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0)

  胜者的思维往往具有定势,即便徐帅也不例外,在他的印象里面,新对手也许难说,但若说到川军这个老对手兼手下败将,他自认还“有点把握”。
  从“反六路围攻”一直到强渡嘉陵江,川军都是一副被红军打怕了的熊样,历次作战往往一触即溃,闻风而逃。别说徐向前,就算是红四方面军的一般官兵,也早就从心里面把这些“灰边边”给看扁了。
  川军在战场上的凶猛表现,被徐向前解释为“狗急跳墙,孤注一掷”,他据此作出的判断是:只要顶住川军的这一波攻势,灭其一部,就有可能转入反攻。
  川军实不足虑,要复制第二个“反六路围攻”的辉煌,也仍有可能,唯一让他在意的,是“中央空军”——百丈一带地势开阔,多为树丛、深沟、水田,红军运动起来极其不便。
  不过这并不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两军胶着之时,飞机也不敢贸然轰炸或扫射,所以徐向前只是感到“很伤脑筋”和“太讨厌”而已。
  徐帅显然过于乐观了。如今的红四方面军,早已不是刚入川西北时的模样,当时官兵“身体矫健,精神饱满”,每个士兵都背有百颗左右的子弹,机关枪齐全,还有用驴马拖运的成箱机关枪子弹以及大大小小的迫击炮。
  在经历二过草地的磨难后,长期得不到补充和休整的红四方面军渐显疲态,从河谷走廊到黑竹关,他们都是在急于进入成都,相当于望梅止渴的心理驱使下,使自身状态得到了超水平发挥。
  然而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危机已悄悄地一路尾随而来。
  在“反六路围攻”中,徐向前“不见兔子不撒鹰”,在万源挫掉川军锐气,实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可造化就是如此弄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年之后,红军的锐气也在黑竹被磨掉大半,情形终于有些不妙了。
  相反,他的对手却站到了当年他所处的位置。
  刘湘曾被徐向前打入十八层地狱,他非常清楚,百丈决战将决定着他未来的命运,若再输的话,等待着他的已不仅仅是地狱,还有万劫不复。
  刘湘不能不拼了,他摆出铁面,不惜向已归他直接指挥的邓锡侯、李家钰发出手令,约法三章:这次若再作战不利,一律军前正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1)

  嫡系部队,同样是一人脑袋上面系一宝剑,实行层层责任追究:倘若排长违令,连长可立即枪决排长,接下来,营长枪决连长……以此类推,如果潘文华临阵退缩或谎报军情,他刘湘作为总司令,一样会摘下潘某的项上人头!
  川军要通过稻田向百丈发起轮番冲锋,在红军几十挺机枪的扫射下,整营整连被击毙在水田里,就像是收割后的稻把,横七竖八地躺倒一大片。
  可是冲锋并没有停止。
  川军的重整,颇有些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味道,刘湘专门成立的军官教育团以及蒋介石开办的峨嵋军训团,不仅配备“急学急用”、“吹糠见米”的技战术课程,而且增加了精神训练。经过训练之后的川军表现得比以往都要凶猛得多,其狠劲一如红军攻击黑竹关时那样:旅团长端着机枪督阵,营连长挥舞马刀带头冲锋,士兵们死多少上多少,川流不息。
  这一天,是整个百丈决战中打得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天,双方都拼尽了全力。
  张国焘自己是北大学生领袖出身,却最看不得知识分子,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他只推崇工农型干部。在红四方面军内部,你就算是戴副眼镜也可能因此遭到“肃反”,经过上上下下的不断清理,最后中下层军官中,就连能写篇讲话稿的人都找不到了。
  这样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像许世友这样的勇战派将领多,所以才有红四方面军的“狠”,另一方面,则是懂点文化、会些谋略的智战派将领奇缺,战场上没有章法,缺少机变。
