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25
  
  
  
  
  
  
  
  
   双线作战
  
   实际上,丘吉尔做出这个转战希腊的决定,几乎与挥刀自宫无异。然而丘吉尔却秉承了自己一贯性格,至死也不肯承认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错误——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
  
   可以肯定的说,他错过了打赢北非之役的最佳时机。韦维尔本可以在隆美尔还是光棍司令之时,攻占的黎波里,把意大利人完全逐出北非。但是,这个机会没有了——被那位头脑僵化、一心沉醉在巴尔干战略幻想中的丘吉尔先生葬送了。
  
   丘吉尔果然一个彻头彻尾的乐天派。他认为,的黎波里港就像是一只熟透的果实,迟早会落入自己手中。韦维尔尽管对远征希腊有着抵触情绪,但不过多久,他也变得乐观起来,也许是受到了丘吉尔乐观情绪感染,他在3月2日的战争日志中写道:“的黎波里意军可以暂时不理会,因为意大利海军缺乏效率,现在德军实力一定有限,我估计他们不过一个装甲旅而已……”韦维尔最后做出结论:我不相信敌人凭着这一点兵力,就敢收复失地。
  
   韦维尔是正确的,德军的确只有一个装甲团,与他估计的一个装甲旅相近。但遗憾的是,他碰上了隆美尔—— 一个敢于冒险,有时候甚至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我们来看看英军此时的兵力变化吧。2月下旬,那个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第7装甲师被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原有战线被英国第二装甲师填补,该师刚刚在英国组建,全是新兵。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师只来了一半——另一半被送往希腊。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第6师也乘船前往希腊。接替它的澳大利亚第九师由于缺乏交通工具,并未开上前线。因此从地图上看,英国几乎占据了利比亚全境,但这不过是一个空架子,其精锐部队及大量战略物资早就调到希腊去了——甚至于澳大利亚第九师连上前线的卡车都找不到。
  
   就在这个时候,隆美尔的反击开始了。正如李德·哈特在他二战史中承认那样:“隆美尔在选择时机上真是走运;并且,隆美尔野心不大,他初衷不过是出于一种,敌人不来打我,那我就打一场进攻战试试的心态”。换言之,隆美尔也极力想摸清英军实力。他给部下传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命令:“设法与敌人发生接触!”
  
   但另一方面,隆美尔不敢冒进,因为他手上的兵力实在有限。他总共只有1个装甲团(60辆3、4号坦克),2个机枪营,2个侦察营,3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营——几乎与他在法国指挥的兵力相等。最初,隆美尔要求意军配合,但意大利人早就被英国人打怕了,一提到反攻,意大利人就摆出一副受尽委屈的模样,并大义凛然地表示,实在是想配合友军啊,但我们的交通工具早就在撤退途中丢光了,哎,没办法啦,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你们去吧。
  
   隆美尔看出了意大利人是在耍滑头,他命令,“就算步行军,意军也必须配合行动!”
   也许,此刻的隆美尔也未曾预料,这个“试一试”的进攻,会造成两个月后那样大的成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26
  
  
  
  
  
  
  
   反击
  
   德军与其说是在进攻,不如说是在“侦查搜索”。德军装甲部队在前面浩浩荡荡挺进,后面,则远远地跟着两个骑自行车、甚至完全步行的意大利师。隆美尔发现,原来与英军发生接触,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战斗经历几乎微不足道——2月24日,英德两军在非洲发生了第一次交手,德军击毁了敌人两辆侦察车、两辆卡车,俘获了3个英国人,其中包括一名军官,而德军则毫发无损。
  
   3月4日,德军沿的黎波里向东推进了足足600公里,但仍没发现英军主力。在他前面,英军就像是退潮的海水一般,沿着海岸线向西部后撤。并且,他们总是力求使自己避免与德军发生接触,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后卫战,但英军总是能及时撤出阵地,然后,逃得无影无踪。
  
