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87
  
  
  
  
  
  
  
  痛苦的“水星”
  
   人是下来了,可武器没有下来。看过《兄弟连》的朋友应该知道,空降兵的个人武器是通过空降箱进行投放的。那些毫无经验的机组成员把伞兵扔在马利姆西边,把空降箱扔在马利姆东边。伞兵们好不窘迫,被迫持手枪朝空降箱扑去。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出现了。只见漫山遍野突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当地居民。他们手持棍棒及厨房和洗手间拿到的武器——菜刀。三五成群地围了上来。
  
   转瞬之间,伞兵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在追逐中,许多德国人被捅了透明窟窿,或被乱棍打死。譬如第二营穆贝少校率领的72人分遣队。死了55人,全是当地居民所杀。10几天来的轰炸早就让当地人憋了一肚子火。因此,怜悯这个词汇是找不到的。居民们挖出侵略者的眼珠,甚至睾丸。随后赶来的希腊第1步兵团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地上没有一具尸体是完整的。生殖器被扔得满地都是,无论如何劝说,也没能控制住居民们狂暴的情绪。
   一位英国目击者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整场战斗过程,“简直就是中世纪战斗的重演,只差没泼热油而已。”
  
  
   就在克里特岛人狂扁德国佬的同时,新西兰第5旅投入了战斗。西部战斗群总指挥曼德尔少将不明就里,他盲目地带领两营残兵一头撞进马利姆机场,结果中了埋伏,曼德尔本人被新西兰阻击手命中胸部,受了致命伤。
  
   滑翔机编队指挥官科赫少校也难逃噩运。在进攻中,他被流弹击中颈部,手下伞兵在新西兰守军炮火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尽管缺乏重武器,但德军仍然不计伤亡,不计损失地反复冲击马利姆机场南边诸高地。新西兰士兵倚仗那里“梯田式”筑垒工事顽强抵抗。突击营第3连连长普赖斯中尉、第4连连长布劳恩少校皆在战斗中阵亡。至上午10时,突击营连级以上指挥官全体战死,无一幸存。
  
   就在西部集群陷入苦战的同时,更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上午10时30分,后续伞兵第3营开始在马利姆东部跳伞着陆。不知什么原因,容克大妈这一次居然又投错了地方。3营士兵不偏不倚,正好降在新西兰23团的头顶上。守军们站出壕沟,开始用20毫米机关炮、机枪、步枪甚至手枪,向空中缓缓下降的伞兵猛烈射击。大部分伞兵在空中便被击毙,其中包括3营营长史尔伯少校。
  
   另外,还有一位我们的老熟人威其格中尉(就是那个突袭埃马尔要塞差点掉进莱茵河的家伙)这一次,中尉先生运气稍稍好点——总算没掉队。
   但可惜的是,威其格先生还是未能参加成战斗—— 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肺部,中尉先生在血泊中躺了三天。
  
   悲剧啊!3营士兵,整整600名士兵在空中就死了400人,剩下的200人也很“幸运”地成为了俘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88
  
  
  
  
  
  
  
   “中央集群的战斗”
  
   与西部集群相比,中央集群所面临的形式更复杂、更艰巨。从兵力上看,中央集群要略弱于前者。但他们同时肩负着两项重任——夺取雷西姆农机场以及克里特岛行政中心干尼亚。
  
   为此,第7空降师师长威廉·吉斯曼中将决定亲赴前线,坐镇指挥。
  
   但不幸得很,吉斯曼中将在飞行途中就遭了难。据德国人事后解释说,“吉斯曼中将所乘坐的DS—230式滑翔机被一架“亨克尔—111”追尾,强大的空气压强致使整架滑翔机在空中解体,吉斯曼和师部成员全部丧生。
   就这样,中央集群从一开始就没了指挥官。
  
   其实,这只是悲剧的开始。德国人满以为自己的情报机关已精确地获悉该区域内的布防情况——完全没有敌人,只有一些防空炮而已。
  
   但事实上,英军在该区域部署有21000名士兵,甚至还有两辆坦克。因此从一开始,中央集群就吃了大苦头。譬如,伞兵第3营正好降落在新西兰第4旅的防区内,几乎被全歼;第2营在空中被打死了250人,另外350人被降在怪石嶙峋的山崖上,致使许多人摔断骨骼。那些没有受伤的士兵只好留下来照顾伤员,以致无法投入作战。
  
