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日本想打热河的歪主意,老蒋也不是不知道,说实话,这个世界,谁又比谁更精明多少。

  不过他开始不便直接插手,因为热河从势力范围来说,毕竟是张学良的地面,而后者可是东北军的老大,响当当的地方实力派。

  一般人都认为老蒋薄情寡义,对少帅这个老实孩子挺不厚道的。说起来,这都是后来人们的印象。当初,你只要扳开手指头数一下就知道了,老蒋几个盟兄弟,都是斗的死去活来,他真待一个人好过的,那还就是小张。

  这个原因如果探究起来也并不复杂。老阎、老冯、老李,哪一个不是玩计谋,斗心眼的高手,跟他们在一起,老蒋都觉得自个脑细胞不够用。与这些“老甲鱼”相比,小张就显得“单纯”多了,起码不用费那么多脑子,而且老蒋在他升沉荣辱的重要历史关头,小张也每每都站在了他这一边,远的改旗易帜不说,近的就有中原大战时的入关拥蒋,那都不啻是在政坛上狠狠推了老蒋一把——往上。

  这位要说了,小张忙是帮了,可也不是无代价的,不是给了那么多钱吗。你要这么说就抬杠了。那还有给了钱不帮忙的呢,又找谁说理去。经济社会嘛,钱总是要出的,出了钱也不是万事大吉,那得看情分。再说了,小张要钱也不是说他自个缺零花钱,不是“军饷”就是“开拔费”,取之于公用之于公,都有名目的。

  不要钱,仗义过的,也有。锦州失陷之前,老蒋被逼下野,陆海空总司令自然没得当了,而小张也把副司令给辞了,同进共退。当然了,老蒋下野,那是真没得干了。小张辞官,无伤分毫,东北军还是他的,有军队抓在手里,说话还是一样硬邦。

  不管怎样,人家总是表明了态度和立场。这些老蒋都是心中有数的。

  相对于马占山“抵抗将军”的名号,小张这个不怎么好听,是谓:“不抵抗将军”。其实这个称号不是“九一八”后拿到的,是在锦州丢失后给冠名的。可知当时朝野舆论多么尖锐。

  这种情况下,重新出山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老蒋,不仅未多加指责,反而还是任命张学良为刚刚设立的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叫什么,这叫护短。

  不仅一般政客,军人都对此议论纷纷。老蒋的中央黄埔系不用说,肯定是有意见,就连十九路军的翁照垣,不是也在背地里对东北军和张学良说长论短过吗。

  我说同志们,你们真的是不懂政治啊。

  难道老蒋就为了那么一点哥儿们义气,所以才刻意护着小张?

  否,你得看看他背后站的那一群人。

  东北军,几十万呢,都以少帅马首是瞻,你以为是开玩笑的。

  真把小张给撸撸了,他们能不跟你急。这种馊主意,你说给刚上台的孙科听听还差不多,老蒋可没这么幼稚。

  保卫热河,还是要看我这位盟弟弟的。

  但实际上,热河虽然说是小张的地盘儿,但真正在那里当王称霸的,却是另一个人。

  (37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显声黄铁汉当奉天警察局长的时候,不是要打老虎吗?当时就碰到过一只特大的老虎——汤玉麟。

  汤玉麟其时任热河省主席。

  你还别说,汤玉麟跟老虎还真有缘份,因为他自己就有一个外号,叫做汤大虎。这人要放到现在,就是一老虎发烧友。只要是跟虎有关系的,他都当成是喊他呢。墙上挂着的是虎画,屁股下面坐着的是虎皮,桌上放着的是虎标本,连星座也是黑虎星座。有人在他家里还看到一张照片,上面是汤玉麟骑在虎背上,手里端一挺机关枪,酷劲十足。你要说当初也没什么PS技术,很难像华南虎那样做假,我估计是找了一个民间马戏团给弄出来的。

  当然了,汤玉麟要跟老虎攀亲戚那也是有缘故的。别人是仗势欺人,他是仗虎吓人。

  想出这个主意的,也并不止他一个。吴俊升吴大舌头便自称是黑熊投胎,平时家里养好几只熊,他本人则连走路也模仿熊瞎子的动作,一摇一摆,很像那么回事。轮到张海鹏张麻子,他不说自己是黑熊精了,他说是张飞转世。为此,他还把关云长拉来做为证人。每到一个地方,这厮只要见到有关羽庙,就要进去磕个头,大言不惭地直呼关羽像为二哥(人家真的关张知道了都得活活给气死)。