  
   这个意想不到的推进让隆美尔感到迷惑,这种迷惑又进而演变为他的征服美梦。3月9日,隆美尔向希特勒寄出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在非洲的战绩,并雄心勃勃地表示,他将继续向前推进,然后沿海岸线一直向东进发。“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夺回利比亚全境,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北部和苏伊士运河。”
  
   3月19日,隆美尔乘飞机回到柏林。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做到任后的第一次述职,并且听取新的训令”。
  
   3月20日,他见到了希特勒。当隆美尔再度提出自己的征服计划时,却受到了总参谋部的大力发对。哈尔德上将更是对隆美尔的征服计划大泼冷水,他措词坚决地告诫希特勒,不要接受这一揽子计划。他认为,由于英军牢牢地控制着地中海,再加上意大利人是如此无能,德国只能给3~4个师的军队提供补给。从长远来看,那里的局势迟早会对德国不利。哈尔德说道:“你的任务只是把目前这种僵局拖延下去,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拖上个2、3年”。他暗示隆美尔,不管意大利人有什么新奇古怪的想法,不允许把德国装甲部队投入到毫无意义的战斗中去。
  
   但是,隆美尔坚持说他不久就可以征服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并将德国实力扩张到东非更多的地区。听了隆美尔这个不自量力的想法,哈尔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发出了不礼貌的笑声。他带着一种嘲弄的态度反问隆美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将军,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隆美尔回答说,“再给我两个装甲军,我一定会把英国人赶出非洲”。哈尔德继续冷笑道:“即使总参谋部可以派出两个装甲军,可你怎么向他们提供补给,如何养活他们呢?”
  
   隆美尔先是动了动嘴角,然后朗声回答说:“这对我无所谓,这是你们总参谋部的事情!”
  
   当然了,总参谋部有一个机密是不能告诉隆美尔的,那就是希特勒即将入侵俄国。于是隆美尔仅仅接到这样的命令:“守住现有防线,只能进行有限的进攻”。隆美尔后来写到:“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将军,都主张减少派往非洲的兵力,完全将这个战场前途付之天命,这使我感到相当沮丧”。
  
   3月24日,满怀着失望情绪的隆美尔登上了返回北非的飞机。现在,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拒绝听从陆军统帅部的命令”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27
  
  
  
  
  
  
  
  
   进攻,进攻,再进攻!
  
   德国陆军统帅部与意大利高层显然是串通好了。3月24日,隆美尔前脚刚一走下飞机,加里波尔将军便给隆美尔拍来了一封电报,上面写道:“在5月底第15装甲师抵达之前,不允许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封电报对隆美尔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此时,施特莱彻将军所率第5轻装师已进抵卜雷加港(利比亚北部港口)。据截获英国的情报显示,卜雷加港的英军正在构筑工事,准备固守。同时,他们向埃及司令部请求紧急增援。
  
   隆美尔后来写道:“我不能坐视他们建立这些阵地,因为他们可以使用地雷和铁丝网,来增强这些天险的防御力量…… 若我等待其余的兵力到齐之后再进攻,那么无疑是把时间送给英国人,使他们可以建好坚固的防御工事。况且,到那时英国的援军也将抵达,德军如果坐守不攻就等于是在延误战机!”
  
   3月31日,隆美尔顶住上层指示,果断地命令施特莱彻迅速进攻卜雷加港。而他在拍给加里波尔将军的电报中却这样写道:“由于部队水资源已深感枯竭,必须要赶紧开钻新井。占领了卜雷加港,便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个丰富的水源地……”
  
   隆美尔并不知道,自己的行动在无意之间钻了一个漏洞。当时,伦敦“超级密码机”已截获了德国陆军统帅部禁止继续进攻的命令,他们设想隆美尔肯定会执行这一命令。因此,当隆美尔迅速向前推进时,镇守在卜雷加港的英军被完完全全地打了个措手不及。隆美尔后来写道:“3月31日,我军开始进攻。我带着副官和参谋长整天都在战场上督战。到了黄昏时分,敌人被我们杀得弃甲丢盔,一共有50辆运输车和30多辆卡车,都落入了我们手中”。
  
