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8: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细一点的话,德国人为苏军编织的是“两个口袋”(见图)。一个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底部,为第4,9步兵集团军近距离合围,它们包围着第3,4,10集团军的残部。另一个在明斯克,为古德里安和霍特集群的远距离合围,它们包围着巴甫洛夫第13集团军。这戏剧化的一幕使得战场上同时出现了2个包围圈,而且一个套着一个。简称:圆环套圆环。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0-10-16 18:2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8: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27
  
  
  
  
  
  
  
   率部突围
  
   巴甫洛夫将军幡然醒悟了,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错得是如此离谱。现在,比亚威斯托克各部基本陷入重围,尤其是第3和第10集团军已完全被德国步兵军分割为几部分,被迫收缩防线,固守待援。
  
   根据苏联的一些资料声称,其实早在6月24日,统帅部便下令放弃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向东突围。但是,巴甫洛夫犯了第二个大错——扣压了命令。直到6月25日才把撤退命令下达到第3和第10集团军……
  
   谢天谢地,多亏了两翼苏军拼死血战,使德军始终无法关闭“那个小的”包围圈。他们虽然编织了一个口袋,但这个口袋上有个大洞。此时,苏军仍有一条60公里宽的走廊可供撤退。
  
   这一“乐观”消息使巴甫洛夫大将稍稍恢复了信心。可以说,巴甫洛夫先生终于理清了自己混乱的头脑,做出了点有助于战局发展的事情——他决定放弃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向东突围(早这样想就好咯)
  
   巴甫洛夫大将是这样计划的:第3、4、10集团军的残部向东突围,率先撞破由德国步兵构成的小包围圈,与13集团军会合。尔后,再与13集团军一道,撞破德军的外围大圈。他在命令中这样写道:“今天,各部应做好突围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部队为后卫,日夜兼程。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允许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工具并征集当地的马拉大车。”
  
   毫无疑问,这道撤退命令激起了苏军将士强烈求生的欲望。几十万大军——包括成群结队的难民、行政官员和士兵家属聚集在一起,从这个“大洞”一涌而出。现在,他们不仅要与追击的德国步兵作战,又要面临两翼不断合拢的威胁。在德第4集团军下辖第29师的地段上,苏军士兵甚至手挽着手,一边呐喊一边向喷吐火舌的机枪发起冲锋。尽管德军拼死阻击,但他们的兵力实在太弱,又没坦克,因此始终无法封闭走廊。整纵队整纵队的苏军将士得以安全逃脱。
  
   很快,这种大规模突围引起了希特勒的不安——元首的忧虑永远都是无穷无尽滴。以至于再次插手战术问题。他竟然要求古德里安与霍特集群停止前进,先回过头来帮助步兵消灭“小包围圈”的苏军。元首总是担心,装甲集群冲得太快、太远,与步兵脱节——他还担心遭到苏军新锐部队的逆袭。
  
   得知这一命令,哈尔德老头气晕了,满腔怒气地埋怨说,“由于元首神经质的干预,装甲集群被迫放弃继续向前挺进的大胆行动。”
  
   因为,陆军人士早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装甲集群一口气冲到斯摩棱斯克再合拢钳口。这样,中央集群在秋天雨季来临前,攻克莫斯科的方案就能得以实现。
  
   这固然是无稽之谈,尽管老夫在七夕夜晚悲剧地失了恋,但也忍不住哑然失笑。斯摩棱斯克在哪里?大家看翻开苏联地图就能看到,斯摩棱斯克离莫斯科不过300公里,离苏德边境超过600公里!中央集群连小小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都封闭不了,何谈一口气冲到斯摩棱斯克城下,包围更多的苏军。简直荒谬绝伦!
  
   与往常一样,当内部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双方只好各退一步,达成妥协。即: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收拢钳口。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还算满意地写道:“由于我们的坚持,装甲集群还是继续向明斯克挺进,完成这个大包围作战。”
  
   至此,圆环套圆环的方案最终得以实现。那些刚刚从比亚威斯托克包围圈中跑出来的苏军将士很快便会发现,原来,还有一层包围圈在等着他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28
  
  
  
  
  
  
  
   包围圈内的战斗
  
   我们从来就不设防,不挖壕……也不凭江河隘路之险而固守。战争中最大的格言是:哪里有敌人,就到哪里去打他们!”
  
