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0: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0)

  大家关在屋子里商量事情,本来都是胳膊肘往里拐,所有利益得失,全以刘湘和川军为第一出发点,未料到刘湘突然出言豪迈,说出了一番大道理,而且看样子说的还不是假话,便有些动摇起来。
  刘湘又说:“这次我调出去的部队,占川军全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都是我多年辛苦训练出来的精锐,我若不出去亲自指挥,可能不到半年就会被蒋介石给整光。再说,我虽出去,还有你们在家看着,这个时候我看他(指蒋介石)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张斯可、傅常、乔毅夫平时出谋画策,就喜欢出奇制胜,风格上与钟体乾、邓汉祥的老成持重大为不同。听了刘湘的分析,张斯可、乔毅夫均认为出川未尝不可。
  “这是一个与蒋介石争夺天下人心的大好机会,事关抗战大局,又有我们在后方扩大武装力量,互为声援,蒋介石想下毒手也难,因此出去一趟就回来,应该问题不大。”
  刘湘出川,傅常作为参谋长自要跟随左右,因此他以众人意见为准,算是投了中立票。
  五个核心谋臣,两个反对,两个支持,一个中立,而刘湘又去意甚坚,少数服从多数,出川一事便由此敲定下来。
  刘湘随后交待了他走后的军政安排:省政府主席由邓汉祥代行,川康绥靖主任由钟体乾代行,省保安司令由王陵基代行。
  明知无可挽回,邓汉祥私下仍竭力劝说刘湘,请他再考虑一下。刘湘说不用再考虑了,“人生不过数十寒暑,在历史上争点个人的篇幅,这是很好的机会。将来的历史,也才知道我刘湘是个什么样的人。”
  1937年11月9日,刘湘携同傅常一行,从成都乘飞机到达汉口。第二天,他即向已到达汉口的前卫部队下达命令,指示其乘平汉路火车,赶赴河南集中待命。
  集中地点的改变,也说明刘湘已意识到,他无法完全按原计划行事了。
  1937年11月12日,应蒋介石之邀,刘湘到达南京。蒋介石匆匆忙忙地跟他见了个面,便消失了。不仅是蒋介石,刘湘连何应钦也见不到,整天跟他打交道的全是孔祥熙、张群这样的文臣。
  军人已经无法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因为上海就在这一天完全失守,历时几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中方失败而告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1)

  这还没有完,日军正向溃退中的中国军队进行疯狂追击,形势危如弹卵。
  再开国防会议,刘湘就有话说了。他在发言中认为,如果能够早点将邓锡侯第二十二集团军归还第七战区序列,由集中起来的川军赴沪参战,淞沪会战将是另一个局面。
  在别人听来,刘湘的话也许纯属事后诸葛亮,甚至还有点自吹自擂的味道。淞沪战场上的那些军队,个顶个哪一个又比川军弱,而以邓锡侯在山西的作战表现,真的难以想像他在上海就会有大作为。
  可是这时候将要现身的川军,在蒋介石眼里的地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是指邓锡侯的第二十二集团军,是指刘湘嫡系的第二十三集团军。
  经淞沪一战,蒋介石的精锐部队,也就是“中央军”主力,几乎都被消耗一空,即便他引以为傲、显赫一时的德械部队,也已损失大半,不说普通士兵,仅基层军官就伤亡过万,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要命的是他还得守国都南京,可是手中却空空如也。换句话说,你可以看不起川军,但绝对不能是这个时候。
  既然刘湘说川军行,蒋介石别无选择,便当面托以卫戍南京的重任,刘湘不甘示弱,立即允诺下来。
