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22: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身处地地为李延禄想想,他采用火攻,也有一些被迫的意味在里面。

  手榴弹差不多用光了,补充团疲惫不堪——甩手榴弹其实是最累人的活,不相信的话你去甩几个小时试试,看自己的胳膊还能不能抬得起来。

  李延禄只好把补充团撤下去休整。

  能用的还有一个补充团后备队。这些哥们虽然有体力,但论打仗还不如补充团呢(不然怎么叫后备,那就是替补啊),而且就算他们能打,也没有多余手榴弹可用了。

  至于对射,还是免了吧。陈文起那样猎户出身的毕竟没几个,大部分人连枪都端不稳,怎么跟日本职业军人玩射击——虽说上田支队属于铁路守备队性质,但人家在“九一八”时还不是照样把东北正规军都赶得满场飞逃。

  只能让他们做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活。

  划火柴会吗?

  会。

  那就行。

  参与松乙沟伏击的后备队队员,除装备从西墙缝一战中缴来的三八式(2000支呢,一人发一支还多余)外,每人都拿了一盒火柴。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凑巧,李延禄带着后备队这次在松乙沟也足足等了两天,才把上田支队盼来了。

  路口上有预选准备的树木,一路上枯草遍地,而上田竟然丝毫不察。

  那烤你一下就没商量了。

  上田支队这次没有淋到“榴弹雨”,这让他们的心情大为放松,但是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四周围“莫名其妙”地燃起大火,而且越烧越旺,奔着脚下就来了,这让日军官兵大惊失色——他们也许还没意识到这是人为放的火。

  大火完全把日军包围住了。

  有的兄弟说,他们不会跑?

  那你是没看过兴安岭大火的纪录片,一个火一个水,你要真惹了它俩,借你两腿都跑不脱。

  还有更惨的。火往鬼子身上蹿的时候可不找地方,衣领里去,放子弹和手榴弹的兜也想钻进去瞧个新鲜,结果惺惺相惜,一引燃后马上发生爆炸,眼看着人就飞上了天,那场面简直跟电影院里的灾难片差不了多少。

  是役日军又折一百多人,而补充后备队无伤亡纪录。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空手套白狼?

  诸葛亮他人家要是在这里,其得意之作“火烧博望”恐怕也不过如此吧,何况那极可能只是出自小说家的杜撰。

  这人真是越打越顺手,越打越神奇,连三国孔明都快赶不上了。有句老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延禄比巧妇还巧妇,划根火柴,放个底料,就给大家端上来一只大活锅,味道还不错。兄弟真是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松乙沟“意外”遭到火攻后,上田虽说还没把到把脑袋完全撞残的地步,但起码已经头破血流。连着被对手伏击两次,死伤一半不止,而这一切仅仅是在往宁安的路上发生的事,到现在救国军的老巢在哪里都不知道呢,你说他怎么能不欲哭无泪。

  不过都这个样子了,哭你也得继续干下去啊,东京和关东军司令部可都不相信眼泪,只相信捷报。

  没法子,上田不得不发扬有进无退、有去无回的精神,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不从镜泊湖走了,什么阎王鼻子,松乙沟什么的,我连碰也不想再碰一碰。

  嗨嗨,兄弟,告诉你,阎王鼻子其实是很安全的呵,你从那里走,保险没事的。

  忽悠谁呢,嫌我还不够惨是不是。拒不上当。

  正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还真让上田又找到一条道:东京城。

  (3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3: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东北的地名真的蛮有意思,一看到这个,我就忍不住想起了五鼠闹东京那个典故。

  上田自然也心有余悸,害怕在这条道上又碰到什么蛇啊,虫啊什么的,所以两条小腿跑得飞快,一阵风就冲了过去。

  过去了以后摸一摸胸口,小心肝还扑通扑通地在乱跳哩。

  没事的,上田君,至于把你吓成这样吗,我可以给你打包票,从此处到宁安,一点事都不会有。

  真的?

  真的。

  这句话其实我是想这样表达的:从东京城到宁安,是不会有事的,从宁安出去,是肯定有事的。

  对小鬼子,我们能把实话讲全了吗?

