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0)

  刘湘问邓汉祥,他究竟是去好还是不去好。
  邓汉祥说:“假使我替蒋介石策划,就绝不会采取扣留你的办法,光扣你有什么呢,你的几十万军队仍然会成问题。”
  那蒋介石会用什么办法呢,“不如用绳子勒!”
  刘湘被吓一跳,但邓汉祥并非那些不上档次的暗杀特工,他所说的“勒”是指政治策略。
  “蒋介石可以先缩编你的军队,再逼你实行军民分治,最后再调你到中央当个部长,岂不省事得多?”
  谁都能听出“勒”法之巧妙,若不是蒋介石的首席幕僚杨永泰早已被刺身亡,没准他献给蒋介石的就是此计。
  刘湘当然不愿意被活活“勒死”,不过这起码可以给他以拖的时间,比直接扣留要能接受的多了。
  一切都是推测,毕竟邓汉祥不是蒋介石的幕僚,所以他又给刘湘想出了一个最稳当的办法。
  按照邓汉祥的布置,他和刘湘同时出发,只是所乘交通工具不同,刘湘乘的是汽车,邓汉祥乘的是飞机,这样邓汉祥便提前到达了重庆,而刘湘则一路慢行,最后停于璧山。
  邓汉祥与刘湘约定,由邓汉祥先同何应钦密谈,摸到底细后再到璧山与刘湘会合。假如整军方案危及川局,刘湘接受不了,便马上以旧疾复发为借口,中途折回重庆,倘若开出的条件平易,尚不难接受,那么自然就可以大大方方进重庆。
  邓汉祥在重庆机场接得何应钦,寒喧已毕,首先就说:“你不知道,这里的谣言很多。”
  何应钦忙问是什么谣言。邓汉祥便告诉他:“不外整军就是在整刘甫澄。”
  何应钦不听则可,一听赶紧“辟谣”,并且信誓旦旦地对邓汉祥保证:“我带来的是一张白纸,刘甫澄想要如何写就如何写。”
  这正是邓汉祥想得到的答案。他和刘湘怕就怕蒋介石利用整军会议,或直接扣人,或卸其兵权。
  为了进一步加以确证,邓汉祥故意说:“蒋先生的把戏很多,谣言也不能认为毫无根据,特别是我不知道你给我讲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
  何应钦急了:“我是贵州人,川滇黔向称一家,而且我对甫澄素无恶感,如果委员长真要收拾他,我肯来当刽子手,同四川人结不解之仇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1)

  杨永泰、张群、何应钦,合称为邓汉祥的三把“钥匙”,大家平时私交不错,同时,邓汉祥和何应钦还是同学同乡,彼此之间很了解对方的性格脾性。何应钦究竟说没说假话,邓汉祥是能觉察出来的,他注意到,何应钦在说话的时候,态度很自然,没有一丝一毫装出来的表情,因此判断何应钦没有欺骗他。
  当夜邓汉祥赶到璧山,将经过详告刘湘,刘湘这才决定去重庆。
  1937年7月1日,整军会议在重庆开幕。
  何应钦先代表蒋介石讲了一通会议的意义,刘湘、邓锡侯等人赶紧假惺惺地表示拥护,接着便进入了实质话题。
  何应钦定了个调子:“川康军队,从数量来上讲,报中央备案的就有一百七十多个团,竟然比日本常备部队的两倍半还多。以四川一省来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无怪乎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四川军队急需整理。”
  说一千道一万,不过还是要缩编。握枪杆子的有哪一个舍得朝自己身上砍这一刀。会场上立即鸦雀无声,谁都不表态,刘湘也缄口不言。
  会议形成僵局,何应钦着急万分,他虽然带来的是一张白纸,但总得往上面填点啥,否则如何交差。
  无奈之下,何应钦便通过顾祝同去说服范绍增,要他在会上带个头,主动裁减军队,条件是将来另外成立一个军,由范绍增出任军长。
  范绍增早就跟刘湘离心离德,觉得这个买卖不错,于是一拍胸脯,应承下来。
  再次开会,范绍增第一个开口:“服从中央,裁减我师!”
