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这条东行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就在通过呼海铁路(哈尔滨呼兰区至海伦)时,大部队终于被日军发现。

  松木得到情报,马上意识到定位的错误,急令附近的平松旅团第59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两角业作少佐进行追击。

  日军胡乱折腾了将近一个月却仍然一无所获,这次总算找到一点马占山的影子了,当然是紧咬住不放。

  第2大队没有马,不过他们有汽车,四个轮子跑起来倒也不慢,终于在巴彦西部的大荒台追上了马占山。

  当面锣,对面鼓,咱们交一下手吧。

  从数量上来看,日军一个大队满额的话,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团,而且还配以山炮和重炮。随马占山左右的仅几百骑兵,且因一路轻装前进,除了几门迫击炮,没有什么重武器,一时倒也被缠住脱身不得。

  在绥化的松木恨不得自己带着一个师团插着翅膀飞过来,但又鞭长莫及,只好让飞机先赶过去助战,要求“勿要放跑马占山”。

  飞机倒是很快到了双方激战的上空,但由于马占山部主要是骑兵,跑来跑去,目标难以捕捉,炸弹一不小心就扔到自家窝里去了。

  这样不行,得俯冲射击才有效。

  马占山让把迫击炮对空架起来:你在上面嗡嗡叫着是不想理你,还真来劲了。

  有张狂的刚刚拉低飞机高度,机枪还没架好,自己的机身先中了一炮,轰的一下就摔地上了。

  成几瓣了吧,乖乖上面呆着不好吗?贱。

  其它飞机吓得一个也不敢再低飞耍酷了,就在天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晃悠着,反正不扣工分就行。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延续,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谁也灭不了谁。但马占山很清楚,这场遭遇战拖得越长,对己方越不利。松木的援兵随时随刻可以赶到。

  正如他所预料的,此时此刻,在接到松木的命令后,高波骑兵旅团已拨转马头,正打马扬鞭,拼着命往大荒台赶。

  要不是他们自作聪明地往北边去,这时候早就该到了。

  后面还跑着一个马车拉着的炮兵中队。

  如果他们赶到,马占山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困难。

  松木给两角少佐的任务也是这样:你只要给我拖住马占山,胜利就是我们的。有了这句话,第2大队也发了狠,一定要建此首功,所以一直跟只苍蝇一样叮在后面,怎么赶都不走。

  我们还记得,在江桥战役时,每遇危急关头,或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马占山总有奇兵,或埋伏,或包抄,或堵截,往往会使战局发生重大扭转。

  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战斗进入白热化之际,一支700人的骑兵部队突然从呼海路杀了过来,从第2大队侧背。

  两角一阵惊喜,一定是高波骑兵旅团。兄弟撑到现在,总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

  敬礼。

  对方回的礼是劈头一刀。

  是马占山的部队!

  日军大乱。

  能不乱吗,千盼万盼,望眼欲穿,来的却是人家的援军。没点心理承受力,根本接受不了啊。

  马占山趁势率部进入巴彦。

  虽然暂时转危为安,但并未完全脱离险境。

  (3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木后来能做到大将,当然并非笨蛋一个,他终于发现了马占山的意图:既不是往北,也不是往西,而是往东(当然也不是他猜的那个东)。

