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三很轻敌,前些天攻博昌时他还在朱友宁的后面坐阵中军。可在关键时刻却领着汴兵的精锐退了回去。
   原因很简单,天气太热了。
   朱三同学年纪也大了,当年他在猪圈里喂猪精力无穷,在草军做低层干部时脏活累活抢着干,他初镇汴州时拳打四邻日夜不眠。现在,他已经老了
   这一年他五十有一,手脚虽然还方便,老年痴呆症也未见发作,但毕竟身子骨不像从前,畏热怕冷是正常的。
   这一退,没想到事情就变坏了,侄子没了,士气折了,面子更是何存?
   连小小的青州都摆不平,正如一城不夺,何以平夺天下?
   杀到青州城下莱州大营(登州大营减员严重,已经撤消番号),朱三使人叫阵,可营门紧闭,无人应阵。
   喊了一会,汴兵也累了,大热天的站在阵地上也没有冰琪琳吃,光是流汗就能把人身子搞垮掉。
   朱三也有些抗不住了,。
   汴兵已疲软。
   股市一疲软,必有救市大军出现,然士兵一疲软,必有敌军出现。
   莱州营内有大虫,大虫王茂章。
   我们已经知道,王茂章这个人虽然长的粗笨,但其实是太极高手,讲究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在看到汴兵阵容开始涣散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军令一下,营门打开,大军要杀将出来,唯有一个问题,营门不宽,一时半刻要将所有兵马冲出来并不容易,可一旦慢了些,就会错失击敌惊谔的时机。
   怎么让密集性人群迅速通过一个束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据说我国优秀青少年曾在联合国做过一个游戏。大概如下,数人各持一线,线端系有小球,放于瓶内,球略小瓶口。要求最快速度将数球拉出来。
   据说我国少年编好顺序,依次而出,又据说其它国的少年自私自利,蜂拥相争,挤在了一起。
   此游戏证明,解决方法是不抢不争。
   但现在看过史书,才知道少年智不足为夸,我们王茂章同志解决大兵出营门的方法更具参考性操作性兼思维突破性。
   王茂章纵马而来,一伸手中长槊,置于营栅之下,暴喝声中,猛的一提,一片栅栏拔地而起。
   路是踩出来,门是破出来的。推开营栅,到处都是营门。
   古见破釜沉舟,今见破珊出击。
   营栅我们不要了,就在外面决一死战。
   王茂章像一股黑旋风乱向汴兵的阵营,所到之处,惨呼连连,血花朵朵。汴兵的前锋方阵被冲的鸟散。
   一番冲击下来,王茂章似醉如痴,仿佛在打醉拳。后来我们知道在出击前,他可能确是喝了酒的,因为杀到一半,汴兵稍退,王茂章领着部队撤了下来稍作休整,第一件事不是停下喝水擦汗。而是坐到地上,招呼手下众将:来,把酒端上来,喝两杯!
   侠气冲天哪,连汴兵都看呆了,他们横行中原,那见过这种打着打着,突然坐下来喝酒的。
   眼睛睁着最大的是朱三。
   话说当日赵云为救阿斗,数入阵地,驱驰疾战,如入无人之地。曹操爱才之心顿起,竟然下了不得伤害赵云的命令。
   朱三同志也是爱才的,他在高岗之上督阵,看到王茂章勇猛无敌,又兼临敌不乱,气闲淡定,不禁赞叹:要是我手下有这号人,何愁天下不平。
   也许朱三也下了活捉王茂章的命令,只是史书未记,我未亲见,不敢断定。只记得痛饮一番的王茂章又提槊上马,冲入汴阵,杀敌发性。
   汴兵又被一次被打蒙。二十万大军被一万多人搞得心慌意乱,差点崩溃。
   只有朱三不动。
   朱三在,中军稳,中军稳,前锋虽狼狈,但阵脚仍在。
   这一点,连醉将王茂章也看出来了,他面对的是一支横行了十多年,胜绩无算的军队,他面对的主将是这个世界上人称老贼的骨灰级枭雄。
   虽然杀的痛快,但只要对方一稳住阵脚,以绝对优势反扑而来,自己这点兵还不够对方分的。
   在这一天的夜里,王茂章见好就收,悄悄的撤军了。
   不是撤回青州城内,而是撤回淮南。
   王茂章不是白求恩,该帮的已经帮了,再帮也不会有用的也没有必要耗下去。
   唯一的问题是王茂章这一回耍够了汴州,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让其轻易离去,汴将的颜面何存。
   有一位汴将领着兵马紧跟着王茂章的脚步,追了过来。
   他叫杨师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的军将数来数去就那么一些,而汴州的层出不穷,这可能跟两地的人才政策不同造成的。
   太原李鸦儿走的是黄埔军校式,开设讲武堂兼附设小学中学高中,讲究大将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效果当然很好,忠诚度高,军事素质过硬,纵观其精锐之义儿军,基本上没有出过叛徒(李存孝这娃太不听话)。其缺点也是明摆着的,产出量终究有限,而且耗时长,花费大,像李嗣昭还要办个托儿所,从吃奶阶段就开始投入。
   这样的人才长期培养机制也就像李鸦儿这样的军人世家才有资本搞。
   朱三就没这么好运了,家族向上数三代是教书的,还是低层次启蒙类,再往上数三代,摸锄头的可能也要远远大于摸刀的可能。
   朱三自己更是一失学儿童加不良少年,养猪场童工。可算是一穷二白,从零开始,虽然长大后混迹乡里,结交了一些打架斗殴,志同道合的街头同志。但要以这个班底混江湖顶多也就横行一下某乡某县,要夺天下,差得太远。
   要迅速充实人才储备只有一招:挖他人墙角,起自己高楼。
   朱三大开猎头公司进行挖角,其手下大将,多是他人培养,自己或打或诱招降而来。
   本着拿来主义,朱三在人才市场淘到了不少既插既用型的人才。像葛从周、张归霸、牛存节等等。
   杨师厚就是一位引进人才。
   这位杨师厚堪称人才和氏壁,其将途坎坷,以前是李摩云李罕之的手下,未见重用,被李罕之做为礼物送给了李克用。
   要在太原军将中出头更难,光是李克用的干儿子就有上百。杨师厚在太原渡过了郁闷的一段人生,在那段人生里,他常叹时运不济,虽有千里之脚力,可惜没有伯乐。
   郁闷太深会让人抓狂,有一天,杨师厚暴发了,据说他在太原犯了一件案子,然后径直出城,投奔了朱三。
   要是李克用知道日后的汴州大将曾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当过小军官,只怕肠子都能纠结成中国结。
   在汴州,杨师厚终于碰到了伯乐,朱三同学有吞并四海之势,深知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
   在汴州这里,杨师厚屡立战功,位至刺史,离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遥。
   偏偏在升迁的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这一次,他是朱友宁的副将,主将死了,副将还活着,这种耻辱情何以堪。
   这种耻辱只能用敌人的血来洗涮,于杨师厚,最好就是王茂章的血。
   在听到王茂章悄悄撤退后,他领兵直追击,他追的不是敌人,而是荣誉。
  很快,他就赶上了。那会,王茂章正在休整。具体说是在喝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茂章早就收到了消息,在自己撤退没多久,汴兵就已经追了出来。
   跑到一个山岗,王茂章停下了,打了一天,已经累的精疲力尽。
   不跑了,反正跑不掉了,就在这里血战到底。
   王茂章叫副将李虔裕取来酒,一尽两大碗。
   酒干倘有无!王茂章脸红眼眯,大声叫道。
   李虔裕轻声回答:没有了,该走了。
   王茂章嘿嘿一笑,道,走?不走了!你领五百兵马到山下埋伏,我在这里引他们过来。将这些阴魂不散的全灭了鸦的。
   说完,王茂章脱去身上的铠甲,然后躺下睡觉,可能王茂章是睡罗汉下凡,遇敌之前头等大事是补充睡眠。
   可这一次李虔裕知道,老大要玩命了。
   李虔裕急道:将军快走吧,追兵马上就要到了,我留下来断后!