  果然,直到通过宁安,一点事都没发生。当然,上田也没进宁安城,更没去找那个救国军总部。人家现在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宁安城边过了一下,这就算是已经“讨伐”过了,接下来他要赶紧跑路。

  往哪跑?哈尔滨啊。那里多安全啊,回去后说不定还得找个心理医生给看看呢,已经有创伤了。

  可是我已经说过了,从宁安出去,是肯定有事的。

  上田啊,你就认栽吧,因为你真的跳不出李延禄的手掌心。

  李延禄连他会从哪条道上走都已经提前估算好了。

  日军坐车坐惯了,能坐车他绝不肯撒丫子跑。倒也不全是怕吃苦,试问一个归心似箭的人,如果有现成的动车组,他还会去乘普通列车吗?

  宁安往北的海林有直达哈尔滨的列车。

  李延禄考虑下手的地方就在宁安至海林的路途中间。

  这里有个地方叫关家小铺,距宁安30里,距海林20里,为必经之处。

  到这里,我认为李兄肯定对一样东西已经上了瘾,想戒都戒不掉了,那就是伏击。你别看一个小小的伏击,能玩的花样太多了,怎么舍得随便放弃。

  但接下来,李延禄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新的伏击地点既难以做到西墙缝那样天造地设(你可以打得到别人,别人打不着你),也不可能像松乙沟那么让人爽(想要多少枯叶就有多少枯叶),毕竟这不是拍电影,可以让你随便取景选场地。

  取巧比较难了,得花点本钱。不过李延禄手上的本钱并不多,补充团和后备队全是新兵,真的跟训练有素的日本兵枪对枪,刀对刀,等于白给,而救国军主力部队(包括老3营)此时已转移至林口,一时也来不及赶过来设伏。

  也就是说,厨房里已经没什么料了,但菜还得一盘盘上,怎么办?

  好说,借米下锅。

  李延禄找了一个朋友帮忙,这个人叫张治邦。

  张治邦是东北军第21旅下面一个团的团长。21旅驻扎于绥芬河,照理宁安一带应该是他们防守的地界,但旅长赵芷香和其他两个团长都在观望,不愿意跟日本人交火,只有张治邦一个人抗日最积极,而且他也素以治军严谨,部队作战能力强著称。

  李延禄连环战打出了正规军都难以达到的战绩和高度,深为张治邦所敬佩,所以前者一开口,他一口答应调拨一个营过来助阵。

  (34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3: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这个张治邦真够朋友,也深明大义,别人都明哲保身,或者留存实力,他却一下子就拿出了强力援兵:这个营共有3个连,其中8连尤称精兵,连长张宪霆更被张治邦称为“赵子龙”,是心腹爱将。可见张治邦此人之胸怀。

  援兵一到就开始选伏击地形。

  关家小铺两山夹一“沟”,这个“沟”就是公路,从打伏击来看,还算理想。在其前方不远处,有个叫狼窝圈的洼地(这名字着实生猛),正在半山腰,放一个连进去正好,作为伏击主力的8连就埋伏在这里。公路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东山和西山,可安排派来的9连和补充连。

  万事俱备,只等急着要要赶回家去的上田来报到了。

  这一次来的东北军官兵一个个摩拳擦掌,想想前面的兄弟把鬼子打得哭爹喊娘,咱们这些正规军人要再不打漂亮一点,以后真得戴墨镜出门了,怕人认出来啊。

  但是预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很多差距的。

  在一次次挫折面前,极少有人会无动于衷,用一个术语来讲,就是至少得“反思”一下。上田中佐也是如此。

  第一次没探路,很惨;第二次亲自探路,更惨;这一次他学精明了,懂得了投资才有产出的道理,所以咬咬牙,掏了点钱在当地找了一个人(只要舍得花银子,汉奸不愁没有),让他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到关家小铺一带进行侦察。