  蒋介石防卫南京的总体部署,分内外两层:以唐生智守南京城内,以刘湘守南京城外围。
  唐生智指挥的部队不到三个军,均非其基本部队,而且大部为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残破之师,相比之下,外围的川军被寄予了更多期望。
  1937年11月13日,已到达河南的川军前卫部队接到刘湘发去的电令,立即转乘火车南下。
  两天后,第二十三集团军陆续到达南京。蒋介石大喜过望,对各师师长一一接见,安排他们住最好的首都饭店,还向每个师长赠送了一万元。
  江南自来繁盛,所谓“南京看石头,苏州看丫头,无锡啃骨头,杭州看潮头”,在战火尚未完全延伸过来时,石头城仍能引起极少出川的师长们的极大兴趣。
  有些人尚知前线紧急,需要枕戈待旦,所以颇能注意节制约束,也有些人却忘乎所以,拿到钱就在城里尽情玩乐,其中一个师的师长竟然玩到连部队出发都不知道。
  大家都高兴,只有刘湘不高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2)

  刘湘不高兴,是因为他向蒋介石拍胸脯时,要求的是将整个川军都调来,其中也包括邓、孙、李三部,可是这三部早已分别划归第二、第一战区,那边军情同样紧急,当然也需要人,所以并没有能一道调来。
  刘湘对此十分不满,又不好直接向蒋介石开火,便朝替他缮发电稿的傅常等人大发雷霆,实际傅常不过遵命办事而已。
  既然你不管我的生活,那对不起,我也就管不了你的死活,刘湘决定自己给自己做主。
  南京外围主要包括江苏溧水、溧阳等地,川军已奉命前往布阵,但到达后又突然接到刘湘的命令,让他们移兵浙皖两省。
  与以前所有电稿都由傅常负责缮写不同,这封电稿乃刘湘亲笔所拟,川军各部不敢怠慢,赶紧又跨省前往。
  川军一下子全部撤出南京外围,令蒋介石大吃一惊,连忙询问刘湘。刘湘装糊涂:“队伍究竟到了什么地方,等我马上去弄清楚,再来回话。”
  知道刘湘是在打太极,蒋介石再给川军下达命令,也是毫无作用。
  川军田冠五独立旅本应驻守溧阳,在下达命令的同时,蒋介石又派高级参谋去做说服工作,田冠五的回复是恕难从命,因为他只听从刘湘一个人。
  刘湘临时撂挑子,并不完全是与蒋介石怄气之下的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他与幕僚部下们反复商讨后得出的策略。
  虽曾在蒋介石面前大拍胸脯,但刘湘随后就感觉到了接过的山芋有多么烫手。日军是奔着南京来的,其主力也都沿着溧水、溧阳这一方向奔袭,若川军据此防守,难免损兵折将,最后被“整光”。
  部属中有一种典型说法是:“中央军尚抵挡不住,我们这些地方军在武器装备上不及他们,现在都还有使用旧式双筒枪的,打起仗来,咋个得行嘛!”
  不是那张脸,就不要冒那个险,相反,如果能移往浙皖,不仅可减少损失,还能以皖南的黄山和浙江的天目山为中心,建立第七战区今后在江南发展的根据地。
  刘湘当即决定改变原有作战部署,放弃护卫南京外围的任务,在浙皖重开一个局面。
  刘湘君臣思虑长远,已经设想到了抗战胜利:新的防守区域处于京沪杭之后方,到将来收复失地时,便能抢在他人之前率先占领这几个重要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3)

  在调兵之后,刘湘便设第七战区长官部于芜湖,主力则重点部署于广德和泗安。
  当蒋介石拿到刘湘的修改方案时,川军一方的部署早就是铁板钉钉,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同意刘湘作出的改变。
  1937年11月23日,郭勋祺奉命率第144师(模范师)由溧阳移往广德和泗安,在经过江浙交界的长兴附近时,遇到了一个人。
  此人是过去峨嵋军训团的教育长陈诚。郭勋祺曾在军训团受训,论起来两人还是师生关系。
