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 日本海军的兴亡-----俞天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日清两国的海军起步时间相差不多,学的都是英国。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为什么日本就能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建设起了强大的海军,甲午之时日本海军战胜北洋水师几乎如同摧枯拉朽?

  有体制上的大原因,也有治军机制上的小原因。

  其实为什么丰岛海战为什么是日本舰队先开跑而不是北洋水师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两支舰队的作战战术不一样。

  日本海军大将名列元帅府的有这么几位:西乡从道,伊东祐亨,井上良罄,东乡平八郎,有栖川宫威仁亲王,伊集院五郎,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岛村速雄,加藤友三郎,伏见宫博恭王,山本五十六,永野修身和古贺峰一。

  除了山本五十六,古贺峰一是战死,三个宫家是皇族之外,其他的还都是挺有点影响的,可能不太有名的就是岛村速雄和伊集院五郎。伊集院以后再说,其实这个岛村速雄可是个人物,配得上“元帅”这个称号。

  (元帅海军大将岛村速雄)

  因为如果说在组织上,日本的“海军之父”是山本权太郎的话,那么在用兵战略战术上,岛村速雄可以说是日本的“海军之父”。

  由于大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坂上的云》的影响,日俄战争时联合舰队先任参谋秋山真之的大名无人不晓,但是《坂上的云》给联合舰队参谋长岛村速雄少将的篇幅相当少,几乎给读者这么一种印象:甲午战争时联合舰队的先任参谋岛村仅仅是因为其资历当了个参谋长,到底干了些什么也不知道。

  其实日本海军的战略战术都打上了岛村的印记,日本海军初期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战略战术,后来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不能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修改其战略战术。

  岛村和加藤友三郎都是海兵第七期的,这个海兵第七期又黄又暴力,出的人不少,光海军大将就有四个。

  岛村在1888年把自己的战略思想用一个动量公式在一篇论文《海军战术一斑》中表示,f=mv2,,其中f是海军战斗力,m是战舰的吨位,火炮的口径等硬件指标,而v则是队形,速度,训练,指挥等软件指标,岛村的理论是,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

  这种看法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捉襟见肘的穷国日本海军的注意,海军大臣大山岩(他也当过海军大臣,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和次官桦山资纪甚至于1888年6月在静冈县的清水地方特地组织过一次“清水会议”召集海军主要将领和参谋本部海军部的参谋们来研究讨论这个题目。

  会议结束以后还专门组织了演习来验证这种理论,并且编成《海战演习教范》和《海军操典》。为了继续深化这种理论,从1888年8月开始,岛村大尉被派去英国考察,仅在英国地中海舰队的爱丁堡号巡洋舰上就实习了一年。日本陆海军的这种实习制度不错,和简单地派人出去留学不同,这种已经有实践经验的军官能够更加看清楚外国军队的优点。

  而且那次同时被派到法国的是后来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吉松茂太郎。吉松茂太郎也是海兵第七期的,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比较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不同,经过两人的讨论以后,发现法国海军的主要思想是:

  1. 破坏敌人的通商航道比消灭敌军舰队更有利,所以法国舰队的目标不是敌军舰队而是敌国的通商航道。

  2. 得到敌国的殖民地比消灭敌军舰队更有利,所以法国舰队进攻的目标不是敌军舰队而是敌国殖民地。

  3. 不打无确实把握的仗,集中全力维持己方优势地位,寻找敌方弱点。

  而英国海军的主要思想是:

  1. 消灭了敌军舰队就能够控制通上航道。

  2. 消灭了敌军舰队就能够得到敌国的殖民地。

  3. 没有必要重视集中己方兵力,因为首先消灭对面的敌人的结果肯定意味着最终找具优势局面

  结论是日本海军应该学习英国的“见敌必战”主义,因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因为日本不具备大英帝国的国力,所以日本必须更加坚持“见敌必战”,说穿了,就是一定要靠突然袭击,打闷棍,这其实是日本海军喜欢赌博出老千的真正由来。

  岛村在英国总共呆了两年八个月,回国后在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担任编制当时还没有的“战时编制”和“出师准备”的有关条例。

  《镇守府条例》,《舰队条例》,《舰队职员条例》,《军舰职员条例》,甚至《海军礼炮条例》都是在岛村手上制定的。

  甲午战争进入准备阶段以后,担任海大战术学教官的岛村速雄以少佐军衔担任联合舰队的先任参谋这件事就说明了日本海军对岛村速雄理论的重视了,所以说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没有什么稀奇的,那是一种必然的动作。

  反观北洋水师,在拥有了定远和镇远以后,在全部舰长都是英国留学生以后,在英国人帮忙制定了几乎所有操典条例以后,是不是真有人在考虑这些操典条例的作用是非常可疑的。因为大清的这个北洋水师的作用就非常暧昧,朝廷出钱帮李鸿章养私兵,李鸿章根本就没有将其真用于对欧洲国家进行实战的想法,中法战争中海战的结果更加坚定了李鸿章的信心。而对于日本,李鸿章从不相信日本敢于开战到后来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更加给了日本海军实现其f=mv2,的机会。

  大老板如此,北洋水师本身就更加不会去考虑真实的作战了。和频繁地在研究作战的日本海军不同,人们看不到北洋水师有什么作战的理论研究,因此战端一开,北洋水师就处处受制于人也是很正常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七.啊,大东沟

  天皇的宣战诏书是丰岛海战和成欢牙山战役之后的8月1日发表的。因为汉城驻有日军混成第七旅团的主力,所以成欢战役以后叶志超只好绕道朝鲜东海岸走了1000公里退守平壤。此时整个朝鲜南部已经没有了清军,整个朝鲜西海岸也没有了北洋水师的威胁。

  宣战后第二天的8月2日大本营对联合舰队的命令就是尽快消灭北洋水师,确保制海权。联合舰队也赌了出去,8月10日早上居然到了威海卫寻找北洋水师决战,但是扑了个空。当时丁汝昌带了定远以下六艘主力军舰在鸭绿江口行动。

  动员第五师团是在6月12日,但真在大本营决定向朝鲜实地派遣第五师团剩余部分以援助汉城的大岛部队时已经是在丰岛海战以后。虽然丰岛海战日军获胜,但还不能称获得了制海权,所以第五师团不敢在仁川登陆,只能在釜山和朝鲜东海岸的元山登陆然后从陆路去往汉城。但当时朝鲜陆路状态的恶劣使得移动非常困难,因此在八月十八日只能冒险采取海路运输的方式,将留在釜山的部队海运到仁川。

  但是北洋水师没有任何要和日本海军决战的举动。

  因为有两只敌对的大舰队将在这片海面进行决战,所以当时的黄海是全世界瞩目的中心,除了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的舰只之外,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都派了军舰来观战。在其他国家的海军眼里,这段时间的中日海军的表现特别奇怪,北洋水师除了为运兵护航之外似乎无心旁骛,而联合舰队在主动寻找北洋水师决战未果的情况下也好像也安下心来去当护航队了。

  这是因为联合舰队未能和北洋水师决战,从而不能说掌握了制海权。这样日本大本营不得不于1894年8月将当年内在直隶平原进行陆军决战的作战计划中的甲方案改为乙方案,也就是首先确保朝鲜。大本营再从日本国内动员了第三师团,和已经在朝鲜的第五师团编为第一军,司令官由陆军最长老的山县有朋大将担任,准备进行平壤战役。

  联合舰队从八月份开始为第五师团剩余部队的运输护航,九月份以后准备进行直接向仁川运输第一军军部和第三师团的行动,但依然健在的北洋水师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威胁,一直觉得联合舰队的伊东祐亨有点胆小畏战的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在9月初坐军舰八重洲亲赴朝鲜督战,6日到达长直路和联合舰队会合。桦山到达朝鲜后化名为一名参谋官,坐舰改为只装了一门炮的商船西京丸,以后就一直没有改变过。海军军令部门的第一人亲赴战场督战,这是世界海军史上从来未有过的事情,从这个举动上就知道日本大本营和海军对制海权的重视程度了。