  与他们相比,汤玉麟也有个人独创的招牌动作。他跟别人坐着谈话的时候,两只手都要做握拳状,然后伏在桌上,这叫“虎威”。

  这家伙,我只有两个字拿来形容他:混帐。

  整个热河,就被他这么一个虎大王给管治着。所有要害部门的要害位置,都是他的儿子孙子七大姑八大姨在那里混事。等到这些重要位置安插完以后,汤玉麟又把下面的县长、税捐局长、警察局长全部打包,按照缺肥缺瘦,收效多少,论价出售。

  这些贪官污吏上来后,自然个个疯了一样地狠榨老百姓的油水——根据经济学原理,有投入就得有回报嘛,结果把好好的热河省弄得像黑社会一样,为此还曾多次激起民变。

  要知道当年的汤玉麟有多恶,他治下的老百姓有多惨,只要翻翻吴思老先生的《潜规则》就全明白了。

  真是苛政猛于虎啊。

  就这,汤大虎还觉得钱来得太慢。他走私。

  当年黄显声打老虎,查的就是汤玉麟的私货。要说铁汉后面毕竟还有少帅撑腰,要是换了一般人,别说查他货,就是多看他两眼,没准第二天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所以对他来说,铁汉的举止,也无非就是给他挠个痒痒而已,伤不得他分毫。

  光走私还觉得不过瘾。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号召禁烟,汤大虎也当仁不让,在热河正儿八经地设了一个禁烟局,并由他的大儿子任禁烟局长。

  你以为他真的热衷于禁烟?否。

  所谓禁烟局,其实就是种烟局,把种大烟的任务承包下去,每个县都要包缴鸦片,为此,还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称为“寓禁于征”。在热河境内,卖鸦片的,运鸦片的,吸鸦片的,都要照章纳税,而这竟然还成了这个国中之国的最大经济增长点。

  汤玉麟本人横征暴敛,一个劲捞钱,捞到钱后却对他手下的兵极为苛刻。他的部队常常几个月都拿不到一分钱军饷。对此,他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雄兵百万,发饷就散”,十足一个悭吝小人的嘴脸。

  (37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6 22: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兵的也不傻,你不给我发工资,老子就搞“潜规则”,到下面要去,自己给自己开工资。结果老百姓逾加深受其毒,苦不堪言。

  如此一来,部队的纪律和士气自然一塌糊涂。5个步骑兵旅,3万人马,一向不怎么训练,连操场都不去。干什么呢?

  吸毒。

  从当官的,到当兵的,都好这一口。

  所以他们有两把枪,除了步枪之外,还有烟枪,人送外号“双枪兵”。说说有3万,真正能拿出来打仗的,3百个也没有。印象当中,能与之相媲美的,也只有贵州王家烈的黔军了。

  老蒋也是常年带兵打仗之人,热河让这样的宝贝来守,你让他如何能放得下心。

  所以早在“一二八”淞沪会战时,老蒋怕关东军乘势南下,就打算把中原大战后留在山西的西北军旧部宋哲元、孙殿英调至热河,增强当地军事实力。

  西北军的战斗力,那是人人称道的,中原大战后的这几年,他们也算慢慢缓过劲过来了,尤其宋哲元的29军,更是能战之师。

  但老蒋未料到他的好意无人心领。

  张学良和汤玉麟都能拖则拖,不愿理这个茬,结果别人死活进不去。

  老蒋马上就明白了,这二位敢情都是对他存着戒心,怕他安插部队,夺取地盘。

  要说这后一种事,老蒋确实没少干过,要不然王家烈也不会倒那血霉,陪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贵州也被中央给控制了。可这一回老蒋真的是够冤的。他还就怕别人怀疑他居心叵测,所以才让其它华北地方军而不是中央军进驻热河,没想到还是得不到信任。

  等到东北义勇军闹得正欢,本庄繁手忙脚乱的时候,热河更显其重要性。老蒋和老汪两个军政巨头一商量,认为这正是通过热河对义勇军进行策应的绝佳机会,但是汤大虎在那里碍着事,怎么办?