  尽管刘湘事后大加“消毒”,但有些东西却是很难消除得掉的,加上郭勋祺本人年纪轻,比较容易接受新思维和不同意见,所以他对峨嵋军训并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甚至于,当年同在峨嵋军训团,川籍和“中央军”学员常有争论,在很多观点上,郭勋祺都能够跳出原有的狭隘圈子,哪怕是暗地里站在“中央军”一方。
  陈诚时任淞沪战区前敌总指挥,他正组织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部队向芜湖转移。
  军队还有很多,但大多已成残破之师,必须先到芜湖进行休息和整训,缓过气来后,才能有望逐渐恢复作战能力,这是军事常识。
  在他们背后,则是日军从各个方向发动的闪电式追击,其计划就是要截断上海至芜湖的救命通道。陈诚已尽力组织力量,以太湖为轴,在太湖北岸组织拦阻,他所顾虑的是,日军还会从太湖南岸或直接渡过太湖,实施超前迂回,以截杀撤退中的中国军队。
  陈诚知道郭勋祺要去哪里,但他希望郭勋祺能留在长兴,承担起这两路的阻击任务。
  陈诚还表示:“我会在宜兴指挥你们川军作战,坚决与日寇鏖战到底。”
  陈诚的话不是命令,即便是命令,对郭勋祺也无硬性约束力。在川军中,田冠五不过才是个旅长,郭勋祺却是刘湘最倚重的模范师师长,他当然更有必要惟刘湘之命是从。
  不过郭勋祺并没有像田冠五那样拔脚就走,因为他自己就想留下来好好地打上一仗。
  出川前,朋友为郭勋祺饯行,郭勋祺在席间对朋友感慨道:“我做了二十多年军人,参加过的战争不下数十次之多,除了十七岁应募当兵那年,随尹昌衡西征,平定受英国人操纵和挑唆的川边叛乱之外,其它都是阋墙之争。作为军人,不能保家卫国,御敌于国门之外,却热衷于打内战,实在令人痛心,也深感愧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4)

  郭勋祺脸色凝重,停了片刻,他提高嗓门:“勋祺决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的人,此次出川抗战,不赶走日本强盗,誓不回川。请大家放心。”
  说完,他将手中酒杯一饮而尽:“宋朝大词人李清照有两句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我愿以此策励自己!”
  说过要做鬼雄,不做狗熊,郭勋祺朝思暮想都要“与日寇鏖战到底”,他之所以左右为难,还是担心刘湘那里通不过。
  知道郭勋祺为难,陈诚又赶往广德,面见并竭力说服郭勋祺的顶头上司、川军前敌总指挥唐式遵,让唐式遵对原有部署进行微调。
  若在平时,唐式遵也不敢擅自作主,但这时一个意外的变故,让他在前方拥有了独立裁断的机会。
  这个变故恰恰发生在刘湘身上。
  刘湘从汉口到南京,坐的是轮船,途中船泊芜湖港,看到岸上有当地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在贩买,只只看上去都肥大味美。
  刘湘在吃穿上并不讲究,但生平最喜欢吃两样食品,即炒沙葫豆和螃蟹,前者不易消化,后者为凉性,刘湘自患有胃溃疡后,都遵医嘱避而远之。
  跟戒烟一样,也是憋得久了,反正旁边无人监控,刘湘一时馋虫上脑,便让人买来大吃了一顿。
  抵达南京,四川驻京办事处特别叮咛厨房别买螃蟹。谁知刘湘在芜湖吃螃蟹还吃上了瘾,又偷偷地让副官去买了螃蟹,拿到房间大快朵颐。
  这正是便宜舌头苦了胃,之后,见邓、孙、李三部没有能调到南京给他指挥,刘湘觉得上了当,又为此动怒发火,用中医的说法就是内外交感,由此种下了病因。
  改变计划,将川军撤离南京外围,很自然地把刘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蒋介石和何应钦等人脸色难看不用说,唐生智也指责刘湘私心太重,半途掉链子,使得固守南京变得更加困难。
  1937年11月24日上午,刘湘参加高层军事会议,回办事处时情绪显得很是低落。他告诉身边幕僚,会上有些人说川军在“梭边边”,他很生气。