  北洋水师呢?李鸿章采取的是一种“舰队保存主义”(fleet in being)战略。耗资两千万的北洋水师,是李氏保安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设备,北洋水师一旦有损,李鸿章作为朝廷安全承包商的地位就会受到动摇,而北洋水师健在,对日本联合舰队就是一种无言的威胁,如果陆军作战能够遏制住日军的作战势头,依靠欧洲列强的斡旋,李中堂也不是没有可能渡过这次危机。

  但是问题是和号称“在发射架上的最可怕”的导弹核武器不同。光靠刻意保存下来,在客观上对敌人不能构成威胁的舰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力量。实行“fleet in being”主义的国家无不遭到了教训,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和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都是这样。

  但在1895年的当时,对不可能知道未来几十年以后的历史的李鸿章也无法苛求。

  但当时的清流领袖翁同龢和受其影响极深的光绪帝载湉,则无法容忍李鸿章的这种舰队保全主义。清流党人对大清和诸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差距几乎一无所知,他们都是从抽象的孔孟教条出发,得出一个无坚不摧,无敌不胜,很厉害的“大清必胜”的结论。至于如何取胜,那就是保安公司CEO李鸿章的事了。

  就是现在,胡扯什么“出一个月工资,你去打台湾,出一年工资,你去打美国”的,不也随处可见吗?

  这样8月10日联合舰队对北洋水师的上门寻衅,成了清流派攻击李鸿章丁汝昌的最好口实。

  中日舰队决战,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蒸汽舰队之间的决战,同时也是两支年轻的海军,两支菜鸟舰队的决战。两支海军都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后来的人们说,如果日本海军是一支成熟的海军,决不会去挑战大清海军,因为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而大清海军如果是一支成熟的海军则也决不会畏惧日本海军的挑战,因为同样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后来被称为“日本海军参谋第一人”的秋山真之,当时是排水量1,350吨的老式巡洋舰“筑紫”一个小少尉。他在8月30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联合舰队的长官们全是海战的外行,我们以后一定要把这种愚行纠正过来”。

  都有些什么“愚行”呢?秋山具体指出了:“在不知清国舰队的所在位置的现在,首先应该设想清国舰队也在企图寻找联合舰队决战,而现在的联合舰队四分五裂。大军已经在向平壤行动,我们的筑紫舰却被钉在了牙山,被称为‘明星战舰’的高千穗被钉在了汉江,而舰队主力则在更加南的长直路。”

  “很有可能被正在寻找战机中的清国舰队各个击破,即使是筑紫号这样的小舰损失也极大影响双方的力量对比平衡,联合舰队的长官们知不知道他们现在正在干些什么?”

  但就是像战后伊东祐亨说的一样,“天佑”,北洋水师确实没有主动索敌主力舰队的打算,但是却确实有过在广阔的黄海上寻找掉队的日本军舰,逐步削弱联合舰队实力的计划,8月10日联合舰队在威海卫扑了一个空,是因为北洋舰队主力去平壤的大同江口寻找战机去了。

  但是北洋水师也扑了个空。

  但这次联合舰队的上门寻衅,使李鸿章大为不安。联合舰队寻衅威海卫,京畿震动,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朝廷居然越过李鸿章严令丁汝昌:“……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为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数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阑入,倘有疏虞,定将丁汝昌从重治罪!……”。

  一纸电令就把北洋水师锁进了渤海湾,秋山真之所担心中的被北洋水师逐个击破的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伊东祐亨们所犯的错误没有引起后果。

  而这时到达平壤一带的日本陆军兵力同有大岛混成旅团,第五师团一部和第三师团一部约一万六千人,由于行动过快以及海运风险,事实上已经产生了后援不济的情况,第五师团一部分部队的给养每人只剩下了两个饭团子,处境危急,这时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在9月14日发动了一赌胜负的冒险进攻。守卫平壤的清军兵力大约15,000人,配备有各种炮40门,和进攻的日军相比不居劣势,而且9月15日的战斗日军竭尽全力也只是在平壤外城撕破了一道突破口。

  但是守将叶志超斗志全无,在下午4点40分竖起白旗乞降,后在15日午夜弃城逃跑,留下了四门野炮,六门机关炮,25门山炮,1160支步枪,各种弹药55万发和一个月的口粮给日军作战利品。

  防守平壤,甚至没有坚持到一天,上万精锐淮军主力化为乌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3: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

  此时,尚未得知平壤已经失守的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以下12艘军舰正护送五艘运输船从大连到鸭绿江口,16日下午14时陆军铭军4000人,400匹马,80门炮在大洋河口到大孤山一带登陆准备经陆路支援平壤,晚上在大东沟外12海里处下锚宿营。

  这时的北洋水师除了不知道平壤实际上已经失守之外,他们也不知道桦山资纪军令部长已经从被俘虏的运输船上缴获的电报上掌握了北洋水师为了支援陆军的运输,正在内地和鸭绿江口之间往复来往的情报。因此从9月12日开始联合舰队从仁川开始向大同江口搜索。然后再从大同江口往鸭绿江口搜索。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相遇,展开了关系到两国国运,影响到东亚以至整个亚洲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

  7月份从伊东祐亨指挥下的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出发时的战斗序列是这样的:

  本队:

  松岛,严岛,桥立,高千穗,千代田,比叡,扶桑

  第一游击队:

   吉野,秋津洲,浪速

  以及第二游击队和鱼雷艇队。

  而9月17日参加大东沟海战的联合舰队舰只是:

  本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参谋长鲛岛员规大佐,参谋岛村速雄少佐,下属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比叡,扶桑等六舰。

  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少将,参谋中村静嘉大尉,下属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等四舰。

  还有有炮舰赤城号和改装商船西京丸组成的别动队,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就以参谋官的名义在西京丸上督战,当时还没有无线通讯装置,而赤城号炮舰的任务就是担任军令部长和联合舰队之间的联络和通讯任务的以及负责战场周围的侦察。大东沟战斗其实是一场遭遇战,桦山资纪和伊东祐亨都没有料到会遇到北洋水师主力,所以才会带上这个累赘的别动队,否则即使是桦山资纪要亲临战场督战,也会换一条更大更安全些的正式军舰。

  早上7点钟联合舰队到达了海洋岛附近,小炮舰赤城号像猎犬一样在周围走了一遭,回来的报告是“未发现敌舰”。伊东祐亨发出了队形练习的指令,第一游击队在前,主队在后,赤城号伴随着西京丸在一边观看,全舰队以这种阵型向鸭绿江口开去。

  10:23,最前方的吉野号发出信号:“前方发现一条煤烟”。伊东司令官并没有过多注意这个信号,因为这一带海域观战外国军舰不少,发现一条煤烟并不能说明什么,仅仅发出了“继续监视”的信号,全舰队还是在继续前进。

  两小时以后的11:30,吉野又发出信号:“东方发现三艘以上敌舰”,三艘,还是“以上”,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北洋水师的主力了,可是伊东的命令却是:“先吃饭”。

  可以任意解释这条命令。从褒义的角度说,是大将风度,不慌不忙;从贬义的角度说,是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没有任何信心,先吃了再说,黄泉路上也不做饿鬼;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条具有海军特色的命令,因为海军活着好像就是为了吃饭。

  茫茫大海,周围就那么几张从第一眼的三分钟以后就已经厌恶了的几张脸,这就是海军的生活。唯一的乐趣就是吃饭,从英国人开始,现代海军无不把吃饭当作仅次于沉船的大事,只要船没有沉就一定要吃好饭。再说,还能不能再吃上饭,伊东司令官还真没有底。

  北洋水师则是从9点15分开始进行了一小时的阵型练习和舰炮射击训练以后大约在11:30确认了八艘日本军舰,12:00确认了12艘日本军舰,时间和日本联合舰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伊东于12:05在旗舰松岛上升起了大战斗旗,调整了一下队形。很微小的调整,第一游击队降低速度以缩小和本队之间的距离,赤城号和西京丸从原来队形的左侧调整到了非敌战斗侧的右侧。其余还是日本海军的一字纵队(Line Ahead),向东而去。

  北洋水师呢,不出伊东祐亨所料,摆了个一字横阵(Line Abreast)。

  北洋水师的阵势有没有问题?