   最可笑的是3营第10连,他们被投进了一处英军野战医院的帐篷堆中,德军击毙守卫和医院负责人,成功夺取医院。还抓获了500名英军伤员。
   于是,10连带着这500名“人肉盾牌”,前往雷西姆农与主力会合。可他们哪里知道,岛上处处都是陷阱。10连在转移过程中遭到新西兰军队伏击,连长纳格勒中尉战死,10连被全歼。
  
   就这样,空投下来的2000名伞兵中,在预定地点集合的,只有不到1000人,比预期的少了一半多。由于师长吉斯曼中将下落不明,中央集群改由团长施图姆上校统一指挥。
  
   虽然只有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兵力,但施图姆上校秉承了德国人一贯的死脑筋,仍然按计划向雷西姆农机场发起进攻。然而,英军是德军的数十倍,施图姆上校的攻势简直毫无威胁可言。多亏英军指挥官瓦齐准将胆小甚微,未能组织反击。否则,中央集群非被全歼不可。
  
   施图姆上校毕竟不傻,他还不想”自杀”。眼见雷西姆农机场无法攻下,施图姆上校只好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等待下一波援军的到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89
  
  
  
  
  
   跳火坑
  
   现在局势很明显了,无论西部还是中央集群,皆无法攻占机场。做一个直观的比较吧——英军在马利姆共有11859名士兵,是西部集群的10倍;驻雷西姆农和干尼亚共有21522人,是中央集群的25倍。这种情况下还想进攻,不是异想天开么?
  
   此时,由于信号中断,远在雅典指挥所的斯图登特将军并未意识到他的第一波攻势已遭惨败。正如德国卡尔·贡德拉赫博士在他书写的《克里特岛战役》中所陈述的那样:“鉴于参加空投的493架运输机只损失了7架,仅占总数的1.4%。”因此,斯图登特将军相当乐观。再加上据返航的飞行员报告说,“一路上未遭英国战斗机拦截”,岛上的防空火力“似乎也不多……”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给人的印象仿佛是“第一波攻势已经成功了。”
  
   当时,驻雅典的空降军司令部丝毫没有得到伞降部队的消息,一切只能靠猜。空军参谋长颜雄尼克将军更是欣慰地向众人表示,“顺利的进攻表示战事将很快结束,第8航空大队也可以按计划及时调往东线参加苏联战役了……”
  
   这样,为了让第5山地师顺利地空运至克里特岛,斯图登特将军当天中午即派遣2架“容克大妈”飞往马利姆机场,执行机场调度工作。
   至中午时分,这2架飞机抵达马利姆机场,飞行员看见机场附近有德军旗帜,便放下心来,开始机降,不料迎接他们的是来自四方八面的步枪与机枪子弹,枪弹“乒乒乓乓”地击碎了飞机的机窗玻璃。飞行员只好赶紧加足油门飞走。自此,斯图登特将军才明白过来,马利姆机场还在敌人手中。
  
   也就是这个时候,斯图登特将军收到了一连串的坏消息——第7空降师师长吉斯曼中将坠机身亡;西部集群指挥官曼德尔少将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紧接着,斯图登特又收到了干尼亚地区空降部队的报告,电文报告说,“向干尼亚发动的进攻因损失惨重而受阻,中央集群被迫停止了进攻,就地驻防。现在,德军指挥高层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战况极不乐观,所规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没完成!
  
  
   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就很有意思了。许多书中为了凸显斯图登特将军英勇善战的特点,描述他是如何临危不惧,如何如何地从容不迫地派出了第二波伞兵进行增援,最后得以扭转局面,反败为胜的故事……
  
   事实真是这样吗?NO! 事实是,斯图登特将军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克里特岛上的敌人居然比情报多出整整十倍!这是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这可不像陆战,打不赢至少还能跑路,克里特四面临海,能往哪跑?就如同古希腊神话里的克里特岛迷宫——想要走出去是不可能滴,除非像神话英雄泰修斯那样,进入迷宫深处杀死牛怪,方能成功。
  
   考虑再三,斯图登特将军做出了决断:“原计划不变,下午进行的第二波空降必须按时进行!”——这等于是把伞兵继续往火坑里推。但斯图登特将军同时明白,他不得不这样做。作为德国空降兵的创始人,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0
  
  
  
  
  
  
  
   这才是克里特
  
   眼下,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故频繁发生。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了第二波空降的彻底失败—— 由于准备不足,简陋的雅典机场大大影响了飞机起飞的准备工作。
  
   放眼望去,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跑道上,尘土漫天,因受伤而坠毁的飞机残骸跌得满地都是;加油加弹慢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准备登机的士兵居然找错了机场……原定中午1时起飞的第2波空降迟迟不能发动.
  