  “梭边边”是重庆话,意思是偷奸耍滑,一开始高调,关键时候却打退堂鼓,乃至一走了之,有道是“吃饭垒尖尖,打架梭边边”。对军人而言,这些闲话都极具杀伤力,于是刘湘又为此憋了一肚子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5)

  下午,张群宴请刘湘。刘湘来者不拒,饭桌上管不住自个的嘴,多吃了一碗甜银耳,而银耳也是凉性,对患有胃溃疡的人来说,都是需要忌口的食物。
  当天晚上,刘湘已得到前方汇报,他当然不同意陈诚作出的调整,因此顾不得休息,便让人作纪录,要向部队直接口述调动命令,当口述到第五条命令时,突然昏倒。办事处急忙请来医生诊治,诊断结果为胃溃疡和糖尿病并发症。
  经过打针吃药,一顿忙碌,刘湘很快清醒过来。他的高级幕僚包括傅常等人闻讯都赶了过来,见刘湘健康状况不佳,均劝他还是返回四川养病为好。
  幕僚们纯粹是为刘湘的身体着想,可刘湘的思维却还停留在兵力部署上面:“你们可能求战心切,但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现在还不能和敌人硬打,只能慢慢来,慢慢拖。据我看来,大概要拖到宜昌、沙市一线,战事才稳定得下来,敌人那时也会被拖疲了,我们就可以挥师反攻……”
  刘湘并且说,在一个时期内,他决不能回四川,而应坐镇前方,这样才能顶住南京方面的压力,控制住部队,以免川军被“整光”。
  大概是白天被刺激深了,当着自家幕僚,刘湘滔滔不绝,兴奋异常,接下来连觉都没能睡好。
  第二天上午,又昏了过去。
  这次比上次严重,一直昏迷不醒。张群到办事处来看望,守了半个小时也没能醒。临走时,张群关照众人:“看情况敌机要大肆轰炸南京,你们赶快撤走。”
  幕僚们一商议,非得让刘湘离开南京不可了。
  由于医生嘱咐昏迷中不能移动,办事处一直等到很晚,才等到刘湘从昏迷中醒来。
  醒过之后,刘湘也觉得无法再硬撑下去,便答应先去武汉治疗。当天深夜,趁刘湘处于熟睡状态,办事处人员将其用汽车送上轮船,连夜护送至武汉。
  在陷于昏迷和转送的过程中,刘湘暂时放松了监控,自主权又回到了前线将帅手中。
  唐式遵没有问题,他不仅按照陈诚的要求,同意郭勋祺第144师沿太湖西岸布防,还命令刘兆藜第146师布防于太湖南岸,与郭勋祺协同建立了一个三角形防守阵地。
  纵然如此,唐式遵批准还只是个形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6)

  唐式遵和潘文华各有嫡系,刘兆藜听唐式遵,郭勋祺跟潘文华,换句话说,尽管在前敌指挥的位次上,唐式遵居首,但郭勋祺那边仍需潘文华点头通过才行。
  郭勋祺对潘文华说:“敌人沿太湖进兵,势头很猖狂,只有予以迎头痛击,使日军遭受重创,才能振奋人心,之后也才能逐步退却。若不战而退,敌势嚣张,我们想退也无法退了。”
  潘文华出川时亦有“胜则生,败则死”的豪言,给郭勋祺一激,遂放权郭勋祺:话不多说,自己掌握。
  陈诚出身保定,是个既具备较高军事素养,又富有实战经验的高层指挥官。他让郭勋祺设防的长兴,位于太湖西南,既能抵御南岸尾追之敌,又能拦阻横渡太湖的日军,更重要的是,这里多为山地,尽管山不高,但毕竟可作依托,另外还有森林作为隐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日军飞机大炮的威胁。
  1937年11月26日,日军前卫部队追到长兴,随即在太湖西岸的夹浦与郭勋祺第144师展开激战。
  战前,郭勋祺从撤往南京的“中央军”那里借到两个连的山炮,他充分利用山地森林为掩护,采取隐伏战术,对日军实施突然打击,山炮和机步枪齐开,从而一举击退日军,守住了夹浦。
  由于没能抓到俘虏,郭勋祺对日军番号以及主官姓名尚不清楚,相比之下,日军的战场情报则较为精准,知道对手是川军,后面还有括号:草鞋兵,装备差。他们想不到的是“草鞋军团”内竟然藏有这么多山炮,导致挨了顿打还摸不着头脑。