  实际上没有什么“有问题”的阵势。蒸汽舰队决战的最佳阵势确实还没人知道。历史上第一次蒸汽舰队决战是在大东沟海战29年前的1866年7月,意大利半岛以东的亚得里亚海中央部分的里萨岛(Battle of Lissa)由意大利海军对奥地利海军,结果是奥地利海军获胜。

  其实里萨海战的重要战训是非装甲舰无法对抗装甲舰,但因为胜利者的奥地利舰队采用的是一字横阵,所以一字横阵更为有效的看法也从里萨海战以后流行了起来。

  北洋水师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一字横队的战斗阵型。这是丁汝昌最早的英国顾问,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上校制定的,很符合北洋水师的舰船特性。北洋水师的核心是定远和镇远这两艘7,335吨级,在舰首配备有四门30.5公分巨炮的铁甲炮塔舰。采用一字横队时这种炮位配置使得主炮无需转动炮塔即可直接开炮,加上皇家海军的宗旨就是“舰首对敌”,因此起码在理论上这种阵型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反过来,联合舰队采取的一字纵队倒很值得怀疑一番。前面已经说过,联合舰队本队以旗舰松岛为首的“三景舰”由于设计上的不合理,炮塔转向船舷射击时会破坏船体平衡,所以几乎无法进行侧弦射击,实际上松岛在四个小时的大东沟海战中32公分主炮只打出了三发炮弹,就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从理论上说来,北洋舰队的阵型,比联合舰队的阵型似乎更加合理。

  但只是理论上。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里曼特尔中将指出:“在纸面上这是完美无缺的阵型”,然而呢?“如果不是最优秀的指挥官和训练最好的舰队就不应该采取这种阵型”。

  为什么?

  一字横队带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侧军舰无法确切认清中间旗舰的指挥信号,特别在炮战一开,甲板上硝烟一片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指挥舰队随机应变地转换作战队形和战术。

  英国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乱战”(Dog Fight),各自为战,所有才会有一个“舰首对敌”的信条。

  而北洋水师呢?训练程度明显可疑,更要命的所有信号和信号语均未译成汉语,用英语在实战中指挥一般士兵,除了最丰富的想象力之外,只能说这是丁汝昌和北洋水师的军官们最严重的怠慢和渎职之处。

  现在连这点都不需要了。丰岛海战,操江号被俘,船上的密码信号本也落到了日本人手里。新修改的信号本大家都很不熟悉,丁汝昌在战前只好发出“如无旗舰信号,各自可自行其事”的怪指令,实际上在整个海战过程中,丁汝昌没有发出过一条信号。

  还有一点就是北洋水师的舰只舰龄和舰速相差太大,排成一字横队以后一经开动,两翼的小舰旧舰立即掉队,成了一个“V”字型,为首的是定远镇远两巨舰,落后的是两边的扬威,超勇,广甲和济远,当然济远落后的原因也不光光是舰速太低。

  就这样,训练不足,信号系统有巨大缺陷,舰速参差不齐的北洋水师就排了个不太直的一字,向联合舰队冲了过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4: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

  八.龙旗在黄海上最后一次飘
  
  (13:00时的中日舰队阵势)

  战斗是12:50开始的。定远号在5800米距离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开了第一炮。拉开了大东沟海战的帷幕。

  第一炮当然不会击中吉野,但30.5公分的这一炮发射的巨大震动,把站在炮位上部舰桥上指挥的丁汝昌抛了起来又摔了下去,使得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刚刚开始就失去了指挥。虽然丁汝昌拒绝了让他下去休息的请求,带着伤在坚持,就是坐在地下也要鼓舞士气,但已经无法履行主帅的指挥职责这是事实。

  而联合舰队还是保持着第一游击队在前,主队在后的一字纵队从北洋舰队的前面默默穿过,一直沉默到了距离缩短为3000米时才由吉野打出了第一炮。

  在大东沟海战中日本海军有两个阵形上的创举。除了坚持一字纵队之外,这种由高速舰只组成自由行动的游击队,在海战中不断对敌舰队进行分割包围,配合主舰队行动的战术也是日本海军的首创。大东沟海战后,这种战术很快被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海军仿效,只有习惯了打坚固的阵地战的傲慢的俄国人不以为然,这也是日后在日俄战争中两支俄国舰队全被日本人歼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游击战术的出现,给海战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就是以后的海战在游击队之间进行,主力战舰反而无所事事。这就是从甲午海战开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航空母舰登台亮相的这四十多年里除了日俄战争之外看不到主力战列舰决战的原因。让战列舰下岗决不只是航空母舰的杰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看不到战列舰的对战了。但是发明了游击战术的日本人反而发现不了这一点,到“大日本帝国海军”灭亡的那天为止还抱着大舰巨炮的迷梦不肯放弃。

  联合舰队先头的第一游击队以高速抢过了北洋舰队的横头,以纵队拦住了北洋舰队的进路,到此时几乎是里萨海战的重演,拥有七千吨巨舰的北洋舰队可以冲上去用冲角把日本军舰拦腰撞断,从此时的阵势看,采取了冲击防御阵势的北洋舰队占了上风,这可能就是北洋舰队采用这个阵势的原因。

  可是里萨海战已经是30年以前的事情,这三十年间,军舰的速度,炮火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丁汝昌在决定采用这个阵势时忘了考虑这个变化。

  13:05,松岛距定远3500米,而最先锋的吉野离北洋舰队最右翼的超勇,扬威只有1600米,联合舰队在这个距离上一齐向北洋舰队开火。五分钟后,吨位同为1350吨的小舰,舰龄也同为15年的老舰的超勇和扬威无法抵御第一游击队四舰的猛烈炮火,起火离开了战斗行列,13:30分左右双双沉没。第一游击队一击得手以后接着一个180度的左转弯又继续拦在了北洋舰队前面。
  
  (第一游击队准备做左转弯,本队直接右转,准备包围北洋舰队,赤城,扶桑,比叡被北洋舰队咬住,比叡是从定远和来远中间硬插过来的)

  北洋舰队进入了Dog Fight的状态。Dog Fight是海军舰长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舰长的素养和手腕的战场,但也是最考验舰长的素养和手腕的考场。北洋舰队的舰长们就单个说来都不是不合格的舰长,但在Dog Fight这种既要随意发挥又要紧密配合的战斗形式中总有点不尽人意。

  联合舰队本队转过北洋舰队以后是一个右转弯往北洋舰队后面包抄了下去,可是最后面的扶桑,比叡和伴随着西京丸的炮舰赤城被来远,致远和广甲咬住了。这时秋津丸上的桦山资纪立即升起了信号:“比叡,赤城危险”,召唤还没有做完左转弯的第一游击队前来救援。第一游击队做完左转弯以后和做完了右转弯的本队相隔6000米对北洋舰队形成了夹击之势,各自在三千米的距离上对北洋舰只射击。
  
  (联合舰队完成了对北洋舰队的包围)

  这种夹击是有一定危险的,因为可能误伤自己人。但初期的日本海军这些条条框框很少,作战上并没有多少禁忌,战场上顾不了那么多。尤其是第一游击队,首先要救被北洋舰队咬住了的扶桑,比叡和赤城。