   尽管第二波空降无法按时发动,但第8航空队的轰炸机可准时了。下午3时,第8航空军全体出动,猛烈轰炸克里特岛,然后返航——回家吃饭去也。
  
   因此,当姗姗来迟的运输机编队于下午4时50分飞临克里特岛上空时,竟没有一架战斗机护航;也没有一架轰炸机前来压制地面火力。这样,低空慢速的容克大妈成了新西兰军队的活靶子。瞬间就有7架被击落,还有2架为了躲避火炮而撞在了一起。
  
   在混乱中,机组人员也顾不上许多了 ——伞兵们没到预定地点便开始纷纷跳伞。有一个营的大部分伞兵被投入海中,甚至有些伞兵还未打开伞包便落到了地上。一名澳大利亚士兵后来追述说,“3名伞兵从运输机上跳出后伞未打开便笔直落下,如同重物一样砸在地上发出巨响;还有大约10名伞兵坠入竹林中被活活扎死”。然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场面是,有些伞兵的降落伞被坠机尾翼拖着,一同坠入了大海。
  
   被斯图登特将军寄予厚望的东部集群更是伤亡惨重。按计划,他们降落的地点为克里特岛最东边的伊腊克林机场。
  
   需要强调的是,克里特岛上3个机场设备简陋,恰恰这个伊腊克林机场是条件最好的一个 ——可以起降战斗机和大型运输机。
  
   换句话说,英军早就在这里布有重兵。其中包括英第14步兵旅下辖3个正规步兵营,一个澳大利步兵营,3个希腊步兵营以及8辆坦克。总兵力,8024人——是德国情报部门所估计的20倍(德国情报部门最开始预计那只有不到500人)
  
   不用说,这又是一场悲剧。实施空降的东部集群总共才3个营,1800人。这再一次形成以少打多的局面,斯图登特将军后来承认,“第二波对伊腊克林的攻击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事实上,这完全是德国情报机构的错误所致。
  
   令伞兵们更加绝望的是,东部集群不仅要面对“看得见的敌人”,还要面对那些岛上的居民。
   作为岛上最密集的居民聚集地,伊腊克林附近的居民斗志旺盛,近几狂热。他们纷纷拾起德军空投下来的武器箱,与侵略者展开血战。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 一位年老的克里特岛人用手杖将一名还来不及将自己从降落伞松开的德国伞兵打死;在一个叫坎达诺小村庄,武装平民伏击了一支由16名工兵组成的侦查队,打死其中14人,并用斧头将其分尸肢解。等到德军最终于半个月后攻占该村时,地上仍残有大量士兵遗骸。随后,德军在戈林的授意下屠杀了坎达诺村所有的禽畜与居民。在报复行动中,大约有180名居民丧生——包括小孩妇女皆在屠杀之列。事后,德国人还在墙上“义正言辞”地涂写道,“为了替遭到妇女、小孩、神父所屠杀的大德意志帝国伞兵复仇”……“坎达诺村被烧毁”,“永不重建”等字眼。
  
   这就是战争啊,残酷的战争。
   至20日晚上时分,斯图登特将军再一次收到消息——“经过一天激战,‘水星行动’未获得任何突破性进展。马利姆、雷西姆农、伊腊克林机场仍在敌军手中。”而由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德国伞兵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克里特岛,德军空降部队名副其实的坟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1
  
  
  
  
  
  
  
  
   严峻的考验——地中海舰队之殇
  
   上文曾说过,除了对克里特岛实施空中突击外,OKW还组织了海军的行动。
  
   一开始,OKH对这个登陆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多次一举。当第5山地师师长林格尔中将听说要派他的部队搭船去克里特岛时,直呼出这个主意的人不是疯了就是傻了。而他的士兵也纷纷表示,宁愿搭飞机,也不愿坐船去克里特岛。
  
