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0)

  刘湘对冯玉祥的练兵法始终念念不忘。虽然他已经实施了“新战法”,但还是觉得川军作风不够硬朗,若真的和蒋介石刀兵相见,必处下风。
  你说标准高不可攀,那我就汤下面,因陋就简一点行不行,就算练不出正宗的西北军,能端出个“准西北军”也可以啊。
  老冯早就今非昔比,刘湘一抛来橄榄枝,他便马上接了过来,并答应派人入川帮刘湘训练军队。
  刘湘话语谦卑,表示完全拥护冯玉祥的抗日主张,并希望冯玉祥在这方面把自己当成他的直属部下。
  冯玉祥的现状是他没了部下。尽管华北的宋哲元和山东的韩复榘都是他在西北军的部属,如今也发展得不错,可是冯玉祥对他们的影响力很有限,尤其韩复榘,和冯玉祥不像是老上司和老下级,倒像是几世仇家。
  这时候有人口口声声要投至麾下,还是“四川王”,老冯那个高兴,认为自己今后又有了实力拥趸,跟蒋介石讨价还价,也再不愁没有筹码了。
  刘湘当然不是真心要给冯玉祥做小弟,否则他又何至于跟蒋介石闹到剑拔弩张,你死我活?
  除了要引进冯氏练兵法外,冯玉祥能够吸引刘湘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可以通过冯玉祥为桥梁,与宋哲元和韩复榘联系,以作唇齿相依。
  冯玉祥不仅一一应允,还授刘湘以计:同共产党交朋友!
  刘湘和谁联盟都可以,惟独对此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他说:“我跟红军打过仗,现在要化敌为友,如何让我的部下同意,这是一个大问题。再说交朋友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要双方都同意才行,共产党肯和我交朋友吗?”
  冯玉祥于是向自己的驻川代表高兴亚传达指示,让他以聊天的方式给刘湘“作对比”。
  高兴亚依言告诉刘湘:“冯先生说,你是军人,你的军队质量和数量,与他在极盛时期相比,何如?”
  冯玉祥的极盛时期,也就是西北军的极盛时期,当时拥有若干方面军,三十二个军,八十一个师,而且全部训练有素,战力凶猛,乃名符其实的中原第一军团,哪里是川军能够比得上的。
  刘湘连忙答道:“万万不如!”
  高兴亚又问:“冯先生的将领都是多年由行伍训练提拔起来的。他本人当旅长有八九年没有升迁,长期扎根于一个旅,与部下有长时间的感情培养,因此这些部下都对冯先生非常尊敬。你与你的将领的关系,比冯先生如何?”
  刘湘回答:“我的部属军官,多数是半途来归的,不如多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0: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1)

  确实,刘湘的一些嫡系将领,像王缵绪、范绍增,都是从敌方营垒过来的,不是亲儿子,就难免隔着肚皮,这也成为刘湘的一块心病。
  高兴亚引用了“冯先生”的话:“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以五百万元收买了韩复榘,三百万元收买了石友三,一下子拉走十来万部队。要是蒋介石来挖你的墙角,恐怕还用不着五百万、三百万这样的代价吧?”
  刘湘老实承认:“很对。”
  高兴亚继续发挥:“冯先生与蒋介石是把兄弟,一块磕过头换过帖的,表面上他对冯先生非常推崇,即便决裂之后,还称冯先生为大哥。你同蒋介石有这种关系吗?”
  刘湘回答没有。
  不仅如此,高兴亚还提到了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恩”:“知道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来又是怎么上台的吗?”
  随后他自问自答:“那一次,他是被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逼下台的。之后,冯先生认为白崇禧指挥无方,于是约阎锡山联名通电,请蒋介石复出担任总司令,统一军权。这虽然是战事危机下的无奈之举,但事实上蒋介石就是赖此才得以重新上台的。可以说,冯先生对蒋介石个人有着莫大的恩惠。你对蒋介石有这样的恩惠吗?”