   隆美尔简直高兴坏了,4月1日中午,他怀着舒畅的心情驱车前往施特莱彻指挥所,“哈,我们什么时候在阿杰达比亚见面呀?”他扯开嗓门,以半开玩笑式的口吻说道。
  
   阿杰达比亚是距卜雷加港以东80公里处的一个大市镇。这座城市已远远地超出了哈尔德命令的停止线。施特莱彻是一个聪明人,他完全明白了隆美尔的暗示,经过一夜休整,4月2日清晨,第5轻装师开上了通往阿杰达比亚的大道。当然了,施特莱彻并没有把这个行动以电报的方式通知给隆美尔。而隆美尔也异乎寻常地一直避免和他取得联系,只是远远地跟在施特莱彻后面。当整个装甲师已开到半路上时,他才加足马力追上先头部队,并佯装大吃一惊地高声喊道:“你们这是在搞什么鬼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28
  
  
  
  
  
  
  
   虚张声势
  
   施特莱彻强忍着避免使自己笑出声来,他装出一副严肃的神态回答道:“报告将军,我想不应该让敌人有任何机会再重新挖掘工事。于是,我让全师推进到这里,我要进攻阿杰达比亚!”
  
   隆美尔仍在演戏,他站在几名意大利军官面前,装出了一副生气模样,大声怒斥说:“可我没命令你这样做啊!”
   施特莱彻后来在(非洲的回忆)中追述说:私下里,隆美尔把我单独拉到一旁,一脸微笑道:“不过,我对你们的做法表示赞成”。
  
   4月2日下午4点,阿杰达比亚被德军轻松拿下。
  
   直到这时,隆美尔才从英军俘虏口中获悉,原来,英军的确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们完全被德军虚张声势地攻势给吓住了。这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一幕——3个月前,几万名英军追着几十万意军跑;可现在一切又颠倒过来——几千名德军追着几万名英军跑。这个意想不到的局势,正如隆美尔自己坦诚那样,“再也克制不住诱惑啦”。于是,隆美尔决心继续向前推进。他认为,“英国人明显是想避免任何决战,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摆出一副要大规模进攻的态势,这样,欺敌行为才不会被英军识破”。换句话说,此时不捞,更待何时?待敌人识破自己的诡计之后,那就没机会再捞啦。
  
  
   此时此刻,那位远在天边的加里波尔将军早已是气得七窍生烟,他给隆美尔拍来一道强硬命令:“你的行动已经抵触了我的命令,再次强调,禁止进攻!禁止进攻!”
  
   隆美尔对这位意大利北方佬理都没理,他不仅把这封命令撇到一边不说,甚至还把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分为4路,直指昔兰尼加半岛全境。不得不承认,隆美尔实在是胆大包天,他完全违背了“集中装甲兵”使用原则,用如此虚张声势之势,继续追击退却之敌。
  
   还是用隆美尔自己的话来说吧:我们要跟在“敌人的脚后跟上”实行追击,使敌人毫无喘息的机会!
  
    事实证明,这次大胆挺进所产生的影响简直不可思议。4月3日夜间,韦维尔下令“总退却”。英国总指挥部从昔兰尼加首府班加西仓皇迁出——他们还炸毁了港口上堆积的4000吨弹药,大火在班加西港内四处蔓延。英军跑得是如此狼狈,隆美尔简直都不敢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多亏了一名从班加西逃出来的意大利牧师,他向隆美尔证实,“英军确实撤出了班加西港”。隆美尔才连忙派出一个侦察营,占领了这座利比亚第一大港口。
  
   当德国先头部队进城时,班加西已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德国士兵简直被这里混乱景象给惊呆了。一位被派去市内调查情况的德国海军官员报告说:“澳大利亚部队和阿拉伯人洗劫了所有建筑物,并用手枪威逼着意大利侨民交出财产”。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写到:“在许多房间里,年轻的姑娘遭到杀害,在清洗血迹之前,我安排人把那一滩滩血迹拍了照……”
  
