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4 10: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
相比数学,美索的天文学资料并不丰富,虽然迦勒底人的占星术和天文学在欧洲大名鼎鼎,但近百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在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中,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数理天文学体系存在于美索,已发现的天文学原始文献,绝大部分属于塞琉古时期,而且数量并不大。
美索流传下来的天文学资料主要分两类,即“星历表”和“程序文献”。
“星历表”是给出某一年或连续某几年月球与行星位置的固定距离,目的是预告新月、月食、月蚀和行星的升落。“程序文献”指的是“星历表”的推算过程。
现存的“星历表”不足200份,其中一半以上涉及月球,其余的涉及行星。“程序文献”更是可怜,只有区区20份左右,并且损坏严重,大部分只剩下了残片。这些原始美索天文学资料不但少和残,年代也相对较晚,大多时间都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49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期至东汉初.
虽然资料不多,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美索天文学的成就。
早在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就已经正确认识了水、金、火、木、土这五颗行星,不过在他们的观念里,行星还不止这五颗,当然他们并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或是刚被开除出行星队伍的冥王星,而是错误的把太阳和月球也归入了行星队伍。
古巴比伦人还确定了这些“行星”的运行轨道,并认识到其他五颗真正的行星总是在太阳运行轨道周围运行。美索不光整明白了轨道,还知道天体运行的周期。
例如他们认识到月球每过223个朔望(18年又11天)又会回到它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金星这么溜一圈的时间是8年,其他行星如水星、土星、火星和木星则分别为45、59、79和83年。因此他们能计算出一次日蚀、月蚀和另一次日蚀、月蚀间隔的时间,并以此预测日蚀和月蚀的出现。
正是由于对“行星”的了解,在公元前7世纪,为了记时更方便,迦勒底人根据月相的变化,又把一个朔望月分为四周,每周七天。第一周月相变化是从新月(通宵看不到月亮)到上弦月;第二周从上弦月到满月;第三周从满月到下弦月;第四周从下弦月又到新月。这样,人们根据月相变化的情况就能确定大致的日期了。
每一周又与他们观念里的“行星”相对应,每个星神主管一天。
具体分工是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土星神尼努尔塔主管星期六。
这就是我们现在每周7天的星期制度的来历,星期,“星之日期”是也。
迦勒底人还规定了一天有12个“丹那”,一个“丹那”为30“乌斯”,一乌斯约相当于现在的4分钟。这一计时体系是我们现在计时方法的基础。
不过在天文学方面最吸引人的并不是以上说的这些,而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星占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