  刘湘只能回答:“当然没有。”
  按照冯玉祥和高兴亚的说法,冯玉祥对蒋介石这个把兄弟称得上是恩重如山,可是蒋介石却恩将仇报,不择手段地收买冯玉祥的部下,把冯玉祥给整得好惨。
  高兴亚问刘湘:“蒋介石对有恩于他的把兄弟都是如此,对你,难道还会有所顾忌,不好意思下手吗?”
  这些话,差点就将刘湘予以当场秒杀。照你这么说,我不是注定要完蛋了吗?
  高兴亚滔滔不绝,当然不只是为了恐吓刘湘。
  冯玉祥以己及彼,对南北诸侯的心理都摸得很透。在高兴亚奉命入川之前,他就特意关照高兴亚,对着刘湘绝不要多谈革命的大道理,因为诸侯也好,军阀也罢,个人利害都是占第一位的,此辈即算嘴里也谈革命,其实不过是打官腔,说空话。
  要谈,就谈个人存亡,并让刘湘在既怕“蒋”又惧“共”之间做出选择,不是多项选择,而是单项选择。
  在做足铺垫之后,高兴亚终于进入了正题:“冯先生跟蒋介石打交道,吃够了亏,但是他跟共产党交朋友,就从来没有吃过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2)

  冯玉祥所说的这些皆有出处。比如他与张作霖、吴佩孚在南口大战时,曾经惨败到几乎溃不成军,后来在苏联的帮助下才得以重整旗鼓,而“抗日同盟军”更是直接得到了延安方面的支持。
  高兴亚转述了冯玉祥的原话:“就以浅薄的眼光来看,共产党是与蒋介石争天下,不是与你刘甫澄争天下。现在蒋介石的刀已插进你的心脏,为什么对与共产党交朋友还心存顾虑呢?你是不是怕共产党比怕蒋介石还厉害,你看看我的情况,就知道不会吃亏!”
  在中国的国情之下,这哪里是浅薄,简直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真理,所谓革命云云,倒真是“打官腔,说空话”。
  刘湘听完这些话,顿时茅塞顿开,兴奋异常,他用手在茶几上一拍:“冯先生真知我爱我者。我决定与共产党交朋友。”
  经过冯玉祥的说服,刘湘一改出道以来对共产党和红军的仇视态度,一面答应释放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犯,一面与延安方面建立了直接联系。
  刘湘的代表自延安返回后,向刘湘汇报了毛泽东的话:“只有坚持抗日和民主,才能制蒋,譬如牵只老虎给他(蒋介石)骑在背上。骑上,他就不能有所作为,下来,就要被老虎吃掉。”
  刘湘大为叹服,从此将这句话引为圭臬。
  延安也向四川派出代表,四川地下党的领导人罗世文即于此时入川,他们与冯玉祥的驻川代表(部分也是地下党员)一起,被刘湘聘请为高级幕僚。
  刘湘虽然并没能如他所愿,训练出“准西北军”,但在地下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却得以建立起一个神秘组织——“武德励进会”。
  “武德励进会”的前身为“武德学友会”。学友会与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会很是相似,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内部结构极为松散,有的人交过会费,却从来没有去过会址,更有甚者,还不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学友会就相当于现在大学高校的同乡会,要做能做的事无非两样,一是联络感情,大家空下来打打扑克,推推麻将,或者吹吹牛聊聊天。二是办一本会刊杂志,也无非是证明尚有这个组织存在而已。
  刘湘新办的励进会与学友会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二者并存,学友会属于外围组织,完全公开,励进会属于核心组织,对外始终保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3)

  励进会的入会手续很严格,必须由两个老会员介绍,并经刘湘亲自批准,才能成为正式会员。
  入会之初,会员要宣誓,首要一条便是拥护“会长”,也就是刘湘。毒誓由每个会员自己填写,申明如有违反,须受的各种惩罚:有人填“枪毙”,有人填“杀头”,有人填“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念完毒誓,还要按手印,整个程序弄得跟加入黑社会差不多。