  再次拉网,围追堵截。

  在调高波旅团之后,又加派宇都宫师团本身所属的那个骑兵联队(骑兵第18联队)迅速前往助阵。

  与松木相比,高波就更不傻了,朝廷派来的嘛。他都不用松木指挥,给个方位就行,其它我自己搞定。

  在从北往南赶的时候,他已经分出骑兵第14联队绕远路追击,准备对马占山进行包抄。

  第二天,骑兵第14联队果然已跑到马占山前面去了,马占山还没从巴彦出来,他们已在巴彦南部现身。

  巴彦南部有条河,它叫乌河。要包抄马占山,必须渡过这条河。

  那就快渡吧,时不我待,让马占山再溜掉就不好了。

  马占山没溜,等他们渡河。

  在前面,我们不止一次见识过半渡而击的打法,在江桥,马占山也没少用这一招。

  但我们要知道,真正善战之人,从不重复。

  说到底,打仗这东西,如果你光会看看兵书,背背理论,套套公式,那就只能学习赵括好榜样了。

  所谓用法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半渡而击,毕竟不等于空手套白狼,那也是要有点资本的,起码得有点火力配备吧(比如江桥战役时的那个捷克式机枪连),马占山现在全是轻装上阵,没有重武器,想“击”缺乏条件。

  不过他有替代品:骑兵的冲击力。

  马氏新战术第三课:乘敌不备,短促突击。

  第14联队的前锋刚刚离舟登岸,还没来得及跨上马背,马占山已指挥骑兵,挥舞着马刀,旋风一样地冲了过来。

  狠着劲砍啊。

  日军被打懵了。

  我说,都是近卫师团的一流部队,别哭丧着个脸,拿出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来嘛,long long ago,我们中国有位将军叫项羽的,就这么干过,还成功了呢。

  日兵甲:你倒说得轻巧,典型地站着说话不腰疼,项羽那有多少人马,而且他是有备而来,砸个烂锅,毁条破船都在计划之内,不一样。

  日兵乙:马占山没打招呼,我们也没准备,马鞍还没摸着呢,怎么打啊。

  日兵丙:快给我一条船,让我划回去,准备好了再来……

  马占山的骑兵告诉他们:不要想了,有本事游回去吧。

  日军除了江岸上被砍死的外,乌河上淹死的也有不少。

  真该在家好好学习一下游泳技术再来的。

  对岸的日军骑兵很多,可是只能看到干着急。等他们咋咋呼呼地划了船赶过来,马占山和他的骑兵们又跑得没影了,剩下的工作就只能是给自己人收尸。

  吃了亏以后,人的心情难受哇。

  第14联队一个劲地找马占山的踪迹。赶上来的高波骑兵旅团和宇都宫师团骑兵第18联队也帮着找。

  几天之后,马占山终于又在东兴附近出现了。

  他必须要过江去和吉林自卫军会合,在沿江这么狭小的范围和地域内,没有办法不被看到。

  日军大队人马蜂拥而上。

  马占山依托大青山竭力殂击。

  这一次自然条件帮了他大忙。大青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比平原,日军的飞机大炮很难发挥应有效力。

  马占山深知这一点,所以日军来得再多,他也蹲在山上不挪窝。你来你的,我打我的,反正我哪里也不去,这里最安全。

  史料记载,在这次大青山之战中,双方经历四次血战,从7月14日开始,一直打到7月20日结束,一连六个昼夜,不眠不休,而战事激烈程度,“较去年江桥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种说法,认为日军在此战中死伤千余人,“遗尸遍野”。这个我倒不是很相信,毕竟这时候马家军的阵地作战能力与江桥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确证的是,马占山带来的枪弹肯定打得差不多了,否则不能与“去年江桥之战”相提并论。

  (35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过呼海路时不被松木察觉,马占山完全有机会渡过松花江。

  但意图一旦为敌掌握,机会就成了过去时。

  马占山得到情报,整个松花江江面都被姬路师团封锁住了。这就是说,东行已不可能。

  赶快北撤。

  善于机变一向符合马占山的思维特点。

  部队随后移出大青山,从东兴向绥化附近地区北上。

  绥化周边是日军重点布防的地区,刚脱狼嘴,又入虎口,你不怕?

  不怕。

  顺顺当当北进,好像路都是他们家修的一样。

  围攻大青山的日军无功而返,原先负责看管呼海路的还是看管呼海路(平松旅团第59联队),负责追击的仍然糊里糊涂地乱跑。

  敢情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我们现在需要探讨一个技术性问题,为什么日军在拥有一个步兵师团(含一个骑兵联队)、一个骑兵旅团之后,马占山仍然能够这样“自由而随便”呢?