  由于正规部队从绥芬河远道而来,一看就风尘仆仆,所以阵地布防的情况很快就被这家伙发现了。

  对于伏击部队来说,这是一个足以致命的变化。

  凌晨,当李延禄看到正面公路上驶来日军数十辆大卡车时,他也同时接到报告,东、西山出现数股日军,已经对伏击阵地形成了三面包围。

  显然,上田支队已完全掌握伏兵的作战部署,伏击战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阵地战。

  设伏的东北军有300人,日军也有300人,数量上看差不多,但日军有备而来,在战斗素质和火力配备上也要强于前者,这样一来,李延禄这边就被动了。

  东山、西山危在旦夕,正面日军也已冲到狼窝圈面前,如果8连稍有畏惧或后退,伏兵无疑将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好个张宪霆,不愧子龙之名,带领所部誓死不退。在身负三处重创,血染征袍,且手枪子弹已打光的情况下,他捡起战死者的长枪,与鬼子兵展开肉搏。

  坚持带来了希望。就在官兵陷入苦战之时,原驻林口的救国军主力此时正好赶到,这才把不利的战局扭转过来。

  眼见不妙,上田赶紧脚底抹油,率部沿公路向海林方向溜走了。

  李延禄的设想落空了,本来他是要在关家小铺这里把上田支队给包圆的。虽然这一仗日军也被打死打伤百人之多,但伏军付出了更高代价,共有107人阵亡。

  这些部队可都是“借”来的,“借”之前也没跟人家张治邦说这仗会打得如此惨烈,只说是伏击。伏击嘛,总是自己占便宜,对方吃亏。

  更让李延禄懊恼和惋惜的是,被张治邦称为“赵子龙”的爱将张宪霆也在这107人之内——这位张兄,我老是把他的名字想像成《岳飞传》中张宪和岳霆的结合体,端的是员猛将。

  虽然都是为国牺牲,张治邦本人也不会说什么,但这人情可欠大了。

  不行,非得找人补一补不可。

  找补的这位,当然还是老冤家上田。

  上田不是已经跑到海林坐火车去了吗?

  别说坐火车,就是乘飞机也得把你给扒拉下来,谁让你惹我的呢。

  (3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在上田屁股后面追到海林当然不可能。不过李延禄自有办法。

  你不是要从铁路上过吧,我找铁道游击队!

  那地方也有铁道游击队?

  有啊,比老北风的辽南义勇军还正宗呢,人家都清一色地当过铁路工人,而且也属我党武装,真正称得上是微山湖那一支的师兄。

  铁道游击队接到命令后,连夜赶至一个叫高岭子的地方。

  你还别说,搞火车这个活,还非得找这些人干不可。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地人,路形熟,抄个近路跑火车前面去那是手到擒来,而且由于侍候过火车,对列车的行车特点和时刻表也了如指掌。

  高岭子这地方,听听名字你就知道了,自然是山高林又密,火车在这里只能走盘山路。在其西侧,坡度更大,尤其拐弯的地方,就算发现下面的铁轨有什么不妥,火车也很难减速。

  要给铁轨“动手术”,其实没特别复杂的,就是找一个拐弯处,把道钉全都拔掉,使铁轨错开,然后火车就会顺着错开的铁轨瞎开,一开就开到外面去了。

  这就是专家啊,搞破坏都这么有水平。

  一切办妥。上田支队来了。

  不来不行,因为他们可是今晚大片“列车惊魂”的领衔主演之一,不允许随便耍大牌不来的。

  现在的上田也耍不了大牌了,总共剩200来人,还一个个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头耷脑,直打瞌睡,又能牛到什么地方去。

  下面的情节跟所有车祸毫无二致:拐弯,出轨,翻身,然后鬼哭狼嚎。

  当然,既然是大片,这些就都还不能算完。

  另一个领衔主演铁道游击队开火了。

  这通打,黑灯瞎火,密林深处,车祸现场,突然袭击,估计就算是捡了条命也得做半辈子噩梦了。

  最后逃出去的不足百人。

  至此,镜泊湖连环战谢幕。14天,一口气不歇地打了4仗,基本全歼上田支队,而中方参战者不是新兵,就是游击队员,能取得如此佳绩,足以称奇。

  李延禄一战成名,享誉东满,后来成为东北抗联的一员得力悍将。

  有这么多天煞地煞在这里,可想而知,宇都宫师团在牡丹江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此时,真正担任哈尔滨守备任务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小弟——宇都宫师团留下的第28旅团(干贺旅团)。

