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9 12: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68)
蒋介石在江西与中央红军斗法时,使用最多的便是碉堡战术,他也一再向川军推荐这一“法宝”,因此早在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时,川军便开始沿江修筑碉堡。
同是碉堡,还有一个如何修筑以及布置火力的问题。张国焘曾与徐向前一起指挥渡江战役,那个时候的川军碉堡,几乎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参谋团入川后,提出的口号就是“勤修碉,广筑堡”,贺国光发给各路川军的电文,每电必提碉堡,所以川军私下都称贺国光为“贺碉堡”。
上有参谋团的飞机作空中检查,下有军部来人的就地监督,而且均非常认真,最后逼得旅长都不得不去搬木动土。这些碉堡阵地也让张国焘发出感慨,直呼“威力较前大有进步”。
郭勋祺凭借黑竹关的碉堡阵地固守,场面与名山的那一幕仍大体相仿:川军用重机枪对攻上来的红军进行猛射,红军前仆后继,前方不断倒下,后方不断补充,一眼看过去,依旧遍地都是红军,且势如潮涌,杀声震天。
这是典型的红四方面军风格,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狠。除非你在阵前立马咬死我,你咬不死我,我一定咬死你!
郭勋祺下令迫击炮和小炮开火,仍然无济于事,似乎怎么挡都挡不住红军那坚不可摧的进攻意志。
经过长时间的密集冲锋,红军先头部队已接近碉堡,川军官兵无不心惊胆战,大有崩溃之势。
郭勋祺自以为有击败中央红军的经验,此时也恐惧起来,可他后面就是邛崃总指挥部,再无可退之地,换句话说,碉堡能守得守,不能守也得守。
情急之下,他赶紧派出手枪队增援碉堡,并把所有手榴弹、掷弹筒、机步枪都集中起来进行射击,在最后一刻,才把红军击退。
连续两天未能得手,第三天徐向前改变战术,他用小股部队正面攻击,以吸引碉堡火力,大部队直指川军的衔合部位。
战术很漂亮,可惜使用过迟,刘湘已经给郭勋祺输送了大量援兵及弹药,使其预备队加厚,红军攻击再次受挫。
就在红军后撤的同时,空军来了,不是刘湘的空军,而是蒋介石的空军。
刘湘虽早就拥有自己的空军,但基本没派用场,大多数时间里只能打打酱油。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四川空军的水平比较烂,“中央军”的陈诚就直言不讳地说:“有些人花钱买了几架外国滥飞机,也叫空军,连送封信也不敢”。
“有些人”指的自然就是刘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