   笑话,我为什么要跑,我也要在这里跟汴兵玩玩。王茂章眼皮都不动,冷冷说道。
   李虔裕想了想,大声说道:难道将军要将我们这八千子弟兵全葬送在这里吗?
   将军不走,我是死,将军走,我也是一死,但以一死换大军脱困,值了。
   反正是一死,请让我死得有价值!
   沉默,空气像凝固了,一会儿,王茂章睁开眼站起身,穿上铠甲,然后默默骑上战马,领着大军离去。
   李虔裕,你是对的,死拼不是唯一的办法,这八千淮南兵是我领出来的,他们还有父母妻儿倚门相望,我要将他们带回去。
   兄弟,只是辛苦你了。
   王茂章策马而行,猛的回头,月光之下,李虔裕持刀面对敌人扑来的方向,纹丝不动,皎结的月光在铠甲上反射着光芒,远远望去,像一座银色的雕像。
   李虔裕领五百人独自断后,阻击数十倍于自己的敌军。
   这是一个必死的任务,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有生存的欲望,也可以逃散,但最后他们选择了留在这片死亡高地,用鲜血为身后的数千名战友争取撤退的时间。
   中国,向来不乏死士。
   杨师厚追上来了,那时,月光开始被一片浮云挡去,他模模糊糊的看到有一队淮南兵在前面列阵,像专候他们前来。
   杨师厚不禁大吃一惊,难不成又中计了。
   一咬牙,是计也是上,两军很快混战一片。
   杨师厚越打越烦燥,这些敌人不要命的架式,不停的来回冲击,而且全是缠斗型的,就是不让他们突破出去。仿佛在他们的身后有某种极重要的东西。
   这一战,一直打到天快亮,杨师厚终于取得了胜利,可他并没有半点的喜悦,有人报告找到了淮南副将李虔裕的尸体,但不见王茂章的。
   失望,王茂章逃脱了。
   又有人报告,清点战场,只有五百具敌人的尸体。
   一阵失望羞愧耻涌上杨师厚的心头,阻击自己数万大军,让自己不能前进一步的,竟然只有区区五百敌军。
   现在,王茂章肯定已经渡河而去,如神龙如海不可追也。
   杨师厚沮丧的领军回营,他都有些不好意思向朱三报告。但朱三听说王茂章逃跑时,倒没有发火。
   这个人还活着,也许总有一天,他能为自己所用。
   朱三的预测很准,就在不久之后,王茂章果然跑到汴州投奔他来了。
   二年以后,淮南发生了一件大事,本文如神龙般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东邪杨行密因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一个强势的领导倒下了,必将引发一连串强烈的政治变动。那两年,堪称淮南巨变期,各路英雄拼智力的拼智力,拼武力的拼武力,上演了精彩绝伦的一幕。
   王茂章的出奔只是其中一小段,他因为跟新任淮南老大有些过节,呆不下去,就领着心腹逃到钱镠处。
   钱镠,实力一般,为避杨行密兼并,向来甘当朱三小弟。
   听到王茂章在钱镠处后,朱三连忙向钱镠租借了这位心慕已久的猛人。
   只可惜,外来的和尚不一定能念好经,大将也讲水士的,经过数年试用,朱三郁闷的发现,这位王茂章职业生涯最辉煌最传奇的战绩就是这段时间在他身上取得的。
   当吐一大盆血,才能去除朱三心中的闷气。
   青州之战,朱三看上的王茂章只是一时英雄的,但好在他没有一无所获,在这次战役中,他收降了另一位猛人,这位猛人真正不负所望,成为了朱三皇朝的一员名将。
   这个人,正是被葛从周围在兖州的刘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城下的战斗很血腥很暴力,而葛从周与刘鄩的兖州之战却温馨的不像话,和谐的一塌糊涂。
   有一天,葛从周突然接到报告,兖州城门突然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大群人。
   难不成刘鄩要出城偷袭?葛从周连忙跑到兖州城下,一看,城门果然开着,从里面出来了很多人。
   但不是士兵。这些人穿着朴素,手无寸铁,全是妇女儿童以及老人。
   我在史书上见过很多城池攻防战,这是我认为最感动的时刻。
   很明显,这是刘鄩要将城内的老弱病残疾,妇女儿童放出城,让她们远离战争。当然,这也是为了守城的需要。
   城已经被围了大半年,城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一旦粮尽,最先饿死的就是她们,不如让她们出城,寻一条生路。
   战争是男人的较量,是军人的角逐,我们可以在沙场上一决生死,但无需秧及无辜。
   刘鄩冒着可能被葛从周趁城门大开时冲进来的风险放走了这些平民,而这些人当中有很多还是葛从周手下的家属。
   看了看这些出城的平民,葛从周并没有选择趁机攻城,而是转身离去。
   这两位早已英雄相惜,虽然没有正式开会谈判,但已经用默契达成了共识,这一场较量如果能以不流血而告终将是双方最乐见的结局。
   而共识是双方争取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葛从周的想法是,刘鄩同志,我不猛攻你,但你最好还是投降。
   而刘鄩的想法是,我不出城骚扰你,但让我投降?办不到。
   局势就这么僵持,慢慢的,刘鄩可能率先支持不住了。
   虽然送出了妇女们,虽然刘鄩在城内安抚市民,兖州城内群众表示情绪稳定。虽然刘鄩的部下众志成城。但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中国人多了,汉奸总是难免的。
   有一个人逃跑了。
   这个人叫王彦温,是节度副使,那一天的早上,他本来是上城巡视的,说了两句同志们辛苦了,同志们打起精神,提高警惕的屁话。然后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捆绳索,从城上放下来,身子一跃,抓住绳索,吱溜一声就滑下了城,下城后撒脚就跑,这动作一气呵成,比猴还灵活。等大家明白过来时,他已经跑到十米之外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坏的榜样,这节度副使都跑了,我们大兵还站在这里,誓要与城共存亡的。这不傻吗。
   许多人开始丢下兵器,沿着跑路先锋王彦温开辟的天梯从城上溜下,跟在王彦温屁股后面跑了。
   很快,消息传到了刘鄩处。
   人都是羊群效应的,要是一开了逃跑这个头,今天跑两个,明天跑两个,用不了多久,估计守城的就剩刘鄩和葛从周他娘了。
   但腿在人身上,天要下雨,彪哥要坐飞机,岂是容易拦的。要想阻止逃跑潮的出现,还得在始作俑者王彦温身上下功夫。
   仔细听完事情的始末,刘鄩略一深思,叫来了两个亲信,吩咐一番,然后交给他们令箭,说道:去吧。
   使者甲拿着令箭登上了城楼,开始宣讲政策:刘将军说了,接到命令跟副使出城的可以去,但没接到命令,却擅自出城的,斩!
