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东周列国大白话》(更新中~~ )----天际一孤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5: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粗俗地解释一下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动脑子,如果凭自己力量不够就拉帮结派,要是团结了最大的力量还是唬不住别人的话那就开打,倘若对方不出来打的只好上门去砸。

为什么“攻城”最下呢?因为攻城战有利于守方,攻方难免伤亡。牛B哄哄的晋国大军一波进攻之后,退回阵地休整,身后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己方的尸体。这时,城上的于朗来了劲,忽悠曹共公道:“可以拉些晋军的尸体挂在城上暴尸,以此动摇敌人军心。楚国援军说不定马上就到,能迟滞晋国进攻才是硬道理。

傻帽曹共公同意了。

晋军尸体被悬于城头。

攻城的晋国大兵看着犯晕,怒不可遏之余多少心中有些寒意。

晋文公担心:“军心恐变,如之奈何?”

先轸咬牙切齿道:“曹国坟墓,俱在西门之外。他们暴尸,我们就掘坟!!”

晋文公立刻采纳,分兵一半,去西门。放出话去,明日午时,开挖!

城上的曹国守兵一看墓地要变工地,知道大事不妙,赶紧上报中央。同时,消息不胫而走,曹国城内喧哗。曹共公见状,也不敢出城门,差人在城头高音喇叭对晋军求饶:“山西的老少爷们,手下留情,我们这次真心投降。”

先轸回答的有些大度:“咱不稀罕你们曹国这块破地儿,快把我们兄弟的尸体好好收敛,送出城外,我们立马撤兵!”

曹共公一听,那叫一个感动,赶紧回复:“好,好,好。不过请宽限3日,第4日一定送出棺木。”

都说“傻人有傻福”,没说傻B也有傻福。曹共公虽然也是无计可施,但是他还真以为晋国不再图国。第4日亲临城头,为晋国死去遭辱的将士致哀送行。大门洞开,一辆辆车上装着一具具棺木,缓缓而出。刚出一半,忽然杀声四起,曹共公张目一看,发现晋国大军蜂拥而至。“靠!中计了!”曹老大赶紧命人推开棺木关闭城门,可惜已经来不及。城门口乱作一团,晋军乘机杀入城中。曹老大还没来得及下城楼就被魏犨手到擒来,做了俘虏。于朗抱头鼠窜,最后还是被颠颉拦住去路,一刀结果了性命。

一番折腾之后,活生生的曹襄和死翘翘的于朗被扔在了晋文公的面前。晋文公死盯着曹共公,让曹共公不由地觉得这回他成了光着身子的了。

这还不算,重耳觉得TMD曹国君臣除了僖负羁就没一个好东西,不然当初为什么只有僖大夫夜叩来慰问,日出去送行?!重耳命人拿来曹国官吏名单,大小是个官的共计300余人。不过,这300号人里头就是没有僖负羁的大名。

重耳不知其中的变故,便来质问。

有人实话实说,僖同志因劝领导检讨己过,握手言和,被开除公职,剥夺政治权利,贬为草民了。

重耳一听恩人受屈,旧日仇怨、此番恶气统统从心口上涌,气得直冒烟,忍不住大骂曹襄:“你就手下就一个能干活的小弟,你竟然不用!SB!留那300人有蛋用!来人,都给我抓来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顷刻间,曹国的原班官吏做了黄泉路上同伴。早已吓得不省人事的曹襄则被晋军幽禁,听候发落。

曹国这一次遭殃,最幸运的就是僖负羁一家。晋文公重点照顾,派人把守宅院,避免被大兵惊扰,还下了死命令:“哪个不长眼的敢动僖家一草一木,敢伤僖家一指一发的,杀无赦!”

僖家俨然成了晋侯知恩图报的典型案例和晋军军纪严明的外在表现。

魏犨和颠颉心中不服。

魏犨他们武人本来就看不惯文人耍嘴皮子,原来跟赵衰不对付。不过赵衰好歹是一起走过来的自家兄弟,加上的确有文化,摆事实讲道理就是比自己清楚透彻。没辙,不服不行。可是,这个僖负羁就另当别论了。说好听点,是危难关头出手相助的恩人,说难听点,其实和重耳就是一面之缘的过客罢了。凭什么兄弟们抛家弃子,想那事儿了只能打飞机;流血流汗,累得不行了还要说“yes,we can!”凭什么僖负羁当年给篮子吃的现在就能VIP待遇供养在家,想嘿咻就嘿咻?