  范绍增的表态,一下子打开了裁减川军的缺口,会议随后完全被何应钦一人所掌控,由着他哗啦哗啦地把价码往上抬:川军缩减十分之二、川军团长以上军官以后由“中央”直接委派、川军军饷每月由南京军政部派员点名发放……
  何应钦从南京带来的确实只是一张白纸,可是转瞬之间,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刘湘不仅要裁军,而且眼看着连军队的用人权和财权都保不住了。
  刘湘和各军头领皆瞪目结舌,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味道,尤其刘湘,心里面真是恨死了窝里反的范哈儿。
  正在大伤脑袋之际,何应钦突然宣布中止会议,紧急启程返回南京。
  会议无疾而终,决议自然也就无法落实。包括刘湘在内,川军将领们犹如上晚自习遇上断电的学生,那个喜出望外和欢呼雀跃,真是难以形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2)

  何应钦中途离场的原因很简单,“七七事变”爆发了!
  正如很多人所议论的,是“七七事变”救了刘湘。刘湘也再次认识到,只有以抗日为旗号,才能继续与蒋介石对抗,也只有出川抗日,才能保住川军不被裁减。
  刘湘遂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同时又通电各省,号召全国总动员。
  1937年8月7日,应蒋介石电召,刘湘偕邓汉祥等人,由成都飞赴南京。去之前,他对外发表谈话,表示将把四川人力财力都拿出来贡献国家。
  到达南京的当天下午,蒋介石就约见了刘湘,对刘湘说:“知道你今天要来,因此决定今晚召开国防会议,请甫澄兄回去休息一下,务必准时参加。其余事情,另约时间再谈。”
  如此举足轻重的国防会议,居然是要等他刘湘来了才开。如此礼遇,不由得刘湘不激动。要知道与会者除南京的文武群臣外,还有南北各地诸侯,要论彼此实力,四川也就排个中等而已。
  开会了,蒋介石先作报告,接着阎锡山发言,再接着,就轮到了刘湘。
  刘湘说:“四川的人力物力,可作抗战的有力后盾,目前就能出兵三十万,今后还可出壮丁五百万及大量粮食物资,以供抗战之用……”
  外界印象中的刘湘,从来是一副木木讷讷,不擅言辞的样,没想到这回他精神饱满,侃侃而谈,一讲就是十分钟,俨然已成为主战派的活标本,全场空气也都逐渐趋向于对日作战。
  凑巧的是,蒋介石给刘湘安排的居住地,乃张学良旧年在紫金山麓的自建别墅。这是一座中西风格合璧的建筑,外型美观,内部陈设也非常华丽,只是因座落于郊外无人区,得多加警卫。
  有客前来拜访刘湘,都忍不住啧啧称赞,说别墅真漂亮。刘湘那几天心情特好,连说话都像个顽童,他提出疑问:“张汉卿(张学良)真怪,怎么想到跑这里来修别墅的?”
  俄倾,又大发感慨,认为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京却因而被囚,很不值当:“张汉卿也太天真了,让他(蒋介石)走路,也就够了嘛,还要亲自送上来门来。”
  让刘湘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其实也差点“自投罗网”。
  何应钦约请邓汉祥,并转给他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大意是说要贯彻整军会议的决议案云云。
  邓汉祥大吃一惊,原来“另约时间再谈”的就是这个,还有完没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3)

  他对何应钦说:“现在既决定抗战,何必还要执行决议案呢?刘甫澄个人对此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川军官兵必然会由此产生误会,认为中央不相信川军,减少他们出川抗战的勇气。”
  正说着,刘湘串门子来了。
  邓汉祥无法回避,只得把信件交给刘湘看。刘湘一看,恰如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就沉不住气,脸色刷地变了。
  邓汉祥夸口刘湘没有问题,其实最有问题。何应钦见势不对,赶紧起身打圆场:“这件事还在商量,甫澄兄不要着急。”
  何应钦重新给蒋介石作了汇报,返回时两手一摊:“蒋先生对整军案,认为必须贯彻执行,意甚坚决。”
  如此粗暴而绝决的回应,让刘湘的脸色更难看了,他以低沉的语调对邓汉祥说:“你把四川的情况找何部长谈谈吧。”
  邓汉祥对何应钦说:“目前急于抗战,若要各军整军,就调不出军队来,怎么办呢?”