  这就好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有一位调皮的,老是走进走出,偶尔还翻翻老师课本,拿拿小朋友作业什么的,但其他人就愣是看不见,也没人举报。

  教室就这么大,人这么多,可能吗?

  要知道马占山可不是一只长着翅膀的小鸟,随他一起行动的骑兵部队也动辄就是几百甚至几千,论人数不可谓不多,论规模不可谓不大。

  怎么也想不明白啊。

  找关东军司令本庄繁问问。

  这位老兄早就红着个脸跑回沈阳去了。

  论大道理,没有比他还会讲的。

  没办法,领导嘛,冒号:

  “恢复黑龙江稳定,靠什么,就是抓住马占山!”

  “搞好治安,没有别的捷径,就一条,全力捕捉马占山!”

  “活捉马占山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如今压倒一切的大事!”

  知道了,不就是要搞定马占山吗,那你老人家倒说说怎么搞定呢?

  本庄繁在前面分析了一把,结果错到天边外国去了。

  后来又分析了若干把,把把错,没一个对的。

  真可怜,老天你就让他对一个吧,算是小小安慰一下?

  如果不是踢足球的贝利晚生了那么几年,他那大嘴乌鸦的光荣称号估计就可以让给本庄繁将军了。

  对于松木和高波来说,不照着领导说的做,当然不对,属于疚由自取,但改弦更张以后,照着做了,也次次扑空,疲于奔命。

  基层官兵怨声载道。

  大哥,你错一次,差不多也就是脸红一下,我们不一样,领导动动嘴,我们要跑断腿的好吧。

  再说这又不是普通的田径赛跑,是越野障碍跑。难度实在太大了,遇到的不是沼泽,就是荒山,气候偏偏还古怪的很,白天狂热,晚上狂冷,想把我们当野兽整是吧。

  本庄繁属于胡说八道,不能听他的,松木有自己的一套情报系统,但他这个系统有相当大的问题。

  给他提供情报的是我们的老朋友——齐齐哈尔特务机关长林义秀。

  有的兄弟可能会认为我这个称呼不太恰当,侵略者能称老朋友吗?他有什么资格?

  除了我那爱拿小鬼子开开心的老习惯外,我认为,至少林义秀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还是够得上“朋友”二字的。

  (3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2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氏新战术第四课: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林义秀这小子,江桥之战前也假模假式,和齐齐哈尔领事清水一起扮过负责“调解”的角色,看起来活像个和平使者,但其实他本人也是个好战分子。在来满洲之前,身份说起来吓你一跳——跟高波是战友,近卫师团步兵大队长。

  和任何一个日本特务一样,林义秀平时的兴趣和爱好就是收集满洲的各种资料情报,尤其是北满的军事经济人物,简直到了如数家珍的地步,称得上是一个地道的“北满通”。不让他来弄情报,那真是有点屈才了。

  但林义秀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有一个人对情报比他更感兴趣,而且更精于此道。

  此人就是马占山。

  喜欢搞情报与指挥打仗矛盾吗?一点不矛盾。

  古往今来,会打仗的一般对情报都很重视。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此总能打胜仗。这孔明先生也不是火星上派下来的,更没有“百度”和“狗狗”帮忙,能做到这一点,当然跟他平时善于收集和分析情报有关。