两人喝着喝着就上头,说着说着就来劲。突然颠颉甩出一句:“妈的,豁出去了。咱带人烧了他家,让他全家死光光!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最好,就算不小心被老大知道了,靠!咱是从亡19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就不信还真砍了咱的头?!”

对火攻了如指掌的魏犨当即同意。是夜,各带亲信举火烧了僖府。魏犨还好勇斗狠,非要亲手杀了“撒娇恃宠”的僖负羁。于是学当年郤芮吕省的故事,一边放火,一边带人冲进人砍人。怎料,自己下手放的火烧得僖宅火光冲天,一处房梁塌落,正好砸在魏同志的胸口。魏犨身负重伤,从人赶紧把他架出去,拉上车,一溜烟离开了犯罪现场。

狐偃、胥臣一见城中失火,因为时期特殊所以想法敏感,本以为是城中有人打砸抢烧、乘机作乱,于是先拉上消防武警灭了火,然后细细查探,最后才知道,原来是内鬼魏犨、颠颉所为。狐偃、胥臣不敢隐瞒,立刻对领导进行了通报。晋文公急急而至,方知僖负羁已经一氧化碳中毒,不治身亡。老婆抱着5岁的独子僖禄立于后院池塘之中方才幸免于难。还有僖府的邻居们也多处遭殃。

晋文公感伤而泣,安慰众人道:“你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依法处理此事。火灾无情人有情,政府不会忘记你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以赴帮助支持你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

晋文公当即将僖负羁老婆怀中的小孩儿拜为大夫,并决定带着这对孤儿寡母迁往晋国安顿。至于魏犨和颠颉两位罪人,晋文公下旨——开刀问斩!

这时,司马赵衰站出来劝领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人远十九年从亡之劳,近有冲锋破曹之功。虽然犯了重罪,还是希望能赦免他们。”

晋文公不听,说:“寡人早有指令,敢动僖家者,杀无赦。说到就要做到。不然何以取信于民!”

这时,文化人赵衰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魏犨将才,杀之可惜。颠颉一个人头,足以警戒众人,取信于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文公听罢,低头思考。

这几秒钟的思考,关系着两个人的性命。这也就是所谓的“生杀予夺”的权力。

好可怕的权力。

忽然,重耳抬起头来问赵衰:“我听说魏犨已经身负重伤,就算之前再勇猛以后也再难有好的表现,杀之有何不可?”

赵衰赶紧提议:“我这就去魏犨府上一探究竟,倘若真如老大所忧,那就不必留他。万一还可驱驰,还望老大能赏他一命,以备后用。”

晋文公点头同意,便命赵老师去找魏犨,再命荀林父去抓颠颉。

那时的魏犨早已就醒,越来越粗中有细的他一听赵老师单车来访,心说其中必有深意。

“如果要抓人,一定会派大队人马。如果不来抓我,也犯不着让司马特意来府上说赦免我了,应该差人把我喊道老大面前,狠狠骂一顿,然后又好言抚慰,大人大量,既往不咎云云。那么,此时前来,必是得了老大旨意,前来试探。试探什么呢?试探我的忠心?忠心如同爱情,靠说是不管用的,靠做也未必好使。莫非是试探我的健康状况?要是身体倍棒就继续留用,要是危在旦夕就……”

一想到这,魏犨赶紧命人把自己扶起来,穿衣,见客。左右不解,担心地说:“老大,你身体状况欠佳……”没等他说完,魏犨大声喝住:“闭嘴!我身体好着呢。这话千万别对赵司马说!”
魏犨拜见司马,抢先发言,表示自己知道错了,任凭老大责罚。倘若还能捡回一条命,一定好好报答老大和政府的关怀,好好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说完,魏犨扑到在地做起起了俯卧撑:“1……2……3”,然后站起身,自己把脑袋往墙上狠狠撞,名曰新式“躲猫猫”。