   大家都明白了,副使大人不是真正出去投降啊,他是有计划有任务的。
   很快,城头上的人安稳下来了,再没有人顺绳开溜,毕竟谁也没接到跟王彦温出城的命令。
   这会,使者乙拿着令箭,一人骑马出城,直追王彦温,二条腿总是跑不过四条腿的,不用多久,跑路行锋王彦温就被追上了。
   到了后,使者乙手举令箭,大声喊道:副使大人,不要带太多人了,刘将军说了,不是他派给你的就不要领出去了。
   这一喊,后面跟着跑的大兵们恍然大悟,原来误会了,副使大人不是去投诚啊,是去搞地下工作,这个工作可是无间道,死亡率比眼下守城的要高得多了。
   不少人停住了脚步,掉头跟着使者乙又跑回了城。
   当然,也有一些一根筋要跟着王彦温把投降的道路走到黑的,这些人大多脑子不太清楚,就像王彦温本人也是一头雾水。
   什么时候自己的逃跑主义变成英雄主义了?
   想不清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清楚了,再决定一下步。可王彦温一门心思弃暗投明了。
   接待他的是葛从周,还有大刀。
   兖州城内的这一番大动静早就被葛从周的侦察人员看在了眼里,当然使者乙的讲话葛从周也掌握的一清二楚。
   原来是诈降,葛从周有些生气。
   在王彦温领着一些不明真相的大兵到达葛从周的营门时,一群汴兵冲上来,直接按倒,奉送五花大绑。
   葛从周一挥手:送他们回家。
   王彦温被押到兖州城下。
   刘鄩,不要跟我玩这这一套了,以后出来一个我斩一个。葛从击在下面喊道。
   王彦温身首异处,在斩首那一刻,城内大兵们不禁唏嘘,副使大人真是峥峥铁骨,宁死不屈,大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不肯暴露组织,交待任务,犹喊我是真投诚啊。
  该给副使大人申请一个烈士称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兖州城又恢复了平静,战事又僵在那里,而这一回,该轮到葛从周坐不住了,毕竟他的老娘和老婆们都在城内。
   他要求跟刘鄩就兖州前途问题谈一谈。
   那一天,已经是秋天,风高高在上,掠过兖州城楼,城楼之上是刘鄩,城楼之下是葛从周。
   兖州之巅,风高云淡,神精气爽。葛从周先开口了。
   刘将军,你还准备坚守多久?
   你愿意围多久,我就守多久!
   我相信,你坚持得住,但你的老大王师范未必能坚持得住。
   这一句直中刘鄩的内心深处,虽然困在兖州城内,但葛从周经常给他通报一下青州方面的战况。
   过了一会,刘鄩终于松口了,他说:只要我们节使投降,我就将兖州还给你。
   一言为定?
   决不食言!
   葛从周放心离去,他已经收到了一些消息,青州那边进展颇为顺利,王师范已是穷途末路。
   果然,在他们谈话后的没多久,青州方面就来了一个信使,送来了王师范的亲笔书信:我们输了。
   王师范投降了,在淮南的援兵退走之时,青州的失败就已经不可避免。当然这里面,汴将杨师厚功劳不少,打了数次漂亮的伏击战,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杨师厚还把王师范的弟弟给活捉了。
   王师范同学平时钻研儒家经典,明白父故兄为长的道理。为了保住弟弟的性命,他给朱三送去了求降信。
   然后,王师范到汴州当了一个闲官,但要是认为朱三会这么好说话就大错特错了。
   数年以后的某一天,汴州,那时汴州已经变成了开封府,国之首都。那天,王师范被一阵粗暴的敲门声吵醒,打开门时,就看到一位全副武装的军官领着一人大兵。
   军官露着阴笑,向旁边一指,说道:王大人,看到那个大坑了吗?
   看到了。
   那是给你们准备的,要埋你们全族。
   军官是位刽子手,他是来执行朱三给的任务,这个任务比普通的杀人有点不同,朱三交待,要先在王师范的家旁边先挖一大坑。
   杀人不过头点地,朱三却要用这种方式彻底击垮这位曾经反抗过自己的对手。
   告诉王师范后,军官用一种期待的眼神望着王师范。
   哭吧,求饶吧,或者惊慌失措瘫倒在地吧,紧接着,最好是全宅的哭号奔走,然后自己就可以向领导复命。
   可他失望了。
   王师范点点头:好吧,请给我一点时间,我召集族人,一定配合你的工作。
   说罢,王师范轻轻回头,仿佛这位军官不是来取他全族的性命,而是来借点酱油什么的。
   很快,王氏族人聚集了,王师范摆上酒席,与诸人痛饮。最后他说道:人都是要死的,我们有何畏惧,我只担心到时大家埋于一坑,乱了长幼的次序罢了。
   说完,族人排好顺序,挨个上前,走到坑前,伸长脖子:来吧,动手吧。
   王师范用一场从容尊严的死取得了一场对朱三的胜利,胜得凄惨,胜得气壮。
  
  
  
   回到兖州,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十一月十一日,王师范的书信到了兖州,刘鄩也尽到了他的责任,是时候打开了城门了。
   兖州之将结束了,这是两位名将的交锋,没有大规模的流血牺牲,没有太多的攻防演练,但亦是一场精彩的较量。
   这也可以算是朱温皇朝两代名将的交接。
   来吧,葛将军,令堂在城内等你,她老人家吃饭蛮香,身体倍棒,嫂夫人也在等你。
   刘鄩素衣出城,他成了一名战俘,但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守住了城池,还没有妄伤一个平民,称得上虽败犹荣。
   葛从周颇为感动,换一个位置,他都不敢肯定自己能做到这一步。他决定好好报答一下刘鄩:送一些礼物给刘鄩。
   兖州城门下,葛从周为刘鄩送行,做为一名降将,刘鄩将要到汴州说明情况。
   葛从周牵出了一匹高头大马,还有丰厚的行李,在他看来,这位刘鄩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他不应该做为降将去汴州,而应该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刘鄩摇了摇头:我一名降将,蒙恩不杀已经感激不尽,那里还敢骑马入城,请给我一头毛驴吧。
   于是,刘鄩同志骑着毛驴走向了汴州,也走了他人生的另一段传奇旅程。
   在后面的葛从周赞叹一声,这位对手临危不乱,多谋善策,荣辱不惊,迟早会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也许,自己手中的枪该交给他了。
   葛从周准备退休了,没多久,他就给朱三打了一个报告,称病告休。朱三的批复下来了:同意!
