。
  在阏与之战中,秦国并没有派出最强的力量,特别是战无不胜,令人胆颤心惊的武安君白起并不是那场战役的指挥者。
  赵孝成王的担忧是,倘若秦国以白起为将,赵军有没有将领可以应对呢?
  对此,平原君赵胜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渑池之会时,我曾经仔细观察过武安君白起。他的脑袋比较小,棱角分明,这种面相表明此人勇敢、果于决断;他的眼瞳白黑分明,表明此人判断洞察力很强;他看东西时目不斜视,目光坚定有神,眼珠子不打转,说明此人意志力特别强。要与武安君白起对抗,只能以持久战取胜,难以同他争锋相对。但有一个人可以对付他,就是大将廉颇。廉颇勇猛枭鸷,爱护士兵,遇事不避艰难,能忍辱负重。要论野战,能力不如武安君,但论持久战,可足以抵挡。”
  看来平原君养士数千,还是学了点相人术,对白起与廉颇的评价,倒颇为恰当。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