   可是,这个命令是来自于希特勒本人。因此,林格尔中将所能做的只是确保每一位士兵都分配到救生衣。
  
  
   然而现在情况却不同了。由于伞兵作战的彻底失败,坐飞机去显然是不可能了。原计划第二天进行的海运登陆就显得十分重要。至20日午夜,德国伞兵不仅没能拿下一座机场,反倒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中央集群基本被打散;西部集群退守马利姆机场一隅,被英军重炮压得抬不起头来。这样,如果能把野战炮和坦克运到岛上(因为这些武器不能空运)战局或许才有转机。
  
   反观英军高层,由于克里特岛上的巨大胜利,丘吉尔坚信,弗赖伯格将军完全可以消灭岛上的德国伞兵,若是再阻绝德国的海路增援,则克里特岛之役的胜利必然属于英国!总而言之,英国人所拟定的战略计划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关门打狗。
  
   当然了,“关门打狗”需要的是技巧。首先,狗必须要放进来。其次,这个“门”必须得关上。如何关上? 嗯,没错,是海军。
  
   对于地中海舰队所肩负的重任,坎宁安上将心知肚明。事实上,无须丘吉尔指派任务,坎宁安上将已然将他所拟定的战略计划分配得井井有条。为了阻绝敌人从海上对克里特岛的增援,坎宁安上将把他的兵力分成四个战斗群,除了部分舰船在亚历山大港加油补给外,4支战斗群的兵力组成如下:
  
   A战斗群,由罗林少将指挥,率2艘战列舰和5艘驱逐舰在克里特岛与意大利海域之间巡逻,以防止意大利本土舰队驰援克里特岛。
  
   另外的B、C、D战斗群,由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组成,他们奉命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巡弋,拦截德军登陆船队。无论如何,坎宁安已经把他的老底全都掏出来了,以至于连阻绝隆美尔非洲军团补给任务都顾不上了。19艘各式战舰挤在这片狭小的海域,等待着德军船队的大驾光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2
  
  
  
  
  
  
  
   “蚊子船队”
  
   德军第一批海运船队有25艘。当然,不是战斗舰,而是从比雷埃夫斯港搜刮来的希腊帆船。船上载有第5山地师下辖一个团(2331人)和部分意大利海军陆战队员。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船上还载有一个混编装甲营的“大杀器”——坦克。
  
   从资料上看,德国人并非不知道此次行动所包含的风险,地中海舰队频繁的调动没有逃过他们的眼睛。早在5月19日,德军侦察机就已经侦察到了英国舰队的动向。第八航空军军长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日记中写道:“清晨五点以来,相继收到报告,发现克里特北部和西部海域有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
  
   令人欣慰的是,地中海舰队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可畏号”不见踪影。德国人放心了,没有航空母舰,就意味着制空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可畏号”确实不在。此时此刻,它正静静地停泊在亚历山大港加油。由于希腊惨败的缘故,“可畏号”的甲板上只剩4架战斗机可用。换句话说,这艘航空母舰是“无害”的,哪怕它加入了克里特岛战役也是于事无补,起不了太大作用。
  
   一个有制空权,一个有制海权。双方跃跃欲试,准备一较高下。用贡德拉赫博士的话说,“这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海空之战’。”很明显,英国人在空中处于劣势,他们寄希望于强大的海军来弥补这个不足。英国高层坚信,德国人一旦发现仅凭空降部队无法取胜,便一定会派出大量德军从海上登陆。更何况,希特勒亲自下达增加海运的讯息已被英国人截获。
  
   在当时,德国人难免会想,仅靠空军的掩护实在有点儿不靠谱。他们毫不犹豫地找来了意大利小伙伴,期望能在这个问题上拉兄弟一把。
  
   与往常一样,意大利人是靠不住的。他们宁肯把本土舰队停在港口闲着,也不肯迈出一步。德国人曾试图说服意大利本土舰队出海,不用作战,把地中海舰队引开总可以吧。但罗马当局直率地拒绝了这个建议。 哥看世界杯,没空。
  
   最后,德国人磨破了嘴皮子,总算争取到两艘意大利战舰相助。意大利海军中校布拉加丁在《意大利海军史》中强调了意大利人的“慷慨”,并声称参战的意大利战舰为“两艘驱逐舰”。但事实上,这是两艘“上将”级鱼雷艇,总重量仅为679吨,并且又老又旧,残破不堪。
  