   从此,这位曾经救过朱三的命,战功无数,堪称汴州既朱珍之后的第二代名将彻底离开了军事舞台。
   但葛从周的退休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号称病的拿不动兵器,随时会向老上司朱珍报到的他竟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又活了十多年才真正病死在家中。比朱三还死的晚。
   也许,病只是一个借口。
   这位山东一条葛不但沙场称雄,更精通世故,他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老板朱三已经快走向他最辉煌的顶点。
   历史已经给出了教训,刘邦会杀韩信,朱三当然也有可能会杀他。
   莫要等到兔子死绝鸟儿绝迹的那天,先退一步,海阔天空。葛从周退的很明智,有的人虽然沙场智商也颇高,但政治情商就差了一些,比如汴将氏叔琮,朱友恭们。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的八月,氏叔琮,朱友恭接到了一个绝密的任务:诛杀李晔。
   朱三终于要下手了,这件事朱三迟早都会办,但来的这么快,可能来自一次突发事件。
   那是九个月前,唐昭宗天复三年(903)的十一月,大概就是刘鄩骑驴去汴州的路上,长安城内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朱家千里马,朱友宁的亲弟弟,朱存同志的独苗,汴州驻长安部队总司令兼汴州驻京办主任朱友伦同学死了。
   坊间传言,是崔胤弄死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天,天气挺好,是个组织户外运动的好日子,在长安城就举行了一场马球赛。马球,顾名思义,骑马击球,是唐朝第一运动项目(贵族),我们所了解的唐僖宗李儇就是个中高手,李晔同学也喜欢玩。
   这是一场友谊赛,比赛双方是汴州来的驻京办人员与长安的禁军军官。
   朱友伦就是场上队员之一。据说朱友伦是超级马球爱好者。
   这本来是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增进了解,团结同志,锻炼身体的比赛,可比着比着,出大事了,朱友伦从马上摔了下来,然后就死了。
   这一下,问题大了,是意外死,还是谋杀呢?
   据史书记载,马球场是绝佳的杀人场所
   史书上有很多马球场伤亡事故的记载,曾经与高骈在江浙抢地盘的周宝就曾经在马球场上被人打掉一只眼睛(据说是故意的)
   而神禁军很流行在马球场上行私刑。看那位不顺眼,办一场比赛,要一个人的命。
   而李晔的爷爷唐宣宗李忱也曾经差点被人在马球场上击杀掉。
   而关于朱友伦的死,也有很多疑问,朱友伦是怎么掉的马,是自己骑术不精,还是马踩到什么东西失去平衡,或者是有人使了黑招在后面推了朱友伦一把?
   掉下马后是直接摔死,还是被马踩了,甚至是反复辗压。又或者是被某匹宝马拖行了数十米,才致死的呢?
   史书记载十分简略,没有办法直接得出答案,但我们还是可以稍为分析一下。
   首先,朱友宁是个什么人,朱友伦不是周杰伦,周杰伦的双节棍是花把式,朱友伦的功夫可是实打实经过实战检验的。况且,朱友伦还是一名骑将,从记录上看,还颇为勇猛,在马上与人搏过性命。
   所以,堂堂的骑将怎么会打球时摔死呢,中国足球队又不见死一个两个的。
   再来看场地因素,那可是堂堂长安城内的马球场,地位比什么伯纳乌之类的还要高。我们中国人又擅长建设体育场地,何况皇帝有时还会来这里玩两下,应该可以排除场地不平整的因素。
   就剩下的可能就是有人推了朱友伦一下。
   而朱友伦从马上摔下来后,也不会直接摔死,古人云,练拳的先学挨打,骑将嘛,懒驴十八滚之类的卸力招数还是会一些的。
   所以,综上所述,朱友伦很有可能是被人推下了马,然后被马踩死的。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要准确得出朱友伦的死因最好还是问一下当事人:跟朱友伦一起打球的。
   可惜已经无法录到口供了,出事后,跟朱友伦打球的十一人全部被斩杀。
   斩杀令是崔胤下的。
  这算是崔胤给朱三的一个交待,可在朱三眼里,这简直就是杀人灭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人都不是昨天的自己。今日崔胤也非昨日的崔胤。
   曾经的崔帮主依靠朱三,先迎大帝,后诛太监,清理门户,加官进爵,风头一时无两。毫不夸张的说,他要是在朱雀大街的这一边咳嗽一声,另一边的屋顶可能会掉一块瓦下来。
   可崔胤也似乎走到了人生的最顶峰,正如武林中最苦的人是在深山喂雕的独孤大侠,人生之苦,不在于道路坎坷,而在于前行时没有向上的角度。
   官已经做到极致,所有的政敌都被消灭,难道崔胤要登高峰而觉云淡,临沧海而通大境,挥袖转身跑到乡下种番薯?
   当然不会!