  于是他们便把小张喊过去,意思是要他来个釜底抽薪,索性把汤大虎给换掉,由他自己到热河去主持,同时也乘此机会表明东北军抗战之决心,消减舆论压力(“复何惧他人狂言哉”)。

  小张不愿意,而且当场抢白了老汪一顿。

  意思和他当年跟孙科说的差不多,就是你们为什么都不去,让我去。去也不是不可以,给钱先(“自卫必先准备,准备非财莫举”)。

  人老汪好歹也是老革命,跟先行者一道混出来的,比老蒋的资历都老,而且名义上还是一国总理,你一个地方军政长官,就这么不给面子?

  老汪气得眼泪珠子都差点冒出来。

  这位是个情绪派,很容易激动的。他并不知道,小张在国内就给一个人面子,那就是老蒋,其他人你就是被他埋汰了也只好自认倒霉。

  你不去就不去吧,这位少帅还真是“纯真”得过了头,竟然一转身又把消息透给了汤大虎。透谁你也不能透他啊,这混帐一听就急了。本来就是一混饭吃的极品大草包,你现在要砸他饭碗,不是要他命吗?

  (37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汤大虎自此破罐子破摔,原先还假装正经,现在干脆撒破脸皮,不仅拒绝任何部队进入他的领地,而且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更加乱来,弄得热河一片乌烟瘴气。此地百姓甚至一度出现了因痛恨汤大虎而痛恨东北军,宁愿“暂时投入仇敌怀抱”,以求“避免暴政”的奇怪现象。

  尤其令人发指的是,他竟然还暗中与关东军取得了联系,打算脚踏两条船。后来的事实表明,在热河战役打响之前,关东军司令部情报科、政务科都早已通过伪军上层,在汤玉麟部队中建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当然了,日本人招汉奸也是有标准的,汤玉麟名声实在太臭,那是连做汉奸都没资格了。说穿了,武藤对他也就止于利用而已,用完后随手就会扔掉。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连老蒋的面子都搁不住了,而且内心十分恼火。

  本来,如果小张这一步走不成,他还可以再想别的办法,一句话,就是不能让汤大虎这个饭桶把热河乃至东北的整个局面给弄糟了。结果,被小张这么一搅和,倒越弄越糟,越弄越僵了。

  老蒋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人,通过这件事,他还看出一点,那就是小张跟汤大虎咬耳朵说这些“私房话”,表明前者甚至有讨好后者之意,也就是说小张就是明知汤大虎该撤,他也不敢撤,而这个在关键时候就相当麻烦了。

  “九一八”之后,他第一次对这位盟弟弟的智商产生了怀疑(“愚鲁怯懦,匪夷所思”),对小张能否贯彻他的意图也开始失去信心(“犹豫依违,不敢前进,是诚不足与共事”)。

  其实,小张也有小张的想法。他不是不知道汤大虎烂人一个,但他有个奇怪的侥幸心理(好象“九一八”后一直如此):国联还在开着会,关东军还不致如此快就动手吧。

  他拉拢汤大虎,迟迟不愿进热河的理由,说来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据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受关东军待见,容易招后者厌恨,所以才留着在关东军面前似乎还挺“讨喜”的汤大虎,以便借此“缓冲”一下双方的矛盾(日本人也摸透了他这个心思,所以才有后来山海关守备队建立“缓冲区”的“建议”)。

  我倒。

  事情到此还不算完。老汪被小张抢白后,感觉颜面大失,同时对小张的漫天要价也接受不了(估计得是笔巨款),想想都心酸,一跺脚,学着孙科的样,也辞职跑上海去了。

  临走时,他没忘记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小张来一番血泪控诉。

  其一,你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且热河还在你的防区之内,却一个兵都没派上去,钱倒要的起劲,天理何在(“未闻出一兵一卒,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

  其二,我现在不是不干了吗,你也不要干了,别再在那个位置上丢人现眼(“亦以辞职谢四万万国人”)。

  这还不算,老汪到底是玩笔杆子出身,夹枪弄棒很有一套,临到结尾又冒出一句:“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

  这个……太过分了吧,不是揭人伤疤吗?