  
   5月21日凌晨,在意大利“狼”号鱼雷艇的护送下,这只被德国人戏谑为“蚊子船队”的帆船队伍,以每小时6节的航速向250公里以外克里特岛驶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3
  
  
  
  
  
  
  
   海上的较量
  
   一开始的航程是十分顺利的,21日上午10时,德国船队已经距克里特岛不到40公里了。然而,一则误判地中海舰队出现的情报使得整个船队被紧急召回。这样一来,原本在下午就可以抵达的船队,在晚上10时还距克里特岛有24公里。
  
   在人们印象中,夜晚总是能给军事行动提供某种“掩护”。但事实不是这样,在白天,德国空军可以全程提供掩护。但晚上不行,由于没有夜视器,盘旋了一整天的“斯图卡”鱼雷攻击机被迫折返。
  
   5月21日晚上11时30分,克里特岛银白色的山峦在月光照射下已经清晰可辨。“蚊子船队”的水手们加大力度,兴奋地向前驶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英国D战斗群的3艘巡洋舰(“狄多号”、“猎户号”和“阿贾克斯号”)及5艘驱逐舰出现了——事实上,D战斗群指挥官葛列尼少将早就追踪到了这群“偷渡客”,只是碍于德国空军的威胁一直没有现身而已。
  
   如今到了晚上,英国人变牛逼了。眼见德军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帆船,8艘英国战舰肆无忌惮地拉开探照灯,就像老鹰捕食小鸡那样,从四方八面围了上来。
  
   在帆船队伍中,“狼号”鱼雷艇实在太不起眼了。葛列尼少将没把这艘意大利小船放在眼里。尽管实力悬殊,但“狼号”做出了惊人之举——开足马力,全速冲向敌舰。一场实力悬殊的恶战开始了。
  
   由于葛列尼少将的狂妄,8艘英舰分别占据着4个方向,距离很近。在混战中,英舰互相射击不断造成误伤,更令他们蛋疼不已的是——战舰靠得实在是太近了——以至于不敢发射鱼雷。
   “狼号”充分地利用了这种优势,不断地左冲右撞,在英舰空隙之间来回穿梭。在弹雨下,“狼号”舰长米姆贝利中校指挥该舰成功穿越了英舰“阿贾克斯号”和“猎户座号”之间的空隙,并从其舰尾仅仅只几米处溜过。紧接着,“狼号”又死死地咬住葛列尼少将旗舰“狄多号”,并在700米距离上发射了两枚鱼雷和多发100毫米火炮。
  
   米姆贝利中校杀红了眼,他与8艘敌舰鏖战至凌晨2点(足足两个半小时)。在长时间的交战中,“狼”号被英舰重炮击穿,舰身起火—— 一共中了18发152毫米火炮,但米姆贝利中校仍然死战不退,铁了心与英国人玩命。
  
   更为神奇的是,在如此混乱情况下,“狼号”仍不忘记掩护德国船队疏散。它把烟幕弹喷得满场都是,在浓烟掩护下,惊魂未定的“蚊子船队”一口气逃到500公里以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方才收脚。尽管事后英舰“阿贾克斯”号宣称已将意舰“狼号”击沉,但事实上,“狼号”不仅无碍,还于稍后参加了救援落水者的行列。
  
   后来,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葛列尼少将全歼了德国船队,并估计,“当夜溺毙的德军达四千人。”这个数据曾被人多次引用,包括尼米兹海军上将所著《大海战》和《西洋战争史》都引用了丘吉尔的说法。但事实上,正是意大利“狼号”的英勇奋战,使得大部分船只成功逃逸,德军真正溺毙人数是314人,而不是4000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6: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4
  
  
  
  
  
  
  
   海空交响曲
  
   仅仅几小时后,另一艘鱼雷艇“半人马座”号上场了。5月21日深夜,“半人马座”号在意大利海军上尉锡加拉的指挥下,护送第二批“蚊子船队”(共计38艘帆船)驶向克里特岛。
  
   可是,当第一批船队遭到英国舰队袭击的消息传来后,德国人害怕了。正如希特勒经常说的,“我可以忍受成千上万的士兵为国捐躯,但绝不能接受士兵白白葬身海底。”
  
   他决定放弃。
  
   5月22日早上8点30分,OKW下令,“第二特混船队迅速折返。”以避免重蹈前一支船队的覆辙。
  
   锡加拉上尉遵从了这个命令。可是,当意大利水手刚刚掉转船头,就望见东方海平面上露出了英舰的舰桅。传话筒里传来了惊呼声,“左舷,敌舰,7艘!”
  