  从鄂豫皖苏区到川北,红四方面军打的主要是山地战、隘路战,对那一套战法他们已经熟如家珍,除了正面的猛攻死防,无非是夜摸、奇袭和小部队大胆迂回穿插等几种,基本上是脑子不动就可以使出来,而且因为一直打得很顺,也相应遮掩了战术上的缺点。
  百丈一带几乎全是平地、水田和村落,基层军官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有的人不会看地图,在找不到明显参照物的情况下,连东西南北都分辨不清,官兵们拥挤在一条条狭窄的田埂上,成了地面和空中火力打击的有效目标。有的人在混乱情形下掌握不住部队,东一撮,西一撮,既抓不住,又收不拢,弄得自己都没了指挥信心。还有人干脆“放了羊”,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毫无任何协同配合可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2)

  作为主帅的徐向前尽管腹有韬略,毕竟无分身之术。按照既定步骤,是“顶住攻势”在前,“灭其一部”在后,但眼瞅着战事一步步趋向不利,他只能命令在百丈后方待命的预备队提前介入。
  一个师的预备队到达百丈,川军纷纷退却,就在徐向前即将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川军援兵杀到,挡住了红军的攻势。
  至此,徐向前用尽棋子,手中空空如也,可是川军的援兵还在源源到达,胜负天平将移向何方,已是不言自明的事了。
  1935年11月22日,经三昼夜厮杀,川军突入百丈,两军展开激烈巷战。
  徐向前亲临巷战现场督战,见到有些房屋已经着火,红四方面军狠劲仍在:有人子弹打光,就白刃格斗,有人身负重伤,便拉响手榴弹,与对手同归于尽。
  可对战局而言,这种“狠”实在无关紧要,因为在子弹打光和同归于尽之后,百丈后方已无预备队可以补充。
  “中央空军”随即杀到,飞机低空盘旋,对红军进行轰炸和扫射,乘红军四散隐蔽,川军冲到近前,双方大打白刃战。
  白刃格斗曾是以狠勇著称的红四方面军的拿手绝活,但在又饥又疲且士气转趋低落的情况下,即便刺刀对刺刀,也已占不到任何优势。
  自黑竹关攻守战打响,据徐向前估算,已打死打伤川军一万五千余人,不过他也承认,红军自身伤亡“亦近万人”。更重要的是,红军已无多余力量可用,而川军才投入三分之二的兵力。
  紧接着,蒋介石在接到刘湘的呼救之后,也已调整到位,其用兵重点从陕北移向川西,薛岳率“中央军”压了上来。
  1935年11月下旬,徐向前和张国焘均知取胜无望,只得下令完全退出百丈,往西康方向转移。
  百丈决战是红四方面军从进攻转入防御的转折点。此前张国焘曾拥有多种选择,这一战之后他的大多数选择都即将被清零:在川军和“中央军”的筑碉逼围下,红四方面军已无东出或南下的可能,若继续留驻西康的话,因实力大损和条件恶劣,也很难存活。
  西康本来贫瘠,偏偏那年冬天的天气又特别反常,下了十多年未遇的大雪,红军所占据的夹金山附近漫山皆白,真是要人无人,要粮无粮,要衣无衣。包括张国焘自己在内,心里都非常清楚,长此以往,即便对手不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他们也会被困死在这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3)

  恰在这时,北方“意外”地传来了好消息:中央红军进入陕北苏区,并在那里站住了脚。
  说意外,是因为在中央红军开赴陕北之前,大家都不知道陕北还有这么一块根据地,即便毛泽东也是如此,他北上的最初动机是“以外蒙古为靠北”。
  百丈决战之后,陕北便发来电报,报称中央红军开门见喜,打了个大胜仗,这便是直罗镇大捷。直罗镇一役,中央红军全歼东北军一个师,东北军气势汹汹而去,等于是给人家送装备。
  中央红军的绝处逢生,除了有陕北苏区作为依托外,应该说,红四方面军的迅猛南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否则的话,蒋介石已准备在西北组织“围剿”,薛岳亦不会移兵它处,中央红军要揍的就不光是东北军这样外强中干的鱼腩部队了。