  果然,小张一听就跳了起来。

  (37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你不是让我辞职吗,那我就辞给你看。

  立刻要求辞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一职。

  这下热闹了,大家都嚷着要辞职,好象辞一下职,就可以要挟住对方什么一样。

  老蒋作为中间人,真是哭笑不得,你们一老一小,都是吃政治这碗饭的,有点城府好不好。又不是下里巴人,一个闹着要上吊,另外一个也说要上吊,你们都死给谁看啊,这样子丢不丢人。

  还不能说重话,因为吵架的这二位虽然身份不一样,但都很容易激动。

  老蒋一面劝老汪,你这么高的身份,干嘛要跟一愣头青去计较,没必要嘛。

  另外一方面又去跟小张说,汪院长那也是为国为民,话说得过了点头也可以理解,你就大局为重,隐忍一下吧。

  这次谈话,老蒋实际上是有目的性的,如果说有倾向的话,他肯定是倾向于老汪。本来嘛,东北是你发家的地方,你不关心谁关心,现在还要我们出了钱你才肯关心一下,世上有这个道理吗。

  当然,老蒋还是始终没忘记一件心事,那就是让汤大虎滚蛋,他认为自己这也是为小张着想,万一热河真出了事,你捶胸顿脚都没用(后来果然不幸而言中)。

  他也明白,小张的这次辞职,其实跟他先前辞掉海陆空军副司令一职没什么两样,对本人的实权没有什么影响,就是拿来当众撒撒娇的——有本事,你把东北军老大这个身份也辞掉试试。

  顺着这个思路,他给小张提供了上中下三策,供其选择:

  上策:不辞职,带部队到热河去抗日。

  中策:辞职,带部队到热河去抗日。

  下策:辞职,不到热河去。

  老蒋出这三个策是为了给小张台阶下。如按一般人的心理,能接受的都是上策和中策,什么叫下策,那就是拿来衬托上中策之英明的,谁会选它,而无论是上策还是中策,最后的归结点,都是一个,那就是希望小张带部队去热河,把汤大虎赶走,从而一门心思备战。或者换一个说法,就是不管你辞不辞职,最好都能去热河。

  这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

  让老蒋万没想到的是,小张听到上中策都愁眉不展,偏偏听到下策则喜上眉梢,说我想要的正是这个。

  趁着高兴劲,他还提了个建议,要求按照中央军委会的模式,设立军委会北平分会(北平军分会),以替代原来的北平绥靖公署,这样他就靠兄长更近了。老蒋是委员长,他以委员长全权代表的身份,代理北平一切军事要务。

  真会说话啊你,老蒋这下真是给郁闷坏了。

  劝架的结果,老汪犟驴似的,劝不动,坚持不肯复职,只好让大舅哥宋子文代理他的职务。这边小张呢,老蒋只好用下策来摆平一下,也算是撤了他的职务。

  然而这时候,老蒋显而易见对小张是相当失望的,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大部分还是在顾念彼此兄弟交情的(“非仅为国,实兼为友”)。

  (37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年底,虽然国联那边还没有什么消息,老蒋就有些觉得不对劲了。

  为什么?

  马占山跑苏联去了,义勇军全哑了火。那意思就是说,关东军可以腾出手来了。

  日本人不是天天叫嚷着热河是属于“满洲国”的吗,他们一旦吃饱了饭没事干,还不是会跑到那里去找茬?

  事情有点严重。

  他赶紧给小张发了一个电文,提醒他“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

  知道这位小兄弟胆小,真真假假地给他一些暗示:“(我)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反正一句话,你要是和日本人打的话,我这里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我还会跟你一起“共存亡”。

  对要不要抵抗日本人这一点,现在的老蒋体会比谁都深。在“九一八”前后,他认为如贸然与日军直接发生对抗,由于实力悬殊,只能落得亡国灭种的下场,因此曾经一味主张忍让,结果棋错一着,连东北都没能保得住,而自己也随即跌入了人生和事业的谷底。然后的“一二八”虽没打赢,却让他在政府和民众中重新获得了声誉。两相对照之下,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光交涉,不抵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点上,他与当时的汪精卫观点一致,并无分歧。

  他几乎是在拿自己作比方,来开导小张:打吧,不打老百姓不卖你帐啊,即使你打败了都不要紧,也不至于天马上就塌了下来(“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

  老蒋的话并非虚言,因为山海关那里已经出现了危机。

  这时候的山海关,驻扎着中日两国军队。

  怎么这个地方也有鬼子?