  马占山搞情报,和他“搬”(觉得这个字比较恰当)日军在齐市的金库差不多,属于老少不管,大小统吃。

  关东军在江省各部队的作战资料,他那里全都有,不客气地说,有可能比松木本人的都全。

  宇都宫师团到了哈尔滨,马占山有“实力统计”,多少人,多少枪,多少人是走路的,多少人是骑马的。

  本庄繁、松木、高波他们是怎么进行形势分析,又是怎么下达作战命令,包括一场作战后,如何在总结中大吹其牛,并隐瞒日军伤亡数字,这些马占山统统有。

  他自己看过研究之后,又装订成册,发给各部队。

  所以宇都宫师团和高波骑兵旅团的一举一动,马占山都了如指掌,有时还扼腕叹息哩:应该走这条路线嘛,你从那边走就错了,真是好笨的人啊。

  对马占山而言,日军就是一透明人,他能看到五脏六腑。

  你说这个仗还怎么打。

  至于马占山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老实说,我也有点捉摸不透,不过我们可以从当初他何以能在守卫森严的情况下,派人成功潜入哈尔滨,并与李顿调查团达成会晤这一点上看出些端倪来。

  路子广,池子深,是为牛人。

  如果你现在已经在啧啧称奇,我劝你没有必要,太早了点。

  知道宇都宫师团的松木对林义秀和他掌管的特务机关的评价吗——他会不会是马占山派来打入我们心脏的?

  我想,林义秀要是亲耳听到这句话,不剖腹自杀,也非得气得吐血不可。

  我千辛万苦弄点情报容易吗我,怎么能这样污蔑好人。

  但是,小林兄弟(或曰小林同学、小林朋友),你先别激动,也不要惊慌,咱们这里毕竟不是在上演《风声》之现实版。

  事实上,松木这样说不是平白无故的。不要怪别人有看法,先瞧瞧你那些情报的成色吧。

  (35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23: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的咱就不说了,反正已经糊里糊涂那么多回了,就说最近的。

  例一:

  7月12日,林义秀情报:马占山率部从东兴向绥化转移。

  这个情报连我也吃了一惊。

  松木那是不了解内情,我是知道的呀,马占山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往北跑呢,两天之后,他就要指挥部队在大青山跟小鬼子干了。

  林义秀还说得斩钉截铁,有鼻子有眼:具体位置我都可以告诉你,是绥化东北部的庆安县铁山屯。

  这架势,像是亲自用望远镜看见的,你说不信他都要跟你急。

  松木哪敢不信,即刻命令驻防于庆安县的平松旅团第2联队第1大队出击。

  7月15日晚上10点,第1大队出发。

  7月17日下午,抵达铁山屯。

  没有马占山的影子。据当地人说,马占山的确在这里呆过,不过他们早在7月16日晚上就离开此地北上了。

  如果“当地人”所说为真的话,那么这里就存在两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马占山会分身法吗,还是本来就有两个马占山?

  因为我的情报是这样的:7月16日,马占山正在大青山打得热火朝天,还准备找个机会渡过松花江,去和李杜他们会合呢。

  出现在铁山屯的这个“马占山”,大概只有林义秀才会鉴定他为正品。

  第二个疑问,可能也是松木最想问的,为什么这么巧,马占山前脚走,我后脚来?

  这个我没法跟松木解释,我只能告诉他,如果你7月15日到铁山屯,请教“当地人”,他们必定会告诉你:“马占山”曾在这里呆过,不过呢,7月14日晚上就已经走掉了。

  就气气你,怎么的。

  例二:

  7月22日,林义秀情报,并根据庆安的第1大队现场报告(这次不能光听林义秀的了):马占山在绥化以北的绥棱东南出现了。

  我的情报:这是真的,此马占山如假保换,确实已经北上。

  由于这次是综合消息,所以松木格外重视,想想第1大队这样的步兵跑起路来实在太慢,索性也不要他们出力了,转而把骑兵部队全部集中起来,一家伙全砸了上去。

  已到海伦的高波骑兵旅团自北而南,位于庆安的宇都宫师团第18骑兵联队和伪军骑兵部队则自南而北,企图形成夹击之势。

  这次的气势和规模都很大,但结果和第一次没什么分别,也是他们后脚来,马占山前脚走,就好像已经计算好的一样,分秒不差。

  步兵跑得慢,赶不上马占山的脚步,这个松木可以理解,所以也不派他们了,可是第二次,全是跑得快的骑兵,结局竟然一模一样,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几次三番,虽然松木还不至于真的疑心林义秀是马占山安插的“日奸”,但已经不敢再相信后者情报的可信度了。

  在这里,我要帮“老朋友”林义秀说句公道话:这哥们确实是马占山的人!