  马占山突然命令主力向哈尔滨以北发动大规模出击,与此同时,调李海青由长春北上,从哈尔滨以西配合进攻。

  就这一下,哈尔滨马上陷入了包围之中——虽然是半包围,那也危险啊。

  负责防守的干贺旅团当时编制并不完整。他的第50联队跟着师团去了牡丹江,只剩下1个联队和2个大队。其中,第15联队防东西两侧,石川茂大队防北面,山利雄大队守城市周围。

  吴松林骑兵旅狂飙突进,率先从北面撕开了石川茂大队的防区,并一直进至哈尔滨对岸的松浦镇。

  双方隔江(松花江)对峙,城内气氛异常紧张。

  (34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3: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日军采取的是重点防御政策,从关东军分布在东北的总兵力来看,一共4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1个独立守备队,能有一个旅团在哈尔滨进行防守,已经算够意思了,而普通抗日部队轻易也不敢与旅团以上级别的日军硬碰硬。

  但马占山非比常人,他用兵就一个字:奇。你认为他不敢的地方,他可能胆子特别大,而你认为他胆子特别大的时候,相反他倒又会表现得十分谨慎。

  其实马占山非常清楚现在敌我力量对比所发生的变化。

  江桥抗战时,日军由于不明虚实,采用的其实是一种“添油”战术,一开始只出动了一个步兵联队(滨本联队),后来才逐次增加兵力,而现在马占山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旅团,虽说另外两个师团都不在哈尔滨,但以日军的机动能力,短时间内驰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单看马占山所能掌控的部队,数量上要远高于江桥时期,然而质量上却已有天壤之别,真正有点实力的还是那时的老部队——步兵第3旅和吴松林骑兵旅。

  凭这点力量,搞定干贺旅团都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随时会闻讯赶来的两个师团。退一步说,就算在敌增援之前,成功地拿下哈尔滨,一旦遭敌重兵围困,无疑也等于自投罗网。

  精明如马占山,当然不会这么傻。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对这个江省重镇发起全力一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姬路师团和宇都宫师团为什么要放着哈尔滨不守,那么着急慌忙地到东满去扫荡,其实干的活跟现在城管临时突击赶小贩差不多,都是为了迎接“贵宾”检查。

  这个“贵宾”就是李顿调查团。

  在沈阳,本庄繁早就当着李顿的面夸下了海口,说东北一片繁荣,“满洲人诚心愿意和日本帝国合作”。

  结果李顿一行来了一看,怎么遍地都是抗日武装,到处都是驱日标语?原来人家最烦的就是你们啊!

  这脸没处搁还是小事,要写到李顿的那个报告书里面去事情就严重了。

  马占山就是要让李顿他们看看:我们一直在战斗,同时也让本庄繁难受难受。

  果然,在哈尔滨被围的第二天,本庄繁就像火烧着了屁股似地命令两个师团迅速返回哈尔滨“灭火”。

  此时,姬路师团离哈尔滨约500里路,且身处僻远,沿途交通多被破坏,而宇都宫师团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本庄繁再急,这两位兄弟也没法变成天使马上飞回来。

  最沉得住气的还是马占山,他似乎也没有要赶紧进城的打算,就是隔着江放放枪炮,让你连个囫囵觉都睡不好。

  不让人睡觉这滋味难受哇。睡不着觉就容易走神,一走神,李顿派出的记者特使就跑到马占山那里去搞采访了。

  在本庄繁命令发布后的第六天,两师团终于心急火燎地赶了回来。姬路师团负责看家,宇都宫师团则上前准备与马占山干架。

  宇都宫师团是在“一二八”会战的后期才奉命赶到上海的,去了以后就站了站岗,什么仗也没捞到打,然后又赶到东北,在牡丹江的山沟沟里面找游击队,弄了一身泥,结果却连只小鱼小虾都没捞到。

  除了憋屈,还是憋屈。

  这次总算碰上了名气很大的马占山,该好好打一仗了。

  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马占山跑了。

  而且跑得肆无忌惮,跑得热烈奔放,跑得神采飞扬。

  (34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宇都宫师团师团长松木直亮中将(陆大19期)日俄战争时就在“军神”乃木希典下面做中队长,后来也一直混得不错,一直做到了大将。他对马占山的举动大为困惑。

  乃木希典的作战之道,讲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字:拼,两个字:死拼。他的那个“军神”称号真是用部下的尸山血海堆积出来的。那时就为了打一个旅顺,6万人的部队一家伙陪进去3万,倒了一半,连两儿子都填进去了。