   可以肯定的说,要不是隆美尔迅速挺进,一定会有更多意大利侨民死于阿拉伯暴民之手。但加里波尔将军根本不在乎这些,对于这几天的战果,他似乎也不感兴趣。他乘飞机赶到隆美尔指挥部,在活动指挥车里,他和隆美尔很快就争吵起来。主要原因无怪乎是指责隆美尔不听命令,擅自行动。
  
   据当事人回忆:“加里波尔将军那双总是带着白手套的右手,由于愤怒而抖个不停”。而隆美尔只是咧嘴冷笑,他嘲讽道:“嘿,不管怎样,我可没让你们意大利人为我们的补给问题操心呀”。 加里波尔将军被这种故意作对、顶撞上级的态度气得面色铁青,两人几乎动手打起架来。正当此际,突然来了封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电报(希特勒亲自拍来的),希特勒命令隆美尔“留在原地,不准再向前推进!”
  
   可这一次,隆美尔竟然连元首的面子都不给了。他看完电报,狡黠一笑道:“看吧,元首已经发来电报,他让我拥有绝对行动自由”。说完,他扬了一下电文,转身离开。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0-8-18 12: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2: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比亚旅游指南和谷歌地球真是好东西啊,没有这些,在缺少地图的情况下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大家注意看,卜雷加港正好位于苏尔特湾底部,而班加西港所在位置,就构成了昔兰尼加这个鳞型的半岛顶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29
  
  
  
  
  
  
  
  
   战争是艺术
  
   隆美尔出其不意的进攻,引起了英军内部混乱。早在3月上旬,韦维尔爵士就曾指示过利比亚守军,他说:“如果你们受到攻击,就后撤”。之后,韦维尔便离开非洲,飞到希腊商讨“反攻大计”去了。
  
   因此,前线司令官菲利浦·尼姆将军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个命令——当德军兵不血刃地占领班加西后,尼姆先生大手一挥,“继续撤退!”
  
   我想说得是,这位尼姆将军其智商真的令人堪忧。虽然韦维尔授权他“可以撤退”,但尼姆先生难道就不会仔细分析一下战场形式吗?尽管某些英国学者事后曾竭力声称,“我们主力都调希腊去了,前线只剩三个装甲旅,无法抵御德军进攻……”但大家都知道,隆美尔其实也不过一个装甲团,假如尼姆将军鼓足勇气,反戈一击,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
  
   不过,尼姆将军显然缺乏这种勇气——由于隆美尔阴魂不散,始终踩着他的脚后跟追击;另一方面,如此紧张的调遣,这位初出茅庐的将军也胜任不了。结果,撤退变成了溃退,溃退又演变成溃败。在班加西陷落后,韦维尔爵士亲自飞临前线,坐镇指挥。但他很快发现,前线局势几乎无法挽回。在一份拍给丘吉尔的电报中,他这样写到:“装甲旅已遭到占优势的德国装甲部队袭击,现已溃不成军……”
  
   说实话,这份电报挺耐人寻味。大家也许还记得,早在半个月以前,韦维尔爵士曾拍着胸脯保证说,“德军不过一个装甲旅”。可如今他居然改口说“德军是占优势的装甲部队”。或许他是受了尼姆将军的影响,再或许是为了夸大敌人,给自己找个台阶。反正不管怎么说,韦维尔也无法改变前线局势,只能听天由命。
  
  
  
   这时,获悉噩耗的丘吉尔终于清醒过来。丧失班加西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埃及的大门。丘吉尔事后承认,“这一出乎预料的形势使我坐立不安”。在复电中,他忧心忡忡地写道:“远比丢掉阵地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居然不能与德军对阵?!他们一上战场就足以把我们逐退数十公里……我们迟早要和德国鬼子打硬仗!能否从海上袭击他们背后?或是把德军这只伸得长长的乌龟头切成两段?务请您尽快制定出妥善计划来”。
  
   计划?能有什么计划,继续跑路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30
  
  
  
  
  
  
  
  
   进攻还是固守?
  