  何应钦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答应再去找老蒋。
  何应钦前脚刚走,刘湘就对邓汉祥说:“要不我们还是先想法子溜回四川再说吧。”
  关键时候,邓汉祥比他的“主公”要冷静和理智得多:“就算要溜,也不要露出马脚,不然就恐怕走不成了。”
  两度碰壁,使蒋介石不能不亲自出马,他约邓汉祥前去谈话,见面就问:“你们这几天商量得怎么样?”
  邓汉祥说:“出兵的事已经商量好了。至于执行整军会议案,刘主席向来服从命令,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
  抬头看了看蒋介石,邓汉祥才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不过我替委员长设想,当此抗战用人之际,整军会议案可否暂缓执行?”
  话没说完,蒋介石就来了气。
  吞吞吐吐半天,不就是想拖着不办吗,告诉你,这个“藩”我是削定了。他说:“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军政不统一,那个国家还有办法么?”
  话一挑明,都无法再藏着掖着,邓汉祥急不择言,鼓起勇气反驳道:“云南、广西、山西,军政都还依然如旧,也不仅四川一省特殊,何必独责四川?”
  蒋介石出身军人,口舌之辩并非所长,何况对面坐着的是邓汉祥——也许只有杨永泰和邓汉祥单挑,才可能演出伶牙hold住利齿的好戏。
  越口拙越生气,越生气越口拙,蒋介石像被困在箱子里的猴子一样,变得怒不可遏,抓狂不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4)

  邓汉祥也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可既然已经触了“龙须”,那就只好硬着头皮触到底了。
  “如果一定要贯彻整军会议案,万一因此影响川军抗战,一时无法调出四川,那怎么办?!”
  话一出口,连邓汉祥自己都吓了一跳,这话可以私下说,可以对着何应钦说,但直接跟蒋介石说,这不变成以抗战来“胁迫领袖”了吗?
  然而恰恰是这句话,把蒋介石给震住了。他很快冷静下来,表示可暂缓执行整军会议案,不过“暂时可以,永久则不行”。
  邓汉祥立即答复:“抗战结束后,全国军政统一,四川自然不会例外。”
  要的就是“暂时”,“永久”以后再说吧。
  邓汉祥回到居所,将经过告诉刘湘,刘湘仍然犹疑不定:“蒋介石的话靠不住,我们总以设法溜走为妙。”
  不管邓汉祥怎样劝说,刘湘总是坚持:“应付应付,混回去再说。”
  两人正在窃窃私语,侍从跑来报告:“蒋委员长来了。”
  刘湘急忙跑到门口迎接“御驾”,握手之后,蒋介石便说:“甫澄兄,我们两兄弟,自北伐以来,你对国家和我个人的维护,我是不会忘记的。现在要抗战,四川对国家的关系更重要了,以后希望你多负责任,整军案可以等抗战结束再说。”
  蒋介石还跟刘湘共享了他的从政经验:“过去我总认为事必躬亲,才放得下心,必须与我有关系的人,才是人才,才肯重用,这一念之差,几乎把国家误了。我现在则不然,只给部下提供一个方针,至于他如何安排,如何去做,我决不过问,所用之人,也有许多是素昧平生的。”
  说到这里,几乎已是推心置腹:“过去我的这些短处,甫澄兄或多或少亦不免有相同之处。四川地方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欧洲的大国,希望甫澄兄在军政方面提纲挈领,多延揽人才,自然会收事倍功倍之效。”
  显然,蒋介石已经完全换了一种态度,现在他对刘湘既“放得下心”,也肯“重用”。整个谈话过程中,蒋介石语气亲切,待刘湘真跟自家兄弟一样。
  蒋介石交了真心,刘湘也动了真情,当面表示愿为国家效忠,为抗战尽力。
  蒋介石走后,刘湘异常高兴地对邓汉祥说:“这回蒋介石算是说了几句知心话。”
  邓汉祥一语中的:“恐怕还是‘川军调不出来怎么办’起了作用。”
  邓汉祥说的没错,蒋介石再无心思顾及“削藩”,因为“八一三”淞沪抗战已经打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4: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5)