  都是当年辛丑条约惹的祸。清末的不平等条约多了去,但要说到对中国内地最具安全威胁的,恐怕还就数它了,起码殆害50年。

  辛丑条约明确规定,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应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各国”中当然包括日本。

  不过,所谓的驻兵实际上就是代表一种象征意义,而且几十年过去,清国也没了,加上国际风云变幻,到民国的时候,已经没几个国家有兴趣再派兵守在这里了,就日本非常“执着”,从来没有说过要撤。

  当时的天津驻屯军司令官是中村孝太郎中将(陆大21期)。他跟前任香椎浩平、仙台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都是同学。不过同学不同命,多门在满洲那边搞得风生水起,中村却只有离得老远看热闹的份。

  建功立业,谁不想啊,可手上的兵实在是太少了。

  天津驻屯军共有10个步兵中队,1个炮兵中队,不足2000人,还不在一个地方,而是分散在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多处,每个地方都只有几百人。

  香椎不甘心这样“碌碌无为”,所以跟着土肥原弄出了一个“天津事变”,但雷声大雨点小,没能鼓捣出什么成绩来。究其原因,也在于力量不够。要知道,天津驻军算多的了,满打满算,也只有500人不到。难成事啊。

  (37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条件简陋,那就创造条件,反正不能就这么窝窝囊囊地白到中国来一回。中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哪里着手呢?他把眼光放在了山海关,因为那里他够得着。

  山海关有一个天津驻屯军守备队,几百人。同驻山海关的东北军则有一个团——东北军第9旅第626团(石世安团),两千人。

  硬来,中村觉得把握不大,还是先用“和平”的办法试试。

  具体执行这个“和平”使命的是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少佐,由他负责去找第9旅旅长何柱国谈。

  跟东北军将官大多为东北本地籍不一样,何柱国是广西人,还是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双料生。按说这样的人才,桂系是肯定要的。但麻烦在于他在日本念的是骑兵科,李宗仁白崇禧的部队里全是清一色的步兵,没这个专业。搞别的吧,也不是不会,但总觉得不甘心——东瀛留学的那几年不是全荒废了吗。这时候正好有个保定军校的同学来看他,这兄弟是东北人,一听,这还不好办吗,我推荐你,去东北军那里干吧,骑兵有的是,一定能让你发挥所长。这么着,何柱国就进了东北军。

  按照落合的意思,是希望何柱国在滦东(滦河以东)地区建立一个自治政府。

  话说得还合情合理:关东军恨的是谁,不是整个东北军,而是张学良。有了这个不属张学良管辖的自治政府作为缓冲区,关东军自然不会过来找麻烦,大家得利啊。

  末了还不忘添一句:我可是为你,为你们整个东北军好呵。

  何柱国不言语,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拖着。

  两三句话就把一个东北军旅长给搞定,落合倒没这个妄想。他只是认为,既然何柱国没否决,双方就还有商量的余地。思想工作嘛,哪有那么容易做的。慢慢来吧。

  他有这耐性,关东军可等不及了。

  此时,第8师团(弘前师团)正在辽西“清剿”义勇军,有意无意地就想往山海关这里“蹭”。铃木第4旅团第5联队(谷义联队)开着铁甲车,一口气向山海关发射了38发炮弹。理由是:他们看到义勇军在山海关前一闪而过,所以炮轰没商量。

  说到底,弘前师团就是来找茬打架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搞磨擦”。打炮只是一个前奏,下面就是要进攻山海关了,进来捉义勇军嘛。

  可这却急坏了一个人。

  谁啊?

  落合。

  眼看思想工作就要做成了,被你们关东军这么一弄,不全泡汤了吗?

  不行不行。

  他赶快做和事佬,介绍何柱国与第5联队联队长谷义一大佐见面,要双方和解。

  谷义一不卖帐,怎么了,老子高兴就放几炮玩玩,和什么解。

  落合急得暗地里直跺脚,当着何柱国的面,他又不能明说:我是准备忽悠他们支那人的,你别来搅局呀。

  见谷义一不给面子,落合只好再去请人,一块做工作。

  (37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23: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冈安直少佐(陆大37期),先前也在天津驻屯军司令部做过高级参谋,此时为弘前师团参谋。

  落合把利害关系一挑明,吉冈便明白了,于是他就和另外一个天津驻屯军的参谋一道,找到谷义一,如此这番一讲,后者也不是全无心眼,当下就明白了。

  哦,原来是我们的地下同志在搞“潜伏”工作,一场误会,走人。

  谷义联队撤走了。

  山海关内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商户们本来紧张万分,认为这次双方肯定要刀兵相见,山海关免不了一场血光之灾,现在落合这个“热心肠的人”仅靠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退了来犯之敌。好事啊。请客。