  刘湘最初发展的会员,都是营长以上的实职军官,后来逐渐推广到王陵基的保安队,最后连县政、财政训练班也被纳入其中。
  参加过蒋介石峨嵋军训团的军官,被刘湘认定为有“中毒”嫌疑,这些人是不能马上介绍入会的,必须先要到他举办的军官教育团回炉再造。军官教育团名义上是上军事课,但主要仍是“精神讲话”,不过是跟军训团反着来,而且由刘湘亲自主讲,这叫“消毒”。
  只有消过“毒”,再经逐个考察,才能拥有加入励进会的资格和机会。
  在嫡系将领中,潘文华、王陵基得以被批准入会,成为刘湘暂时能信得过的“自己人”,唐式遵、王缵绪、范绍增则受到励进会的严密侦察和监视,因怀疑王缵绪加入了复兴社,每天负责在其身前身后盯梢的竟达二十人之多。
  继“以神治军”过时之后,依靠励进会,刘湘成功地从“以神治军”过渡过“以会治军”。最盛时,励进会员达到八百多人,形成了以刘湘为中心的所谓“甫系”。
  在刘湘的护持下,地下党逐渐进入励进会的核心决策部门,并在刘湘与蒋介石的暗斗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康泽的复兴社无孔不入,到处搜集情报,地下党就在励进会中设立情报训练组,专门训练反蒋特工人员。
  别动队持有武器,并受过军事训练,一般人不敢惹,励进会便也相应成立了特务队,对别动队进行打击。
  曾次有几次,特务队在深夜向别动队员发起暗袭,用麻袋罩住,捆绑后丢入沟内淹死。
  别动队在明处,特务队在暗处,四川地方又大,以致于吃了亏后,都不知道应该找谁算帐。康泽气急败坏,找到刘湘大发雷霆,质问是怎么一回事。刘湘推说他会慢慢调查,就把这个不可一世的锦衣卫头目给打发掉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4)

  除发起情报和特工战外,地下党的舆论宣传也很有力量。小说《红岩》中除罗世文外的另一个地下党著名领导人车耀先,当时就在刘湘手下担任杂志主编,进行抗战宣传。
  蒋介石发现要打入刘湘的军队,变得越来越困难。
  参谋团成员去看望一位老友,此人便是加入励进会的少壮军官,他直言不讳地说:“中央入川帮助打红军,我们竭诚欢迎,但如果要征服四川,那将受到抵制。”
  用“征服”二字,等于把“中央”等同到了异族或者外敌,其敌意可见一斑。
  在励进会的明争暗攻下,一贯叫得最凶的康泽率先支持不住,政训活动被迫停顿,并于年底自行撤销,他自己也被调去“禁烟缉私”。至此,除少数隐藏得较深的复兴社骨干外,重庆行营、成都军校以及宪兵团、别动队都偃旗息鼓,躲到了一边,蒋介石的势力在四川遭到了极大削弱。
  刘湘能够“联共”,并不是真的对共产党和红军起了好感,说到底还是利害关系使然,但他却着实从中尝到了甜头。
  “七七事变”以前,延安的物质条件非常困难。据说毛泽东曾亲自致信刘湘,说延安想办一个图书馆,可是缺乏图书资料,希望刘湘能予以帮忙。
  众人议定送一万元,在没有通货膨胀之前,一万元不少了。上报刘湘,刘湘说:“一万元未免太小气了,我们要同人家合作嘛,既然合作就得出点力。”
  随手一批,便是五万。
  在“联共”的基础上,刘湘再派张斯可赴广西南宁,那里也驻有延安代表,三方代表共同签定了“红(军)、桂、川军事协定”,商定要联合反蒋。
  刘湘还希望将省外的这盘棋做得更大一些。
  1936年9月,他召集励进会骨干成员,在成都公馆举行秘密会议。刘湘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就如何交结更多的“朋友”,让众人支招。大家一番讨论,所提交的“朋友”名单中有山东韩复榘,山西阎锡山,还有陕西的张学良、杨虎城。
  最后刘湘选定联络陕西。因为根据情报,蒋介石要调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去福建,调杨虎城及其第17路军(又称小西北军或后西北军)去甘肃,另由胡宗南进驻西安,取代张、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2: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5)

