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24 12: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陈纳德的飞虎队在空中遏制住了日军攻势的同时,地面日军已从缅甸杀入了中国境内,滇西重镇腾冲沦陷了。中国军队被迫炸毁惠通桥,依托怒江天险,与日军展开对峙。抗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广阔的疆土,进行大纵深防御,且战且退,消耗敌人。可随着战争的进程,我们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怒江已经成为了西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不容有失。
再说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和陈纳德这样的旁门左道相比,史迪威可算名门正派,两个人谁都看不上对方,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人拥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不服输。史迪威在缅甸被日军打的大败,落荒逃至印度,感觉是奇耻大辱,誓要从原路打回印度去。先跟罗斯福政府要钱要枪,再跟国民政府要人,给我弄到印度来,我给你们训练,训练出一支足以和日军对抗的精锐之师,但有一个要求,你给我送来的人不能是文盲,好歹得有些知识。
1943年,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演讲,号召大后方的青年学生加入中国驻印军,广大爱国学生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投笔从戎,很短的时间,就有十万知识青年从军。陈诚(好像是他,找不到资料了)看到这个景象,不由得在蒋介石明言之后又加了一句,就成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唱着即文气十足又豪气干云的《知识青年从军歌》走向了纷飞的战火,也走向了他们人生的一段辉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