  不过这都是后人的推断,当是时,中央红军的北上取胜与红四方面军的南下碰壁,形成了鲜明对比。张国焘所说的“北上”是绝路, “(毛泽东)率孤军北上,不会拖死也会冻死”、“至多剩下几个中央委员到得陕北”之类的话,已不攻自破。
  红四方面军官兵都在下面窃窃私议:“还是中央的北上方针对头”,“南下没有出路”,“我们也该北上才对”。
  接到直罗镇大捷的电报,张国焘起初态度冷淡,说:“消灭敌人一个师有什么了不起,用不着宣传。”
  酸葡萄心理固然可以理解,但对解决现实困境并无任何助益。之后,随着陕北中央与张学良建立秘密联盟,即便张国焘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党内的地位开始转居劣势”,北上已成唯一之选。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贺龙等人的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两军离开四川,前往陕北。
  强敌的离去,并不表明风平浪静,刘湘此时的心腹之患,也早就不是红军了。
  时间推回到1935年2月10日,刘湘在重庆正式成立四川省政府。
  在此之前,刘湘通过组织土城、叙永二战,成功地将中央红军阻于四川境外,个人威信也迅速得以回升。
  省府一成立,刘湘马上通电川中各大诸侯,要他们立即交出防区,以“赞助四川统一”。至于防区部队的军饷,改由刘湘发放,不足之数,再由南京政府拨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4)

  这是以蒋介石的宝剑在号令群雄,也就是所谓的“挟天下以令诸侯”。三天之后,邓锡侯识时务者为俊杰,首先复电赞成,其他诸侯见搪不过去,也只得陆续跟进,先后将防区全部交出。
  虽然收回了防区,但因防区的县长、征收局长系由原诸侯委用,所以仍有藕断丝连之虞。刘湘一不作二不休,以“川政统一”为号召,引入互调方式,即将甲防区的公务员调到乙防区,乙防区调到丙防区,使其逐渐脱离旧的附庸关系。
  对防区公务员,刘湘也不全部留用,而是秉持用人公开的原则,在省府内设置公务员资格审查委员会,通过这一独立机构进行资历审查,有真才实料的才颁发聘用证书,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这是刘湘在川政中使用最妙的手法之一。防区时代,诸侯们任用官员,或者漫不经心,或者用人唯亲,那些县长和征收局长,往往不是家族子弟,便是裙带关系,再不然也是保荐的亲信,导致巴蜀大地贪污横行,民不聊生,刘湘这一刀,可算是砍中了七寸。
  当然接下来还有难题。
  需要解决的难题,仍然是人。
  一方面空出来的岗位需要新手接替,否则不敷使用,另一方面争相举荐的各种“关系户”也纷至沓来,刘湘应付起来颇感头疼,于是他决定将“新政”继续推向深入,以此揭开了“七训”的序幕。
  “七训”中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开办县训、财训,具体来说就是筹办县政人员、财政人员训练班,对社会青年实行公开招收,集中训练,以此广纳人才。
  接着刘湘又将全川划分为十八个督察专员区,以督察专员来分区监督各县政务。
  统一四川,结束为祸甚烈的防区制,是刘湘一生中最为川人所称道的业绩之一,从此四川不仅告别诸侯混战,而且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也逐渐走向规范有序。
  在防区时代,由各个诸侯自行征收田赋,这些人拨到碗里就是菜,征一年田赋不多见,大多要征到六、七年至八、九年,也就是把几年后的田赋都给提前预支了。冬瓜田颂尧因为地少兵多,竟然已预征到了三十年以后。
  刘湘改为一年四征,尽管田赋总额仍大大高于前清,但总算把野马脖子上的缰绳给拉住了。
  防区时代的另一大弊端是关卡林立,诸侯们拿商民当唐僧肉,想割就割,想割几块就割几块,这些都被刘湘采取的一税制所替代。