  陕西是杨虎城的地盘,张学良则是继“九一八”、长城抗战后便居无定所,只能在陕西寄食以存,蒋介石动了他们的窝,那二位能不跳起来吗?显然,现在联络张、杨反蒋,恰在其时,反倒是韩复榘和阎锡山,小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很难下决心“造反”。
  经过物色,刘湘决定派黄慕颜完成这一使命。黄慕颜首先去广西,与李宗仁谈定了“川、桂、陕”合作反蒋的事宜,接着再由成都乘机去西安,对外则宣称前往洽谈川陕联防事宜,以避人耳目。
  黄慕颜的大舅子在西安绥靖公署任交际处长,为杨虎城的得力助手之一。通过这一关系,黄慕颜顺利地见到了杨虎城,并交付对方一份关于“川、桂、陕”联合反蒋的电稿。
  杨虎城说他和刘湘在见解和想法上“完全吻合”,但他要黄慕颜稍等几天,待他和张学良研究之后再行答复。
  实际情况是,张、杨正在酝酿一起惊天大行动。
  1936年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张、杨在华清池捉住了蒋介石。黄慕颜得知详情后,立即电告刘湘,并建议刘湘解决在川的“中央”势力,以响应西安。
  西安事变发生时,刘湘正在大邑养病。闻知消息后,急忙赶回成都进行处置。在接到黄慕颜的电报,确证消息属实,刘湘君臣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张、杨也太牛了,我们撑破天,也只敢打打擦边球,玩玩合纵连横,他们竟然能给老蒋来个瓮中捉鳖,瞧瞧人家这胆识,惭愧啊。喜的是,不用自己费吹灰之力,嚣张一时的老蒋已经束手就擒,眼看着连小命都要保不住了,真应了那句话,什么圈到最后都是花圈,什么坛到最后都是祭坛。
  当天,四川发出两封通电,一封出自于国民党四川党部,一封出自于刘湘,前者声讨张、杨,后者看似态度模糊,实质是寓支持于模糊之中。
  刘湘举止暧昧,弄得贺国光惶惶不安,一再找刘湘和邓汉祥探问,并竭力劝说刘湘拥护南京政府,但收效甚微。
  刘湘尚保留着一丝模糊,是受邓汉祥之谏,采取观望态度,多看几天再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6)

  先看南京。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要举兵讨伐张、杨。早已倾向于蒋介石的孙震闻讯,立即附和,并要开拔入陕,刘湘电令其撤回川境,不准擅自行动。其他如邓锡侯、李家钰、刘文辉,一看事情这么复杂,马上都不动了。
  再看西安。“讨逆军”已攻入潼关,并拟派飞机轰炸西安。刘湘一合计,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杨恐怕不会再留着蒋介石做人质了,只会将其咔嚓了事,就算“讨逆军”暂时攻不进西安,飞机炸,也得把老蒋给炸死。
  那还等什么,动手吧。
  正要下达进攻令,有幕僚劝止:“西安那边激战正酣,如此做法,会把“讨逆军”的注意力转移到四川来的,那样四川就要吃苦头,何必呢。如果能确证蒋介石真的完蛋了,到时再动手也不迟。”
  刘湘认为有理,于是决定:先布置包围,然后再动手。
  刘湘随即以潘文华为总指军,傅常为副指挥,将成都军校和重庆行营完全包围起来。
  蒋介石在川的主要武装力量就是成都军校,另外还有宪兵团和别动队。发现自己被包围后,他们当然不甘于坐以待毙,所有大小官员全都自动自发地出来抢筑工事,昼夜和衣不睡,且不论文武,全部持枪在手,欲作困兽之斗。
  成都市区由此一片肃杀,街上连行人都看不到几个。
  刘湘等着老蒋毙命,便好下达进攻令,但黄慕颜那边又迟无消息。
  1936年12月16日,刘湘召集高层会议,以便敲定最终立场。会上,傅常、潘文华主张立即响应张、杨,对成都军校和重庆行营发起进攻。
  听完傅、潘之言,刘湘问邓汉祥以为如何。
  邓汉祥说:“策之上者,莫若静观其变。蒋败,不过是瓮中之鳖,万一事有反复,则我未轻举妄动,大可免遭嫉恨。”
  邓汉祥不同意此时发动进攻:“如果张学良杀了蒋介石,军校、行营就能搬得走吗?南京政府必不会善罢甘休。又假设张学良放了蒋介石,到时候我们怎么下台?”