  1937年8月13日,刘湘被南京政府任命为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第二天,刘湘即与随行人员赶回成都,为出川抗战作准备。
  跟其它省的诸侯相比,川军颇有地方特色,比如他们彼此打仗的时候可以打到你死我活,仗打完了,同样也会没事人一样,你哥子我老弟的把酒言欢。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川军喜“内战”,不喜“外战”,也就是尽在本省之内混战不休,极少向外省扩张地盘,以致于四五百场大小战役打下来,都是在家里摔桌子打板凳。
  久而久之,外界都看清了川军的这个“软肋”。岷江大战爆发时,川省旅外同乡会纷纷来函相责,其中一封电文直斥川中诸侯“有野心而不务远略”:你们就知道屋里横,一味关起门来厮杀,有种的,到外省去争个输赢啊!
  谁会去外省呢,都不愿意去。
  民国时期的四川,称得上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这个“天府之国”,历来以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物质生活条件优越而著称。诸侯们在这里既有财源,又有兵源,不愁吃,不愁喝,也不愁玩,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肯背井离乡——你就说刘存厚吧,被人家赶出去那么多次,他不还是厚着脸皮,哭爹喊娘地要回来吗?
  其它省份可不是都这样,比如云南滇军和贵州黔军就乐于出省作战,甚至长期“赖”在四川不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滇黔两省相对贫瘠落后,要养活军队颇不容易。
  当然不是说川中诸侯们都无远略,其中拔尖的也曾跃跃欲试。
  蒋桂战争时,刘湘曾派一个师出川“拥蒋讨桂”,但那一次纯粹是形式大于内容,相当于出省旅行了一趟,除了来回赶路,什么都没做。
  川军仅有的几次省外之战大多集中在湖北。比如,刘湘和熊克武共同策动过“援鄂之战”,杨森在“宁汉分裂”时,也曾站在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一边,举兵“讨伐”武汉政府,然而两次都以惨败而告终。
  杨森在兵败之后沮丧不已,说:“我这次率数万之众出川,是为四川人争省格,外省人常骂我们四川人是川耗子,不出夔门一步,只有关起门来打内战的本事。我总想这次能为四川人争口气,哪知道全军崩溃,真使我痛心万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6)

  惟一说不上败的一次,是王陵基领兵与贺龙在洪湖作战,可就那一次,实际上也是寸地未得,一点好处都没捞到,等于白辛苦了。
  以后川军基本上是足不出省,就算是偶尔出川,刘湘也要反复叮嘱带兵官:我的策略是“内重于外”,你们出去后意思一下就行了,千万别傻乎乎地去拼命啊。
  就算是省外作战,其实也是内战,不过是更大范围的内战而已,现在川军不仅要出省,还要进行“国战”,以抗敌御侮,川人的民族自豪感一下子全被调动和激发出来。
  刘湘回川动员时,四川正处于沸腾之中。游行队伍天天在街上示威请愿,成都多次举办有十万人参加的抗战动员大会。“五老七贤”中的尹钟锡诙谐地对人说:“现在要实行总动员,可惜我老了,已经动不得了,不然也想上前线哩。”
  民众踊跃,大部分川军官兵一谈到要出川打日本,全都是笑逐颜开,精神百倍。
  在川军出川誓师大会上,唐式遵推开麦克风,走到前台慷慨陈词,且声若洪钟,响彻全场。他还当众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以明其志:“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会后唐式遵说到做到,将自己的一处房产捐作抗战经费。过去“二瘟”最受人诟病之处,便是说他缺少阳刚气质和铁血精神,现在如此给力,自然受到舆论的一致称道。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激昂。
