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剑气豪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张灵甫,他上了孟良崮就将自己的计划电告了汤恩伯,紧接着国民政府统帅部就知悉了张灵甫的计划,14日夜里,张灵甫收到了由战区司令顾祝同转发的蒋介石来电:
  今已得知灵甫之七十四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甚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都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国军寻找了一个歼共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现令七十四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再调十个师之兵力,增援七十四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共军,决战一场。
  张灵甫的计划得到了最高统帅及战区统帅的认可,并且自己的献身精神也得到了他们赞许,使得张灵甫倍受鼓舞,更坚定了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74师的战斗力本来就是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虽身陷重围,却能沉着应战,即使华野攻势极盛,可一时半会儿却无法冲上这弹丸之地。然而,74师终归是以寡敌众,最为可怕的是没有弹药补给,没有水源,如此下去,自己的战力将迅速下降。战斗已经进行到了15日夜,两天了,援兵依然不见踪影,只收到汤恩伯一封电报:
  张师长灵甫兄并转诸将士,贵部奋战多日,艰苦卓绝,砥柱中流,至堪佩慰。除严令各部队迅速前进与贵师歼彼顽敌外,尚希继续努力,以竟全功。
  人是要活在希望里的,援军虽然还没来,但顶头上司这样的承诺和鼓励,还是给了张灵甫信心,那就接着守吧。
  16日,华野已成背水一战之势,在陈毅“杀头”的喝令之下,发动了最为猛烈的冲击,断水、断粮、弹药不济的74师终于露出了疲态,所做的努力只能是让华野每进一步都付出相应代价,可却无法阻止华野步步进逼的脚步了。
  下午1时,渐感不支的张灵甫又收到了汤恩伯的电报:
  贵师孤军苦战亘数昼夜,忠勇坚贞,至深敬佩。除饬各师不顾一切星夜进击援应外,希兄等激励士气,坚苦奋斗,与援军里应外合,歼灭匪类,以完成革命之光荣任务,是所切盼。
  张灵甫真是哭笑不得了,你们他娘的除了发电报唱高调,就不会别的了吧。共军总共才二十多万人,还有十几万在围攻我,你们几十万人,怎么就冲不过来呢?
  其实,16日上午8时蒋介石已经下达了严令:
  ……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
  可是,在华野部队拼了命的打援之下,进展始终缓慢。
  74师的指挥部设在一个山洞中,张灵甫没有再去下达什么命令,他明白随着弹药的告罄,74师的战斗力正在迅速下降,敌人越来越近,“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喊杀声已经依稀可闻,这光秃秃的孟良崮看来要成为“抗日铁军”的葬身之所了。
  一向孤傲的张灵甫,此时变的异常安静,只是默默的展开纸笔,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行字:
  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余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灵甫绝笔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张灵甫戎马一生,除了打仗,唯一的嗜好就是写字,他的字清秀中透着刚猛,从容中暗含杀气,很有大家风范。看他这封遗书,毫无懈怠、荒率、随意之笔,更无一丝丝的火气、怨气、恨气,满纸自在从容,此人心理状态之稳定可见一斑。
  接着张灵甫发出了最后一电:
  职师与数倍之劲敌血战三昼夜,官兵伤亡殆尽,援军不至,无力再战,为不辱党国使命,抱定不成功即成仁之决心,发电后,职等集体自杀,以报校长知遇之恩。
  下午3点,华野终于攻占了孟良崮,张灵甫的尸体被从山洞中抬了出来,至于他是战死还是自杀,众说纷纭,这没太多意义,不论是战死还是自杀,我想,张灵甫都是心有不甘的,“磨心计划”虽然冒险,但那仅仅是他74师在冒险,只要华野中计围攻自己,至自己于险境,那么对全局来说就算大功告成。可最后竟打成这个样子,徒呼奈何。
  张灵甫在5月6日,曾经给蒋介石发过一封电报:
  职师进克蒙阴后,匪乘我立足未稳,大部集结,期殄我于主力分散之时。幸我占取山地,集结迅速,未为所乘。惟进剿以来,职每感作战成效,难满人意。目睹岁月蹉跎,坐视奸匪长大,不能积极予以彻底性打击。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匪能进退飘忽,来去自如,我则一进一退,俱多牵制。匪诚无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之不能统一耳。窃以若不急谋改善,将不足以言剿匪也。职秉性直憨,故敢以肤浅之愚,披沥上陈,伏乞俯赐训示。