赵衰看罢,呵呵一笑。安慰魏同志保重身体,不要着急,他一定会向上面如实反映情况的。

赵司马刚走,魏犨便大喊一声:“疼死我了!”瘫软在地上。还好,他这番卖力表演,算是把命从刀口上救了回来。

果然晋文公一听魏犨身体并无大碍,便采纳了赵老师“留魏犨一命,以备他用;只杀颠颉一人,立威取信”的建议。魏犨被定性为醉驾。公务员醉驾实在对不起社会,于是被剥夺了车右之职,由舟之侨取代。而同车的颠颉被认定为主犯。

判决书一下,晋文公问颠颉服还是不服。

颠颉苦笑一声,反问道:“介子推割股啖君,又是何等下场?!我有什么可以不服的?”

阿Q的伤疤说不得,被揭短的晋文公极其不快,辩解道:“介子推逃禄不仕,与我何干!”速速下令,斩首示众,悬头警戒。

颠颉之死,终于给“三月僖家纵火案”画上了一个句号。连19年离家舍业、吃苦受累过来的兄弟都敢杀,大虾魏犨们连连后怕,菜鸟小兵们更是悚然听命。

后齐桓公时代的图霸者,攻城取地、杀人立威、删帖封IP,越来越现实了。

自寻死路的也绝不会仅仅是颠颉一个高级会员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5: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

再说楚国这边围困宋国良久。

一日,楚成王忽闻帐外有人急事求见,招呼进来,方知是卫使孙炎火急火燎地来到军中哭求援兵。

刚刚变成亲戚的卫国不能不救,可是就这么放了宋国也心有不甘。于是楚成王分兵一半交由令尹成得臣继续围攻宋国。自己亲帅楚军主力北上救援。

楚军是伐宋联军的主力,眼看着主力中的大佬要北上抗晋,其他陈蔡郑许四路诸侯琢磨着正好可以借口回国,毕竟出来那么多天了,好些公文没法处理,好多帖子没空查看,好多上访没心解决。楚成王将心比心,觉得让其他几位领导留下来陪着自己的小弟也有点说不过去,就同意了。不过,人可以走,兵要留下。于是四路诸侯留下各自的大将统兵,陈将辕选、蔡将公子印、郑将石癸、许将百畴,全部听由楚将成得臣先生调遣任务、分配工作。

其实,楚成王完全可以让这几位领导一起去,毕竟楚国老大的家事就是诸侯小弟的家事。楚成王当然知道只要他一句话,其他的四位小领导一定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北上。他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既是因为他有“大人”的“大量”,也是因为他没把初出茅庐的晋文公放在眼里。
起初,成王的想法很简单。楚国先北上把这个援兵给打回家,保住亲家卫国,然后再南下安安心心地灭掉仇家宋国。其他4国的领导愿留就留、愿走就走,把兵留着就足够了。

可是,楚兵行军途中,噩耗接连传来,先是说晋军已经打残了卫国,兵锋直逼曹国,成王眉头一皱;后又说曹国已破,官赐死、君被俘,成王大吃一惊。原来被自己收留的重耳竟然短短百日,连破两国。卫已残、曹已破,接下来岂不是要直扑宋国而来了?

一个问题摆在楚成王面前。是迎上去打,还是退回去守,抑或是认倒霉撤?

楚成王此刻才明白晋文公是个何等难对付的辣手人物。自己自认霸主好多年,可是后来者居上,还是加速度。如此看来,如果这么个晋国再跟齐国联手,楚国未必能占便宜,何况后头还有个秦国。