   直到这个时候,丘吉尔才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自己远征希腊的决定,也许是错误的。英国陆军总参谋长迪尔将军在视察非洲局势后,得出了一个精准得令人吃惊的结论,“看来,我们最近会碰得头破血流了;并且,不仅仅在这一处地方,在希腊同样如此”。
  
   然而,丘吉尔偏偏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只要牛性一发,就再无任何东西可以使其改变决心。换句话说,明知道有可能是错误的事情,他也要坚持做下去——颇有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味道。他甚至怀疑,德、意军队在昔兰尼加的努力,难道是德国在进攻希腊之前的一种主要牵制行动?
  
   这个判断实在太荒谬了,德国哪来什么牵制计划?我可以肯定的说,隆美尔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计划。他的进攻是含有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味道,即:“战略跟在战术后面跑”。—— 到北非之初,他决定进攻试试,结果攻下了卜雷加;随后,他继续进攻,结果毫不费劲就拿下了班加西。于是,雄心勃勃的隆美尔又打起了把英国人完全逐回埃及的主意。
  
   当然了,反观英军逃跑时的狼狈样,这个计划完全有可能实现。可是,施特莱彻将军却被隆美尔这个雄伟计划给吓坏了。从地图上看,他们离后方补给基地已超过1000公里路程,中间没有铁路相连。换句话说,从的黎波里卸下的货物,必须用卡车一车车地拉到前线去。补给线拖了这么长一截,可爱的意大利人应付得了吗?更可怕的是,班加西 — 埃及边境还有500公里的路程要走,他们必须要横跨昔兰尼加半岛这片不毛之地。到那时,德军离开后方基地就超过了整整1600公里。一想到这些困难,施特莱彻将军就感到不寒而栗。他那时常常在想,老天爷,咱们这么干能行吗?
  
   隆美尔会告诉他,行,一定行!
  
  
   前文曾说过,隆美尔这次进攻是分兵4路进行①(见上图)。其余指挥官没有异议,他们拿了命令拍拍屁股就上了路。譬如一位叫做波拉斯的上校,他所率领的第8机枪营所有补给来源,仅是一辆装满汽油的卡车……施特莱彻将军迟迟不肯动身,引起了隆美尔的不满。当隆美尔找到他时,这位将军正躺在指挥车里打瞌睡。隆美尔很激动,他怒斥施特莱彻为何还不行动,施特莱彻反驳说,第五轻装甲师至少还需要4天时间来补充给养。并且,绝大多数抛锚坦克至今还分散在后方200多公里的沙漠中。隆美尔对这些困难充耳不闻,他对施特莱彻下了命令,“你去把剩余的油桶全部腾空,把油装进汽车和坦克里,然后立即跨过昔兰尼加半岛,追击退却之敌”。
  
   施特莱彻当时就慌了,鬼才相信这点汽油能跑完500公里。遇到战斗怎么办?英军反击怎么办?隆美尔根本不容他声辩,他挥了挥手道,“上路吧,我会想办法帮你搞些汽油来”。
  
   就这样,跨越昔兰尼加沙漠的大冒险开始了。
  
  
  ① 波拉斯上校带领第8机枪营,向东直取德尔纳。
  ② 施特莱彻指挥第5轻装甲师,取道昔兰尼加沙漠向默基利要塞进攻。
  ③ 施维林指挥第5轻装甲师一部,直接跨过半岛向海滨进攻。
  ④ 两个意大利师仍然跟在德军后面行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31
  
  
  
  
  
  
  