   崔胤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换而言之,他找到了新的对手:朱三。
   我们已经了解这些文人。他们贪功恋势,腐败坠落,结党营私,公权私用,可最起码,他们还是一颗红心向君王滴。
   李唐皇朝的存继,是他们的底线,这是他们利益的源泉。
   从李晔回到长安后,崔胤这位文官帮主突然醒悟,搞了半天,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人物就是自己引进的朱三。
   现在,该是说决裂的时候了,当然,崔掌门要对人下手,表面是阳光灿烂,背地里阴风阵阵。
   崔胤对朱三依旧很恭敬,经常去信向朱三报告工作。
   有一次,崔胤在很多报告当中夹着这样一个请求:长安离李茂贞的凤翔太近,要是没有禁军实在太危险,请允许我招募一些士兵以防万一。
   发出这封报告后,崔胤忐忑不安,这是他计划当中关键的一步,掌握兵权。有兵,一切才有希望,只是他不知道朱三会有什么反应。
   据他的了解,朱三此人多疑,怕不是那么容易好说话的,崔胤已经做好了长期申请的准备。
   可出人意料,朱三很爽快:招吧。这也是为了长安的长治久安着想。
   崔胤喜出望外,立马着手招兵工作,让他更惊喜的是,招兵工作进行的很顺。正所谓盛世之中,闹民工荒,乱世之下,闹壮丁荒。崔胤还忧心重赏之下亦无勇夫,可没成想,不用多久,就招够了六千多人,而且不少是体格健硕,正当壮年的好兵苗子。
   唯一遗憾的是专业技能差了点。
   招到兵后,崔胤经常亲临练兵场,指导训练工作,他就发现,招来的那帮大汉简直是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胆子小的很,听见战鼓就两腿打颤,看见鲜血就头晕目眩.而且还很笨,耍刀像厨师,耍棍像挑夫,耍拳像耍猴,还有把弓拿倒的,个别活宝级的笨汉射箭时还能把箭头放反。
   摇头,叹气。崔胤只好用用兵一时,需养兵千日来安慰自己。
   人有了,剩下的是打装备。
   这不是件好办的事,虽然唐朝买菜刀不用登记,但要给六千多人配真枪实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好在崔胤不是那种被尿憋死的人,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向释迦牟尼借,长安附近,庙宇众多,里面供奉的各位神仙法像可都是真铜实铁打造的。
   燃香拜佛已经救不了大唐朝,况且佛都说了,我不入火炉谁入火炉,且委屈他们变幻成兵器,兴许还能发挥点作用。
   于是,不管是十八罗汉,还是千手观音全部请下神台,送进熔炉回炉再造,其声势颇像千年之后中国人砸锅炼钢铁。
   转眼间,从维护世界和平变成杀人利器。
   至此,崔胤终于得到了他梦以求的武装力量。
   要是朱三敢妄动,打改朝换代的把戏,自己就可以护着皇帝出逃。
   手中有兵,心里踏实。这边厢数千大军操练得更勤了,那边炉里铁花四溅。这些,在崔掌门的眼里,都是最美妙的情景。
   现在,该夺回长安的控制权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让汴州的大兵退去。
   崔胤有没有动过杀朱友伦的心思,然后借马球比赛完成了这一计划?
   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朱三已经认定这就是一起谋杀,幕后策划者就是崔胤。
   从崔胤向他请求招兵的那时起,朱三就在防范着这位曾经的小弟,可他没想到,崔四入胆大到连自己的侄子都敢杀。
   朱三同学实在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毕竟,他的另一个侄子朱友宁刚死没多久,现在又死了一个朱友伦,二哥朱存算是断子绝孙了,以后到了阴间,怎么跟二哥交待?
  很快,朱三给李晔打了报告:崔胤将要祸乱天下,倾覆朝廷,应该马上将他诛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晔最近很惶恐。当日他跟韩偓一起聊天,谈到治理天下的秘决。
   李晔说:崔胤跟你一样都是忠诚的,区别是他比你多一些心眼。
   韩偓答道:治理天下,处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怎么可以玩心眼呢,只有推心置腹坦诚相待才是王道。
   蒙骗一万次,都没办法大治天下。
   李晔当时不以为然,大家都在玩心眼,自己不玩,那肯定成为被玩的对象。于是,韩偓走了,崔胤成为他最倚重的人。
   直到朱友伦死了。
   朱友伦的死亡真相就连李晔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这一下麻烦了。
   有那么一刻,李晔甚至想跑路到太原。他曾经有这样的机会,但现在沿途都是朱三的地盘,成功从长安抵达太原的难度不亚于从长安抵达雷音寺。
   但李晔并不曾服软,在朱三要求他杀崔胤时,他断然拒绝:这是朕的大臣,如果有罪,也罪不至死。
   李晔将崔胤的官罢去,他还指望着朱三的火气消了,可以重新起用这次心腹大臣。
   可崔四入之所以为崔四入,是因为第四次被罢官时,就再没爬起来。
   有一个人到长安来了,他是汴州的太子党成员,朱温大哥朱全昱的儿子朱友谅。
   他是来取崔胤的性命的。
   在唐昭宗天佑元年(904)的一月十二日的夜晚,开化坊被围了起来。
   开化坊就在长安第一大街朱雀街的旁边,是长安数一数二的高档社区,崔胤同志曾经在这里打过一场艰苦卓绝的百官保卫战。
   那会,还有禁军将领孙德昭领兵相助,现在他只有靠自己的了。
   崔胤同志是有兵的,虽然被罢去了官,还被责令遣散招来的士兵,但有许多大兵很有义气,愿意追随崔大人共渡难关。
   在朱友谅进攻时,崔胤大叫:我的亲兵何在,速速出战。
   开化坊守兵呼啸而出,耍刀的似关公,耍棍的似悟空,耍拳的拳生风。这么多天的训练没有白费,崔胤终于将这些乡村野夫培训成了武林高手。
   眼下,正是用兵之时。
   崔胤看到这些大兵里有人搭弓援箭,取弓在手,姿势很正,搭箭欲射,箭头也没有放反,唯一不对的是箭头对准了他自己。
   在那一刻,崔胤惊诧,继而面色惨白,仰天大笑,他终于明白了,这些招来的大兵本就是朱三派来卧底的人。
   要是崔胤知道朱三是怎么玩朱暄兄弟的,就不会上这个当了。
   玩阴的,他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箭离弦而去。。。。
   没射中?让箭飞一会!