  这封发自张灵甫沙场殒命十天前的电报,竟然一字不改,就可以作为孟良崮战役的失败总结,不禁让人感叹,冥冥中自有天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华野外围压力未解,哪敢耽搁,打扫战场后急忙收拢部队准备撤退,就在这时,各部队突然得到粟裕将令,说山上还有残敌,速上山清剿。原来,华野的电台发现孟良岗地区仍有敌人电台活动,粟裕急忙严令各部清查毙伤俘敌实数,根据各部报告,粟裕发现所报歼敌数与七十四师编制数相差甚大,由此判定74师尚有大队人马在山中隐匿。
  粟裕的判断完全正确,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确实还隐藏着七千敌军。原来74师打到最后,弹药接济不上,无奈之下,张灵甫命令这七千已无弹药的部队藏匿了起来,等待援军。
  后面的事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粟裕在回忆录中说:……于是我即今第四、第八、第九纵队立即出动兜剿。各部队不顾疲劳,复又投入战斗,十六日下午五时全部肃清残敌。
  而74师机动战车营1连少尉排长杨展的说法是:16日下午,匪军惧怕我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匆匆撤离阵地,并未彻底打扫战场。因此我隐蔽的7000并未并搜出。匪徒后代捏造历史,撒谎我7000伏兵被俘,是为可恶……我与7000人一起撤出,后归队重建战车营。
  两个亲历者都言之确凿,但肯定有一个在撒谎。
  陈毅感念张灵甫忠勇,下令厚葬,并通过广播通知张灵甫家属前来收尸。接着率队撤离。多日后,已经进入安全地带的陈毅才坦白孟良崮战役时的心境:“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
  26年后,1973年,身在美国的张灵甫遗孀王玉龄,收到了一个辗转而来的信息,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邀请她回国看看,此时正是“文革”时期,张灵甫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派”。很费了一番周折后,王玉龄来到了北京,周总理宴请了她,席间说道:他(张灵甫)是一个很优秀的将材,我是他的老师,没有争取他过来,错误在我。
  58年后,2005年,王玉龄和儿子定居上海,此时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很少有人再提张灵甫是“反动派”了,取而代之的是“抗日名将”。令王玉龄颇为意外的是,接到了当年华野指挥官粟裕大将侄子粟刚兵的邀请,说想请她吃顿饭,没有直接提,是通过老太太的表妹来请的,主要是怕王玉龄不肯与仇人见面。没想到老太太很大度很开明,说,张灵甫算是你的伯父,谁叫他是职业军人呢,我能恨谁呢?
  60年后,2007年,曾经美貌清纯的王玉龄已是八旬老人,她在儿子的陪伴下,登上了孟良崮,在张灵甫阵亡处献上了一束鲜花。
  方先觉的儿子方庆忠在上海投资建造了玫瑰园公墓,在其中专门辟出了一块地方,起名黄埔园,由王玉龄题写的园名,大门原样剥拓的黄埔大门,左右是那副著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方先觉、张灵甫、谢晋元等很多黄埔精英被迁葬于此。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3: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二章
  
  用兵者,都知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可蒋介石却将这一至理名言忘的干干净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先在东北打了一通,把林彪打的落花流水,然后止步松花江,去突袭陕北了,追着毛泽东的昆仑纵队练长跑的同时,又跑到山东围剿华野,搭上了74师不说,还没围住,你说你倒是集中兵力先整死一个再说啊,人家蒋介石没有,他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太过自信了,认为分兵拒之,仍然有足够的把握,所以和中共的中原野战军也干上了。
  当时,这支部队还叫晋冀鲁豫野战军,因为这段时间中共部队的番号变换频繁,为了方便,我们就提前称其为中原野战军了,这个时期林彪那支部队还叫东北民主联军,咱们之后也就直接叫他东北野战军了。
  话说这中原野战军,前身是八路军129师,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刘伯承比邓小平年长12岁,在军队的资历更是没的说,“南昌起义”的时候就是主要领导者,红军时期最高职位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而邓小平在就任129师政委之前,在军内属于无名无分的小人物,若不是原政委张浩(林育英)因病离职,邓小平也许做到建国,也不过是一个资历比较老的机关干部。可这两个身份地位成长经历相差悬殊的人,竟然合作默契、亲密无间、相互信任、相互扶持,从未听说有过矛盾,也正因为此,人们习惯上“刘邓”并称,中原野战军更多的被称作“刘邓大军”。和其他几只野战军一样,中原野战军也是“飞行军”,自内战开打以来,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无力与敌硬拼。