  扶桑号被定远来远同时咬住了,最近的时候离右舷只有700米,好容易才左转弯跟上了本队,但比叡号看来是怎么都跑不掉了。比叡舰长是个少佐,名字很古怪,叫做樱井规矩之左右,做了一个和他名字一样怪的动作:从来远和定远的中间插了进去,右舷离来远400米,左舷离定远1000米,因为怕误伤己方,来远和定远时能眼睁睁看着比叡错肩而过跟上了联合舰队本队,而一炮不能发。但来远还是发射了一颗鱼雷,400米的鱼雷发射距离对于当时的鱼雷来说太大了些,就这样那颗鱼雷离比叡号的舰尾也就只有7米,比叡号死里逃生。一直到比叡穿过了北洋舰队行列,定远才张开了30.5公分的大嘴一出这口鸟气,这一炮击中了舰尾吃水线上的士官室,一下子就打死打伤了40多人,比叡就此脱离战列。在此时来远,致远和广甲又追了上来,就在比叡被击沉几乎已成定局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来远等三舰又看上了更加小的赤城号,转向打赤城去了。比叡后来修复了以后又试图重返战列,但因离开本队已经有三海里,而且当时天色已晚,舰上的军医和看护兵也全部死光光,只能自己回大同江口的临时基地。

  这边的赤城号也是死路一条了,13:25分舰长坂元八郎太少佐去了靖国神社,航海长佐藤铁太郎接任了指挥,14:15分来远逼近到离赤城只有三百米的地方,可是就在此时,赤城尾炮突然击中了来远,来远舰首发生爆炸起火,其他两艘致远和广甲也莫名其妙地停止了追击。距离拉开到3000米时,赤城开始自救,到17:15分才又重回了战列。

  这个后来一直做到海军大学校校长,军令部次长的佐藤铁太郎也是日本海军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以后不少事情牵扯到他。现在先想作点说明的是他可以算是陆军有名的石原莞尔参谋的国际问题导师,他是山形县的鹤岗人,和石原莞尔是同乡。石原莞尔上陆军士官学校时星期天常到他家去蹭饭吃,因此经常和当时已经是海军中将的佐藤铁太郎聊天。石原莞尔对美国的看法几乎全部来源于佐藤铁太郎,因为甲午战争以后佐藤铁太郎曾被外放先后担任驻英国和驻美国的海军武官。

  扶桑,赤城和比叡仅仅是因为吨位小,火力弱,速度慢就被北洋舰队咬住,如果不是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根本没有了指挥系统,这三艘小艇早就见天照大神去了。那这边的假军舰西京丸就更加处境不妙了,西京丸是艘被海军征用的日本邮船的2,900吨的客轮,装了一门炮就出海混市面来了,赶上这门炮还出了故障,打不响。船上的人除了合掌拜老天之外什么方法没有,就在14:40船上的桦山军令部长已经发令撤出战场的时候,平远和广丙和援兵中的鱼雷艇福龙号又冲了上来。

  桦山也咬了咬牙:“拼了”,下令转过头来,用临时加装的冲角去撞只有115吨的小鱼雷艇福龙。福龙号艇长蔡廷干下令发射鱼雷,当时两舰距离只有四十米,桦山也自忖西京丸必沉了。

  但是大东沟海战,整个战运就不在北洋水师一边。由于距离实在太近,这枚鱼雷从西京丸的船底下面穿过去以后再浮了上来。桦山资纪战后对伊东祐亨说:“鱼雷冒着气泡钻到船底下真的比什么都可怕诶”。

  平远号对比叡号发射的那颗鱼雷落到了比叡号的后面,福龙号发射的这颗又沉到了西京丸的底下,你可以为此辩护说这只是战场上经常有的小过失,但战斗,战役,战争的胜败往往就由这些小过失而决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

  14:20左右第一游击队和本队对北洋舰队的第一次夹击已经逐舰脱离接触,整个联合舰队都已经位于了北洋舰队的南方,这时的战斗一时停止,以后第一游击队和联合舰队本队分别往内转了一个180度的弯,依然是第一游击队在西,本队在东向北洋舰队包围了过来。

  虽然援兵的平远,广丙和两艘鱼雷艇已经加入了战列,但已经损失了超勇和扬威的北洋舰队处境还是十分困难,尤其是15:10分左右,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前甲板中弹发生火灾,前大樯到了下来,北洋舰队提督的帅旗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升起来过,定远号笼罩在一片烟火之中,一时丧失了作战能力。

  定远,这艘大和民族的梦魇巨舰的中弹起火在联合舰队中引发了一阵欢呼,这时第一游击队在吉野号带领下向定远号扑来想彻底击沉定远。正在定远的姊妹舰镇远只手难应付众敌的危难时刻,定远左翼的吨位只有2300吨的小舰致远号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挺身而出,直接向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冲了过去。

  (15:30时的阵势)

  论吨位,论火炮,论速度,致远都无法和吉野号较量。真要拼命,致远也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最古老的海军战术,冒着炮火,使用冲角,冲上去,撞击吉野,给他来个开膛破肚。

  致远在整个第一游击队的攻击下沉没了,但他的挺身而出和勇敢冲击给旗舰定远的自救赢得了时间,定远在这段时间内扑灭了火灾,恢复了行动能力。

  邓世昌和他指挥的致远号是英雄,是中华的荣誉。即使在日本,所有研究甲午战争的著作,包括防卫大学的海战史讲义都会提到邓世昌和他的致远号,都对其表示极高的敬意。

  但也有懦夫,也有中华的耻辱。15:15分左右,在丰岛海战时就临阵逃脱的方伯谦任管带的济远和吴敬荣任管带的广甲从战场逃跑,在18日03:30第一个回到了旅顺口基地。

  方伯谦虽然事后被斩首正法,但他创造的纵观十九二十两个世纪全世界海军唯一的军舰阵前脱逃的耻辱却无法洗雪。

  超勇,扬威,致远被击沉,济远,广甲逃跑,定远身负重伤,北洋舰队此时实力已经下降过半了。来远,经远和靖远见势不妙,也开始擅自脱离战场,此时战场上就只剩下了定远和镇远了,而且定远还身负重伤。

  第一游击队去追击来远,经远和靖远,主队对定远和镇远围了上来,两远危在旦夕。

  然而就在此时,15:26分,镇远的30.5公分主炮击中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对于30.5公分主炮来说,松岛的装甲只是薄铁皮而已,炮弹穿透舰身,一直到12公分左舷前炮炮盾附近才爆炸。30.5公分的炮弹的爆炸力本身就是极为恐怖的,加上这颗炮弹的爆炸还引爆了堆放在附近的12公分炮弹,顿时把松岛号变成了海上活动地狱。分队长志摩清直大尉以下28名当场死亡,68人受伤。

  大东沟海战的当天松岛号全体死伤人员总数为113人,其中90%的96人是托了这一炮的福(也有说法是双连装主炮的两颗炮弹)。

  松岛的32公分主炮本身就没有什么大用处,大东沟海战中主要是依靠作为副炮的12门12公分速射炮,镇远的这一炮就敲哑了里面的六门,而且炸毁了甲板上的所有击发信管,使得松岛丧失了作战能力。

  16:07伊东祐亨司令官升起了“失控”信号旗,企图退出战斗行列。

  北洋舰队的丁汝昌和联合舰队的伊东祐亨起码在对信号旗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丁汝昌从海战的一开始就没有挂过任何信号旗,而伊东祐亨则经常悬挂一些除了他自己以外没人能理解的信号旗,战斗刚刚开始时向第一游击队发出的“随我以后”的信号被第一游击队的坪井航三解读成“向我靠拢”是一次,这次的“失控”信号旗的意思是“各自为战”除了桥立的舰长日高壮之丞大佐之外没人明白,本队的其余舰只还是簇拥在了松岛的周围去看热闹,到后来伊东只好撤销这个信号,再度担负起旗舰的职责,一直到20:00才将旗舰转移到桥立。

  顺便说一下这个“失控”信号,很多中文文章里是“不管”,这是对日文望文生义而产生的误解。“失控”信号的英文是“Unable to Control”,译成日文是“管理不能”,简化就成了“不管”,并不是中文里的“旗舰不管你们了”的意思。