   古德里安坚信这个格言。根据空中侦察显示,苏军2个新锐集团军(19、20集团军)正在斯摩棱斯克——奥尔沙一线集结。这份情报不免使古德里安忧心忡忡,他担心,假使要等步兵赶上来,再去进攻斯摩棱斯克,恐怕太迟了。
   绝不能给苏军建立新防线的时间!因此,古德里安偷偷地将一些装甲师从明斯克调出,继续向东挺进。
  
   这些调动的直接后果,使德军包围圈的“密度”降低了(本来就不高)。他们想要封闭包围圈的努力始终没有成功—— 一个装甲师往往要封锁几十公里宽的正面,这大大超过了德军可以承受的能力。一名德国士兵在日记中抱怨说:“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战线?那是自欺欺人……我们的战线非常单薄,准备很不充分……”
  
   苏军与其说是突围,不如说是进攻。仗着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在包围圈上割开了无数道口子,冲了出去。特别令德国人无法理解的是,俄国人竟全然不顾战略上的绝望处境,坚持作战。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俄国人到处硬拼,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们不是奋战到底,就是化装成农民设法逃离合围圈。
  
   另外,最让德国人蛋疼不已的,就是俄国兵装死的行为。看上去,地上似乎没了活人,但一待德国兵走过,他们就会跳起来打冷枪。有时,俄国人举手投降,可一等德国人走近,他们便举枪射击……
  
   腓特烈大帝说得没错,“你对俄国人的尸体得开两枪,而且还得把他翻过来,看看是否真的死了。”许多德国军官在视察战场的时候,就因为忽视了这一告诫而付出了生命。在布列斯特要塞,德军师级司令部的军官们正聚集在一起聊天,这个时候,一辆被击毁坦克的炮塔突然转了过来,射出一梭子弹,在场的德国军官全被打死。后来,德国人对这辆坦克作了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尽管坦克中的乘员已经死亡了7天,甚至开始腐烂,但一位重伤的士兵仍然活着。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条件下,在这辆恶臭冲天的坦克中,他居然苦苦等待了7天时间,为的就是这最后一击。
  
   随着此类战斗场面频繁的发生,德国人既震惊又无奈——远在东普鲁士的希特勒在听了这些报告后也忍不住发表意见:“切记,我们在同一群野兽、而不是人类作战!”至交战第8天(7月1日)德军东线阵亡人数便达2.5万人,超过了法兰西战役的总和。士兵们纷纷抱怨说,一看见苏联人就忍不住想抽它丫的,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杂烩……相貌思维全是“亚洲式”的。德国人始终没搞明白,苏联人拼死抵抗究竟是为哪般。
  
  
   古德里安先生不顾步兵们怨声载道,他等了半天,却不见步兵赶上——这也没有办法,步兵靠“11路”,跟不上4个轮子的装甲师,又要作战又要前进。每天能走40公里就很了不起了。古德里安不依不饶,他总觉得,装甲集群用来打扫战场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他和霍特商量好了,消灭包围圈以内敌军的任务,应留待步兵解决。装甲集群则应该继续前进,至少要到第聂伯河之线始向内旋转。
  
   一听到古德里安有这种想法,克鲁格元帅被激怒了。什么?步兵都还没赶上来,就撤包围?被球击了还是脑袋被门夹了?他下了严令:坚持对“明斯克口袋”实施包围。禁止装甲师向第聂伯河追击,所有开拔部队必须予以撤回。
  
   古德里安不吃这套。他暗中指使一部分装甲师继续前进,然后又大摇大摆地乘车去找克鲁格理论。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克鲁格甚至威胁要将他与霍特送上军事法庭(霍特集群也同样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不过,古德里安显然有陆军撑腰,而显得有恃无恐——事实上,中央集群总司令冯·博克,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都是他的后台。克鲁格一人孤掌难鸣,被迫忍气吞声。但是,他与古德里安从此结下了梁子,成了生死冤家。
  