成王第一次感到了威胁。

善于隐忍的楚成王此刻想到的还是一贯的“以退为进”。第一道旨意就是下令撤销姜雍易牙的伪政府,再令楚军退出谷地,归还齐国。

齐昭公当然开心。

要的就是他这份开心。有了这份开心,齐国和晋国就不再同仇敌忾,就难有理由再帮晋国。不过这一个变招彻底打乱了原有的计划,楚成王决定楚军赶紧撤出战斗,回国休整,以待时机。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行”,这话领导听了一定不开心,不过带兵在外的将帅们却时常要拿出来挑战一下领导的心里底线,虽然一般不行军令的在外之将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成得臣同志又是鲜活的一例。他再三遣使恳求成王准其先攻下宋国再撤,成王不准。成同志还是不死心,派出子文的侄子斗越椒去楚王面前再求。楚王叫来子文商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子文说得倒也合情合理:“虽然先回国休整,再伺机而动也不错,但是就这么避开晋国兵锋难免被人家笑话。既然成同志有此心,反正也就一半兵力,还有4国联军相助,不如先相持数日,看看再说。不然,卫曹寒心,天下耻笑,网民拍砖。”

成王想了想,最后让斗越椒去回话:“抓紧时间,拿下宋国。晋军一到,能和则和,不可轻战。不打则已,要打必胜!”

斗越椒胜利完成任务,回禀成得臣。有了领导这句话,成得臣越发卖力攻城,宋国眼看着朝不保夕。宋成公眼瞧着楚军发疯攻城、晋兵没影子,崩溃啊、崩溃啊。

“谁能再出城去求晋国?”

大夫门尹般、华秀老自告奋勇,夜半时分,带上些府库所藏之宝,缒城而出,直奔晋军。

两人寻着晋文公,大哭不止:“宋国危在旦夕!我们没什么好送的,就这些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文物、股票基金、网游装备、QQ账号,愿纳于君。只求晋侯速速进兵救援。”

晋文公颇为感慨,不过也挺难办。按照既定方针,伐卫曹以救宋,如今该打的牌都打光了,事与愿违,楚国还没有放了宋国。如果要跟楚国当面交锋,如先元帅郤縠之言,没有齐秦之助未必能胜。可楚成王和平移交了谷地,齐楚复合;秦国大老远的,至今还没动静。文公心中叫难,不禁叹气:“唉~”

这时,一人斩钉截铁地说:“说动齐秦,不难!”文公看去,原来是元帅先轸。先轸有勇有谋,不然也枉费元帅一职。同时,从下军佐一下子跳到中军元帅的要职,他急需建功立威。

先轸说:“这次宋国可谓倾囊相赠,好东西不少。不过这些东西我们不能拿。拿了重宝再去救宋,授人话柄。不如将宝贝一分为二,让两位宋国使者分别去求齐、秦出面斡旋。两国说不定见钱眼开,愿做和事老。倘若齐秦说楚成功,咱也得一个甘愿放弃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美名。倘若不成,哈哈,齐秦于楚国就有隔阂了。咱们见缝插针,不怕齐秦不带小弟来捧场。”

晋文公听罢不禁欣喜,并授意门尹般西入秦,华秀老东使齐。果然,秦穆公派出公子絷、齐昭公派出崔夭,去找成得臣,希望给点面子。

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天灾不停、人祸不止、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罢兵吧。大家一起集结去天安门走正步,多帅!领导开心、群众满意、友邦赞叹、敌国惊讶,牛B!

可是,自命不凡又踌躇满志的老成却拒绝了齐秦的好意。他本来就不怕重耳,还恨不得手刃之。这是几年前重耳落难到楚国时成得臣想干没干成的一件憾事。

齐秦喷一鼻子灰,心中很失落,面子上也挂不住。就在公子絷和崔夭心中不快之际,晋使求见,表明来意,无非是晋楚不久难免一战,若得贵国相助,荣幸之至。两位使者一听,心说一挑一估计打不过,齐秦晋联手难道也教训不了蛮子楚人吗?正好灭一灭楚国的威风。于是快马加鞭、各回个国,替晋国当起了说客。

荆楚成大将军这边,一边拒绝了齐秦的斡旋,一边又再想如何灭宋复曹救卫。这时,小将宛春附耳说了个计谋,成得臣嘴角一笑——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4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1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3 11: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14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9: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5)

宛春随即踏上北上谈判。这也是第一次楚军派使者到晋军大营,于是晋文公安排齐随行的文臣武将列于中军帐中,倒要听听这位楚使想说什么。

结果颇为吃惊。宛春名为和谈而来,实则开出了一个阴险的条件:“倘若晋国撤出曹国,放了卫国,楚国愿意马上撤围,以解宋国之困。”

为什么说阴险呢?