   箭破空而致,直中崔胤,这位四入相位,诛尽太监,救过大帝,却将大唐终结者引到长安的文人倒下了。
   他虽没有灭唐的心,却成了灭唐第一帮手。
   崔掌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陪着崔胤死的有很多人,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是张浚,这位曾经鼓动天下义士,群起围攻朱三的退体干部没有逃过朱三的报复。在一个夜晚,家里来了数十名蒙面的大汉。
   他们大叫:我们只为财来,不要乱动。
   张浚没动,他知道,动不动都是一死。
   杀完张浚一家后,大盗们乘夜而去,他们在墙上留下血书,史书未详记,大概是:杀人者梁山好汉也。
   杀完政敌,朱三对李晔说:请皇上搬搬家。
李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恢复大唐雄风奋斗的一生。登基第一年就拿太原开刀,损失过半禁军,失败之后,毫不气绥,紧跟着用计赶走杨复恭,终于成功,却顺带着失去禁军的精锐。
   然越战越勇,一人独斗京畿三剑客,终于剑客临长安,大唐失尊严。不久,更被逼走华州。在华州,兄弟被杀,禁兵死尽,壮志却未泯。
   回到长安后被刘季述囚禁。幸亏崔胤大力营救,出狱之后,李晔壮心犹雄,要杀绝太监。虽料想消息走漏,被韩先诲先下手为强,挟持至凤翔。
   在凤翔过了一年节食生涯,终于被朱三请回长安。
   到了现在,手上的禁兵已经不见一个,忠心的或叛逆的太监也杀了精光,韩偓游走乡间诗歌作伴,有心计的崔胤更将他送到了朱三的手里。
   天佑元年(904)的元月二十六,李晔起驾前往洛阳。
   为了让李晔搬迁,朱三上了很多手段。
   关于强行搬迁,韩先诲用的火计,朱三讲究,用的是釡底抽薪之计。
   百官们已经接到通知,先行撤走,百姓们待遇就没这么好,据说,长安市民一觉醒来,就会发现自己的宅子外面,已经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拆字。
   再不走,长安就要变成建筑工地。
   李晔当上皇帝第三次步出长安,不久,他来到华州,李晔对前来迎接的民众发表了讲话:不要再叫我万岁了,朕没办法再当你的君王了。
   李晔认输了?!
   如果肯认输,李晔就不叫了李晔,该叫李阿斗了,这位唐帝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认输一个词。
   据说李晔跟朱三之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还是一年多前,凤翔城下,李晔第一次跟朱三见面时。朱三还不了解这位唐朝名誉第一人的脾气,竟然敢只身一人前去晋见。
   两人见面后,李晔面朝上,脚伸向朱三,突然说道:朕的鞋带松了,帮朕系上。
   那时,李晔被唐朝众大帝附体了,化家为国的李渊回来了,雄视天下的李世民回来了,第一女强人武则天回来了,英明神武的李隆基回来了(半截),中兴唐室的李纯回来了。
   李唐家高贵的气质,恢宏的气场将朱三压得不敢直视,听到指令,手握雄兵,天下无敌的他不由自主的跪了下来,为李晔系鞋带。
   朱三低头时,李晔在使眼色,在他的旁边就有数位大兵。
   举起你们的刀,现在正是斩杀朱三的绝佳时机。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李晔这种干了再说的勇气。
   朱三退下后,汗湿透了衣衫,他跟李晔的第一次见面,就被来了一个下马威。但朱三同志好像并没有记住教训。
   李晔行到陕州后,不走了,他告诉朱三:我的老婆刚生了小孩,坐月子,不宜旅行。
  朱三决定亲自到陕州去请一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陕州,双方举办了一场和睦的酒会,李晔朱三以及百官俱有参加,等月上枝头,百官们吃饱的撑着难受,告辞回家消化去了。
   朱三起身也要告退,李晔把他叫住了:爱卿且慢!
   说完,李晔一招手,何皇后出来了,还捧着一杯酒。
   这是皇家御用高档酒,是赏赐朱三的。
   在端酒出来时,发生一件本不足以道的事情,李晔的一位妃子轻轻走到李晔的身边,附着耳朵说了些什么。
   什么事情不可当着我们朱三说?难道这酒里有什么文章不成?
   根据我们对李晔的了解,这位皇帝是位拍脑袋就干的主,说不定真有可能在酒里下些鹤顶红或孔雀胆什么的。
   朱三一向小心,可这一次,像是喝得有些多了,竟然大咧咧的要上前领赏。
   突然,朱三觉得后面有人踩了自己一脚。一回头,他看到了韩建。
   朱三与李晔的斗争经验欠乏,对李晔缺乏应有的认识。可韩建不同,在这些年,他尽跟李晔打交道了,对这位愤青皇帝了解颇深,知道此爷出牌从来不按常理。
   这是一位行动派,向来不管什么周围尽是汴兵,杀了朱三自己难以脱身的问题。什么事情先干了再说。
   在看到朱三愣不隆冬的要去接酒喝时,韩建同学赶紧上前,从后面踩了朱三脚后跟一下。
   朱三不愧为江湖高手,只一下,立马明白过来。何皇后笑容可掬的后面隐藏杀机,那酒亦有可能是断肠毒酒。
   转眼间,朱三耍起迷踪醉步,双手舞动颠狂,这厮装醉了。
   何皇后端出来的这杯酒里到底有没有加料已经不得而知,因为朱三没喝,但后果依旧很严重。
   朱三认定这是一杯毒酒,做为一名绑匪,他感觉自己应有的尊严与话语权被严重的践踏了。
   李晔是这个世界上最彪悍的人质,他的无厘头下意识灵光一闪冲冠一怒曾让韩建李茂贞吃够了苦头,可今天,他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彪悍的绑匪。
   很快,有人告黑状了,当日跟李晔咬耳朵的妃子被安了一个意图谋杀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罪。
   兵马大元帅是朱三的新头衔。
   还有一位司天监据说是那位妃子的同谋。其实真相是这位司天监夜观天象,发现星气有变,在这一年的秋天会有一些事情发生,于是建议皇上暂时不要东行。
   李晔不用看星象也明白东行的结果很不妙,他在陕州足足等了三个多月。
   他在等一个能够骑着白马或脚踩五彩云杀到陕州,将他迎回长安的人。这个人可能是李克用,可能是王建,可能是杨行密,甚至还有可能是幽州的刘仁恭。
   李晔给他们写了密信:到了洛阳,我就要成为朱全忠的囚徒,速来救驾!