  由于很多原因,中文有关甲午战争的资料是很少的。其实不止甲午,就没有任何一个中文资料丰富的历史题目,包括仅仅三十年前的那场文革。研究者们只好借助外文资料,日文和中文看起来相似的汉字往往会弄出来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

  还有一个就是联合舰队到底在大东沟海战中使用了没有所谓“下濑火药”的问题。

  所谓“下濑火药”,其实就是100%的苦味酸火药,简称TNP。苦味酸在18世纪就已经作为一种鲜艳的黄色染料而为人知,在甲午战争大约20年前的1871年由德国人Hermann Sprengel发明了生产100%的方法,1886年法国人Paul Marie Eugène Vieille发现这种染料更加适合用来做无烟火药,1888年进行了爆炸试验。当时在场就有一个在大东沟海战时是严岛号副舰长的富冈定恭少佐,他当时是派往英国的造兵监督官。富冈把100%苦味酸标本带回日本以后就交给了赤羽火药制造所的技手(比技师级别低,相当于中国的技术员)下濑雅允。下濑雅允的发明是在炮弹内壁刷上漆,还在苦味酸和炮弹内壁中间灌上一层腊来解决苦味酸极易与金属反应的不稳定特性。

  用下濑火药作为日本海军15公分,12公分以下克虏伯炮炮弹的装填药的决定是在1893年1月28日做出的,但是到甲午战争时生产设备还没有凑齐,所以没有赶上。下濑火药大显威风是在日俄战争中,其实只要看到北洋水师中有被联合舰队打沉的舰只,但没有打废的舰只这个事实就知道在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没有使用下濑火药。

  言归正传。乘着联合舰队因为旗舰松岛受损而产生混乱的时机,开始向西北方向退却。
 
  (17:00时的阵势)

  这时去追赶来远,经远和靖远的第一游击队,在16:30分咬住了经远,经远于17:30分被击沉,17:45分第一游击队接到了17:40分松岛发出的“回归本队”信号,到两队汇合已经是18:30分了。

  当天日落时刻是17:40,考虑到天色已晚,旗舰已经失去战斗力,比叡,西京丸失踪,加上北洋水师也拥有鱼雷艇,追上去打夜战联合舰队占上风的把握不是很大,18:00伊东祐亨决定收兵。

  大东沟海战就这么结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大东沟海战,联合舰队赢了。确实是这样,联合舰队没有沉船,除了松岛,比叡和赤成受伤严重失去战斗力,严岛,浪速进水之外,其余的战斗力还在,必须承认联合舰队赢了。联合舰队赢在什么地方?首先赢在了对海权(Sea Power)的理解,1890年马汉的名著《海上权力史论》(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出版以后,军令部立即将其译成日文,后又在1896年由海军的水交社正式出版。

  其次是胜利在日本全国上下对胜利的追求,从天皇开始拿出内帑,到全国官员减棒来凑钱购买军舰。

  最后是海军的训练和灵活柔软的战略战术应用。比如用大量的速射炮来对付30.5公分的巨炮,用速度来对付吨位,自始至终地坚持一字纵队的编队行动,无论是第一游击队还是本队一直到海战的最后队形始终不乱,从开战前几年就开始认真地测量北洋舰队舰只的注目点的确切高度。

  而北洋舰队呢?有舰队无长官,有阵势无指挥,有敌人无目标,有组织无纪律。

  从战斗一开始丁汝昌即受伤不能指挥,可是丁汝昌并没有将指挥权明确移交给谁,造成在五个小时的海战中北洋舰队并无实际上的最高司令官,在一开始摆出了一字横队以后,在没有人去过问这个横队的目的,进展和维护,所以几乎在联合舰队第一轮炮火之后这个横队就已经支离破碎,几乎不存在了。除了济远号可耻的逃跑以外,在第一回合战斗时左翼来远,致远和广甲三舰一起追打联合舰队最小的炮舰赤城号也是不可宽恕的失误,而且居然还被赤城逃脱。

  所有的一切,作为舰队司令的提督丁汝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舰队战略思想不足,他的舰队的训练不足,他的舰队的通讯手段不足,他的舰队的燃料,弹药不足,他的舰队一切似乎都不足。可以这么说,只要看有这么多“不足”,丁汝昌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舰队司令。

  不要企图把责任推到李鸿章甚至西太后身上,人们要问的是,作为舰队司令的丁汝昌是否真的知道他的职责?当然,丁汝昌不但不是海军军人,他也不能算军人,他只是李鸿章手下的一介奴才,你无法用军人的荣誉感来要求他。但作为李鸿章的私家水师总管,他对得起李鸿章了。他受伤不下火线,他没有临阵逃脱,最重要的是,他所带领的这支舰队,还没有被联合舰队消灭。

  其实,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败的那么惨。

  损失了超勇,扬威,致远和经远这四艘军舰,旗舰定远也几乎丧失作战能力,其余各舰除率先逃跑的济远之外,几乎都无法立即重返战场,这还不算大败?

  北洋舰队是失败了,而且是大败。但不是伤筋动骨的大败,对于一支舰队来说,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受到的损失只是皮肉之伤。从过去到将来,真正强大的舰队在受到比这个更大的打击之后,也只是默默地包扎好伤口,修好军舰,装上燃料炮弹继续战斗,因为中弹159发的定远还在,中弹200发的镇远还在,定远和镇远的30.5公分大炮还在,“不沉的定远”这个神话依然健在,而且经过大东沟海战,这个神话对日本舰队带来的精神压力比以前更大了,从“不沉的定远”到了“定远不沉”。

  联合舰队真的还敢再来一场?

  只要看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在大东沟海战以后的举动就知道此言非虚了。第二天把旗舰从松岛改成了桥立的联合舰队,到威海卫去转悠了一圈没找到北洋舰队又回去了,据说是司令长官伊东中将在前一天注意到了定远和镇远退却的方向是先向西北后转向南,因此推测失去了威海卫云云。其实伊东不会不知道北洋舰队的修船设备全在旅顺,不可能去威海卫的——伊东是不想再和北洋舰队交锋了。

  伊东如果真想再和北洋舰队切磋的话,前一天晚上就应该追上去,不少战时研究家都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这也就是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冒生命危险也要亲自到战场来督战的真实原因,他怕伊东在关键时刻放虎归山。

  从上次丰岛海战坪井航三放走了济远到这次伊东放弃追击,再到后来的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这种事例一再重演,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这三次战争都是穷国日本对富国和大国的战争,在国家战略开始的赌博,到了战斗层次肯定会有指挥员临到头时被可能遭到的损失数字所扰,不敢轻易孤注一掷。五十年后栗田健男中将在莱特湾那次“神秘的调头”其实一点不神秘,五十年前的平井和伊东就已经是这样做的了,而他们都带有同样的遗传因子。

  但是这次的坪井和伊东比他们的后辈要辛运的多,因为和他们的后辈犯的哪怕最微小的错误都会被人利用不同,他们犯的所有错误都被他们的对手所犯的更大的错误所弥补。作为海军同行,伊东祐亨知道自己已经占了上风;根据经验,他也知道北洋舰队已经放弃了和他争夺制海权,当然也可能从一开始北洋方面就根本没有争夺什么劳什子“制海权”的想法;但同样作为海军同行,伊东祐亨也知道北洋舰队还在,定远还在,镇远还在,那恐怖的30.5公分炮还在,那是些完全可能把联合舰队的任何一艘军舰送去海底的令人颤栗的东西。日本是个穷国,日本是个小国,日本丢不起军舰,哪怕是一艘最小的赤城号也丢不起。买军舰要钱,那些都是从裤腰带上省下来的,伊东不敢冒这个险。

  其实这种上层在孤注一掷地赌博,现场的指挥官首鼠两端,下不了决心这种日本海军特有的现象在大东沟海战中仅仅是第一次出现罢了,这是一种打了日本海军注册商标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家就能知道这是日本海军的一种性格,甲午战争中表现出来了,日俄战争中还是继续登场,但是都被胜利的结果而掩盖了起来,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以至于后来在珍珠港,在中途岛,在莱特湾,日本海军这种极为矛盾的性格到最后送了自己的终。