  唐式遵的诗,细细听来,其实也有一股荆轲易水送别的味道。川军虽有二十余年战史,积累了四五百次作战经验,但活动范围很小,交战对象也有限,除杨森所部外,从未与外国兵真正对阵。此次远征千里,一去就要与现代化装备的日军开打,这日本兵听说有的是大炮、飞机、坦克,这些东西连见都没见过,一打起来,十之八九是真的要埋骨它乡了。
  人总是怕死的,这是自然规律,像杨森那样天生刚猛的毕竟不多,而临时焕发出来的激情也不可能永远持久。于是,有关系的便请假调职,或者以闲散名义留守后方,甚至不要名义,也情愿缩居成都、重庆当寓公。没有关系的中下级军官和职员,只好自叹命不如人,狠着心肠在驻地与娇妻爱儿话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7)

  营连以上的高级带兵官一般跑不掉,硬着头皮到战场上“走一阵”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此大多“预立遗嘱,处分家产”,表示自己将以“有死之心”出川抗战,实质上为数不少的人都心情阴郁,预感到此番将“无生之望”。
  刘湘本人也甚为忐忑,他忐忑不是怕死,是希望能旗开得胜,来改变川军连年打内战的“恶名声”,提高他和川军在全国的声誉地位。
  这时候,又想起了久违的“刘神仙”。
  早在半年前,刘湘就将刘从云接回了成都,他也不时走访,过从甚密。刘从云的信徒都以为刘湘将再度重用刘从云,因此纷传:“刘恩师落难两三年,现在又可以东山再起,重振旗鼓了。”
  刘从云的信徒哪懂政治,就算刘湘想用刘从云,在四川“门户开放”的情况下也根本做不到了——那样的话,刘湘恐怕一辈子也摆脱不了“迷信落后”的帽子了。
  有时候,迷信就是一味镇定剂,可以让你在六神无主的时候得到一点安慰。出川前,刘湘不光找刘从云卜卦,也曾将那个不取酬的“民间相师”王篾匠请来成都给他看相。
  王篾匠怎么说,现在已经无人知晓,但是刘从云的卜卦清清楚楚,因为后来川军出师的“良辰吉日”就是由刘从云掐指算出来的。
  在算好“良辰吉日”后,刘湘又专门配备了精兵良将。除他自己派出六个师外,一道请缨出征的邓锡侯、孙震、李家钰也都各出兵两个师,全部加起来有十四万之众。这些部队的战斗力都较强,属于川军中最基本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刘湘所部,无论装备、训练还是实战能力,在川军中都数一数二。
  邓锡侯、孙震、李家钰都是亲自统兵,刘湘虽未即刻亲征,但受命出发的潘文华、唐式遵,向为刘湘座下的哼哈二将,全都有组织和指挥大战役的经验。他们以下,则囊括郭勋祺、刘兆藜等新生代川将,可以说所有能征惯将的兵将基本都调出去了。
  如此配置,在刘湘看来,不说大获全胜,打几个漂亮仗扬扬威总是可以办到的。
  蒋介石分派给川军的活,是在河南担任一个方面的作战任务。刘湘考虑仅由长江水路出川的话,一者容易贻误战机,二者这么多部队挤一块,沿途给养和交通工具也很成问题,因此决定分成两路纵队行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8)

  北路纵队包括邓、孙、李三部,由邓锡侯、孙震率领,从陆路步行,出剑阁向西安集中,东路纵队即刘湘所部,由唐式遵、潘文华率领,自水路乘船,出夔门向武汉集中。
  刘湘的计划是,待两路纵队到达指定地点后,再令他们分别从西安、武汉出发,以便北渡黄河作战。
  1937年9月1日,东路纵队率先乘轮东向,接着是北路纵队,川军陆续踏向了光照他们一生的戎马征程。
  在东路纵队出发的同一天,有一支川军也正启程向前线开去,不过其出发地并非四川,而是贵州。
  贵州是个民情非常复杂的省份,尤其黔西南一带,尽为崇山峻岭,乃苗彝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苗彝都各自拥有武器,且不服政府管束,非常难于治理。