   王建已经当李晔是死的,开始准备在蜀搞自治,杨行密同志的身体很不好,淮南局势动荡不安,已经管不了天子。而李克用气血还没有恢复,据说他跟刘仁恭又一次撕破了脸皮。
  不是每一个和尚都配有一只神通的猴子,不是每一个落难的美女都有白马王子,李晔同学,且东行吧。

四个月后,李晔同学终于完成了他人生当中最艰难最不情愿的一次搬迁,从长安搬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时,朱三为李晔的亲随们举办了一场接风宴会。虽然李晔手下的禁兵早就跑了精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跟着李晔来洛阳的还有一些陪着踢球的,修剪园林的,传话送信点灯的服务人员,大概有二百多个。
   李晔很担心这些人一去不复返,朱温的酒不是那么好喝的。可没多久,有人报告,前去吃酒的人都回来了。
   那会,李晔自己也喝了半斤琼液,听到消息,迈凌波微步张醉眼真晴去看,只见二百人依次回来,不缺胳膊不缺腿,还红光满面,前突后凸,看来吃好喝好了。
   李晔松了一口气。可隐隐的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数天以后,他有空就盯着那些服务人员看,渐渐地越看越心惊,这些人高低矮胖,五官外貌甚至语音都跟以前的手下相仿,但相仿不等于原装。
   想了想,李晔苦笑,他明白了,这些人早在当日赴宴时就被朱温掉包了。
   连旁边的服务人员都换成了朱三的人,李晔同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到了现在,这位生命不止,斗争不息的唐朝皇帝该认输了吧。
   朱三已经准备接受李晔的投降了,可他却低估了这位对手的勉强。
   来到洛阳后,虽然身边没有一个人,但李晔青山依旧,一如既然的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不要说跟朱三谈一谈皇位的移交事宜(禅让),没事时,李晔还准备请朱三去跟他喝酒。
   请客吃饭,就是李晔的革命手段。
   有一次,李晔大宴群臣,请群臣是幌子,这帮货,要毒他们还嫌浪费砒霜,但单独请朱三显得太突兀。
   没办法,要斗大地主就得迂回。
   等那帮白吃的吃得差不多了,李晔坐在上面,看着朱三在下面频频举杯,突然他向朱三招手:来,朕在里面专门摆了一桌,你进来喝两杯。
   这一招呼,把朱三的魂都叫去了三分。
   记得我小时候,斜对门有位阿姨,丈夫去世得早,一人带着一大堆孩子,其中他们家老三跟我是同学。老三经常和我掏鸟窝偷桔子,她妈气得不行,每次犯事了抓过来就是暴揍。
   被打得多了,老三有了斗争经验,一看老妈黑着脸过来,撒脚就跑。
   十岁的小孩子跑断父母的腿,阿姨跑不过,就喊:三,过来,给你糖吃。
   老三转身就回,阿姨一把抓住,糖是没有的,暴粟倒有一顿。
   来往数次,老三义无反顾,为了一颗糖舍了脑袋往回奔驰。
   我有次问老三,你妈骗你呢,你咋还上当。
   老三回答:万一真的给糖呢。
   (现在,她家孩子都长大了,健健康康,都娶了老婆生了小孩。而阿姨还忙着带孙子,真是一位英雄母亲。)
   朱三可比老三要狡猾多了,才不会为了一杯酒冒七窍流血的风险。
   猛听到这召唤时,朱三一个激灵,要放以前,朱三肯定忙不迭的奔了进去。可自从发生赐酒事件后,李晔的酒打死也不敢喝了。
   朱三摇摇头,顿时,脸红了,脚步迷离了,舌头打开始打转:臣醉了,先告退。
   朱三不敢来!
   李晔马上想到另一个。
   你喝醉了,那叫敬翔进来。
   李晔同学要拼了,干不掉汴州一号,干掉汴州二号也好。冲李晔同学这不挑不捡,干掉一个算一个的态度,朱三的侄子朱友伦小朋友真有可能是他指使崔四入干掉的。
   敬翔同志地位不太高,位置有点远,在大殿的外面,听到里面宣他进去,而且皇帝说要请他到内殿独饮时,迈脚就上。当年,他奔长安赶考,没入围见不着皇帝,沦落汴州街头替人写家信,现在皇帝就在眼前,还要面对面的喝酒。这八辈子积来的阴德啊。
   脚却刚迈,突然背后生疼。
   响鼓也得重捶,打他的正是朱三。眼看着这位手下经受不住李晔的糖衣炮弹,连忙在后暗自给了一拳。
   敬翔聪明人,醒悟过来,皇上摆的可能是鸿门宴,连忙转身,饭也不吃了,招呼也不打,拔脚就走。
   朱三替他回话:敬翔也喝多了,早告退了。
   离开宴席,朱三又羞又怒,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让李晔配合他完成朝代的顺利更替简直是痴人说梦。
   顺我者未必昌,逆我者必亡。
   朱三终于要举屠龙刀了。为了这件事,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分镇外地的汴州老兵氏叔琮和朱三义子朱友恭随李晔一起进驻洛阳,担任左右龙武统军,而心腹蒋玄晖任枢密使,随时监视宫中的一切。
   弑帝三人组早就集合完毕,只等一个命令。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秋天,有一人来到了洛阳,他是汴州师爷李振,自从当年算到刘季述必败之后,地位一直扶摇直上,已经成为敬翔之下的汴州第二谋士。
   李振千里而来,召集洛阳的同志氏叔琮、朱友恭和蒋玄晖,传达了领导的密令:杀李晔。
   杀龙大计很快就定下来了,搞刺杀这种事情跟房地产一样,第一是位置,第二是时机。地点不用在别处,就在皇宫大内,图个人烟稀少,时间选在入夜,讲究夜深人静。连人选都安排了,由氏叔琮,朱友恭从自己的禁军中挑选不怕死的,再由熟悉宫中地形的蒋玄晖带领,赚开宫门,弑杀李晔。
   烛光下,四人相视而笑,灿烂而不阳光,氏叔琮那张刻满风霜的脸透着憨厚,朱友恭双脸潮红,相当兴奋,据史书记载这位汴州义子生平会做生意,赚了钱又喜欢结交侠士,当然,侠士并不都是镇守襄阳之郭靖型的,也有打着侠客的旗号干杀人越货的强盗事,朱友恭同志刺杀的事估计没少干,但刺杀皇帝这种事,他的这辈子也就赶上这一回了。
   而蒋玄晖显然有些紧张,毕竟他将是行动的直接指挥者。
   只有李振眯着眼,微微笑。
   这一次,我们一定能成功。
   当然,很多事情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有一位。
   第二天,禁军中就传开了不和谐的声音,据说那一年的秋风比往常时候要更冷一些,离中秋还有不少天,大兵们就嚷着要发冬衣御寒了。
   一时之间,洛阳军情不稳,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铺垫。直到约定杀龙大会的时间。
   八月十一的夜晚时分,蒋玄晖领着一百多壮汉从军营里杀出,直奔皇宫内门。
   杀了李晔,自己老板就是新皇帝,到时,天下是老板的,也就是自己的。
   兴奋的蒋玄晖冲到了宫门,寂静的夜里很快响起了叩门声。
   何人敲门?里面有人喊道。
   蒋玄晖拿出早就商议好的说词:禁军动乱,有紧急情况报告。
   内门打开了,蒋玄晖充分发挥对皇宫大内的了解,迅速分派人手把守各出口,蒋刺客自刘季述事件就在李晔身边混日子,对这位皇帝喜欢到处跑的特征是深有体会。
   布置妥当,他们冲向了李晔所在的大殿:椒殿(皇后居住的大殿)。
   开椒殿院门的妃子伸头问了一句:有什么事干嘛派兵来上报?