   后来,布拉加丁中校在《意大利海军史》中这样写道:“锡加拉上尉大吃一惊,因为天上到处都是友机,却没有一架把敌踪通知他。”
  
   他哪里知道,地中海舰队配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舰载雷达。英舰一直避免与德机发生接触,然后再选择有利时机突然杀出。该舰队总指挥为英国海军少将金恩。编号为“C战斗群”,下辖有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
  
   面对强敌,锡加拉上尉并未惊慌失措。他命令水手发射出全部烟幕弹,以掩护船队撤离。但英舰来得实在太突然,航速只有6节的帆船根本跑不掉。德军在完全被奇袭的情况下秩序大乱——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跑了。
   这实在很有趣啊,德国人的装甲闪击战在陆地上玩得风风火火,难道英国人就不会在海上玩吗?
  
   当双方行驶到12000米的距离上时,英舰率先开火了。转眼间,两艘德国小船中弹起火,炸成了碎片。
  
   锡加拉上尉明白了,跑是跑不掉的。照此下去,小船队非被全歼不可。因此,他毫不犹疑地命令“半人马座”号向左满舵。
  
   随着一声令下,只见“半人马座”号以90度最大舵角向左打了个急转弯,在惯性推动下,以最大航速穿过层层烟幕向英舰冲了过去。
  
   哇,意大利威武,意大利荡漾。罗马帝国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不得不承认,那一天的意大利人可一点都不意大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纯爷们——并且运气也不差。
  
   在7艘英舰的围攻下,“半人马座”号鱼雷艇丝毫不落下风,在烟幕之间来回穿行。当双方行驶到8000米时,意舰连续朝敌人并连发射鱼雷,击中英国巡洋舰“卡莱尔”号,使其航速下降到5节。随后,锡加拉上尉继续向另一艘英舰进逼,旨在迫使敌舰远离其船队。
  
   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突然之间,英舰的射击停止了,正在锡加拉上尉大惑不解之际,英舰又调转了船头,仓皇地向克里特岛西南角逃去。
  
  
   嗯,如果你没猜错的话,是德国空军来了。现在,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
  
   地中海舰队最黑暗的一天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3: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5
  
  
  
  
  
  
  
   报复
  
   金恩少将不淡定了。他原以为,全歼敌人只需要几分钟的事,但没想到碰上艘不要命的意大利鱼雷艇。此时天已放亮,无奈之下,金恩少将只好放弃到手的猎物,转身向西南方向撤退。
  
   然而,当金恩少将未能全歼敌人的消息传到地中海舰队司令部时,坎宁安海军上将就更不淡定了。
  
   什么?7艘战舰无法消灭一支帆船队伍?!坎宁安上将怒火中烧,他毫不犹豫地下令给此时正在附近巡弋的B、D战斗群,要它们“驶进爱琴海与金恩少将会合,共同追赶已经漏网的船队!”
  
  
   我实在搞不懂了,一项以稳健著称的坎宁安上将为何会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难道他不知道敌人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吗?既然德军帆船已经逃逸。换句话说,英军已经成功阻止了敌人自海上登陆。那么,地中海舰队就应该迅速撤离战场,逃到敌机航程之外。
  
  
   德国人当时还以为,“C战斗群之所以没有撤退恰恰说明了英舰燃料不足,只能停在原地等待补给……”他们哪里知道,金恩少将是在等着与B、D战斗群会合呢。
  
   就这样,英舰丧失了逃跑的最佳机会。而此时此刻,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尔果斯、迈肯尼、莫拉沃依野战机场上,几百架隶属于第8航空军的“斯图卡”、亨格尔—111、Do17Z型轰炸机进入起飞位置。他们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圈后,气势汹汹地飞来找英国佬算账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3: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96
  
  
  
  
  
  
   海空大战
  
   从5月22日上午9时起,C战斗群便开始遭到德军大批飞机的袭击。英舰所有对空武器猛烈开火,然而,密集的德机还是不断地冲进高炮火力网。
  
   起初,英舰企图采用高速蛇行机动来躲避炸弹。但完全没用,在庞大的机群面前,防空炮实在太疲软了,德机一次次地撕开高炮火力网,军舰被炸弹弹起的水柱所覆盖。有时,军舰就如同在水柱下面潜航一般。英舰不断游走,不断挨炸,金恩少将的旗舰“水上女神”号遭到了181枚炸弹攻击,两座炮塔被炸飞,一侧船舷被炸裂,航速降至18节;另一艘防空巡洋舰“卡莱尔”号中弹一枚,舰长汉普顿上校阵亡。
  
