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 22: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7)
晋国这边,赵盾本来就郁闷,一听秦国要来砸场子,霎那间又开心了。
楚国打不过,难道还打不过秦国么?正缺一场胜仗鼓舞士气,积聚人气。于是,赵盾下令三军全部出动!
兄弟们,抄家伙!
咱们现在捋一下三军的人事变动——
晋国中军:中军元帅当然还是赵盾。只是,赵盾新命提弥明做自己的车右勇士。而中军佐原来是先克。现在先克已经遭袭枉死,空位由荀林父补缺。
晋国上军:原来的上军元帅是箕郑父。五臣乱晋祸首之一的箕郑父早已被杀,他的位子改由赵盾的亲信郤缺继任。而原来的上军佐荀林父被赵盾拉到了自己帐下,上军佐也空缺。这时,赵盾的弟弟赵穿想走裙带关系,撺掇哥哥命他补缺。赵盾深知弟弟经验不足,性格毛躁,还需历练,没有同意。转而让这几年新近看好的臾骈做了上军佐。赵穿不服气,表示愿意自攒小弟,自带家伙,随上军行动。赵盾心说,“这倒不失一个历练的好机会。不然,硬要我给他一个职位,反被别人说闲话。”便同意了。此后证明,臾骈果然没有辜负赵盾的信任。事后也证明,赵穿实在是毛躁得坏了大事。
晋军下军:原来的上军元帅是先蔑,此人倒了血霉,现居秦国。下军佐原来是先都,此人犯了大事,现居阴间。赵盾安排,让栾枝之子栾盾做了下军元帅,胥臣之子胥甲做了下军佐。
另外,赵盾将韩厥提拔为军中司马,也就是军中执法官,负责军容军纪的宪兵队头头。
这韩厥是何许人也?
首先,他是赵盾的亲信,这是毋庸质疑的,不然赵盾也不会把安插他在军队里头。韩厥是韩舆之子,韩舆在崤山之战出场过,他是在韩原之战中有过出色表演的韩简之子,换句话说,韩厥是韩简之孙。
晋国韩家本是华夏黄金家族的姬姓,韩简时受封在韩原,于是改为韩姓。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龙门山大战,韩简如此卖力的原因之一。
韩简死后,儿子承袭父荫。崤之战后没多久韩舆就辞世而去。留下韩厥尚为幼子。当时赵家看他可怜,便担当起了抚养韩门幼子的重任。所谓“恶人有恶报,好人有好报,一报还一报”。小韩厥自小受赵家恩惠,成人之后,竟也奇迹般的救下赵家幼子,报答了赵氏之恩。当然,这是后话,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杯具。
后话不提,我们先小小总结一下,拿晋文公时期的枭雄跟现在的三军帅佐做一下对比,我们会发现除了臾骈之外,基本就是父子二代:赵衰->赵盾、荀息->荀林父、郤芮->郤缺、栾枝->栾盾、胥臣->胥甲。
自从晋献公大大削弱了自家公族的权势,力保献公一脉的权位。这一步,当然给众卿家大臣开放了政治舞台,扩大了职场空间。当然如果公族变弱,卿家又不济,那就歇菜了。好在小弟争气,能人辈出,否则,何来晋国霸业?
只是,好事往往也容易变成坏事。正是因为晋老大的手下卿家小弟们一代接一代地有才,终一日,羽翼丰满的小弟都想着麻雀变凤凰,青蛙变王子,蛤蟆变麻豆,那么,反客为主也将不可避免了
晋国,也果然就是这样被灭亡的。
Anyway,此话现在还为时尚早。 |
|