   可见这位女同志不了解宫廷斗争,大兵入宫,当然不是为了报告这么简单。
   从后面冲过来一位猛人,直接一刀做了回答。
   冲进去,李晔就在里面!
  突然一声暴喝响起:你们要造反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8 14: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怒喝者,正是李晔。
   蒋玄晖们冲进来时,李晔正喝得酩酊大醉,趴在床上睡觉呢。这些天,李晔醉得时候比清醒的时候要多得多。
   等外面的喧晔把他吵醒,他睁眼一看,正看到蒋玄晖手拿一把剑,冲在前面,后面是一帮凶神恶煞的大兵,其中一位刀尖还滴着鲜血。
   李晔立刻明白了,这是来取自己性命的,满腔怒火直冲头顶,忍不住跳将起来,愤然斥责。
   当日,李晔的皇家威望震摄住不少人,包括朱三,可是皇帝碰到兵有理说不清,当大兵的刀见血之后,就已经不是威严已经压制了,很快大刀就砍了过来。
   李晔转身就跑,那时,他穿着睡衣,脸上写满忿怒与慌乱,其身形削瘦,动作狼狈,绕着柱子转了起来,仿若当年秦王碰荆轲。秦王还能背负长剑而抽之,李晔同学手无寸铁,连双脱下来挡剑的鞋拔子都没有。
   但李晔终究是李晔,皇帝当中,他被追的次数不算少,有着丰富有的反抓捕经验,趁着对方一不注意,他竟然冲出了椒殿。
   可这次,他注定冲不出去了,蒋玄晖已经把守了所有的内宫大门。
   李晔左右冲了一阵,他知道跑不掉,反而转身跑向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让紧追的蒋玄晖们大为不解。
   难道皇上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要当个饱鬼?
   李晔冲向的是御厨。
   等大兵们追至,他们没有看到大啃鸡腿的李晔,却看到李晔披头散发,手持两把菜刀,面对大门,双眼血红。
   李晔是到这里拿兵器的,贺龙将军两把菜刀闹革命,李晔要用这两把菜刀寻找自己最后的尊严。
   拼了!
   怒吼着,李晔冲向了大刀,论武功,李晔不是这精挑细选出来的任何一名大兵的对手,但这些人何曾见过皇帝耍菜刀,一时不备,威武的禁后成为了李晔的土豆黄瓜,竟被砍翻了几个。
   然,业余的毕竟打不过专业的,偶尔练练的打不过天天练的,渐渐的,李晔力有不支,被砍倒在血泊里。
   乱刀齐下,李晔死了。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人称神气雄俊的李晔死了。这一年,他三十八岁,离当日走上历史舞台,当上大唐皇帝已经过去了十六年。十六年前,他英俊潇洒,豪气冲天。十六年间,他歇尽所能,屡败屡试。
   这一刻,他仰天倒下,奋斗的一生不屈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翻到史书这一段,内心竟莫名悲伤,乱世里,我们见多了强虏灰飞烟灭,佳人香消玉殒,王仙芝、黄巢、唐僖宗、李存孝、王重荣等等,他们的死于我们仿若浮云被风吹散。
   唯有李晔让人唏嘘不已。
   也许,让我们莫名悲伤的原因是李晔身上也有我们的影子。
   我们像李晔一样,初始豪情万丈,以为万事可为,到最后,才肯接受不是每份努力都能得到相等回报的事实。
   我们像李晔一样屡屡碰壁,从小到大都或多或少会遭遇偏心老师、恶霸同学、无良老板、腹黑同事、负心恋人、冷面酷吏、伸手贪官员等。
   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只有像李晔一样,报以愤怒。
   李晔高高在上,他是位皇帝,李晔怒发冲冠,双面如烛,他是位愤青,他跟我们不一样,他跟我们一样。
   杀完李晔,蒋玄晖引兵退走,半路还遇到了何皇后,那时,他禁不住何皇后苦苦哀求,放了她一马。
   一个刺客开始心软了,那离死也就近了。
  
   洛阳宫殿血溅三尺时,朱三正在陕西,他是率兵对付凤翔李茂贞与蜀地王建去了。
   据报西边这两位昔日禁军同事尽弃前嫌缔结联盟,由王建同志出钱出马出武器,李茂贞同志出人,经常骚扰一下长安地界。
   听到朱三又亲来时,李茂贞有些受兵若惊,自己已经被打残,汴州又已经派出了长子朱友裕,以及新收的大将刘鄩,怎么汴州BOSS还来了。
   现在,李茂贞该明白了,朱三不辞辛劳,亲力亲为。只不过给自己找一个不在现场的证据罢了。
   听到李晔的死讯时,朱三先是惊讶莫名,然后失声大哭,最后竟然哭瘫在地上。我们已经见过许多朱三的精彩演出,平心而论,这一次是最给力最入戏最精彩的。
   看来演技是大枭雄的必备技,建议以后的政治系开设表演这一必修课。
   朱三一惊二哭三倒地,有人自然就麻烦了。因为李晔同学不是普通百姓,杀了就杀了的,堂堂的大唐皇帝,被弑于宫内,怎么着都得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从地上爬起来的朱三擦干眼泪,引军奔向洛阳,到了后,他扶着李晔的棺材又表演了哭技,最后他向前任小皇帝表示:一定缉拿凶手,给天下一个交待。
   网络名言:陪领导干一百次好事,不如陪领导干一次坏事。始传这话的人要么是没读多少历史,要么是成心误人子弟,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帮领导干坏事的到最后,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现在策划者李振,实施者蒋玄晖,帮凶氏叔琮、朱友恭。这四位总得有人站出来为领导背黑锅。
   李振谋士出身,头脑自然比跟帮出身的蒋玄晖、商人出身的朱友恭、职业军人氏叔琮要灵活一些,老板一到洛阳,他自动献计:当年司马昭用武士成济弑魏帝,事成后杀之。朱公应该杀朱友恭以堵天下人嘴。
   李振没事了。
   蒋玄晖也不会有事,因为他已经为李晔之死给出了解释,据他描述,李晔是夜晚跟妃子吵架,然后打架斗殴死的。解释之所叫解释而不叫证据,是因为解释是不需要也不用验证的,反正李晔死了,妃子也死了。
   最终解释权在我们手上,你们爱信不信。
   蒋玄晖充分展示了办事才能,这个人得留着,虽然李晔死了,革命却没成功,改朝换代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倒霉的只有氏叔琮和朱友恭。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1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