   无论如何,正是由于古德里安的调动,大批苏军得以逃出生天。据一份苏联解体后的资料显示,最终跳出“明斯克口袋”的士兵竟高达286227人。
  
   李德·哈特后来将德国将领之间的争论总结为“正统”与新思想之间的较量。事实上,无论谁对谁错,对于1941年战役的结局来说,都无太大影响。因为那28万跳出包围圈的苏军将士,很快便会在下一次德军的合围战中被装进口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5: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29
  
  
  
  
  
  
  
  
   主持大局
  
   军队垮了,其实并不可怕;但信心垮了,那就相当可怕了。在莫斯科,斯大林离开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他“失踪”了。好几天,他一直躲在孔策沃别墅不肯见人。
  
   长期以来,斯大林同志喋喋不休地向人民宣传,德国不会进攻苏联,那些说希特勒将要进攻的消息是谣传、是西方国家宣传机构的卑鄙伎俩。就在几天前,斯大林还在说大话,报纸还在不遗余力地辟谣,说德国根本不可能进攻……苏德两国的友谊是鲜血凝聚而成的……可如今,面对希特勒的百万大军,岂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吗?
  
   斯大林垂头丧气,对一切失去了兴趣。据说有一次,他甚至悲怆地对亲信说:“列宁留下这个国家,看来要葬送在我手里啦……”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没有脸再面对自己同胞的。多年之后,当人们回顾起这段历史时,总是难以理解,约瑟夫·斯大林那“钢铁般的意志”究竟去了哪里?没人知道……总之,他不肯见人,偶尔接个电话,连声音都是有气无力的。
  
   莫洛托夫后来评价说,“列宁是个伟人,但斯大林顶多算一个能干的人。”并且,由于斯大林那众人皆知的坏脾气,竟没人敢去询问此事。多么可悲的事情,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强国,竟然没有一个领导人和决策者。现在,斯大林完全处于躺倒不干的状态,在德军每日前进50—60公里的情况下,一个国家领袖突然躺倒不干,又不授权别人干,真是骇人听闻!!当时,一位年轻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在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地生气,他说:“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昵称),你来领头.我们跟着你。”他的意思是,如果斯大林还这样一蹶不振,那就由莫洛托夫带头,大伙儿跟他混——这位最终因为此话而丢掉性命的候补委员继续说道:“同志们,我相信我们能组织好防御、能够真正地大战一场,并没有什么理由使大家情绪消沉嘛。”
  
   说得好!但是这毫无意义……在这世上,许多事情是不能一语道破的。莫洛托夫很尴尬,斯大林还没死呢,让我当领导,你小子是想害我不成?莫洛托夫很冷静,他建议大家去劝斯大林出山,主持大局。
  
   于是乎,莫洛托夫、贝利亚、马林科夫,米高扬等一行中央级元老,来到孔策沃别墅。这个时候,斯大林正座在小饭厅里(据米高扬回忆),一脸颓废——似乎还没从6.22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当看到几乎所有的政治委员走了进来,斯大林还以为是来逮捕他的——他神情古怪,带着一点不自然。 “你们来干什么? ” 他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米高扬觉得,他提的问题也很古怪,当政治局委员来找他时,竟会问“你们来干什么 ?”而不是由政治局委员来问他“你呆在家里干什么?为什么在德军大举进攻时躲了起来?”
  
   斯大林整个人都垮掉了,千真万确!他坐在那里,呆若木鸡。这种消极态度使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以至于不能跟他说几句安慰话。斯大林自怨自艾地说,“是呀,伟大的列宁不在了,真该让他瞧瞧咱们——他把国家交给的这些人……你们想推卸责任,把失败责任都推给我,是吗?”
   莫洛托夫回答说:“谢谢您的坦率,斯大林同志。不过我声明,如果有谁要挑唆我来反对您,我定会叫此人去见鬼。我们恳请您出来工作,我们一定会大力协助您的。
  
   这话就像定心丸,斯大林宽心了——当然,戏是必须演完的。他说:“你们还是再考虑考虑,我是否真能胜任?是否能领导国家走向胜利?或者说有更合适的人选?”伏罗希洛夫(陆军元帅)马上说:“我想,我们一致的意见是,没有谁比您更能胜任了。”大家众口一声地:“对!”
  