   征服昔兰尼加半岛
  
   此时此刻,英军仍在上演他们最拿手的溃败好戏。隆美尔这个跨越昔兰尼加大沙漠的冒险行动立竿见影。在巴尔切地区(距埃及400公里),德国先头部队甚至发现了一大批意大利士兵,他们正在营地里埋火造饭。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英国人的俘虏——由于英军跑得太过匆忙,无法带走他们。当德国士兵突然出现在俘虏们眼前时,意大利人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4月6日,德军继续扩大战果,澳大利亚第9师沿着海岸公路向埃及边境一路溃逃。道路两旁,英军丢弃的坦克、卡车随处可见。李德·哈特在他编撰的二战史中写道:“英军大部分坦克,并不是在作战中损失的,而是在持续不断地撤退途中,因机件失灵或汽油耗尽才损失的;一个英国装甲旅在长途仓猝撤退时,几乎把所有坦克都丢掉了”。
  
  
   与此同时,逃跑将军菲利普·尼姆先生也被德军所俘虏。丘吉尔的说法是,“为了避免交通拥挤,尼姆将军偕同奥康纳将军乘坐一辆汽车,未带任何护卫,从一条小路驶去。在黑暗中,他们突然被截住,一队德国巡逻兵从车窗伸进手枪对着他们……”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崇高了,尼姆先生抄小路逃命居然被丘吉尔说成是“为了避免交通拥挤?” 说来也巧,俘虏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只剩下一卡车汽油的波拉斯上校——隆美尔下令波拉斯上校抄小道去封锁德尔纳沿海公路,恰巧与尼姆将军撞了个正着。当尼姆说出自己是驻埃及和外约旦军总司令时,波拉斯上校惊得真是瞠目结舌,“狗日的,这真是一条大鱼!”
  
   丘吉尔后来写道:尼姆将军曾获得维多利亚勋章,奥康纳将军从各方面来说是我们最有经验和最有成就的沙漠司令官;我们损失了这两位英勇的陆军中将,不胜悲痛……
  
  
   在另一个方向,施特莱彻所率第5轻装甲师也顺利进抵默基利要塞(见上图),可他迟迟不肯发动进攻。当隆美尔带着从意大利人那儿抢来的最后35桶汽油找到他时,默基利要塞仍未被攻下。隆美尔气急败坏,当场就发飙了,他咆哮着怒骂施特莱彻是一个懦夫,命令他必须在下午3点之前,攻克默基利要塞。施特莱彻拒绝接受命令。因为他的第5轻装甲师早就在一系列快速进攻中跑散了架,身边只剩下两辆卡车和两门轻型高射炮。此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武器了。仅凭这么一点儿武装,怎能攻下由英军固守的默基利要塞呢?
  
   可是,隆美尔连怒带骂,拒绝收回成命。施特莱彻较真了,他扯下挂在胸前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他在法兰西战役中荣获的)——同样怒气冲冲地说道:“从来也没有人这样侮辱我,请把你的话收回去吧,否则,我就把这枚勋章扔在你的脚下!”隆美尔没有接话,他凝视了片刻施特莱彻紧握在手中的铁十字勋章,转身离开。
  
   当天晚些时候,隆美尔又回到了施特莱彻那里,他掏出一只怀表朝着施特莱彻,一边晃动一边说道:现在是5点整,你在6点时就要进攻默基利要塞,我会命令希维林用坦克支援你们。
  
   施特莱彻笑了,因为那位希维林上校自打跨进昔兰尼加沙漠之后,就与指挥部失去了联系。更确切地说,希维林上校早已在大沙漠里迷了路,至今生死未卜。施特莱彻觉得,隆美尔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无奈之下,他只好带上两辆卡车出发,去寻找希维林。但没有找到,自己也差点在途中迷了路,天黑以后很久才回来向隆美尔报告。后者一言不发。(同一时刻,隆美尔乘飞机去找过意大利人,可同样失败了)
  
   当天夜里,隆美尔亲自率领2个排的士兵,去攻打这个由2个印度摩托化旅所坚守的要塞。结果嘛,可想而知——灰头土脸的隆美尔很快就逃了回来。施特莱彻写道,“回来之后,他同样是一言不发……”
  
   硬得不行,那就来软的。4月7日,隆美尔两次派人带着最后通牒前往默基利要塞去威胁英国人,但这名德国士兵两次都被蒙着眼睛送了出来。后来,英国人彻底烦了,他们派人送来一封字迹潦草的信,上面写道:“绝不投降!”
  