  不过是被迫的。

  见过木偶表演吗,马占山就是那老艺人,林义秀就是那提线木偶,当然木偶不止他一个,他只是离松木最近也最重要的那个。

  要搞马占山的情报,林义秀不可能自己去装乞丐,扮路人,他只能以机关长的身份,要求下面的一群大特务,大特务再派活给中特务,中特务再联系小特务,小特务则去找“线人”。

  问题就出在“线人”上面。

  (35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23: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重要线人”先去听取马占山的指示,然后去特务那里领赏钱。马占山给“线人”的情报有真有假,真的不太重要,假的非常重要,有实有虚,实的是真有其事,虚的是子虚乌有。

  其实这木偶里面,还得把松木,甚至本庄繁一块搭上,因为就连本庄司令瞎掰出来的“时事分析”,很多也来源于林义秀提供的“情报”。

  松木不敢再相信林义秀的情报了,那信谁呢?

  信自己,信手下们的眼睛。

  人少看不过来,松木要求本庄繁再给他调兵,调骑兵。只要有匹马的,全给我拉过来。

  本庄繁在黑龙江丢了面子,知道围捕马占山的难度有多大,所以对派援的要求满口答应。这次他当然不好意思再向参谋本部的真崎次长开口了,要不然后者没准会惊得跳起来——给你一个近卫师团的骑兵旅团都不够?搞什么你们!

  只好自己挖潜。

  每个师团里面不都有1个骑兵联队吗?就挖他们。

  从驻锦州的第8师团(弘前师团)中调出骑兵第8联队,从第10师团(姬路师团)中调出骑兵第10联队,这一下子就使江省的日军骑兵骤增至5个联队(另有高波旅团2个,宇都宫师团1个),大大提高了其机动和防守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已部署至哈尔滨以东松花江沿岸的姬路师团(怕马占山再来渡江啊),重点在北满嫩江平原一带布防的宇都宫师团,在天空助战的关东军飞行队,人马可谓浩浩荡荡,差不多可以用人海战术来形容了。

  人多了,耳目就多,马占山被发现的机率自然大大增加。但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马占山部队中本身出现的漏洞。

  我们前面说过,马占山二次复出时,由于力量薄弱,不得不收编了相当数量的“胡匪”。这些“胡匪”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确实勇猛善战,来去如飞,就像宫傻子、老北风他们那样,逐步成为部队的生力军,但有的说到底就是一群混混,没有什么战斗力,属乌合之众,真打起来很容易溃散,偏偏军纪又很差。比如李海青手下的一些部队,原先在吉林时“名声”就很大,什么掠人财物,强抢民女,反正胡匪能干的坏事一样也没少干过。来到黑龙江后,受马占山制约,为害乡里的事是不干了,然而要求他们与正规部队一样做到整齐划一也不可能。

  从马占山这方面来看,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他当然知道部队要精,可是如果数量都无法保证,怎么精法?想进行整训吧,成天与日军“躲猫猫”,根本挤不出时间,况且,打仗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在那样紧张激烈、东游西走的形势下,倘若真把“胡匪”出身的官兵管得过严,反而可能过犹不及,生出乱子。

  担心不是多余的。几天后,果然出事了。

  (3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2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南下与李杜会合事实上已不可能,马占山决定先北上,待从日军的包围圈突出后,再进行二次东进,到东兴安岭里面去与鬼子继续捉迷藏。