  这种疯狂到极点的表现把老毛子都给吓坏了,得,顺了你们还不行,再能玩,咱也玩不过精神病院跑出来的啊。

  乃木的劲头无疑也影响到了他的小弟。松木认为马占山既然号称支那名将,怎么着也会在哈尔滨城下摆开阵势,痛痛快快地和他厮杀一场。可是马占山却让他深深失望了。

  世上名将从来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惜亲自抡把宣花板斧猛砍的,以硬比硬,你硬不过他,你就倒霉,他就成了名将,另一种是喜欢拿根绣花针挑来拨去,看似漫不经心,不务正业,一低头,你的要害穴位上可不正插着一根吗。

  马占山居于二者之间。

  接下来,他要给榆木脑袋的松木好好上几课,告诉他:打仗,可不只有死拼这一种,那是一门百花齐放的艺术。

  马氏新战术第二课:移影换形,闪转腾挪。

  早在进攻哈尔滨时,马占山已看出,步战和阵地战再非己方所长,只能依靠一个特殊兵种的优势。

  骑兵。

  除吴松林骑兵旅外,新加盟的李海青部也以骑兵为主,既然都是骑兵部队,那就要把骑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要选一个场地,这个场地马可以来去自如,人却举步维艰。

  有一个地方非常适合这个条件,这就是松嫩平原。

  马占山放弃海伦等城市,带着部队进入了平原。

  松木紧跟着也来了: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一进去,就后悔了。

  我说的是松木。

  那时的松嫩平原,还没有怎么搞过生产建设,良田没有,沼泽到处都是,草原更是一眼望不到边。

  别看没有丛林高山,可是特别容易迷路,在里面转一会就晕。

  松木晕,马占山可不会晕。东北骑兵,包括那些“胡子”骑兵就象是在自家门口转悠,别提多适应了。

  宇都宫师团以步兵为主(仅有一个骑兵联队),大部分都靠两条人腿走路,哪里撵得上去。刚刚看到马的影子,等到累死累活地跑过去一看,人家早就跑得没影了。

  回去吧,四顾茫茫,北在哪都不知道。

  时值夏季,按说这种天气,在东北呆着还是不错的。如果能到哈尔滨去避避暑什么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是哥们,这是草原呵,你想开心,蚊虫牛虻能答应吗,要知道,这里可是它们的地盘。

  你们这帮小子招呼不打一个,就乱哄哄地来这么多人,搅了我等的清静,是可忍孰不可忍,咬他!

  东北的蚊子俗称小咬,但其实块头一点也不小,大的足有一寸多长,而且一咬就是一口血,没什么价好还。据说如果一齐上的话,连马都能给你咬死。

  那滋味,啧啧。不过受着吧,谁让你们是狗强盗呢。

  要说不好受,松木这样级别的其实最不好受。当兵的还可以手舞足蹈赶两下,他可得正襟危坐,装出一副正宗武士的样子出来,否则何以服众。

  哇呀呀,着实可恼哇。

  (34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上已经被叮了NN个包,被迫献了NN次血的松木要发飚了。

  他得知马占山可能在克东附近,便指挥部队赶了过去。

  第27旅团(平松旅团)从东,干贺旅团从西,一东一西进行夹击。

  为了怕暴露目标,两个旅团都是黄昏行动,而且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但是包抄的过程异常痛苦。

  在沼泽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咬咬牙倒还挺得住。问题是这时候小咬们开始向他们集体冲锋了。

  天黑了,蚊子过夜生活的时候也到了,日军出动,它们也出动,大家狂欢嘛。

  被咬痛了还不能吱声,连拍都不准拍一下,秘密行动,再苦再累,也得向你们的松木长官学习:咬牙挺住。

  天亮了,两个旅团总算都到了克东。瞧这个狼狈劲,一个个丢盔卸甲,鼻青脸肿——不是被哪位莽汉揍的,而是被蚊子们亲过的。

  让他们惊喜的是,果然看到了马占山的部队,证明苦头还没白吃。

  那就抄家伙打吧。

  口号还没喊出来,人家打马就走,没一袋烟的工夫跑没影了。

  剩下东西两边冲过来的日军,你们就自己拥抱一下对方吧。

  千辛万苦的奇袭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笑话。

  这仗没法打啊,再好的战术也只能落得个被马占山当众调戏的下场。松木想想不是个事,光人多不行,还要有马。

  本庄繁立刻把前线作战的这一困难上报至参谋本部。

  这时候的参谋本部,有真崎这样的人当着家,对关东军自然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真崎一激动,把近卫师团也派了过来。