   如今,隆美尔又惦记起意大利人来。他写道:“我非常生气,因为在昔兰尼加的中部,这一场会战决定因素就是要看意大利人是否能早日到达”。可是又等了足足一天,希维林上校和意大利军队连个影子都没有。情急之下,隆美尔不得不乘坐一架能在网球场降落的小型“鹤”式飞机去寻找他们——这便是隆美尔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飞行搜索”。
  
   不过很抱歉,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隆美尔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为了搜索敌人,而是搜索自己人。据说,当希维林看见“鹤”式飞机从他头上飞过时,不由得高声咒骂道:“活见鬼了,那肯定是隆美尔!”
  
   而隆美尔搜索意大利人的经历就更有趣了。当隆美尔找到他们时,意大利步兵正坐在地上休息呐。也许他们从来都不曾见过“鹤”式飞机,因此,当隆美尔几乎擦着他们肩膀掠过时,意大利人不禁为之大骇,也不待看清飞机上的铁十字标志,举枪就射。隆美尔写道,“意大利人从各个方向向我们射击。距离不过在50到100码之间,我们居然没有被击落,真是一个奇迹”。他继而调侃道:“不过,也可以看出意军的枪法实在不高明”。
  
   于是,隆美尔赶紧写张纸片扔了下去。意大利人摊开一看,上面写道,“要不赶紧给我走,要不我就下来——隆美尔!”
  
   靠幺,真是活见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32
  
  
  
  
  
  
  
   沙漠中的一天
  
   隆美尔的副官赫尔曼·阿尔丁杰中尉后来回忆道,“当我们的飞机继续向西飞行大约12公里之后,将军发现,远处扬起了一片尘土,那肯定是我们的部队!”然而等飞近一看,隆美尔吃了一惊,他发现这根本不是德国军队,而是带着平底钢盔的英国军队。英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我们背后呢?他们是掉队的士兵吗?
  
   于是,隆美尔命令飞行员继续飞行。因为他必须提醒自己的部队注意这一危险,并期望能找到刚才那支意大利军队——按理说,他们现在应该是赶上来了啊!可是,这些意大利人却神奇般得失去了踪影。又飞行了八公里后,隆美尔才看到一只德国部队。他立即命令飞行员在队伍中降落下来,结果飞行员没看清前方有一块大沙丘,飞机被撞毁了半个机翼。
  
   令人啼笑的是,这只德国部队规模很小,同样是在沙漠中迷了路,他们总共只有一门88mm高射炮。炮手向隆美尔报告说,“昨晚在与英军交火时,这门炮被敌人坦克击伤,所以不能行动,我派人开着卡车去联系大部队去了”。
  
   就在说话间,英军纵队越走越近了。于是隆美尔赶紧问他,“是否可以向快要接近的尘雾开炮,因为那是英军车辆激起来的”。这位炮手急于表现,拍着胸脯保证说没有问题。
  
   接下来就是填弹,上膛,发射!可是,炮弹怎么射也射不出来。这位炮手经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报告将军,我派出去的那个家伙把撞针带走了”。
  
   隆美尔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他后来写道:“我们此时若不快走,就有被邀请到加拿大去旅行的可能”。 隆美尔问他,“你们的运输工具是什么?”“一辆卡车。” “那我们赶快撤退吧,5分钟后英军将到达这里,他们不一定会发现我们。但我们必须在沙漠中迂回,我熟悉道路”。
  
   可是,这只奇怪的队伍还没走上多远,汽车又抛了锚,一场沙漠风暴即将来临。他们步行还没走出800米,人群便被猛烈的沙漠风暴吞没。转瞬之间,沙漠风暴又变成了时速七十公里的狂飙,搅起几百万吨滚烫的红沙,铺天盖地地卷过昔兰尼加沙漠。隆美尔手下的人全被吹散,仅剩下了孤零零几个人。阿尔丁杰中尉后来写道:“于是我们只好靠指南针和示速器探测道路,几个人成之字形前进,竭力注视着前方;天空时而发亮,时而变黑,在风暴中,我们发现三名通讯兵,他们正埋着头,连摩托车也被风沙盖住了”。
  