  但马占山一支骑兵队的行踪,被在海伦地区警备的干贺旅团察觉,旅团长干贺贞藏少将来不及向松木汇报,便自己做出了判断和决定。

  当时这支骑兵队只在一条河边徘徊了一下,马上就撤走了,并没有过河。

  时间是中午。

  干贺经过分析,判断该骑兵队一定会过河北上,而且后面还跟着大部队。理由是:由于马占山的部队要避开白天飞机的跟踪和轰炸,一般都是晚间行动。白天出现的骑兵队只是侦察兵,任务是到河边来观察动静,搞侦察的。同时,他们还有诱敌作用,一旦发现敌方有所行动,主力部队会马上改道前进。

  随后他作出部署,命令所部不得在马占山过河前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而要在他们渡过河后失去戒备的情况下进行伏击。

  干贺的判断和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日军很多基层将官如果单指挥一个联队或一个师旅团的话,往往能体现出较高的能力和水平。

  正如他所料到的,见日军未有任何举动,马家军果然晚间涉渡,过河后向西北前进,慢慢进入干贺旅团设伏区域。

  不过这时候,马占山仍然有机会摆脱噩运。

  因为按照马占山的活动规律,白天他不仅不渡河,一般也不随意行动。如果是晚上进入日军伏击区,伏兵的能见度比较差,攻击效率不高,己方又以骑兵为主,加上大部队集团式冲锋,即使会蒙受一点损失,短时间内迅速突出重围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

  但如前所述,由于部队成份复杂,马占山此时已不可能使部队保持统一的战斗纪律。其中一支800人的骑兵队脱离主力,打马扬鞭,竟然白天就穿行在青纱帐中向前奔去。

  在他们看来,过了河后,就脱离了日军的包围圈,把后者远远地抛在了河对岸,即使被发现,日军也追不上来,至于天空的飞机,不是有青纱帐作掩护吗,没事的。

  错觉,足以致命的错觉。

  日军突然从正侧面开火,骑兵队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显然,干贺并不想予以全歼,他特意留下口子,让其残部向后撤退。

  因为他在意的不是这支骑兵队,而是骑兵队后面的那条大鱼——马占山。

  别的都不用做,只要顺着马蹄印一直追下去就可以了。我相信,这次一定能抓住马占山。

  对于马占山来说,骑兵队遭袭,人员损失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暴露了主力部队所在位置以及情报资料。

  干贺从战死的骑兵队将官身上意外地发现了马占山编订的那一本本册子,然后上报给松木。

  面对那些熟悉的作战命令和通报总结,松木震惊了,他这才意识到,马占山不仅在跟他打一场追逐战,还在暗中进行情报战的较量,不仅比体力,更比智力。

  太厉害了,本庄司令说得没错,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今后关东军和日本帝国在满洲的大敌,此患不除,永无宁日。

  松木迅速对部队进行整顿,所有口令、次序以及部队作战规律都重新过滤了一遍,确保不被马占山再钻任何空子。

  位置暴露,情报失灵,使马占山这次在日军围追堵截中再也无法顺利脱身。屋漏偏逢连夜雨,关键时候,指挥作战的电台又坏了,马占山难以进行协同指挥,只能带一部分人马且战且退,重回绥棱。

  (35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个地方,叫做罗圈甸子。

  所谓甸子,是东北对湿草地的称谓,此处环境相当恶劣。在经历三昼夜的血战后,马占山始终突不出去,所部已不足百人。

  此时,日军8个联队已把外面围得铁桶一般,插翅难飞。

  种种迹象表明,马占山已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罗圈甸子,它将成为马占山最后的葬身之地吗?