  至此,刘湘在川中的声誉达到了顶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5)

  人心情一好,谈什么都有兴致。有一天,刘湘主动跟谋士邓汉祥摆起龙门阵,聊起了三国。
  聊的还是煮酒论英雄那段,曹操拍着刘备的肩膀:“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耳。”
  刘湘兴高采烈地说:“现在就四川而言,讲句不客气的话,还就我和幺叔这二刘可称英雄了。”
  虽然刘湘早就以现代刘备自许,但在外人面前,他从来都保持着谦卑和低调,极少讲“不客气的话”,而他这人一旦不谦虚,就表明心情特别愉悦,将对着真人吐真言了。
  二刘孰优孰劣,刘湘的分析是:“刘自乾(刘文辉的字)感觉敏锐,遇事可以立刻决定办法,缺点是容易动摇,不能贯彻到底。”
  刘湘对自己的优缺点也看得很清楚:“我比他迟钝,但凡事经考虑决定后,决不中途变更。”
  生活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难懂,好象一本厚厚的无字金书,不过在历经磨难之后,反而会越读越有味道。隐隐然,刘湘又有了类似于重庆“新野崛起”时代的那股气势和希望。
  他说:“今后我要对桑梓有所贡献,造就理想四川,必须延揽人才。”
  “七训”只是培养本地人才,刘湘开始从外省引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晏阳初。
  刘湘专门划出一个县作为实验区,供晏阳初等人从事农村建设和平民教育,在当时颇有影响。
  就在刘湘意气飞扬之际,他的世界却忽然被外来者给搅乱了。
  想当初宣布门户开放时,刘湘曾遭受到四川朝野舆论的巨大压力,许多人说他是在“引狼入室”,这使他一度颇为担心。
  不过这种担心很快便被证明为多余。
  参谋团到重庆初期,给人的印象是“临时派遣”、“编制简单”、“权力不大”。参谋团主任贺国光为人低调,最不喜欢抛头露面,他的身份可相当于钦差大臣,但从不以此炫耀,无论听汇报还是下指示,都以“客位”自居。
  川中百姓过去见惯了滇黔军和北洋军的飞扬跋扈,觉得很是新鲜,对外来者的看法也逐渐发生改变。
  1935年3月1日,蒋介石首次乘专机抵达重庆。除刘湘亲自到机场迎接外,街道两侧挤满了成千上万的民众,他们手持书写标语的小旗,高呼欢迎口号,对“中央”已不是抵制,而是欢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6)

  老百姓的愿望说穿了,其实非常简单,甭管你们谁称帝,谁当王,能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能过上太平日子,就阿弥陀佛了。当时四川饱经战乱,在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川军又连吃败仗,民心为之惶惶不安。大家朝思暮想,都期翼着四川能在“中央”的扶助下,趋向稳定和好转。在这种情形下,再没什么人提“引狼入室”,对刘湘开放门户的争议也随之烟消云散。
  刘湘不用为别人担心了,他需要担心的是他自己。
  蒋介石初到重庆时,还比较注意克制,处处尊重刘湘,除指挥军事行动外,一般不直接插手四川的地方事务。即便军事方面双方也泾渭分明:蒋介石用行营的名义调度滇黔军及“中央军”,刘湘则通过剿总,向川军发号施令。
  可是好景不长。
  蒋介石在重庆的公开讲话不再客客气气,而是经常夹棒带刺,批评这个,数落那个,首先成为枪靶子的便是川军将领的排场。
  川将外出,像刘从云那样乘八抬大轿,掌“天下兵马都将军”旗的固然不多,但热闹是一定的,经常是随行卫队前呼后拥,呼啦啦地跟一大群。
  老蒋的批评视角倒也独特,他不是说川将不能有卫队,他说卫队不像话:小汽车门外的踏板上非要站一带枪卫兵,有什么必要?人家要伏击你,不是正好一枪一个吗,太落后了。还有,卫兵既佩手枪又背马刀,刀柄上系一红绿绸巾,以为你们还在清代?野蛮!
  蒋介石对川将的观感,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野蛮落后”。说的是川将,作为川将盟主的刘湘,脸面又往哪里搁?