   直到此时,隆美尔还惦记着他的默基利要塞。他询问通讯兵,“进攻情况如何了?”众人皆摇头说不知道。这群人好不容易在地上发现了一条电话线,他们也不及多想,摸着这条线就往前走。阿尔丁杰中尉继续写道:“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来到了默基利要塞外围。地上摆满了武器和装备,几百名印度士兵在地上嗦嗦发抖,而风暴仍在怒吼,遮盖了一切——就象浓雾中的暴风雪一样……”
  
   在要塞院子里,施特莱彻一眼便瞧见了一身灰头土脸的隆美尔,他高声喊道,“将军,默基利要塞已被攻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2: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33
  
  
  
  
  
  
  
   兵临埃及
  
   德军攻克默基利要塞其实很富戏剧性。当沙漠风暴来临之际,该要塞指挥官毅然做出决定——在风暴掩护下,从默基利东部实施突围,撤回埃及边境。
  
   几乎与此同时,施特莱彻将军也在琢磨着在风暴掩护下,突袭默基利要塞。因为漫天尘埃,敌人肯定吃不准自己的真实实力。因此,施特莱彻命令意军(正是隆美尔找到的那只意大利军队),携带反坦克迅速移动至该城以东,防止英军突围。而他自己则率领少量坦克,从默基利要塞西面实施正面强攻。
  
   4月9日上午,英军放弃默基利要塞开始突围。怎料,他们刚一迈出要塞,便遭到意军反坦克的袭击。此时,风沙越来越狂烈了,双方在漫天尘埃之中展开混战,可是,他们都探不清楚对方虚实,几乎是凭感觉在作战,稀里哗啦地乱打一气。(在混战中,至少有100名意大利士兵跑进了英军战线,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
  
   实际上,英军如果再勇敢一点,他们完全有可能突破意军阵地。毕竟,他们拥有两个印度摩托化旅。说透彻一点,他们是纯机械化部队,不计损失,不计伤亡,打开一条通道闪人便是。可英国人居然怂了!也许他们没料到敌人早有准备。因此,英国人带着意军战俘,手拉手地退回了默基利要塞。
  
   就在这个时候,施特莱彻所率德军刚刚入城,双方撞了个正着。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呢?突围失败让英军斗志全无,印度阿三兵立即高举双手,高呼英雄饶命。施特莱彻将军清点了一下人数——他们总共抓获了2000名士兵,70位军官和1位将军,并缴获大批武器,汽车和粮食。阻挡德军三天之久的默基利要塞,就这样被轻松拿下。
  
  
   站在英国人立场上来看,丧失默基利要塞实乃是一个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无论怎样说,他们延缓了德军前进步伐,使德军无法再扩大战果。隆美尔事后承认,“根据目前形式判断,我们很难再击毁任何敌军主力……”
  
   可以肯定的说,英国人虽然把一切辎重物资都丢在了昔兰尼加大沙漠,但有一样东西,他们却没丢,那就是逃跑技巧。
  
   在德军发动的一系列攻势当中,英国被俘士兵不足5000人。早在一个月前(3月11日),美国政府已通过了《租借法案》,开始大规模向英国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丢点物资算个鸟啊!丘吉尔底子厚着呢,美国船队从旧金山启航,经太平洋运来的各种军需品,在开罗城内堆积如山。英国可不缺物资,他们缺得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正如佛朗哥先生在汉达伊会议上对希特勒说得那样:“英国背后还站着一个强大的美国,只要后勤充足,就算德国占领了整个非洲也没用——他们能一步步打回来”。这场战争迟早会演变为一场“物质之战”。表面上看,英国人节节败退,好不狼狈。但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空间”,换取“时间”。埃及边境离苏伊士运河还有600公里要走,隆美尔将军,你能走完剩下的这段路程吗?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