  从日寇投降到现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共除了借助地缘优势,在受降过程中扩大了一下地盘外,剩下的时间就是被国军追来赶去,可是国军也许是抗战八年,始终处于劣势,老被鬼子追着打惯了,一下子变成主动进攻很不适应,用兵多次出现“白痴”型错误,而中共从南昌起义开始,战术几乎就没变过,说的高深点叫运动型防御作战,说的通俗点就是“打不过就跑”,一个战术苦练二十载,再平庸的招数都能练成绝招。内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方面,既要在新接收的国土上建立政权,又要围剿共军,还要防止共军进攻,四处分兵,辽阔的国土面积反而成为了他的累赘,反观共军,两年时间里,根本不以占地为目的,但也不是长征时期以保命为目的逃亡,而是旗帜鲜明的以歼灭国军有生力量作为奋斗目标,完全不同的战略目的,成就了中共,而国军却在患得患失中消弭了锐气。
  前面,咱们讲过了横刀立马、霸气十足的红军之狮彭德怀;沉默寡言、果断机智的红军之鹰林彪;剑走偏锋、不拘常理、险中求胜的粟裕。现在讲一讲“军神”刘伯承,这个“军神”之名,伴随着刘伯承已经31年了, 1916年3月,护国战争时,刘伯承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当时,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刘伯承怕伤及脑神经,而坚持不用麻药,硬挺着做完了手术,遂得“军神”之誉,当初总以为关云长刮骨疗毒不过是艺术创作,可刘伯承用他的硬汉表现告诉大家,关云长那点事真的算不得什么。
  要说这刘伯承资历够老的,南昌起义的时是仅次于贺龙和叶挺的第三号人物,比朱德、陈毅、林彪、粟裕都高,那会儿彭德怀还在“反动派”阵营呢,可最后阴差阳错,率部上井冈山的是朱德、陈毅。接着,朱毛红军搞的风生水起时,他刘将军跑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上了两年学,知识是有了,可位子却没了,尽管南昌起义,你职务在朱德之上,尽管川中内战,朱德屡次败在刘伯承手下,可刘伯承却只能甘居人下了。和其他流苏的同志一样,刘伯承对苏联的军事理论推崇备至,对于毛泽东泥腿子那套不感冒,而从来没出过国的毛泽东,最烦的就是言必称苏俄,所以他更喜欢为人平和的朱德和土生土长的彭德怀、林彪。红军被改编时,115和120分别以红一和红二方面军为主体,血统比较纯正,林彪和贺龙当师长名正言顺,而129师就不同了,他是由红四方面军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组成的,毛泽东是不可能让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的人来掌握大权的,这时候曾经陪着朱德在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当过人质的刘伯承就成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人选,徐向前虽然曾经贵为红四的总指挥,可你站错队了呀,这时只能当个副师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3: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那会儿,红军是慌不择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到哪,所以敌人更没法判断,而解放战争时期,如果还那么打,就没意思了,所以解放战争的运动,更多的是想消灭国军的有生力量,那时是逃命,这时已经有了更高的目标——争天下,所以就要冒更大的风险。
  在46年6月,国军曾经堪堪将中野围住,结果刘邓在敌最后合围之前,成功的从空隙中逃脱,称为“中原突围”。时间过的很快,一年又过去了,毛泽东的昆仑纵队在西野的掩护下和国军躲猫猫,躲的险象环生,孟良崮战役已经打完,74师被歼,华野损失也不小,而且和敌人一接触上,想再甩掉难度就大了。如果被国军这么一直粘下去,真够华野喝一壶的。
  就在这时,毛泽东走出了一步险棋,命令中野向中原腹地全力切入。鄂、豫、皖、苏、陕五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东可威胁南京,西可进逼西安,南扼长江、武汉,直接威胁敌人的长江防线和江南统治区,可凡事都有两面,上面这话还可以这么说,中原地区,东有国民党统治最为牢固的南京地区,西有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南有长江天险,如果山东的敌人追击而至,那么所谓的逐鹿中原恐怕就成了自投罗网。正因为此,中原地区国军相对薄弱。
  刘、邓明白,中央的目的很清楚,让中野攻敌之必救,将陕西和山东的敌人拉出去,以缓解西野、华野的压力。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从日寇投降到现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共除了借助地缘优势,在受降过程中扩大了一下地盘外,剩下的时间就是被国军追来赶去,可是国军也许是抗战八年,始终处于劣势,老被鬼子追着打惯了,一下子变成主动进攻很不适应,用兵多次出现“白痴”型错误,而中共从南昌起义开始,战术几乎就没变过,说的高深点叫运动型防御作战,说的通俗点就是“打不过就跑”,一个战术苦练二十载,再平庸的招数都能练成绝招。内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方面,既要在新接收的国土上建立政权,又要围剿共军,还要防止共军进攻,四处分兵,辽阔的国土面积反而成为了他的累赘,反观共军,两年时间里,根本不以占地为目的,但也不是长征时期以保命为目的逃亡,而是旗帜鲜明的以歼灭国军有生力量作为奋斗目标,完全不同的战略目的,成就了中共,而国军却在患得患失中消弭了锐气。