因为曹卫两国是晋国取得的胜利果实,而宋国是楚国还没有吞下的烫手山芋。为了一个未必会灭的宋国而放了两个已经到手的曹卫,晋国不值。

可是,晋国也不能拒绝。因为一旦拒绝,那“破坏和谈、挑动战争”的罪名就全按在晋国的头上了。况且,晋国既然是为了救宋而来,那为什么不肯放了曹卫呢?非要占了人家的地,不就是私心吗?倘若楚国再单方面放了宋国,楚宋通好复交,将造成晋国的外交大失败。

所以,当着宛春的面,狐偃登时就大怒,破口开骂:“你们好生无礼!拿一个未亡之宋,来换两个已亡之国,真会做买卖啊!你们……”忽然,元帅先轸猛地踩了狐偃一脚,示意他别再说了,然后自己对宛春毕恭毕敬地回复:“我们也希望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不过,此等大事,请容我君臣先做商议。”

说完,栾枝觑见先轸的眼神,亲自把宛春送了出去。

宛春一走,狐偃便要听先轸的解释。先轸便把宛春这个条件的阴险程度做了彻底的阐述,最后建议:“不如不给答复,就说楚人蛮夷,不足信任,先扣下宛春。然后单方面同意曹卫复国,让天下人知道我们晋国出兵为的是救宋于楚,不是为了灭国取地。最后,让曹卫两国领导人各自手书一封,递至楚营,告之从晋绝楚之意。成得臣怎能不怒?他做事鲁莽,必定拔寨而来。如此,宋国得解。而我们有了齐秦相助,胜算不小,可以一战!”

晋文公着实佩服先轸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可是先轸此计,就是在逼成得臣动手。一想要和楚国开战,重耳又有些心虚,一则担心军力,二则毕竟楚成王有恩于他。

回到帐中的栾枝劝道:“楚国,蛮夷也。欺凌小国、祸乱中原。君不欲图伯则已,如欲图伯,怎能害怕楚国、惦记私恩呢?”

文公听罢,环视帐中,不禁血气涌动、信心指数上涨。有这么一帮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小弟们相随,又有什么好怕的呢?!终于,晋文公下了决心,不惜一战。倒霉的宛春则被押解去了卫国五鹿,由郤步扬好生看管。

成得臣听闻,果然暴跳如雷,不久,曹卫有急书送至帐中。成得臣本以为曹卫两国有什么密报要来,还很期待。等拆开一看,分别是曹共公和卫成公的断交书,实在忍无可忍,大喊着要进兵北上。

斗越椒劝了句:“老大,晋国有齐秦相帮,咱虽然有4国相助,还是兵不够多啊。”

“不够就跟老大要!”

斗越椒摇摇头:“老大有言,能和则和,不得轻言开战。怎么可能还会给兵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4: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成得臣坚持:“老大不是还说了,不战则已,开战必胜么?麻烦大夫您再跑一趟,就说我打包票。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斗越椒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申邑找成王伸手要援兵。成王当然不肯,斗越椒只好说把成得臣的保票递了出来。

楚成王有些犹豫,又有些生气。“子玉这不就在逼寡人同意吗?”一把手成王心中不快,又实在压不住二把手成令尹。末了,成王终于同意发援兵。斗越椒还挺开心,最后才发现只不过是斗宜申拉着千来号弱旅之兵而已。

哦!原来如此,我们的楚成王无非只是意思意思罢了。接下去,MR.CHENG只能自己看着办吧。

成得臣终于发现他没法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但是,他一来自认可胜,二来实在想揍重耳一顿,所以他让儿子成大心发动宗族子弟,共计600多人,前来助阵。

准备妥当之后,MR.CHENG对其余4国下令,择日启程,抄家伙,北上,打!