   在这种情况下,追击逃跑帆船明显是不可能了。22日下午1点10分,当B、C,D三支舰队终于在克里特岛西部50公里处相会后,金恩少将决定实施总退却。
  
   此时,他手上一共拥有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的庞大队伍。鉴于金恩少将的军衔最高,于是他又接过了整个舰队的指挥权。
  
   金恩少将设想,由19艘战舰组成的“强大防空火力网”也许会使敌机有所忌惮。因此,他不慌不忙地开始排兵布阵起来——战列舰和受伤的战舰居中;防空巡洋舰和驱逐舰分散四周,予以掩护。
  
   他哪里料到,德国人全是一帮亡命之徒。对他们而言,7艘战舰和19艘战舰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第八航空军在当天的战斗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后来,我们的俯冲轰炸机又一次做好准备,在安迪基提腊海峡袭击了敌人舰队。战斗轰炸机、战斗机、驱逐机、以及俯冲轰炸机毫不间断地前往攻击……”
  
  
   在德机的狂轰滥炸下,首先遭难的是英舰“灰狗”号,这艘驱逐舰是奉金恩少将之命,前往安迪基提腊海峡打捞德国落水船员才离队的。然而,这一“人道使命”却葬送了它,下午1时左右,“灰狗”号被两架俯冲而来的“斯图卡”命中,于15分钟内沉没。
  
   落水的船员不能见死不救啊。因此,金恩少将又派遣B战斗群旗舰“格洛斯特”号和防空巡洋舰“斐济”号赶回去搭救落水船员。他并不知道,这两艘巡洋舰从凌晨起,就一直受到空袭,舰上的弹药几乎快用完了——以B战斗群旗舰“格洛斯特”号为例,防空弹药只剩18%。
  
   当金恩少将最后得知这些情况,并令其返航时,已经太迟了。在与主力舰队会合途中,“格洛斯特”号被一枚炸弹击中高炮指挥塔,另一枚更是贯穿锅炉导致烟囱燃起了大火。转眼间,火势又蔓延到整个甲板。这艘巡洋舰很快就不能动了。一旁的 “斐济”号束手无策,只得抛下救生筏后驶离,以免步“格洛斯特”号后尘。
  
   下午4时左右,“格洛斯特”号在海面上转了个圈后,缓慢地沉没了。B战斗群指挥官雷罗上校不肯弃船逃生,也随该舰沉没,他的遗体在一个月后才被冲刷上岸……
  
  
   现在,惨重的损失让金恩少将明白过来。他下了严令,“禁止再搭救任何落水船员。”他在日后的报告中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再去营救落水船员,我们只能受到更大的损失!”
  
    因此,“斐济”号防空巡洋舰全速逃离现场——它已无法与主力舰队会合——也不能与主力舰队会合。于是,“斐济”号在两艘驱逐舰的陪同下改走亚历山大港航道,借以吸引德机火力。在随后的3个小时中,该舰受到了德机近二十次袭击,德国人大都是以双机或三机为单位,投完弹后,飞回去再装满弹药继续轰炸。“斐济”号虽然躲过了所以袭击,但它的炮弹很快就打完了。
   晚上7时15分,“斐济”号船员眼睁睁地看着一架“斯图卡”轰炸机,在船舷上炸开个大洞。但“斐济”号并未沉没,它挣扎着以17节的航速行驶,直到半小时后,一枚250公斤炸弹结果了它。
  
   晚上8点15分,该舰倾覆,舰上780名船员有247人遇难,其中包括先前救起的“灰狗”号驱逐舰舰长。
  
   与此同时,金恩少将的主力舰队也一直在遭受打击,至日落时分,C战斗群一艘驱逐舰(“朱诺”号)被击沉;旗舰“水中仙女”号和“厌战”号战列舰遭重创;另算两艘“卡莱尔”号防空巡洋舰和“勇士”号战列舰也被德军击中,丧失了作战能力……
  
   坎宁安上将泪流满面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1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