  当时伊东所想的只是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胜利。很难简单地说伊东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因为在甲午战争中他撞对了大运。遇上一支斗志坚强的舰队,回去修好受伤的军舰再度出海来决一死战的话,究竟谁胜谁负还尚未可知。但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后士气全无,本来就没有什么求战欲望的北洋舰队在大败以后更加有借口拒绝出战。9月24日,李鸿章要丁汝昌抓紧修理军舰以便出动出动支援陆军,但除了在10月10日北洋舰队出动过一次鱼雷艇到大孤山附近海面的侦察之外看不到北洋舰队的出动纪录,很可能丁汝昌玩了点官场伎俩蒙混了过去。可是官场伎俩蒙混不了日本人,伊东祐亨在注意观察北洋舰队的动静的同时,出动护航兵力准备支援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日军第一师团于10月22日在花园口完成登陆以后在独眼龙师团长山地第一的指挥下立即向辽东半岛全域发动了攻击,11月7日占领大连,11月21日占领了旅顺,时间只花了半天不到。在旅顺陷落前的10月18日,北洋舰队的残余舰只离开了旅顺前往威海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1: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

  伊东没有企图在海上拦截北洋舰队,而是让北洋舰队进了威海卫港。其实应该说伊东又犯了一次错误,这是非常危险的。当时的北洋舰队虽无战意,但还完全可能远走他处,去往青岛,上海,甚至前往福建,修生养息以后再卷土重来。

  但是,北洋舰队没有这么做,他只是龟缩了在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在想什么没人知道。在港外观战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里曼特尔在日记中写道:“已经不可能有援军了,绝望的北洋舰队在等待什么?”

  北洋舰队不战,不降,不走,只是在绝望中等待着最后的命运。

  12月16日大本营发布了威海卫作战命令,1895年1月联合舰队重新编制成:

  主队:

   松岛(旗舰),千代田,桥立,严岛。

  第一游击队:

   吉野(旗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

  第二游击队:

   扶桑,比叡,金刚,高雄。

  第三游击队:

  筑紫,鸟海,赤城,摩耶。

  第四游击队:

  爱宕,武藏,葛城,大和。

  1995年1月19日开始第二军在荣城湾登陆压迫威海卫,第一天还有联合舰队护卫,但从第二天开始因为北洋舰队不会出动已经广为人知,所以海军连登陆护卫兵力都没有派。联合舰队全体在威海卫港外监视可能出港决战的北洋舰队。

  但北洋舰队还是没有动静,甚至在东岸炮台全被日军占领了以后还是没有动静,仅仅是背靠刘公岛用舰炮轰击岸上的日本陆军,表示他们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在北洋舰队不出战的情况下,联合舰队于2月4日进行了也是海战历史上第一次的鱼雷艇夜袭。参加的共十艘鱼雷艇,最大的小鹰号也就200吨,其余都是50吨左右的小艇。威海卫港四周都建设了由德国人设计的非常坚固的栅栏。但是在前一天晚上已经被日本特务破坏出了一个可以供鱼雷艇进出的暗口。

  2月5日凌晨03:20,参加夜袭的10艘在夜色的掩护下到达了预计的暗口,但是找来找去找不到进口。后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败战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当时是第三鱼雷艇队六号艇的大尉艇长,干脆就乘着一个大浪冲到港里去了。剩下的有的继续在找暗口,有的就等下一个大浪。

  周围是观战的外国军舰,但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北洋舰队却一无所知,还是被人偷袭成功。

  乘着大浪冲过栅栏的铃木贯太郎的六号艇刚安定下来就发现正好在定远的面前。六号艇发射的一枚八四式鱼雷正好击中了定远的轮机舱,使定远搁浅。

  第二天鱼雷艇攻击继续进行,击沉了来远,威远和水雷敷设舰宝筏。

  连续两天的鱼雷艇攻击,日军的损失为零。6日的第二次攻击以后,丁汝昌把旗舰移到镇远号,终于同意了鱼雷艇队向芝罘突围的要求,但是除了大东沟海战中向西京丸发射鱼雷的福龙号被俘之外,全部被守候在威海卫港外的第一游击队击沉。

  7日,落到了日军手里的威海卫东岸炮台反过来向北洋舰队开火,击沉了靖远。靖远被击沉以后,丁汝昌才好像刚刚弄明白他处在什么了什么境地。2月12日丁汝昌通过英国舰队司令向联合舰队接洽投降事宜。炮舰镇中号挂着白旗到联合舰队驻地向伊东祐亨司令官乞降,这天丁汝昌在镇远舰内吞鸦片自杀。

  联合舰队于1895年2月27日进入威海卫港,俘虏了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中,镇边等九舰,15,000余吨。

  刚刚起步的中国海军就这么夭折了,从此以后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中国没有了海军,也没有了海防。

  用李鸿章自己的话给北洋水师作总结是最准确的:“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

  裱糊裱糊,糊弄得了老佛爷,糊弄不了日本人。更不要说,糊弄到中途,连自己都被自己糊弄了,以为真的成了亚洲第一,从朝鲜危机一开始的傲慢,轻敌到中途的误算,错失良机一直到最后的无策无方,待毙威海卫。

  但是,甲午战争告诉了中国,大清是没有指望了,那个朝廷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的任何理由。而中国要想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存在下去,只有革命,推翻清朝才是唯一的出路。从这个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大清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亲自到达门司,20日开始在春帆楼和伊藤博文首相,陆奥宗光外相进行和谈,3月30日成立了停战协定,4月17日媾和条约成立,包括以下内容:

  1. 朝鲜完全独立。

  2.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3. 赔偿两亿两白银的战费。

  4. 日清之间缔结和欧洲国家并肩的通商条约,日本国和日本国民享受最惠国和最惠国民待遇。

  5.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

  甲午战争,大清完全地失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1: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

  九.和老毛子也来一把?

  甲午战争,日本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胜利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很可能暴发户式的胜利也不是什么好事,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就是这样。

  日本陆军的胜利没有多少好吹牛的,对手的大清陆军实在太菜。但日本海军倒确实可以自豪一下,一支菜鸟舰队击败了单舰吨位比自己大上几乎一倍的另一支菜鸟舰队。一直到关键的大东沟海战为止,是那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最后就如伊东所说,靠着“天佑”,愣是闯了过来。

  闯了过来,上上下下地论功行赏,可是这个论功行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比如说大东沟海战真正的功臣坪井航三少将,给封了男爵,晋升为了中将,任常备舰队司令长官,可是没当两年就给弄到横须贺镇守府去当司令长官,说是要追查大东沟的时候为什么第一游击队没有回头过来跟在主队后面,而是始终和主队在相反位置。

  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伊东祐亨挂出来的信号旗让人看不懂,但不去追查伊东而和坪井航三来扯皮就明摆着是卸磨杀驴了,结果坪井航三就任不到一年就在55岁的年纪郁闷而死。谁让坪井航三是长州藩出身,而当时萨摩藩控制的海军最恨的就是长州藩控制的陆军。甲午战争给日本军界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就是陆海军的彻底翻脸,主要是由于大本营制度造成的陆军参谋总长高了海军军令部长一头这件事闹得海军心里很不平衡,坪井航三出身于长州藩就成了致命伤了。而在整个战争进程中表现其实很一般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由于出身于萨摩藩,所以就没人去追究在战斗中一再挂错信号旗,耽误战机,又不敢寻敌,胆小如鼠的责任,反而升任军令部长,成了海军大将,后来还进了元帅府,这上哪儿讲理去?