  当然不是整个师团,而是该师团所辖的骑兵第1旅团(高波旅团),旅团长为高波佑治少将。

  二战前的日本师团,一般都是按地方征兵,比如第2师团来自仙台,所以也叫仙台师团,第6师团来自九州的熊本,故又称熊本师团。唯独近卫师团是个例外,它是全国招生的。近卫军嘛,理论上应该是最能打的部队,当然要广纳贤才,能者居之。

  这个师团平时在国内被宠得跟个金宝宝似的,从来不舍得拿出来用。实在是前线缺骑兵部队了,才破例了这么一回。

  有了骑兵,还是近卫师团的骑兵加盟,松木顿时胆气大壮。

  瞧我的吧。

  他把马占山可能活动的新区域分成三块,西面一块给高波骑兵旅团,中间一块给干贺旅团,东面一块交给除平松旅团外的其它部队负责。平松旅团则被放在该区域最北部的拜泉,随时机动,以策万一。

  实行大包干,大家各包一块,按经济责任制分别考核。

  松木认为这样一来,马占山就很难自由流动了。

  想法是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还是困难一大堆,因为根本“梳”不着马占山,缝隙仍然到处都是。

  被松木寄予厚望的高波骑兵旅团虽然自己也是骑兵,却仍然被马占山的骑兵耍得团团转。

  第一天,他们得知马占山部似乎正在东北移动,离此100里,赶紧前去搜索。

  第二天,赶到,发现那里没人。有人说是看到马占山在东南活动,不是很远,40里。再赶过去吧。

  第三天,东南这儿都搜遍了,只找到一支小部队。人家小归小,可马跑得比他们还快,放了两枪后转身就走,一会儿就没影了。

  这是最后一次消息,自从小部队也“失踪”后,就算挖地三尺,马占山也不出现了。

  还有什么好解释的。马占山用了几支小部队,打了一通迷踪拳,然后挥挥手走了呗,也就是说早已从这个围好的圈子里面跳了出去。

  (3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个牛得不得了的骑兵旅团,松木气得连劳务费都不愿给,什么嘛,马又不快,人还傻呆呆的,除了一个个养得肥肥胖胖,简直一无是处。

  说句公道话,你还真不能怪人家高波。如何追击骑兵,尤其是跑得飞快的那种,向来就是一个兵家难题。想当初,僧格林沁号称蒙古铁骑,以骑追骑,不但没跑得过捻军,连自家脑壳都没能保得住。

  马占山么,连“蹬里藏身”都会,你跟他玩马术,那不明着是白给吗?

  松木这种“大包干”的办法,以前也有人做过。当年曾国藩对付捻军的所谓“以静制动”之术,就与此类似。

  结局都是两个字:失败。

  再没心思搭架子了,松木扔掉失败了的“大包干”,开始采用新法子——轻装尾随,跟踪追击。

  一般的步兵旅团都不用了,不光跑不快还是累赘。

  就用两支人马。

  高波骑兵旅团当然少不了,骂归骂,真正派用场还得靠他们。

  另一支就是伪军。

  这里面包括程志远骑兵旅,一来这里他们地方熟,二来也是骑兵,能跟得上。

  但成效还是归零,总是兴致勃勃而去,两手空空而归,连对方的马屁股都没摸着过一把。

  对关东军来说,知道马占山身藏何处,一度成了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我们对着大地喊:

  马占山你在哪里?

  大地回了一个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方唱罢我登场,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沼泽喊:

   马占山你在哪里?

   沼泽吐了一圈泡: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他的马背上,还驮着刚刚从你们日本人那里缴获的枪支和弹药。

   我们对着草原喊:

   马占山你在哪里?