  有了“两广事变”时的教训,刘湘已不敢再随便头脑发热,他认为邓汉祥分析有理,遂力排众议,采纳了其建议。
  邓汉祥立即出面安慰贺国光及其他在蓉人员,刘湘对外也换上一副新面孔,宣布就任川康绥靖主任,领着邓锡侯等人,口口声声要“营救领袖(蒋介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7)

  这当然都是做给人的表面文章,如果是真心“营救领袖”,他也犯不着把孙震给硬拉回来。
  最好是张、杨把蒋介石给杀了,那得省多少事啊。
  可惜天不遂人愿,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调解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陪送其回到南京。
  刘湘既失落又诧异,但又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对重庆行营和军校全部撤兵解围。
  邓汉祥说得是对的,依靠他的远见卓识,刘、蒋的关系才未达到公开破裂的程度,继“两广事变”后,刘湘又躲过了一次莫测风险。
  可是另一方面,刘湘却没有办法将他兴兵包围的事也都一慨抹去,相关报告早就飞到了蒋介石的案头,双方原有的梁子不仅没有解开,反而越结越深。
  暗斗仍将继续,只是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而微妙的阶段。
  1937年2月,社会上谣言纷传,一边说蒋介石要下手搞刘湘,一边又说刘湘也将有所行动,驻川“中央军”与川军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双方都忙于构筑工事,以备不测。
  已升任代行营主任的贺国光急忙下令将工事全部铲除,刘湘也通过讲话辟谣,事态方告平息。
  所谓“谣言”都不是没来由的。蒋介石给刘湘发来电报,让他派全权代表到南京商议要事。
  刘湘敏感地意识到,蒋介石要下手“搞”他了。跟蒋介石打交道,环顾幕中,惟邓汉祥能胜此任,在送邓汉祥出发时,他把自己想好的策略告诉对方:“无论蒋介石出什么题目,我们都要抱一个拖字来应付,拖一天有一天的机会,总以避免和他打仗为上策。”
  1937年3月18日,邓汉祥由贺国光陪同,乘专机飞至南京。
  一下飞机,邓汉祥就感觉到了压力,因为当地舆论都在纷传,说四川企图“造反”。
  在这种舆论包围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了。
  果然,蒋介石第一时间召见,一开口就来了一句:“四川的军队太多了。”
  怎么个多呢,蒋介石的说法是,“四川一省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哪里要这么多兵,你们都在防谁啊?
  蒋介石给出的处方是:“应该缩编!”
