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9-7 1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70
“小小敦刻尔克”
上文曾提到,希腊有两个重要港口,它们分别是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以及第二大港——萨洛尼卡。早在4月6日那场大爆炸中,比雷埃夫斯便已遭到彻底毁坏。萨洛尼卡也于4月9日被德军攻克。因此,当温泉关沦陷后,英军只好继续撤退,往雅典方向转移。因为那里还残有一些小渔港,威尔逊将军设想,远征军可由这些港口分散登船。
起初,英军把萨罗尼科斯湾(雅典以西峡湾)的小渔船停泊场作为上船地点,并留下部队在底比斯建立一条临时防线,延缓敌军追击。
可是,当科林斯运河被伞兵封锁后,上船地点又只好改为伯罗奔尼撒半岛——那里有大量开阔的海滩。根据指示,绝大部分撤退人员应当在克里特岛登陆,以便加快撤退速度。由于英国当局把拯救士兵置于首位,所以除步枪、机枪之外,其他所有武器与装备都丢弃了。一场“袖珍版”的敦刻尔克行动再度上演。为了保障撤军,地中海分舰队倾巢出动:7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21艘运输舰,还有许多各式的舰艇。坎宁安海军上将把整个老本都压进去了。
丘吉尔事后承认,随着温泉关迅速沦陷,英军几乎无险可守。在他看来,从希腊有组织地撤退五万余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丘吉尔后来写道:“在敦刻尔克战役中,我们总的来说,是拥有制空权的。但在希腊,却是德国人完全地、绝对地控制着天空……”
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尼米兹海军上将的说法,他写道:“为了避免遭受敌机空袭,负责撤退的舰船只能利用夜间撤运人员,而且必须于凌晨3时前离开。”换句话说,军队只能利用夜间短短的几个小时登船。而在白天,军队只能躲在海滩周围的灌木丛中,避免被敌机发现。舰船也只能停在敌机航程以外的克里特岛海域。
很奇怪,德国人的攻势总是那样凌厉,走位也很风骚。但消灭包围圈中走投无路的敌人却总是力不从心。由于各部队忙着抢功,并把攻克雅典放在首位。因此大部分英军都安全地溜掉了。一直到4月27日,也就是雅典沦陷的那一天,德国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英国人一直都在他们鼻子底下实施救援!
希特勒指示陆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英军溜掉了。可是,德军主力都在雅典(部分军官已经开始在巴特农神庙游山玩水了)因此,阻止英军撤退的重任再度落在空军肩上—— 一切都是敦刻尔克的重演,英军在敌机最猛烈的攻击下装载上船。在纳夫普利翁地域,英军人员遭到了惨重伤亡,许多船只被击沉。一艘名为“斯拉马特”号的运输舰为了抢救人员而停泊太久,未能在天亮前离开。拂晓时分,它被俯冲轰炸机击中,约800名士兵落水。令丘吉尔痛心不已的是,有两艘驱逐舰(“金刚石号”和“鴢号”)眼见同胞落水,于心不忍,折回抢救。但德国轰炸机第二波的袭击接踵而来,两艘驱逐舰也被击沉,三艘船上的生还者不过50人。丘吉尔后来感慨道:“这是英勇但同样也是是愚蠢的行为。”
在付出惨重损失后,救援工作陷入了停顿。无奈之下,英国远征军只好继续转移,奔逃至伯罗奔尼撒半岛最底部的卡拉迈地域上船。谢天谢地,多亏意大利海军不敢出门,英军撤退未受阻碍。当时,卡拉迈海滩上还有8000名士兵和大约1400名南斯拉夫难民(还有一些意大利战俘)。撤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德军各先遣支队突然赶到,卡拉迈小渔港也被攻占。由于德国人搞不清英军底细,又慑于英军舰炮威力,因此不敢冲到海滩上来,只敢躲在镇中胡乱开炮。
与此同时,英国军舰眼见小镇四处起火,以为德军已经取胜,所以再也不敢实施救援,折头返航。虽然英国远征军奋起反击,并一度把德军逐出卡拉迈镇,但当他们回头看时,海面上却早已空空如也,残存的7000名英军将士只好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
偶,耶!意大利战俘咸鱼翻生啦—— 一下子变成了胜利者。剩下的时间,意大利军队跟在德国装甲兵后面耀武扬威地杀到——他们的海军也及时赶来打酱油。在坐地分赃和占领岛屿的工作上,意大利海军是相当活跃的。不消说,他们还要忙于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海军基地,这些港口原封不动地落入了意军之手。
紧接着,意军又把爱奥尼亚海及爱琴海各岛屿全部收入囊中。速度之快,简直让人折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