  从川军构筑的三角形防御阵地来看,郭勋祺防守的北面临近太湖,且地形有利,日军单纯从陆路进攻比较被动,在判明形势后,日军第二天便转向南面,沿公路进攻,以便发挥其机械化优势。
  刘兆藜同样是个能打仗的,而且和郭勋祺一样,也借到了“中央军”的两连山炮。他诱敌深入,用山炮对坦克战车进行射击,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吃了大亏。
  陈诚曾预计日军会直接横渡太湖,当天下午,日本海军陆战队果然攻占太湖内的东西洞庭两山,控制了太湖。从傍晚开始,陆战队即动用大批汽艇,运送从华北战场抽调而来的第9旅团(国崎支队),配备轻重机枪,在夹浦后侧实施抢滩登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7)

  战况紧急,郭勋祺亲自赶到太湖岸边进行阻击。期间,他的左腿被日军开枪射中,卫士忙给他裹好伤,要抬往南京医院,他死活不肯去,硬要坐在担架上继续督战。
  郭勋祺一边指挥,一边号令官兵:“我们师是长胜师,谁要是擅失阵地,不论职级大小,一律枪毙!”
  尽管第144师在川军中的后勤配置算是好的,每个团都有十到二十副担架,但仍不够用,同时药品也极度缺乏,部属担心时间耽搁下去,郭勋祺会因伤致残,一齐苦劝,加上当晚已击退日军的沿湖进攻,他才答应去后方治伤。
  郭勋祺走后,第144师每天通过电报,将前线战况逐一上报,但竟然未获得任何回电,弹药和给养也无补充,这对官兵情绪造成很大影响,有的团开始不服指挥,嚷嚷着要调往广德、泗安一线。
  无奈之下,代理指挥官只得向坐镇宜兴的“中央军”告急,由对方抽兵接防,随后正式撤出了长兴。
  满打满算,第144师在长兴一共只守了两天,不过已经非常不错了,假如没有这两天,无论是陈诚还是上官云相,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如此整齐且具备足够战斗力的防守部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自川军放弃守卫南京外围后,南京政府对川军本已无过高期望,但长兴一战,“草鞋军团”却对主力部队的安全撤离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事后郭勋祺、刘兆藜都得到了极高评价。
  第144师的撤离,并非偶然。
  川军作战的情况,刘湘在武汉也接到了报告。郭勋祺、刘兆藜杀敌立功,当然是脸上有光的事,但按照陈诚的命令作战,则违反了他的初衷。
  刘湘一贯喜用双头将,即让唐式遵居前,潘文华押后,一个指挥前敌部队,一个督率预备军,这种设计的妙处就是一不高兴就可以随时走马换将。
  于是,刘湘通过越省电话,传令下去,将唐、潘予以对调,潘文华率部到广德布防,唐式遵则被调到广德后方的誓节渡。
  对郭勋祺在长兴扬威,潘文华一方面既得意又高兴,说:“翼之(郭勋祺的字)作战带伤,真是家常便饭,他太勇敢了。”
  另一方面,他又不舍得自己的嫡系主力在其它地方被消耗掉,因此对长兴之战,开始抱消极态度,除不给予弹药给养补充外,随后又给第144师直接发去命令,限期撤回广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8)

  应刘湘之命,潘文华重新作出部署,派饶国华率第145师推进至泗安,准备在那里建立一线作战阵地。
  饶国华毕业于刘湘所办军校,乃其得意门生,同时也是武德励进会的主要骨干之一,在编制上,他直辖于唐式遵,但因为这层关系和原因,他内心里对唐式遵极为鄙视,反倒更愿意接受潘文华的调遣。
  潘文华、饶国华皆为刘湘心腹,不过到了前线,两人也都遇到了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潘文华的问题在于他自己。他和唐式遵可以说是一进一退,唐式遵进了,处事变得果敢,与以前人们印象中的“唐二瘟”相比,判若两人,潘文华却是退了,身上“潘鹞子”的影子越来越少。