  清末名将胡林翼最早就是在贵州获得了“平乱专家”之名,可想而知此地混乱的程度,到了民国还是这样,即便王家烈统治贵州,其政令也无法在这些地方推行。
  当时蒋介石已视杨森为自己的可靠力量,便派他带整训后的第二十军前去摆平。
  杨森用了一年多时间在黔西南进行“清乡”,光搜缴的民间枪支就达万支,其部队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恢复元气并得到发展。“清乡”结束,他按照南京政府的整军要求,老老实实地在贵州进行了缩编。
  原有的三师缩成了两师,但由于汰弱留强,部队剩下的全是体力较好、技战术过硬的兵员,军官多出来后,杨森又在各级增设副职,使指挥系统也得以充实,因此第二十军的战斗力反而得以提高。
  当淞沪会战的消息传来,听说前线战事剧烈,急需增援部队,杨森立即向蒋介石请战,遂使第二十军成为川军中第一支参加抗战的部队。
  第二十军开拔前,蒋介石致电杨森,让他乘机先来南京。
  到南京后,杨森住在第二十军办事处,有人劝他移居中央饭店,杨森回答说,中央饭店固然舒适,但战争期间,还是跟随行将校住一起比较方便。
  当时南京经常遭遇空袭,杨森倒也不惧,他住在办事处,始终镇定如常,并随时掌握着部队行军的进展情况。
  第一个接待杨森的南京大员,不是蒋介石,而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林森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第二十军现在到了何处,杨森现在作何打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19)

  杨森就第二十军行止作了汇报,至于个人打算,他也早有想法,那就是趁部队尚未到达,对南北战场作一考察。
  打仗算是杨森一生的功课,在这方面他从来都一丝不苟。既然未来的敌人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强敌,与以往内战中所有的对手都大为不同,那么打仗之前,多少得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林森是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时期同样打打杀杀,如今虽改而从政,对军事却并不陌生,可谓是知人亦知兵。他对杨森的计划表示赞同,并拨给一万元旅费。
  第二十军穷得叮当响,没这笔旅费,杨森还真的没法动身,当下他就启程前往上海。
  淞沪会战正在激烈进行当中,黄浦江上日舰排列如山,贴着红膏药的日机每天轮番轰炸,中日两军在街巷中对峙,这座东方大都市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
  不过这里还不是最前沿,杨森更想了解的,是上海郊外战场,也就是第二十军到达后的作战区域。
  跟接待的部队长一说,对方说去也可以,但为安全计,必须晚上去。
  晚上,杨森终于来到了前沿战场。他在中方阵地上看到了高昂士气,然而同时也见识了日军飞机大炮的厉害。
  战场及其附近上空已经全部为日机所控制,前方的部队调动,只能在黑夜中进行,前线官兵白天受伤后,也只好先躺在战壕里,到晚上运至后方救治,否则的话,几颗飞机炸弹扔下来,伤者还没等运到目的地,半途之中就可能被炸光。由于都要等晚上,所以一到那个时候,公路上就会变得特别拥挤不堪。
  这是以平面战对立体战,以血肉之躯对钢铁打击,尽管事前杨森已有心理准备,真正到了现场,还是大受震撼。
  后来杨森巧遇一位空军中尉,还特地问他:“我们空军现在究竟有多少战斗机?”
  对方的回答是:“我们没有买战斗机,只是航空学校在意大利买了几架教练机,作教学训练之用。”
  杨森的一位部下插话说:“我在军校受训时,参加过为蒋委员长举办的献机祝寿典礼,不是见到有几十架飞机,在机翼下面漆有四川号、云南号、广东号,然后在空中排成中正两字吗?”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9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