  前面,咱们讲过了横刀立马、霸气十足的红军之狮彭德怀;沉默寡言、果断机智的红军之鹰林彪;剑走偏锋、不拘常理、险中求胜的粟裕。现在讲一讲“军神”刘伯承,这个“军神”之名,伴随着刘伯承已经31年了, 1916年3月,护国战争时,刘伯承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当时,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刘伯承怕伤及脑神经,而坚持不用麻药,硬挺着做完了手术,遂得“军神”之誉,当初总以为关云长刮骨疗毒不过是艺术创作,可刘伯承用他的硬汉表现告诉大家,关云长那点事真的算不得什么。
  要说这刘伯承资历够老的,南昌起义的时是仅次于贺龙和叶挺的第三号人物,比朱德、陈毅、林彪、粟裕都高,那会儿彭德怀还在“反动派”阵营呢,可最后阴差阳错,率部上井冈山的是朱德、陈毅。接着,朱毛红军搞的风生水起时,他刘将军跑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上了两年学,知识是有了,可位子却没了,尽管南昌起义,你职务在朱德之上,尽管川中内战,朱德屡次败在刘伯承手下,可刘伯承却只能甘居人下了。和其他流苏的同志一样,刘伯承对苏联的军事理论推崇备至,对于毛泽东泥腿子那套不感冒,而从来没出过国的毛泽东,最烦的就是言必称苏俄,所以他更喜欢为人平和的朱德和土生土长的彭德怀、林彪。红军被改编时,115和120分别以红一和红二方面军为主体,血统比较纯正,林彪和贺龙当师长名正言顺,而129师就不同了,他是由红四方面军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组成的,毛泽东是不可能让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的人来掌握大权的,这时候曾经陪着朱德在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当过人质的刘伯承就成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人选,徐向前虽然曾经贵为红四的总指挥,可你站错队了呀,这时只能当个副师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3: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伯承自执掌129师后,打过不少仗,特别是作为主力参加了“百团大战”,但也许是因为多是打一枪就走的游击战,其作战指挥能力没有太多体现。整个抗战时期,没有什么杰作存世,给后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场打的非常窝火的“关家垴战斗”,而人们印象深刻的也并非刘伯承的指挥,而是彭德怀的死亡威胁。
  那是1940年10月底的事,彭德怀的八路军总部刚转移到黎城县,这地方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应该是比较安全的,结果日军一个叫冈崎谦受的步兵中佐带着他的冈崎大队鬼使神差摸了过来,直到到进入黎城县境内的黄崖洞才被发现,可把彭总气坏了,就这么一个大队500多人,竟然胆敢孤军深入我八路军腹地,如入无人之境,那还了得,于是动了杀心,一定要全歼这群不知死的鬼。这地方正好是129师的防区,刘伯承当仁不让的负担起了消灭冈崎大队的任务,于是刘伯承邓小平亲率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加上陈赓指挥的385旅一部和薄一波的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近两万人,扑了上去。
  冈崎谦受发现不好时,已被包围,于是连夜带部队上了关家垴。这个“垴”是小山头的意思,在山西以“垴”为名的地方挺多。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被敌大军包围,心理素质哪怕稍差点,别说打了,枪估计都端不稳了,所以在发动总攻前,八路军这边恐怕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已经到嘴的肥肉,就等我咬两口然后咽下去就完了。可要说这日本人是真不白给啊,五百对一万,毫无惧色,人家认认真真的在关家垴和旁边的柳树垴分别构筑工事,互为犄角,要和你打一场防御作战,坚守待援了。
  谁也没想到两万对五百的战斗竟然打了两昼夜,其间缺少训练的八路军在敌人的优势地形下,损失惨重。刘伯承不得不向彭德怀进言,不能这么打了,这么打会把我们的人打光的,彭德怀不干,就这么几百号人都拿不下,咱这脸往哪放,刘伯承那是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对彭德怀这种缺少技术含量的打法非常不以为然,他告诉彭德怀,关家垴山顶到下面是一片开阔地,易守难攻,我们坚决反对这么不顾伤亡的蛮干,开始的时候,彭德怀还老兄长老兄短的跟刘伯承讲道理,可看到刘伯承强硬,彭德怀也急了,你摆什么老资格,这里我是最高指挥官,就得听我的,“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最后,129师以40倍于敌的兵力围攻,竟然付出了对手5倍的伤亡代价,直到最后因为敌人援军杀至被迫撤退,也没能全歼这小股日军。