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18 1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心机
周围的人面面相觑却是不敢插话,原来两人答对间居然扯出一桩历史大悬案。此时满清入关已经数百年,老抬棺说得没错,人心确实已经渐渐忘汉,只有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还在苦苦支撑。
洪门也叫天地会,由抗清义士殷洪盛创立,再由南明东宁总制使陈近南发展壮大。对,就是那位《鹿鼎记》中韦小宝韦爵爷的师父,人称“生平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陈总舵主。洪门在顺治年间开始在民间秘密活动,是那时的天下第一大帮会,漕帮创帮的潘、翁、钱三人本来也是洪门弟子,但于雍正年间叛帮后建立清帮与清廷委和,得朝廷扶持,声势便渐渐超出了洪门去。再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朝,洪门势力已经越缩越小几近黯然无声。唯有洪门尊崇的朱三太子是不老的神话,也是清廷头疼了几百年的牛皮癣。
朱三太子本名朱慈焕,为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五子。满清入关以后朱三太子为躲避祸乱,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其名号是反清复明者的一面鲜明旗帜,深为满清朝廷所忌。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汶上县有个76岁的老头儿被定为朱三太子灭族。然后雍正一朝抓了两个老头儿也说是朱三太子被杀了,这时就该破百岁了。但在乾隆年间,又抓住了数个朱三太子照样杀了。乾隆活了96岁,这时候抓的朱三太子要是真的该是人精了。但是满清不管,到了嘉庆年间继续抓,天地会造反也说是朱三太子指挥的,抓了继续杀。甚至到了咸丰、同治等朝,也不问是抓的朱三太子还是猪头三了,总要杀一个示威。结果这样清朝自就把朱三太子这个神话造出来了。其实原因不过于清朝初期朱三太子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这个根本上。
跑得地方多,留下的子嗣也多,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活了大半辈子才机缘巧合发现自己原来是明朝皇帝后裔,那难免不会心动搞出点什么事来。起事时又觉得朱三太子孙子曾孙之类的名号远没朱三太子本身这个尊号响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还称朱三太子。现在诸人面前的朱三太子也不外乎这种情况,但是活生生的神话出现在面前,很多人还是被震骇住了不敢妄动。
满清一朝奴性最重,坏就坏在朱三太子所说的“规矩”二字上。清朝刚建立的时候,满汉等级尤其分明,很多后来的汉臣祖辈都是当时八旗子弟家的包衣奴才出身。因为伺候主子殷勤,被保送外放当官一步步走出来的。后来很多八旗子弟不思进取家境中落,最后有卖宅典当沦为挑夫乞丐。而当年奴才的后代却做到当朝一品或者封疆大吏什么,但要是遇见当年八旗主子家后人,不管是乞丐挑夫,都得下跪请安。这不是杜撰。乾隆朝就有一位状元,游街时不巧遇见当年的主子后代拄着打狗棍要饭,连忙下马请安。想是乞丐主子心情不好,把讨饭碗往状元手里一塞:去,主子肚子饿了,给我要点百家饭来。状元也只好一家家敲门,直到饭碗盛满才恭恭敬敬请主子用餐,等乞丐吃完说“不用你奴才伺候了,滚吧”才落荒而逃。消息传到乾隆皇帝耳朵里还大大褒奖状元一番,说不忘本懂规矩是好事。虽然老抬棺公然自认朱三太子是晴天霹雳,伍云一句“不在任何人之下”也算惊世骇俗,这分明是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有心人可以告他大不敬。但从情理上说朱三太子对付漕帮却不算无由,毕竟漕帮改名清帮后几百年间对付洪门也不知双手沾了多少反清复明义士的鲜血,江湖上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本是生存法则,所以老抬棺感慨完人情世故后厉声问道:“你说我今日之事错了,那是错在哪儿了?”
伍云静静道:“龙脉一说,本属虚妄。便是喂龙滢里是否有亢龙也难说得很,更不用说拿活人饵龙便能激起龙气了。但是喂龙滢确实是洞庭湖湖眼所在,那是通国十三处水体里承上接下的一处灵根。你心机深重,利用洪门在朝廷的卧底上书布下改造洞庭之局,引起漕帮与排教利益两立。再利用钱二的异心设局让漕帮与排教结下深仇,引出你志在必得的灵兽木客后,用华盖将木客变为丧客与活人共葬于喂龙滢中。待进入龙穴后服下尸厥散之人毒性被丧客拔出,见自己被活埋之阴恨必然催发丧客胎体成形,那时煞毒流于全国,其时必然瘟疫
横行。加上你又预先杀害漕帮帮主与十三堂堂主,让全国水运近于瘫痪,药物粮食无法流转,势将哀鸿遍地、民不聊生。朝廷疲于奔命,就是欲救济亦不可得。到时全国民变,你便可以从中取利,以朱三太子名号起事。先不问明清恩怨,请问苍生何辜,百姓要为你个人抱负卷入这场大魇浩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