  那个督战队长桦山资纪呢?立即晋升大将,成了首任台湾总督。桦山是个运气强硬的家伙,大东沟海战鱼雷打他不中,后来晚年患了脑溢血,昏迷了一个星期,大伙儿都看这老头没救了,正在准备丧事的时候,老头突然自己又醒了,除了右半身有点偏瘫之外,结结实实地又活了十年,直到1922年在85岁高龄才死。

  闯了过来,上上下下总的总结一下经验吧,总结了。但因为赢得太莫名其妙,弄得海军稀里糊涂地分不清楚经验和教训,整个甲午,给日本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沉的定远”和镇远一炮就打残了松岛这两件事,从此“大舰巨炮”就成了日本海军的信条。其实当时全世界海军从中日海军的较量中看到的都是这四个字,老时候的海战并没有什么非得击沉对方的军舰这么一说,舰炮的主要作用还是杀伤对方人员,然后使用“跳帮战术”冲到对方舰上去俘虏敌舰。

  老时候的海军喜欢捞东西,这是因为从根子上来说海军和海盗本来就是同根生,有名的海军全是从海盗来的,或者就是海军海盗分不清楚。像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海军叫名有197艘军舰,但其中真正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陛下所有的就只有34艘,其余全是私人的“私掠船”(PRIVATEER),就是女王颁发了执照的海盗,完了以后和女王坐地分赃,据说女王的这种投资回报率是6000%,后来这些私掠船不少就成了皇家海军,所以喜欢捡点洋捞是海军的传统。

  但是从里萨海战以后,特别是蒸汽军舰,装甲舰和高性能火炮出现以后,“俘虏敌舰”几乎就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用冲角撞沉敌舰又成为了风潮。大东沟海战告诉了人们冲角战术对于高速机动的蒸汽军舰已经过时,当然冲角在军舰上正式消失还要等到10年后的日俄战争以后。甲午海战告诉人们的是现代海战中大炮的重要性。所以大舰巨炮成为海军建设的目标是很自然的,特别是对于日本海军,更加是当务之急。

  因为日本人和俄国人就要打起来了。

  日本人和俄国人之间的恩怨从某种角度说来也是必然的。被困在北极圈内的俄国人几百年的梦想就是要有一条通向海洋的路,好去往那温暖的南方乐园。从十六世纪的伊凡雷帝的征服西伯利亚开始,到十七世纪已经到达了鄂霍茨克海。康熙年间大清阻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的扩张,1689年索额图,佟国纲(好像金庸说还有韦小宝)和戈洛文伯爵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边界,但是此后大清朝走了下坡路,而俄国在俄土战争一再失利以后,也把南下的重点完全放到了东方。从1847年开始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以“决不能在俄国国旗升起过的地方降下这面旗帜”的口号,在1858年乘大清朝的太平天国内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和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爱晖条约》,除了将黑龙江以北,外大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划为俄国领有之外,还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的黑龙江下游40万平方公里的被称为“外东北”的部分划为中俄共管,一次割去的中国领土为所有不平等条约之冠,不要忘记现在中国的领土面积就只有960万平方公里。而外东北那部分中国领土也在两年后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又再次成为俄国领土。

  由于《中俄爱晖条约》,俄国人首次得到了通往太平洋的通路,因此被沙皇封为“阿穆尔斯基伯爵”的穆拉维约夫被俄罗斯人奉为民族英雄也是十分正常的,现在的俄国最大面值的五千卢布通货上就是穆拉维约夫的铜像,这座铜像现在就在伯力。  

  (俄罗斯现在最大的通货,五千卢布纸币)

  黑龙江决不是俄国人的终点,只要看他们占领了海参崴以后改了的那个倒霉名字就知道了,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 Vladivostok),那个意思就是“去征服东方”,他们还要往东。

  甲午战争的结果对俄国人来说是一个意外。好脾气的大清国居然把俄国人的下一个目标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人,这使俄国人觉得很不习惯。从经验上俄国人知道日本人不像大清那么好脾气,因为俄国人几次要求日本人开国都被日本人拒绝了。所以辽东半岛落在了日本手里就意味着俄国人可能会要费很多口舌来说服这些不说俄语的黄猴子,很可能还要动用武力来吓唬他们。俄国人喜欢干脆,在得知春帆楼日清马关条约的内容仅仅六天以后,就联合德国法国公使造访外务省,向次官林董提出对马关条约中有关割让辽东半岛的异议。理由是:“日本对辽东半岛的领有不仅威胁到清国首都的安危,同时也使朝鲜的独立有名无实,对远东的永久和平产生了显著的障碍,因此俄国沙皇陛下政府劝告日本天皇陛下政府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有”。

  与此同时,俄国远东舰队进入了戒备状态,在中国的芝罘和日本的神户海面同时巡逻示威。

  俄国人的算计很清楚,但德国人和法国人怎么也一起来凑热闹呢?在欧洲德国是刚刚统一的新兴国家,要想在和英国法国这些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分一杯羹只有和俄国人联合,而法国人决不会放任心目中最危险的敌人德国人和俄国人走到一起,无论如何都要插进来,起码能够知道这两个小流氓在打什么主意,所以这三个各怀鬼胎的国家居然也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三国干涉”的真相。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

  伊藤博文对“三国干涉”并没有觉得意外。因为大东沟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山本权兵卫就向他报告过俄德法三国最近在频繁接触的消息。外务省没看出名堂,而山本权兵卫预计到了这三个国家会在媾和谈判的时候对日本施加压力:“总理,日本现在没有和这三国对抗的实力,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只能忍。”

  伊藤苦笑着说:“是啊,连你都这样说了,除了忍还能有什么办法?等待下次机会吧。”,伊藤当时就找来了外相陆奥宗光,对他说了“卧薪尝胆”四个字。现在,只不过是该来的真来了,日本人也没有吃惊。接受了三国调停,让大清又以三千万两白银的价格,把辽东半岛“赎”了回去。

  加上本来就要付的战争赔款总共是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不要以为大清真有那么多元宝,那也是由俄国人作保,由法国人提供的两亿五千万金卢布贷款。接着在1896年李鸿章去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式的时候向李鸿章以50万金卢布贿赂的价格从李鸿章那儿换来了《中俄密约》,得到了西伯利亚铁路的北满穿越权,在1898年又租借了旅顺港和大连港,得到了南满铁路的敷设权。自此俄国远东舰队结束了冬天在日本佐世保港寄人篱下的日子,能风风光光地在不冻港瞪着远东了。

  1900年7月俄国又乘义和团事件,出兵十来万,从伊尔库茨克,海兰泡,双城子,伯力,海参崴和旅顺分六路出兵东北,到10月份占领东北全境。必须指出这次军事行动和义和团之乱毫无关系,仅仅是俄国人从伊凡雷帝就开始了的东进政策的一次具体执行,但也是最后一次具体执行。

  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人眼里日本军队,特别是后来侵华战争时的日本陆军是一支极为残暴野蛮的军队。但其实即使是实行南京大屠杀的日本陆军见了俄国军队也必须将“残暴野蛮”的桂冠乖乖地交出去。纠缠历史并没有必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知道俄国人和俄国军队在残暴野蛮上超越了一切其余国家的军队。

  俄国人的出兵满洲,给日本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不仅仅是满洲紧邻朝鲜,而且因为俄国人的出兵,打乱了日本人的战略构想。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朝鲜的存在被公认了。但是就连日本自己也没有把朝鲜当一回事,当时的朝鲜是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穷地方,穷到了什么地步?甲午战争前夕,朝鲜的一品大员出门坐的是独轮车,和中国东北地区回娘家的小媳妇属于一个级别。急功近利的日本人是不愿意经营也不善于经营这么个穷地方的,朝鲜对于日本来说所谓重要性就仅仅是体现在一条通向大陆的通道而已。纵观日本人在朝鲜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历史,除了在战争时期征收民夫,壮丁和慰安妇以外,能称得上“建设”二字的就是修路,公路,铁路什么都修,因为朝鲜是日本通向大陆的运兵通道,必须保证交通,其余的什么都不干,朝鲜半岛在日本统治的五十年里什么都没有得到发展。