后来,彭德怀将这个小山头上对阵几百人的战斗与红军时期的赣州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和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并称为自己军事生涯的四大败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3: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彪向北撤退,起码可以背靠苏联,毛泽东率领昆仑纵队在陕北兜圈子,那毕竟是老根据地,地利人和占优,华野也是在自己的地盘溜达,即使被逼到海边起码也有一面不临敌,可这次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直接将自己至于了四面环敌的险恶环境中,非常类似于围棋中的劫争,中原不过是敌之必救的一个劫材,只要把敌人主力从陕北和山东拉出来,缓解这两个地方的压力,战役目的就已达成。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于中原突围后一年,再次回到了大别山区。中共党史称这段历史叫做“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区,中共的群众基础不好,要站稳脚跟,就要严肃纪律。所以刘邓严令: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这不是口号,而是军令,遇到犯纪者,真是说杀就杀,毫不容情,一支部队可以没有统一的军装,甚至可以没有足够的武器,只要他有严肃的军纪,那么就是正规军,否则,不管你穿的多鲜亮,武器多先进,也是土匪。
  刘邓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取了话语权,在敌人的围攻中,我虽然损失惨重,但也证明了敌人的攻击力确属一般,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原建立咱们的根据地,我不应成为一枚弃子,而应该是一枚戳入敌人心脏的钉子,很快,陈粟统帅华野开始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中共部队的指挥体系非常简练,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在一起办公,命令直接下到野战军,具体的战役指挥,基是任由各野战军独断专行的。平时需要民主,而战时是必须独裁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错误决策和不决策风险基本相同,所以就必须坚持“军令如山”,提高决策效率,而中共这套简单的、野路子似的体系设计,相比于正规严谨的国军指挥体系,最大的特色就是快。
  中共建军之初,因为山头林立,加上草创时期组织系统不够严密,导致了派系纷争、内斗不断,随着毛泽东将一个个政敌斩落马下,特别是将最大的军事实权派张国焘扳倒,终于实现了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抗战八年的整合,这种军令不畅的局面得以最终扭转,等到新的一轮内战开打时,非嫡系的贺龙、徐向前已经退出了军事指挥一线,四大野战军的首脑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罗荣桓、陈毅、粟裕,加上一个华北野战军聂荣臻,全部都是中央红军出身的战将,根红苗正,值得信赖。蒋介石强令各部驰援孟良崮,却打的磕磕绊绊,而毛泽东一声令下,刘邓就可义无反顾的孤军犯险,从这点上,已经体现出了两个统帅部的军令执行力的差距。后来国民党败走台湾,原因自然很多,但军事失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三章 辽沈战役
  30年前,前苏联公布了抗战结束后,曾经给予中共的军事援助数额,70万步枪,12000挺机枪,4000余门各种炮及600辆坦克等,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足以装备一百万军队的数字,按理说,我们不能根据苏联的一家之言来判定此事的真伪,但有趣的是,如此漫长的30年里,中国政府方面即未承认这一数字的真实性,也没有解密咱们这边的档案予以反驳,以至于国际社会及国内学者只能看到苏联的一家之言。我想在我国彻底解密相关档案之前,苏联到底给予了中共多少的援助,恐怕还不能有个确切的数字,但我想这个数字不太可能是小数字,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这批武器一部分通过海路从大连运到了山东,给予了华野,绝大部分给了林彪。
  四平兵败后,林彪率队仓皇而逃,蒋介石的描述是:“共匪当时溃败的情况,及其狼狈的程度,实与其在赣南突围(指“长征”)逃窜时的惨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黄克诚给毛泽东发报:“毛主席:东北情况很混乱,很难阻止敌人占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假使退出哈齐,能取得和平停战,则坚决退出求得停战,来整理内部,以求再起,时机紧急,请考虑。”
  只可惜,蒋介石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并非稍纵即逝,蒋介石本来有的是时间弥补缺憾,可是从1946年的6月初到10月底,蒋介石给了林彪将近5个月的休整时间,要知道林彪之所以兵败,并非他的无能,而是各路人马仓促北上,临时拼凑,一时难以形成合力所致,现在他手头骨干战将尚存,武器弹药充裕,只是一时被打乱了而已,你蒋介石不乘胜追击,只能是养虎为患了。