  潘文华的变化,是从他“战而优则仕”开始的。在出川抗战前,潘文华已兼任重庆市长达八年之久。应该说,他任上取得了很多政绩,也证明其颇有治政之才,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潘文华的家族企业也借势得到发展,号称西南财阀,其经济实力甚至在刘航琛之上。
  潘文华是不是从中营私舞弊,很难说清,能说得清的是,潘文华有钱了,并俨然已成大款。
  成为大款之后的潘文华不像军人,更像政客,刘湘在召开幕僚会议时,经常见到他与傅常等谋臣一起说这个论那个,基层官兵眼中的潘文华则是“长期生活奢糜,打仗亦有些松驰”。
  傅作义曾有一句名言:“军人不能有钱,有了钱就怕死”,套用到军官身上,则是“军官不能有钱,有了钱就打不好仗”,虽不能太绝对,但命中率也不低。
  潘文华选择泗安为作战阵地,此处并非有利的防守地形:地势上十分平坦,且又位于芜湖至杭州的公路之上,在来不及对公路进行破坏的情况下,日军可以把他们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果然,饶国华第145师一上阵就傻了眼。日军坦克战车大批涌来,官兵们从来没见识过这么多刀枪不入的铁家伙,纷纷往两侧后退。
  第145师既无大炮,也没有任何可以抵御坦克的武器,定下神后只能向坦克投掷手榴弹,然而坦克战车岂是川造手榴弹就能伤得了的,照旧前行不误。
  看到田里有不少稻草,官兵们又抱来稻草,堆在路上进行阻挡。坦克的回应很简单:绕道或直接辗过。
  还是不行,众人便选择了一段夹道,铺满稻草,并从位于泗安的广德飞机场运来汽油,泼在上面,以火引燃,这才算暂时拖了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49)

  泗安是座镇,全镇为上泗安、中泗安、下泗安,饶国华左遮右挡,仅能勉强守住上泗安,中、下泗安都丢掉了。
  见战事危急,潘文华的头脑更显迟钝乏力,他既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调整布局,增强兵力,也未到前方督阵,而是打长途电话向刘湘报告:“第145师怕支持不住了。”
  刘湘远在武汉,身体还不好,又如何能代替潘文华切实调度,于是指挥责任又交到了唐式遵手里。
  1937年11月28日,在唐式遵的指挥下,刘兆藜第146师向泗安日军发起反攻,先用手榴弹炸,继而用马刀肉搏,将中小泗安予以全部收复。在反攻过程中,该师还首开纪录,用将集束手榴弹塞入坦克瞭望孔的办法,炸毁了两辆敌坦克。
  饶国华刚到泗安布阵时,他的第145师只有先头部队上阵,到刘兆藜协助其收复中小泗安时,师主力已经全部集结于泗安,因此当天战斗结束后,刘兆藜便撤回了原防地。
  1937年11月29日,日军再度猛攻泗安,第145师抵敌不住,把整个泗安都丢掉了,只得退至广德前方五里的界牌。
  与潘文华相比,饶国华的问题既有将的关系,也有军的关系。
  出川之前,刘湘为了控制住军队,真可谓是绞尽脑汁。除编制上不肯让人拆开分割,以及让唐式遵、潘文华互为牵制外,还实行师、旅、团长混调,以防止基层军官们拉走自己的部队。
  因个性有所差异,每个人治军带兵的方法都会不一样,有人凶神恶煞,几天之内就能镇得住手下的兵,有人则需要时间慢慢打磨,方能得心应手。
  饶国华毫无疑问属于后者,他待属下宽厚,人称“饶菩萨”,带部队靠的是以情动人。第145师并非他的老部队,官兵与师长之间还缺乏了解,双方感情也不深,以致多次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
  饶国华自感力不从心,当晚便坐车前去誓节渡总部,面见唐式遵,请其派兵增援。
  听到泗安又丢了,唐式遵气不打一处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