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4-28 1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崔胤同志走在上班的路上,他很忙,身兼数职,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参谋部,决策部他俱有职责。算得上总理万机,帝国一针一线都要掌控.
对于崔胤来说,这不叫累,这叫累并快乐着。可今天有些麻烦,还没到中书省的办公室呢,在宫门外面,围了一大堆人。
这些人都是禁军大兵,他们聚在一起,似乎在等人。
等的就是崔胤,等看到崔相的官轿一到,立马围了上去,官兵们都是身强体壮,力气大,差点没把崔胤的奔驰也掀翻罗。
这种情况叫群体性突发事件。个别记性好的可能记得凤翔的李茂贞组织过这样的运动,当时游行的人民群众差点把宰相的裤头都扒了。
崔胤同志记性就不错,记得那样事。可他的脾气比较大,手一扒拉,出了轿子,吼道:你们想干嘛。
要是像上次那样是普通老百姓之类的闲杂人等估计得被崔掌门的狮子吼给吓昏,毕竟宰相还是有些官威的,普通百姓心里还是会发怵。 可今天这些搞拦轿上访的人不是普通人,那是老兵油子,皇帝都敢拉下马,更何况一个宰相。
大兵对着嚷了起来,过了那么一会,崔掌门终于听明白了他们的诉求了:原来是抱怨冬天衣服发少了。
秋天了,叶儿黄了,风儿起了,冷空气南下了,衣服薄了,该添衣了。
崔胤望着这一群七大姑八大婆一般的大兵,他明白了,这是来找事的。
古人曾经云过: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崔胤瞅个空,丢下这般人,撒脚就跑,看来,崔掌门功夫虽不及岳不群掌门,但可能补了钙,腿脚尚算灵便。不一会,就逃进了宫内。
可事情不算完,崔胤刚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李晔的召唤。
指控崔胤减扣禁军冬衣的联名状已经递到了李晔的面前。在李晔打开这份越级上诉的状纸时,耳边已经听到外面的喧哗。
想来唐朝已经实施问责制,为了平息这场突发性军队事件,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崔胤被罢去了盐铁使的职务。
盐铁使是个肥差,相当于发改委与财政部的合体,没了这个职务,崔胤手中的资源大幅缩水。
这一起突发事件的幕后操纵者,用脚指手也能猜出来是大太监韩全诲。而挑动禁军游行只不过是韩全诲的第一步棋,接下来,他要请三个人喝酒。
三位客人是禁军三大巨头,人称三使相的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
人生在世,各有所求,李晔追求的是为帝的尊严,韩全诲追求的是生存,崔胤追求的是权力,韩偓追求的是正义,我追求的是安逸,领导追求的是GDP,中石化追求的是涨价。 而禁军三巨头追求的似乎是金钱。前任反贪局长王仲先已经查出来了,这些军官们个个都有贪污的行迹。
只是这三位有区别,孙德昭同志可能不是一个贪财的人。
在接到韩全诲的请柬后,孙德昭没来。
项羽请吃饭是要人的命,宋江请吃饭是要拉人入伙,反贪局请吃饭是要双规你,网友请你吃饭是要网你。而太监请吃饭,那多半是好事。
太监们之所以一百多年来能够掌管禁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大方。太监们不需要花费金钱去包情人,娶姨太太,钱没地花。于是,没枪棒的大太监只好像不好枪棒的宋公明一样,把钱花在交朋友上。当然,王仲先这种把钱看得重的太监是个例外。
董彦弼、周承诲两位来了,除了东家韩全诲,还有一位做陪的,那是凤翔驻京办的主任,李茂贞的干儿子李继筠。
四个人刚够打一桌麻将。
到齐后,四人帮客套,然后喝酒,然后谈国事家事天下事。中心意思是东家韩全诲总结的,大概是:天下是皇上的,但只要我们能够合作,这个世界也可以是我们的。
四人一拍即合。
在这四人把酒言欢时,长安的局势已经发生变化,在这一夜之前,文帮与阉帮还算平分秋色,而这一刻,太监们重新找回他们的传统盟友时,就已经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在这一天以后,长安又属于太监们的。
崔胤很快就发现了不妙,平日里董彦弼、周承诲见到他,还要笑着脸打招呼,可现在把他当空气。
算起来,这两位也是崔掌门的盟友,曾经一同参加过救帝行动,可今天盟友转眼就被人家拉了过去。
怪不得杜十娘曾在船上曰,没有永远的相好,只有片刻的欢娱。麦斯顿曾在英国曰没有永远的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从兵权,到财政权,到盟友,崔胤不知不觉就掉进了一个龙卷风里,这风要一件一件把他的身外之物全部剥离。
想当初,崔掌门是何等人物,四入已经成了传奇,更几乎以一已之力诛杀刘季述,救出李晔,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小心到这个地步,让对手一步步把自己逼到绝路?
这也许跟心态有关,以前的崔胤如在悬涯上与人格斗,是步步小心。到了今天,他位高权重,已经没有了当日的危机感。而他的对手恰相反,在死亡的威胁下,在不容走错一步的困境里激发出了惊人的潜能。
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没过多久,长安局势的变化连李晔也察觉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