  其实给予林彪的时间远不只这5个月,在后面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军都没有给林彪更大的压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都是小打小闹,大家基本就是相安无事各干各的,杜聿明建立和巩固他的占领区,林彪在北满南满两地发动群众,建立他的根据地。
  所谓发动群众,就是搞土改,林彪亲自向部队发表演说,别看此人平时少言寡语,但往主席台上一站,立码就精神百倍,那个年代,统兵打仗没个好口才是不行的,要发动群众,就得先发动部队,所以林彪讲“和平的美好幻想,战争的残酷现实”,“不发动群众,不搞土改,死无葬身之地”。
  什么叫土改啊,其实就是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改良版,红军当年败出江西,实力不济当然是主要原因,但的那个左到他姥姥家的激进版“打土豪,分田地”肯定也难辞其咎,搞的和太平天国似的,不败等嘛呢。所以,当红军到了陕北后,就改变了策略,承认地主富农的私有财产,并加以保护,只要你减租减息就行,这种温和的策略取得了成功,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地主富农也说的过去,这大概就叫和谐吧,中共能在陕北站稳脚跟,建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他们的温和的土地政策是息息相关的。
  当然,陕北就是让你打土豪,也打不出什么来,那地方穷的鸟不拉屎,看谁都象贫下中农。东北情况正相反,这地方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有的是荒地,只要不是太懒太笨,自己开荒,多少会有点土地,赤贫者微乎其微。所以林彪决定,集中力量打击大地主与恶霸,对中小地主是照顾方针,林彪后来总结说:“现在部队干部与战士中常有一种错误的见解,把土地改革就认为是共产主义。我党目前土地改革是把地给农民,不是共产而是分产,不是共产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即容许资本主义存在与发展……照顾中小地主也是为的不使基本群众孤立。打击面狭一点是为了发动更多的群众,集中力量打中敌人的要害,这种照顾正是为了发动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与照顾必须照顾的阶层,这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照顾也是为了发动,使打击更集中一些。但在发动群众的步骤上,开始不要强调照顾,而要强调放手,群众发动起来后,就要使群众懂得正确的照顾是必须的,是应当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不论是地主还是资本家,在致富过程中都存在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的行为,这就叫“剥削”。他们之所以能够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因为他们占有了生产资料,也就是资本,资本虽然不产生价值,却可以成为剥削者剥削被剥削者的工具。因此,那些个富人,比如地主,比如资本家,都是坏蛋寄生虫,甚至十恶不赦,因为他们残酷的剥削了劳动者,而穷人,也就是马老爷子笔下的无产阶级,才是人类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既然财富都是由无产者创造的,那么无产者就应该团结起来,打碎那个旧世界,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抢回来,也就是暴力革命。
  中共是这套理论的坚定信仰者,而且中共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复杂的东西往简单了说,说文词就叫深入浅出,马老头洋洋洒洒写那么些个玩意儿谁懂啊,别说懂了,当时有人真看过吗?所以在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推理去粗取精、洋为中用之后,逻辑已经简单到,因为你富,所以你剥削,所以你是坏蛋,因为你穷,所以你被剥削,所以你就具备先进性,你们将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
  其实,马克思在论述无产阶级时,是特指工人阶级的,他所描绘的无产阶级给资产阶级掘墓的时代是要等到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时候,因为那时资产阶级会更加没落,而无产阶级(其实就是工人阶级)的力量将会空前强大。可中共不是一直是农村包围城市吗?也见不着工人啊,于是创造性的把贫下中农也算做了无产阶级,顾名思义,没钱的人组成的阶级当然就是无产阶级了,然后再引用马克思的观点,说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所以,农民当然就成了先进阶级了。