  四川积弊既久,让老蒋看不惯的东西自然不在少数,“卫队问题”不过算是鸡蛋里挑骨头,诸如抽鸦片之类,更是事实俱在,想赖都赖不掉。
  微博骂人一向都是件很吸粉的事,蒋介石在台上扮老愤青,慷慨激昂,滔滔不绝,台下则掌声雷动,一片叫好,只有刘湘一个人灰黯着脸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其实这只是迟早的事,因为蒋介石与刘湘不同,他的人生规划是奔着另外一个方向去的,狐狸尾巴夹得再紧,该露还是要露出来。
  以后随着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西康,蒋介石相应也移驾成都,成都由他带来的宪兵驻守,其公开讲话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听众也越来越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7)

  据说同为川人,成都人与重庆人的性格还有所差异,重庆人较火爆一些,成都人相对闲适淡泊,喜欢三三两两地在小茶馆摆龙门阵或推麻将,因此集会时人数一般不多。
  有蒋介石出席的成都集会,每周举办一次,一次就能召集千人以上,这些人均为成都各界代表,显然是件颇不寻常的事。
  1935年7月15日,成都召开“新生活运动”扩大宣传大会,参加人数达两万余人,达到参谋团入川以来,蒋介石公开出席政治活动的最高潮。
  至此,四川人大多知道了“救国救民的蒋委员长”,刘湘的角色被越来越边缘化。
  在舆论上占得优势后,蒋介石更加不把刘湘当一回事,理由很简单:既然找到了拉面馆的师傅,自然不用再老吃方便面了。
  蒋介石以下,贺国光为人低调,和刘湘又是速成同学,因此两人冲突较少,但另外一个四川人就不一样了。
  这个四川人叫康泽,他的正式身份是参谋团政训处处长,若从参谋团这条线而论,贺国光是他的领导,自然应服从贺国光,然而实际情形却是,康泽可以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贺国光无权对其过问。
  因为康泽还拥有另外几个更为神秘也更为显赫的头衔:复兴社(也即蓝衣社)创始人兼头目、“军委会别动总队”总队长。
  这是一个可以“上达天听”的人物。据说当时能不经过侍从室登记,而直接谒见蒋介石的,一共就两人,除了戴笠,就是康泽,国民党内称为“康戴二公”。
  自第五次“围剿”起,蒋介石便开始采用杨永泰“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之策,以康泽的别动队渗入江西,从政治和特工情报上对苏区进行瓦解。效果很令他满意,因此在向四川派出参谋团的同时,他也把这一模式套用了过来。
  康泽动用别动队,在四川各县修建碉堡、编练保甲,并经常干预地方事务,有时甚至越俎代庖,喧宾夺主。各地督察专员和县长不堪其扰,过后纷纷向刘湘告状。
  别动队是“御林军”,别说刘湘,贺国光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刘湘能做的,只能是呈四十五度角望向天空。
  是你先有求于人,所以无论是桌上骂,还是桌下踩,都得姑且忍上一忍。
  可是职场就像植物大战僵尸,如果你光忍而不做防御,那些脑残的僵尸还会继续蜂拥而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8)

  蒋介石又举办了峨嵋军训团。指令一下,奉调受训的各路川军将领人人争先恐后,一副恐怕“后至获诛”的样子。
  蒋介石作为“军训团团长”,也抽空来作所谓“精神讲话”。他说:“我从成都乘车来峨嵋,途中某些军官坐滑竿从我旁边经过,竟然仰卧着身子,神情倨傲,毫无军人仪态,形象也甚为难看,可见毫无教育。”
  峨嵋道旁遇到的“某些军官”,不是川军还会是谁,座下学员们坐立不安,私下便把这种精神讲话称之为“神经讲话”。
  喜好“神经讲话”的除了蒋介石,还有军训团的实际负责人陈诚。陈诚不用站在老蒋那么高的位置,自然讲话就更为露骨,也更令川军将领们皱眉。
  除了那个著名的“滥飞机论”外,陈诚有一次兴致来了,还脱口而出,说地方军队都是“天不知好高、地不知好厚”的“土匪式集团”。
  此语一出,全场哑然,连蒋介石都觉得有些过分,为此曾纠正陈诚,要他把话放和缓些。