  这一请客不要紧,把个落合真送上火山口了。

  “潜伏”这东西,最重要的是保密,落合当然不可能把事情的真相都泄露给下面的那些基层官兵。守备队的人只看到谷义联队不战而退,关东军进攻山海关的行动破产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上级——落合。

  现在他又收中国老百姓的礼,赴他们的局,这种行为,不是“日奸”所为又是什么。

  我们人虽然少,可是志气高啊。领导卖国,我们不能卖国,抛开落合自己干!

  可要直接朝东北军开火,毕竟还有点心虚,怎么办呢?

  看到街上巡逻的中国警察,突然来了灵感:先在他们身上试试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1日下午,日本天津驻屯军山海关守备队在儿玉中尉的率领下,发动突袭,把中国南关警察的枪都给缴掉了,顺势还扣押了公安局长。

  这次“成功”,让儿玉等人大为惊喜。原来关东军能做的我们也能做,那还等什么,立功的机会到了。

  深夜11点,守备队借口在其居住地附近发现了中国军队的手榴弹,“自动自发”地向山海关发动了进攻。

  因山海关又名榆关,所以历史上称此事件为榆关事件。

  看来河本、石原的后辈们真是越玩越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了,这回道具和准备都不需要,只要胡绉一个莫须要的理由就能开打了。

  山海关外枪声四起,何柱国向张学良请示怎么办。少帅这回倒没犹豫,因为他也知道如果山海关丢失,将是一个什么样严重的后果,自入关后第一次发出了豪言: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你一定要给我顶住。

  有了少帅这句话,何旅长不敢怠慢,迅速指挥石世安团进行抗击。

  怎么说,人家也有一个团,两千人,认真对待了,守备军当然不是对手。

  都到这时候了,儿玉不甘心啊,正所谓骑虎难下,一咬牙就带着几个人去爬南门城墙,一边爬还一边不停地往里面甩手榴弹。

  城墙上的东北军士兵也往下扔手榴弹,不多,就一颗,儿玉就报销了。

  领头的完蛋了,剩下的只好哪儿来的还回哪儿去吧。

  可这帮家伙哪有吃眼前的亏的道理。

  很快,天津驻屯军司令部、弘前师团指挥部都收到了山海关守备队发来的电文:呜呜,兄弟们无缘无故被东北军打了,好惨,快来帮忙。

  第二天早上9点,弘前师团就杀到了山海关下,并送来最后通牒,要求守军撤出山海关,被何柱国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

  一个小时后,日军开始对山海关进行攻击。

  (37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2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铃木旅团是这次攻城的主力,攻击方式为:火炮轰炸和日机投弹交替掩护,冲锋队用云梯攀登城墙。

  祖先修建的古老城墙,尽管已满面皱纹,一身沧桑,然在这一非常时刻,仍然不得不挺身为后辈儿孙挡枪弹,身上创伤累累。

  到第三天下午,山海关东南关墙被炸开一个巨大缺口,日军坦克和步兵蜂拥而入,石世安团拼死封堵缺口,但由于按照辛丑条约,中国不能在山海关城内构筑工事(还真遵守条约,不能想些其它办法?),导致部队在缺乏掩体的情况下,尽管伤亡惨重,仍无法阻敌入城。

  石世安眼看不敌,只得率余部撤出。

  仅仅3天(攻城战只进行了2天),山海关便陷于敌手,热河防线一下子侧翼洞开。一时举国震惊,舆论哗然。

  袭击山海关,就是进攻热河的前奏,而东北军的指挥和协调防守能力却委实令人忧虑。

  仅何柱国手下就能指挥和控制4个旅,为什么到头来却只有一个团负责守关呢?

  战斗打响时,为什么东北军其它援兵不能迅速赶到?如能在第一时间增援,局面不致如此糟糕。

  山海关素称天下第一关,为长城之要隘,倘若战备充裕,怎么可能2天时间就顶不住?

