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9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4)
邓汉祥也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可既然已经触了“龙须”,那就只好硬着头皮触到底了。
“如果一定要贯彻整军会议案,万一因此影响川军抗战,一时无法调出四川,那怎么办?!”
话一出口,连邓汉祥自己都吓了一跳,这话可以私下说,可以对着何应钦说,但直接跟蒋介石说,这不变成以抗战来“胁迫领袖”了吗?
然而恰恰是这句话,把蒋介石给震住了。他很快冷静下来,表示可暂缓执行整军会议案,不过“暂时可以,永久则不行”。
邓汉祥立即答复:“抗战结束后,全国军政统一,四川自然不会例外。”
要的就是“暂时”,“永久”以后再说吧。
邓汉祥回到居所,将经过告诉刘湘,刘湘仍然犹疑不定:“蒋介石的话靠不住,我们总以设法溜走为妙。”
不管邓汉祥怎样劝说,刘湘总是坚持:“应付应付,混回去再说。”
两人正在窃窃私语,侍从跑来报告:“蒋委员长来了。”
刘湘急忙跑到门口迎接“御驾”,握手之后,蒋介石便说:“甫澄兄,我们两兄弟,自北伐以来,你对国家和我个人的维护,我是不会忘记的。现在要抗战,四川对国家的关系更重要了,以后希望你多负责任,整军案可以等抗战结束再说。”
蒋介石还跟刘湘共享了他的从政经验:“过去我总认为事必躬亲,才放得下心,必须与我有关系的人,才是人才,才肯重用,这一念之差,几乎把国家误了。我现在则不然,只给部下提供一个方针,至于他如何安排,如何去做,我决不过问,所用之人,也有许多是素昧平生的。”
说到这里,几乎已是推心置腹:“过去我的这些短处,甫澄兄或多或少亦不免有相同之处。四川地方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欧洲的大国,希望甫澄兄在军政方面提纲挈领,多延揽人才,自然会收事倍功倍之效。”
显然,蒋介石已经完全换了一种态度,现在他对刘湘既“放得下心”,也肯“重用”。整个谈话过程中,蒋介石语气亲切,待刘湘真跟自家兄弟一样。
蒋介石交了真心,刘湘也动了真情,当面表示愿为国家效忠,为抗战尽力。
蒋介石走后,刘湘异常高兴地对邓汉祥说:“这回蒋介石算是说了几句知心话。”
邓汉祥一语中的:“恐怕还是‘川军调不出来怎么办’起了作用。”
邓汉祥说的没错,蒋介石再无心思顾及“削藩”,因为“八一三”淞沪抗战已经打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