  坐镇大本营的松木虽未亲自到罗圈甸子,但他比谁都紧张和激动。两个多月的苦追,眼看马上就要有眉目了。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几天后,他终于等到了那个让他心花怒放的消息。前线部队报告,“马占山”已被击毙,并已摄影存照,同时从尸体上搜出关防印信、随身烟具以及名章。

  照片送上来,松木咪缝着眼睛看了半天,看不出来,原因是死者生前受多处枪伤,已面目全非。不过其人身形瘦小,与马占山倒是很像。

  松木把照片一扔,还看什么看,向关东军司令部写请功报告。

  兄弟们累死累活这么多天,不能白忙活。

  收到报告,本庄繁比松木还乐,“九一八”以来,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他赶紧向军部和天皇报捷——连裕仁都知道北满的马占山厉害厉害的。

  日本国内报纸欣喜若狂,皆认为是关东军在满洲取得的一次大捷。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他们还把“马占山”被“击毙”的照片要了过去,作为重点猛料登了出来。

  这个世界上,红眼病的发作率总是同感冒一样频繁。

  看你立了大功,有人就不乐意了,说这种相片算怎么回事,又看不清楚,谁知道究竟是不是马占山。

  风言风语传到松木耳朵里,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东西又不可能进行DNA检验,没法辩白啊。

  把“马占山”的脑袋割了,让他们去认。

  结果还是有人说不像。

  不就是不想让我爽吗,松木再不管那么多了,一口咬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马占山。

  一个多月后,他被结结实实地扇了一记大耳括子。

  真的马占山现身了。

  松木和本庄繁都从头凉到脚,感觉又被马占山给摆了一道。

  其实这一次倒不是马占山又用了什么计谋,一切纯属巧合。罗圈甸子突围时,倒在日军枪下的是参议韩述彭少将。韩少将身材跟马占山差不多,身上又携带着马大帅的随身物品,所以才会被日本人误认为是马占山本人。

  值得一提的是,韩述彭是东北抗战中第一个战死疆场的将军,被日军包围后,宁死不降,以身殉国。

  马占山本人则经历千难万险,令人难以想像地突破重围,在讷河再举义旗。

  本庄繁要准备下课了,不仅是因为谎报马占山已被打死的军情,在天皇面前犯了“欺君之罪”,更由于此时整个东北的形势已变得不可收拾。

  (35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1932年夏季,东北已集中日军4个主力师团,2个旅团,对包括马占山在内的抗日武装、东北义勇军使尽各种办法,动足各种脑筋,却仍旧徒劳无功。这样一来,整个东北的铁路运输和经济运作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断电断水断交通,成了家常便饭。

  好不容易从邻居那里抢了一只老母鸡过来,是要靠它下蛋的,现在适得其反,鸡蛋没拿着,还被吵得寝食不安,这不白干了吗。

  此外,李顿调查团当时还在东京和北平赶写报告书。他们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满洲这种局面不仅是对日本的一个莫大讽剌,还有可能被写到报告书里面去,这更让日本人感到心烦意乱。

  既然关东军的成绩如此糟糕,那就只好来一个不换思想就换人。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换班。

  本庄繁自然第一个回家。不过由于一年前在“九一八”的表现,回国后待遇倒是不赖,还得到了一份很有面子的活——伺从武官长。后来同样是因为“九一八”有“特殊贡献”,又升大将又封男爵,很是风光了几年。

  其他人员也撤换的撤换,调走的调走。但很多人还是趁此机会,捡到了皮夹子。比如石原莞尔,先是调回国任仙台步兵第4联队长,两年后就升任参谋本部作战课长。

  都是“九一八”的“功臣”嘛,怎么能埋没。

  部队也重新进行调整。

  第6师团(熊本师团)和第14混成旅团(服部旅团)、骑兵第4旅团(茂木骑兵旅团)调入满洲,而第2师团(仙台师团)和混成第38旅团(依田旅团)至年底,才一个奉调回国,一个返回朝鲜。

  也就是说,关东军曾一度达到5个师团加4个旅团之数量,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在国外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驻军行动。

  军部这次下决心改组,其实质是对关东军在满洲的战绩不满意,但这是不便对外人言的。能对人言的,必须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关东军最有名的“下克上”第一个被拎出来数落:目无尊长,无法无天,我行我素,想搞独立王国。

  其实从“九一八”到江桥,到锦州,关东军一路都是这么“克”过来的,军部视而不见,只知道捏着个鼻子不吱声,甚至连原来的金谷参谋总长都被“克”掉了。

  那时候怎么不处理?