  传说中的铁砂掌来了,好在邓汉祥已有心理准备,不慌不忙,以刘湘所传的“拖”字诀应之:“如果四川各军都按照一个标准同时进行,自属必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8)

  蒋介石同样已荷枪实弹,铁掌刚出,飞剑又至。
  “甫澄身体多病,兼管军民两政,一直深恐他力有不逮,所以这次我准备派能够同他合作的人去担任省主席,让甫澄专负绥靖地方的责任,这样也便于他休养,对地方和他个人都是有利的。”
  这不但是飞剑,还是穿心剑,一通乱七八糟的台词,眼瞅着直奔对手的胸口致命之处而来。
  邓汉祥既不能退,也不能闪,更不能拖,只能硬生生接招,当然他不能说刘湘不肯退位分权,得说军民分治尚不合“川情”。
  “四川在防区时代混乱多年,人民深受其苦,自省政府成立,防区制取消后,关于地方治安及用人、用钱方面,始稍有眉目。现在截然划分军政、民政,由两人负责,恐难收辅车相依之效,反而会转增中央西顾之忧。”
  蒋介石气势如此之盛,是因为“西安事变”后的形势与“两广事变”时相比大为不同。在国内声誉上,蒋介石一下子到达顶点,看上去已正正经经像个全国领袖,国内没有任何人能撼动得了他的地位,因此不管邓汉祥当着面如何巧舌如簧,他始终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
  眼见相持下去甚为不利,邓汉祥想了想说:“委员长日理万机,不便多来麻烦。可否指定一位负责人从长研讨,使汉祥多有陈述机会。”
  蒋介石料想邓汉祥也耍不出什么特别的花招,便点头应允,并指定军政部长何应钦与其商榷。
  邓汉祥反复权衡,在蒋介石势大,又不能打仗的前提下,要想缩着脑袋一刀都不挨是不可能了,按照刘湘“拖一天是一天”的策略,他选择了舍卒保帅。
  邓汉祥对何应钦说:“缩编军队和军民分治两件事,如果同时进行,逼得过紧,恐难免滋生事端,何不分两个步骤办理?”
  邓汉祥提出,可以先缩编军队,过一些时候再搞军民分治,“同样可以达到中央的愿望”。
  通过何应钦的转述,蒋介石合计下来,左一刀右一刀,反正都是一刀,排着队砍也未尝不可,于是在第二次接见邓汉祥时,不再提及军民分治,只决定于7月1日在重庆召开整军会议,并派何应钦为代表到渝主持。
  邓汉祥返回成都,将前后情形跟刘湘一说,刘湘也意识到此番不同往日,蒋介石是专门针对四川而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09)

  假如当初不听邓汉祥之言,向行营和军校发起进攻,不管攻得下攻不下,有一点可以确定:蒋介石绝不会跟你这么啰里啰嗦,他早已直接率兵打到四川。
  现在还能分步骤,允许你“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那真是给足了面子,再不学着乖一点,就太没智商了。刘湘立即致电蒋介石和何应钦,表示拥护整军会议。
  1937年4月16日,刘湘再作让步,声明接受南京政府提出的“川军国军化,政治中央化”。第二天,川军腾出位置,由“中央军”正式进驻重庆。
  这是刘湘备受煎熬的一段日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曾像金钟罩、铁布衫那样的合纵之术正在式微,面对蒋介石在军政两面的凌厉攻势,南北诸侯均噤若寒蝉,没一个敢上台过招。
  1937年4月30日,西安事变的发起者之一杨虎城被蒋介石革职,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他的“小西北军”就已经瓦解,握枪杆子的人一旦失去枪杆子,你怎么摆布都没问题。
  当天,刘湘便离开成都市区,移居金花桥别墅。
  金花桥别墅是一座乡村别墅,坐落于成都至双流的公路附近,有专用汽车道与公路连接,在紧张情况下随时可以沿公路逃生。
  过去刘湘养病都是去大邑老家,这次破例住进金花桥别墅,实在是被杨虎城的先例给吓到不轻。
  四天之后,见周围尚无异样,他这才返回成都,一回来即将蓉、渝两市的警察局长予以撤换。
  他还是安全的,至少在整军会议之前。
  尽管害怕,但一天天过去,那个日子还是在不断逼近。何应钦即将飞抵重庆,同时电告刘湘如期参加整军会议。
  刘湘的嫡系部下闻讯,大多劝止刘湘赴渝,刘兆藜等三个旅长更是跪在地上痛哭,说到重庆凶多吉少,万一被扣,就毫无办法了。
  刘湘尽管答应与会,其实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彼时蒋介石正在庐山,邓锡侯、刘文辉、杨森在山上都驻有代表,他们发回的电报,无一例外都说蒋介石欲借整军会议来收拾刘湘。
  这些电报当然不是给刘湘看的,但刘湘有办法偷看,他那个侦察电台可不是吃干饭的。
  看完电报,刘湘更有顾虑了,就担心何应钦邀他不是开会,而是去看硫酸雨。
  谋士和武将数不胜数,到头来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却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邓汉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9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