   就这样,众人又把斯大林推上了最高统帅的岗位。他原以为,众人是来撤销他的全部职务,想不到他们竟是主动找上门来,让他继续领导这场战争。在斯大林心中,他早就坚信,任何失策和失败都应该有一头“替罪羊”,既然这头替罪羊不是他,那就是别人,究竟是谁呢?
   西方方面军总司令——巴甫洛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2: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30
  
  
  
  
  
  
  
  
   大捷
  
   斯大林是从德国广播中收听到西方方面军被围消息的。起初,当副总参谋长瓦杜丁向他汇报这个消息时,斯大林还不大相信。怎么可能?德国人怎么可能在短短一周内前进400公里?由于好几天没有处理政事,斯大林显然缺乏对局势的了解。他质问瓦杜丁,“你恐怕是搞错了吧。消息来源是否属实?”
  
   “不是,我没有搞错,斯大林同志,”瓦杜丁字斟句酌,用歉意的口吻回答说,“西方方面军的战线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了,总参谋部派去代表的报告和航空侦查的材料是一致的。”
  
   斯大林还是不信,此时他心中甚至还抱有一丝幻想,也许是情报出了错误;也许巴甫洛夫还有办法;也许明天就能击退敌人……
  
   但事实是残酷的。到了6月29日,德国人的广播开始喧嚣起来——在此之前,希特勒曾明令禁止向公众发布东线交战情况,吊足了所以人的胃口。然而在那天清晨,他一口气播送了八个特别广播。笔者在这里引用一下前不久逝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日记。当时,季羡林正作为清华大学的交换生在德国留学,这种一手资料现在读起来是颇有意思的。他写道,“德国人是前进了呢?是后退了呢?还是相持不下呢?任何消息都没有……23日没有,24日没有,25日没有,26日没有,27日仍然没有。”到了28日,我猜想,大概德军不十分得手。隐含幸灾乐祸之意。然而,到了6月29日,广播却突如其来地活泼,德军已在苏联境内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个“特别广播”报告一个重大胜利。一直表现淡漠的德国人,震动起来了,他们如疯似的,山呼“万岁,万岁……”
  
   德国人在那边山呼万岁,季羡林先生却在那边气得浑身颤抖,热血直冲脑海。他写道,“晚上需要吃加倍的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住下去,恐怕不久就会进疯人院。”
  
  
   现在,全世界都收听到了这通广播。远在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也不例外——太可悲了,自己军队的情况竟然要通过敌方广播才能了解。斯大林同样气得浑身发抖,情绪失控。那一天,他两次跑到国防人民委员部,但两次都没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盛怒的斯大林立即给铁木辛哥打电话,要求其“联系巴甫洛夫,把他带到莫斯科来!”
   这个任务让铁木辛哥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还是朱可夫有办法,他通过一台“博多”式电报机一路找至13集团军司令部,才把巴甫洛夫找到。
  
   当时,巴甫洛夫先生仍然是很淡定的,他呆在地图室里,指挥着那些已经被德国人打散,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军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2: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31
  
  
  
  
  
  
  
   叛国者
  
   朱可夫没有绕圈子,他一来就进入了正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明斯克在谁手中?”
   巴甫洛夫:“明斯克已经丢了,我军正沿着国道向东退却……”
  
   好了,第二个问题,“德国人广播说,他们在比亚韦斯托克包围了我们两个集团军(其实是3个)。看来这则广播有一定真实性,这是真的吗?”
   面对自己曾经暗中较劲的对手,巴甫洛夫顿时语塞,嗫嚅了半天才颓然承认说,“是的,德国人说的是实话……”
  
   好了,事已至此,已经没什么好多说的啦。7月1日,巴甫洛夫和西方方面军全体领导成员乘飞机被召回莫斯科。此时,他尚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当铁木辛哥元帅出现在他跟前时,巴甫洛夫仍在要求觐见斯大林同志一面,他说:“也许我还有必要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告一下情况……”
   “不用啦,一切最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都发生了,你认为还有必要吗?”
  