  如果好端端的,上去就把地主打倒,把他们的土地家产分了,很多穷人还真不太好意,可有了马克思主义做指导,把农村地主的地土改了,把县城富人的财产清算了,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正义的事情,有枪杆子做后盾,做正义的事情,还能改善生活,傻子才不干呢。这穷人比富人要多多了,把大地主的土地拿出来分给普通的穷人,而对于小地主、富农予以保护,就形成了大部分人获利,少部分人持平,极少数人倒霉的状况,至于倒霉的极少数富人中有没有勤劳致富的,获利的穷人中有多少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就没人去深究了。总之,林彪在东北的土改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与此同时,中共在全国各地的土改都非常成功,广大被“先进”了的农民兄弟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梦想被发动了起来,因为那个来自德国大胡子老马,似乎比来自印度的如来佛观世音更靠谱。
  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那属于外来户,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就需要多管齐下,所以林彪在搞土改的同时,安排了另外一项安居工程——剿匪。这地儿天高皇帝远的,政府控制力本来就低,到了晚清更是涣散,于是占山为王的土匪越来越多,有句歌谣形容土匪的幸福生活:“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
  土匪就是土匪,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凌辱妇女,总之道德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等到1905年日俄战争后,政府就更是形同虚设,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纷纷成立保险队这样的自治武装,张作霖不就是从保险队做起的吗?所以说,张作霖不是土匪,他当初那是维护当地治安的非政府武装。
  等到了1946年,东北匪患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而且人家还供祖师爷,真把自己当个行业了,你说木匠供鲁班,茶行供陆羽,画匠供吴道子,酿酒的供杜康,这玩意儿都有讲究,而且能开创一个利国利民的行业,祖师爷也很风光,你一帮土匪强盗就算想赶时髦,供个大土匪也就罢了,结果人家供的是开创中国禅宗一派的少林达摩祖师,我想大慈大悲的佛祖肯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微合二目、双手合十,淡定的说道: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土匪干的久了,竟然形成了一套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话”,你如果和土匪不是同事,基本是不可能听懂“黑话”的,所以会不会“黑话”就成为了身份辨别的手段。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黑话”莫过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两句了,这是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台词,出自土匪座山雕和侦察排长杨子荣。《林海雪原》这部小说曾经风靡一时,绝对的畅销书,所描写的就是民主联军剿匪的故事。
  既然当了土匪,尊严什么的也就不需要了,为了钱什么坏事都能干,只要你给钱,我就可以帮你出头,你钱给的多,我还可以给你当狗,让我咬谁就咬谁。他们啸聚山林,神出鬼没,历届官府都拿他们没办法,于是一些势力就开始豢养他们,让他们帮着咬人,只不过这帮小子跟狗的忠诚没法比,谁给钱多就跟谁,为了钱反戈一击从来不眨眼。
  不过,在日本人占领期间,很多土匪的表现还是让人竖大拇哥的,那个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长期在东北从事武装土匪、发展土匪的任务,与东北的各地土匪保持密切的交往,向土匪提供大批的枪支、金钱,以便关键时刻能为己所用,土匪们也真给面,争先恐后的表示效忠大日本帝国效力,等把枪支弹药粮饷补给拿到手,掉转枪口就打日本,这次的反戈一击不关乎利,只关乎义。
  在张学良率大军不战而逃之后,吉、黑两省的宫长海〔宫傻子〕、姚秉乾〔双山〕、李忠义〔海青〕、张希武〔天照应〕、马鸣春〔一只鸡〕、刘万奎〔刘快腿〕,辽宁省的项青山〔项忠义〕、张海天〔老北风〕、小白龙等积年惯匪,参加了抗日义勇军,在没有后方缺少补给的情况下,在白山黑水间以弱小的身躯坚持着似乎无望的抗战,可钦可敬。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当义勇军打日本,那是真汉子,当土匪祸害老百姓,那就真不是东西。他们进了村,上至金银珠宝,下到针头线脑,见啥抢啥,挨家挨户的抢。黑龙江的巨匪“老占山”,曾经率部将佳木斯全城洗劫一空。再就是绑票,他们甚至割下肉票的鼻子耳朵,以威逼家人拿钱。劫掠财物的同时,玩女人是土匪们一大享受,而且是翻着花的玩儿,他们可以把妇女扒光衣服,在妇女身上玩牌,往肚脐里掐烟头。还把妇女的乳房拴上铃铛,逼妇女为他们跳舞。这种混蛋行径,令人发指,也令人胆寒,老百姓们是又恨又怕。
  林彪退守松花江后,土匪们依然故我的捣乱,对历来的官府,他们的骚扰是一贯的、一视同仁的,绝不厚此薄彼。林彪就急了,虎落平阳被狗欺,你们活腻歪了吧?我就剩这么点地方了,你们一帮毛贼还敢给我捣乱,我初来乍到的,老百姓还不信任我,正愁不知道如何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呢,不知死的毛贼们,你们敢来捋虎须,那就别怪我拿你们祭旗了,我们就是要让人民看到,我们是真正的人民的子弟兵。