大军一分为三——

成得臣(子玉)自领楚军精锐,带上600本家小弟,是为中军;
斗宜申(子西)率领楚军一部,带上郑许两路人马,作为左军;
斗勃(子上)率领楚军另一部,带上陈蔡两国盟军,以为右军。

三军拔寨而起,风驰电掣,直逼晋军下寨。

眼瞧着楚国的虎狼之师近在眼前,已经决定开战的晋文公开始心中发虚。这倒也不能怪他。原来对楚国为首的联军只是一个剪影,可等近距离一瞧,哇靠,比晋军可多多了。

这次已经倾巢而出的晋军无非700乘而已。从本书开篇至今说了无数次的“三百乘”、“五百乘”、“千乘”之类的兵力说明,那一乘到底拥有多少士兵呢?

似乎还没有定论,不过按照《司马法》的说法“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所以一乘大概是75人,那700乘也得有52500人。

《司马法》成书于战国初,估计当时有厚重地几大捆,不过流传至今仅存5篇而已。《司马法》的亡佚算是我国文化传播中的正常现象。中国文化传播中除了这种自然流失之外,还有焚书、篡改之类的非正常流失,此外,还有一种习惯使然的信息丢失,最严重的就是对于数字的记录。没有量化观念的古中国人总是没法让后代们知道国家到底有多少人口、打仗到底去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更是没留下来。

当然啦,这也不能说今人比古人就好很多。现在每年倒是都有GDP的统计数据公布,不过是否虚报就只有各地政府知道了。要是报假数,还真不如不报,不然更混淆视听。我们的工资水平不还是时常遭到统计部门的“被平均”么?

相比楚国,其实晋国还算幸运的。可能是“成王败寇”的观念在作祟,楚国一方到底有多少军力压根没有记载,只是历史告诉我们,那场战争晋国是以少胜多,所以我们只能说楚国一方的兵力一定多于700乘,估摸着北上的联军怎么也得有千乘左右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7)

同样被忽视的还有齐秦的军队数量,参战的到底有多少数也没留下记载。这对我们而言仅仅是遗憾,可要命的是,当时的重耳也不知参战部队的数量。

为什么呢?

说来惭愧,只因楚军行军太快,那时候齐秦这两路友军还在路上呢,还不晓得实际会到多少人马。

一边是孤零零地晋军,一边是五国联军,不光晋文公心态变化,楚军上下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本以为摧枯拉朽、力破两国的晋国到底是什么副牛X的模样,没料到不过如此。成得臣想再狂也狂得越发自信,斗越椒等下属再担心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么打必胜无疑啊。楚军将士除了有些不情愿,基本还是很开心的。

好吧。终于可以开打了。

慢!

忽然,侦察兵来报,晋军退了!

楚军上下无不哗然。

什么?晋军不战自退了?莫非是晋文公害怕得撒腿就跑了?

这么狼狈自然不会,不过晋文公的确有些害怕得想要撤兵。诚然,中原武林跟南蛮楚国交手比试,不得不畏惧三分。

想当年,齐桓公何等能耐,结果呢?握紧了拳头没打架,8国联军都没敢跟楚国开战;忆往昔,宋襄公何等自信,结果呢?兵败人为俘,一战即溃,直到现在还被楚国压在头上拉屎。不管一直以来晋国在北方如何开疆拓土,可晋文公毕竟接手晋侯大位是在前636年冬,如今遭遇楚国是在前632年3月,其实也就掌权3年多时间。

准备算充分吗?

领导心虚了,手下的小弟特别是新晋元帅先轸不忘给领导打气:“楚军已经出兵数月,早已人困马乏,战斗力下降,兵多不足惧。必战
楚,毋失敌!”

干鼓劲没用,文公仍然心有不安。

还是二舅狐偃了解外甥,他当即拿出了当年流亡团在楚国醉酒时重耳对着楚成王所说的“退避三舍”一说。文公一听,就跟抓着个救命稻草似的连连称是,表示可以马上实施,也算咱山西人诚实守信。

先轸一听,不乐意了:“就算真要退,那也是见了楚国大领导才退,现在对阵的不过是个楚国的臣子,以君避臣,太丢脸了。”其他诸将也纷纷顶贴支持。

晋文公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又是二舅挺身而出,发言道:“楚国之恩毕竟不能忘,我们是避楚,不是避子玉!”