  刘湘名义上是军训团的副团长,其实也就是集体挨训而已。蒋氏君臣在台上搞大批判,受打击最大的就是他,因此每次出场都表现得沮丧忧郁,闷闷不乐。自陈诚放出“滥飞机论”后,他更是垂头丧气,经常托病不肯与会。
  偶尔几次,刘湘也被请上台讲话,让他讲特种战术。他避当时流行的反游击战和碉堡战术而不谈,专门讲如何打游击,如何以弱胜强,如何以软对硬。
  问刘湘针对的假想敌是谁,他说是日本人,明眼人却能马上听出,他所说的“强”是谁,“弱”又是谁。
  陈诚见刘湘已经露出被逼急了的味道,赶紧叫停,不再让他发言了。
  对刘湘来说,没面子尚在其次,可怕的还是被挖墙角。
  按照规定,川军营长以上都要到峨嵋山受训,军训团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拉拢,恨不得让每个军官都“中央化”。
  比如你是旅长,但军衔只是上校,现在有军政部的“同班同学”,就可以把你提为少将,同理,师长也可以提为中将。
  众人皆大欢喜,都认为自己入了“国家系统”,地位从此有了保障,潜移默化中,便有了向“中央”靠拢的意识。
  邓锡侯、刘文辉自然是早就与刘湘面和心不和,孙震、杨森也相继倒向蒋介石,尤其杨森,向来崇拜强人,他佩服能压住刘湘的蒋介石,就学着老外,把自己养的一条爱犬取名为“介石”。之后,蒋介石让他到哪就到哪,刘湘完全使唤不动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4: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279)

  在军训团的暗中许愿下,刘湘的一些嫡系大将也开始“变心”。
  刘湘在川军中实施“新战法”后,郭勋祺、刘兆藜这些少壮派风头正劲,反而范绍增等人落了伍,因为在对红军作战中表现不力,范绍增还被刘湘拟以“撤职查办”论处。
  范绍增不服。江湖中人,武艺高不高不重要,重要的是忠心和义气。范绍增自觉对刘湘够忠心够义气,从前刘文辉出那么多钱收买,也没背叛老大,之后更是出生入死,数数身上替老大挡下的子弹伤疤都有好几处,现在突然翻脸无情,竟然要没收股份加扫地出门了,世上哪有这种道理,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可是再不服也没用,因为刘湘早已不是那个光凭义气混饭吃的江湖老大了,而且他对下属有绝对的生杀予夺之权。
  哈儿正准备自认晦气,意外出现了——蒋介石不同意。
  刘湘的所有奖惩令,都必须报经蒋介石报复,原先不过是形式主义,履行一下程序,但老蒋越来越不满足于“形式”,接到刘湘的报告,他随手批复:“撤职留任”。
  “查办”变成了“留任”,劫后余生的范绍增对蒋介石感激涕零,反过来,对刘湘自然就横生怨怼。
  昔日的“关张赵”,唐式遵和王缵绪都有些动摇不定,只有潘文华一人还像个关云长的样,对刘湘依旧很忠心。
  自蒋介石开始贴身紧逼,刘湘可谓事事不顺,就连“新政”的推行也变得困难重重。
  他颁布命令,要在成都征收房捐。像所有触及利益得失的新政策一样,命令一出台,便遭到房东们的激烈反对。
  一般老百姓比较好应付,让刘湘备感头疼的是还有一些特殊房东,比如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等“武备三老”。
  川军诸派系中,数武备系资格最老,混的却最惨,远远落后于速成和保定,从心理上来说,就一直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见民众对房捐不满,武备系便借机闹事,由“武备三老”率领部分武备生,牵头进行联合抵制,并以游行罢市相要挟。
  眼看“新政”即将夭折,刘湘本人和四川省政府的威信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情急之下,刘湘不得不使出狠招。他双管齐下,一面派兵把尹、胡、刘的住宅包围起来,请“尹都督、胡都督、刘将军不要出去”,理由是外界谣言太多,会发生危险,实际上是软禁了三老,一面又逮捕了几个带头闹事的武备生。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7-1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