  在林彪看来,剿匪即是“安居工程”,更是“政治任务”,通过剿匪巩固政权,通过剿匪赢得群众,通过剿匪锻炼队伍,一箭好几雕,那就干呗。历届官军剿匪不力,很大的原因是面对土匪们的游击战,一筹莫展,再就是有城市县镇呆着,舒舒服服的,自然也懒的为了一群穷百姓吃苦受累的折腾。中共的部队就不同了,20年了,光让人追着打了,这下打土匪总算找到了恃强凌弱的感觉,而且根本也不觉得苦啊,自到了东北后,可以敞开肚子吃饱饭了,和天堂差不多,再说我们早已将游击战上升到理论高度了,你土匪那两下子算什么呢。半年多时间,百年匪患就被林彪铲除了。能让老百姓过太平日子的政府,自然是能够赢得民心的政府,林彪在东北声誉日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土改也好,剿匪也罢,其目的还是服务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毕竟处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所以在土改和剿匪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扩军备战就成为了东北工作的主旋律。这些扩军备战不是在和平环境下进行的,国军只给了林彪5个月不到的休整期,剩下的时间就是冲突不断了,可是国军过于追求实地的战略思想,将本来的人数优势化作乌有,无力组织大规模清剿作战,对于从南昌起义开始就一直以弱敌强的林彪,这就太小儿科了,但是立足于防御,立足于生存显然不是中共也不是林彪的想法。
  没有人会认为,当年中共出兵东北是为了和国民党争天下,中共开始只不过是想趁东北归属未定之际,多争得一些地盘,在《双十协定》基础上,使自己在未来的联合政府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之后的事情只能是徐徐图之。虽然便衣进东北,和苏联私下串通等手段,有些偷偷摸摸的不上台面,但也难说有多出格,毕竟不服你中央政府节制并非始于抗战后,一贯如此。可蒋介石四平一仗击溃林彪主力,使他再也没有兴趣回到谈判桌前,你们骚扰我二十多年了,到了清算的时候了。和平的幻想的破灭,逼的中共必须要面对严酷的现实,和平共处是没有可能了,虎须已经捋了,不把虎打死,就得被虎吃掉,没有退路的林彪必须在短时间内,使自己在东北临时拼凑的部队具备打虎能力,这就迫使林彪必须要打破原有的训练模式与体系。好在林彪就是林彪,他总结了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又十分独到的六大军事原则:
  一.        一点两面
  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两面就是两面包围、分割、各个击破。
  二.        三三制
  是指进攻的时候两个组在前,一个组在后进行火力支援,防御的时候,一个组在前,两个组在后,小的班组、大到军师团都可以用。要求绝不单打独斗,必须相互协同,这一条作为战术纪律,必须严格遵守,使得部队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时,都井然有序。
  三.        三猛战术
  火力猛打,刺刀猛冲,穷寇猛追
  火力猛打就是强调交战之初火力压制,打平型关时,弹药不足,但他会要求第一轮攻击形成密集火力,后来更是注重炮兵建设,等辽沈战役时,火力之猛震惊全国。
   刺刀猛冲,是火力猛打的不得已的补充,谁让咱弹药不足呢,但也是最体现军人勇气的行为,当年日本人就喜欢来这套,打不死你吓死你,这次没吓死你,但你下次见到我依然害怕。
   穷寇猛追很好理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得着机会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杀伤敌有生力量。
  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敌人防御,我准备打;敌人不动,我包围;敌人退却,我追着打。这似乎是三句废话,其实不然,起码如果是彭德怀,就不这么打。林彪最不喜欢的就是与敌进行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硬拼了,他认为那是对部下的不负责任,也对不起自己的军事天赋。因此,敌人如果做防御,我只是准备打,但却绝不轻易动手,毕竟在敌人做出防御后,攻坚难度会加大,从来都是防守比进攻容易。敌人如果呆那不动,那我就包围,包围了也不一定打,我可以围而不打。等你逃跑的时候,我就来个穷寇猛追。
  五、四快一慢
   前进, 快——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准备打, 快——早做准备,有备无患;
   打了, 快——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于一点,速战速决;
   追击, 快——兵贵神速;
  做出总攻决定,慢——这是林彪从来的用兵方法,谋定而动,后来东北野战军出来的将领大都战术素养很高,与林彪的提倡与教诲是分不开的。
  六.四组一队
  四组就是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持组,一队指的是连队训练。我们都知道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林彪这中四组一队的组合形式,是那个时代最有效率的攻防组合。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