  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当时少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时任北平军分会参谋长的黄绍竑曾对人言,榆关事件前后,少帅几乎已成为一位十足的病人(“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精神颓丧”),别说指挥作战了,就是谈一回话,都坚持不了,隔一会儿就得到里面去打针——当然不是要感冒输液,而是去打吗啡针。

  华北作战如由他来掌控,岂不危矣?!

  东北军自家的人马自然不会说什么,但东北军以外的各派系,均通过各种渠道,要求老蒋亲自北上督战,并表示如果不这样做, “(华北)前途不堪设想”,说着说着还都动了感情(“言时声泪俱下,意极恳切”)

  这时候的老蒋仍对少帅抱有期望,他认为只要后者下了决心,能够到热河去指挥作战,以东北军的力量,若能全力以赴,局面决不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经过这番考虑后,老蒋可谓是力排众议,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5日,正式任命张学良为北平军分会常委,代理委员长职权,统筹负责华北军事指挥。

  真心为少帅着急担扰的还有一个宋子文。

  一般人对宋子文都存在两种误解,一种认为他纯粹是借亲戚关系才混上高位的(蒋宋孔陈嘛),另一种认为他就只会帮着老蒋理理财,算算帐。其实大谬不然。说起来,宋子文那可是民国时人尽皆知的政治家,要不然,光凭老蒋的一张嘴,他也不可能当行政院副院长,接着又在老汪负气出走后主持政务。

  宋子文一向是个坚决主战派,同时他和张学良又是铁哥们,华北的空气紧张到这个程度,他在南京就闻到了,急啊。

  (37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23: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当然是支持老蒋的意见的,而且也在老蒋跟前拍了胸脯,打了包票:你别看我哥们身体不好,真下了决心还是有办法的。

  可是话说出来就是泼出去的水,到了2月初,少帅那里还是没什么动静,小宋可真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去看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11日,这位行政院代院长赶到北平,找到少帅后,便要拉他一起去热河,以便进行战前准备和部署。没想到,自己哥们一句话差点没让他晕过去——打仗要钱啊,我现在没钱,这样吧,每月你给个300万,部队作战就有保证了(“即筹500万,每月筹助热河300万”)。

  其实小张倒也不是故意要敲小宋的竹杠,那回地方跟中央打交道,都形成习惯了,还没打仗先要钱,有了“开拔费”,部队才行军,都是这样的。在小张看来,这算少了,想当年不管是易帜还是入关,哪一个不是千儿八百万的,这市情已经够低迷了。

  当然了,小宋是财神爷,这个小张也知道,所以才要开这个口。

  小宋一时都有些不知东南西北了:热河是你的地盘,我是来帮你的,还问我要钱,有没有搞错?

  但现在不是争执的时候,咬了咬牙:300万我没有,100万吧。

  成交。

  有人可能要巨愤怒了:国难当头,火都要烧到屁股上了,你还死要钱,有没有病?!

  如果毒瘾不算病的话,小张没病,公正地说,他实在也是被逼的。关东军占领东北后,他失去了一个大财源,不光不能收钱,还要花钱,更让他吃不消的是,那花的钱不是流水,而是潮水。

  需要喂的嘴太多了,除了东北军、流亡大学学生、部属外,北平救国会领导或暗中支持的东北义勇军,其中很大一部分军费和开支也主要得从他自己兜里掏。

  不容易啊。

  我说兄弟们都快点吧,关东军已经快进家门了。

  5天后,日本陆相荒木贞夫发表谈话,表示进攻热河已成为政府即定计划和目标。这就算定了调:热河这块肉,无论如何我要吃下去。

  此时,国联已经进入了对十九国委员会裁决报告进行表决的倒计时阶段,松冈那边的情况十分不妙。正好关东军已基本结束满洲作战计划,在这个时候进攻热河,跟承认“满洲国”一样,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向国联示威。

  因此,国联一提出劝告,要求日本不要在热河制造麻烦,后者反而更加来劲:老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你管不着。

  斋藤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坚决主战,直把国联的声音当成了一个屁。但这时候参谋本部却一反常态地谨慎起来。

  真崎次长特派参谋本部总务部长梅津美治郎(陆大23期军刀组首席)大佐前往东北,要关东军司令官武藤慎重考虑:不是不打,而是现在打似乎早了一点,要不要再准备准备。

  武藤的回答是:用兵贵在出奇制胜,现在打正是最佳时机,还准备什么。

  在日本人里面,就是比谁的力气大,谁的嗓门就高。

  (379)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7-1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