   “元帅同志,”巴甫洛夫辩解道,“处在我那样的位置,即使苏沃洛夫(18世纪俄国著名将领)复生也于事无补!”
  
   “我知道,我们的人员缺少训练,装备又不足,可方面军的部队和飞机损失这么严重,领土丧失这么多,你作为司令员就一点责任都没有?”
  
   “可是您知道,仅在布斯特方向我们只有7个师,而敌人整整15个师,其中有5个坦克师,我怎么守得住?”
    “你的算术还是留着以后去做吧!作为司令员你难道不觉得丢人吗?”元帅极不耐烦地打断了巴甫洛夫的话,走出了房间。
  
   片刻之后,一位中将带着两名高大的军官出现在了巴甫洛夫跟前。从“大清洗”中走过来的巴甫洛夫应该很清楚斯大林的为人。现在,他已经被撸去了所有官职,铁木辛哥被任命为西方方面军新任司令。几天之后,身在莫斯科接受审查的巴甫洛夫迎来了对自己最后的判决——死刑。让巴甫洛夫最不能接受的是,判处其罪名居然是叛国罪!!(而且不准上诉)。巴甫洛夫即便是再淡定,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结局。在审判庭上,巴甫洛夫不否认自己指挥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罪责,但他还是希望能撤销其“反苏军事阴谋参加者”的指控。他说,“我愿意祖国把我以任何身份派往前线。”当一名惩戒营的普通士兵也行,他要用生命和鲜血来证明自己对祖国和军人义务的忠诚……
  
   斯大林没有心慈手软——他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惩处打败仗的人是决不会手下留情的,不管你是大将还是什么(黑锅总是要有人背的)。当天晚上,巴甫洛夫被带进了克格勃专门处决犯人的地下室。在临行的那一刻,巴甫洛夫依旧十分平静,他告诫老同事们千万不要学他那样,一定要打败德国人,他对最后的胜利是抱有信心的……
  
   悲哉!巴甫洛夫虽然算不上一位高明的军事指挥官,但我想说,他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这就足够了!随着巴甫洛夫大将悲剧的谢幕,明斯克战役也正式走近尾声,经过最后的战斗,到1941年7月8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大部分已经被消灭。尽管在某些地区还有一些红军分队在继续突围,但这并不妨碍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在这一天的训令中宣布:“对明斯克的两路夹击已告成功。”中央集团军在明斯克全歼了二十个苏联师,俘虏苏军328898人,缴获坦克3332辆,火炮1809门。西方方面军4个集团军,627300的大军,在短短两周之内,化为了灰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2: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32
  
  
  
  
  
  
  
   还是反击……
  
   元首再次“高潮”——就在几天前,希特勒还在抱怨明斯克的包围太松,装甲部队冲得太快。可现在,他再不抱怨,而是不住地夸奖起陆军来。他说,“每一个德国士兵都应该授以桂冠,这次战役,一切都比我想象的好得多……”在审视了苏军那张巨大的损失清单后,希特勒甚至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对将军们说,“实际上,斯大林已经输了这场战争。一开始我就消灭了俄国的坦克和空军,他们在这方面是不可能再恢复元气的。”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更是在日记中洋洋得意地写道,“对俄国进行的战役在14天内就获胜了。这么说是不过分的。”他又说,战争将在几周内取得胜利。(日记,7月3日)
  