   草原打了一个哈欠: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这兄弟吃了你们日军两肉罐头,觉得味道也不咋的,正准备找个地方好好睡它一觉。

  ……

  马占山不光会兜圈子,他也知道什么时候在日本人身上找便宜最合适。

  瞧你一个不注意,冷不防嗖地一个老拳就罩过来,正打在你的面门上,又准又狠,不让你在牙缝里倒吸两口冷气,人家都不姓马。

  等你回过神来,怒气冲冲地再找他的时候,马占山已经不见了。在背后?在左边?在右边?谁知道呢。也许他就坐在拳台一角啃鸡大腿也说不定。

  表面上,马占山几乎放弃了所有重镇和要隘。呼海铁路(哈尔滨呼兰至海伦)、齐克铁路(三间房至克山),还有沿线城镇,能扔的都扔了。

  你不是想要吗,给你。

  只不过这是为了更好地修理你。

  从此,日军到了明处,马占山到了暗处,什么时候要给养了,无枪无炮,无粮无食,简单,铁路上要去,城镇里找去。反正马占山对哪一列火车上装着给养,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来,哪一座城镇里有粮仓和军火库,日军人多还是人少,都一本帐清楚得很(后面要讲到,他连日军的总结报告都有,还是定期更新版,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好东西放自己身边都不牢靠,让日军给保管是最省心的事。就一大超市嘛,不用付钱,甭管拿多少都行。

  美事啊。

  (34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占山还特别喜欢得了便宜又卖乖。

  人家奇怪,你这么东奔西跑的,又没有稳定的武器补给,枪支弹药怎么总不见少。

  瞧他怎么说的:日本商人手里买去,还有,伪军不是现成的吗,临战时他们把枪扔地上,我们把钱搁那里,各取所需,大家OK。

  前面的说法听起来有些不着调,人日商就算再不“爱国”,也不可能追在后面把枪卖给你吧(何况马占山还居无定所),不过第二种解释倒极有可能。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吴大疤拉不经常做这个事吗?

  不过也未必,马占山就这么随口一说而已。这位马大帅,你知道他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没准就是故意放出风来赖伪军的,要知道像程志远那样的,都是从马占山这里反戈一击后出来的,你要说他们会跟马占山做这种交易,似乎也不大可能。

  但我只知道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松木听到这句话后,肯定不会再相信伪军的“良心”和“自律精神”了,一伪军上阵,他都得派两“皇军”给看着,实在看不过来,只好让他们回家——这里我们自己来搞吧。

  而这,也正是马占山想要的。

  打游击战嘛,本地人总比外地人难缠,伪军也总是比日军更讨厌。

  一方面,是难以找到马占山,另一方面,则是马占山自己常常主动现身。

  一出现就杀机毕露。

  马占山很懂得用人之长。此地并非江桥,义勇军也不是正规军,阵地上一枪一弹的硬性打法非其所长,他们所擅长的是打一枪就跑,捞一把就走的“好汉战术”。

  马大帅交代了:我不管你们怎么打,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反正回来后拿鬼子脑袋跟我结帐。

  这跟《亮剑》里的李云龙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能到日本人那里去给我赚钱的就是好同志。

  于是大家就分头行动,各展其能。

  其中表现最出众的是邓文和他手下的一群江湖好汉。

  邓文是马占山的老部下,参加过江桥战役,属马家军中的后起之秀。能得到马占山的言传身教,那自然是懂点战术的。别人用围点打援,他用引蛇出洞。

  先攻击日军据点,当然在这之前,切断电话线是很有必要的。日军没法喊援兵,人又少,顶不住,只好往外跑。

  跑可以,邓文还主动让出了一条道。

  路上,伏兵四起。

  是役,日军被消灭150多人。

  尽管是胜仗,但伏击也是要花点本钱的,子弹不长眼,自己也要伤亡一些弟兄,所以这个与马占山空手套白狼的要求还是有差距。

  那咱再玩儿一把绝的。

  第二回,邓文选了70个人,规定:你们到海伦去打日本人,我要的也差不多是第一回的数字,不过别损失自己人,最好是子弹都不要放。

  且慢,兄弟,那海伦城里鬼子可不老少了,你子弹都不舍得花,能搞定吗,没准走都走不脱啊。

  或者换句话说,无本万利,世上有这种好事吗?