  无它,只因为最后关东军都达到了作战目的。

  不是不计较,而是你赢了。

  现在能把什么陈谷子烂芝麻的事都拿出来翻炒一遍,也没其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败了。

  赢了就是英雄,你最拽,输了就是狗熊,你最烂。

  日本人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思维,能把你雷到焦。

  关东军司令官大位空缺,谁能担此大任?

  武藤信义元帅(陆大13期军刀组首席,此时仍为大将)粉墨登场。

  (35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2: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元帅应该是最高等级的军衔,比如我们熟知的十大元帅。但在日本军人中,元帅并非军衔,而是一种荣誉称号。

  要想得到这个荣誉称号,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如果你以皇族身份参军,不管你有无能力,也不管你是否真正指挥过任何战役,只要点子正,当元帅就是轻而易举的事。陆军里的载仁亲王、海军里的博恭王是最好的例子。

  但倘若你跟裕仁他们家搭不上什么亲戚,那就比较难了。通常来说,功劳大都没有用,得Very Very大。海军中,前有东乡平八郎,后有山本五十六,都是如此。

  陆军里面更加复杂,一般而言,除了有功劳,还得会当官,不是当一个官,要把三个官都当完了才行。

  哪三个官呢,就是陆军里的三个顶级主官:参谋总长、陆军大臣(陆相)、教育总监。

  参谋总长不用说了,陆军大臣是陆军派驻政府的代表,教育总监是主管陆军教育训练的,三者缺一不可,这一圈逛下来,不认你是老大都不行。

  太难了,难到连“军神”乃木希典都轮不上。

  在武藤之前,被称为日本工兵之父的上原勇作被授为元帅,一时成为众望所归的陆军领袖,不过那已经是十二年前的事了。十二年中,硬是无人能获此殊荣。

  本来武藤也不够资格,论功劳倒是早就够了,大正时代,最后一个被晋升为大将的,就是这位老兄,但他的官位缺了一项:陆相没做过。

  必要条件哪怕是小小的一项都能要人命啊,时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武藤眼巴巴地看着元帅头衔却只能淌口水。

  机会说来就来了,当关东军一把手的交椅向他招手的时候。

  在这次大规模改组中,还有一个人也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人就是被委任为关东军副参谋长的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在“一二八”会战后期,曾任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不过那是一个虚职,等他到上海时,中日双方也已偃旗息鼓,没捞到什么仗打。

  此次到满洲,他还是没能脱得了一个“副”字,不过此副非彼副,武藤对他相当信任,而他自己也忙前忙后,非常活跃,俨然一对师生,直把正职的参谋长都比了下去。

  武藤和冈村面对的是本庄繁留下的一副烂摊子——义勇军久“剿”不灭,而且越来越多,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时东北义勇军数量之多,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对外公布有30多万,49个,但实际数字可能还远远不止。

  冈村后来记述,他刚到满洲时,大白天坐在飞机上就能看到一支支义勇军在行军,而这已经成了当时东北风景之一种,没有人感到意外和惊讶。

  但义勇军真有那么可怕吗?似乎又并非如此。

  如果分开来看,每支义勇军的正规作战能力都不是很强,个顶个均不是关东军的对手,可他们熟悉地形,善于利用青纱帐为掩护,常常在丛林山地中钻来钻去,十分难以捕捉。同时,义勇军的分布区域较广,东北地方又大,如果套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句话,甚至可以说“凡有乡村处,皆有义勇军”。

  (359)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9 01: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