   天呐,取得胜利!?损失一个方面军就能击垮苏联人?你也太小瞧斯大林大帝了吧。就在德国人发梦的那功夫,一支庞大的苏军预备队被组织起来。在铁木辛哥元帅的直接指挥下,作为原最高统帅部的第2l和22集团军开始进入斯摩棱斯克战区。(此时,苏军第19、20集团军仍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修建防御工事)铁木辛哥告诉科涅夫和库罗奇金(19,20集团军司令员)用不着修什么工事啦,他大手一挥,我们要反击!——更令人们无法想象的是,与此同时,苏军新组建的第24和28集团军也在开赴斯摩棱斯克途中(老毛子的动员能力不是吹出来的)。而德国人对这些部队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因为据一名被俘的俄国高级军官供称,“苏军在第聂伯河以东是没有什么重兵部队的。”
  
   可现在,铁木辛哥手上一共握有7个重兵集团军,6000辆坦克的庞大队伍。在临行前,斯大林同志拉着他的手问道,“你有信心打败古德里安那个下流胚吗?”(原话)
   铁木辛哥牛气冲天,他说,“我不仅要打败古德里安那个下流胚,而且要亲手逮住那个下流胚。”
  
   就这样……双方再一次形成了迎头对攻。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古德里安和霍特集群的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斯摩棱斯克,在双方都有些淬不及防的情况下,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猛烈地撞在了一起。这种相撞都令双方惊异不已:古德里安和霍特几乎是震惊地发现,竟有如此庞大的苏军预备队出现在他们跟前。情报部门不是说第聂伯河以东没有苏军重兵部队了吗?而铁木辛哥元帅也有震惊的理由,德国装甲部队怎么来得这么快?他们不是还在明斯克吗?
  
   事实上,元首最初担心是正确的——装甲部队冲得实在太快,与步兵脱节,很容易遭到南北两翼苏军的逆袭(此时,德4,9集团军正在明斯克打扫战场,与装甲集群严重脱节)现在,古德里安尝到了冒进的恶果。7月3日,两个苏联机械化军的两千辆坦克,在精锐“莫斯科摩托师”以及2个步兵军的支援下,狠狠地打在了德第2,3装甲集群的结合部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2: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33
  
  
  
  
  
  
  
  
  
   决战第聂伯河
  
   苏军的攻势永远都是那么具有爆发力。7月3日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德国人看到了连想都没想过的画面: 一大群身着黑褐色军装的人影像潮水一般从森林边缘里涌了出来……前一刻还清风雅静的树林顿时被此起彼伏的“为了祖国前进” 的呐喊声打破。在损失了一个方面军的情况下还敢反击!德国人的震惊可想而知。霍特集群的先头部队是第18装甲师,该师从布格河偷渡过来之后一直都在向斯摩棱斯克狂奔。现在,在苏军凌厉的冲撞之下,18装甲师的前锋部队顿时垮了下来。但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区区130辆坦克的第18装甲师还是能够从容作战,边打边撤,迟滞敌方行动,并逐渐向主力部队靠拢。
  
   后来,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抱怨说,“进攻受阻,装甲集群陷入苦战……”这完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2000辆坦克,2个机械化军打在一个装甲师身上,不受阻那才叫怪事。经过两天激战,苏军损失坦克459辆,却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第18装甲师的战线弹性十足,它们不断向后收缩、不断给予敌人杀伤,苏军开始举步维艰。
  
   然而,西方方面军新任副司令员叶廖缅科中将却自以为找到了战机。他发现,德第2,3装甲集群结合部之间的空隙很大,相当大!他毅然决定投入所属兵力突破敌人的结合部,然后在回过头来打击实力相对薄弱的霍特集群。
   于是,剩下的1500辆苏军坦克开始重新整合,扑向了另一个区域——塞恩诺。
  
   不幸的很,叶廖缅科中将这一次拨错了算盘——德军后续部队已经陆续开到。现在,苏军所要面对的敌人是德第7、12、17、18、20装甲师的700辆坦克。换句话说,苏军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
  