  有啊。

  这个世界奇妙就奇妙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70个人不是一般的人,那是70个武林高手,飞檐走壁跟在自家院里散步一样的那种。

  他们到海伦不是在白天,而是晚上。

  打探到一家商号里面住着一批日军,刚好一百出点头,他们就摸了进去,然后一人一刀(有的一个管两,要用两刀),就把这些鬼子都当菜一样给剁了。

  剁完后,没事人一样走了。

  出城,到邓文那里交令。

  虽然每次最多也就灭掉百来个,但积少成多,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据说关东军在“围剿”马占山期间,平均每月至少需往国内运五十个尸袋回去,那些受伤的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包括邓文在内,跑出来袭击日军的,都打着一个统一的旗号:马占山。给松木的印象,就是马占山好象一个千手观音,哪都看不到他,但又无处不在。

  对此,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就送一个字:牛,两个字:忒牛。

  (34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2: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时间,马占山究竟在哪里,成了这场“躲猫猫”游戏的关键所在。

  大家开动脑筋竞猜一下吧。

  高波认为自己最有发言权,因为一天到晚跟着马占山转嘛(自认为的)。他认为马占山是朝老家黑河去了。

  松木刚想发表意见,本庄繁先说了,还不是在他的沈阳关东军司令部说的,是在现场说的。

  找不到马占山,不光松木急,本庄繁更急。

  江桥之战和包围哈尔滨,已经把这个关东军司令官给彻底弄毛了,因为他知道马占山不是一般的义勇军头领,有他存在,就等于一杆大旗在黑龙江乃至全东北插着,即便不主动出击,对关东军来说也是心腹大患。

  本庄这厮属于水平不是太高,但却特喜欢自己上场踢两脚的那类人。松木在前面,你在后面遥控指挥一下不就行了,他不,这样没现场感觉嘛。为了找感觉,屁颠屁颠地就坐飞机赶来了。

  作为最高领导,当然要体现层次和水平,所以本庄一来就背着手,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煞有其事地作了一番分析判断。

  高波说马占山可能往北去了,本庄竖个手指摆了一摆,那意思:NO,NO,NO。

  中国话翻译是:非也,非也。

  事情明摆着嘛,马占山穷途末路,他会一直往北去吗?不可能。

  黑河一个小城,他是防不住的,只能钻到大小兴安岭里面去,那种鸟不生蛋的地方,如何生存?

  这就把高波先给毙了。

  那你说马占山会往哪去呢?

  本庄繁往地图上的吉林省一指:这里。

  Why?

  不懂了吧,吉林那边有义勇军嘛,马占山肯定是要往西去找他们的,一旦两支部队会师,我们就麻烦了哦。

  所以,当务之急是进行堵截,防其西蹿。

  高,实在是高。

  松木言不由衷地拍了两句马屁。

  下属这么给面子,本庄的兴致更加高涨,进一步指出,马占山目前所处实际位置,应在绥化以北,部队只要顺着这个方向,西面一堵死,东北南三个方向一合围,真个是瓮中捉鳖啊。

  接下来,一般程序应该是:高波服从松木的指挥,松木听本庄的话,堵住马占山“西进之路”。

  但实际操作过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高波是什么人,朝廷派来的近卫部队,官品虽然不高(少将旅团长),但地位高啊,怎么能听你们两个瞎指挥呢。

  当下,他招呼也不跟松木打一声,就点起本部骑兵往北去了。

  日军的指挥官人人有个性。松木自己也有主意,认为马占山往绥化以东的可能性更大,但他对高波和本庄繁这两个牛人都不愿得罪,毕竟一个是有路子的,一个位居老大。那怎么办呢?

  这兄弟脑子倒也活络,他来了个三全其美,把部队拆三份,朝三个方向去,一样也不少。

  恭喜三位,贺喜三位,都猜错了。

  马占山压根就没回黑河,更没想往吉林去,他是准备沿松花江东进和李杜的吉林自卫军会合的。

  一个吉林,一个吉林自卫军,虽然只差三个字,但一个往西,一个往东,南辕北辙,两个概念好吧。

  真够丢脸的。

  事实上,就在三个小子胡蒙瞎掰的时候,马占山早已穿过他们想像的“活动区域”,正走在东行路上。

  (349)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8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