  日本的兴趣在哪儿呢?日本人,特别是日本海军的兴趣是在中国南方。因此在义和团事件和之后的八国联军出兵中,日本人虽然最卖力,出动了包括4900吨的巡洋舰笠置号在内的八艘军舰,常备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亲自率队在海面巡逻,掩护包括第五师团22,000人在内的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但整个来说八国联军中日本表现得非常低调,日本陆军在八国联军中也没有什么为非作歹的事情。因为日本人还记得三国干涉的理由之一是“威胁到清国首都”,在这个各方利益犬牙交错的地方,还是夹起尾巴做人的好。要闹,咱找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闹去。

  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是福建厦门。

  根据甲午战争以后签订的《中日通商航海条约》,清朝政府同意日本在厦门拥有租界。而从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海军大将到第七任明石元二郎陆军大将全是军人,日本非常想通过领有台湾这个位置上的优势从厦门打开通向南中国大陆的大门。北边在闹“北清事变”(日本人对义和团事件的称呼),日本人就在厦门策划“南清事变”。

  1900年8月24日深夜12点,厦门的日本人建的东本愿寺布教所发生火灾。日本政府反应异常迅速,立即召开了有首相山县有朋,外相青木周藏,陆相桂太郎,海相山本权兵卫和参谋总长大山岩参加的会议,讨论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提出的立即从基隆港派出巡洋舰“和泉”和“高千穗”,掩护以一个步兵大队为骨干的混成支队在厦门登陆,占领厦门炮台的方案。

  除了外相以外没人反对这个方案,因为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知道海军已经有了一套占领厦门炮台的方案。因为山本权兵卫对驻防台湾的日本海军各舰长都下达过“在厦门海面停泊的安全位置以及在紧急时占领厦门炮台的可能性”的调查研究课题。

  光外相反对没用,日本这就又准备在厦门开打了。

  但日本人忘了一件事:厦门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英国人不会容许日本人在厦门得寸进尺。英美俄法四国紧急向厦门派遣军舰,并向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抗议什么?抗议日本人蓄意制造事端:东本愿寺事件是庙里的日本僧侣自己放得火,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就是目击证人,这一下在只好在8月28日中止了台湾总督府的出兵计划。这件事使得日本在国际上非常狼狈,最后山县内阁不得不总辞职。

  南边动不了,北边别人又在动了。日本的处境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艰难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3: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

  其实和俄国人开仗是一直在准备的,甲午战争刚刚结束的1895年6月,西乡从道就把刚刚晋升为少将军务局长的山本权兵卫找了去:“大家都要和俄国打仗,打仗没有船不行,你先算算需要多少船”。山本在年底交出了《第11回海军扩张案》,也就是所谓“六六舰队方案”,六艘战列舰,六艘一等巡洋舰的方案,分两期进行。

  山本认为,六六舰队是在和俄国同法国或德国两国其中之一结成的同盟开战的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最低条件,其中第一期的扩张目标是主要包括:

  铁甲战列舰:四艘,各11,400吨排水量;

  一等巡洋舰:四艘,各5,200吨排水量;

  二等巡洋舰:两艘,各3,800吨排水量;

  共计十九艘,87,800吨排水量,要求预算经费两亿日元,而1895年度日本国家预算只是9,160万日元。

  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从清朝得到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偿,包括利息一起折算成日元是大约三亿六千多万,这笔钱里天皇拿了两千万,大约6%,其余的就全部充作了军费,至于现在日本人没事就拿出来说道的什么八幡制铁所实际上在甲午赔款中分到的只有57万日元的“创立费”,0.2%左右,其余全成了军费,其中海军就用掉了一亿七千万日元,大约一半左右。

  可这一亿七千万连六六舰队第一期工程的钱都不够,更不要说造完了船以后的海军运营经费了,所以虽然内阁同意了这个计划,但是议会还是砍了一大刀,只同意9,500万日元。战列舰只同意一艘,一等巡洋舰只同意两艘,算是把二等巡洋舰加了一艘,但把三等巡洋舰以下给全部砍没了。

  海军当然不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全部六艘二等巡洋舰,六艘三等巡洋舰的整个耗资两亿两千万日元的十年计划给弄出来了交给国会,你们看着办。这边反正能耍赖就耍赖,实在不行就像西乡从道出的那个主意似的先斩后奏,剖肚子给你看。

  国会已经不像甲午以前能够一口否决海军的预算要求时候那么狠了,狠不起来,到最后有天皇给他们撑腰。经过一场甲午战争,天皇也不像以前那样是个可有可无,知道的人也不太多的那么个玩意了,“军人天皇”的形象已经树立了起来,穿着军装的天皇“御影”挂得到处都是,从小孩子就开始天天背诵什么“教育敕語”,你说谁还能玩得过天皇?

  就这样耍赖加扯皮,到了最后终于形成了这样这样一个阵势:

  战列舰:敷岛,朝日,初濑,三笠;

  一等巡洋舰:八云,吾妻,浅间,常磐,出云,磐手;

  二等巡洋舰:笠置,千岁,高砂,新高,对马,音羽;

  加上以前建造的没赶上甲午战争的富士和八岛,怎么着这个“六六舰队”也算凑出来了,山本权太郎是不是能够安心了?

  不能,虽然日本这几年有点长进,年间财政预算扩大到了两亿日元左右,但其中的一半左右是军事预算。甲午战争结束的1895年军费占的比例是32%,而1896年这个比例反而提高到了48%,1897年甚至超过了50%。日本的经济规模没有增长,增加的只是军费而已。

  另一方面俄国的国家预算规模折算成日元是20亿日元以上,经济规模是日本的十倍。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连年军事预算在国家预算的一半左右徘徊,就这样也就是陆军战斗兵力20万,海军战斗兵力26万四4千吨。而俄罗斯呢。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的合计是208万人,光在远东地区的陆军兵力就超过了20万,大炮544门,海军太平洋舰队也拥有7艘战列舰,总吨位达到19万2千吨。别的不说,就是1900年沙俄出兵东北以后宣布的太平洋舰队扩张的七年计划就是一个相当于两亿三千万日元的大预算。

  从任何观点来计算,日本也没有一丁点赢的希望。

  所以山本权兵卫在1903年6月的御前会议上认真地反对和俄国开仗。参加那次会议的除了总理桂太郎,外相小村寿太郎,陆相寺内正毅,海相山本权兵卫(不是后来的山本五十六哦)外,还有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大山严,松方正义(原大藏卿,第六代总理),井上馨(原外相)这五位元老。

  因为和俄国开战实在太可怕。原来和大清开打,就是打败了,好脾气的大清也不会把日本怎么样,最多几年内不去朝鲜溜达就是了。和大清说几句好话,给李鸿章袁世凯一点孝敬,就这样在朝鲜呆着都不是没有可能。

  但要是败给了老毛子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决不是赔款能了事的。从俄国的历史就可以推出日俄战争如果日本人输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就算有英国美国出面帮忙说情,日本不至于彻底亡国,但是北海道和东北地区肯定要全部划给俄国,日本海沿岸也保不住,运气好的话,挂太阳旗的地方还能剩下四分之一,但是那四分之三地方的日本人如果逃不出来就全部死路一条——在俄罗斯的远东地方见得到老毛子最恨的黄种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俄国人杀起亚洲人来是很能干的。

  这个赌局的赌注实在太大,甚至大过了后来的太平洋战争,因为后来的对手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毕竟不像俄国人那么野蛮变态。

  但是不打也躲不过去。俄罗斯在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之外,就在向朝鲜步步紧逼,1996年在汉城的俄国领事馆收留了继闵妃被暗杀之后自身也正在被亲日本势力追杀的朝鲜高宗,把领事馆让给高宗做为了王宫。向朝鲜派出了军事和财政顾问,因为在俄国人看来朝鲜南岸的马山浦(现在的马山市)是比大连和旅顺更为良好的军港。经济上俄国人可能更重视满洲,但是在军事战略上俄国更加热衷的是朝鲜。

  日俄之间,争夺的还是朝鲜。

  怎么办,不打躲不过,打又全无胜望。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