   7月6日,当苏军杀气腾腾地扑向塞恩诺时,德军已经严阵以待。塞恩诺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它位于第聂伯河与道格瓦河之间,是两条河流冲刷出来的狭小平原。尽管苏军配备了大量新型T-34坦克,但德军也平放了它们的88MM高射炮。经过一天残酷的厮杀,苏军始终无法撼动对手,它们在德军坚固防线和精准炮火面前撞得支离破碎。那一天,苏军损失坦克371辆,官兵伤亡上万,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顺便提一句,由于“塞恩诺之役”打得实在丢人,叶廖缅科元帅在回忆录中把这段抹去了。在苏联人的资料中找不到任何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
  
  
   好了,既然叶廖缅科先生消停了,现在就看德国人是如何挥拳还击的。哈尔德老头认为,如果俄国人想要保卫自己的工业区,那么,第聂伯河势必将构成它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他得出结论:“装甲部队应迅速抢渡第聂伯河,不给苏军建立新防线的时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2: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34
  
  
  
  
  
  
  
  
   决战第聂伯河(Ⅱ)
  
   常言道: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古德里安就是那个会武术的老流氓。他对OKH制定的方案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修改。他计划:以精锐的“大德意志步兵团”掩护其侧翼,绕过挡在跟前的苏军残部,直接扑向第聂伯河,并在渡河成功后一举攻克第聂伯河上游的工业城市——斯摩棱斯克。
   现在,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再一次成型了。
  
   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左边的钳子由霍特集群组成,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则构成右边的钳子。本来“塞恩诺战役”两个装甲集群已经聚在了一起,现在又再次散开。真的,我已经找不出任何言语来赞美当时德国的装甲军团了,他们几乎将战争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他们的钳形攻势是那样迷人,让人如痴如醉。现在,一切又是明斯克战役的翻版——在两个装甲集群高速运动之下,第聂伯河西岸的俄军被迂回绕过,落在了后头。短短两天时间,20万苏军再次陷入了重围之中。
  
   克鲁格元帅不淡定了。此时此刻,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战斗尚未结束。相当多的苏军残部甚至在这个有我国甘肃省大小的区域内坚持作战至7月底,把德国步兵死死地钉在国境线附近。可现在呢,装甲集群一口气冲进苏联腹地640公里,再次合围了20万苏军。克鲁格元帅表示压力很大。他警告古德里安,至少要“消化”了新包围圈内的苏军才能渡河。古德里安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7月9日,狂怒的克鲁格乘飞机到古德里安司令部。他单手叉腰,另一手指着周围人群喊道:“各单位都在原地待命,等候步兵的到来!”接着,他又扭过头去对迎上来的古德里安咆哮说,“海因茨,我命令你,绝不能渡过第聂伯河!要困死被围苏军,等他们投降之后才能行动……”
  
   古德里安粗怒地打断了他——再一次顶撞顶头上。他说,“已经太迟了,元帅阁下。进攻命令已经发出,部队正在向进攻地点集中,我无法让他们在那里停留太久,好让苏联空军来摧毁他们。”
   一句话,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但克鲁格没有啃声(估计是在琢磨如何掐死眼前这个家伙)。古德里安只好搬出“元首语录”,给克鲁格洗脑,他反问克鲁格:“巴巴罗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在三个月内击垮苏联!“如果我们无法在夏季渡过第聂伯河,本年内便无法结束对苏战役!”
  
   对元首奉若神明的克鲁格认输了——事实上,1941年无法结束苏联战役的黑锅他也背不起。他相当勉强地批准了古德里安的进攻计划。用古德里安的话说就是“克鲁格这个顽石终于点头同意了。”
  
  
   7月10日,古德里安集群开始强渡第聂伯河。李德·哈特后来赞扬说,“由于古德里安的果敢,德军又一次赢得了已经丧失的机会……”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是相当中肯的,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德军竟敢贸然打过第聂伯河去,而且是在西岸仍有苏军重兵的情况下。这等于是把几十万苏军丢在后面不闻不问了。
  