诸将一听,哇塞!还挺深奥。

沉寂了一会,这边又有同学举手,问了个新问题:“倘若楚人来追怎么办?”

退兵途中要是遭到攻击,那可是毁灭性的。晋文公更不知如何回答了。狐偃继续帮着解释:“我们退,是我们有素质。他们追,是他们没道德。我们讲了诚信,尽了义务,就不怕再和他们开打。倘若楚军来追,势必激怒我们的士卒。只要我们退兵有序,时刻保持警惕,还怕他们追上来吗?追上来就是找打,彼骄我怒,何患不胜!”

这话说得主战的诸将心花怒放。既如此,那就突如其然地来一次战略转移吧。大军后撤三舍——90里地,一直退到来到濮水之南的卫国之地——城濮(山东甄城西南)。

事实证明,先轸们过虑了,晋军后撤的时候根本没遭遇楚军的袭扰。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09-10-5 22:3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因为成得臣指挥的不是一国的军队,而是5国联军,要动一起动,要追一起追,需要时间来协同。晋军的突然掉头后退,五国联军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甚至还有出现了一些“见好就收”的舆论。比如斗勃就觉得:“晋军后撤,不知是否有诈。无论如何,已经示弱。不如我们也南撤,弭兵而退,也有功劳,不失颜面。”

成得臣哪肯愿意,到嘴的肥肉错过了可惜,于是下令五国拔寨,追!不过,等五国军队、三路大军启动追击,已经赶不上早就按计划行事的晋军步伐了。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这“三舍”退得非常有讲究。

同样是《司马法》的记载:“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意思是说:“古代打仗,如果按规矩办事,如果士兵逃跑一百步就算主动认输,那就不能再追了。如果军队后撤三舍就算自动弃权,那也该放他们走了。”

前半句跟常说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有关。跑了50步的人有资格去笑话已经跑了100步的同志吗?较真地说,其实没有。后逃百步和五十步一样,都还有作战资格。只不过,已经逃了百步的士兵需要的是悬崖勒马,一步都不能再多。而只跑了50步的同志还另有50步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是战是逃。

推而广之,无论五十步还是百步之人,其实都有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机会。天下无不可渡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善无需时机,只需心中的一闪灵光。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回头,便总好过一直错下去。

再说后半句。如果当年重耳喝醉酒之后说了句愿意“退避四舍”,那这次狐偃也就没辙了。可是“退避三舍”没问题,因为这是后撤的极限,所以狐偃才推荐并实施了“退避三舍”。还不只这些。这次“退避三舍”的精彩表演起码实现了以下几个效果:

1) 当然是让晋文公再一次博取了“诚实守信”的好名声;

2) 我方有计划的后退,敌方无准备的追击,受苦受累终归是敌方。这有点像运动战,虽然两方都在消耗体力跑马拉松,但只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照样能把敌人拖得晕头转向。当4月初晋楚在城濮这个由晋国选择的决斗战场再次相遇时,晋军多少有些以逸待劳的优势,楚军多少有些长途奔袭的劣态;

3) 晋国终于在城濮盼到了齐秦的援军,齐国以国懿仲之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副之;秦军以秦穆公次子小子慭为大将,白乙丙副之。甚至,宋国还派出司马公孙固前往晋营,致谢+感恩,听候差遣;

4) 城濮位于濮水南岸,如果晋军输了,涉水北逃,谈何容易,所以这就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晋国将士本来就对楚国的咄咄逼人相当的愤怒,这下雪耻求生的士气就更高。这一退,“骄兵”的楚军一方本该“穷寇莫追”,却不小心遭遇了“哀兵”晋军的“背水一战”。

不过,无论这“三舍”的退却给晋军加了多少分,给楚军减了多少分,胜败依旧难以预料。

毕竟,自古,骄兵未必败,哀兵未必胜。如同骄横的强权无时不存在,哀怨的百姓千年受欺压一样。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