   7月10日当天清晨,古德里安在苏军尚未设防的三个地点同时渡到了河对岸,“蛙跳式”地直接扑向斯摩棱斯克。当发现德军有占领斯摩棱斯克的危险后,铁木辛哥元帅急忙调来了两个集团军(19,20集团军)挡在斯摩棱斯克正面。他知道,一旦德军冲上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河西岸的苏军便会面临补给线被掐断的危险。苏第19集团军几乎是刚下火车就被打散了补充给第20集团军。但是,当古德里安发现了第20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后,他并没有选择从正面强攻,而是以一个堪称完美的迂回绕过了第20集团军的阵地,剑锋直指斯摩棱斯克.(注:这还得益于苏军刚下火车并未完全展开)。
  
   铁木辛哥元帅大惊失色,只好命令所有部队回过头来,跟在古德里安集群后面狂追。一位苏联老兵在提及起这段历史时就一肚子窝火:他所在的部队每天都接到几个相反的命令,忽东忽西疲于奔命,没看见敌人的影子反而误击了自家人;然后稀里糊涂地被上级“遗忘”在了德军战线后面,挨饿又挨炸……多年之后,他还在生气:“很多部队是一枪没放,就被自己人整垮了。”
  
   还不算完呢,在古德里安集群穿过苏军阵地后不久,霍特集群依葫芦画瓢,再一次从左翼绕过了20集团军的阵地,并很快摆脱了苏军的纠缠,把他们远远抛在后面。此时,斯摩棱斯克几乎是一座空城,说一个兵都没有也不为过。现在,德国人的“钳子”已经逐渐合上了口子……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彻底改变。7月15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苏联军官乘火车抵达了斯摩棱斯克车站,他叫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卢金,是苏第16集团军的司令员。上车前,上级告诉他说,你的部队随后就到。可是,卢金先生围着斯摩棱斯克城跑了几圈,也没找到他的部队。只瞧见一大群残兵败卒沿着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公路一路向后狂奔。
  
   眼下,德军离斯摩棱斯克已经是近在咫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35
  
  
  
  
  
  
  
  
  兵临城下
  
   铁木辛哥元帅交给卢金的任务相当明确:“守住斯摩棱斯克,保证西方方面军和第20集团军的联络畅通。”如果斯摩棱斯克失守,不但通向莫斯科的大门被打开,而且第20集团军和后方的一切交通将被切断,整个集团军就有被合围的危险。铁木辛哥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将德国人的坦克阻止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一线,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却办不到。从纸面上看,第16集团军的兵力其实很强,它所辖第23机械化军有坦克1000多辆,独立坦克旅有坦克300辆,加起来甚至超过了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总和。可是,当卢金赶到斯摩棱斯克时,这些部队全没影了——参谋长沙林上校无奈地向他报告说,部队已经拆散转给了第20集团军,16集团军除了司令部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其实还有第46和152步兵师,但不满员,没有任何重型武器)凭这点部队想要顶住古德里安的冲击,显然是不可能的。
  
   没有办法,军令如山。卢金中将只好通过各种手段招募军队。他首先命令参谋长及副官到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的大道上拦截溃兵,自己则把城里的警察以及每一个能拿得起武器的男人招募起来,随时增援守城部队。他设想,如果正规军无法在外围阵地上阻止德军,那么,每一个能拿得起武器市民就要与敌人展开巷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
  
   可是,卢金毕竟太低估德国人的前进速度了。他最初的预计是,“德军将会在7月17日兵临城下。”可是就在7月15日深夜,古德里安先头部队便摸到了斯摩棱斯克近郊,当发现苏军在南边的主要通道上设有重防之后,德军再次迂回,利用苏军东南防线上的一个漏洞,出其不意地冲进了斯摩棱斯克市区!
  
    卢金的民兵毕竟不是天朝的城管——他们甚至想都没想过敌人会在那里出现。面对从天而降的敌人,苏军措手不及,开始溃败。德军坦克冲进了市区,在大街小巷之间来回冲撞,尽管卢金投入了所有的警察和民兵队伍,在数不清的街道、楼梯、凉台上用刺刀、用手榴弹保卫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和建筑物。但是,完全没用的……他们实在太弱,又缺乏训练,仅仅一个晚上,卢金中将拉扯起来的队伍被拼光,3个民兵团在巷战中全军覆灭。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